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看见有人说贾诩换了N个主人。研究三国志的来说一下


2006-2-22 16:17 luke19821001
看见某人搞了个什么放心人才的评选,首先就把贾诩去掉了,说是没有忠诚度。
  
   但是据我所知,贾诩先是朝廷的官,董卓进京后贾诩是在牛辅军中,这也不能怪贾诩不好,董卓可是朝廷的太师,那时候董卓就是代表朝廷,虽然他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也不能说贾诩跟他就不对,那时候天下可没有多少人可以不听命于董卓的。董卓死后,手下人想逃跑,贾诩制止了他们,这时候贾诩站在了董卓一党,但是他却不仍然是朝廷的官,并不是董卓或者牛辅、张济等人的跟班。董卓死后,“傕等亲而惮之”。后来“会母丧去官,拜光禄大夫。傕、汜等斗长安中,傕复请诩为宣义将军。傕等和,出天子,祐护大臣,诩有力焉。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可见,他不是谁的手下,是朝廷的官,李催和郭汜打架,他出来劝架,出天子,祐护大臣,诩有力焉。后来,事情完了,他就辞职了。朝廷的官,只能说在某人底下做事,不能说他先的主子是董卓,后来是李催,然后把李催炒了,自己跑路了吧。后来他在段煨手下做事,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由于贾诩能力突出,段煨猜忌贾诩,所以贾诩到了张秀那里。而且他走的时候段煨非常高兴,根本不觉得有什么对不起他的。其实直到张秀,贾诩才找到了第一个主子,而后面跟了曹操,也是因为张秀投降了,根本不是因为忠诚问题。
  综上所述,贾诩从来没有对不起哪个主子。

2006-2-22 16:29 superzz_0
我很欣赏他,但是老实说,其不能说是不忠,只能说是很会自保而已.

2006-2-22 16:41 成事不足
文和乃聪明人一个,放到现在也是.
另,楼上的我个人认为不怎么懒吧?
NGACN上你也天天上.至于懒还是谈不上的...

2006-2-22 17:54 superzz_0
楼下何人,敢揭我短....

2006-2-22 18:00 成事不足
不要激動,是樓上,不過樓下還是我。。。。
本人無名小卒一名,不足掛齒,不足掛齒

2006-2-22 19:15 Yuneunhea
是能臣~~不是忠臣~~
谁强大就对谁死心塌地~~

2006-2-22 19:47 hadeswwy
只能说是贾诩在不断的寻找自己的主人而已。

2006-2-22 22:15 北方南孩
贾诩绝对是三国中最诡异,却又“情商”最高的一个谋士。每个主子他确实都对得起,可他选主子的标准实在难以理解。当初,李郭二人打算逃回老家,是他在道口拦着,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使俩人得以兴风作浪一段时间。这个结局应该是贾诩预见的,但是后来忽然又正义感十足,表示效忠汉室,跟汉献帝表了态。这个过程让我很难理解。后来辅那个在三国舞台上什么都不是的张绣,居然叫曹操如此狼狈。实在是令人叹服。我印象中后来投了曹氏,虽然位高权重,却没了抢眼的表现。记得史书中记载,他在曹魏政权中的表现循规蹈矩,甚至相当低调,子女娶嫁都找些不显赫的人家。实在是荀氏叔侄等谋士比不了的。。

似乎只能得出这个结论,贾诩早就看透了三国历史进程,甚至比隆中的诸葛亮和进言孙权的鲁子敬还厉害。可是本人把一切操纵在手中的感觉,所以乱世中投了些成不了气候但绝对可以让自己玩弄在鼓掌间的主子。既是搅局,更是顺应自己预言的历史发展趋势。后来三国局势明朗,投个绝对不会对自己言听计从却够稳定的曹操,那就是安享晚年了。。

2006-2-23 07:26 天宫公主
贾诩在曹操帐下, 扭转了立嗣的局面, 不能说无所作为吧?

