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0 20:12
大魏 悠悠
法正确实有才能不错,甚至不亚于诸葛亮。但他确实是一个不者不扣的小人。刘璋对法正未加重用,法正不应因此出卖刘璋。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正在于此。君子的处世是有原则的,合则留,不合则去。不合而仍留,那就应当留的很有道德,所谓“为贫而仕”,按照所受的待遇而出力,不必贡献全部的力与智。这叫做,待我以众人,则以众人之身份抱之。
如果对你不加重用,只能在下列2种方法选一种:
1。辞职
2。埋头苦干,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引起重视
如果已经就职,又不辞职,天天大发牢骚而不勤于工作,同时又把职务上的机密卖给自己长官的竞争者,甚至勾结长官的敌人,卖主求荣。法正早该离开益州。他不离开益州,拿着刘璋给他的薪水,勾结刘备,把益州卖给刘备!这不是吃里爬外是什么?
大家谁有不同意见可以和我讨论,欢迎大家的批评。
不但如此,投刘备之后,加官晋爵,开始打击报负,小人之形毕露无疑。
现在很多人都说,刘备重法正甚于重诸葛亮。我以为不然,
诸葛亮是刘备的死党,患难相从,筚路蓝缕,刘备出征,把大后方完全无保留地交给他经营,这种信任,刘备可从来没给过任何人。
再者,观刘备身边的朋友,关、张、赵云、孙乾、简雍等,无一小人之流,何独宠信法正?是和他投缘吗?我想不是这么简单吧。
刘备得益州,得靠张松、法正这两个“叛徒”之力不小,功成之日,自然要大赏,以在于收买川人之心。以示对川人之重。之所以这样重法正,刘巴、黄权等一系列动摇派才肯出来为刘备效力的。
可是,刘备虽然对法正这样封赏,号为谋主,而魏国刘晔在为曹操分析伐蜀之利害时都说: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
可见实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刘备的手段也是很高明的,一方面对川人封赏,给足面子,但稍有风吹草动,格杀勿论,毫不留情,比如张裕,比如彭恙(错字。)
所以说,法正这个小人,表面上很风光,实则是刘备安抚西川人心的一颗棋子而已
2005-10-10 20:13
大魏 悠悠
不但如此,投刘备之后,加官晋爵,开始打击报负,小人之形毕露无疑。
现在很多人都说,刘备重法正甚于重诸葛亮。我以为不然,
诸葛亮是刘备的死党,患难相从,筚路蓝缕,刘备出征,把大后方完全无保留地交给他经营,这种信任,刘备可从来没给过任何人。
再者,观刘备身边的朋友,关、张、赵云、孙乾、简雍等,无一小人之流,何独宠信法正?是和他投缘吗?我想不是这么简单吧。
刘备得益州,得靠张松、法正这两个“叛徒”之力不小,功成之日,自然要大赏,以在于收买川人之心。以示对川人之重。之所以这样重法正,刘巴、黄权等一系列动摇派才肯出来为刘备效力的。
可是,刘备虽然对法正这样封赏,号为谋主,而魏国刘晔在为曹操分析伐蜀之利害时都说: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
可见实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刘备的手段也是很高明的,一方面对川人封赏,给足面子,但稍有风吹草动,格杀勿论,毫不留情,比如张裕,比如彭恙(错字。)
所以说,法正这个小人,表面上很风光,实则是刘备安抚西川人心的一颗棋子而已
2005-10-10 20:21
alazure
良禽择佳木而栖,有何可异,倘若这也算小人,南北朝人都流氓了。
2005-10-10 20:24
秋月枫舞
法正是小人不假,不过.........楼主这段当真是原创乎?
莫非阁下是黎东方转世?
2005-10-10 20:34
邓仲华
套用太史公的话,楼主所论者德也,玄德所用者才也!
