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从曹真和刘封的不同结局看曹操和刘备的为人


2006-3-3 13:04 精锐骑兵
曹真是曹操的义子,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但二人的结局却完全不同。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魏略曰:真本姓秦,养曹氏。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兴平末,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寇问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变其姓。魏书曰:邵以忠笃有才智,为太祖所亲信。初平中,太祖兴义兵,邵募徒众,从太祖周旋。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常猎,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讨灵丘贼,拔之,封灵寿亭侯。以偏将军将兵击刘备别将於下辩,破之,拜中坚将军。从至长安,领中领军。是时,夏侯渊没於阳平,太祖忧之。以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於阳平。太祖自至汉中,拔出诸军,使真至武都迎曹洪等还屯陈仓。文帝即王位,以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录前后功,进封东乡侯。张进等反於酒泉,真遣费曜讨破之,斩进等。黄初三年还京都,以真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与夏侯尚等征孙权,击牛渚屯,破之。转拜中军大将军,加给事中。七年,文帝寝疾,真与陈群、司马宣王等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位,进封邵陵侯,臣松之案:真父名邵。封邵陵侯,若非书误,则事不可论。迁大将军。  
    可以看出,曹操对曹真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而曹真对魏国一直忠心耿耿,在魏国官至军委副主席,位及人臣,为曹魏立下大功。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古戎饕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军将军。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刘封能力不差,不够忠心吗?几十年跟着大耳鞍前马后的征战沙场,在刘大耳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投奔曹操,还不够忠心吗?刘封为刘备这个根本就没有把他当儿子看的所谓的“父亲”付出的还不够吗?可最后刘封得到了什么,被自己效忠了一辈子的所谓的“父亲”封死!仅仅是因为诸葛某人的一句话。曹真的能力可比刘封强多了,可贾诩不会对曹操说什么“曹真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望大王先除之”,有人说曹丕要强于阿斗,可就算阿斗是某些人说的废物,不是还有那位所谓“英明伟大”的诸葛亮吗?难道驾驭不了一个小小的刘封.可见刘封完全是死于蜀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有时候在想,如果刘封能够不死幷如同曹真那样担任蜀国的大将军,刘封主军,诸葛亮主政,二人互相牵制,互相制衡,蜀国就不会形成一切诸葛亮说了算的一言堂。蜀国情况会好一些,坚持的时间会长些。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空费财力的北伐,蜀国老百姓的生活会好过一些。  
    如果刘封不该杀,那就是刘备诸葛亮之流为了自己的私利在滥杀无辜。如果刘封该杀,那就是刘封不忠于刘备,刘备连自己义子都不忠于他,刘备做人不是很失败吗?  
    曹真和刘封的不同结局,既有他们本人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曹操和刘备的人生观的差距。曹操胸怀大志,体恤百姓的疾苦,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他一统北方,为中华民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贾诩,张绣杀死了自己的长子,爱将,可曹操既往不咎,贾诩也成为了曹操的心腹谋士,如此胸怀谁能及?换了刘备能做得到吗?正因为曹操有着广阔的胸怀,才会有那么多的人为他效力,也使魏国使终是三国中国力最强大,人才最多的国家。而刘备,虚伪,奸诈,卑鄙,虽然一开始蒙蔽了一些人,但到了后来刘备集团很多人认清了大耳的本质。如刘备的小舅子糜芳,义子刘封。一个连自己的小舅子,义子都不忠于他的人能说他得人心吗?蜀国大将张飞尽然被自己的部将杀死,这在魏吴两国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诸葛亮在刘备死后还不是大权独揽?把阿斗架空?反观魏国,在曹操时期,有亲族将领投降敌人吗?没有。即便是外姓的于禁,也只是放下武器,并没有为蜀国效力。而庞徳的身上更是体现了魏蜀国的凝聚力的鲜明对比。  
    曹真和刘封的不同结局很好地体现了曹操和刘备的灵魂深处的差距。

2006-3-3 13:09 伤云
主要是曹氏后人地位稳固,刘氏后人面对的困难比较多,所以刘封这个“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下场就不会太好。
当然,不助关羽是直接原因。要是曹真有个类似的事情,他也活不了多久。

2006-3-3 13:25 Yuneunhea
偏颇~~既然你要说刘封和刘禅可以相安无事~~
那你干吗不说说草皮和曹值的事情???
魏国内乱几次没关系~家大业大~蜀国担得起么?

