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问一下关于中国的弓、弩、箭的发展史~~


2006-4-19 19:30 轩辕苍龙
问一下关于中国的弓、弩、箭的发展史~~

一、弓、弩、箭的世界最早起源与中国最早起源
二、中国弓箭的发展史
三、中国弩箭的发展史
四、中国对外来弓箭、弩箭的引入
五、中国弓弩的射程、威力与诺干
六、攻城弩的发展史
七、弓弩的战术
八、火箭的起源、使用与意义
九、其他民族的弓弩发展史
十、当今中国的弓弩
十一、中国弓弩的制度
十二、外国弓弩的制度
十三、弓弩的战役
十四、箭枝
以上,谢谢~!
如果有冲突,那么请转移到别处去,哪怕是水区。

2006-4-20 18:47 轩辕苍龙
居、居然没人答复…………:qDD+

2006-4-21 10:57 寄奴
这么多问题,想让别人专门写篇论文给你?
自己GOOGLE去吧,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2006-4-26 22:48 枫京琛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弓箭的国家。

    在距今约2.8万年前的峙峪(今山西朔县峙峪村)人活动的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发现过一些加工比较精细的小石镞。它们是用坚硬而容易劈裂出刃口的薄燧石石片制成的,镞的一端具有锋利的尖头,与尖端相对的底端两侧经过加工,形成镞座,呈凹形,用以安装箭杆。由于原始社会的弓和箭杆是易于腐烂的竹、木制作的,难以保存下来,所以这些小石镞便是中国和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弓箭实物。

    弓箭是人类在原始社会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已具有马克思所分析的机器的三个要素:(1)动力。人做的功(拉弦)转化为势能(拉开的弦),起了动力和发动机的作用。(2)传动。拉开的弦收回,势能转化为动能,将箭射出,起了传动的作用。(3)工具。箭镞起了工具的作用,射到动物身上,等于人用石制工具打击动物。

    弓箭发明之后,人类既可以从较远的距离猎获陆地野兽,又能上射空中飞鸟,下取水中游鱼,从而大大增强了同自然界做斗争的能力。在火器发明之前,弓箭一直是人类得力的狩猎工具和作战武器,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器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弩是在弓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由于受到体力的限制,人拉开弓不能持久,为了延长张弓的时间,更好地瞄准,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弩。

    弩主要由弩弓和弩臂两部分组成,弓上装弦,臂上装弩机,两者配合而放箭。弩臂为木制,前部有一个横贯的容弓孔,弓固定于其中。弩臂正面有一条沟形矢道,是放箭的。能保证箭在发射后直线前进。《韩非子·说林》有“羿执鞅持杆操弓关机”的记载,其中的“杆”和“关机”都是弩上构件的名称,杆是弩臂,关机是发矢的弩机。羿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人,看来,弩可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发明了。现在所见到的最早的弩,是战国时期的,当时已经有了比较进步的铜弩机了。

    弩的使用,是先把弦拉开扣在弩机上,待捕捉到最有利的发射时机时,搬动“悬刀”(扳机),把箭射出去。最早的弩机只是起了“延时装置”的作用,以后经过不断改进,弩的性能越来越好,种类越来越多。

    我国发明和使用弩的时间,比西方要早得多。公元10世纪,古俄罗斯才出现弩,西欧则在11世纪末才出现弩。

2。

2006-4-26 22:54 枫京琛
12
在欧洲中世纪,教会禁止使用弩,因为教士觉的一个农民使用弩,可以很轻易杀死一个训练有素的骑士,这严重侵犯了教会的权威1

2006-4-28 13:31 柑蕉桔梨萝柚
[quote]原帖由 [i]枫京琛[/i] 于 2006-4-26 22:54 发表
12
在欧洲中世纪,教会禁止使用弩,因为教士觉的一个农民使用弩,可以很轻易杀死一个训练有素的骑士,这严重侵犯了教会的权威1 [/quote]
应该是一支便宜的弓箭就把一副昂贵的盔甲射穿了.呵呵............................

2006-4-28 14:19 司徒苍月
弓的起源说不清,在人类未步入文明以前,就已经有弓的存在了。
所以单说弓箭,说不准,况且人类起源不是在亚洲东部。

2006-4-28 14:38 大雄GG
弩可不便宜,而且弩是消耗品,很容易磨损,所以极少有大规模装备部队的现象,像《英雄》里面的秦军那样放弩,一战就可以叫秦国破产

弓成本比弩低得多,但大多数在穿透力与杀伤力方面就远远达不到能射穿钢制盔甲的地步,目前也就英格兰长弓做到过

2006-4-28 15:23 xwhero
[quote]原帖由 [i]大雄GG[/i] 于 2006-4-28 14:38 发表
弩可不便宜,而且弩是消耗品,很容易磨损,所以极少有大规模装备部队的现象,像《英雄》里面的秦军那样放弩,一战就可以叫秦国破产

弓成本比弩低得多,但大多数在穿透力与杀伤力方面就远远达不到能射穿钢制盔甲 ... [/quote]
弩是不便宜,但汉朝似乎已用来装备部队了吗,弩在汉朝被称为大汉神器,当年李陵带的部队就是用弩,最后箭用光了,才被俘,在南宋抵挡元朝的侵略者时,也用弩装备部队。

2006-4-28 16:02 大雄GG
装备和大规模装备是一个概念?