2005-10-10 20:35
大魏 悠悠
[quote]原帖由[i]金蛇郎君[/i]于2005-10-10, 20:24:04发表
法正是小人不假,不过.........楼主这段当真是原创乎?
莫非阁下是黎东方转世? [/quote]
兄弟是说他的《细说三国》吗?
呵呵,不是的他那段也是ZT的,我们都在郭沫若的一篇节选的。
2005-10-10 20:48
实干司马
法正这种人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中并不算什么小人。
他为刘备打仗贡献自己的杰出军事、谋略才能,又没有什么虚名,反而好放手办实事。起码比刘琰之流好多了。
2005-10-10 21:36
马岱
[url=http://www.cne3online.com/bbs/dispbbs.asp?boardID=70&ID=39048]http://www.cne3online.com/bbs/dispbbs.asp?...dID=70&ID=39048[/url]
居然还有把两个人的话合并的做法。
2005-10-10 21:41
fchu
法正鬼才也
有仇必报真丈夫也
2005-10-10 21:47
秋月枫舞
[quote]原帖由[i]马岱[/i]于2005-10-10, 21:36:37发表
[url=http://www.cne3online.com/bbs/dispbbs.asp?boardID=70&ID=39048]http://www.cne3online.com/bbs/dispbbs.asp?...dID=70&ID=39048[/url]
居然还有把两个人的话合并的做法。 [/quote]
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2005-10-11 14:30
chaoswind
良禽择木而栖,孝直的行为还是可以让人理解的。而且孝直比张松这个不卖主成功誓不罢休的x高尚多了。
2005-10-11 22:08
yanhy
马伏波言“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刘璋庸主,跳槽有何不可?
2005-10-12 11:39
大将文丑
小人并不是都不可用,君子也并非都可用
关键的关键,还是把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候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出合适的结果,
这也就够了
一个人的价值和作用是不能单纯用君子或小人来衡量的
君子有君子之用,小人有小人之用
至于如何用,那就是君主的驾驭之术了
2005-10-16 18:41
燕京晓林
不错,刘备要是没有这些小人帮忙,根本搞不到益州,也就没有了什么三国鼎立。
2005-10-17 11:19
青蓝
法正君子也。恩怨分明。有仇必报,有恩必还,谁说他小人来的?
2005-10-18 19:32
糖果大魔王
哈哈!小人和君子本来就没明确的准绳,个人观点不同罢了,不过也算是个出人头地的家伙,比三国里的小人物好多了!再说他名字不错啊,法正!有深度!
2005-10-18 22:52
秋月枫舞
青蓝有意思,真不知道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
2005-10-18 23:04
fchu
张辽张颌太史慈贾诩都算降将 偶就不明白了 为啥魏吴将领那么多人喜欢 也没见个人说什么 咋蜀先骂刘备 关羽又骂诸葛 赵云 现在连法正也......
哎 做人啊 要厚道
2005-10-19 08:57
青蓝
我说的不是反话。
法正传里明文记载的话我干嘛造谣,事实上法正就是恩怨皆报,不仅是专门报复得罪过他的人而已。
虽然有“量小非君子”的说法,但是法正却是恩怨皆报,说他完全是个小人,不见得就正确。如果法正只是个小人,那么徐晃,张合那一类也脱不了小人之称了。
我首先问大家,知道小人的行径是什么吗?法正做事光明正大,哪来小人了?那个叫他卑鄙小人的倒是量量自己那个评价是法正哪一件事上卑鄙了?胡说八道!
2005-10-19 09:05
偷心猎人
[quote]我首先问大家,知道小人的行径是什么吗?法正做事光明正大,哪来小人了?[/quote]
在主子刘璋政权还存在的时候,暗中勾结刘备,好一个“光明正大”,哈哈。
[quote]那么徐晃,张合那一类也脱不了小人之称了。[/quote]
连徐晃都抬出来了,这两位在“小人”上比得上法正?哈哈
2005-10-19 09:08
偷心猎人
[quote]原帖由[i]fchu[/i]于2005-10-18, 23:04:33发表
张辽张颌太史慈贾诩都算降将 偶就不明白了 为啥魏吴将领那么多人喜欢 也没见个人说什么 咋蜀先骂刘备 关羽又骂诸葛 赵云 现在连法正也......