老是挖空心思贬低蜀国君臣~~累不累?累不累啊?

2006-3-3 13:34 ☆慕容泪☆
说实在,上庸那地方刚拿下,处于魏蜀边界凸出的地方,除非蜀军能控制好汉水南岸的交通才方便救关羽,刘封孟达贸贸然去救在半路被截杀的机会多,不去救也有自己的道理。或者可以用“围魏救赵”之计,但他们的实力不足以远渡汉水和均水威胁南阳,他们也挺左右为难的。
不过也说明了刘备过于感情用事了。

2006-3-3 13:37 方二
[quote]原帖由[i]精锐骑兵[/i]于2006-03-03, 13:04:17发表
蜀国大将张飞尽然被自己的部将杀死,这在魏吴两国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quote]
确实是笑话
在魏国,只有“胸怀大志,体恤百姓的疾苦,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曹操杀从人、杀使节、杀聪明的小孩子而已,虽然他当年在关东联盟时期、兖州争乱时期、南征时期都有部将反叛,但他从来没被杀过
而吴国全是翊、綝这样的国亲被部将斩杀,张飞跟他们比根本就不够级

2006-3-3 13:39 飞将中原
草丕和曹植是后来曹操死后发生的,不能混为一谈
刘备确实忌惮刘封夺位,因为当时他的政权并不稳顾.不排除曹操遇到同等情况也会做此决策,但是毕竟没有发生,给曹操下定义是不合理的
另外诸葛亮确实缺少容人之量,即使他多么有才能也难摆脱独权之嫌

2006-3-3 13:49 方二
[quote]原帖由[i]☆慕容泪☆[/i]于2006-03-03, 13:34:11发表
说实在,上庸那地方刚拿下,处于魏蜀边界凸出的地方,除非蜀军能控制好汉水南岸的交通才方便救关羽,刘封孟达贸贸然去救在半路被截杀的机会多,不去救也有自己的道理。或者可以用“围魏救赵”之计,但他们的实力不足以远渡汉水和均水威胁南阳,他们也挺左右为难的。
不过也说明了刘备过于感情用事了。 [/quote]
既然知道刘备的性格,刘、孟两人就至少应该做做样子的……
比如黄权,他的下场和评价就要好很多了

2006-3-3 13:50 xylol
看了看,分析的不错,不过个人心中有杆称,交流嘛

2006-3-3 13:57 yedeyao
曹操的儿子是什么样的?刘备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发现诸葛亮的当心绝对有必要。

2006-3-3 14:00 青蓝
刘封连刘备都不放眼里. 曹真有把曹操不当回事了?

2006-3-3 14:10 方二
曹真、何晏、秦朗都是因为父辈人的努力(戴绿帽也是很辛苦的……)成为义子的
刘封似乎是因为自身的才干而成为义子的
真、晏、朗从一开始就没有继承什么东西的资格。封就不同了,从封、禅二人的名就能看出,刘备的衣钵他们可都有机会染指

2006-3-3 15:15 真定赵云
曹操为什么不杀曹真,刘备为什么可以杀刘封?一者曹真确实一直表现出忠实的姿态,二者曹丕刘禅二人能力差距太远。自家儿子实力不够只能凭世袭继承,凭什么留一个能力强对继承权有威胁的潜在对手存在   

[quote]但到了后来刘备集团很多人认清了大耳的本质。如刘备的小舅子糜芳[/quote]
笑死,糜芳那也叫“认清了大耳的本质”,拜托,不要把糜芳智商想的这么高好不好。

2006-3-3 18:01 hadeswwy
曹操胸怀天下,豪气万丈;刘备则具有汉高祖刘邦般的人格魅力。

2006-3-3 18:47 精锐骑兵
曹操的儿子是什么样的?刘备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发现诸葛亮的当心绝对有必要。------ 就算阿斗是某些人说的废物,不是还有那位所谓“英明伟大”的诸葛亮吗?难道驾驭不了一个小小的刘封.可见刘封完全是死于蜀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2006-3-3 18:48 精锐骑兵
刘封连刘备都不放眼里. 曹真有把曹操不当回事了?---是啊,大耳怎么收了这么个垃圾当义子,太失败了。