另, 我猜测李郭二人在入长安之前, 都应该是比较纯朴之人. 他们被权力冲昏了头, 应该是贾诩预料之外的事. 不然的话, 贾诩也不会后来帮助献帝逃难.

贾诩一生做的最不怎么样的事, 我觉得就是扶持曹丕即位. 曹丕是什么人? 是逼死张绣的仇人, 上台后还杀死了张绣的儿子. 他这么做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张绣的一种背叛. 不过话又反过来说, 在认为曹丕比曹植更适合做君王的基础上, 贾诩的选择也许更能说明他公私分明.

2006-2-23 09:15 伤云
贾诩初为朝廷臣,随董卓也是迫不得已,君不见曹操也随过董卓。
贾诩从李郭,不过是在动乱中求存而已,“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贾诩可是武威人啊。且事后的结果是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color=blue]傕等亲而惮之[/color]。
本来贾诩为朝廷臣,后来也为献帝作了贡献,算是仁至义尽。之后贾诩弃官而走,才开始寻找明主的道路。
从段煨,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
从张绣,张绣言听计从,贾诩也算竭力辅之。
最后归于曹氏,贵于曹氏,可以说是得其主矣。

2006-2-23 09:21 天宫公主
是啊... 谁叫他生在武威, 初始阶段不跟(西凉刺史)董卓跟谁啊?

2006-2-23 22:36 北方南孩
“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跟三国演义上的大同小异。
以上是三国志中原话,如果说当初投靠董卓是不得已,“为董公报仇”是什么意思?联系前文“欲尽诛凉州人”完全是贾自己杜撰的。在当时投李郭才可求存这个道理也是讲不通的。对李郭这番煽动,我们看不出,贾诩有什么非说不可的理由。我绝对相信,几乎可以预料一切的贾文和为东汉大厦的倒塌添了一把火。他也许觉得这是在顺应历史潮流。另一方面却又对汉献帝有“仁至义尽”的表现,让人很难理解。投张绣似乎也没有人逼他,而且给张绣讲大道理的那番语气一般主子是受不了的。我觉得,他要的是那种感觉。

后来在立嗣的问题上起了大作用,那是我说这个人情商高的一大表现。就凭着那恰倒好处几句话,他就是继任的曹丕的大恩人。

说这么些,其实是喜欢他的。我还是觉得从谋士角度讲,在三国他是数一数二的。

2006-2-23 23:00 伤云
比傕等还,辅已败,觽无所依,欲各散归。既无赦书,[color=blue]而闻长安中欲尽诛凉州人,忧恐不知所为[/color]。(三国志卷六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

至于“为董公报仇”个人以为是给李郭之辈找个攻打朝廷的合情合理的理由。当然也不排除董卓对贾诩很好,贾诩要为董卓报仇,不过个人以为这个比较牵强,以文和的聪明,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

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在三国谋士中,实在是一等一的人才!

2006-2-24 00:06 实干司马
[quote]贾诩一生做的最不怎么样的事, 我觉得就是扶持曹丕即位. 曹丕是什么人? 是逼死张绣的仇人, 上台后还杀死了张绣的儿子. 他这么做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张绣的一种背叛. [/quote]
他是跟随旧主张绣归顺曹操的,所以这之后曹操才是主子,张绣与他不存在任何君臣关系,谈不上什么背叛。

2006-2-24 00:37 圆桌博弈家
贾文和冷血中藏着一双慧眼。

2006-2-24 01:01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实干司马[/i]于2006-02-24, 0:06:07发表
他是跟随旧主张绣归顺曹操的,所以这之后曹操才是主子,张绣与他不存在任何君臣关系,谈不上什么背叛。 [/quote]
注意我后面跟的那句, [color=blue]不过话又反过来说, 在认为曹丕比曹植更适合做君王的基础上, 贾诩的选择也许更能说明他公私分明. [/color]

这正是考虑到贾诩归曹后, 他和张绣最多是私交, 但和曹家却是主臣. 如果帮助曹丕是
1. 处于私情, 那么这事就不怎么样了(不过所谓背叛也是私情上的背叛).
2. 因为他相信曹丕比曹植更适合当君主, 那么这反而能体现公私分明.

