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5-1 22:57
慕容复:
[quote]原帖由 [i]liyuetian[/i] 于 2006-4-20 12:33 发表
不能拿马超与曹洪的单挑回合来简单的对比甘宁和曹洪的单挑,还要看到双方的其他因素;演义里曹洪在与马超单挑时,正是救曹操的关键场合,曹洪的单挑表现直接关系到曹操的生死,所以曹洪的目的就是尽力拖住 ... [/quote]
曹洪只要挡住20回合曹操就跑远了,完全可以撤退,20合之后马超也自知再也追不到曹操了,必然要杀曹洪泄愤。而曹洪同志呢,PK了4,50合之后才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比之张合20和就败走要强多了。曹洪的武力和勇气都是强于张合的,不过有一点很吃亏:张合和张飞,马超,黄忠等超一流武将都PK过,虽然屡屡战败,但也都死撑了几十回合,再加上后期猛将凋零,又让小张合狂了一把。而曹虹同志就没这个机遇。在三国怎样才能出名呢?多和名将PK,无论是胜是败;现代社会刚出道的艺人怎样才能迅速出名呢?多和大腕传绯闻,不管是真是假。张合精于此道,而曹洪就不太懂这个。
2007-5-12 13:33
帝王
感覺太史慈和孫策應幷列第一
甘興霸第三
2007-5-15 12:55
独孤散人
公主高论
现在讨论就问:战绩呢?
所谓的战绩其实就是和名将Pk
可是真的有荣幸充当名将对手的有几个呢?
所以这个排名还应当改一改
应当换一个系统,不以一流武将作为参考(当然互相之间的PK自然要算)
[quote]原帖由 [i]慕容复:[/i] 于 2007-5-1 22:57 发表
曹洪只要挡住20回合曹操就跑远了,完全可以撤退,20合之后马超也自知再也追不到曹操了,必然要杀曹洪泄愤。而曹洪同志呢,PK了4,50合之后才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比之张合20和就败走要强多了。曹洪的武力 ... [/quote]
2007-5-21 10:30
黄沙
个人认为 甘宁是第1的 第2应该是周泰, 孙坚才厉害啊 孙策应该都不如孙坚
2007-5-23 14:12
dddzz
东吴五虎将
太史慈 甘宁 周泰 程普 凌统
(孙策是主公 所以不算)
2007-5-27 15:59
yuan520hf
陆抗也算武将。。。
2007-6-30 16:03
青面兽杨志
太史慈应该是江东第一将 孙策2 周泰3 甘宁4 凌统5
2007-7-1 00:11
whyjk
武力 1孙策2甘宁3太史慈 我的遇见
2007-7-1 09:32
索虾王
最强应该还是小霸王吧
2007-7-1 09:33
索虾王
[quote]原帖由 [i]dddzz[/i] 于 2007-5-23 14:12 发表
东吴五虎将
太史慈 甘宁 周泰 程普 凌统
(孙策是主公 所以不算) [/quote]
明显不同意,徐盛怎么可能不在这里面呢?凌统怎么也不应该比徐盛强吧,还有黄盖呢?周泰就是一保镖,和赵云性质差不多,凭什么在里面?应该黄盖换周泰,徐盛换凌统比较好,一个是辅助三代吴主的大将,一个是三国中后期支撑吴国的大将
[[i] 本帖最后由 索虾王 于 2007-7-1 09:36 编辑 [/i]]
2007-7-8 03:57
龙骧虎翼
凌统排名怎么可以这么靠后?小伙子年轻力壮,张辽也打平了,怎么也该和甘宁并列吧?
孙策其实除了太史慈,没有有效战绩可言,对手太弱。要不是老罗记得写一笔太史慈战平张辽,原本也轮不上孙策提名!
周泰这种莽汉也配跻身猛将?人家杀入敌阵是如入无人之境的,他进去是添伤疤的!
[[i] 本帖最后由 龙骧虎翼 于 2007-7-8 03:59 编辑 [/i]]
2007-7-10 20:36
岛津龙伯
朱桓是后三国东吴的单挑王啊,怎么就落得这种排名呢?我觉得朱桓的表现不逊于蜀国马岱......
