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0 20:36
kevinou412
其实,如果从 身体素质(包括,身高,臂展,肌肉爆发力,耐久力,体能...)我非常同意萧兄的说法,不仅5虎,估计连鬼神吕布也不是“木鹿”的对手,这个是人种的问题,就算吕布大哥,根据某些历史学家不完全考证,其本身也是塞外人士(换句话说,他在身体素质上和“阿鹿”是一路货色)。但是,不管2个人斗殴也好,还是大伙群殴也罢。需要考虑全面问题,首先:战斗经验问题,所谓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说白了,战斗(或者说打架)经验多了,就知道怎么打,也知道怎么挨打。第二:更具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汉朝末年,武术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发展(这里的完善是相对于世界同期水平)虽然还没有完全形成流派或者风格,但是,其概念已经完全贯通于实战之中,虚招,招式变化,暗器运用,长短武器优劣(好像除了“大耳贼”和“白马公孙”没有人用过短兵器和“吕布”死磕)这些都可以在瞬间绝对双方的生死。第三:冶炼的技术,比如“诸葛亮”在治理蜀国的时候专门编写了“制刀十三法”“制矛十三法”等等,而且更具出土的汉朝兵器来看,在铸造兵器的时候“淬火”(这个字可能有错)之法已经可以纯熟的运用(最早的记载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帝国)而且这个时候的兵器已经由青铜进步到了铁器,我相信在三国时期的“武器冶炼技术”的好坏以及先进,和现在的国防工程区别不大,而武器对武将在战斗中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可以更具演义举2个例子:第一个,吕布被曹老大围困的时候很嚣张的说:吾有方天戢,赤兔马,天下谁能近我?我相信如果不是其武器在铸造方面有特别之处断然不会有这样的话。第二个,孔明和南蛮诸王交战的时候,最初为藤甲兵所困,可是很快便发现了“藤甲”在制造方面的致命缺陷,创造“赫赫有名”的火烧藤甲兵,这里面也至少可以看出2个问题,第一,南蛮在作战经验上的不足,二,其科技的落后(对火器完全没有认识,不然,智商正常的人绝对不会制造这种,消耗成本巨大又不实用的盔甲)。另外,我并不认为“敏捷”程度上双方会有多大的差异,因为没有任何研究表明,黄种人的“身体敏捷程度”就一定高于白种人。而且需要说明,当时的南蛮方面估计就是现在的云南的南部和西部,我大胆一点推测,最远就是现在的大理,景洪一代,当地土著在“身体敏捷程度”上和我们会有多大的不同?
但是,无论如何,更具综合因素考虑,木鹿无法和蜀国诸将抗衡是很正常的。
ps:也许,有人会设定很多情况,例如“阿鹿”骑大象,穿“藤甲”和“魏延”单挑,不准用火。谁会赢?其实,大家不用想都会知道,这可能吗?还是举个例子:以前在某论坛上有“古罗马”vs“秦军”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论步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无疑罗马帝国一定会取胜,但是如果两者真的相遇,以秦军对骑兵的运用,以及“弩阵”(可以参考,艺某哥的大片 《英雄》其中夸张版)可以说罗马军队不会有任何取胜的机会。
其实,大到战略,中到战争,小到战斗,再小到“街头2个流氓打架”如果想知道哪一方会取得优势,都要做出全面的分析,套用一句现代军事的流行语言: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是政治的一种最高形势的表现,是一个综合国力的直接竞争。
呵呵,小弟是新人,罗罗嗦嗦的说了一大堆,希望诸位将军勿怪。
2005-12-20 21:30
曹操
这个应该发"三国史话"才对
2005-12-20 21:42
逍遥轩
这个分明是在讲演义而不是史话
2005-12-20 22:32
kevinou412
这个,不好意思 小弟初来贵宝地,不懂规矩,不过是看了潇逸兄的文章之后有感而已。
另外,拜逍遥兄,小弟虽然才疏学浅,陈寿的史和演义我还是能分开的,小弟不过从当时的历史情况客观的分析了一下(或许有很多不正确之处,还望指教)
另外,想多说一点,《三国志》也并不一定完全就对,因为,作者本人也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意识,其文是以曹魏作为正统来写,而且,陈寿此公的人品确实不敢恭维,据历史记载:此君好利,由于名气很大(想到了三10里面的声望)所以很多人请他执笔写传,但他每次都要提出很高额的金钱要求。而陈寿本人也和昔日蜀汉阵营中的“陈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而陈式由于违反军法被孔明处斩(演义说法是,该死的是魏延,诸葛亮惜其勇故杀陈式代之)而就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描写就是:长于政略,临阵军机非其所能,不得不承认《三国演义》中的孔明被过分拔高,但这也不能证明在《三国志》里诸葛亮就没有被刻意贬低。何况,后世鲁迅先生也说:状诸葛之智,多如妖。难道他没有读过《三国之》?
