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马超传(10月13日更新第38回)


2005-10-6 21:07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西凉乱舞[/i]于2005-10-06, 21:02:30发表
兄弟,别写其他人了,马超才是主角.看到现在感觉马超好象是配角!

重点是马超的成长,意志的磨练,西凉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关心的! [/quote]
嘻嘻,兄弟,所有人都是有用的了……

2005-10-6 21:09 漳水枭枭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5-10-06, 20:55:55发表
呵呵,已经够快了阿,这个帖子可是8月底的,一个多月就四万多字啦,我可不是专职干这个的啊 [/quote]
一个月四万还敢说出来,难以启齿~~~
人家小悉妮一个月五十万

2005-10-6 21:11 漳水枭枭
[quote]原帖由[i]西凉乱舞[/i]于2005-10-06, 21:02:30发表
兄弟,别写其他人了,马超才是主角.看到现在感觉马超好象是配角!

重点是马超的成长,意志的磨练,西凉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关心的! [/quote]
人家的文体说不定像三国演义那样的~~~~
这位兄台表着急~  
ps建议笨笨兄造精速度快点

2005-10-6 23:03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漳水枭枭[/i]于2005-10-06, 21:09:08发表
  一个月四万还敢说出来,难以启齿~~~
人家小悉妮一个月五十万  [/quote]
呵呵,职业问题啊,我每天只能拿半小时干这个

2005-10-7 01:17 潇湘暮客
看了开头,就觉得感动不已~
好是悲凉~
引子还着是妙哉——托梦
明天细看

2005-10-7 17:06 bighead
长篇嘛,哪有直接奔主题的啊

2005-10-7 17:40 漳水枭枭
[quote]原帖由[i]bighead[/i]于2005-10-07, 17:06:55发表
长篇嘛,哪有直接奔主题的啊 [/quote]
其实不太觉得这个东东能超过20万字~~~~~

2005-10-7 17:43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漳水枭枭[/i]于2005-10-07, 17:40:00发表
  其实不太觉得这个东东能超过20万字~~~~~ [/quote]
呵呵,这孩子“吃醋”了,眼红了……

2005-10-7 18:04 漳水枭枭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5-10-07, 17:43:17发表
呵呵,这孩子“吃醋”了,眼红了…… [/quote]
此话甚妙~~~
  (其实我在灌水)

2005-10-7 18:07 容城公子
希望看到马超的“大秦步兵”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之战,如果这两个只重视实力的卑鄙小人之间,不爆发一场战争,实在遗憾。

2005-10-7 18:19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漳水枭枭[/i]于2005-10-07, 18:04:02发表
  此话甚妙~~~
  (其实我在灌水) [/quote]
同灌同灌