哎 做人啊 要厚道 [/quote]
谁布厚道?你?
张辽张颌贾诩都是主家极为不义、败亡或投降时当降将的,没出卖主家,与一心出卖主家获得荣华富贵的法正没法比
2005-10-19 09:13
秋月枫舞
呵呵,说的不假,偶也一直认为战败投降与出卖主公完全是两种性质.
2005-10-19 09:20
青蓝
袁绍主子还存在的时候,张合是战败投降还是临阵投敌?吕布尚未败死时,张辽是战败投降还是带兵投敌?徐晃呢?通敌者非小人,不忠尔。
2005-10-19 09:23
青蓝
主家极为不义、败亡或投降时当降将的
----袁绍如何极为不义?张合不是一心出卖主家难道还一心保护主家?若袁绍为不义,刘璋又如何个“义”法?
搞笑。纯粹用自己的喜好决定评价罢了。
2005-10-19 09:28
偷心猎人
张合自身难保,被郭图散步谗言,回去就死定了
徐晃通敌?这是我听到的最大笑话
2005-10-19 09:33
青蓝
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张合自身难保,被郭图散步谗言,回去就死定了
也是我听过最大的笑话。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奉从其计。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及到洛阳,韩暹、董承日争斗,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
----原来徐晃是光明正大的啊???
2005-10-19 09:44
秋月枫舞
偶倒......郭图那句话还不是谗言啊
杨奉那是作死,怨不得徐晃,先答应后反悔,徐晃再自投曹操,和小人有什么关系?
2005-10-19 09:48
青蓝
重点不在于郭图有没有进谗言,而是在于“回去就死定了”这一句。
徐晃早就“及到洛阳,韩暹、董承日争斗,晃说奉令归太祖”,这是啥行为?而杨奉只是“欲从其言”,后来思想搏斗后不投靠曹操了,结果身为下属的徐晃在曹操老讨伐就立刻投靠原来是徐晃的主子找死啊?
2005-10-19 09:51
偷心猎人
韩暹、董承归太祖就是太祖的部下,此时徐晃就是曹操部下,只不过属于韩暹、董承麾下,韩杨作乱,太祖讨平之,晃遂归太祖,有何问题。
2005-10-19 09:53
秋月枫舞
以张颌的处境当然是选择投靠曹操来的更安全了.
徐晃那是考虑到皇帝,杨奉寡谋无断,洛阳又内乱,当然选择实力更强,更能保护皇帝的曹操了
2005-10-19 09:57
青蓝
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秋七月,杨奉、韩暹以天子之还洛阳,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
天子东也,奉自粱欲要之,不及。冬十月,公征奉,奉南奔袁术,遂攻其粱屯,拔之。
----什么时候韩暹、董承归太祖了?给徐晃找理由找得够冠冕堂皇的嘛。
哦~` 以张合的处境,是去曹操那更有前途吧。
徐晃考虑皇帝的处境?您大概连当时皇帝在谁手上了都不知道吧?
2005-10-19 10:00
青蓝
徐晃那是考虑到皇帝,杨奉寡谋无断,洛阳又内乱,当然选择实力更强,更能保护皇帝的曹操了
----法正考虑到川民,刘璋暗弱无能,州兵横行,当然选择势力更强,更能管治西川的刘备了。
2005-10-19 10:04
秋月枫舞
天子那时不在杨奉手里在谁手里?
