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张悉妮:童言无忌红楼梦•林黛玉传(连载)


2003-12-29 15:12 张悉妮
童言无忌红楼梦之•卷一      
林黛玉传

黛玉不是人,乃是一颗仙草。之所以姓“林”,是因为“林”乃树木丛生也。这一点世人都不知道。其实,这“林”在天上就是草丛。仙草嘛,在天上是草,到了人世间就成了“树”。因为在世人眼睛里,苍天为“大”。所以天上之草到了人间变成树,也理所当然。就是说,小草在天上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俺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来到世上,立马就成了“林”。那阵势就好像“立地成佛”差不多。所以在“佛”的世界,你不管杀了多少人,作了多少坏事,只要“放下屠刀”,立马就能成佛,比良家人等修炼多年还修不出个正果“强”多了。所以,想要成佛,你就得先去杀人;要想成“树”,你就得先做草。有人因此怀疑:“欲做事,先做人”,这句话逻辑的真伪。想必这逻辑林mm最清楚。因为她老人家连同做草、做人又做“花神”,已经好几万岁了,长我等长好多万年……所以嘛,比咱家聪明许多也就不足为奇。林妹妹想:那刽子手“立地成佛”这就和她“仙草”“成人”差不了多少。想着,她就决定去做……

这样林妹妹就得装冰清玉洁。
黛玉既然不是人,那么就得有些脱俗。脱俗嘛,就是不招人喜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林黛玉是个讨人嫌的女孩!所以,在曹雪芹的《石头记》中,她是“最不招人”喜欢的,连下人都“烦”她。原因嘛,其一,她爱哭。其二,还是爱哭。其三,就是有些奇怪,爱作诗弄赋……其四,还是有些奇怪,爱藏花藏草……其五,她还抚琴、下棋、作画,也就是琴棋书画……其六,就是不该爱上“宝”哥哥……这就是黛玉的不对,所以黛玉最后就不得不死。死得那天,人家“宝”哥儿还结婚,新娘当然不是林mm.是不是死得还很难看?想起来这林mm既无入错行,也无嫁错郎。那就是命数不对。命数,是所有人都看不见的东西,所以你尽可以胡说……

“宝”哥儿是个大俗物,“污秽”的东西。这样,就幸运很多。可是,到了后头却做了一件蠢事:那就是想成佛而不去杀人。这样,就弄到所有人都不爽。最不爽的还要算是“老太太”,就是那个假“奶奶”。可是,现在,“宝”哥还没投胎,就不算个东西,不但还不是块俗物,还连个“活”物都不是。它只不过是块杂石而已,绝对上不了“层次”。在人们看来,那石头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更连咱们“人类”这两腿动物的边儿都沾不上了!连女娲娘娘补天的时候都看不上眼儿。可是,这厮命好,却因此由祸得福,坠入温柔之乡,偏偏得了个俗名:“假宝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那石头冒充“宝玉”勾引众家女孩,所以是“假”宝玉。依照咱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假货”,该由打假专家王海先生销毁了光着膀子领赏金去才对……不过,估计曹雪芹生活的时代还没有专门吃这碗饭的,所以这“假”东西才得以保存下来,一直“祸害红楼”。

上古,女娲站在大荒山荒唐地无稽野无稽崖边炼石头,大火熊熊……

她练成高十二丈、宽二十四丈顽石,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应对了红楼正十二副十二钗,正合周天之數。女娲娘娘的缺点就是太“识数”……所以凑够份子就剩了一块石头未用,便生出这许多不是。早知道如此,这女娘就应该于当日拿这块顽石去补地坑儿去。这样就会使大地平坦,也不会有此一部《石头记》的鬼话了。更不会让咱们的曹公子雪芹先生流下“满纸眼泪”,半天,“嘣”出一首诗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可怜哦……

话说这石头被弃在此山“情”埂峰下,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炼之后,灵性已通。嗯,石头炼后性通,人不能学也!因见众石俱得补苍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就连旁边的仙草听了,也觉悲痛。于是仙草幻化人形,这“人”就是林黛玉。也就是说,是块“黑”玉,就象咱们如今的“黑”人一样,没有真实的身份,都用假名,连个身份证都是伪造的……
所以,后来就来到“假”府混生活。