任何朝代任何国家都有专门装备弩的部队,可其在其武装部队中的比例都是相当低的,也极少有用弩来决定胜负的战斗

2006-4-28 16:37 xwhero
[quote]原帖由 [i]大雄GG[/i] 于 2006-4-28 16:02 发表
装备和大规模装备是一个概念?

任何朝代任何国家都有专门装备弩的部队,可其在其武装部队中的比例都是相当低的,也极少有用弩来决定胜负的战斗 [/quote]
如此说来,你我之间,无什么区别,只在大规模装备之上有差异,请教一下,不知兄台,大规模装备是指何种装备?

2006-4-28 17:04 司徒苍月
说到弩,不能不提起诸葛孔明夫妇发明的诸葛弩,由此连发弩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持续战斗力。
ps暗黑2里面也有诸葛弩,无良的奥美把它翻译成了巧工弩…………

2006-4-28 18:18 轩辕苍龙
[quote]原帖由 [i]镜铠[/i] 于 2006-4-28 17:04 发表
说到弩,不能不提起诸葛孔明夫妇发明的诸葛弩,由此连发弩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持续战斗力。
ps暗黑2里面也有诸葛弩,无良的奥美把它翻译成了巧工弩………… [/quote]
Chu-Ku-Nu???:blink::blink:

2006-4-28 22:23 maverick
巧工弩,好差的弩伐,俺都卖钱的:qok+

2006-4-29 11:33 大雄GG
刀枪弓都是大规模装备部队的武器

2006-4-29 11:52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轩辕苍龙[/i] 于 2006-4-19 19:30 发表
一、弓、弩、箭的世界最早起源与中国最早起源
二、中国弓箭的发展史
三、中国弩箭的发展史
四、中国对外来弓箭、弩箭的引入
五、中国弓弩的射程、威力与诺干
六、攻城弩的发展史
七、弓弩的战术
八、火箭的 ... [/quote]
节选了在下的一篇旧文之部分,看是否有帮助。
孤狼拾遗话水浒
暗器篇之神箭奇石

如果水浒中缺少了花荣的神箭和张清的飞石,诸位会不会觉得水浒的魅力减色两分呢?至少在下是这样觉得的。本篇来谈谈弓箭和飞石,弓箭属于远距离攻击性武器,而飞石则属暗器,按理是不应归并到暗器篇的,考虑到花荣的弓箭和张清飞石的种种神奇之处,故合篇列于此。
为了增加意趣,在正文开始之前,在下先就飞石、弓弩的渊源摘编了一些史料,并辑录了数个古代有名箭手的故事。

第一部分
戏说飞石

水浒中张清有飞石打将的本领,一打一个准,真可谓神乎其技,这并非施老夫子凭空臆造,飞石的渊源可说流长矣。远古时代,自然环境严酷,生产工具匮乏,在茹毛口允血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随处可见的石头可有效延伸手臂的不足,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转木取火,飞石取兽产生了。而且飞石可以说是弓弩产生的渊源,这并非在下语出惊人,事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于是范蠡复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古之孝子。”越王曰:“孝子弹者奈何?”音曰:“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之谓也。这里弹、飞土就指的是飞石。事过境迁,飞石逐步为更具攻击力的弓弩、枪炮所取代,只是在小说家的言语中还有约略的记录,例如在《三国演义》中的虎痴许堵就有飞石(巨石)取人的本领,武侠小说中多有绿林人士使用铁莲子的手段。而在下的记忆里,少时用弹弓(飞石改良加强版)打街灯或邻居窗户的顽皮行径也还历历在目。至于时下网语“拍砖”之类,当源于街头混混用红砖拍人脑袋斗殴,似与飞石无关。

