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 13:48
青蓝
不是完人跟污蔑蜀国缺少人才是诸葛亮的责任没关系吧?
诸葛亮在这些事上处理得非常好就不见得是完人。对法正的执法更落不到诸葛亮头上,当时诸葛亮未理政,只是处理府事和刘备后勤,他没执法权。而且法正也从未犯法。对刘封诸葛亮扮演的同样不是执法者的角度。对彭漾诸葛亮也不是一个执法者的角度,他在处理这几人时(包括李严,廖立)都并非从执法者的角度去处理的,对魏延就更无从说起,你难道以为魏延是诸葛亮处理的?
关爱少数民族说不上,不过带去了一些先进的技术给少数民族是史有明载,治理蜀国其间的效果陈寿已笔书出来。
你要证明诸葛亮处理得不好就得拿出证据,而不是拿个“人无完人来搪塞”。
诸葛亮没做好的部分有很多,错用马谡是第一责任,这是蜀国非常巨大的损失(一次壮蜀的最好时机),多年的征发也使诸郡不肯发兵前助,这确实会对蜀国的经济有影响,战争就一定会有部分影响,并非说其完美的很厉害,只不过是能做到战争的同时把影响最大程度的缩小罢了。
你爱拿这演义+你个人的意思去评论我也不会理你,有些事该怎么着还是得怎么着。
2005-11-2 15:52
攻强守弱
哈哈,演义么?我看是你在拿演义在说事吧!
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如果你识字,就不用我翻译了。至于我说执法,只是笼统地说罢了,当时,诸葛受宠信的程度还不如法正,所以未能做到公正严明倒也不能轻易怪罪诸葛,举这个例子本意只是说诸葛虽然号称执法严峻,却未必总是公正。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
这两个例子刘备都还活着,当然轮不到诸葛作主,我只是提出来看看诸葛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当然你大可以说刘封,彭羕该死云云。这个不在我这里讨论的范围。但如果你眼睛没什么问题,文言还过得去,理解能力没什么障碍的话。你该看得出来诸葛亮在这里是基于什么角度,又扮演了什么角色。看清楚了除刘封不是因为他不救关羽,因为不救关羽,刘备诸葛都有职责。
为防有断章取义之嫌,我将彭羕得张狂等也引用的出来,但是彭羕就算有取死之道,但你看看诸葛这里的角色可不光彩阿!说白了,就是当面甜蜜蜜,背后下刀子。
将魏延之死如果全怪在诸葛身上,不免求全责备。但是诸葛不免有处置不当之嫌。当然身后是非谁管的,诸葛又不是神,那能预料身后之事。但你如说诸葛此事全无责任,那我无语。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打了一仗,然后立刻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这个不用我再说了吧!我们都是有些知识与常识的人,如果这里再相互纠缠不清也不是相互考究的态度。
诸葛治不好的地方多了,上面的冰山一角可见一斑。当然这里也不会太损诸葛的光辉。我从来都认为诸葛在蜀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在蜀国的地位也是无人能取代的。虽然庞统,法正在军事上可能强于诸葛,但是为相的话,还是诸葛略胜一筹,当然庞统,法正也没撑到那个时候,但是法正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为相显然缺乏气量。
再说一句,你竟然认为法正没犯法!
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看看最后一句,不想用高帽压人,就当你看文不细了
2005-11-2 16:13
青蓝
引用:如果你识字,就不用我翻译了。至于我说执法,只是笼统地说罢了,当时,诸葛受宠信的程度还不如法正,所以未能做到公正严明倒也不能轻易怪罪诸葛,举这个例子本意只是说诸葛虽然号称执法严峻,却未必总是公正。
----你先告诉我法正违什么法了?
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如果你识字,看看这是法正违法还是法正行事过分?
引用: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
----说白了,就是当面甜蜜蜜,背后下刀子?请你用文言文指出哪一段意思是当面甜蜜蜜的?除了说你眼睛加理解有问题还能说什么?诸葛亮明显就是当面不发作,当面不指责,跑过去跟老刘提彭的作为罢了。诸葛亮扮演的角色有什么错误?有什么不见得人了?
法正好歹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嚣张,彭漾可是比法正更过头。而刘封亦一样。外连李严,廖立,诸葛亮都已经一让再让,李严连续干下严重性问题还死不悔改,廖立一直自以有才而口不择言,诸葛亮都已经是忍到不能再忍再做处理,诸葛亮处理这些事哪里是从一个执法者的角度来做的?
引用:将魏延之死如果全怪在诸葛身上,不免求全责备。但是诸葛不免有处置不当之嫌。当然身后是非谁管的,诸葛又不是神,那能预料身后之事。但你如说诸葛此事全无责任,那我无语。
----以先锋大将断后,不合理否?以杨仪领兵回蜀,姜维为次殿,不合理否?自知将死,准备撤退,避免在士气大损的情况下跟魏国交战,不合理否?魏延办事冲动,求权心切,又不查形势,更把蜀军将士之安危丢在脑后,诸葛亮还要为他魏延的不负责埋单?我还有言么?
引用: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打了一仗,然后立刻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这个不用我再说了吧!我们都是有些知识与常识的人,如果这里再相互纠缠不清也不是相互考究的态度。
----益州南部加南中,这么一大块相当于蜀国一半土地的物产如果不丰富,如果打下来还不能强蜀,我还有什么话好说?蜀国无论田产,士卒,人口在打仗之后一下子多了一倍,能不富饶么?这说明什么?
难道你认为如果原来的蜀国富足打下蜀南部和南中各地就不会富饶了?
小日本当年侵略东亚也梦想着打下后国力能上一个台阶,难道说明小日本当年很落后很差劲??