那天,林黛玉一高兴,就对顽石说:“石兄,你嚎啥呢你嚎……”
说这话的时候,林黛玉那样子就像毛猴子似的。因为她在天界“层次”很低,就非常崇拜毛猴子。石兄当时刚刚通灵,尚不能完全听懂人话,于是就回答说:“我才不嚎(好)呢……”原来它把“嚎”错当成了“好”,因为他对汉语还不大精通。
林黛玉白了他一眼,改用英语掺杂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下来的日语说:“Very silly,You!苏嘎……How are you, stone?”
这回,石兄听懂了,因为英语比咱们汉语简单、精确。石兄说:“俺既然通灵,也就是灵长类了,好歹该当人去……无奈还是块石身,岂不白白糟蹋了!风吹雨淋……历尽风霜之苦……假如行到了温柔之乡,就是短命死了,喂狗,心也甘了……”
林仙草说:“呸……人间,我都去不了呢,你拽傻子啊拽……哼!就凭你这石身,狗咬一下都要崩掉一块狗牙!谁会要你呢~哼!”生气原是仙草的秉性,并且一生气就得好几千年,所以那天石头的话惹仙草一生气,就几千年再也没有理它……

太阳高照,天上女娲补天的地方还没有完全干燥。

时间静静流逝……
大约又过了千世,就是一千个千年。天下大“汗”。林仙草就快被太阳晒死喽……后来考古专家说,黛玉之所以叫黛玉,就是那时候被晒黑了。但是,这话和“红”学家就发生了争执。红学家坚持历史学家是错的,但是历史学家由于颇看不起“研究小说的傻瓜”就没有和这些傻瓜干仗,所以人类才避免了一场核武器大战,也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那一天,“情埂峰”下……
大荒野之中,毒日高照,林黛玉就被晒黑了。不过,这仙草倒不是怕皮肤黑,因为当时盛行健美,流行“黑美人”。也就是说,每一个女孩如果生的太白,就得到美容院染“黑”,就连满城的白玫瑰红玫瑰粉红玫瑰黄玫瑰都被染成“黑”的了。所以,如果你要向女孩子求婚,就得献上“黑”玫瑰,还得到基督教堂给神父发誓:俺们都是脸厚心黑……女孩子都是比“黑”,而不是比“白”,以黑为美,以黑为荣,以黑为贵,所以林mm有了太阳晒,就省得再费心往脸蛋子上抹黑鞋油了……

但是,渴得难受。
于是,林黛玉暂且忘记前嫌,对石头说:“石g,你去帮我弄一碗水……”
石头说:“什么石g,你当我是一只石鸡呀……”
黛玉说;“哎呀,现在网上不是时髦叫哥哥为gg吗?听起来就好像鸡鸡了……嘻嘻……”
石头一听,大为高兴。可是,却一动不能动。又想起已经白“活”千年,还得这么苦“熬”下去,就十分伤心。那个“熬”字儿,在古代就等于咱们现在的“煮”, “煮”的发音颇似“猪”,叫一心想着做人上人的石头gg不能忍受,于是就突然——泪如雨下……这下可好啦,林妹妹得救喽……这就是后来林妹妹誓死也要做人“还泪”的真实缘由。至于曹哥哥说的那些什么“幻境”的,就不值得信,全是“假”话。其实那些混账话都是咱们曹哥哥当年的“大话石头记”,这就好比咱们今天的“大话西游记”差不多……
不值得惊奇。

话说石头泪如雨下,此“哭”惊动一僧一道……

僧说:“石兄,你嚎啥呢你嚎……”
这回石兄听懂了,道行足了,回答说:“告诉俺红尘荣华富贵……”

说来也奇了,这《石头记》里却没有个朝代。本人想:那一定是文艺复兴时期,曹公借古讽今的东东。要不然,为什么专门找来一个专门讲粗语的汉子“假话”“假语存”来胡诌呢?这样真事就给“隐”瞒(真事隐)了…… (待续)

    :

2003-12-29 15:28 张悉妮
引用 (hong2 @ 2003-12-27, 15:22:56)
小姑娘,哥哥佩服你。我在法国 反正各种各样的骚客看得不少。曾经接触过几个诗人,名字都忘了。听他们吹得时候那叫一个厉害,哪些大学讲学,谁谁谁是情人。给我感觉就是一群混混,属于能逃张票 就乐得跟什么是的阶层。你年纪小 不要让功利给化了  