弓箭小考

作为古代人类重要的狩猎工具和战斗武器,弓箭可谓对人们影响至深,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将“有的放矢”、“左右开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挂在嘴边。那么什么是弓箭呢?
弓箭,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一种远射武器。按其弹射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弓箭、弩箭(三侠五义里徐庆之子多臂雄徐良有紧背低头花装弩的装置)和袖箭(武侠小说中绿林好汉笼于袖内摔手而出的暗器)。汉刘熙《释名·释兵》:“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梢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也。中央曰抚,抚也,人所抚持也。箫抚之闲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又名箭簇,铜或铁制,头锐而底丰,其刃薄而锋利,旁有凹槽,式样有三菱形、三角形、圆锥形等;箭杆以木或竹制成,嵌于箭头之下;箭羽夹于箭杆尾端,多用雕、鹰、鹅等鸟类的羽毛制成,使箭在飞行中平稳的命中目标。
谁是最早的弓箭制造者呢?
1963年,在中国山西朔县峙峪人文化遗址,发现了一种加工精致的旧石器时代燧石镞头,用很薄的长形石片制成,尖锐周正,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弓箭,距今约约有28700年的历史。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于是神农、黄帝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古传黄帝臣挥作弓---作者注),弧矢之利,以威四方。黄帝之後,楚有弧父。弧父者,生於楚之荆山,生不见父母,为儿之时,习用弓矢,所射无脱。以其道传于羿,羿传逢蒙,逢蒙传于楚琴氏。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当是之时,诸侯相伐,兵刃交错,弓矢之威不能制。琴氏乃横弓著臂,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後诸侯可服。琴氏传之楚三侯,所谓句、鄂、章,人号麋侯、翼侯、魏侯也。自楚之三侯,传至灵王,自称之楚累世,盖以桃弓棘矢而备邻国也。自灵王之,射道分流,百家能人用,莫得其正…。从上述文字我们得以知悉:中国人可能是是弓箭的最早制造者,而弓箭之术当源于古楚国。
当英国人还在象水浒中张清一样投掷石块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开始在战场上使用弓箭了。公元前约21世纪,夏朝建立后,黄帝大战蚩尤于涿鹿,弓箭成为一种战斗武器,这可能是弓箭第一次出现于战场;公元前11世纪,在周伐纣和平定武庚叛乱的战争中,弓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周代礼仪规定,男子必习射,当时男子不会射击是一种耻辱。孔子就明确提出要修习“礼乐射御书术”这“六艺”。那时的贵族,如果家中生下男孩,都要向天地四方射出六箭,以示男子所要征服的世界,足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蒙古的铁骑族更是将射箭、骑马、摔跤列为蒙古族男子必习的三项技艺。
弓弩的计量单位分为:斤、钧、石三级,一般弓用斤,弩用钧、石。古人超常的膂力令人惊诧,宋代勇将岳飞和韩世宗都可挽300宋斤的弓(一宋斤约合 1.2市斤)。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始于商代的扳指的功劳。扳指这项不起眼的发明,却令拉动强弓硬弩得以可行,避免因疼痛降低射速,甚至割伤手指。扳指对射手的意义是如此重大,可叹的是以骑射起家的清朝八旗子弟,竟最终使其异化成为一种首饰品。
随着火器的出现,弓箭作为兵器从军队装备中逐步消失,到了现代,射箭已经成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了,令人郁闷的是作为弓箭发明和使用的大国,在现代的射箭体育比赛上却每每输于我们的邻邦小国----“太极虎”。
有关射箭的传说很多,详见本文的第二部分。

弩箭小考
有道是:安排香饵钓金鳖,收拾窝弓伏猛虎。这里窝弓指的就是弩。汉刘熙《释名·释兵》:“弩,怒也,有执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悬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之枢机开阖有节也。”弩亦弓属,也是一种远射武器,但弩之形式与弓略异,弓背之中横置一臂,其发矢不仗人力,而用机括,力强而及远,射程一般比弓远。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为十字弓。
弩相传为黄帝所造,《吴越春秋》则认为:…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弧父者,生於楚之荆山,生不见父母,为儿之时,习用弓矢,所射无脱。以其道传于羿,羿传逢蒙,逢蒙传于楚琴氏。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当是之时,诸侯相伐,兵刃交错,弓矢之威不能制。琴氏乃横弓著臂,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后诸侯可服。据考古推测,弩的历史几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新石器时代已有木弩了。
中国至少于战国时代在军队中就大量使用弩了,庞涓率领的大军就是中了孙膑弩阵的埋伏而全军覆没。出土的战国弩在结构上是十分先进的,上面设有望山照门(缺口准心)、郭(握把护圈)、悬刀(扳机)、匣(击发机框)、牙(弓弦挂钩)等,和现代的弓弩基本结构十分相似。战国时期有四弩: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夹弩、瘦弩较轻便,发射速度快,多用于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度较慢,多用于车战和野战。秦兵马俑坑发现了数百处弩的遗迹,反映出弩机在当时秦军的作用是很大的。
汉代的弩,有用双臂拉开的“擘张弩”,和用脚踏的“踏张弩”两种。西汉对强弩的发展影响深远,不但在秦代增大望山的基础上,又添刻度,使弩拥有了稳定的弹道参照,且随着铜弩廓取代木弩廓,弩身对拉力的承受力也大大增强了。划船器般上弦的腰引弩最高拉力可达 370公斤,有效射程超过 500米,可惜由于实用性不如臂张和踏张。
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制造过一种连弩,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晋代的弩较汉代大,有“万钧神弩”之号。南北朝的床弩用多头牛力绞轴上弦,威力已大大强于战国人力绞轴的连弩,发射以皮或铁叶为羽的巨大标枪,主要用于攻守城时撞毁楼台、攻城器、城墙等。
唐代赋予床弩以机动性,以牛牵拉弩车,绞绳与车轴钩连,行进就可上弦,大为提高了效率。弩车上装置 1张拉力 860公斤的巨弩,有 7个发射槽,最远射程超过 1公里,中间槽所用的箭有 1米多长,能够洞裂城墙,一弩能发七矢,当之披靡。
弩在宋代得到大发展,偏重步兵的宋庭将其视作对抗北方骑兵民族的利器。宋军兵器以弓弩为主,弓弩兵在宋军中占六成以上。宋军的弩种类很多,突出的有两种:一为床子弩,二为神臂弓。床子弩是一种重武器,是依靠几张弓的合力将一支箭射出, 这些弩需要用绞盘来张开弓臂,往往要几十人拉弓才可拉开,射程可达500米至1.5公里,其发射的巨型箭威力可以轻易射穿城墙!可谓是古代世界射程最远的冷兵器。 檀渊之盟前夕,契丹大将萧达览即是中了床子弩箭阵亡的,使契丹士气大挫。
神臂弓虽言弓实为弩,装有机关,可由一人发射,射程也可达370多米,且可贯穿重甲,李纲、宗泽等将领屡用此弓,令金军胆寒。恩格斯说,14、15世纪英国步兵使用的大弓可射200码远,是当时“一种非常可怕的武器”,然而它的射程威力和床子弩、神臂弓比起来还差的远。
元、明、清三代随着火器的持续发展,弩逐渐式微,现代的弩多用于打猎和体育运动,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有专门的射弩比赛。



