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20 19:56
吴下小蒙
段时间,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正在热播,但是影片的一些情节却引来了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霍氏后人的不满。
霍元甲第四代后人 霍自正:
作为艺术创作许可加工,不管是小说、戏剧还是电影都有加工的范围,虚构也行,戏说也行,不过在最关键的时候,胡说八道就不行了,灭门了,这个从我们霍家后代(来说)在情理上接受不了。
【解说】由李连杰主演的这部影片中,霍元甲从小在少年好友农劲荪的帮助下,偷学武艺,立志做津门第一。 长大后在一次比武中霍元甲将对手打死,而自己的母亲和女儿却被仇人杀害。后来,霍元甲远走他乡,在一位叫月慈的姑娘帮助下渐渐领悟武学真谛并与姑娘产生感情。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霍元甲屡屡战胜外国大力士,开办精武馆,最终遭日本人暗害,英年早逝。看过影片后,霍家后代反应十分强烈,表示影片里的很多情节都与事实不符,事实上霍元甲出生农家,并不是如片中所说过着富裕的生活。除此之外,剧情中描述霍元甲击败外国选手,然而事实却是对手未参赛,霍元甲不战而胜。尤其是电影结局让外界认为霍元甲“绝子绝孙”,未遗留血脉在人世,这样的内容有辱霍家后代子孙。
霍元甲第四代后人 霍自正:
实际上呢,霍元甲的女儿在1985年去世,霍元甲有三个女儿,而影片上没提到别人,霍元甲的兄弟姐妹没提,仅仅提到一个女儿。(影片中)他的女儿死了,他的夫人没有了,他的妈妈和爸爸也没有了,他在中毒去世之后,霍家就没人了,事实不是这样。
【解说】霍元甲,字俊卿,生于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9年,从一个卖柴草的普通农民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越来越多的侠义之举让霍元甲叫响了名号,他一次次击败外国挑衅者,使国威大长,让国人扬眉吐气。随后又创立了精武会,以强国强种,振奋民族精神。霍元甲一辈子只有一段婚姻,妻子王氏一直生活在小南河村,直到1960年92岁时才去世。
----------------------------------------------------------------------------------
创作历史还是小心点好
2006-2-20 20:35
菜刀
违背史实的地方其实有很多,比如:
霍元甲祖祖辈辈务农,霍也是农民出身,偶尔还去城里做些小买卖,而非身居豪宅、有仆人伺候。其父霍恩弟并非死在元甲之前,而是在元甲去世七年后才病逝。农劲荪是元甲成年后才认识的,小时候两人阶级相差很远,没机会相交……等等。
当然,作为电影来说,剧情违背史实并不是过错,但违背事实的同时剧本又不怎么样才是让人追讨的理由。就像那个月慈,说起话来根本不像是个农女,而像是没考上大学被迫回家种田的主儿
2006-2-20 20:44
韦孝宽
早就说过,非要用家破人亡来体现震撼感是编剧无能的一种体现。结果现在还要给人告。。。。。。
2006-2-20 21:47
VcvSos
又不是纪实电影,干嘛苛求那么真实。
2006-2-20 22:50
天下之大
[quote]原帖由[i]VcvSos[/i]于2006-02-20, 21:47:31发表
又不是纪实电影,干嘛苛求那么真实。 [/quote]
一方面又要往什么李连杰自传电影,心路历程上去靠,搞得有板有眼的骗票房,
一出了事,
又强调说不是纪实电影,不要苛求嘛。
2006-2-21 00:10
关内侯
我汗~原来历史上还真有霍元甲其人啊。。。
我一直认为他是香港人编出来的~
2006-2-21 07:17
ssbye
[quote]原帖由[i]关内侯[/i]于2006-02-21, 0:10:13发表
我汗~原来历史上还真有霍元甲其人啊。。。
我一直认为他是香港人编出来的~ [/quote]
历史上确有其人啊,大刀王五的头就是他盗回来的
2006-2-21 08:36
寂寞的烟
[quote]原帖由[i]ssbye[/i]于2006-02-21, 7:17:07发表
[quote]原帖由[i]关内侯[/i]于2006-02-21, 0:10:13发表
我汗~原来历史上还真有霍元甲其人啊。。。
我一直认为他是香港人编出来的~ [/quote]
历史上确有其人啊,大刀王五的头就是他盗回来的 [/quote]
只是记得王五帮助谭嗣同料理后事 还有老霍盗头吗?