小弟在 文中所提到 诸葛亮冶炼之法恐怕演义并为记载吧?
呵呵
2005-12-20 23:56
manamagi
如果木鹿遇上吕布,估计只有一箭封喉的命。
2005-12-21 18:51
hanali.k
分析得很有条理啊!有点论文的味道呢!顶一个先!
2005-12-21 19:18
sshx
有研究!顶!
2005-12-22 01:03
潇逸书生
拜读过了,没想到引发了你这么多的感想,容我考虑考虑再于尔讨论
2005-12-22 03:08
wyz0010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拳霸2东阴功,里面就讲述了破解大象的方法。大象弱点在腿。脚跟被割断了大象马上倒下。大象腿长就应该和骑马的人高度相近。其实魏延可以攻击大象,待象倒下以后刺朵思,应该行的通。
2005-12-22 04:57
潇逸书生
胃炎不是没那智商吗,要是诸葛亮可能能想出来,还有个刀枪不入的乌戈国王呢,怎么给忽略了
2005-12-22 10:28
jazhanglei
骑大象就是等着挨射的
2005-12-22 18:26
潇逸书生
那年代曹冲撑象的时候,人都没见过象呢,看见就吓杀了,哪还顾的上找什么破绽
2005-12-22 18:53
phoenixdaizy
错漏很多啊,应该是兀突骨~
2005-12-22 22:34
kevinou412
魏延的智商低?我查过,除了演义以外几乎所有有关三国的文献都没有提到魏延的智商很低的问题,《三国之》也称赞魏延有大将之才,说句可能会挨砖头的话,我觉得整个蜀国除武圣之下,延可谓第一将军。为什么呢?刘备手下的黄权在进取“三巴”之后直接导致“魏蜀”两军的汉中对垒,其结果我不多罗嗦,而汉中攻下之后,由谁作为汉中方面的统军将领就成了摆在蜀国高层决策者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当时的刘备集团中的所有人,都认为必定是张飞,根据历史记载:飞亦自许之。原因是,张飞镇守“阆中”多年,深晓汉中地理以及风土人情,而且张飞在蜀汉阵营中于刘备有这无可比拟的关系。反看魏延,官居“牙门将军”而且其性刚直故与诸臣不睦(我大胆把他理解为,不懂人情世故)但是,刘备却恰好选者了魏延作为“汉中太守”镇阳平关,为蜀国的北边门户(汉中一带对蜀国的重要,估计喜好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在拜将的大宴上:先主云:今委卿为汉中太守,卿欲若何?”延曰:“若操举10万军而来敢为大王吞之,若操举天下而来敢为大王拒之。”先主大悦,诸臣亦拜服。在让我们看看后来的魏延在汉中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据史载:延治军有方,爱护部曲,多得军士之望。
有很多人觉得魏延弱智,那么我们就看看刻意贬低魏延的《三国演义》里面很少有描写魏延单独带兵的事件,而鲜有的几次也是在很少兵马的情况下以弱胜强。但是这些在演义中多是一笔带过。而后来在北伐之中,延向诸葛亮提出的“兵出子午谷,东西合击的战术”虽然在战略上有所欠缺,但在战术上不能不说是精彩的一笔。
如潇兄所言,那年头的人看着大象就犯傻,也就是害怕,好,我打不过,我还不会不和你打吗?因为,大象和马本身就不是一个等级上的,在这种情况下估计没有哪个武将不计后果的冲上去。(而且,我个人认为这样不可能,以魏延的智商,虽然不会高过诸葛亮,但“避实就虚,扬长避短”还是应该懂得)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一起来讨论,希望大家新年快乐
2005-12-23 09:31
dollbean
晕,楼主有没看《三国演义》啊?
木鹿那有什么藤甲穿啊?也没和谁交过手,只是个训兽师而已。
如果说兀突骨倒是厉害,一下把魏延杀的一身汗。估计吕布也杀不过他,大象皮厚又有腾甲,射箭几乎没用。
2006-2-1 12:05
云傲天
我就不明白了,当时南蛮差不多就相当现在的云南少数民族吧?谁出面证明一下,云南的少数民族人,在身体强壮等方面比我们汉人占了多大个优势?我琢磨着大家是被演义里的形容词给误了吧?蛮,可以只指蛮荒,只指不开化,不见得身体就一定是变态的强......倒是大象的出现倒是有可能打得汉人将领当时(瞬间)没办法,毕竟在极短时间内看出一个以前完全没见过的新物种的弱点还是很困难的.
2006-2-1 21:43
曹操
为啥个个关注武力,没人关心其他方面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