陈寿笔述里已经说得很明白,蜀国整体是怎么样的,我想懂看文字的都会明白蜀国的国势不是其他能不能比。对人的任用也十分到位,对一先重点人物处理已经很松了,还要毫无根据的栽些“责任”给他,还以为振振有词呢。嘿嘿
冰山一角?我倒想听听冰山的50%是怎么样的,只要你真能说得出来。
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你觉得这个投诉是饭法么?你以为三国是现代民主社会么?你以为三国太守杀人是犯法么?你通晓汉律么?你知道程仲德还把人肉献给曹操吃么?谁犯法了都不知道,古今混乱还好意思跑出来大喊?
2005-11-2 16:19
Sphynxyu
本人品论以演义为准。
诸葛其人,内政之才当然无争,军事也不算弱项,随不能说强于曹操周瑜陆逊,但是比比司马懿还是不差的。外交更是其强中之强项---舌战群儒定赤壁,谈笑鸿儒联东吴。
然其识人用人却有重大问题。且不说丞相用人喜亲(杨仪、马谡),但说魏延、李严就可见一斑。错用马谡,腕压李严,不喜魏延......蜀国能有几个大贤禁得起这么搞?
从诸葛用人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诸葛喜用赵云不喜用关羽,无非是赵云绝对听话而关羽相对独立性强一些,不喜欢魏延恐怕也和他老喜欢出不同意见而已,法正、李严、也都是如此。马谡到更值得一说,我说诸葛是错用马谡而不是错识马谡,应为马谡此人确有其才,但从来只是参谋从军,诸葛居然第一次就让他任主管领军守重地,这不能不说是用人上的不妥,结果真的运气不好,败了,这也没话好说。
但总的来说,诸葛还是蜀中顶天一柱。
2005-11-2 16:22
青蓝
说演义鲁讯先生一语了结,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2005-11-2 16:28
攻强守弱
只看第一点就受不了了。
——引用:“如果你识字,看看这是法正违法还是法正行事过分?”
“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我不免要怀疑一下你文言是否读得懂!
如果这都仅叫行事过分,那天下算作违法的事也真的屈指可数了。不要说我严苛古人,这种罪状即使是古代,稍有正义感和勇气的官员也会不畏权贵,冒斧钺之邢,也得把罪犯绳之于法。
举个例子吧,有个人过去因为什么小事得罪过你,或者不耻你的为人,而说过你。然后你一朝得势,就枉法断案,诬赖陷害。甚至连诬赖都懒得搞,直接将别人杀死。果然是一朝得势,便把令来行,竟然不叫违法,我想请问一下在你的思维里,什么才算违法
2005-11-2 16:32
青蓝
你这样的人本思想在三国存在么?如果你对法字在每个时代的意义和尺度都不懂,只知道用今天的观点说法正犯法,我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法正除报仇,也有报恩,这些都是法正令内自由,他并没有失职。(州郡无大事,而太守在州郡内是有生杀之权的)。
如果你要求诸葛亮有今天的法治理念和思想去处理法正,我只能说,你牛。
至于你受不受得了,那是你的事情,这种事情就跟骂秦始皇干嘛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样无聊。
或许你用今天的角度去看,被法正杀的那些人很无辜,甚至死得很无聊,这是今天望回看的结果,在那个时代,是没有法律约束得了这种行为的,因为这是太守的职权范围。
所以跟诸葛亮建议的人只是说,上报刘备,挫其威风,而不是让刘备对法正杀人行为进行处罚。
关于这一点你接受得了就接受,你接受不了就不接受,我不复多言。
另告诉你一件事,当时是实行人治的管理制度,你明白不明白什么叫人治呢?就是只许州官点灯,不许百姓点火的时代。也就是说,在诸葛亮上台后和死前,蜀国才一度实施过相对而言的法制管理,在诸葛亮死后和执政前,当下的法令不是诸葛亮能提得了的。(就是在诸葛亮执政其间,李严还能在办砸了事的时候欲杀人而毁证呢)。
2005-11-2 16:44
攻强守弱
上面还没看完,就看到你的更荒谬的言论了。我现在知道你有多少水平了,对文章的解读能力有多少了。程仲德还把人肉献给曹操。程昱那弄得可是死人或者可能是囚犯,这里当然也不道德,但是这两者性质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杀人,一个是将死人的肉做粮。在哪种社会,为了救活人而利用死人理智上还可以接受,但无缘无故杀人(在一个政体内部),你竟然还可以这么说。不要跟我充的自己如何了不起,汉律我没看过,你看过么?但是我们一点常识应该有的吧。杀人者无罪,你简直诬辱了我国古人的智慧。
知道程昱为何官不至公么?就是因为他先年有此劣迹
小日本当年侵略东亚也梦想着打下后国力能上一个台阶,难道说明小日本当年很落后很差劲??
类比的好啊,你都将诸葛南征跟日本鬼子侵略中华相提并论了!哈哈,你倒都是挺诸葛还是蓄意贬低诸葛阿
2005-11-2 16:48
青蓝
程仲德杀的是将死之人?又来了。证据呢?
李严在诸葛亮的管制下欲杀人毁证,曹丕(曹操未死)公然逼死大臣,孙权的弟弟被剁,媳妇为弟弟私下报仇等等的行为都入不了你法眼?
程仲德不至公位是品德问题而不是违法问题,您把法律和品德又混为一谈么?
哼哼,我知道你会这么比,我只类比了战前战后的状态对比,你要发展成别的类比那是你的事情。
2005-11-2 16:52
攻强守弱
哈哈,你一天到晚证据证据的,显得你多么公正,如果我引用的不算证据,那么请教什么是证据,难道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是证据么!
2005-11-2 16:56
青蓝
但是我们一点常识应该有的吧。杀人者无罪,你简直诬辱了我国古人的智慧。
----你连法治和人治都分不清,你对古代还有常识么你?杀人者无罪?非也,执权者说杀人有罪,你就有罪,执权者说你杀人无罪,你就无罪。而一州郡的执权者是谁?不用我对你说吧?
2005-11-2 16:56
攻强守弱
刚才那类比可是你提出来的,你不要搞错了,我从不想以大话欺人,也不想动椰以爱国主义什么的压人,倒是你老唱高调,我都引了原文了,你还证据证据的,难道你的眼睛瞎了么?