2005-10-8 00:21 大头笨笨
14、司徒之死
    赵忠担心段珪找曹操的麻烦,自然不是想当然,只是计划不如变化快,第二天,宫中便出了大事,曹操这件事情也很自然的被放了下来。
    什么大事?灵帝病危!
    灵帝病危,守在他身边的是其母董太后,而太子刘辩之母何皇后却出宫了。一大早,董太后便急召其弟骠骑将军董重、司徒陈耽、太傅袁隗等人入宫,偏偏少了大将军何进,两党之争已是昭然若揭。而另一厢的何皇后则出宫前往兄长何进府中,府内还有太尉杨彪、中郎将卢植、车骑将军朱隽等人,外加袁绍、曹操、荀攸等年轻官员。
    灵帝的病情也非一日两日的事情了,董太后一直想立王美人所生的刘协为太子,以挟制何氏一党,谁知何皇后先下手为强,毒杀了王美人,幼子刘协一直为董太后所庇佑。如今,灵帝病情危急,董太后急召董重等人入宫,自有用心。
    病榻上的灵帝,瘦得早已剩下皮包骨头,此刻,他眼睛微微张开,望向床边的众人,坐在床脚旁的椅子上的,是生母董太后,慈眉善目,可他却知道,这个把他扶上帝位的女人绝非表面这么可亲,他有时甚至觉得,他只是母亲手中的一颗棋子,这个皇帝做来做去都是在为这个女人服务。在董太后身后,是一个矮胖的中年人,胡子稀疏,正是国舅董重,他一脸沉重望着自己,但灵帝相信对方绝对不是在关心自己的病情。榻下还肃立着两个老头,瘦高的是陈耽,这个一脸倔强的家伙没少在我这皇上面前发脾气,另一个是袁隗,眼观鼻、鼻观口,谁也看不出低着头的他在想些什么。还有自己的“亚父”张让,他也在。
    董太后声音低沉的问灵帝:“皇上,你可觉得好些了?”
    灵帝虚弱的微微摇头,却未说出话来。
    董太后没有理会灵帝的反应,径自说道:“皇上,皇子刘协聪明过人,我原本就想让皇上立他为太子,可何皇后善妒,竟然毒杀了王美人,刘协这苦命的孩子全靠我庇佑。如今皇上龙体欠安,储君也该有个好人选才是,刘辩还是刘协,皇上也该心中有数了吧?”
    “使不得!”还没等灵帝出声,一旁的司徒陈耽已经跪拜大呼:“太子已立,便为我汉室正统。且太子贤德,又缘何要被废?”
    一边的张让变了颜色,尖声喝道:“陈耽你好大胆,皇上尚未开口,你怎可越俎代庖?”说罢,他还望向董重,狠狠地瞪了一眼——原来,以张让等人的本意,就是关起门来逼灵帝下诏,改立刘协为太子,可董重出于谨慎,建议让陈耽和袁隗两位大臣在场,做个见证,而且他还拍胸脯打包票说此二人谨小慎微,对此事必然打马虎眼,不敢说不,哪怕耿直如陈耽,在此大事上也是保命要紧。而之后事情一成,以此二人的声望,朝臣也不敢质疑。谁知陈耽却是个不要命的主儿,当场提出反对。
    陈耽早已看不惯十常侍的嘴脸,听张让如此说,眼睛一瞪,当下反驳道:“内侍岂能参议国事?我身为司徒,自当谏言,圣上面前,又怎容内侍胡闹?”
    “都别吵了!”也许是董太后的话太过惊人,灵帝的神智瞬间变得清醒,竟然能开口说话,尽管声音微弱,却让陈耽和张让二人都安静下来。
    “母后的意思,是让朕立新太子不成?”
    董太后不置可否,张让却说道:“请陛下三思。”
    陈耽大叫一声“皇上”,随即叩头,灵帝艰难的看了地上的他一眼,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母后一定要逼朕吗?此事稍后再议吧!”
    张让眉头一皱,说道:“万岁,此事刻不容缓啊!”
    灵帝目光转向张让,平生第一次对自己尊为“亚父”的内侍发起了脾气,他用尽力气大叫道:“难道亚父觉得朕要死了不成?”
    尽管灵帝此时声嘶力竭的叱喝对于在场众人并没什么威力,但大家还是碍于礼数纷纷施礼,离开了灵帝的寝室。
    走出大门,陈耽兀自怒气冲冲,而董太后则转头望向袁隗,问道:“袁卿家,你的意思呢?”
    袁隗为人谨慎,而且是出了名的墙头草,这种时候自然不会逆了太后的意,依旧头也不抬的说道:“一切全凭太后做主。”
    “袁隗!”陈耽对自己三十余年的同僚怒目而视,“你可知道?此事大逆不道!”