2006-3-3 18:52 yedeyao
[quote]原帖由[i]精锐骑兵[/i]于2006-03-03, 18:47:16发表
曹操的儿子是什么样的?刘备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发现诸葛亮的当心绝对有必要。------ 就算阿斗是某些人说的废物,不是还有那位所谓“英明伟大”的诸葛亮吗?难道驾驭不了一个小小的刘封.可见刘封完全是死于蜀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quote]

他连刘备的话都不听还能听诸葛亮的?
首先是刘封自己做错了
然后的确有权力斗争的原因

2006-3-3 19:46 elz5000
[quote]原帖由[i]☆慕容泪☆[/i]于2006-03-03, 13:34:11发表
说实在,上庸那地方刚拿下,处于魏蜀边界凸出的地方,除非蜀军能控制好汉水南岸的交通才方便救关羽,刘封孟达贸贸然去救在半路被截杀的机会多,不去救也有自己的道理。或者可以用“围魏救赵”之计,但他们的实力不足以远渡汉水和均水威胁南阳,他们也挺左右为难的。
不过也说明了刘备过于感情用事了。 [/quote]
事实是即使在关羽退兵之后依然控制汉水

2006-3-3 21:27 青蓝
[quote]原帖由[i]精锐骑兵[/i]于2006-03-03, 18:47:16发表
曹操的儿子是什么样的?刘备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发现诸葛亮的当心绝对有必要。------ 就算阿斗是某些人说的废物,不是还有那位所谓“英明伟大”的诸葛亮吗?难道驾驭不了一个小小的刘封.可见刘封完全是死于蜀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quote]
----呵呵, 不是有英明伟大的曹孟德吗?何必杀死杨修?何必杀死孔融,何必杀死伏完何必杀死董承,何必杀死伏皇后等等等等。由此可见,连垃圾都驾驭不了,曹操简直是垃圾中的极品。


曹丕也有司马懿这厚黑的宗师在,不同样要逼死曹值,曹彰~ 哈哈哈,怎么?有诸葛亮就可以刘封不死是什么根据?某些人总是爱自己立个耙子来抽。


[color=red]是啊,大耳怎么收了这么个垃圾当义子,太失败了。 [/color]
----哦?不是刘备为人了,是刘备收错义子了?哈哈哈哈!~~  曹太爷怎么会提拔个把他曹氏宗族连根拔起的司马懿了,还是拿刀子逼着出来干活的,太英明,太伟大,太太太TM有先见之明了!!~

2006-3-3 21:32 青蓝
  如果刘封不该杀,那就是刘备诸葛亮之流为了自己的私利在滥杀无辜。如果刘封该杀,那就是刘封不忠于刘备,刘备连自己义子都不忠于他,刘备做人不是很失败吗? 


这句简直超级好笑。刘封虽然不放刘备在眼里,但是全是仗着自己是义子,才不放刘备这老爸在眼里,为所欲为。却又在犯了错时还是以为刘备会宠着他,不处罚他。最后到被处死时才想起孟达之言。

说刘封不该死,错。说刘封不忠刘备,刘封还何苦会程度送死去?难道刘封同志回成都是为了造反?~` 哈哈哈~  所以,刘封不忠刘备,也一样错。

刘封同志是仗着刘备老子无惧犯错而已。结果犯的错把他刘封送上断头台。楼主同志的眼光角度实在是。。。。。。。。。

2006-3-3 22:34 三国路人甲
暂时不想说什么,人的性格决定了一切!