2005-10-19 10:06
秋月枫舞
[quote]原帖由[i]青蓝[/i]于2005-10-19, 10:00:56发表
徐晃那是考虑到皇帝,杨奉寡谋无断,洛阳又内乱,当然选择实力更强,更能保护皇帝的曹操了
----法正考虑到川民,刘璋暗弱无能,州兵横行,当然选择势力更强,更能管治西川的刘备了。 [/quote]
杨奉和曹操的实力不成正比,您又从哪里看到刘璋实力一定弱于刘备呢?
2005-10-19 10:09
青蓝
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秋七月,杨奉、韩暹以天子之还洛阳,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暹遁走。
----天子在哪?洛阳,曹操在哪?洛阳。徐晃半句提到天子了么?没有,徐晃其后保护皇帝了么?没有。徐晃有因为曹操不敬天子而保护过天子么?没有。
冠冕堂皇的给徐晃来段忠君保护罩啊?
2005-10-19 10:16
青蓝
都要借刘备对付张鲁了,还看不出刘璋积弱?
何况,还要拿主子的实力去进行对比,这还算是臣子么?
在迎天子时,杨奉未必比曹操弱。而曹操当时也就只是刚平了吕布之乱,哪来的“实力不成正比”?如此之举,怎不劝杨奉投袁绍去?
2005-10-19 10:16
秋月枫舞
就算徐晃为自己,也没有出卖主公吧,劝杨奉投靠曹操你不听,得,一拍两散,走人,干净.这不比法正阴献计策给刘备要强上许多?
2005-10-19 10:22
青蓝
曹操来了徐晃投敌,干净?徐晃并非是杨奉不听从其劝就走人,而是继续干活,等到曹操攻来,第一个跑去投降,这就叫干净啊?果然够牛的。这不叫卖主,还叫什么?
这比法正强得了多少?兵者,诡道,既然已决定背叛,还跟你来君子干嘛?学宋襄公呢?
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法正可是既被进谗言,又不得任用,投闲置散。法正劝刘备入川夺蜀,有什么不对?难道徐晃还在杨奉不从其言后告诉杨奉:曹操打来我立刻投降了?
2005-10-19 10:40
偷心猎人
天子东也,奉自粱欲要之,不及。
韩暹、董承日争斗,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
就凭这两点,徐晃就是光明正大。
2005-10-19 10:47
青蓝
搞笑,曹操将献帝东迁至许都,杨奉欲留献帝在洛阳重建东都,有什么光明正大的?
就凭奉不听劝,徐晃继续当官,但是曹操一来就立刻投靠,跟法正没啥区别。
2005-10-19 10:57
偷心猎人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
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徐晃没处心积虑做掉旧主,就是同法正的本质区别。
2005-10-19 11:01
晨山尚书
小人好像不会感恩吧,法正怎么说对一饭之恩都要报答的,心胸狭隘而已,出卖刘章这些差不多德行的多了去....
2005-10-19 11:07
秋月枫舞
呵呵,那时法正先有恩于刘备,刘备再给其相应的职位,谈不上报答二字.
就程度而言,他的反水等于直接将主公的地盘拱手相让,恐怕三国之中无人能出其右了吧
2005-10-19 11:12
燕然
徐晃这种人好歹是明着投靠,法正在刘璋手下做官的同时就向刘备暗送秋波,在背地里已然出卖刘璋。[color=red]阴献策於先主[/color]
还有就是法正睚眦必报的个性
[color=red]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color]
2005-10-19 11:15
青蓝
赵云是去到本是公孙赞手下的刘备帐下做事,刘备本与公孙氏也是至交好友,刘备立门户赵云跟随有任何问题么?
徐晃不是立刻出投至曹操帐下,而是曹操讨伐过来才投靠,如何不是积虑做掉旧主?难道徐晃还是无意间投靠曹操?法正见刘后投刘,徐晃闻曹至投曹。没半点不同。而且,徐晃在杨奉之下并非如同法正既不被任还被进谗,张合被进一谗言带兵投曹打袁绍都能说成是没事之举,法正又何因为小人?