2006-2-24 01:06 superzz_0
文和就是一个自私的聪明人而已,但是自私得很有分寸,不伤人

2006-2-24 18:36 方二
根据三国志,贾诩为了活命是可以伪造家门的……
因为怕死,他说动本以打算收手的李郭,十万大军围长安,引起了此后的西京争乱……
李郭杀樊稠,走张济之后,他又和皇甫郦联手,惑乱同乡(凉州人)的人心、军心。而且,和经常抛投露面的皇甫郦不同,贾诩是一直在幕后暗中活动的……
后来因为张绣不自安,贾诩设计夜袭并追击曹军……
汉末乱世忠义难存,不必苛求贾诩的换主,不过要找出一个像他一样为了自己活命可以做得这么绝的人,是比较少见的

贾诩在曹丕继位的问题上,居功甚伟。植的竞争力根本不及丕,淘汰他不算本事。贾诩早年干掉了昂,那才是丕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2006-2-24 18:37 方二
[quote]原帖由[i]superzz_0[/i]于2006-02-24, 1:06:24发表
文和就是一个自私的聪明人而已,但是自私得很有分寸,不伤人 [/quote]
王允、士孙瑞、李肃、徐荣,这些都不是人?

2006-2-25 00:18 superzz_0
[quote]原帖由[i]方二[/i]于2006-02-24, 18:37:22发表
王允、士孙瑞、李肃、徐荣,这些都不是人? [/quote]
这些人的不幸和文和没直接关系.难道没救人就等于害人吗?

2006-2-25 03:22 西域悠
正因为贾诩给人这种不忠的印象,所以他没能给人留下很震撼的印象。不像郭嘉/诸葛/周瑜/田丰/沮瘦/.........................

2006-2-25 06:22 方二
[quote]原帖由[i]superzz_0[/i]于2006-02-25, 0:18:58发表
这些人的不幸和文和没直接关系.难道没救人就等于害人吗? [/quote]
当时李郭樊张等人已经想收手了,是贾诩排怕死,说服他们合兵向西攻击长安的
在此过程中,李肃败死、徐荣战死;长安陷落后,王允、士孙瑞被诛

2006-2-25 10:01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superzz_0[/i]于2006-02-24, 1:06:24发表
文和就是一个自私的聪明人而已,但是自私得很有分寸,不伤人 [/quote]
文和要是自私, 倒完全可以在败势时逃掉. 李郭张樊等是王允通缉对象, 文和作为牛辅副将, 比他们已经安全了一个档次, 他完全犯不着挺而走险去攻打长安.

文和要是自私, 后来完全没有必要帮助献帝逃难. 李郭内讧之机, 他自己一个人逃掉难度不小很多?

文和要是自私, 他完全不用帮助张绣如何如何, 以营救献帝之功, 他可以直接投靠曹操, 并且能混个相当高的位置.

2006-2-25 11:12 斩杀大将
[quote]原帖由[i]西域悠[/i]于2006-02-25, 3:22:47发表
正因为贾诩给人这种不忠的印象,所以他没能给人留下很震撼的印象。不像郭嘉/诸葛/周瑜/田丰/沮瘦/......................... [/quote]
沮瘦??是哪个??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个人??是沮授吧..还有田丰么..你就不觉着他死得冤啊

2006-2-25 11:47 ldm.nc
不喜欢贾诩,心机太重,没有安全感,这还是曹操大度,否则.....旬氏叔侄真可惜,立嗣之争太恐怖了,但玩39时喜欢用张绣,打下几个城就委任给他,军师不给他做,免得教坏人