谢谢你,法国的哥哥!所以嘛,我就开始研究《红楼梦》……

另外,我今天也很高兴——

我的“童言无忌三国”今天在《深圳青少年报》上发表了节选,一共6个整版,全国固定订户40万份……

反馈意见给我哦……

2003-12-29 16:45 张悉妮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可怜哦……

星期天写的草稿,发上来找找感觉……

2003-12-29 21:53 吴元叹
恕我说一句,与水浒三国不同,红楼的情感,需要一定的年龄才能体会,就如醇酒,愈陈愈香。这些东西,是不能靠文学修养来代替的。你现在能喜欢看红楼,我非常佩服,我是直到高三才勉强看懂的  。但是,如果还未能体会其中的妙处的话,建议不要急着写什么童言无忌红楼梦。像这种改编,必须建立在吃透原著的基础上,纯粹的哗众取宠,不是你该做的,慢慢地在时间中体会她的妙处吧。

2003-12-29 22:19 张悉妮
口水终于来啦……
好!
楼上的被我“吓”住了吧?!
真是一场误会~
往下看看才会知道哦……
童言——妙在似懂非懂之间,这样“阅历深”的人们才会“笑”哦……
本书不在写“红楼”,而在写小毛孩儿“看”红楼……
哈哈……
重要的是在表现俺们青春前期的“孩子”们看名著时候的“心理”,哪怕是“看不懂”,而不在“红楼梦”原著精神哦!
这真是两会事儿呢!
误会~
哪位名人说过一句: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林黛玉?
那么,咱就从这一千个之中,选出一个来写……
咱就先写这林mm,一生的年龄加总了也大不了俺多少,其他的,“长”着话吧……
本来想先写《水浒》的,无奈找不对感觉,所以最后就决定“跟着感觉走了”……也许,该改个名,叫做《童言无忌话红楼》、《童眼看红楼》、《红楼,少儿不宜……》等……?!!!
大家帮我改改,先——谢——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003-12-30 01:04 弓骑步
游戏文字罢了,也算是一家之趣。  不过很PF悉妮的文字,某家少时万万没有这等功底。

2003-12-30 13:03 张悉妮
[quote]原帖由[i]弓骑步[/i]于2003-12-29, 17:04:46发表
游戏文字罢了,也算是一家之趣。  不过很PF悉妮的文字,某家少时万万没有这等功底。 [/quote]
听说弓骑先生是红学专家,特来班门弄斧……
请多指教!
欧决定下一回游戏之中多来“料”喽……
往下写,绝对“有料”……
说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原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本mm之同辈绝对不看……实在忍受不了…… 大概林黛玉来了也和本mm作同感……:q??+
  
不解其中味……
咱家最喜欢的是红楼里面的诗词歌赋……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003-12-30 13:16 弓骑步
红学专家说不上,要周老那样还差不多,某家不过爱好者,其实大多是爱好者而已,一些知名作家也只是游戏游戏。  倒是悉妮这么早便看红楼了,了不得,可是也危险,少年时代的误读往往会影响以后,看天意安置了,想来以你之才,会有明悟之日。
曹公的诗词原本极佳,可惜传世不多,如今还能为人所赏,其中《红楼梦》功不可没。有清一代,得享大名的纳兰容若比之曹公,根本还有不如,不过运道好些罢了。

2003-12-30 19:55 张悉妮
[quote]原帖由[i]弓骑步[/i]于2003-12-30, 5:16:34发表
红学专家说不上,要周老那样还差不多,某家不过爱好者,其实大多是爱好者而已,一些知名作家也只是游戏游戏。  倒是悉妮这么早便看红楼了,了不得,可是也危险,少年时代的误读往往会影响以后,看天意安置了,想来以你之才,会有明悟之日。
曹公的诗词原本极佳,可惜传世不多,如今还能为人所赏,其中《红楼梦》功不可没。有清一代,得享大名的纳兰容若比之曹公,根本还有不如,不过运道好些罢了。 [/quote]
看了弓兄的投票帖子,咱家也大吃一惊……