2009-11-6 11:09
maxpie
东吴武将的武力名次排列讨论
关于东吴武将,一直以来,没有见到一个比较完善的排列,
小弟特抛此砖,望与各位大人讨论一下:
孙坚时期:
程黄韩祖为一个排列,
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
此时华雄不出战,可见程普武力差华雄不远。
程普黄盖都数合败蔡瑁,可见其实力差别不大,基本在一个层次。
对比之下,孙坚战局不利时,20合内败于华雄,其的武力当弱于程黄,或许与韩当祖茂相当。
由于书中语评言:此人身长八尺,英雄双全,横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
可见孙坚在各路诸侯中武力当数超群,窃以为,当不弱于公孙瓒之流。
孙策时期:
太史与孙策的百合大战,奠定了其在东吴的领先地位,由于普遍认为,代替出战者的武力要小于应当出战者,故程普的主动请缨代替孙策出战,把太史,孙策,程普做了一个排列。
孙权时期:
一:赤壁时期,程普黄盖已为老将。且程普资历比周喻老,又不服其领兵,未有武力表现。
甘宁太史吕蒙凌统董袭潘璋被安排阻击曹操,然后是4队接应第一队领兵军官韩当,第二队领兵军官周泰,第三队领兵军官蒋钦,第四队领兵军官陈武
其中甘宁吕蒙凌统更是与操营猛将交战,可视此3人为东吴武力超群者。
(1)凌统与张辽战50合平以后,又出战,可视其武力与张辽相差不远。50合内未明显下风。
次日再战,张辽是主将,对方孙权是主将,因此,凌统一出,张辽便叫乐进出,战50合,曹方助阵,可见凌乐战的强弱对比当大于凌辽战。
参考乐进战藏霸30合被助战。可见凌统极其接近藏霸。
(2)乌林截曹操,吕蒙军出,张辽断后,凌统出,徐晃当之,甘宁出,张郃断后,虽是混战,但是依然可见其3者武力当与操营3猛相差不大。
又吕蒙曾与鲁肃甘宁设计伏杀关羽,按照其当时的智力而言,判断的出,其与甘宁合力,外加刀斧手们的合力当有拿下关羽的可能性。因此,参照韩当周泰与许老虎的30合平手,吕蒙与甘宁的联手的实力当与关羽相差不远。
对比之下,吕蒙与甘宁当在周泰韩当之上
因此,吕蒙或许被低估。
(3)甘宁在三国游戏中一直处于东吴首席武力的地位,常列太史之前。在诸多论坛高手的排名中,甘宁基本列太史之后,但相差不远。
但书中,甘宁数次列于吕蒙之后。特别是前期,吕蒙是作为武力型武将出场,可见甘宁武力或许与吕蒙相若。
因此:甘宁,太史,吕蒙,凌统,董袭,潘璋,基本可以作为一个不完全的武力排列的依据。(之所以为不完全依据,因为埋伏的地形不同,需要考虑的武将特长不同)
韩当周泰蒋钦陈武,也基本作为一个不完全的武力的排列依据。(一般排列都是武力强者为先,或者偶有老将,地位极高可为先。)
二,张辽大战逍遥津这章
“且说三军皆起,吕蒙、甘宁先到。蒙献策曰:“见今曹操令庐江太守朱光,屯兵于皖城,大开稻田,纳谷于合淝以充军资。今可先取皖城,然后兵出合淝。”权曰:“此计甚合吾意。”遂教吕蒙、甘宁为先锋,蒋钦、潘璋为合后,权自引周泰、陈武、董袭、徐盛为中军。那时程普、黄盖、韩当在各处镇守。”
吕蒙、甘宁基本可以认为武力接近
蒋钦、潘璋也可以认为武力接近,
周泰、陈武、董袭、徐盛的排列也可以作为一个武力链来看。
其中,韩当周泰或许可以做一个例外,从数次冲阵中,可见周泰武力在东吴武将前列,或许是由于韩当为老将的原因,故一直列其前吧。
综合上面几个武力链。
可以基本排出一下一个序列:(用三国游戏中的数字表示下差距,没什么意义,只是稍微显示出其武力差而已)
太史93,孙策90,吕蒙90,甘宁90,凌统89,程普88、黄盖87、韩当86,周泰88、蒋钦85、陈武84、董袭83、潘璋82、徐盛81,丁奉80
2009-11-6 11:47
马岱