第二部分

羿射九日。
上古喾尧时十日并出,百姓困苦不堪,因为天气酷热,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狶、修蛇等怪猛兽禽,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残害人民。羿挽红色巨弓,登昆仑山顶用银箭上射九日下杀猰貐,诛凿齿于畴华之畴,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断修蛇于洞庭,禽封狶于桑林,万民皆喜,尊奉羿为“箭神”。抛开神话传说不谈,可以肯定羿是古代的一位神射手,可惜的是这位盖世英雄竟死在另一位神射手----自己的徒弟逢门的暗箭之下。

庾公之斯。
庾公之斯、子濯孺子都是春秋时代的神箭手。子濯孺子是郑国大夫,奉命攻打卫国,遭卫国的庾公之斯追击。子濯孺子病复发,手无举弓之力,坐以待毙,他问车夫追来的人是谁?一听是庾公之斯,反而松了一口气。车夫觉得奇怪:庾公之斯是卫国第一神箭手,从不失手,怎么子濯孺子不担心?子濯孺子解释说,庾公之斯曾经向尹公之他学箭,尹公之他又向子濯孺子学箭。尹公之他是一位君子,物以类聚,庾公之斯必然也是君子,必会手下留情。果然,庾公之斯追来说:“我不愿用您的箭术伤害您,但是两军交战是国家大事,不可徇私。”于是庾公之斯把箭头敲掉,向子濯孺子射了四支没有箭头、没有杀伤力的箭。这个温馨感人的箭手之间的故事将“射”上升到了箭道的高度。

纪昌学艺。
纪昌,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拜名射手飞卫为师,飞卫要求纪昌:学射首先要学会不眨眼,其次要练好眼力,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纪昌每日盯着妻子织布时的梭子练习眼功,两年后即使锥子刺到纪昌眼眶边,他的双眼也一眨不眨;他又用一根最细的牦牛尾巴上的毛系着一个小虱子吊在窗口,目不转睛地看,三年过去了,终于能把虱子看成马一样大了。纪昌成为天下闻名的射手。但是纪昌对此并不满意,就去拜飞卫师父甘绳为师。甘绳告诉他,使用弓箭这只不过是“射之射”而已,不用弓箭却使苍鹰落地,这才是“不射之射”。纪昌师从甘绳学艺九年,似乎变了一个人,人们见到的是一个安静慈和、与世无争的纪昌,他从不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功夫,甚至已经不认识“弓”为何物。连飞卫也称他为真正的天下第一射手。纪昌死后,邯郸城内的武士们都耻于张弓舞剑。飞箭贯虱的功夫已经是惊世骇俗了,而不射之射则是达到了传说中“箭气”的最高境界。

养叔善射。
养由基,春秋战国时楚国名将。楚王有只白猿,有以手接箭的能耐,楚国箭手没有能射中它的,养由基却一箭将其射杀,据说还没发箭时,白猿已抱柱而泣。一次战斗中,晋将吕锜射中楚共王一目,共王予箭二支,命他射死吕锜以报仇,他仅用一箭就将吕锜的脖子给射穿了。另一次战斗中,养由基遭遇楚叛将斗越椒,两人比箭,越椒先射,三箭皆空,养由基一箭正中斗越椒脑门,因此得了个 “养一箭” 的美名。楚国另一个神箭手潘党约养由基比箭,潘党连射三箭,箭箭都射中五十步外箭牌的红心,养由基射的是百步外的一棵杨树上做好标记的三片杨树叶,连发三箭,箭箭命中,潘党遂心服口服。这便是“百发百中”、“百步穿杨”典故的来由。有道是:擅泳者溺毙。“春秋第一神箭手” 养由基最终却落了个万箭穿心的结局。

飞将李广。
李广,西汉名将,长臂善射,有“汉之飞将军”之称。一次战斗中皇帝宠信的一个宦官被匈奴人射伤,从骑数十人被射杀,李广断定是匈奴射雕猎户,广带百骑追杀,亲自射杀二人,生得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者。有一次李广战败被匈奴俘虏,乘敌不备夺得一弓一马,箭无虚发连射匈奴兵数十人,匈奴人无人敢追。又有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中大石,以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时,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却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张弓对石再射,却始终不能再将箭射入石中了。唐代卢纶据此创作了一首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非常可惜的是李广终生不得志,最终还落得个拔剑自刎的结局。

2006-4-29 12:04 轩辕苍龙
谢谢,还有没有别的?