2006-2-21 08:59
ssbye
以前听相声知道的 好像是《八扇屏》(赵佩茹版 )
顺便查了一些资料
[size=3]王五一生[/size]
以技服人,兵不血刃,死后被霍元甲埋葬
北京的镖局,到清代时最为繁盛。王五出生在沧州,自幼喜好拳脚,艺成后开始押镖。他为人仗义,即使遇上土匪强盗,王五也是以技服人,尽量兵不血刃。至今王五的很多故事,老百姓还口口相传。现在的西半壁街13号,王五的后人住了上百年,直到第五代才搬走。
马路边上一个晒太阳的老头,说起大刀王五,就跟说自家的人一样:
1891年夏天,王五由北京押送几十万两白银去天津,白银整整装了三船。船到下河西,迎面驶来一条大船,船头站了三四十个黑衣人。
来的正是横行于下河西一带的“赛蛟龙”。
“赛蛟龙”两眼盯住镖船上的王五,说道:“掌柜的,你看我手中的枪如何?如果你能胜我一招,那就各走各的,互不相扰。”
王五接过大刀,朗声说:“请进招。”
“赛蛟龙”举枪刺来,枪尖离王五胸口只余寸许,王五挥刀猛力撩开。“赛蛟龙”虎口一麻,正想抽枪变招,王五抢先换招,一刀劈在“赛蛟龙”左臂上,众强盗吓得面如土色。
“赛蛟龙”见王五并未乘胜直进,再看左臂,也没被砍伤,心里不禁想:看不出王五还是个侠义之士,只用刀背劈了一下,如果是刀刃,自己下半辈子恐怕要到敬老院去了!
“赛蛟龙”拱手施礼道:“王兄,武清这一带,今后有插贵镖局镖旗的船只通过,我‘赛蛟龙’当尽力保护!”
老人说得抑扬顿挫,我听得津津有味。这样血性的江湖故事,我只在虚构的武侠小说里听过,没想到竟然真有其事。
王五为源顺镖局立下几条规矩,一是江湖上朋友来访只要提到是大刀王五的朋友,就要盛情款待,赠送盘缠。二是要冬施棉衣,夏施单衣,逢年过节时,周济穷人。
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源顺镖局成了革命群众团体的秘密联络点和聚集地。维新失败谭嗣同被杀,王五毅然前往伏尸痛哭,并冒死收尸装殓。庚子事变时,王五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死时56岁。
大刀王五被杀后,头被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当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现在王五故居南房西侧的一间房子里。
[size=3]现代镖师[/size]
用各种先进的现代装备武装到牙齿
清末北京的镖局,不但替朝中权贵看家护院,甚至还为皇宫内院“下夜”。庚子之乱,就有四五十名北京各大镖局的镖师,忠心护送慈禧西逃。等到慈禧再回到京城的时候,这些镖师却被遗忘了,只好混迹在长安市井。民国十年,各大镖局已先后歇业,北京硕果仅存的会友镖局,历时三百多年,也不得不歇业。
有需要就有市场,镖局会复生的。最近几年,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保镖再度出现。前不久,温州一位商人,要从银行提取60万元的现金,为了安全就特别请了保镖。不过现在的镖头不再使枪弄棒,他们的行头从明晃晃的大刀、长枪换成了防暴头盔、盾牌、电棍、防弹背心以及装有GPS的车。
这些彪形大汉年龄一般在23岁到28岁,身高1.78米以上,受过擒拿格斗训练,会开车,面部没有明显特征,很多都是品学兼优的退伍士官。
当然,他们的第一目标是保证安全,要是有紧急情况,还是要由公安机关处理。
至于跟王五一样押运钱财的,北京有一个专门从事押运的企业——北京振远护卫中心。运钞车从行车路线、到上款下款及返回的每一个步骤,都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与北京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联网,应对突发事件。运钞车上现代镖师们使用的武器,是能装橡皮子弹或催泪弹的防暴枪。
王五那样经得起刀枪剑雨的赤手英雄,如今不会再有了。防暴头盔、防弹背心、无线通讯,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才能让现代镖师们放下心来。
[size=3]王五简介[/size]
京师武林名侠王子斌(1844年-1900年),字正谊,祖籍河北沧州,世称“大刀王五”。
王五是地道的江湖豪杰,位列民间广泛流传的晚清民国十大高手谱中,与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
他武艺高强,名震河北,走镖的时候只要亮出名号,盗贼均不敢动手。而参与革命的经历又使他不同于寻常武夫。
戊戌变法时,他与众多维新派领袖交好,积极参与了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的营救行动。曾表示要救出谭嗣同,但被后者回绝。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王五参加了阻击侵略者的巷战,身中数弹而亡,时年56岁。
[size=3]探访指南[/size]
源顺镖局旧址位于崇文区西半壁街13号。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王五创建,是京师著名镖局之一。
镖局分前、后院和西跨院,有房屋50余间。后院为镖师们练功习武、起居之所。镖局分有水旱两路镖师。往北多走旱路,往南顺通州运河而下。每次出镖时,都要敲锣打鼓,鸣炮启程,以求平安吉利。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源顺镖局成了革命团体的秘密联络点和会聚地。
大刀王五被害后,源顺镖局没人掌管。又由于京奉、京汉通火车后,商人运货大都由火车站托运,源顺镖局的生意大多被铁路夺走。艰难维持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就关门歇业了。
现镖局房屋尚存,格局基本未变。
……………………………………
以上摘录自新浪网
2006-2-21 10:57
司徒苍月
纯粹是商业片,没虾米看头
就像CKG的《无极》,觉得像CKG还是去拍艺术片比较好
2006-2-21 14:03
第八天魔王
可能是告不赢的,印象里央视6套的法律讲堂中讲过只有3代以内的直系血亲才可告。(民法规定的?)