我倒没看到你引用什么文章阿
2005-11-2 16:58
青蓝
你引的如果算证据,还需要证据么?
您老提提我哪些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来看看?法正在自己治理的州郡内擅杀,被告予是违章犯法还是行事过火?请用史料回答,别用你那自以为是的脑袋。
你引的当然是证据,不过不是你的证据罢了。
2005-11-2 17:00
青蓝
小日本当年侵略东亚也梦想着打下后国力能上一个台阶,难道说明小日本当年很落后很差劲??
----只要语文水平不差的,都知道我用来类比的是什么。你是引出来了,但是你说的却是我没做类比的东西。拿两件事做对比,不需要两件事的所有方面都做一遍对比。对于玩文字游戏,你不如小马多多了。
2005-11-2 17:57
攻强守弱
董卓之所以恶,就在于他滥杀无辜。看看下面这段与法正杀人除了数量上的差别本质是一样的,滥杀无辜!
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
世语曰: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如果是杀人的话,就不这样说了!何况还略其本县
2005-11-2 18:09
攻强守弱
是你理解错了吧,小日本怎么通过打下中国提升他们的国力,还不是由于在中国实行三光等等残暴政策,你说的话本来就暗示了诸葛抢夺南蛮的少数民族的行为。你不是不会玩文字游戏,只是你文章读少了些,理解偏差了些,爱钻牛角尖了些,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了些!
2005-11-2 18:48
青蓝
董卓之所以恶,就在于他滥杀无辜。看看下面这段与法正杀人除了数量上的差别本质是一样的,滥杀无辜!
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
世语曰: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如果是杀人的话,就不这样说了!何况还略其本县
----董卓是贵阳太守?是他的辖地?再看看这段记载有哪一处说他违法了?就连曹操屠一州之民也没人说过他违法,只在其道德上做文章罢了(甚至有现代的人以现代看法来为曹操开脱,连这件事都不能说曹操道德了呢)。哪来的“违法”之说?我让你找的是违法的说法来源而不是道德评价。只于程仲德那篇东西。
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
哪有罪犯和死人的肉?程仲德把死人腐肉送给曹操?这种肉能吃么?真够有常识的你。
小日本计划中的提升国力是屠杀和三光?你的问题不小啊。小日本是计划攻下东南亚,利用巨大的资源以战养战,只不过区别是小日本不成功,诸葛亮成功了罢了。特别注重,我说的是两场战争的效果异同类比。而不是战争手段。
只有你这样的理解力才会觉得打下一个地方必须掠夺才会国以富饶。如此说来,曹操跟起初没强过嘛,因为他没掠夺过地方哦~` 真是一超强的逻辑。
至于你的语文水平,我就不再评价了。
小日本当年侵略东亚也[color=red]梦想着打下后国力能上一个台阶[/color],难道说明小日本当年很落后很差劲??
原来小日本梦想着打下后国力能上一个台阶是“三光政策”呢~` 果然有够牛B的理解力的。事实上小日本没能打下,缺被越拖越长的战线和巨大的战争消耗给毁了自己。所以我才说他们“梦想”的结果拿去跟诸葛亮的南征做对比。
而这位天才居然能联想到三光政策,还居然能得出三光政策富了日本?实在是不得不高度表扬的天才啊。
2005-11-2 19:50
库鲁鲁
争也没有用,刘禅根本就是放弃了一个他自己承受不起的虚名,选择了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普通人的生活而已,他承受不起作为一国国君的巨大压力,毕竟人就是人,世界的真实性也就在这。
2005-11-2 21:50
攻强守弱
我算服了这位青蓝了,就这种理解能力也大放厥词。你妈妈生了你,你要不要一天到晚白痴似的跟别人说你是你妈妈的儿子阿。你不说,你是不是就认为你不是你妈妈的儿子,或者认为别人也和你一样白痴似的质问再证明一下你到底是不是你妈的儿子阿。如果连你都不会犯这种白痴似的错误,你认为古人会犯和你一样愚蠢的错误么!古人写文讲究简约传神,不会白痴似的在每篇人物传记后加上这样的话:董卓这样做犯了法。你白痴,不要以为别人和你一样白痴。
关于法律对常识性的东西是否写入法律,早就有了定论。关于国旗是否可以做内裤的讨论,早就使这问题成为经典。不过以你的学识,我实在怀疑你是否看过。
2005-11-2 22:09
攻强守弱
程仲德把死人腐肉送给曹操?
哈哈,更是荒谬。你家会吃放了三个月没经腌制晒干的猪肉么?如果你不会,别人也不会的。真的不要把别人想的和你一样没常识。
送给曹操,就算再缺粮也仍不到曹操来吃吧!
曹操虽然生活不奢华,却也不会因为没粮食吃到吃人肉干的地步。
还有一直说了在一个政权内部,看来你又无法理解加了这句话和不加这句话的区别了。以你的智商这也难怪。举个你可以理解的例子,日本和中国这是两个政权,而现今的大陆和香港是一个政权。唉!将这种常识问题郑重其事再重申一遍,我都觉得这样做很白痴,可是某些人为什么总能混淆呢!
2005-11-2 22:11
青蓝
程仲德杀人,议者以其品德不佳不入公位
----品德不佳原来是犯法。
法正杀人,有人建议报与刘备,以挫其威。
----原来也是犯法。
连记载都点明了是品德问题,居然人还在谈“常识”,你那“常识”的年代是哪一个时候的?
你连哪个是你妈都不知道的白痴还来说有奶的就是你妈?
2005-11-2 22:22
攻强守弱
你是真的愚蠢还是假的,程昱杀人了么?你老要证据证据的,那么请指教程昱的人干是通过杀一般的百姓得到的。而法正擅杀毁伤己者数,杀了吧!一个杀一个没杀,所以一个因品德不佳不入公位,另一个则杀个人犯了法。你竟然看了半天,连我的意思都理解错误,或者故意理解错误。
你是理解错误的话,我同情你,提高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如果你是故意理解错误,那我只有对你的人格表示质疑了,这样的话,还有辩论的价值么!