我的东吴武将排名大概是:孙策、太史慈、甘宁、孙坚、程普、黄盖、周泰、凌统、韩当、潘璋、蒋钦、陈武、吕蒙、徐盛、丁奉、朱桓。
孙策为什么第一,因为孙策有小霸王的称谓,太史慈与孙策的交战是抬高了谁呢,如果没有与孙策的交战,太史慈仅有与张辽的交锋,之前虽然有北海单骑冲阵的表现,但主要是射箭。而孙策之前已经名声显赫了,夹死一将喝死一将可类比马超。如果没有孙策与太史慈的交锋,对孙策的影响不大,但太史慈则会打上一个问号。太史慈与程普都与张辽交手,暗示太史慈与程普更接近一些,而孙策没有这样的类比,太史慈与张辽交手时,由于孙权被突袭,太史慈被张辽追杀,说明太史慈对张辽无优势。
甘宁缺乏与强手的战例,只能屈居孙策和太史慈之后。
孙坚以武勇著称,屈居部下之后不像话,输给华雄非战之罪也,如毛本更明显,华雄面对孙坚甚至不敢出战应对。
程普、黄盖的交战记录胜率非常高,比周泰凌统的战例更有说服力。
2009-11-6 12:24
墨叶
某些武将水中战斗力可以增加。
2009-11-6 12:47
马腾
华雄不出战程普证明程普武力高于华雄:titter:
2009-11-6 14:54
dddzz
东吴排名两条线:
主公武力
孙策>孙坚>孙权
部分武将(东吴五虎将)
太史慈、程普、凌统、周泰、甘宁
2009-11-6 16:57
maxpie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09-11-6 11:47 发表
我的东吴武将排名大概是:孙策、太史慈、甘宁、孙坚、程普、黄盖、周泰、凌统、韩当、潘璋、蒋钦、陈武、吕蒙、徐盛、丁奉、朱桓。
孙策为什么第一,因为孙策有小霸王的称谓,太史慈与孙策的交战是抬高了谁呢 ... [/quote]
请教马岱兄,为何把吕蒙放如此之后?
小弟感觉,前期吕蒙作为纯武将出场,而非智勇双全之将。且其多次与甘宁,凌统一起出场,当属东吴武力超群之辈。虽然实战没有很好的表现,但参考魏国武将出场的并称,以及蜀国人才鼎盛时出场武将的并称,基本可以确认吕蒙与甘宁当不会相差太远。
程黄前期战绩非常出色,然对比李典乐进,似乎并未高出甚多。比之张辽徐晃还是要弱一点,当和甘宁凌统伯仲之间。
孙策的小霸王之称是因为其属江东,与项羽地理位置相似。
相对北方的猛将而言,南方武力超群人士确实不多,拿的出手的也就文聘这样实力的了,因此,有矮子里面找高个子的嫌疑。
太史由于前期和关张一起出战,其光芒被掩盖,也属正常,且孙策后来问太史,若擒获他该如何,似乎感觉孙策自己也不能排除战败的可能性。
2009-11-6 17:14
dagaidui
为什么一起出战武力就差不多?
张飞严颜雷同也一起出战过
打仗得有个主将副将吧,不能只上一个啊
2009-11-6 17:25
maxpie
[quote]原帖由 [i]dagaidui[/i] 于 2009-11-6 17:14 发表
为什么一起出战武力就差不多?
张飞严颜雷同也一起出战过
打仗得有个主将副将吧,不能只上一个啊 [/quote]
是,所以取西川,张飞一部里武力排列就是张飞,严颜,雷同啊。
“且说三军皆起,吕蒙、甘宁先到。蒙献策曰:“见今曹操令庐江太守朱光,屯兵于皖城,大开稻田,纳谷于合淝以充军资。今可先取皖城,然后兵出合淝。”权曰:“此计甚合吾意。”遂教吕蒙、甘宁为先锋,蒋钦、潘璋为合后,权自引周泰、陈武、董袭、徐盛为中军。那时程普、黄盖、韩当在各处镇守。”
孙权亲征,所有武将中必然要选出类拔萃者,所以,这里的排序,基本可以确认武力高低。且文中也说:那时程普、黄盖、韩当在各处镇守,可见,程黄韩3人不列入本次排列。
且书中又言:孙权令鲁肃收纳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屯兵于陆口;取吕蒙、甘宁回,又去取余杭凌统回