2006-4-29 12:19 穿窬
[quote]原帖由 [i]大雄GG[/i] 于 2006-4-28 14:38 发表
弩可不便宜,而且弩是消耗品,很容易磨损,所以极少有大规模装备部队的现象,像《英雄》里面的秦军那样放弩,一战就可以叫秦国破产

弓成本比弩低得多,但大多数在穿透力与杀伤力方面就远远达不到能射穿钢制盔甲 ... [/quote]

原来蒙古骑兵和匈奴人都是用弩的:lol:

弓箭也不便宜,欧洲就有让步兵冲锋去捡箭的

2006-4-29 13:34 大雄GG
蒙古骑兵和匈奴骑兵都是用弓的,骑兵用弩效率比用弓低得太多

弓相当于弩来说便宜得多了

2006-4-30 13:58 桓古
任何民族都有弓箭是自己文明的产物的证据

2006-4-30 14:01 轩辕苍龙
[quote]原帖由 [i]桓古[/i] 于 2006-4-30 13:58 发表
任何民族都有弓箭是自己文明的产物的证据 [/quote]
可以说是人类通性的专产物。。。。。

2006-5-1 00:35 靖雪


十八般兵器——弓  

  弓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发矢,可以及远,考此法之由来最古,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此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当时之弓矢,都以竹木为之,虽能及远,终未能完善,迨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之改造,于是乎弓矢逐成为战争之利器,非但发古人射抉之技,抑亦开后世火器之端,虽曰此皆由后人推阐而来,其创作者之功,要亦未可遽没也。按照弓箭之第一人为挥;考工记云: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按年代考之,当以挥为创造者,而般倕大概亦古之弓人也。在当时弓箭之用,诚十百倍于其他兵器,非但力劲及远,擅是术者,精研而熟娴之,穿杨贯虱,百步射人,万无一失,较之现代之火器,无多让焉,故十八般武艺,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终,其重视之也宜矣。

  汉刘熙《释名·释兵》:「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梢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抚,抚也,人所抚持也。箫抚之闲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

  1963年,山西峙峪遗址发现二万八千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燧石镞头。用很薄的长形石片制成,尖锐周正,已具备镞头的形式。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於是范蠡复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曰:『臣闻弩生於弓,弓生於弹,弹起古之孝子。』越王曰:『孝子弹者奈何?』音曰:『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之谓也。於是神农、黄帝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黄帝之後,楚有弧父。弧父者,生於楚之荆山,生不见父母,为儿之时,习用弓矢,所射无脱。以其道传於羿,羿传逢蒙,逢蒙传於楚琴氏。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当是之时,诸侯相伐,兵刃交错,弓矢之威不能制。琴氏乃横弓著臂,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後诸侯可服。琴氏传之楚三侯,所谓句 、鄂、章,人号麋侯、翼侯、魏侯也。自楚之三侯,传至灵王,自称之楚累世,盖以桃弓棘矢而备邻国也。自灵王之,射道分流,百家能人用,莫得其正。臣前人受之於楚,五世於臣矣。臣虽不明其道,惟王试之。……夫射之道,身若戴板,头若泪卵,左蹉右足横。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儿。举弩望敌,翕心咽烟。与气俱发,得其和平。神定思去,去止分离。右手发机,左手不知。一身异教,岂况雄雌。忑正射持弩之道也。』」

  《易·系辞下》:「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世本》:「探作弓,夷、牟作矢。」

  《左传》曰:「楚灵王次於乾溪,右尹子革夕,王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僻在荆山,唯桃弧棘矢,以供御王事。』」

  《初学记·武部·弓》:《韩诗外传》云:「齐景公使人为弓,弓人之妻曰:『此弓者,泰山南乌号之柘,燕牛之角,荆麋之弭,河鱼之胶。四物者,天下之精材也。』」

  《周礼·夏官司马》:「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王弓、弧弓,以射甲革椹质者;夹弓、庾弓,以授射侯鸟兽者;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凡弩,夹、庾利攻守,唐、大利车战野战;凡矢,枉矢、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堠矢,用诸近射田猎。」
     周时有王弓、弧弓、夹弓、瘦弓、唐弓、大弓等六种。它们的形制各有特色,用法各自不同,王弓、弧弓用於守城和车战,夹弓、瘦弓用於田野狩猎和弋射飞鸟,唐弓、大弓用於习射。弓的大小也依使用者的身长和体力,区分为上弓(六尺六寸)、中弓(六尺三)、下弓(六尺)。