    袁隗低着头,却不说话。董太后皱眉道:“陈耽,你也太放肆了。”
    “哼!”陈耽一跺脚,“倘若太后一意孤行,臣现在就去召集朝臣,一起向皇帝谏言!”说着,他气鼓鼓的转身而去。
    张让眼中杀机顿现,扭头望向震怒的董太后,做了一个杀头的手势,董太后叹了口气,微微点头。随即,张让对身边的一名亲信侍从低语一句,那侍从奔向旁边守卫的御林军队伍,高声叫道:“陈耽大逆不道,有意谋反,太后有命,当场格杀,免除后患!”
    正在下台阶的陈耽一愣,扭头望向台阶前的众人,随即哈哈一笑,说道:“我乃朝廷重臣,忠心耿耿,一句谋反竟然要把我当场格杀?哈哈,太后,张让,你们也未免太胆小了!怕我陈耽居然到了如此地步!”
    张让一跺脚,手指陈耽,尖声叫道:“杀,给我杀!”
    御林军兀自迟疑着不敢动手,太后却定下心神,高声说道:“御林军速速格杀此反叛,皇上尚在寝宫休息,你们不要惊动了圣驾!”
    太后与张让的命令,终究压过了陈耽的狂笑,一名御林军将手中的画戟刺入了陈耽的胸膛,濒死的陈耽依然笑声不绝,而在生命即将消失的那一刻,他眼中却又落下泪来,喃喃道:“汉室完了!”
    董太后看着陈耽的尸体,转头对袁隗说道:“袁卿家没有异议,那是再好不过了。陈耽不识大体,死有余辜。你出去跟朝臣说,皇上有意改立刘协为太子,如谁有异议,因皇上龙体不适,叫他来跟哀家说。至于陈耽,罪名就是意欲谋反,已遭当场格杀。”
    袁隗哪敢说个不字?连忙叩头谢恩,忙不迭的出宫去了。
    堂下一名内侍看董太后与张让等人一起离去后,连忙来到宫门前,对宫外一名守卫低语几句,守卫听了颜色一变,随即出宫,快马前往大将军何进的府邸,报告了情况。
    此时,何皇后正与何进等人在厅堂议事,无非是说些董太后的坏话,然后请求杨彪、卢植等人相助。而众老臣唯唯诺诺,毫不热情,让何皇后与何进好生无趣,反倒是年轻的校尉袁绍,慷慨激昂,大包大揽,说些“誓死捍卫朝纲”之类的话。
    听了关于宫中情况的汇报,在座众人都面色大变——陈耽官拜司徒,竟然被当场格杀,可见董太后有意发难。而更让何氏兄妹惊讶的,则是张让的态度。
    “太后也太过分了,堂堂司徒,即便谋反也该收押容后再审,竟然打着皇上的幌子当场格杀,诸位大人若是再不齐心协力,恐怕就要坐以待毙了。”何皇后说道。
    何进接着说:“张让这厮,原先与我们虚与委蛇,口口声声说什么太子正统,不可随意废之,谁知现在突然倒向太后一方,他奶奶的,浪费了老子不少银子和珠宝。”
    最后的脏话和送礼给张让的事实都让厅内的诸臣暗笑,何进也自觉失言,干咳两声不敢再说话,何皇后转头狠狠瞪了何进一眼,说道:“诸位大人,如今情势紧急,大家可有良策?”
    袁绍肃然起身,说道:“小将愿引兵杀入宫中,杀尽董氏一党!”
    一边的曹操拉了拉他的衣角,脸上露出揶揄的笑意。袁绍倒是情绪激动,丝毫未觉。而何进与何太后虽然心里巴不得袁绍可以事成,但终究七上八下、瞻前顾后,不敢表态。
    曹操看看众人神情,心中慨叹着“怎么坐在一群废物身边呢”,然后带着玩世不恭的笑容站起身,说道:“大将军,皇后。”
    何进和何皇后都对曹操这位年轻官员颇为看重,此时见他起身,喜出望外,异口同声问道:“你可有良策?”
    曹操双手一摊,说道:“办法总是会有的,不过小人早上不知道吃错了什么东西,现在想去茅厕,还请大将军同意。”
    众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气氛顿时缓和,何进虽然无能,人却随和,颇为泄气的一挥手,说道:“去吧!”
    曹操一笑,拱手施礼说道:“谢大将军,谢太后。”然后便转身走出厅堂,经过荀攸身边时,年轻的黄门侍郎捻须冲着他笑,笑容中颇有神秘的意味。曹操心中一动,对荀攸使了个眼色。荀攸随即起身,说道:“小人也想去方便一下。”
    随即,二人出了厅堂,来到花园一角。