可见,吕,甘,凌三人确实为出类拔粹之辈,故特意取回,以便亲征。
2009-11-6 22:35
马岱
回复 #6 maxpie 的帖子
在三国中,如果能擒获对手那是天大的差距了,孙策不至于连这一点信心都没有。
凌统出战张辽时,孙权不放心派吕蒙接应,说明孙权认为凌统的武力并不那么可靠,50回合战平张辽可能也到了他的极限了。张辽可不是一般人物,威镇逍遥津,令东吴人闻风丧胆,凌统与张辽的差距不小。至于吕蒙,因为战例只有一个,加之他擅长的主要是统兵,很难再提高,潘璋、蒋钦、陈武等也有一些不错的战例,吕蒙并不足以压倒他们几个。至于并称,参考依据不大,高览和张合差距很大,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差距也不小。
我在武将分档中提出的是:
强一流:孙策
中一流:太史慈、甘宁
强二流:孙坚
中二流:程普、黄盖
弱二流:周泰、凌统
强三流:潘璋、陈武、蒋钦、吕蒙
弱三流:徐盛、丁奉、朱桓
2009-11-6 22:38
马岱
回复 #8 maxpie 的帖子
在吕布麾下,高顺可比张辽重要多了,但高顺武力并不及张辽。
吕蒙若统兵能力一般,自然认为是武艺高强之辈,但吕蒙统兵能力很强,则不能说明问题。
2009-11-6 23:17
無當飛軍
孫堅時期 程普 黃蓋 韓當 孫策 其他不知
孫策時期 孫策 太史 甘寧 周泰 蔣欽 徐盛 程普 黃蓋 凌操 潘璋
孫權時期 甘寧 凌統 周泰 呂蒙 蔣欽 徐盛 潘璋 陳武 董襲 周瑜
滅國時期 徐盛 孫翊......都死的差不多了
2009-11-6 23:57
maxpie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09-11-6 22:38 发表
在吕布麾下,高顺可比张辽重要多了,但高顺武力并不及张辽。
吕蒙若统兵能力一般,自然认为是武艺高强之辈,但吕蒙统兵能力很强,则不能说明问题。 [/quote]
回马岱兄,
赤壁时,吕蒙,凌统和甘宁的三支人马,认可兄提出的吕蒙统兵强这一理由。
然吕蒙初期,多以先锋的名号出战,一般为先锋者,当看中其武力多于其统兵能力。
孙权亲征,也是吕蒙甘宁为先锋。
基本上,小弟以为,吕蒙是靠其武力起家,然后逐步走上统帅这一位置的,与周喻和陆逊的成长模式略有不同。因此不能低估其武力因素。
凌统出战张辽时,孙权不放心派吕蒙接应,小弟以为当还有凌统之前身中数枪,新伤刚愈的因素在吧。
且凌统与张辽战50回合后,凌统仍敢纵马提刀,出阵搦战,可见与张辽50合未到其极限,可以适当上调吧,个人倾向,取张辽与乐进的均值比较好。
另:高顺一开始即作为一统兵人物出场,且此时张辽才20岁。排名8健将中的第一位
2009-11-7 08:33
马岱
赤壁之战时,孙权的先锋是陆逊,随周瑜攻取南郡时,吕蒙已经在出谋划策了。
从总体而言,东吴武将的排序不那么清晰。
2009-11-7 08:54
甲乙丙jyb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09-11-6 11:47 发表
孙策为什么第一,因为孙策有小霸王的称谓,[color=red]太史慈与孙策的交战是抬高了谁呢[/color],如果没有与孙策的交战,太史慈仅有与张辽的交锋,之前虽然有北海单骑冲阵的表现,但主要是射箭。而孙策之前已经名声显赫了,夹死一将喝死一将可类比马超。如果没有孙策与太史慈的交锋,对孙策的影响不大,但太史慈则会打上一个问号。[/quote]
红字部分根本不能成为理由。
如果颜良没有了和徐晃的战例,对颜良影响极大,而徐晃没有了此战对徐晃影响不大,难道徐晃因此强于颜良?