  汉代有虎贲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强弓。弓身多半镶有铜饰或玉饰。

  《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孟子》:「逢蒙学射於羿。」《荀子》:「羿、逢门者,善服射。」《史记·龟策列传》:「羿名善射,不如雄渠、逢门。」

  《史记·李将军列传》:武帝朝之飞将军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逢门射法》二篇、《阴通成射法》十一篇、《李将军射法》三篇、《魏氏射法》六篇、《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护军射师王贺射书》五篇、《蒲苴子弋法》四篇。共计八种

  《魏书·李安世传》: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其妹雍容尤善骑射,百姓为之语曰:「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十八般兵器——弩  

  弩亦弓属,相传为黄帝所造,亦名窝弓、其发矢不仗人力,而用机括,力强而及远,较弓为烈,猎人恒设置丛莽阊,使虎豹等误践其机而中矢,于此可见其力之强也。惟弩之形式,与弓略异,弓背之中,横置一臂,发矢之机,即置于是,发时先架弦于机,此处名弩牙,然后捩其弩鼻,牙与此处本一木,不过方向相异,此上则彼下,此下则彼上,有如捕鼠器之机括然,故一捩弩鼻,牙与此处本一本,牙即脱弦,而弦激矢出矣。弩之大小不同,名亦各异,小者以手攀捩,其大者须用足踏,盖非手之力足以胜任也。其名则有神臂弩,花装弩,穿镫弩等,大概皆以其用法不同而异名。至弩之搆造,依然如是也,大概此等名目,皆出于唐宋之间,固非古代所定之名称也。弩之功用较弓箭为巨,及火器兴,弓弩之位置遂一落千丈,以至今日,非但习此者少,并其名称及形式而忘之矣。惟北方多山林,毒蛇猛兽时出为民害,山居者犹多设窝弓以自卫。猎户以猎兽为生,火烧之外,亦借窝弓以设伏,一旦火烧失效,亦有以弩杀兽者。故弩箭虽不见用于战争,而山陕口外之人,尤多习此者,自卫谋生,两利之道也;至若南方之人,孱弱素蓍,今虽稍注意武事,而此道则无复能之者矣。

  汉刘熙《释名·释兵》:「弩,怒也,有执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县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之枢机开阖有节也。」

  弩的射程比弓远。

  战国时期有四弩: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夹弩、瘦弩较轻便,发射速度快,多用於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度较慢,多用於车战和野战。

  《战国策·韩策一》:「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外。」许慎注《淮南子· 真篇》:南方溪子蛮夷柘弩,皆善材。韩有溪子弩。」少府,官府名,少府所造之弩。时力,作之得时,力倍於常,故名时力。距来,当为「距黍,《荀子·性恶篇》:「繁弱、钜黍,古之良弓也。」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

  汉代的弩,有用双臂拉开的「擘张弩」,和用脚踏的「蹶张弩」两种。

  诸葛亮在蜀时,曾制造一种连弩,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武术论集P164)

  晋代的弩较汉代大,有「万钧神弩」之号。如晋安帝义熙六年十二月(西元410)刘裕用万钧神弩,连破卢循。
    宋神宗熙宁元年(西元一0六八),李宏发明踏张弩,名叫神臂弓,《宋史》说:「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箭。」具有射程远,重量轻的优点,所以一直流传到明代。

  北宋时,床弩盛行,《武经典要》载有双弓的双弓床弩、大合蝉弩、斗子弩和三弓的手射弩、三弓弩。明代末年,弩渐衰落,清朝军队已经不用为战斗武器了。

2006-6-4 11:18 gygy4321gy
[quote]原帖由 [i]柑蕉桔梨萝柚[/i] 于 2006-4-28 13:31 发表

应该是一支便宜的弓箭就把一副昂贵的盔甲射穿了.呵呵............................ [/quote]
不,当时的弩是很贵的,绝对是昂贵的消耗品,《英雄》中秦军那样射,一战就好把秦国拖垮。

2006-6-8 13:32 rickcsw
[quote]原帖由 [i]gygy4321gy[/i] 于 2006-6-4 11:18 发表

不,当时的弩是很贵的,绝对是昂贵的消耗品,《英雄》中秦军那样射,一战就好把秦国拖垮。 [/quote]
拜托,那是电影好伐。其实在战国时,秦军已经大量装备了弩,看过西安的兵马俑吗,在1号坑,它的前几排是轻装的士兵,他们的任务就是在两军接触前发射弩箭。当时秦国军队中的弩箭的射程大约在600步左右。其他的如秦国战车上也配备有专门的弩手。这些弩一般都是借用脚来上弦,威力巨大。秦军步兵方阵中会用三排弩手,轮流发射,就像日本战国时织田家的三段射一样,两者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一排发射完后,退后上弹药,后一排的上来发射,这样就能给敌方持续不断的伤害