2005-10-8 00:25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容城公子[/i]于2005-10-07, 18:07:51发表
希望看到马超的“大秦步兵”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之战,如果这两个只重视实力的卑鄙小人之间,不爆发一场战争,实在遗憾。 [/quote]
呵呵,他们也够远的阿

2005-10-8 07:49 伤云
大头又操刀了........

朝廷内乱渐入佳境,历史上何进引外兵入朝,不知道大头笔下又是如何呢.

对大头对待袁绍的态度颇为不满,人家在统一河北之前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豪强啊,有点光辉形象全被曹操暗地里损没了........

曹操目前要地位没地位,要权力没权力......在这场大乱之后却能成为朝廷首脑....

期待下文ING

2005-10-8 09:37 西凉乱舞
我哭死,写马超人物记传要从人物的生平,经历,生活开始写,怎么老写曹操,跟马超完全不达边,离主题越来越远了....................................


什么时候马超才是主角哟??????????

2005-10-8 11:22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西凉乱舞[/i]于2005-10-08, 9:37:23发表
我哭死,写马超人物记传要从人物的生平,经历,生活开始写,怎么老写曹操,跟马超完全不达边,离主题越来越远了....................................


什么时候马超才是主角哟?????????? [/quote]
哈哈,兄弟,快了,不急不急

2005-10-8 11:34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伤云[/i]于2005-10-08, 7:49:42发表
大头又操刀了........

朝廷内乱渐入佳境,历史上何进引外兵入朝,不知道大头笔下又是如何呢.

对大头对待袁绍的态度颇为不满,人家在统一河北之前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豪强啊,有点光辉形象全被曹操暗地里损没了........

曹操目前要地位没地位,要权力没权力......在这场大乱之后却能成为朝廷首脑....

期待下文ING [/quote]
嘻嘻,我的态度是每个人都需要成长,袁绍也是一个。我的大致想法是,在这场宫廷政变中,袁绍是个输家,失去了父亲和叔父,也失去了曹操等从小一起的挚友,对他打击很大,从一个好大喜功的人变成一个内敛的人,逐步成长为一方豪雄。
至于曹操,目前也缺乏政治家的内敛,过于张扬,同样需要成长。

2005-10-9 22:28 大头笨笨
15、无间
    “曹大人,我看你是另有图谋呢!”荀攸笑着低声说。
    曹操并不回答,反倒躬身施礼,把荀攸闹得摸不着头脑,忙不迭的双手相搀,一面说着:“曹大人,你这是做什么?”
    曹操一笑,问道:“荀大人,如今董太后竟然诛杀陈耽,一切箭在弦上。请问公达,曹某在这件事里是个什么角色?”
    荀攸微一沉吟,正色道:“如若随波逐流,或加官进爵,或身败名裂,皆身不由己。若另有图谋,或许翻云覆雨。”
    曹操一击掌,尽管压低声音却仍掩饰不住兴奋,说道:“公达深得我心,方才曹某施礼,就是恳请公达助我一臂之力,好在这乱世中创一番事业。”
    荀攸握住曹操的手,同样一脸激动地说道:“曹大人,满朝文武,真能让荀某敬重的,唯有您一个。如今朝中一片混乱,宵小之辈充斥,正是扬名之机,荀某愿相助曹大人。”
    曹操一笑,说道:“得你相助,大事可成。如今,董氏一党意欲发难,张让等人又煽风点火,卢植等宿将观望之中,赵忠一派也貌合神离,何后与何进如坐针毡,免不了有所行动。曹某所想做的,就是游走于几大势力之间。”
    “然后呢?”荀攸问道。
    曹操目光闪动,说道:“那可要问公达你了。”
    荀攸面对自己新认定的“主公”——现在的年轻校尉的考较,微微一笑,说道:“如今箭在弦上,几大势力都是不得不发,董氏一党动,何氏一党也必动,包括卢植等宿将,若想袖手旁观,明哲保身,也是万万做不到。若想有所收获,那便要他们斗得更狠些。陈耽愚忠,不知道保护自己,死不足惜,但他帮我们做了件好事,就是逼迫董太后这妇人下了狠手,杀死陈耽固然可以塞一时之口舌,但却把何氏一党逼上绝路,不得不行动。否则,若双方均迟疑观望,这僵持局面拖得越久,变故就越多。”
    曹操一击掌,说道:“公达之言正是我想说的!现在这局面,说什么废立太子,实际就是两党之争,如果刘辩刘协这两个小儿换个身份,董后一党恐怕就要废刘协立刘辩了。至于张让、赵忠等人,一群宵小,趋炎附势,不足为虑。”
    荀攸点头,问道:“曹公,你现在可以调动的力量有多少?”
    曹操扳着手指说道:“我心腹夏侯兄弟,均乃忠勇之士,他们还训练了一批死士。校尉鲍信,侠肝义胆,与我是结拜兄弟,也是臂助。不过,呵呵,我最大的力量,倒还不是他们。”
    “哦?”荀攸饶有兴趣的一笑,问道:“那还有什么?”
    曹操露出一脸玩世不恭的笑,说道:“公达既然让我翻云覆雨,那么董何二党、十常侍、老臣宿将,乃至御林军数万人,谁不可为我所用?”
    “好!”荀攸从心底叫出了一个“好”字,然后,他似乎想起什么般的问道:“对了,袁绍不也和曹公你交情甚笃吗?”
    曹操一笑,说道:“公达这是消遣我呢!袁绍与我少时相识,是最好的玩伴。可此人志大才疏,方才在厅堂上,只顾自己慷慨激昂,逞一时口快,却不想想袁隗已入宫,安危未知。再者说,他父亲与叔父的立场尚未明确,怎容他这样表态?此人不可信赖。”
    荀攸笑着点头。曹操顺手摘下旁边树上的一片叶子,轻轻揉搓着,说道:“倒是有一个人,值得利用呢!”
    听了那人的名字,荀攸一击掌,说道:“这个人?也只有曹公你能想到啊!曹公的机谋,荀某佩服!呵呵,现在荀某越发肯定,在这混乱的洛阳城里,唯有曹大人才会是最后的赢家啊!”
    曹操说的这个人是谁?原来是唐周。