不存在谁抬高谁,只存在谁确定谁。太i史慈的武力可以是通过孙策来确定的,但不是通过孙策来抬高的。
[quote]程普、黄盖的交战记录胜率非常高,比周泰凌统的战例更有说服力。[/quote]
胜率非常高有什么用?关键要先确定他所战胜的这个人武力如何,然后才可以通过此战来确定他的武力。武力不明的武将胜得再多,也还是难以确定他自身的武力,从而没有说服力。
相反,即使是败绩,例如张合20合败于了马超,但是张合仍然可以凭借此败绩强于于禁、李通。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1-7 09:06 编辑 [/i]][/color]
2009-11-7 09:51
马岱
颜良击败徐晃的战例对徐晃同样影响大,徐晃只有这么一场干干净净被击败的战例,因为这一场战例,我只能将徐晃与张合并列,如果没有此战例,徐晃可以往上抬高,比张合高。
程普、黄盖没有劣迹,而周泰和凌统都有劣迹,至于胜绩方面,程普黄盖不敢肯定压倒周泰凌统,但周泰凌统同样也压不倒程普、黄盖,综合评定还是程普、黄盖占优。
2009-11-7 12:00
emony007
[size=3]个人有两个观点:[/size]
[size=3]1、孙策和太史慈直接交手是平手,但是太史慈在北海的表现太恐怖,所以太史慈应该比孙策稍微强一点![/size]
[size=3]其中一段原文:[/size]
[size=3]【慈见孙策枪法无半点儿渗漏,佯输败走,引入深山】[/size]
[size=3]是不是似曾相识?[/size]
[size=3]【云长……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size]
[size=3]一般来说,说对方无破绽是指自己怎么样攻不下,也就是暗指己方占一定攻势![/size]
[size=3]这就是我认为太史慈比孙策强一丝丝的理由,就好象关羽比黄忠强一丝丝一样![/size]
[size=3][/size]
[size=3]2、祖茂虽然和程普、黄盖、韩当齐名,但是个人认为祖茂可能徒有虚名,理由有二:[/size]
[size=3]A、【茂于林后,挥双刀欲劈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size]
[size=3]从背后暗算周围有军士的华雄,动作迟缓,看来也不是什么高手![/size]
[size=3][/size]
[size=3]B、【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size]
[size=3]…………第四个,姓祖,名茂,字大荣,吴郡富春人也,使双刀。】[/size]
[size=3]看见没有,[color=red]祖茂和孙坚是同乡,[/color]而其他三人分别是河北、湖南、辽宁人![/size]
[size=3]所以祖茂成为4大将之一,而且是最后一个,只有两条:忠心和同乡![/size]
[size=3]所以说祖茂的武力很可能不怎么样![/size]
[size=3][/size]
2009-11-7 12:06
dagaidui
其实武力并没有具体排名,要看临场发挥,我军气势,地形等等多方因素
关羽和纪灵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负,可是张飞却不3合,刺纪灵于马下。难道张飞武力可以虐关羽?
2009-11-7 13:54
马腾
回复 #17 dagaidui 的帖子
哪本演义写过关羽和纪灵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负的?
2009-11-7 13:56
马腾
回复 #16 emony007 的帖子
祖茂只是和程普、黄盖、韩当一起出场,一起出场和齐名是两个概念:titter:
2009-11-7 14:21
马岱
回复 #16 emony007 的帖子
太史慈在北海主要靠射箭,孙策夹死一将喝死一将更让人恐怖,要不然孙策怎么会有小霸王的称誉呢。
太史慈佯输败走只能说明他取胜的欲望高于孙策,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孙策本来只是去庙参拜,太史慈可是夸下海口要捉孙策的,太史慈更急切。其次孙策十三骑部下尚在,而太史慈仅有一名随从,太史慈更有理由佯输败走,孙策如果想玩伎俩,说不定会让部下齐上。
同理,关羽战黄忠平手,着急的是关羽,黄忠不急。
2009-11-7 16:50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09-11-7 14:21 发表
太史慈在北海主要靠射箭,孙策夹死一将喝死一将更让人恐怖,要不然孙策怎么会有小霸王的称誉呢。
太史慈佯输败走只能说明他取胜的欲望高于孙策,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孙策本来只是去庙参拜,太史慈可是夸下海口 ... [/quote]
纯粹战绩论应该是孙策略微占优,如果按做游戏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孙策当时年纪25左右,有一定提升空间.太史已经是辉煌的30+的年纪了.