2006-2-25 20:17 superzz_0
MB,得出了结论了,我说了句比较中立的话结果2边不讨好,喜欢他的说我,反对他的也说我

2006-2-25 21:30 方二
to楼上:态度中立就等于观点正确?
to天宫公主:异议...
董卓的亲信和董卓女婿的亲信,在被问罪的优先级上恐怕是不相上下的
贾诩少不知名,若要投奔曹营也需做出点事情证明一下自身的能力才是.贾诩虽有保皇之功,但当时曹操接纳张绣后主动拉拢的是勇冠三军的胡车儿,似乎没怎么看上贾诩.
贾诩策动夜袭和追击,又在曹操最需要帮助时劝说张绣投奔,这才保证了自己的地位

2006-2-26 18:39 superzz_0
回楼上,历史问题上所谓的正确是不存在的,因此我都倾向中立化解释

2006-3-1 05:02 西域悠
[quote]原帖由[i]斩杀大将[/i]于2006-02-25, 11:12:04发表
沮瘦??是哪个??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个人??是沮授吧..还有田丰么..你就不觉着他死得冤啊 [/quote]
我没说田死的不冤啊。
正式因为有这些人,不仅仅是谋士,还包括武将,才会吸引这么多人去爱看三国。
也正式如此,贾诩注定不会给人有很深的震撼。

2006-3-3 23:46 caidhyk
贾诩这个人很精明,按照现在的说法叫做“扮猪吃老虎”~~~~~!!他是一个很会找靠山的人,不过他最后还是为曹操效力了!!!

2006-3-4 05:49 周吉
一般大智者,!大多数!(不是全部)不懂忠诚~
  就如同现在的人,一般越聪明的人他是越怕死的,越不肯牺牲自己的利益的,你见过怕死的野蛮人吗?你又见过不怕死的文明人吗?
   这点绝对是肯定的,后人把前人的境界看的过高了,贾诩虽然很厉害,但是毕竟是个人,他不是神!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生命,无可厚非~

2006-5-21 14:12 叔权
须知,乱世的价值观和治世可是大不相同,如前所说,曹操也仕董卓,所以不能要求有野心的人走自己的路,刘备也曾四处奔波,只不过刘的野心是一统天下(或者割据一方,反正就是自己当老大)。贾栩只不过想苟全性命于乱世,无可厚非

2006-5-21 14:28 司徒苍月
个人对贾诩没有多大好感

但这也是乱世所迫,正如曹操身在治世的话,相信也是一个能臣。有些人的才能并没有被时代所埋没。

2006-5-21 15:47 斜出正入
贾文和这个家伙,只可以用,不可以亲信。

2006-5-21 22:25 绯甄茗
适者生存耳

2006-5-22 00:44 锦官城门吏
[quote]原帖由 [i]镜铠[/i] 于 2006-5-21 14:28 发表
个人对贾诩没有多大好感

但这也是乱世所迫,正如曹操身在治世的话,相信也是一个能臣。有些人的才能并没有被时代所埋没。 [/quote]

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后面是治世还是乱世,基本上取决于曹操自己的口味了。看不出来谁迫曹操啦?

2006-5-23 14:54 萧云飞
鄙视李傕,郭汜,贾诩等人

既然董卓所作所为为天下人所指责,因此可见朝廷的这个宁肯错杀一万,不肯漏网一人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西凉人全部应该引颈就戮.李傕,郭汜,贾诩等人应该站在伟大而光辉的东汉中央政府立场上,而不应该顾及自己的生命,自杀最好,被人家抓住后再杀显然思想意识上低了一层.这样才能体现他们东汉政府的忠诚,这样后世人才能纪念怀念他们.

现在此三人居然公私不分明,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不惜导致国家动乱,实在是罪大恶极.我们现在的口号是国家利益重于一切,当时就应该是东汉政府利益重于一切.至于哪个人该死,或者是哪堆老百姓该死,不应该从他自身利益上判断,而要从东汉国家利益--或者说是东汉皇帝利益出发.