法正报答的是蜀郡内给予其一餐之德的人,而不仅仅是先主。
2005-10-19 11:17
青蓝
请教徐晃怎么明着投靠?还不是带着军队到曹操来时才投靠,如何“明”?
法正的个性貌似很多人都忽略了那一餐之德啊。
2005-10-19 11:33
燕然
很简单。徐晃在投靠曹操之前没有主动结交也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而这些法正都做了。
2005-10-19 11:44
青蓝
明着这就不是卖主了?明着卖主跟暗着卖主就有本质差别了?明着卖主就很好了?
徐晃利用上司赋予的东西卖主,法正由于不得重用,只有用自己的能力卖主 渠道不同,都是卖主尔。
法正怎么在没投靠刘备前就为刘备出谋划策了?法正也是投靠了刘备才出谋划策的。法正卖的是自己的智谋和才能,有什么错的?用自己的才智帮助刘备获取东西,而徐晃则是把主子赋予的带给敌人,区别是什么?区别就是法正有本事去无中生有,徐晃无能,只能把现成的带给曹操。
郭,二荀等都是带着袁绍的情报投曹的,他们都是小人么?陈宫是煽动诸郡叛操,归付吕布的,他陈宫是小人么?
2005-10-19 20:35
偷心猎人
[quote]法正怎么在没投靠刘备前就为刘备出谋划策了?法正也是投靠了刘备才出谋划策的。[/quote]
这是什么话,法正第一次出使荆州后,就开始同张松一起卖主,在刘璋任命法正第二次出使荆州之前,法正仍然是刘璋臣子,但已经卖主了。
[quote]法正由于不得重用,只有用自己的能力卖主[/quote]
刘璋两次请法正当使者,不正是开始重用法正了?可怜的刘璋。
[quote]法正卖的是自己的智谋和才能,有什么错的?[/quote]
卖的是自己的智谋和才能没错,可一边接受主子的使命,一边阴谋勾结他人推翻主子就大错了。
[quote]用自己的才智帮助刘备获取东西,而徐晃则是把主子赋予的带给敌人,区别是什么?区别就是法正有本事去无中生有,徐晃无能,只能把现成的带给曹操。[/quote]
法正用刘璋赋予的信任获取东西并推翻主子,而徐晃则是再三劝说主子使天子远离争斗,区别是什么?区别就是法正有本事厚颜无耻,不但辜负主子的信任还利用这种信任来为己图利,徐晃没本事厚颜无耻,只能劝说主子归顺曹操,使天子远离争斗以安天下,但愚蠢不仁的主子后来反悔,还准备“天子东也,奉自粱欲要之”,幸好“不及”。不但如此,愚蠢不仁的主子还作乱,为汉朝重新建立社稷的太祖大军讨伐叛乱,对这种有破坏无建设的愚蠢不仁主子,徐晃只有离他而去,投奔明主。
[quote]郭,二荀等都是带着袁绍的情报投曹的,他们都是小人么?[/quote]
你又在自己编故事啊?
[quote]陈宫是煽动诸郡叛操,归付吕布的,他陈宫是小人么?[/quote]
当然,陈宫不是小人是什么?
2005-10-19 21:16
大雄GG
法正用刘璋赋予的信任获取东西?
2005-10-19 21:35
fchu
青蓝兄真知己也
大概他们认为只有投靠曹操才是英雄
倘若当初曹操礼遇张松 张松法正献计曹操又当如何?
不以成败论英雄如今又有几人
倘若在濮阳吕布一戟刺曹操于马下 陈宫还是小人吗?
2005-10-20 14:51
青蓝
这是什么话,法正第一次出使荆州后,就开始同张松一起卖主,在刘璋任命法正第二次出使荆州之前,法正仍然是刘璋臣子,但已经卖主了。
----此时法正是刘备的内应,已经投靠刘备了。明白没有?
