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3-17 12:21
东门吹雪
放下疤痕[随笔]
他有一道疤。
每个人都有疤,或明或暗,或繁或简。有的是风雨沧桑中摸爬滚打的见证,有的是岁月掩盖下触及灵魂的吻痕,有的是额头上振聋发聩的一喝,有的是口腔里五味杂陈的记忆……
他的疤,轻易看不见。像许多人一样,他把曾经的痛楚隐藏起来——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撩出伤疤当作勋章,四处炫耀的。于是,一个他、两个他,散入人群里,就都无影无踪。正如同一个人的伤痛在众生疾苦面前,失去了原本的沉重。你可以微笑、也可以面无表情,既然人的七情六欲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喜怒哀乐来排遣,那么任何一种神态都是最自然的。
如果这是一个故事,他就应该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里,遇见一些其他的角色,引发一些剧情,甚至可以让听到这个故事的人受到一些启发。事实上,什么都没有发生。他不过是一个路人,他的出现仅仅为了让你放下一些过于奢侈的希望。
不用追问那道疤的来龙去脉,就像你的隐痛不愿意过多地提起一样。人们往往不愿放下生活中的种种琐碎;多数伤疤,其实就是这么惹来的。
我们走路的时候,不可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方向;否则出门之后,非要绕地球一圈才能回家。半路上掉个头、走累了休息一下、或者同行的人因故分道扬镳,很寻常的事情。即便是一个人迷失了方向,从路牌上辨别道路,或者根据日月星辰判断南北,也是一种有益的成长体验。总是在背负了旁人强加的是非成败之后,会引发伤痛的失败感就产生了。
往往因为一道道伤痕的缠绕,原本轻松的生活成为各种形态的挣扎,甚而至于不断催生出新的伤痕。人们在频繁的遭遇中麻木、沉沦,忘记了承受重负其实不是我们的初衷。
这个时候,会不会有人厌倦了束缚,抛开尘虑萦心重拂七弦绿绮琴呢?虽说“放下”二字通常需要佛家所说的“顿悟”,在俗务的困扰与理想的境界之间作一个选择也并非参禅修道那样艰苦卓绝。像前文中那个他一样把伤疤隐藏起来,到人群中去寻求一时的轻松,未尝不是顿悟之一种。
还没放下那道疤的,可以休息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