2005-10-14 17:30 大头笨笨
16、唐周
    唐周是谁?当年的黄巾党徒,与马元义一起潜入洛阳,重金收买段珪,图谋举事。但唐周却背叛了马元义,泄密求荣,结果马元义被杀,段珪下狱。
    黄巾起义失败后,唐周被封为校尉。而被他出卖的段珪出狱并重新成为皇上眼前的红人后,唐周的日子便难过起来,段珪自然对他恨之入骨,巴不得除之而后快,而以段珪的权势,要除掉这个小小的校尉似乎却也如捻死蚂蚁般容易。但唐周虽然每日提心吊胆,却熬了三年仍未出事,一方面是因为他小心谨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赵忠暗中保他——赵忠之所以保他,是因为十常侍之间的若即若离,而且当年唐周卖主求荣时,便是投到了自己门下。而最关键的,则是因为赵忠有一次对段珪的训斥——“你是不是巴不得别人都记起你曾经意图谋反而下狱?如果是,你现在去把唐周杀了吧!”这句话让段珪好生迟疑,甚至还生出照看唐周的念头,生怕他出了什么意外,别人都把责任推到他身上。
    再说曹操与荀攸,他们二人在何进府邸的花园中密谋一番后,返回厅堂。何皇后与何进仍在征询各人的意见,朱隽熬不住,终于开口表态,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大将军若是为了维护汉室正统,一保太子,我愿听差遣。”这么一句话,也让何氏兄妹欣喜万分——这群老臣,终究不是铁板一块啊!
    但其他人依旧没什么反应,何进看在眼里,越发气恼,干脆耍起赖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扯住妹妹何后的衣袖,说道:“满朝文武均不相助,我等干脆顺董后的意,把我那苦命的外甥给废了,立刘协为太子吧!”
    如此龌龊的形象当然让众人在心中耻笑,曹操见此情景,上前一步说道:“大将军,难道顺了董后的意,就有用不成?”
    何进听到有人有反应,抹了把鼻涕,小眼睛偷望了曹操一下,问道:“不然又是怎样?”
    曹操一笑,说道:“董氏就是冲着您来的,即便刘协蠢笨低能,只要能成为董氏一党的棋子,也可以成为废太子的替换人选。所以,即便顺了他们的意,他们恐怕还是要除掉大将军及皇后。”
    何进心里自然明白,当下又装出可怜样子,一脸无助的说道:“可我又能如何?”
    曹操胸有成竹的一笑,说道:“大将军,都城之内,御林军、禁卫军共计三万人,城外各营人马拱卫都城,驻军亦有三万人,此乃总兵数。在座之中如我这样的校尉,均隶属大将军,已有万余人,大将军城内城外的本部亦有万人。董重所部不过五千人。张让与赵忠等人暗中辖制部分御林军和禁卫军,各有数千人。卢植、朱隽等几位大人,目前直接辖制的部队虽仅有数千人,但旧部甚多。如此算来,大将军何虑之有?”
    ——曹操说是这么说,可明眼人如曹操、荀攸等人心里都明白,何进与董重所谓的“本部”,多为卢植、朱隽等人的旧部,骁勇善战但却算是几位宿将的嫡系,指望他们为被他们称之为“无能的国舅”的两个男人所控制,自然不现实。各校尉的人马也不至于一边倒的倒向何进。至于那群宦官,更是不值得信赖。
    但何进却因为这几句话而略感安心——也许是曹操个人的魅力吧,这个年轻的校尉有让人安心的力量。曹操接着说道:“大将军此时只需做一件事情,就是听候曹某佳音,不出两日,都城中必有大变,而变的方向,则是将军想看到的。”