2005-11-2 22:31
青蓝
我可以很明白的告诉你,曹操在被徐荣击败之后回乡里东山再起之时,随手就剁了一家人,有没有曹操犯法的记载呢?
杀人犯法?
曹阿瞒犯的哪门子法?
还有一直说了在一个政权内部,看来你又无法理解加了这句话和不加这句话的区别了。以你的智商这也难怪。举个你可以理解的例子,日本和中国这是两个政权,而现今的大陆和香港是一个政权。唉!将这种常识问题郑重其事再重申一遍,我都觉得这样做很白痴,可是某些人为什么总能混淆呢!
不同政体?莫非曹孟德当时已不属汉朝?真够佩服你了。徐州也是大汉土地,他曹孟德屠杀徐州不犯法,法正杀蜀郡数人就犯法?何解?莫非这徐州行的不是大汉律制,尊的不是大汉天子?还是曹孟德早已自立为帝了?
而程仲德是略县三日。自己考虑这略字何解吧。
2005-11-2 22:33
青蓝
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不杀人哪来的人脯?程仲德效法佛祖,自割肉以供食?三天的食物可不是个小数目哦。难道就里面放了几块小肉上去是不?哇哈哈哈哈哈~`
没杀?供三日粮,破杂以人脯,你说没杀?
2005-11-2 22:48
攻强守弱
不杀人为何不能有人脯,当时饿孚遍地。你不是要举例么?你不是说董卓违法非得古书上有违法二字么,否则就不算证据么?你现在怎么不将你对别人的要求加之于己呢?
还有你的智商实在值得商榷,然道非要长篇大论证明一下你是你妈妈的儿子,否则你不承认你们的母子关系。然道告诉你了一个是你妈妈,一个是你爸爸,而且他们没有离婚,你就不知道他们是夫妻关系。
现在的大陆和台湾算一个政体么?当然不算。220后的魏国和蜀国算一个政体么?占领徐州的吕布和曹操算一个政体么?实际上也不算!
2005-11-2 22:52
攻强守弱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2005-11-2 23:04
青蓝
曹操跟陶谦同尊汉帝,同为汉臣,不是一个政体从何处说起?
非得从你妈妈说起?你和你哥个自成家后就不是你爸妈的孩子了?非得告诉你,你和你哥都是你爸妈的孩子,你打你哥你是会受到你爸妈责罚的??
跟台湾相同么?台湾跟大陆是否一个政体,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过目前的现状,两国都没有一个公共的“政体存在”,跟曹操,陶谦是不同的。
原来残人肢体者就无罪了?按汉初律令,杀人者死,伤人者刑。都是犯罪,程仲德制造这一批食物出来,杀与没杀按汉初的律令都是犯法,但是来到汉末三国就是品德问题又咋D?
220年后的蜀和魏自然不是一个政体,但是194年的曹操和陶谦就是一个政体。曹操在194年犯的法能因为220年他孩子当皇帝就说没犯法?搞笑啊你?不过事实上当时的法已混乱,刺史,州牧已经俨然是一州之长,法令出于州牧,州刺史而不出于朝庭,这是事实。而法正犯没犯法就看刘备是怎么定法的。张飞常伤毁士卒小人,刘备只是劝其收敛,而无责其法令之事,你觉得法正犯的是哪门子的法?你又认为当时益州行的是哪一家的法?在汉末三国之事,太守的权力是非常大的。
2005-11-2 23:20
攻强守弱
你若硬是曲解我的话,当我没说;我再点一次,我说的政体在文中是指可以独立控制军队的诸侯。他所可以稳稳控制的地方所发生的事件就在一个政体内部。哈哈,竟然每个字都得解释阿解释。而对方却还是不明白。
算了,没耐心每个词都要跟你再三申之了!
2005-11-2 23:27
大雄GG
太守有直接杀人的权利,就好比你要杀死你身上的一只跳蚤一样,你可以说他残忍,但他合法
2005-11-2 23:37
攻强守弱
太守杀人确实就好比你要杀死你身上的一只跳蚤一样,但他不合法。汉武设监察以俸禄600石监察俸禄2000石一个原因就是防止太守之类的长官横行不法
2005-11-2 23:40
大雄GG
汉武能管得了汉末的太守?
2005-11-2 23:44
攻强守弱
所以古代民间歌颂清官!不能因为存在太守很容易胡乱杀人而很少受到惩罚,我们就认为它合法。别忘了,大多数太守等等想杀人都得先给那些人按上一些罪名,不管罪名多么可笑,但是它表示了法律的存在尽管它对当权者往往是无力的。萧何定汉律到汉武将汉律增加到一万多条,最少从法律上承认了肆意杀人的布合法性。
2005-11-3 00:13
大头笨笨
小刘还是很聪明的——有刘备那样的老子,能笨到哪里去?在那个乱世里能够善终,容易吗?
2005-11-3 09:13
青蓝
[quote]原帖由[i]攻强守弱[/i]于2005-11-02, 23:20:19发表
你若硬是曲解我的话,当我没说;我再点一次,我说的政体在文中是指可以独立控制军队的诸侯。他所可以稳稳控制的地方所发生的事件就在一个政体内部。哈哈,竟然每个字都得解释阿解释。而对方却还是不明白。
算了,没耐心每个词都要跟你再三申之了! [/quote]
说你笨你还不承认。曹操没成政体还附于人下时就已经随便杀人了,190年他曹操还不是一州之主,只是依附在刘岱,张邈,袁绍之下的罢了。杀了人不还是大摇大摆的走?
你居然还能无聊到这地步啊?程仲德不说他“杀”人,他供三日粮所“伤”的人难道不是同一政体的?到底这是犯法还是道德?