刘璋两次请法正当使者,不正是开始重用法正了?可怜的刘璋。
----开始重用?重用在何处?回来后又司何职?用他当使者全因张松推荐,居然成了重用?开玩笑,曹操还用骂他的出使刘表呢,是不是曹操重用那家伙的表现呢?
卖的是自己的智谋和才能没错,可一边接受主子的使命,一边阴谋勾结他人推翻主子就大错了。
----法正劝刘备入川,该打的还得打,该战的还得战,刘备入川,刘璋一面交好,一面派人监视,这其间法利用了他的什么使命帮助刘备?还利用了什么信任?徐晃说了一次就成了“再三进劝”的忠臣形象,一声不吭的投靠曹操还成了仁智义尽,法正倍受怀疑,倍受谗言下私投刘备,以为内应,反成了小人?
而使天子远离争斗以安天下这种天下第一笑话也只有某种人能编排得出来了。曹操胁帝东去就成了保国安民,杨奉劝帝留络就成了叛臣,也只有某些极度卖主的同志能说得出来。在日后曹孟德胁帝自大时,他徐公明去了哪里?-------您这一解说,一个前后不一,自私自利,阴卖阳为的徐公明倒是栩栩如生了。
郭奉孝,二荀是从袁处投往曹操处再为曹操出谋划策的,谁在编戏呀?
当然,陈宫不是小人是什么?
----陈宫当然是君子,曹操此前的不堪比起杨奉有过无不及,私疑好杀,还屠徐一州之户,当时反曹才是真君子。
2005-10-20 15:03
鸾舞碧霄
法正的为人的确有些问题
但如果不是投靠大耳,就无法青史留名
至少他的选择对他个人而言是正确的
2005-10-20 18:32
Yuneunhea
对政治家说什么是不是小人~~~实在有点。。。。。。
真正的政治家决不会比码头上的一只仓鼠更有同情心~~~
法正是文官~~自然用脑子帮刘备
徐晃是武将~~自然用自身帮曹操
本质有区别吗?难道要法正提把刀在阵前大喊:刘章早降
才算他是君子吗?
2005-10-20 21:39
偷心猎人
[quote]----此时法正是刘备的内应,已经投靠刘备了。明白没有?[/quote]
法正第一次出使回来才同张松商量卖主,还已经是刘备内应了? 这个问题本来就无聊。
[quote]----开始重用?重用在何处?回来后又司何职?用他当使者全因张松推荐,居然成了重用?开玩笑,曹操还用骂他的出使刘表呢,是不是曹操重用那家伙的表现呢?[/quote]
张松推荐,怎么不成成了重用?两次出使,怎么不找其他人?开玩笑。另外,“出使刘表”什么东西?
[quote]----法正劝刘备入川,该打的还得打,该战的还得战,刘备入川,刘璋一面交好,一面派人监视,这其间法利用了他的什么使命帮助刘备?还利用了什么信任?徐晃说了一次就成了“再三进劝”的忠臣形象,一声不吭的投靠曹操还成了仁智义尽,法正倍受怀疑,倍受谗言下私投刘备,以为内应,反成了小人?[/quote]
没有卖主者怂恿刘璋放刘备入川,就凭刘备军还能想入川就入川?还能在后面打得这么顺利?这不是帮助是什么?徐晃起码劝说过两次,起码不会在背后暗算不仁不义的主子。法正倍受怀疑?倍受怀疑刘璋敢于不听王累等的规劝放猛虎刘备军入川?