运道这东西真难说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004-1-2 18:51 吴楚东南坼
[quote]原帖由[i]张悉妮[/i]于2003-12-29, 22:19:34发表
口水终于来啦……
好!
楼上的被我“吓”住了吧?!
真是一场误会~
往下看看才会知道哦……
童言——妙在似懂非懂之间,这样“阅历深”的人们才会“笑”哦……
本书不在写“红楼”,而在写小毛孩儿“看”红楼……
哈哈……
重要的是在表现俺们青春前期的“孩子”们看名著时候的“心理”,哪怕是“看不懂”,而不在“红楼梦”原著精神哦!
这真是两会事儿呢!
误会~
哪位名人说过一句: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林黛玉?
那么,咱就从这一千个之中,选出一个来写……
咱就先写这林mm,一生的年龄加总了也大不了俺多少,其他的,“长”着话吧……
本来想先写《水浒》的,无奈找不对感觉,所以最后就决定“跟着感觉走了”……也许,该改个名,叫做《童言无忌话红楼》、《童眼看红楼》、《红楼,少儿不宜……》等……?!!!
大家帮我改改,先——谢——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quote]
张妹妹何必如此严肃,用一个孩童的眼光看世界,有时反而能自得其乐,难道不是么??相信你在戏旎文字的同时,身心也会感到很快乐吧!
   
文学者,乃表达所写之人思想也,换了小说,就是借人借事表达思想也,倘一味拘泥于形式,而坏了自身雅兴,岂不可惜,原本就是戏说,何需顾虑许多??

2004-1-3 13:37 气流
[quote]原帖由[i]弓骑步[/i]于2003-12-30, 13:16:34发表
有清一代,得享大名的纳兰容若比之曹公,根本还有不如,不过运道好些罢了。 [/quote]


你这是在故作惊人语,来惊小姑娘吗?还是又喝高了?

2004-1-3 13:48 吴元叹
[quote]原帖由[i]气流[/i]于2004-01-03, 13:37:21发表
   

你这是在故作惊人语,来惊小姑娘吗?还是又喝高了? [/quote]
说明一点,这也是个附庸风雅的罢了

2004-1-3 17:33 弓骑步
[quote]原帖由[i]气流[/i]于2004-01-03, 13:37:21发表
   

你这是在故作惊人语,来惊小姑娘吗?还是又喝高了? [/quote]
纳兰容若有什么了不起吗?某家不觉得。  彼之词多出于模仿,像则像矣,无勃勃生气,徐乾学、陈维崧这些人对他交口称赞,一半是为着他皇帝近侍和宰相公子的身份。满人学文,他是开创之徒,和江南落魄士子结交,更是助长其名,虽实际水准不俗,却有些名过于实。曹公则不然,乃是大成境界,天生就高了一筹。读其诗词,不落俗套,别开生面,清丽之中豪气四溢,真东坡风度。

2004-1-3 19:37 吴元叹
[quote]原帖由[i]弓骑步[/i]于2004-01-03, 17:33:33发表
清丽之中豪气四溢,真东坡风度。  [/quote]
哪一首当得清丽之中豪气四溢?可当此誉者,终唐宋亦寥寥数人而已。
赞太过乎?

读纳兰两字:清素

2004-1-4 11:37 气流
[quote]原帖由[i]弓骑步[/i]于2004-01-03, 17:33:33发表
纳兰容若有什么了不起吗?某家不觉得。  彼之词多出于模仿,像则像矣,无勃勃生气,徐乾学、陈维崧这些人对他交口称赞,一半是为着他皇帝近侍和宰相公子的身份。满人学文,他是开创之徒,和江南落魄士子结交,更是助长其名,虽实际水准不俗,却有些名过于实。曹公则不然,乃是大成境界,天生就高了一筹。读其诗词,不落俗套,别开生面,清丽之中豪气四溢,真东坡风度。  [/quote]


纳兰词中固然有不少平庸之作,但历代评价最高的,恰是“自然”二字。他在词这种文学形式已经衰微的时代,能够秉承诗词创作的正道,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塑造出幽深婉约的境界,当之无愧是李易安之后第一人(当然,老实说,李易安之后一共也没有几个人  )。

诗词佳作贵精不贵多,下面这首虽然人人皆知,滨崎步若能从曹公诗词中找到一首超过于此的,某家就认输  :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顺便说一句,强烈要求滨崎换回原来的有特色的头像!