    如此托大的言辞让卢植等老臣皱眉,但年轻的校尉依旧玩世不恭的笑着。一旁的袁绍嘟囔着:“孟德,你打什么鬼主意啊?”
    “呵呵,天机不可泄露。”曹操故弄玄虚的说着。
    离开何进官邸后,曹操直接前往唐周府中,那是一间不大的三进宅院,处在偏僻的一角——作为一个卖主求荣的黄巾叛徒,唐周并非群臣结交的对象,门前显得冷清。
    曹操的来访使得唐周颇为惊讶,忙不迭的从内室跑出来。他三十多岁,身材矮小,头发已有点花白,眉宇间有点狡黠的感觉。
    “曹大人,什么风把您刮来了?”尽管平日里曹操对他并不冷淡,很多时候还颇为关照,但他的到访还是让唐周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曹操哈哈一笑,拍了拍同僚的肩膀,说道:“老兄,不来看你不行啊。”一边说着,他一边走进厅堂。屋子颇为简陋,几案上还可以见到灰尘,曹操眉头隐隐一皱,却随即一笑,大大咧咧的坐下,说道:“老兄你可够清廉啊!都城内众多校尉,你的宅子最简单了。”
    唐周摸不准曹操的心思,不好搭话,只是讪笑着。曹操看他这副模样,心中暗笑,脸上却是一派正色,说道:“老兄,你可知道今天宫内发生了大事?”
    唐周一愣,说道:“恕我消息闭塞,什么大事?”
    曹操说道:“陈耽死了,因为不同意废太子,被董太后和张让命人当场格杀。”
    “啊?”唐周大惊——陈耽是朝中重臣,竟然被当场格杀,实在是非同寻常的大事,联系近期的种种迹象,唐周断定,宫变就在眼前。
    唐周本就是势利小人,在乱世中依靠自己的卑鄙生存,一听陈耽身亡的消息,自然而然的便去想对自己有些什么影响。陈耽在朝中属于老臣集团,并没有依附董何二党的任意一方,与十常侍更是水火不相容,但目前何氏一党正在拉拢老臣,陈耽又拥立正统太子,被董氏一党清洗也并非意外,但被当庭格杀,实在让人有点匪夷所思。唐周为人虽然宵小,但却机警,马上意味到董氏一党如此行动,必然导致远离朝臣,在两党相争中处于不利位置,而嚣张的张让与董太后联手,同样会引起朝臣的反击。也就是说,在这一场斗争中,自己应该投向何氏一党。而这曹操,向来铁面无私,深受何进器重,受老臣青睐,尽管董氏一党也想拉拢于他,但以董氏的行事作风,曹操自然不会与之为伍。
    想到这里,他张口说道:“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董太后此事做得太过嚣张,加上废太子一事本非正统,董氏此举必遭朝臣非议啊!”
    曹操早料到他会这么说,一笑说道:“是啊,所以我一听到消息就来找老兄你了。”
    “找我?”唐周对曹操的话完全摸不着头脑。
    “是啊!”曹操诡异的一笑,说道:“朝中恐怕大乱在即了,老兄,你也知道的,宫变一次,会死不少人的,有该死的,但无辜的却更多。”
    唐周一听,已知曹操必有来意,冷冷说道:“曹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曹操哈哈一笑,说道:“老兄,我是为了你好呢。呵呵,既然董太后和张让那宦官都发难了,另外那个宦官会闲得住吗?”
    唐周当然知道“另外那个宦官”是指视他如仇人的段珪,但却故意装出一幅不明白的样子,说道:“曹大人,这话我不懂。”
    曹操明知他装傻,却不以为意,继续玩世不恭的说道:“老兄,话我可不多说了,你懂不懂都好。你也知道的,朝中为臣,少说多做。曹某告辞了!”
    说着,他拱拱手,转身离去,留下一个发呆的唐周。