2009-11-7 17:08
phoenixdaizy
在三国中,如果能擒获对手那是天大的差距了,孙策不至于连这一点信心都没有。
凌统出战张辽时,孙权不放心派吕蒙接应,说明孙权认为凌统的武力并不那么可靠,50回合战平张辽可能也到了他的极限了。张辽可不是一般人物,威镇逍遥津,令东吴人闻风丧胆,凌统与张辽的差距不小。至于吕蒙,因为战例只有一个,加之他擅长的主要是统兵,很难再提高,潘璋、蒋钦、陈武等也有一些不错的战例,吕蒙并不足以压倒他们几个。至于并称,参考依据不大,高览和张合差距很大,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差距也不小。
我在武将分档中提出的是:
强一流:孙策
中一流:太史慈、甘宁
强二流:孙坚
中二流:程普、黄盖
弱二流:周泰、凌统
强三流:潘璋、陈武、蒋钦、吕蒙
弱三流:徐盛、丁奉、朱桓
这个排名应该是建立在孙坚名声比较大的基础上。但是演义里,孙坚更多的体现的是谋略单挑方面不是很有建树。
基本上孙策,太史,甘宁一档,孙策比较高。
孙坚,程普,黄盖,周泰一档算能够上台面。
凌统主观战绩不够,只能和后面的人排。
如果按罗本有些人更高。按毛本,朱桓,丁奉徐盛应向上走点。
吕蒙应该是最弱的,蒋钦无具体战绩,也好不了。
潘,丁,徐(丁徐要考虑后期战绩) 朱桓稍微差点但是能够战小关张了也算不错。
2009-11-7 20:15
马腾
回复 #22 phoenixdaizy 的帖子
陈武应该第一,别忘了陈武武力和庞德不相上下:handshake:
2009-11-7 23:12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马腾[/i] 于 2009-11-7 20:15 发表
陈武应该第一,别忘了陈武武力和庞德不相上下:handshake: [/quote]
你这个完全是印象流,50回合平庞德,这个可能比凌统的战绩好点,但是凌统有其他战绩辅助。
2009-11-7 23:30
菜比
回复 #22 phoenixdaizy 的帖子
个人觉得 程普 黄盖 和周泰 凌统的位置要调换下
2009-11-8 01:10
马腾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09-11-7 23:12 发表
你这个完全是印象流,50回合平庞德,这个可能比凌统的战绩好点,但是凌统有其他战绩辅助。 [/quote]
凌统有哪个战绩比陈武平庞德的战绩更强吗?:q((+
2009-11-8 07:05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菜比[/i] 于 2009-11-7 23:30 发表
个人觉得 程普 黄盖 和周泰 凌统的位置要调换下 [/quote]
那是小马排的,我排的
程普,黄盖,周泰,孙坚是一档,
凌统以下只是因为战绩太少,往后派。
但是如果以游戏数值论,可能会不仅仅依赖演义。
2009-11-8 07:09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马腾[/i] 于 2009-11-8 01:10 发表
凌统有哪个战绩比陈武平庞德的战绩更强吗?:q((+ [/quote]
没有,但是陈武只有一战。
凌统的战绩比较多而已,我的分档也不是很严格。但是我觉得平手并不能代表一个水平。
另外体系里,庞德本身出彩的战绩也不多,应该弱于黄忠,颜良,文丑,许诸。
所以要平他,不如周泰应也能作到,只能低估了。
要让他排高位,那李严这种恐怕要更高了。
2009-11-8 11:45
马腾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09-11-8 07:09 发表
没有,但是陈武只有一战。
凌统的战绩比较多而已,我的分档也不是很严格。但是我觉得平手并不能代表一个水平。
另外体系里,庞德本身出彩的战绩也不多,应该弱于黄忠,颜良,文丑,许诸。
所以要平他, ... [/quote]
如按战绩多少来判断武力,许褚战绩比吕布多,可见许褚武力高于吕布:victory:
平手并不能代表一个水平,莫非被对方打败能代表一个水平?:doubt:
2009-11-8 12:24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马腾[/i] 于 2009-11-8 11:45 发表
如按战绩多少来判断武力,许褚战绩比吕布多,可见许褚武力高于吕布:victory:
平手并不能代表一个水平,莫非被对方打败能代表一个水平?:doubt: [/quote]
50合的平手论证价值肯定不如100合平手。庞德本身的水平就比黄忠要低。战胜战绩更有说服性。
2009-11-8 13:36
马腾
回复 #30 phoenixdaizy 的帖子
怎么不能?50合平手后再分出胜负的战例很少,可见50合平手的价值和100合平手是一样的:victory:
老夫记得口水小朋友认为战平战绩比战胜战绩更有说服性:titter:
2009-11-8 19:12
maxpie
[quote]原帖由 [i]马腾[/i] 于 2009-11-8 13:36 发表
怎么不能?50合平手后再分出胜负的战例很少,可见50合平手的价值和100合平手是一样的:victory:
老夫记得口水小朋友认为战平战绩比战胜战绩更有说服性:titter: [/quote]
严重同意马兄的50平理论,
100合以上的:吕张,马许,张马,关黄,关庞,太策这几战,还有放水战:张张大战
不记回合,记时辰的有许储典韦,曹洪何曼,魏延文聘(有混战成分)
80合的战斗,太史张辽,关羽徐晃
50-60合,文丑少年赵云
50合:张辽张颌,许储徐晃,黄忠李严,张辽凌统,凌统乐进,邓艾文鸯
最大回合的明确战败战例是夏侯敦40-50合站败高顺。
可见,基本50合无法战胜对手的,基本等同于100平了。只是50合,60合,80合还是100合取决于两位武将的武力和好战程度。
基本惯例是阵前单挑50合平,就收工休息了。太策的这1战其实也应该算是50平的,50-30-50,断续的100多合,其实主要还是他们的武力与吕关张等相差比较远,所以用50为分界线。而不是以100为分界现
2009-11-9 08:42
马岱
陈武什么时候与庞德五十回合平手?没有。
2009-11-9 16:05
孙敬熊
庞德能与关羽、许褚从容战50合,陈武这等功夫怎能与关许二人相比。不过马岱公把孙策排得如此靠前,主要是因为其斩将方式比较有噱头(夹死一人、喝死一人),但这两个人都是无名下将,感觉孙策还是缺少一些和实力派人物单挑的有力佐证。
2009-11-9 18:54
马岱
还有一佐证。
--孙策阵中黄盖,飞马接住周听交锋。
--周听舞刀来迎,被策一枪刺死。
能与黄盖交锋的周听,在孙策面前直接就被杀死了,孙策在黄盖面前的优势是巨大的。
--阵门中一将挺枪骤马早出,乃太史慈也。张辽挥刀来迎。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太史慈见背后有人堕马,弃却张辽,望本阵便回。张辽乘势掩杀过来,吴兵大乱,四散奔走。张辽望见孙权,骤马赶来。看看赶上,刺斜里撞出一军,为首大将,乃程普也;截杀一阵,救了孙权。
--太史慈出马,要与孙策决个胜负,策遂欲出。程普曰:“不须主公劳力,某自擒之。”程普出到阵前,太史慈曰:“你非我之敌手,只教孙策出马来!”程普大怒,挺枪直取太史慈。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刘繇急鸣金收军。
太史慈在程普面前的优势并不明显。
而通过战例比较,黄盖与程普相差很小,所以孙策表现优于太史慈。
2009-11-9 20:01
尚老爷
回复 #33 马岱 的帖子
[color=Red]却说陈武听得江边厮杀,引一军来,正与庞德相遇,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color]
是这段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尚老爷 于 2009-11-9 20:03 编辑 [/i]][/color]
2009-11-9 22:47
马岱
回复 #36 尚老爷 的帖子
这是哪个版本的?
毛本:却说陈武听得江边厮杀,引一军来,正与庞德相遇,两军混战。.....却说陈武与庞德大战,后面又无应兵,被庞德赶到峪口,树林丛密;陈武再欲回身交战,被树株抓往袍袖,不能迎敌,为庞德所杀。
嘉靖本:却说陈武听得江边厮杀,引一军来,正与庞德相遇,两军混战。....却说陈武与庞德大战,后面又无应兵,被庞德赶到山峪口,树林丛密;陈武再欲回身交战,被树抓往袍袖,不能迎敌,因此被庞德手起一刀斩之。
2009-11-10 01:44
尚老爷
回复 #37 马岱 的帖子
好像是夏振宇本
2009-11-10 09:34
emony007
回复 #35 马岱 的帖子
[size=3]马岱兄,你这样推论,比较链太长,容易不准确:[/size]
[size=3]1、黄盖和周听交手时间太短,不知道两人差距有多大[/size]
[size=3]【孙策阵中黄盖,飞马接住周听交锋。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忽王朗阵后先乱,一彪军从背后抄来。】[/size]
[size=3]姑且认为黄盖不如孙策;[/size]
[size=3]2、黄盖虽然和程普齐名,但没有任何直接、间接例子证明两人差不多;[/size]
[size=3]3、太史慈30回合平程普只能证明太史慈并不比程普强多少或者并不比程普强,并不能证明孙策比程普强多少或者强![/size]
[size=3]见原文:[/size]
[size=3]【太史慈出马,要与孙策决个胜负,策遂欲出。程普曰:“不须主公劳力,某自擒之。”】[/size]
[size=3]孙策一个多骄傲的人,他和太史慈打了那么久,如果不是认为程普武力不在他之下,他会让程普出马?[/size]