2004-1-4 11:41 吴元叹
批斗老弓

2004-1-5 00:19 蒹葭苍苍
轩辕文界的革命已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了,形势大好,亦将剩勇追穷酸,不可沽名学御用也。

2004-1-8 21:56 庞桶
老实说,张mm此文已经深得红楼三味——就是。。。就是。。让人看不懂  
乐什么?写的东西让人看不懂也是一种本事  
有道是:写一句让人看不懂的文字不难,难得是写一整篇让人看不懂的文字,最最难得的是一辈子写一整篇让人看不懂的文字,就像曹雪芹那样,高了去了。  
以张mm这样的材质,稍加努力,估计达到老曹这样的境界不难啊  
另:hong2乃桶某老上级,禽兽帮帮主便是,此人狡邪,万勿深交

2004-1-9 15:21 张悉妮
[quote]原帖由[i]庞桶[/i]于2004-01-08, 13:56:43发表
老实说,张mm此文已经深得红楼三味——就是。。。就是。。让人看不懂  
乐什么?写的东西让人看不懂也是一种本事  
有道是:写一句让人看不懂的文字不难,难得是写一整篇让人看不懂的文字,最最难得的是一辈子写一整篇让人看不懂的文字,就像曹雪芹那样,高了去了。  
以张mm这样的材质,稍加努力,估计达到老曹这样的境界不难啊  
另:hong2乃桶某老上级,禽兽帮帮主便是,此人狡邪,万勿深交  [/quote]


这几天忙得俺自己也看不懂了……噢……噢……噢……

考"虎"la

2004-1-9 21:21 张悉妮
[quote]原帖由[i]气流[/i]于2004-01-04, 3:37:33发表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quote]
想看气流兄的原创,哪里有?

2004-1-9 21:23 张悉妮
[quote]原帖由[i]吴元叹[/i]于2004-01-04, 3:41:38发表
批斗老弓  [/quote]
批什么哦?!
俺今天考试都糊涂喽……不如大观园里玩得痛快……呵呵。

2004-1-9 23:25 气流
[quote]原帖由[i]张悉妮[/i]于2004-01-09, 21:21:53发表
[quote]原帖由[i]气流[/i]于2004-01-04, 3:37:33发表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quote]
想看气流兄的原创,哪里有?  [/quote]
小姑娘不要搞错啊!这要是我写的,我早就不在这儿啦  

我的原创。。。不看为好。。。看了会污染你的写作

2004-1-10 14:26 弓骑步
[quote]原帖由[i]张悉妮[/i]于2004-01-09, 21:23:56发表
批什么哦?!
俺今天考试都糊涂喽……不如大观园里玩得痛快……呵呵。
      [/quote]
哼,几个纳兰容若的fans企图湮灭某家对于宰相公子辈极其深刻的批判罢了。  跳梁之徒,岂足横行?  试观吾只手平之。

2004-1-12 23:07 雨点
"几个纳兰容若的fans企图湮灭某家对于宰相公子辈极其深刻的批判罢了。"
原来弓大人也是暗奉出身决定论的喽。
    也引一首他最有名的词之一:“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这首词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岂是楼上一句“宰相公子辈”就可以轻轻抹杀的。

2004-1-12 23:55 气流
[quote]原帖由[i]雨点[/i]于2004-01-12, 23:07:55发表
"几个纳兰容若的fans企图湮灭某家对于宰相公子辈极其深刻的批判罢了。"
原来弓大人也是暗奉出身决定论的喽。
    也引一首他最有名的词之一:“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这首词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岂是楼上一句“宰相公子辈”就可以轻轻抹杀的。 [/quote]
欢迎雨点(mm?)参加对弓骑步的大批判!  

这小子吹了一下牛,眼见双拳不敌四手,虚晃一枪逃跑了。丢人啊!

2004-1-24 19:20 张悉妮
发不发了,往下?
我很犹豫……

2004-1-24 21:36 今生今世
期待……

2004-1-25 21:03 张悉妮
[quote]原帖由[i]今生今世[/i]于2004-01-24, 13:36:24发表
期待…… [/quote]
有点不够“清纯”哦……少不看水浒,还好喽,不是“红楼”……不过林mm的部分还是很清的……  严肃点——

2004-1-25 21:07 雨点
卖的好关子噢:)

2004-1-25 21:08 张悉妮
谁给俺用白话翻译此诗——看谁翻译的“美”???原来看过一本专门翻译的白话红楼诗,找不到了,特别好……谁能给咱家提供线索?谢过了——先——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2004-1-25 21:29 张悉妮
[quote]原帖由[i]雨点[/i]于2004-01-25, 13:07:03发表
卖的好关子噢:)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創造了兩個鮮明而對比的世界。這兩個世界,我想分別叫它們作“烏托邦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這兩個世界,落實到《紅樓夢》這部書中,便是大觀園的世界和大觀園以外的世界。作者曾用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訴我們這兩個世界的分別何在。譬如說,“清”与“濁”,“情”与“淫”,“假”与“真”,以及風月寶鑒的反面与正面。我們可以說,這兩個世界是貫穿全書的一條最主要的線索。把握到這條線索,我們就等于抓住了作者在創作企圖方面的中心意義。
[/quote]
小雨点,你厉害——快来指点一二……我真的怕了……怕人家说咱家“浊”……    其实,年前已经写到“五”了……自己看了都觉得古怪……镇的好古怪……看来,你解“其中味”……