我给了你足够的例子告诉你汉末的法典了,你还非得硬撑着,说法正拿汉武的法令,说曹操就那曹操的法令?
不是我不明白你说什么。而是我根本就明白你这混乱逻辑,反倒是你自己不懂你的混乱逻辑罢了。
2005-11-3 09:16
青蓝
[quote]原帖由[i]攻强守弱[/i]于2005-11-02, 23:37:03发表
太守杀人确实就好比你要杀死你身上的一只跳蚤一样,但他不合法。汉武设监察以俸禄600石监察俸禄2000石一个原因就是防止太守之类的长官横行不法 [/quote]
麻烦你看看自刘焉提议加大州牧州刺史的权力之后的法令和权力吧,我真也没什么好心情跟你说那么多废话了。自那之后,刺史,州牧在一州之内享有皇帝般实权已经得到合法的承认了。
2005-11-3 12:59
攻强守弱
一看就知道你什么货色了。汉代法典在隋朝就已亡佚。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散落于其他一些书籍和最近考古发现的。哈哈,你可真会大言不惭阿!你看过汉律!你什么货色,通过你的三言两语就看出来了,装什么装!就你那水平也就骗骗一些启蒙的儿童。
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
镇安方夏。
麻烦你看看自刘焉提议加大州牧州刺史的权力之后的法令和权力吧————你到可以去找找这个法令,找到了考古史上的大发现阿!你找到了,我佩服你!就算你能编的出来,只要能得到两三个史学家的承认,我也佩服你!能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编出来,还能骗得了一两个人的话那也是了不起的事情。你别要告诉我你所谓看到的法律就是我从三国志上摘得那几句话,那更是让人笑掉大牙,你将这样短短几句话称为法令也就算了,只能说你色荐内厉,虚张声势,喜欢大话连篇而已,可是你对这么一句话都能翻译错误,我佩服你。佩服你的勇气,就这水平还敢大放厥词。
看清楚了刘焉提议的是加大州牧(牧伯)的权力,其实就相当于将牧州和刺史权利合二为一。加大权利,就可以说不违法了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有几个王子会因为杀了人而真正治罪。但能说他们不犯法了么?就算是文明昌盛的今天,难道就没有特权犯了法而没收到法律的制裁么?
法律的坚强或者软弱也是靠人在实行的,所以前几年国家一直强调法制建设,后来发现光靠法很多问题不好解决,这几年又拼命强调法制人治并重。所以民间流传着包青天等等的故事。你将法律是否实现当作是否违法的标志,真是可笑。人们说真理越辩越明,我觉得跟你越辩越觉得你应该去补习一下知识再来,省得贻笑大方!
我们刚才一直谈的是法正这件事是否违法,你却东扯西扯到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你的思维存在的缺陷,是否因为法律对特权的无奈,是否因为没有包青天似的人物出现,你就认为一个没有受到应有惩戒的人就不犯法。是否别的人杀了人,由于关系,特权等等原因,没收到惩罚,你就认为他没犯法,甚至必要的时候,你也可以这样做!
你这样的水平跟你辩论对学问也不会有什么裨益!我也自问不是一个好老师,对于朽木,我也只能放弃!
2005-11-3 14:23
青蓝
可笑啊可笑,刘焉的提议使州牧变成区域皇帝这是个现实,所以辖区内的事全权由州牧处理已经不由得朝庭掌控,此时州内律法的最高执行者是州治者而不是汉初立的“法”,这是个你不得不认的事实。
[color=red]自那之后[/color],刺史,州牧在一州之内享有皇帝般实权已经得到合法的承认了。
----我什么时候说了立法是确认杀人不犯法的事情?你连字都不会看了?
我前几贴早就说了执法者是谁,法由谁定的问题,是你这种不懂装懂,只懂杀人者死,也就是说,有罪没罪,刘备说了算。而不是汉初所立的那条章程说了算。
对于诸葛亮来说,法正没犯法,这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在那时候的益州,法就是刘备。刘备就是法。
至于扯出曹操杀人,程仲德“伤”人皆不被称为违法而被说是品德,这是当时的环境,诸葛亮所面对的环境就是这个。你可以正直的说他犯法了,但是当时法是什么?
最简单的问你一句,诸葛亮到底可以依靠什么法制裁法正?东拉西扯?你这种朽木才东拉西扯呢。
[color=red]我不一直都问着你,法正犯的是哪门法么[/color]?那门法是诸葛亮可以依之处理的?
别忘了,我们讨论的是在当时法正有没有犯法。那就得知道当时法是什么。你说法正犯的是汉初所立那条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法,没错,是的,但是这条法令在刘备那里不通行。更明白的说,在刘备管理下,法正杀人不犯刘备的法。
还忘了提问你一下,回到主题里,诸葛亮是凭什么对刘备说法正的不是?法正犯了益州最高统治者刘备的什么法了?
2005-11-3 19:36
蓝纱枫
不用争执得那么激动吧?
简单解释一下好了。
东汉末时,州牧、太守具有杀人的权力:
[color=red]《三国志》:是时杀生之柄,决於(州)牧(郡)守。[/color]
所以,身为蜀郡太守的法正,自然具有杀死有罪之人的权力。
那么,法正杀的是些什么人呢?
[color=red]《三国志》:擅杀毁伤己者数人[/color]
也就是说,法正杀的是诋毁、诽谤法正自己的人。
而在东汉,诽谤罪是重罪,连身为国戚的梁松,犯了诽谤罪也一样是死路一条。那么其他人犯了此罪,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法正真是犯了重罪,那么时人直接告到刘备那里不就更方便,还需要拐弯抹角找诸葛亮吗?