2006-3-4 18:16 周吉
刘封。。。真他妈的垃圾

2006-3-7 00:14 火雲楓
[quote]原帖由[i]精锐骑兵[/i]于2006-03-03, 13:04:17发表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
[/quote]
就这上面说的刘封就是死几次都不为过,如果我是大耳就算刘封这小子是亲生的也要斩首~
就像努尔哈赤杀楮英那样以正军心民心~~~

2006-3-7 01:31 西域悠
[quote]原帖由[i]真定赵云[/i]于2006-03-03, 15:15:48发表
曹操为什么不杀曹真,刘备为什么可以杀刘封?一者曹真确实一直表现出忠实的姿态,二者曹丕刘禅二人能力差距太远。自家儿子实力不够只能凭世袭继承,凭什么留一个能力强对继承权有威胁的潜在对手存在   


[/quote]
看看刘和曹的儿子对比,突然想起一句话: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我太祖皇帝与蒋公的后代对比好像和刘曹情况差不多。

2006-3-7 08:13 万人刀
[quote]看看刘和曹的儿子对比,突然想起一句话: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我太祖皇帝与蒋公的后代对比好像和刘曹情况差不多。[/quote]
看曹吉利的儿子,老爹刚死就同室操戈,曹丕更了不起,把自己的后妈们全接到他的后宫里赡养
曹操这顶帽子算带上了.孙子就更绝了托孤托给司马懿,最后整个曹家被一锅端.嘿嘿此时的刘禅正在过着萧洒惬意的生活,看来积德还是有好处的.

2006-3-7 10:38 精锐骑兵
呵呵, 不是有英明伟大的曹孟德吗?何必杀死杨修?何必杀死孔融,何必杀死伏完何必杀死董承,何必杀死伏皇后等等等等。-------哈哈,孔融之流不识事务,与曹公为敌,曹公对敌人当然沒什么仁慈好讲。刘封是刘备的敌人吗?是村夫大权独揽的敌人吧?
至于司马懿,总比大耳哭着喊着请出个大权独揽的诸葛某人强!
   曹操和大耳根本就不用比,反正,曹操地盘比大耳大,人口比大耳多,国力比大耳强,钱比大耳多,活的比大耳,村夫潇洒。

2006-3-7 10:41 大雄GG
诸葛亮大权独揽有什么问题么?他有让自己儿子杀皇帝还是让自己孙子逼皇帝禅让了?

2006-3-7 10:47 精锐骑兵
诸葛亮大权独揽有什么问题么?他有让自己儿子杀皇帝还是让自己孙子逼皇帝禅让了?------哈哈,原来一个大臣大权独揽,让皇帝成了傀儡没有问题?

2006-3-7 10:48 精锐骑兵
首先要搞清楚,皇帝是干什么的?如果皇帝不管国事还能叫皇帝吗?

2006-3-7 10:51 大雄GG
不管国事的皇帝在中国还真是数之不尽的,你不会连这点都不清楚吧?

2006-3-7 10:52 精锐骑兵
我当然知道,不管国事的皇帝是傀儡。

2006-3-7 10:55 yedeyao
[quote]原帖由[i]万人刀[/i]于2006-03-07, 8:13:16发表
[quote]看看刘和曹的儿子对比,突然想起一句话: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我太祖皇帝与蒋公的后代对比好像和刘曹情况差不多。[/quote]
看曹吉利的儿子,老爹刚死就同室操戈,曹丕更了不起,把自己的后妈们全接到他的后宫里赡养
曹操这顶帽子算带上了.孙子就更绝了托孤托给司马懿,最后整个曹家被一锅端.嘿嘿此时的刘禅正在过着萧洒惬意的生活,看来积德还是有好处的. [/quote]
印证了一句话:傻人有傻福。

2006-3-7 10:55 大雄GG
“如果皇帝不管国事还能叫皇帝吗? ”

事实上他们还就是真叫皇帝,你不高兴也没办法

2006-3-7 10:57 精锐骑兵
整个曹家被一锅端?胡说八道!

2006-3-7 10:59 大雄GG
曹家没被杀绝,是夏侯家在魏国灭了门

2006-3-7 10:59 精锐骑兵
“如果皇帝不管国事还能叫皇帝吗? ”事实上他们还就是真叫皇帝,你不高兴也没办法 。-------有哪個皇帝愿意成为汉献帝,阿斗这样的只有皇帝之名而没有皇帝之实的傀儡?