2005-10-15 14:22 西凉乱舞
名为马超传,实为曹操传,你该去看看孔明传!

2005-10-15 15:06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西凉乱舞[/i]于2005-10-15, 14:22:28发表
名为马超传,实为曹操传,你该去看看孔明传! [/quote]
哈哈,兄弟,不要这样了,都说是长篇了,现在仅仅是第二章而已阿,而且跟别人一样也没什么好啊

2005-10-15 21:19 伤云
慢慢看,慢慢等,不着急~~~~~~~~

这个曹操锋芒好锐啊,反倒让人感觉胸无城府,藏不住事情。

2005-10-15 21:38 实干司马
虽说对马超不咋滴,还是支持楼主的心血。

2005-10-15 23:19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伤云[/i]于2005-10-15, 21:19:55发表
慢慢看,慢慢等,不着急~~~~~~~~

这个曹操锋芒好锐啊,反倒让人感觉胸无城府,藏不住事情。 [/quote]
是啊,在我的设想里,马超最初是一个勇将,与吕布无异,而吕布是他最初的偶像,可到了后来,他会慢慢转变,真正君临天下。
曹操锋芒毕露,袁绍志大才疏,但都会成长……

2005-10-20 00:48 大头笨笨
17、圈套
    第二天晚上,恰恰是唐周在宫中当值。入宫时,唐周还在路上见到段珪,对方在一群内侍的簇拥下走过,经过唐周身边时,还不屑的“哼”了一声——其实唐周平日里与段珪相见,曾入狱的宦官都会摆出敌视的态度。但由于昨日曹操故弄玄虚的那些话,此时的唐周疑心重重,越发心惊。
    他忐忑不安的分配着当值的侍卫,却觉得每个侍卫都在不怀好意的盯着他。他不安的游走于宫中,身后是四个他认为最贴心的侍卫,但他绝不怀疑段珪有能力让这四个人在背后给他一刀,所以他经常回头与四人说些不着边际的话,片刻不回头都会觉得不安。
    宫内气氛有些阴森,寂静无声。“也许真的大变在即了吧?”唐周有些悲哀的想着——三年前,他跟随马元义潜入都城,却比其他黄巾党徒更清晰地看到了未来,他们的热血沸腾更多的等同于愚昧,幻想着可以杀死皇帝。只有他知道,张角那三兄弟干不出什么大事情,于是他选择了告密。即便是不安的现在,唐周仍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但他却也知道自己无法把握任何事情,将来会怎样?不知道,但汉室的衰微似乎无法阻挡。
    唐周想着,越发郁闷起来,而与四名侍卫的话题也越聊越少,他有些懊丧的让四人继续巡宫,自己则坐在偏殿大门外的石阶上。夜凉如水,但天上的每颗星星都清晰得很。他蜷成一团坐在那里,继续让不安环绕自己。坐了一阵,唐周有些内急,站起身来,向角落里的茅厕走去。
    宫中原先其实并没有给侍卫预备的茅厕,所以常有侍卫换班后狂奔出宫,然后在角落里解手的情况发生,后来终于在宫中的几个角落里弄了茅厕,供侍卫、太监和宫女使用。唐周来到茅厕门前,却听到一句“小小一个校尉,段大人要杀了他,实在太容易了。”
    他立刻停下脚步,心中一凛——十常侍虽是内侍,但权倾宫中,私下里均被称为“大人”,这“段大人”,毫无疑问是段珪,而“小小一个校尉”,自然是指自己了。
    “真的要发难了!”唐周在心中暗呼——段珪一直忌惮于朝野的目光,不敢公然对付他,现在要动手,显然是因为宫变在即,格局将改,段珪变得肆无忌惮。他一受惊吓,一肚子的尿硬生生的憋了回去。他悄悄后退,隐身于树丛,等了片刻,两名侍卫从茅厕中走出,唐周定睛一看,是他统领下的侍卫,平日里还对他颇为恭敬,不仅暗叹世态炎凉。待两名侍卫走得远了,他才从树丛中出来。
    唐周此时心惊胆战,生怕被人暗算,蹑手蹑脚的走着。经过一个回廊时,却发现回廊后有两个影子延伸出来,随着月光洒在小径上。唐周立刻停步,过了片刻,两个影子的出处并没有声音发出,他便准备继续往前走,谁知就在这时,回廊后有声音传出,唐周立刻收住正待迈出的脚步。
    “杀唐这事儿可要及早,段总管那里交待的事情,哪里轮得到我们拖延?”
    “是啊,他今晚人在宫里,不好动手,明天他不当值,想办法动手吧!”