2006-6-8 13:35 大雄GG
楼上说的头头是道,不知道是从哪发现的这些资料

2006-6-8 13:51 rickcsw
[quote]原帖由 [i]大雄GG[/i] 于 2006-6-8 13:35 发表
楼上说的头头是道,不知道是从哪发现的这些资料 [/quote]
CCTV-10做过一个专题,具体是哪一期的记不清了,可能是《 帝国的史诗之复活的军团》吧,时间太长了呵呵

2006-6-8 15:45 镇北将军
弓和箭好像黄帝时就出现了,蚩尤部落好像就是没有精确的远距离武器而败的~

2006-6-8 20:09 COMAN569
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

2006-6-12 03:16 老人君
[quote]原帖由 [i]枫京琛[/i] 于 2006-4-26 22:54 发表
12
在欧洲中世纪,教会禁止使用弩,因为教士觉的一个农民使用弩,可以很轻易杀死一个训练有素的骑士,这严重侵犯了教会的权威1 [/quote]
应该是弩.弩算的上是傻瓜式武器,正常人都可以使用.
弓则不然

2006-6-12 03:34 老人君
[quote]原帖由 [i]大雄GG[/i] 于 2006-4-28 16:02 发表
装备和大规模装备是一个概念?

任何朝代任何国家都有专门装备弩的部队,可其在其武装部队中的比例都是相当低的,也极少有用弩来决定胜负的战斗 [/quote]
极少有用弩来决定胜负的战斗,恩,或者说根本没有过,然则,弓也没有,刀也没有,盾也没有,甲也没有,胜负本来就不是由一武器来决定,你这说法有点奇怪.
部队100%装备弩不见的比10%装备弩合理,等双方绞杀时,弓弩就无法发挥威力.
记忆中.汉王朝的骑兵似乎都装备有一手弩,而武帝时期骑兵有十万左右,数量也不算少了

2006-6-28 21:36 凌月
诸葛弩--其实就是所谓的连环弩!而连环弩早在春秋时其就以发明了.
  演义中是往诸葛亮脸上贴金了.
    楼主你真是...这么大件事要别人帮你找.....

2006-6-29 00:47 大雄GG
汉骑兵装备弩?你见过汉朝出土的骑兵弩么?

2006-6-29 18:03 huhucat
[quote]原帖由 [i]孤狼在途[/i] 于 2006-4-29 11:52 发表
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制造过一种连弩,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quote]

我记得是:一弩十矢,十矢倶发,应当是一次发十枝吧,而且你说的这种连弩战国时就有了,

2006-6-29 18:07 huhucat
[quote]原帖由 [i]大雄GG[/i] 于 2006-4-29 13:34 发表
蒙古骑兵和匈奴骑兵都是用弓的,骑兵用弩效率比用弓低得太多

弓相当于弩来说便宜得多了 [/quote]
蒙古骑兵配置是一弓一弩, 不是光用弓
另请楼主注意,弓与弩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射速快,这点在对抗骑兵时很重要!