2006-3-7 11:03 大雄GG
愿意当挂名皇上的还真多,特别是宋和明这样的汉族政权

2006-3-7 11:05 青蓝
[quote]原帖由[i]精锐骑兵[/i]于2006-03-07, 10:38:59发表
呵呵, 不是有英明伟大的曹孟德吗?何必杀死杨修?何必杀死孔融,何必杀死伏完何必杀死董承,何必杀死伏皇后等等等等。-------哈哈,孔融之流不识事务,与曹公为敌,曹公对敌人当然沒什么仁慈好讲。刘封是刘备的敌人吗?是村夫大权独揽的敌人吧?
至于司马懿,总比大耳哭着喊着请出个大权独揽的诸葛某人强!
   曹操和大耳根本就不用比,反正,曹操地盘比大耳大,人口比大耳多,国力比大耳强,钱比大耳多,活的比大耳,村夫潇洒。 [/quote]


曹洪是曹丕大权独揽的敌人不? 孔融是曹操大权独揽的敌人不? 杨修呢?

刘封是刘禅的敌人. 原因-----仗着是刘备义子, 欺凌大臣, 不听军区总指挥命令. 当然, 你也许还不知道当时张三爷还活着, 莫非张三爷的地位不高? 当时麽竹也还存活, 甚至连法孝直都尚在人间. 原来刘封对诸葛亮比这些人威胁还大~`   

哦不, 兄台坐时光机回去告诉诸葛亮, 其他人在他掌权时必死, 所以除掉刘封就能大权独揽了.   


对, 曹相爷后二十年活在脑袋爆炸的生活中, 确实是比诸葛亮,刘备活得潇洒.  还给他儿子送顶大帽. 骨肉相残, 还吃尽败仗, 确实是潇洒. 最潇洒的就是用刀逼了个司马懿出来把他曹氏宗族一锅揣了. 哈哈哈哈~`   


诸葛亮大权独揽是没错. 只可惜阿斗这皇帝不管国事您老人家上哪扒出来的?

2006-3-7 11:06 精锐骑兵
愿意当挂名皇上的还真多,特别是宋和明这样的汉族政权------拿出证据,不过提醒你,偷懒不愿意管国事和没有权力管国事是两个概念。

2006-3-7 11:07 万人刀
这个莫非是我们青蓝都督.

2006-3-7 11:10 大雄GG
有意思,现在成两个概念了,那你怎么把汉献帝和蜀后主放一起?

2006-3-7 11:13 精锐骑兵
汉献帝是没有权力管国事,蜀后主至少在村夫一命乌呼之前也是如此。

2006-3-7 11:16 万人刀
[quote]蜀后主至少在村夫一命乌呼之前也是如此。[/quote]
请举证,空口说白话谁都会.

2006-3-7 11:22 精锐骑兵
常识都不知道,就好像我说曹操一统北方,你不相信还问我要证据。

2006-3-7 11:25 青蓝
蜀后主在诸葛亮死前不能独断国事, 这是事实. 后主在诸葛亮死前不能任意玩乐, 这是事实. 偏偏就是诸葛亮在生时就一直派大臣给刘禅办事, 让刘禅处事时多咨询咨询臣子, 再让一个董允去把刘禅逼着去管国事.  阿瞒可是啥事自家商量, 严肃来说, 曹操称公前, 汉献帝在阿瞒带兵出征后还是有点权力干活的. 只是权力受制.

这时候两人的状态是差不多的, 都是有权过问, 无权决断. 但是阿斗受的限制比献帝小得多. 而阿斗理国事受到诸葛亮的支持, 献帝管国事让曹操一步步削弱.

2006-3-7 11:29 大雄GG
[quote]原帖由[i]精锐骑兵[/i]于2006-03-07, 11:22:35发表
常识都不知道,就好像我说曹操一统北方,你不相信还问我要证据。 [/quote]
请不要把“常识”这个词给滥用了,不要忘了第四次北伐诸葛亮是为什么撤军的

2006-3-7 11:29 精锐骑兵
皇帝就该独断国事,否则还叫什么皇帝?傀儡而已。

2006-3-7 11:30 大雄GG
又来了,叫不叫皇帝不是由你来定的,你再不高兴他们还是叫皇帝

2006-3-7 11:32 万人刀
有史论史,无史论什么.不好意思这类常识没有烦请举证

2006-3-7 11:32 精锐骑兵
请不要把“常识”这个词给滥用了,不要忘了第四次北伐诸葛亮是为什么撤军的 -------我告诉你,是村夫指挥无能不得不撤军,而不是什么司马用的反间计,你演义看多了吧。

2006-3-7 11:34 精锐骑兵
又来了,叫不叫皇帝不是由你来定的,你再不高兴他们还是叫皇帝-----这样。诸葛某人还叫丞相,但实际丞相的权力给马谡。诸葛某人愿意吗?