[[i] 本帖最后由 萧云飞 于 2006-5-23 15:15 编辑 [/i]]

2006-5-23 17:03 东山小草
萧兄总是语不惊人...啊

2006-5-23 17:12 锦官城门吏
皇甫嵩朱隽都是李郭乱中忧死的,文和太变态啦,为了炫耀自己的聪明计策,害死多少人,搞乱天下。

2006-5-23 17:35 zmgo
贾诩是个比较狡猾的人,偏重于自保。就支持曹丕时比较大胆,也是迫不得已必须表态吧。把宝押在曹丕上,最后赌对了。卷入皇帝的家事可是很危险的。

2006-5-24 11:30 笑谈三国
回复

他在曹操阵营里面不应该说无所作为吧!
[qq]569382652[/qq]

2006-5-24 16:37 ordinaryboy
。。。。。。。。。。。。。。。。。。。。

2006-5-24 18:23 萧云飞
[quote]原帖由 [i]锦官城门吏[/i] 于 2006-5-23 17:12 发表
皇甫嵩朱隽都是李郭乱中忧死的,文和太变态啦,为了炫耀自己的聪明计策,害死多少人,搞乱天下。 [/quote]

说的十分有道理,和我的意见完全一致:

西凉人全部应该引颈就戮.贾诩等人应该站在伟大而光辉的东汉中央政府立场上,而不应该顾及自己的生命,自杀最好,被人家抓住后再杀显然思想意识上低了一层.这样才能体现他们东汉政府的忠诚,这样后世人才能纪念怀念他们.

所以贾诩为了不搞乱天下,应该立刻自杀,逃跑被抓住砍了脑袋也行,不过那样主动性就差了些.

此外,黄巢,李自成等等,甚至包括我朝太祖都是扰乱天下之人,可以同贾诩之流一并评价.

[[i] 本帖最后由 萧云飞 于 2006-5-24 18:41 编辑 [/i]]

2006-5-24 18:36 萧云飞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翻译过来就是:朝廷待我等为仇雠,我等视他为草芥!

明智的人能够逃脱灾难,我们应该追究灾难的发起者,而不是灾难的制造者.

2006-5-24 21:10 斩杀大将
[quote]原帖由 [i]锦官城门吏[/i] 于 2006-5-22 00:44 发表


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后面是治世还是乱世,基本上取决于曹操自己的口味了。看不出来谁迫曹操啦? [/quote]
人的野心是会无限膨胀的,任何人有了曹操那样的势力的时候,都会选择由自己来结束乱世,而不是由献帝来结束。
再扯一句,连袁术之属都因有玉玺而称帝了,曹操此时有权有势,怎么可能全部都给献帝呢?

2006-5-25 00:04 东山小草
[quote]原帖由 [i]斩杀大将[/i] 于 2006-5-24 21:10 发表

人的野心是会无限膨胀的,任何人有了曹操那样的势力的时候,都会选择由自己来结束乱世,而不是由献帝来结束。
再扯一句,连袁术之属都因有玉玺而称帝了,曹操此时有权有势,怎么可能全部都给献帝呢? [/quote]
诸葛亮此时有权有势,怎么可能全部都给刘后主呢?

2006-5-25 01:17 锦官城门吏
帮文和说话的人,无非是想说他为了自保,才给李郭出了那断子绝孙生儿子没XX的丧竟天良毁我大汉乱我朝纲的犯上作乱之妙计。

这个申辩有多软弱,有良心的话摸着自己良心问问自己,没良心的话,那就算了。

1、以文和之才,还怕没办法逃过追缉?文和又不是什么重要首犯,杀完凉州人?其数以百万计,文和不过其中一吏而已。

2、受过良好教育的淑女宁死就不会为娼,士人就不会为乱贼。文和如果是女人,那不是娼的很厉害的了?