不晓得去年杨子荣的侄子(还是养子?)告新编《林海雪原》的结果怎样?
2006-2-21 14:09
楼桑野夫
纯粹商业运作。。。
2006-2-21 14:23
楼桑野夫
[quote]原帖由[i]菜刀[/i]于2006-02-20, 20:35:01发表
违背史实的地方其实有很多,比如:
霍元甲祖祖辈辈务农,霍也是农民出身,偶尔还去城里做些小买卖,而非身居豪宅、有仆人伺候。其父霍恩弟并非死在元甲之前,而是在元甲去世七年后才病逝。农劲荪是元甲成年后才认识的,小时候两人阶级相差很远,没机会相交……等等。
当然,作为电影来说,剧情违背史实并不是过错,但违背事实的同时剧本又不怎么样才是让人追讨的理由。就像那个月慈,说起话来根本不像是个农女,而像是没考上大学被迫回家种田的主儿 [/quote]
跟菜刀较个真:)
其实,在过去中国,尤其是科举制度废除以前,农村人的素质并不见得比所谓的城镇人低到哪里去了。在科举时代,中国传统社会,约有90%的绅士居于乡间。由于他们耕读在农村,关心的事务也是农村,包括意识形态教化、精英分子的养成都以农村为中心。这都因1905年科举制度的取消而改观:科举废除之后,现代教育体系需要的大量经费负担,其税收落到县乡里农民头上,他们的钱办起来的学校却远离他们的家,远在县城、省城或者一些贸易中心城市。农民没有财力让自己的孩子跑那么远去上学。于是,在这个人口90%都是农民的中国,科举被废除了,新式教育他们也享受不了。新知识分子的生活场所和活动空间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农村青年知识分子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村智力资源大量流失和衰竭,农村文化生态不断失衡与蜕化,乡村社会失去重心,其自治性和自主性亦不复存在。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权势被土豪劣绅和无赖恶霸乘机僭取和窃夺。这是中国乡村社会千年来所未有之大变局。“到了国民政府时期,农村的结构已经严重失序、完全恶化。
电影里霍元甲所处的时代,应该是在科举制度新近废除之后(所以身为读书人的农劲荪说:“像我这样的读书人,不去做生意,还能有什么出路呢?”),而农村结构的蜕变还未完全形成。
2006-2-22 22:38
大头笨笨
我个人很讨厌片子这样的设计——难道不死人就不动人??
2006-2-22 23:04
鲍伯 . 迪伦
霍元甲的剧情是过于简单和公式化,但不觉得有辱了霍元甲和霍家。
电影剧情本是想说一个民族英雄,由沙尘百霍经历惨败后从新振作,剧情太多过于公式化的东西,像家人被杀,落泊遇村女等。将它当成是简单的厉志片也无不可,但为甚么一定就要说到霍元甲有兄弟姊妹?
霍元甲的编剧不行,总算还有自知之明;如果像无极的编剧。。。
2006-2-23 00:38
慕容翩翩
又学了新知识耶~~~^_^V
片子很好看,足够乐
2006-2-23 00:43
杨怀渊
不知道霍家人怎么想,反正我看完后,就一个俗!太俗!很俗!不是一般的俗!剧本编的俗,演员演的假,尤其是那个农什么的,他和霍元甲的对手戏,怎么看怎么象背台词.哎!反正比无极有点意思.