所以,法正的行为,还算不上明显犯法。
至于把不处理法正的责任完全推到诸葛亮身上,也是不对的。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诸葛亮,并不具有最高司法权力。
[color=red]《三国志》裴注:诸葛职为股肱,事归元首,刘主之世,亮又未领益州,庆赏刑政,不出於己。[/color]
那么当时的诸葛亮,当然不能自行处理法正了。
而且,当时之人找诸葛亮,只是要求诸葛亮[color=red]宜启主公,抑其威福[/color]————也就是说要求诸葛亮向刘备报告而已,不是要求诸葛亮亲自处理法正啊。
所以诸葛亮答得很干脆:[color=red]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主公)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color]
如果身为益州牧的刘备都不大可能会处理法正。那么诸葛亮报告与否还有什么分别呢?
2005-11-3 20:08
青蓝
补充一句,蓝纱枫提的那句话是出于三国志----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
免得还有人想说那是伪造史料。
2005-11-4 10:42
寂寞的烟
小诸葛和阿斗的关系 就是不断的争斗,诸葛厉害 阿斗年轻 所以小诸葛赢得前半场 阿斗赢得后半场 个人看法
2005-11-4 11:34
攻强守弱
哈哈,理屈词穷了,开始换概念了!
现在你说成:“法就是刘备,刘备就是法:”
就是说现在不要求我找出在隋朝就已亡佚汉代法典了。
刘备就是法,真是很好的托词,刘备就是法,也就是一切生杀予夺多归于刘备了,也就不存在法了。于是法正当了蜀郡太守,可以随便杀蜀郡的任何人了,当然也可以把蜀郡地人都杀了也不犯法了。说不定连刘备也可以杀了。
至于蓝枫纱说的,可能是看文不细吧!
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看文最好看全文,不要断章取义。这里报复的是以前侮辱过他的人。侮辱与诽谤是两回事。何况你对诽谤的定义也不确。
至于说:“不处理法正的责任完全推到诸葛亮身上。”
如果你是跟我说的话,请看一下我前面的帖子。
青蓝阿青蓝蓝枫纱引用了一次三国志,说明别人不像你言而无据阿!但怎么通观全文就没见你引用过什么材料阿!好容易引得材料,都是引得我的帖子和我帖子里的三国志的话。
阁下好容易见到一个不是我引得话,就欣欣然以为得计还打上———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是不是我也要将上面我的话都像你一样加上这样的东西然后再加上第几页。我就不明白了我引用了那么多的话,你都跟我要证据证据。你才引用了一句,哈哈,确切的说还不是你引得,你就特意发个帖子说出在哪里。我们不是白痴,在哪里都知道,你别告诉我你不知道我的引文引至哪里。我可是当你懂三国,看过三国志的才没标出处阿!不过我现在真的怀疑你是否看过了。
否则我引了那么多三国志的原文,某人视而不见。别人才引了一句,你就那个得意阿!还真是肤浅阿。
2005-11-4 11:59
东祖长离
[quote]原帖由[i]攻强守弱[/i]于2005-11-04, 11:34:51发表
至于蓝枫纱说的,可能是看文不细吧!
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看文最好看全文,不要断章取义。这里报复的是以前侮辱过他的人。侮辱与诽谤是两回事。何况你对诽谤的定义也不确。 [/quote]
刚好经过,代答一下。
既然要求通观全文,那么总得把前面的内容也看到吧?
[color=blue]《三国志——法正传》: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color][color=red]所谤无行[/color][color=blue],志意不得。[/color]
什么叫“所谤”?难道会翻译成“侮辱”吗?
所以法正报复的,就是那些诽谤他的人啊。
2005-11-4 12:23
攻强守弱
我说了,你说的诽谤与蓝晴纱定义的诽谤罪不是同一意思。
2005-11-4 12:59
攻强守弱
再看看原文:
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那些跟他同州过来了解他的“老乡”说法正这个人啊,没有道德,可能靠不住阿,不可委以大用啊!
——这种话在当时看来叫做诽谤,因为当时法正还没有机会作出对不起人的行为,或者作了这种行为而别人还没有发现。——在法正看来你这叫诽谤,叫做侮辱,尽管在后来者看来这些人倒也有先见之明。——但是法正得势了,益州也换了主人了——于是到了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手里那些人的下场也就可知了,当然法正所杀的人应该不止这样的人。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原文都说了擅杀了,现在又来了诽谤罪这种东西,诬告者反坐,你诬告别人谋反的话,如果别人没谋反的话,你也将受到谋反者的惩罚,当时你说别人没有德行,这叫谤。
我相信上面蓝纱枫所说的罪行就是诬告者反坐的惩罚,张汤时代还出了个腹诽罪,后来取消了,当时在某些朝代又可能加上去。所以,也有可能是我我孤陋寡闻,而确实有你说的那个罪。本着相互学习的态度,如果蓝纱枫说的不错的话,还请指教一下有什么事例,或者有那一条法典说的是你那条。
至于青蓝,哈哈,他刚才已经跟我讨论到法就是刘备。刘备就是法了。开始跟我讨论汉律——紧接着看汉律罩不住了——说不是汉初所立的那条章程说了算而是刘备就是法。
行文前后自相矛盾如此,等刘备也罩不住了,你是不是又要再找个理由阿!希望不要跟你前面的理由自相矛盾阿!
2005-11-4 13:25
青蓝
哈哈,理屈词穷了,开始换概念了!
现在你说成:“法就是刘备,刘备就是法:”
就是说现在不要求我找出在隋朝就已亡佚汉代法典了。
刘备就是法,真是很好的托词,刘备就是法,也就是一切生杀予夺多归于刘备了,也就不存在法了。于是法正当了蜀郡太守,可以随便杀蜀郡的任何人了,当然也可以把蜀郡地人都杀了也不犯法了。说不定连刘备也可以杀了。
----刘备属蜀郡管辖的?我早说法正有生杀之权,而刘备有立法权。而不是刘备会任由法正杀光一郡之人,这样的太守早就失职了。
能把词语耍到这份上也算是罕见之人了。还杀刘备呢?你的逻辑真那么高?
至于汉律,我重点提过:是汉末,三国时的。
我还一直追问你,法正犯的是什么法。诸葛亮要依什么法来提请刘备处理法正?为什么是提请刘备处理?而不是依法办了法正?