3、李郭不是刘备曹操那个档次的人才,文和没理由看不出来。是献策给曹刘还可以体谅。对象是李郭,嘿嘿,其心可猪。

2006-5-25 01:24 周吉
贾诩从能力来说绝对是能臣,忠臣这个角度只能说他是一个普通的臣子,他不愚忠,也没有背叛过谁,他是一直跟随着那个时代走的流程在走,感觉是最真实最自然的,所以不能说他不忠

2006-5-25 09:35 萧云飞
[quote]原帖由 [i]锦官城门吏[/i] 于 2006-5-25 01:17 发表
帮文和说话的人,无非是想说他为了自保,才给李郭出了那断子绝孙生儿子没XX的丧竟天良毁我大汉乱我朝纲的犯上作乱之妙计。

这个申辩有多软弱,有良心的话摸着自己良心问问自己,没良心的话,那就算了。

1、以文和之才,还怕没办法逃过追缉?文和又不是什么重要首犯,杀完凉州人?其数以百万计,文和不过其中一吏而已。

2、受过良好教育的淑女宁死就不会为娼,士人就不会为乱贼。文和如果是女人,那不是娼的很厉害的了?

3、李郭不是刘备曹操那个档次的人才,文和没理由看不出来。是献策给曹刘还可以体谅。对象是李郭,嘿嘿,其心可猪。  [/quote]

是啊,你先假定文和能逃跑,那么凉州人何辜,百万之众(你的原话)竟要全部诛杀?

你怎么不说黄巾起义丧尽天良,毁你大汉,乱你朝纲?汉朝首先毁于黄巾起义,他们都该统统等死?

汉朝朝廷的所作所为,大家都清楚了,乱自下起,其由咎上!

申辩软弱?哈哈,这正说明文和不忍独善其身.不忍百万之众如鸟兽为人任意宰割!

谁没有良心恐怕就难说了,我朝亦起于草莽,被前朝称为"乱匪""沦陷地",你还不赶快为维护前朝的利益献身?

前面我已经把贾诩说的很清楚了,自杀最好,倘若逃跑被人抓住喀嚓了,思想意识上就下了一层!如果你喜欢,可以参照.

[[i] 本帖最后由 萧云飞 于 2006-5-25 09:55 编辑 [/i]]

2006-5-25 11:03 慕容燕然
汗~
贾诩本身就是凉州系的,他给李郭出谋划策属于正常行为。

2006-5-25 11:16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锦官城门吏[/i] 于 2006-5-25 01:17 发表
帮文和说话的人,无非是想说他为了自保,才给李郭出了那断子绝孙生儿子没XX的丧竟天良毁我大汉乱我朝纲的犯上作乱之妙计。

这个申辩有多软弱,有良心的话摸着自己良心问问自己,没良心的话,那就算了。

1、 ... [/quote]

你做的假设太多了,而且任何一个都没有历史证据。别人已经驳了,我也不重复了。

把西凉军团在长安做的所有恶行都归罪到贾诩身上是很不负责的。贾诩只是在李郭有难的时候帮助了他们一下,后来看献帝又难又去帮一下。至于被帮助的一方,活过来以后干了什么坏事,这个和贾诩没什么关系。

况且历史上王允,吕布也都不是什么好鸟。贾诩把他们铲除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暂时的)为朝廷作了件好事。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25 11:18 编辑 [/i]]

2006-5-25 11:17 东山小草
文和又不是什么重要首犯,杀完凉州人?其[color=Red]数以百万计[/color],文和不过其中一吏而已。
那么凉州人何辜,百万之众(你的原话)竟要全部诛杀?

--怎么感觉王允要搞种族灭绝似的

2006-5-25 11:19 天水英才姜维
老话题了。贾诩的所作所为要看是站在什么角度上去看问题,如果站在贾诩本人的角度上去看,他做的并不算过分。如果从他那一策的间接影响来看,就值得争论了。既然没有共同的出发点,就不会有共识了。

2006-5-25 12:28 萧云飞
[quote]原帖由 [i]天水英才姜维[/i] 于 2006-5-25 11:19 发表
老话题了。贾诩的所作所为要看是站在什么角度上去看问题,如果站在贾诩本人的角度上去看,他做的并不算过分。如果从他那一策的间接影响来看,就值得争论了。既然没有共同的出发点,就不会有共识了。 [/quote]

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国家,生存权都是第一位的,如果政府不管百姓死活,那么这个政府就不是一个合法政府(就如东汉末年),人民有权去推翻他,而且应该去推翻他.