2006-3-7 11:35 大雄GG
《三国志》里面的记载是李平峤诏,阁下不会连《三国志》都没看过就来这大吹吧?

2006-3-7 11:35 青蓝
皇帝就该独断? 您大概还不知道,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 也不能独断. 必须听取魏征以及其他大臣的意见吧?

刘备让诸葛亮管刘禅, 除非刘禅跟楼主一样那么有趣, 自毁长城, 不孝不义的硬要把诸葛亮给撤了剁了.

诸葛亮并无把持朝政, 而是对皇帝进行指导, 使其参政议政. 更无结党营私, 建立私家军队. 蜀国从来没有诸葛亮家军. 军队也一直只知道他们是蜀军而非诸葛军. 这跟曹操的军队到后来发展成只知自己是魏军而不知有汉是质的差别.

2006-3-7 11:36 精锐骑兵
又来了,叫不叫皇帝不是由你来定的,你再不高兴他们还是叫皇帝-------我什么时候说过他们不叫皇帝?但没有实权的皇帝是只有皇帝之名没有皇帝之实。

2006-3-7 11:37 大雄GG
“皇帝就该独断国事,否则还叫什么皇帝”

“我什么时候说过他们不叫皇帝”

呵呵

2006-3-7 11:40 精锐骑兵
所谓独断是指最高权力在皇帝手里,跟听不听大臣意见无关。

2006-3-7 11:54 青蓝
即便是乾隆皇帝, 也有他老子雍正遗旨下他不敢触碰的地方. 谁说皇帝就非得独断? 更何况是个阿斗? 国内半点威信不立, 贪图玩乐, 他有什么本事和权力去独断? 皇帝能脱离现实? 老实的告诉你, 刘备死后, 阿斗继位就因为国主年少, 蜀国立刻不稳起来, 阿斗有什么能力稳定这一切? 既然阿斗没能力稳定这一切, 刘备自然要让阿斗仰仗于诸葛亮的威信来平稳蜀国. 你当皇帝就不需要服从现实了?

2006-3-7 15:07 精锐骑兵
行了,不要再为诸葛村夫大权独揽找借口了。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如果不死,很可能就是蜀国的曹真,诸葛某人为了大权独揽想除掉他一点都不奇怪。

2006-3-7 16:28 青蓝
哈, 别为你自己找接口了, 除非诸葛亮知道张飞法正麽竹会早早死去. 否则除刘封也达不成他大权独揽的目的.

刘封很有可能是蜀国的曹真? 刘封专门欺凌大臣就有份, 曹真? 曹爽就很符合刘封的形象.

2006-3-7 16:35 青蓝
刘封重点在于有身为刘备义子的号召力, 而不是有很高的权力能左右诸葛亮干些什么. 说得明白点, 刘封可以成为其他大臣在刘备死后为争位夺权造成蜀国内乱的一面旗帜. 届时诸葛亮一人可不可能与臣子相抗, 刘禅无力控制刘备死后的局面, 这皇帝的位置非刘封坐上去莫属, 而以这种逆权形式上台的政权不管对外如何以后如何, 内部必定会造成一次很大的动乱.

2006-3-7 16:46 天宫公主
曹真从来没有过继承皇/王位的想法吧?

其实曹刘两家都半斤八两, 所有想继承皇位的都没好下场. 刘禅的两个弟弟比较老实, 所以(至少前几年)都平安无事(后来受黄皓陷害那段, 暂且另做别论); 这点反而比较象曹真. 曹丕的两个弟弟: 曹彰被杀, 曹植被贬, 都是因为他们对皇位有野心啊. 后来曹爽全族被杀, 刨根问底还不是因为他权力太大了么?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