你的证据?你的证据里我真没见法正等人犯法的例证。我本身就是从你的例证里找漏洞,再加以其他例子论证汉末三国的法令是如何的。你提不出法令制度,反倒来胡乱说了?
最后还把诬告等同与诽谤,真有你的啊~`
----但是法正得势了,益州也换了主人了——于是到了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手里那些人的下场也就可知了,当然法正所杀的人应该不止这样的人。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原文都说了擅杀了,现在又来了诽谤罪这种东西,诬告者反坐,你诬告别人谋反的话,如果别人没谋反的话,你也将受到谋反者的惩罚,当时你说别人没有德行,这叫谤。
没有那几人的毁伤,哪来后面的法正报复利用职权斩杀?居然说有先见之明了?李通传明言:对有罪之人,太守有生杀之权,擅杀是罪么?
毁伤己者有罪,杀之,这是太守的权力。这更是刘备的纵容。
2005-11-4 13:27
攻强守弱
引用——对于诸葛亮来说,法正没犯法,这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在那时候的益州,法就是刘备。刘备就是法。
哈哈!你连文章都读不懂啊麻烦你看一下原文
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以你的那点理解能力,我实在有必要说一下,这里面刘备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有人想将法正得作为告诉刘备,于是请诸葛去禀告刘备。而诸葛拒绝了!
谈完了汉初的法律,你见没戏了,又谈出刘备的法律,真有见地阿!你说刘备就是法,又要我来说出刘备的法律!你还真秀豆阿!
好啊!请教一下刘备定过什么法律阿!
2005-11-4 13:30
青蓝
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主公)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提请的内容是犯法还是让法正收敛一下过分的行为你始终不回答,你就直接当成犯法来说,真是高啊
2005-11-4 13:36
青蓝
汉初的法律?我什么时候说过汉初的法律的?跟你提的当时的环境难道是汉初?
你真绣逗,跟你说跟汉末三国,你不说,跟你说过州牧刺史增权,你不理,跟你说过太守有生杀之权,你不听。现在跑去说刘备了?你不是说太守无权决定人的生死的么?现在该怎么说你好呢?
刘备的法是什么?
----刘封犯法,刘备之责骂而不处罚,诸葛亮进言说该杀,刘备立马剁掉这就是刘备的法。刘封明显犯法的行为起初在刘备下就是不犯法,最后使刘封服诛的不是因为犯的那些法,而是另一层原因,这就是刘备的法。
2005-11-4 13:38
攻强守弱
我发现你到挺会叫人找不存在的东西啊!东汉的法律到刘备这统统失效。刘备就是法。于是你又要叫别人找刘备定的法律。好,现在就请你找一下刘备的法律吧!
2005-11-4 13:38
青蓝
对啊对啊,法正现在有杀生权,又说不出法正犯的是什么法了,你倒成了“谁又有工夫一天到晚来教你啊”。
该说你是只剩嘴巴好呢,还是摔倒了还要抓把沙威风威风呢?
2005-11-4 13:42
青蓝
我是根据州牧的权力增大,推出益州以刘备为尊。说明刘备就是法。刘备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法正的行为没犯法,只是有人认为法正太横,要挫一下其威。
至于刘备是法,跟刘备的法虽然一字之差,但却相隔千里之远呢。我相信有智商的人看我这句“刘备是法,法是刘备”只会认为说明益州的事由刘备说了算,至于没智商的,自然就会跑去真的找刘备定的法了。
结果有人跑出来说“杀人还不犯法”!现在倒好,没了犯法的证据,还在叫嚣着刘备去了。果然会转话题纳。
2005-11-4 13:45
攻强守弱
你的逻辑让人笑掉大牙了!对于每一件事都要刘备来亲自定夺了!刘备本身没有法,然后一件事等发生了,再由刘备来定夺,那才叫法,于是刘备成县官了!
你真绣逗,跟你说跟汉末三国,你不说,跟你说过州牧刺史增权,你不理,跟你说过太守有生杀之权,你不听。现在跑去说刘备了?你不是说太守无权决定人的生死的么?现在该怎么说你好呢?
哈哈,我真不知说你什么好了,看来你不但头脑有问题,眼睛还瞎了!
汉初的法律?我什么时候说过汉初的法律的?跟你提的当时的环境难道是汉初?
哈哈,是谁口口声声叫我找出汉律的阿!现在变成我说的了!找不到驳人的话也不必这样无理取闹阿!
2005-11-4 13:49
青蓝
[quote]原帖由[i]攻强守弱[/i]于2005-11-04, 13:45:33发表
你的逻辑让人笑掉大牙了!对于每一件事都要刘备来亲自定夺了!刘备本身没有法,然后一件事等发生了,再由刘备来定夺,那才叫法,于是刘备成县官了!
你真绣逗,跟你说跟汉末三国,你不说,跟你说过州牧刺史增权,你不理,跟你说过太守有生杀之权,你不听。现在跑去说刘备了?你不是说太守无权决定人的生死的么?现在该怎么说你好呢?
哈哈,我真不知说你什么好了,看来你不但头脑有问题,眼睛还瞎了!
汉初的法律?我什么时候说过汉初的法律的?跟你提的当时的环境难道是汉初?
哈哈,是谁口口声声叫我找出汉律的阿!现在变成我说的了!找不到驳人的话也不必这样无理取闹阿! [/quote]
我说刘备是法等于事事要刘备处理?这是什么推理法?
意思就是法正没违法,没有逾越出他的职权范围,那么要给法正处罚定罪,只有刘备能做到。
嗯嗯,找不到杀人犯法的证据对于法正有权杀人的证据自然只要装瞎子了对不?
对啊,难道我没叫你注意汉末三国时的环境么?哦,原来你眼睛只会看一截不看一截,那叫什么来着??断章取义是不?