[size=3]4、最重要一点,两人直接交手是平手![/size]
2009-11-10 14:33
马岱
是啊,正是因为两人交手是平手,所以才从其他战例来比较。根据各种交待,我认为孙策比太史慈要好一些。
黄盖和程普都有对黄祖和蔡瑁速胜的记录,两人比较接近。
2009-11-10 21:42
emony007
回复 #40 马岱 的帖子
[size=3]问题是黄祖和蔡瑁之间是差不多还是有很大差距没法知道![/size]
[size=3]我想说的是就我所看到的所有古典小说来看,从被速胜的低水平失败者反推获胜者的水平是不准确的![/size]
[size=3]因为可能一个很偶然的因素就多打了一两个回合,就好象典韦不三合刺死黄巾军副元帅(也就是两个回合),而李典一个回合活捉黄巾军元帅(一般来说元帅比副帅要强一点),如果按照这种推理,岂不是李典比典韦强?明显不对![/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emony007 于 2009-11-10 21:58 编辑 [/i]][/color]
2009-11-10 21:46
时间轴空转
孙坚最厉害
2009-11-10 22:22
马岱
回复 #41 emony007 的帖子
你好像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并没有把蔡瑁和黄祖并列。
--坚大怒,命黄盖出战。蔡瑁舞刀来迎。斗到数合,盖挥鞭打瑁正中护心镜。瑁拨回马走,
--程普挺铁脊矛出马,与蔡瑁交战。不到数合,蔡瑁败走。
--程普纵马直来阵前捉黄祖。黄祖弃却头盔、战马,杂于步军内逃命。
--黄盖听得喊声震天,引水军杀来,正迎着黄祖。战不两合,生擒黄祖。
程普和黄盖均有对蔡瑁和黄祖的战绩。
2009-11-11 07:08
萧峰
[quote]原帖由 [i]emony007[/i] 于 2009-11-10 21:42 发表
问题是黄祖和蔡瑁之间是差不多还是有很大差距没法知道!
我想说的是就我所看到的所有古典小说来看,从被速胜的低水平失败者反推获胜者的水平是不准确的!
因为可能一个很偶然的因素就多打了一两个回合,就好象 ... [/quote]
李典[color=Red][u]一合[/u][/color]擒[color=Red][u]元帅[/u][/color]?
哪个版本?
2009-11-11 09:24
孙敬熊
估计说得是典韦三个回合杀掉何仪(黄巾军残部)的副元帅,而李典一个回合活捉主将黄劭。不过,元帅的武艺也不一定就比副元帅强,黄劭手下的截天夜叉何曼就能和曹洪打上四五十个回合,表现比主将猛了去了。
2009-11-11 09:58
孙敬熊
岱公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程普和黄盖的武艺确实应该在伯仲之间。但凭和周听的交战纪录得出孙策大大胜过黄盖(也就是说大大胜过程普),说服力还是不大够。黄盖和周听交手太模糊,时间和优劣完全看不出来;而周听是中了埋伏,慌乱中勉强对敌孙策被杀,也没说打了几个回合。如果孙策斩周听能像赵云一合斩金环三结或者关羽一合斩夏侯存那么清晰,就令人信服了。
而太史慈和孙策对战之时还能考虑对方人多,自己就算捉住孙策也会被对方夺走,所以希望把孙策引到无人处再下手擒拿。这个心态表明太史慈是信心爆棚,从正常分析他至少应该稍占上风才能这样想。加之太史慈和孙策(100合战平)、程普(30合战平)都有直接交手纪录,可见孙策和程普差距也并不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孙敬熊 于 2009-11-11 09:59 编辑 [/i]][/color]
2009-11-11 11:14
马岱
太史慈的举动说明太史慈很想赢,而且他自认为可以赢。
但从孙策的角度,他不大可能去做太史慈一样的动作,首先双方目的不一样,太史慈的目的就是孙策,孙策的目的不是太史慈,面对太史慈属于遭遇,孙策还要考虑太史慈后面还会不会有援军,孙策自己是没有预伏援兵的。其次,孙策身边有十几个将领,用不着诈败之类,如果耍阴谋,还不如群殴。
程普替孙策出战太史慈,太史慈没赢下来,这个战例对太史慈显然是不利的。两次对比,也算扯了一个直。
但孙策对黄盖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周听舞刀来迎,被策一枪刺死”,应理解为孙策一合刺死。
2009-11-11 12:21
甲乙丙jyb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09-11-11 11:14 发表
程普替孙策出战太史慈,太史慈没赢下来,这个战例对太史慈[color=red]显然是不利的[/color]。[/quote]
怎么个显然?
莫非兄能够证明“孙策30合内能够击败程普”?
那样的话,太史慈30合未击败程普,确实对太史慈不利。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