[quote]而使天子远离争斗以安天下这种天下第一笑话也只有某种人能编排得出来了。曹操胁帝东去就成了保国安民,杨奉劝帝留络就成了叛臣,也只有某些极度卖主的同志能说得出来。在日后曹孟德胁帝自大时,他徐公明去了哪里?-------您这一解说,一个前后不一,自私自利,阴卖阳为的徐公明倒是栩栩如生了。[/quote]
韩杨能重建社稷麽?能使天子安定麽?不能,他们只懂作乱和自相残杀,根本不把天子放在眼里。曹操重新建立社稷,保护天子,当时天下群雄连袁绍都不愿意做,就成了“胁”帝了。 只有头脑极度发昏的同志能说得出来。天子当时在人们心中还是人心所向,拥护天子是符合潮流和民心的,徐晃投保护天子的曹操顺应潮流民心;到了后来,天子在安民发展生产扩张没为民众及历史发展发挥过一点作用,根本失去人心,被历史潮流抛弃,徐晃干嘛要做违背人心潮流的事?
[quote]郭奉孝,二荀是从袁处投往曹操处再为曹操出谋划策的,谁在编戏呀?[/quote]
郭嘉荀彧只不过在袁绍的地盘呆过而已,没担任什么职务,荀攸与袁绍更是八杆子打不着,要不要我引出来?
[quote]----陈宫当然是君子,曹操此前的不堪比起杨奉有过无不及,私疑好杀,还屠徐一州之户,当时反曹才是真君子。[/quote]
小人陈宫背叛曹操是因为曹操屠徐州?哈哈哈,在你心里只要曹操都是邪恶的,反曹都是正义的,这就是青蓝的逻辑
2005-10-20 21:59
Yuneunhea
[quote]小人陈宫背叛曹操是因为曹操屠徐州?哈哈哈,在你心里只要曹操都是邪恶的,反曹都是正义的,这就是青蓝的逻辑[/quote]
陈宫同志为什么会反叛曹操~~原因只有他老人家自己知道
因为根据有限的史料~~实在不明白他心里怎么想的~~~
但你一口否定屠城是其中一个因素
肯定是不妥当的~~
2005-10-21 10:05
青蓝
法正第一次见刘备哪卖主了?请同志引出来。
重用还会是一直闲置么?出使就叫“重用”?开玩笑!出使刘表那个啊?裸衣骂曹操那一位咯。
法正是劝刘备入川后取川,劝刘璋引刘备入川的是张松,你搞清楚点情况好不好呢?刘备后面打得顺利是刘备军的本事,刘备根本就没利用过法正去刘璋那得到过什么,法正也没利用自己在刘璋地盘给与刘备任何帮助。而刘璋更是通令各关勿通刘备,刘备才开始打的,到底法正卖了什么,你能告诉我么?
哼哼,杨奉迎天子,成“不仁”,曹操移天子,成“大义”,曹操架空天子,胁其名以令天下,结果徐晃一但反映没有,天子在曹操逼迫下不能施展政事,成为“天子在安民发展生产扩张没为民众及历史发展发挥过一点作用”,徐晃半句不吭声,果然够小人了。笑话。
敢情法正在刘璋那就担任了很多职务了?哇哈哈哈哈哈~
曹操好杀到成仁义这就是偷心的逻辑是不?我只知道陈宫一呼百应,诸县皆叛,原来这不是民心所向呢~`` 原来这不足以说名曹操的行为有多让人反感呢~`哇哈哈哈哈哈~` 偷心先生果然是曹孟德的异世知己啊!!
2005-10-21 11:08
落花雨林
民为重、君为轻。
刘章暗弱,无恩泽于百姓,这点他自己也承认。法正为了帮百姓谋一明君,不惜冒背主小人之名。真英雄也~
2005-10-21 13:02
六韬五略
看了题目,在看文章。
楼主不过是把黎东方写的《细说三国》里的东西搬来说。
楼主写帖时候建议你把你自己的想法和原文出处拿出来。
不要把别人写过的观点,单列一条出来供大家讨论。
有骗帖嫌疑。
2005-10-21 17:36
风之子123
就古代的忠君来说,都是投敌,又何来什么君子之投和小人之投.说法正是小人之投,徐晃是君子之投的纯粹是50步笑100步.都要那么忠君就一棵树爬到死.
以良禽择木的观点,他们都是识时务的人,知道什么人有作为就跟什么人.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