2005-11-4 13:51
攻强守弱
[quote]原帖由[i]青蓝[/i]于2005-11-03, 14:23:19发表
可笑啊可笑,刘焉的提议使州牧变成区域皇帝这是个现实,所以辖区内的事全权由州牧处理已经不由得朝庭掌控,此时州内律法的最高执行者是州治者而不是汉初立的“法”,这是个你不得不认的事实。
[color=red]自那之后[/color],刺史,州牧在一州之内享有皇帝般实权已经得到合法的承认了。
----我什么时候说了立法是确认杀人不犯法的事情?你连字都不会看了?
我前几贴早就说了执法者是谁,法由谁定的问题,是你这种不懂装懂,只懂杀人者死,也就是说,有罪没罪,刘备说了算。而不是汉初所立的那条章程说了算。
对于诸葛亮来说,法正没犯法,这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在那时候的益州,法就是刘备。刘备就是法。
至于扯出曹操杀人,程仲德“伤”人皆不被称为违法而被说是品德,这是当时的环境,诸葛亮所面对的环境就是这个。你可以正直的说他犯法了,但是当时法是什么?
最简单的问你一句,诸葛亮到底可以依靠什么法制裁法正?东拉西扯?你这种朽木才东拉西扯呢。
[color=red]我不一直都问着你,法正犯的是哪门法么[/color]?那门法是诸葛亮可以依之处理的?
别忘了,我们讨论的是在当时法正有没有犯法。那就得知道当时法是什么。你说法正犯的是汉初所立那条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法,没错,是的,但是这条法令在刘备那里不通行。更明白的说,在刘备管理下,法正杀人不犯刘备的法。
还忘了提问你一下,回到主题里,诸葛亮是凭什么对刘备说法正的不是?法正犯了益州最高统治者刘备的什么法了? [/quote]
自己看去,难道你说过的话就像放过的屁不但臭不可闻,而且转瞬即忘么?
是谁扯出刘备,我真无语,某人现要我找出汉律——找完了说汉律不行了——现在用刘备的了——然后又要我找出刘备的法律!
2005-11-4 13:52
青蓝
哦忘了看最后一句,原来汉代律法==汉初章程?
2005-11-4 13:56
攻强守弱
[quote]原帖由[i]攻强守弱[/i]于2005-11-02, 15:52:15发表
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如果你识字,就不用我翻译了。至于我说执法,只是笼统地说罢了,当时,诸葛受宠信的程度还不如法正,所以未能做到公正严明倒也不能轻易怪罪诸葛,举这个例子本意只是说诸葛虽然号称执法严峻,却未必总是公正。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
这两个例子刘备都还活着,当然轮不到诸葛作主,我只是提出来看看诸葛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当然你大可以说刘封,彭羕该死云云。这个不在我这里讨论的范围。但如果你眼睛没什么问题,文言还过得去,理解能力没什么障碍的话。你该看得出来诸葛亮在这里是基于什么角度,又扮演了什么角色。看清楚了除刘封不是因为他不救关羽,因为不救关羽,刘备诸葛都有职责。
为防有断章取义之嫌,我将彭羕得张狂等也引用的出来,但是彭羕就算有取死之道,但你看看诸葛这里的角色可不光彩阿!说白了,就是当面甜蜜蜜,背后下刀子。
将魏延之死如果全怪在诸葛身上,不免求全责备。但是诸葛不免有处置不当之嫌。当然身后是非谁管的,诸葛又不是神,那能预料身后之事。但你如说诸葛此事全无责任,那我无语。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打了一仗,然后立刻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这个不用我再说了吧!我们都是有些知识与常识的人,如果这里再相互纠缠不清也不是相互考究的态度。
诸葛治不好的地方多了,上面的冰山一角可见一斑。当然这里也不会太损诸葛的光辉。我从来都认为诸葛在蜀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在蜀国的地位也是无人能取代的。虽然庞统,法正在军事上可能强于诸葛,但是为相的话,还是诸葛略胜一筹,当然庞统,法正也没撑到那个时候,但是法正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为相显然缺乏气量。
再说一句,你竟然认为法正没犯法!
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看看最后一句,不想用高帽压人,就当你看文不细了 [/quote]
我的立场早已明确,某人还一直来问!
2005-11-4 14:02
青蓝
[quote]原帖由[i]攻强守弱[/i]于2005-11-04, 13:51:40发表
自己看去,难道你说过的话就像放过的屁不但臭不可闻,而且转瞬即忘么?
是谁扯出刘备,我真无语,某人现要我找出汉律——找完了说汉律不行了——现在用刘备的了——然后又要我找出刘备的法律! [/quote]
汉律在汉末三国时期的环境下成什么样子了?
早说了你只看得见汉律,看不到时代。你不面对这个汉末三国四个字是你不行了还是汉律不行了?见你死死纠缠在汉初的法令上,偶只好把话题转到汉末这个时势,提出了由于州牧的权力得到空前的加强后,各州牧都已经是在各州发号施令的执政者了,而太守是有生杀之权,所以法正并无犯法。
结果有人跑去找刘备的法律?我请你找出一处我让你找刘备的法的地方。看看你到底还要悠什么。
2005-11-4 14:03
青蓝
你说法正犯法了就犯法了?你态度关我什么事?关这事是否犯法什么事?你是天还是你是神?你表明态度没道理的东西需要管你?
我一直问你你只回答你的态度没回答你的根据没看到当时的环境还怨别人?你不会在搞笑吧?
2005-11-4 14:12
攻强守弱
你的先验论果然有特点阿!刘备没判法正犯法,所以法正没犯法。不管刘备知不知道法正做了什么事!
2005-11-4 14:16
青蓝
呵呵,我开篇就说了法正没做超越了他职权的事情。谁死扯汉初的律法不理会汉末三国的事情?
我说过的话你确实是转瞬既忘了。貌是某个替他妈感到羞耻的垃圾现在还在忘了我说过的话独说刘备呢。
理屈词穷到不面对法正犯了什么法而跑去人身攻击的是谁呢?
页:
[1]
2
3
4
5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