2006-2-23 00:49
杨怀渊
在絮叨两句:或许是李的实力不够,完全没有拍摄出霍元甲骨子里狭义精神,以及当时国家危难,江湖武术名家为振兴中华所尽的狭义本色,中国的狭义本色,在霍元甲王武那个几个武术家的身上最能体现,尤其是深夜前门盗头颅.
2006-2-23 10:20
Linkham
都他自己在说了,我很想请他谈谈,什么叫最关键的时候?虚构、戏说与胡说八道又该如何区别?
没交代不代表没有,难道没提到他有其他家人就表示他绝子绝孙了?
而且影片也是弘扬霍元甲的爱国精神,这就够了,非得在每个边角来计较吗?真要按史实拍,霍元甲打败外国选手那一段事实却是对手未参赛,霍元甲不战而胜。那还拍个什么劲?!
2006-2-23 10:31
楼桑野夫
楼上的说的是,大战外国大力士根本就没打得起来,电影这样拍了,而且一打就是五国高手.还不光是拳脚,十八般无艺齐上阵.霍家后人似乎对这个不符合事实倒没什么意见了.
所以我说这个纯粹商业运作而已.没有这个事闹将出来,全国有几个人知道霍大侠的后人姓甚名谁,近况如何呢?哈哈
2006-2-23 19:05
菜刀
历史上的霍元甲的确精通多种武艺的,尤其擅长霍家刀。在这一点上电影并没瞎说
2006-2-23 19:14
VcvSos
[quote]原帖由[i]Linkham[/i]于2006-02-23, 10:20:54发表
都他自己在说了,我很想请他谈谈,什么叫最关键的时候?虚构、戏说与胡说八道又该如何区别?
没交代不代表没有,难道没提到他有其他家人就表示他绝子绝孙了?
而且影片也是弘扬霍元甲的爱国精神,这就够了,非得在每个边角来计较吗?真要按史实拍,霍元甲打败外国选手那一段事实却是对手未参赛,霍元甲不战而胜。那还拍个什么劲?! [/quote]
强烈支持林GG的看法!
2006-2-24 09:54
楼桑野夫
[quote]原帖由[i]菜刀[/i]于2006-02-23, 19:05:47发表
历史上的霍元甲的确精通多种武艺的,尤其擅长霍家刀。在这一点上电影并没瞎说 [/quote]
但是并没有跟老外那么多比试切磋呀
2006-2-25 00:10
Eric_335
一个狂傲的富家子,就因为下了几天乡,摇身一变成了爱国爱民的大虾,编剧好像有点白痴呀。李连杰的收工作,失败!
2006-2-25 02:35
六韬五略
不是这片子上映前,电影审查的时候又剪辑改动了许多。
反正电影审查的那帮人看着觉的舒心的电影,大家看都觉的不爽。
最好能出一个不是上映的版本。
2006-2-25 10:56
楼桑野夫
[quote]原帖由[i]Eric_335[/i]于2006-02-25, 0:10:13发表
一个狂傲的富家子,就因为下了几天乡,摇身一变成了爱国爱民的大虾,编剧好像有点白痴呀。李连杰的收工作,失败! [/quote]
人家明明是下乡七年,愣是给你说成了几天.你当是老美的<特洛伊>,把十年战争三下五除二得拍成十天不到的打架比赛么?
2006-2-26 00:22
青石
[quote]原帖由[i]关内侯[/i]于2006-02-21, 0:10:13发表
我汗~原来历史上还真有霍元甲其人啊。。。
我一直认为他是香港人编出来的~ [/quote]
平江不肖生《近代侠义英雄传》
2006-2-26 01:11
白衣赵子龙
片子很烂
一点都不感人
就像耍猴
人家不告那垃圾导演才怪?
片子不但违背了事实
也侮辱了英雄,还让英雄的后代蒙羞---原来霍家早就断子绝孙了啊
这就是烂片子告诉我们的虚假而又不道义的东西
2006-3-2 08:37
兰陵笑笑生
我还是喜欢他演的精武门,喜欢看痛打日本鬼子!
2006-3-3 10:52
jxsghuang
看这片子,前面把霍元甲演得跟个无赖一样,哎,还是他演的精武门好看。
2006-3-7 23:47
村夫
戏本身改动的好坏不论,改个情节就告,那么所有历史人物的自轉戏都拍不成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