2004-1-26 14:18 雨点
晕。。。我比你大上好多,你叫我“小雨点”?你对我的称赞真是过了,让洒家惭愧无地。你引的那段文字,是余英时的一个观点;“两个世界”并不是我拈出的一对概念,mm谬赞我了。

mm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轻易为旁人左右。我谈点我的想法,不一定正确,给mm作参考。mm说“我真的怕了……怕人家说咱家‘浊’……”,我觉得大大的不必。“清”与“浊”本来就是相对的,“清”未必就胜过“浊”;阳春白雪固然令人神往,泥沙俱下是另一种美丽。在余英时的这个语境里,我以为“浊”指的是现实世界的冷酷肮脏,但余英时也指出理想的净土与现实的世界永远是密切地纠缠在一起的。我以为悉妮mm的文字就算再不“清纯”,也是“清”的(这里说的“清”、“浊”并不包含价值判断,只是各人因为性情不同会有所偏爱)。

你说“自己看了都觉得古怪”,是否指的是与《红楼》原著风格的差异?mm的《童言无忌话红楼》聪明跳脱,是能入能出之文字,洒家正羡慕不来。mm不要因为我们这些“老朽”之言畏缩,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最重要的

2004-1-26 14:57 悼红狐
我不喜欢这种题材。雪芹的红楼字字血泪,岂容这样玩笑?就像张爱玲,做《红楼梦魇》我佩服,做《摩登红楼梦》我鄙视

2004-1-26 17:54 雨点
没有《摩登红楼梦》,何来《红楼梦魇》?

2004-1-26 20:50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i]雨点[/i]于2004-01-26, 17:54:04发表
没有《摩登红楼梦》,何来《红楼梦魇》? [/quote]
喜红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作了《摩登红楼梦》才喜红。更何况《梦魇》与《摩登》无论看哪点都不是一类东西,哪来联系???

2004-1-26 21:02 雨点
也许对于张爱玲来说,〈摩登红楼梦〉比〈红楼梦魇〉更为重要。张爱玲说她最初看红楼只是情节和人物,后来看诗词;中年时再看,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感应的烦恼”。我觉得悉妮的这些文字类似张爱玲的〈摩登红楼梦〉,可能还更好。我14岁时断断没有这等才气,所以很是佩服啊:)

2004-1-26 21:10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i]雨点[/i]于2004-01-26, 21:02:12发表
也许对于张爱玲来说,〈摩登红楼梦〉比〈红楼梦魇〉更为重要。张爱玲说她最初看红楼只是情节和人物,后来看诗词;中年时再看,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感应的烦恼”。我觉得悉妮的这些文字类似张爱玲的〈摩登红楼梦〉,可能还更好。我14岁时断断没有这等才气,所以很是佩服啊:) [/quote]
我只是不喜这样的做法罢了

2004-1-26 21:57 雨点
其实有时也可以像悉妮mm这样自嘲一下~~

2004-1-26 23:50 雨点
我还是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mm不要因为别人的偏见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悉妮不会的:)

2004-1-27 02:05 气流
小姑娘不要听别人的胡言乱语(吴胖子说你呢!),啥叫“吃透了红楼”才能尝试啊,那么多人吃来吃去,也没见哪个吃透了;几个吃的半透不透的,还不是各自品尝出各自的滋味来。谁又能说小姑娘的理解、角度,就一定不是更透彻呢?

那个诗本来就是半白话了啊,你还要翻译?

2004-1-28 01:42 雨点
声明一下,洒家上面说的“别人的偏见”中的“别人”,是对悉妮mm说的,指除悉妮mm以外的一切人,当然包括说这话的洒家本人。洒家打这句话时,就没把洒家排除在“别人”之外。

2004-1-28 16:17 张悉妮
[quote]原帖由[i]气流[/i]于2004-01-26, 18:05:02发表
小姑娘不要听别人的胡言乱语(吴胖子说你呢!),啥叫“吃透了红楼”才能尝试啊,那么多人吃来吃去,也没见哪个吃透了;几个吃的半透不透的,还不是各自品尝出各自的滋味来。谁又能说小姑娘的理解、角度,就一定不是更透彻呢?