2006-5-25 13:02 锦官城门吏
少胡扯。
春秋时期,锄昏君的篡弑的兄弟父子相残的太多,孔先生才提出了伦理的新价值观。到了汉,这已经不是啥新鲜知识了。甚至可以说,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也就始于春秋,成型于汉。谁诽谤这个核心谁就是TNND的蛮夷,奸细,不肖子孙,欺师灭祖的败类。

天地君亲,忠君大于孝义。当自己的直属领导对自己很好,但该领导又要造天子的反的时候,该忠于天子还是直属领导呢?实在遇到昏君天子,直属领导又是曹刘一类,倒是可以造造反清清君侧。按有伊尹之志,没伊尹之志来判定是否篡逆。

董卓是什么货色,李郭是什么货色?张角是什么货色?

贾文和如果投身农民起义,目的是推翻暴政,建立仁义的新王朝造福于民,那么他是正义的。否则便是为一己之私无视国家人利益的贼。

贾文和报效曹刘这种有匡天下之志的主子,即使折腾一下献帝也不为大过,因其志在大一统、安天下。跟董卓、李郭之流讲忠义、讲国士、讲同乡同族感情、讲自保,想蒙谁呢?为一己或一族利益而无视国家民族大义,当然还是贼。

黄巾只是农民出于本能,被一小撮别有用心的邪教分子所利用而产生的叛乱,没有进步的政治主张,称为正义的起义,那是文革时放的P,请不要再拿出来现世了。

本朝开国历史,即使开国大佬们真有拉GC主义大旗做虎皮的嫌疑,即使如此,GCD也仍然比GMD进步,更能造福国家人民,那当然是仁义之师。不要企图拿这个话题出来偷换概念胡搅蛮缠。就你那学问,要学诡辩,功力还差的远呢。

2006-5-25 13:14 锦官城门吏
贾文和,武威姑臧人也... ...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壻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color=Red]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color],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

后汉书郡国志所载凉州户口数我没有细算,粗估也至少十万户可能是十几万乃至几十户。尽诛凉州人,好夸张的牛皮吹的。

2006-5-25 13:25 锦官城门吏
岳鹏举,汤阴人也... ...有信、布之勇。察孝廉为统制,恶上司去官... ...高宗之入临安,飞以副秫米使加太子少保。12道金牌急促,众恐惧,飞欲解散,行归临安。贾诩曰:“闻临安中议欲尽诛岳家军,而君弃众单行,即一狱吏能缢君矣。我等亦不能自保,尽为人鱼肉耳。不如率众而南,所在收兵,以攻临安,为国家清君侧,幸而事济,另奉明君以复东京归二帝,若不济,占山为王可也。”飞以为然。乃南攻临安。杀秦侩,废高宗,直捣黄龙,降服金帝,奉还徽钦,中兴大宋。

爽死了。

2006-5-25 13:55 慕容燕然
贾文和本身就是董卓的人,给董卓报个仇天经地义。

2006-5-25 14:06 锦官城门吏
[quote]原帖由 [i]慕容燕然[/i] 于 2006-5-25 13:55 发表
贾文和本身就是董卓的人,给董卓报个仇天经地义。 [/quote]

在西洋可能天经地义。在中国,那就是不行。

董卓在洛阳长安乱来的时候,明智之士就该离开他了。

起先不离开董卓就是错,就是为虎作伥;董卓死了还报仇,更是不识大义。

文和做人做的象个番邦蛮夷,全不合孔孟之道。

是文和没受过孔孟教育呢?还是明明学了,就是要反着干呢?

文和属于是陈心捣乱,何患无辞。

2006-5-25 14:13 慕容燕然
文和是为了抱知遇之恩合同乡之谊。
离开董卓就是背叛中央政府,这种行为才是全不合孔孟之道。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