2006-6-29 18:11 huhucat
[quote]原帖由 [i]gygy4321gy[/i] 于 2006-6-4 11:18 发表

不,当时的弩是很贵的,绝对是昂贵的消耗品,《英雄》中秦军那样射,一战就好把秦国拖垮。 [/quote]
兵马俑中的弩手一人大约携来60个箭头,

2006-6-29 18:42 夏侯雅伯
某记得微软的帝国一中亚述的种族特长有一条是弓兵的发射频率比其它种族快40%——想必应该有出处的吧

2006-6-29 18:48 夏侯雅伯
弩是一种冷兵器时代重要的远程武器,它从弓发展而来,但比弓威力更强,射程更远,
在我国数千年的古代战争中被大量运用,直到火器的出现。
弩的结构:
弩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臂、弓、机。“臂”一般为木制;“弓”横于臂前部;“机”装
在臂偏后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机”,弩机一般为铜制,装在弩“郭”(匣状)
内,前方是用于挂弦的“牙”(挂钩),“牙”后连有“望山”(用于瞄准的准星);
西汉开始弩的“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当于现代枪械上的表尺,便于按目标距离调
整弩发射的角度,提高射击的命中率。在铜郭的下方有"悬刀"(即扳机),用于发射箭
矢。当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持于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臂"上的箭槽内,通过
"望山"进行瞄准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形成的
动能,高速将箭射出。
弩的特点:
一、弩与同时期的远射兵器相比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弩拥有张弦机构,可以延时发射,
将弓箭需一气呵成的开弓放箭分为了装填和发射两个独立的部分。这样射手在用力装弦
时不需同时瞄准,可以在装填箭矢完成后,有时间瞄准目标和寻找最佳发射时机,从而
能够极大的提高射击的命中率。
二、弩比弓箭具有更远的射程:与只能一个人使用臂力张弓的弓箭不同,弩不但可是使
用射自身的足力,腰力张弦,而且可以合几个人的力量和采用绞索等机械的力量张弦,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弓弦的拉力、强度,从面使弩具备更远的射程。在战国时韩国的十二
石弩即能射六百步,据推算西汉时的大黄弩(汉制的十石弩)射程可达四百米,(突击
步枪的射程呀!)宋时著名的神臂弓能射三百四十步,更大型使用机械力量发射的床弩
更是射程达到千步以上。
三、弩与弓箭相比具有更强的火力:因为弓弦强度的关系,弩与弓箭相比也具有更强的
穿透力;并且因为连弩和弩箭可以延时发射,大量装填好箭矢的弩可以同时发射,在短
时间内形成密集的火力。
四、使用简便,与弓箭相比,弩的使用更加简便,因为是直射的关系,瞄准和发射更简
单,普通人不需或经过简单的训练即可掌握
弩的发展:
据考古验证我国弩的出现应不晚于商周时期,春秋时期弩即以成为一种常见的兵器在使
用。 《孙子兵法》中即已将弩和甲盾等一起列为重要的作战物资。(孙子兵法-作战)
到战国时期弩更是广泛的运用于军事之中也从战国早期的擘张弩,(即用臂力开的弩,
《孙膑兵法》中称这种弩“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发展到战国晚期出现的蹶张
弩,如韩魏的十二石弩(射六百步)等,这些弩因为必须使用更强的力量才能张开,就
要求“弩机”更坚固,开始在“弩机”外加装“铜郭”强化机糟。这一时期弩在战争中
运用的更普遍,如韩国的精兵就被称为“披坚甲,持劲督”(弩的一种叫法)魏选武卒
,考核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够挽十二石弩。
到了西汉时因为跟北方匈奴长时间交战,作为汉军步兵对抗匈奴骑兵的利器,弩进一步
得到了发展。在“望山”上开始出现用于测距瞄准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并且开
始有了连弩的记载:“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资治通鉴》卷21)到了东
汉时期开始有腰引弩(后又作腰开弩)这是单人能拉开的最强弩“力弱者用蹶张,力雄
者仍用腰张”(《武备志》)并且在三国时期诸葛制作了著名的“元戎弩”史载这种连
弩“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魏氏春秋》)同足踏的蹶张弩配合使用
有很强的杀伤力。后来大发明家马钧又对其进行了改进使之成为一种单人即可使用的一
弩五矢的更实用的兵器。
到了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骑兵在战场上称雄,弩不便于骑兵在马上使用,而且当时讲究使
用重甲骑兵,所以进一步向威力强,射程远,使用机械力量的床弩发展。到宋朝时为了
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宋军大量的使用弓弩手作战,弩成为北宋步兵的主要武器,
宋军除了单兵使用的神臂弓(虽然叫弓但是是一种弩)宋军着重制造床弩如:二弓床弩
,三弓八牛床弩,豆+寸子弩等。
至明以后由于火器的迅速发展,佛朗机,鸟铳、红夷大炮等火器大量的装备部队,弩的
作用进一步下降,不再受到重视,直至被淘汰。
弩的作战运用。
一、集中攻击,因为弩有延时发射的特点,使其能大量集中在短时间内同时发射形成密
集的火力打击敌军。齐魏马陵之战,齐军伏兵“万弩俱发”魏军大败,界桥之战袁绍军
两翼伏以强弩,大破公孙瓒军,斩其将严纲。
二、防守利器。弩是一种防守的强力武器,可以在远距离大量的杀伤敌军,但是因为弩
装填慢,较笨重一般不适于进攻,所以更利于防守,特别是步兵对抗骑兵集团冲击的法
宝。弩手一般在持刀盾的其他步兵掩护下作战,守城则利用城墙掩护,野战中很多时候
就利用军中的车辆组成车阵掩护射击。汉军对付匈奴的标准战法就是用车仗围成圆阵,
刀盾兵在外,射手在内对抗匈奴骑兵的冲击,大将卫青还做出了著名的武刚车。
三、多列式发射。因为弩装填和发射比较慢,弩手又不便带有其他武器,为了保持火力
的持续性,我国在汉朝就有了将士兵分为“上弩”“进弩”“发弩”等组轮番发射的多
列式发射的战术,能有效的保持火力的持续。
四、用于狙击,因为弩的远距离射程,在我国古代的一些战争中,多次使用强弩射杀敌
军将领,来达到取胜的目的。在汉与匈奴的作战中,著名的神射手李广就曾用大黄弩射
杀敌将而扭转战局;宋辽澶渊会战时辽国统军的顺国王萧挞凛就被宋军床子弩射死。
几种著名的弩:
一、汉代的大黄弩,汉代的弩强度按石来计算,分一石至十石,(大约引满一石弩需27
-30公斤的力量)其中十石弩最强又被称为黄肩弩,大黄力弩。只有十分强壮的人才能使
用,据后世的考证估算,它的射程能达到四百米左右。
二、诸葛连弩:三国时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
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后来大发明家
马钧对其进行了改进,改成了一种五矢连弩,使其体积、重量大大减轻,成为一种单兵
武器,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参大量生产后失传。
三、神臂弓,北宋神宗时发明,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射程远达三百四十多步,
号称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
四、“豆+寸”子弩,这是一种强力的连弩一次可以发射数十支箭(古代火箭炮?)张开
弦需用绳索绞动借用机械的力量,是一种威力极大的武器。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