那个诗本来就是半白话了啊,你还要翻译?  [/quote]
我看过,用当代语言重新写这首诗,特别好!可惜找不到了!谁来写写看啊?

2004-1-30 00:32 悼红狐
这位张同学,既然懂得诸葛卧龙非宁静无以志远,非淡薄无以明志。就大可不必把什么“主编”的大彩照附在后面了,好长一串签名档,妨碍看贴的。

2004-1-30 13:49 气流
[quote]原帖由[i]张悉妮[/i]于2004-01-28, 16:17:34发表
我看过,用当代语言重新写这首诗,特别好!可惜找不到了!谁来写写看啊? [/quote]
小张我找到一个,好像还可以:

那敝陋的臥室和空蕩蕩的廳堂,
當年卻是像簡版笏堆滿了牙床,
那生滿衰草和枯乾白楊的地方,
曾經做過演出輕歌曼舞的劇場;
那畫棟雕梁早被蜘蛛結滿絲網,
綠紗如今又糊在了破敗的窗上。

說什麼年紀輕輕胭脂濃花粉香,
卻怎麼轉眼間兩鬢蒼蒼如雪霜?
昨天才在黃土堆上埋葬了白骨,
今晚卻又在紅綃帳裏結對成雙。

說什麼積攢得金滿箱啊銀滿箱,
轉眼間變成了乞丐落得人毀謗;
正在悲嘆著別人的壽命太短促,
那會想自己回到家裏就一命亡?

且不要誇口教訓兒女嚴格有方,
可保不定將來子弟變成為強梁。
費盡心機選擇富家子弟做女婿,
誰會想到頭來竟淪落在煙花巷!

那些因嫌官小拚命往上爬的人,
卻不料反落得枷鎖套在脖子上;
昨天還哀嘆衣不蔽體挨冷受凍,
到如今反倒嫌紫金蟒袍拖地長。

亂亂哄哄這個倒臺那個又登場,
忙碌終身啊竟然把他鄉做故鄉;
所有這些多麼可笑又多麼荒唐,
這分明都是為別人趕作嫁衣裳。

2004-2-1 13:19 张悉妮
[quote]原帖由[i]气流[/i]于2004-01-30, 5:49:03发表
小张我找到一个,好像还可以:

那敝陋的臥室和空蕩蕩的廳堂,
當年卻是像簡版笏堆滿了牙床,
那生滿衰草和枯乾白楊的地方,
曾經做過演出輕歌曼舞的劇場;
那畫棟雕梁早被蜘蛛結滿絲網,
綠紗如今又糊在了破敗的窗上。

說什麼年紀輕輕胭脂濃花粉香,
卻怎麼轉眼間兩鬢蒼蒼如雪霜?
昨天才在黃土堆上埋葬了白骨,
今晚卻又在紅綃帳裏結對成雙。

說什麼積攢得金滿箱啊銀滿箱,
轉眼間變成了乞丐落得人毀謗;
正在悲嘆著別人的壽命太短促,
那會想自己回到家裏就一命亡?

且不要誇口教訓兒女嚴格有方,
可保不定將來子弟變成為強梁。
費盡心機選擇富家子弟做女婿,
誰會想到頭來竟淪落在煙花巷!

那些因嫌官小拚命往上爬的人,
卻不料反落得枷鎖套在脖子上;
昨天還哀嘆衣不蔽體挨冷受凍,
到如今反倒嫌紫金蟒袍拖地長。

亂亂哄哄這個倒臺那個又登場,
忙碌終身啊竟然把他鄉做故鄉;
所有這些多麼可笑又多麼荒唐,
這分明都是為別人趕作嫁衣裳。 [/quote]
谢谢了,气流老兄……你一直对我特别好……我真的很感动!

还有有没有别的?就是说有没有红楼梦诗词全本?有没有电子版?我想下载。

2004-2-1 13:35 财务成本管理
气流找那个很弱的说,根本就是码字吗,整整齐齐的看着极难受。你自己写一个都比那个好

2004-4-24 17:07 ssmm1985
我不知道这样修改是否对得起曹雪芹,涂鸦的红楼梦还不如不写的好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