    “杀唐”这两个字让唐周惊惧——方才在茅厕外听到的是“一个小小的校尉”,现在听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唐”字。他勉强控制住心神,屏住呼吸往回走,但还是不免踢到了小径边的石子,发出声音。他连忙加快脚步,迅速离去,而回廊后的二人,虽然听到了声音,却未现身,只是相视一笑。
    第二日清晨,唐周结束了当值,他急匆匆出宫,家都没回便冲向曹操的府邸。
    曹操和夏侯兄弟都在厅堂中,见到唐周急匆匆赶来,曹操倒是毫不意外,说道:“唐大人,你终于来了!”
    唐周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道:“曹大人,你消息可够灵通的啊!”
    这次轮到曹操装起傻来,“唐大人,发生了什么事?你在说些什么啊?”
    唐周不再迟疑,一心把曹操当作自己的救星,当下把昨晚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曹操听了反倒一愣——回廊里的二人其实是他安排的,刚才他们已经前来禀告过,说唐周听了魂飞魄散,慌不择路,可唐周口中所说的在茅厕中说“小小一个校尉”的二人,却并非他所安排。他与夏侯兄弟交换了一下眼神,夏侯兄弟也是一脸迷茫。唐周看在眼里,却以为是曹操不肯相助——朝中群臣看得起他的没有几个,只有曹操经常关照于他,如果此时曹操亦不相助,那还有谁会帮他?他为人宵小,虽然机警,终究不是成大事的人,涉及到身家性命,自然心乱如麻。
    曹操本来是想借唐周之手挑起宫变,可现在根据唐周所言,茅厕中那说“小小一个校尉,竟敢得罪段大人”之类的话的二人,让他十分迷惑。难道说段珪真的想对唐周有所行动?奇怪了!现在形势紧迫,段珪虽然不识大体,却未必会把精力放在陈年旧账上,何况唐周对形势本无足轻重。
    他迟疑一下,抬头一看,唐周正可怜巴巴的望着自己,便坦然说道:“唐大人,宫变在即,恐怕谁都要卷进去了,可在这一触即发的时候,段珪竟然提起私人恩怨,其实傻得可以。唐大人无需担心。要不,曹某这里有个小院空置,你不如就呆在这里,自然安全。”
    唐周一听,自然求之不得,他孤家寡人一个,没有家小,倒也少了许多牵挂,当下便决意匿身于曹操这里,连忙拱手道谢,然后随夏侯渊去旁边的小院休息去了。
    待唐周出了厅堂,曹操转头,望向从内室走出的荀攸,说道:“公达,难道段珪真的想对唐周动手不成?”
    “哈哈!”荀攸大笑,朗声道:“曹公,你这是当局者迷啊!难道你忘了你这个校尉刚刚才得罪过段珪不成?他们说的那人是你啊!”
    “啊?”曹操一怔,随即大笑,拍拍脑袋说道:“是啊,这档子事我都忘了!”一边的夏侯惇也恍然大悟般的一笑,随即又担心的对曹操说道:“孟德,段珪要对你不利,那怎么办?”
    曹操听了。转头望向荀攸,荀攸笑道:“段珪来不及奈何曹公了。既然我们已经把唐周卷了进来,那就该执行第二步,把其他人也卷进来。”
    “谁?”夏侯惇问道。
    “那该是个老臣,而且声望甚高,且具有相对出色的行动力。我个人所见,应该是卢植。”

2005-10-20 07:04 小小小强
文章是写得很好,PF
楼上有位明显过于激动,拿孔明传来比。两个不同的作品是给人看,不是给人比的。
不过,这个开头,个人观感是太长了些,比较像是架空的三国。
感觉楼主实在是收不住笔,将所有人物事件交代清楚是好,不过怎么说都是马超传,建议楼主还是就此刹住,回到马超身上。相信lz是绝对有能力用其它方法(例如从马超身边的人补述事件人物)去交代。

2005-10-20 14:53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小小小强[/i]于2005-10-20, 7:04:12发表
文章是写得很好,PF
楼上有位明显过于激动,拿孔明传来比。两个不同的作品是给人看,不是给人比的。
不过,这个开头,个人观感是太长了些,比较像是架空的三国。
感觉楼主实在是收不住笔,将所有人物事件交代清楚是好,不过怎么说都是马超传,建议楼主还是就此刹住,回到马超身上。相信lz是绝对有能力用其它方法(例如从马超身边的人补述事件人物)去交代。 [/quote]
嘻嘻,多谢支持和指教。
呵呵,马超现在才11岁。而按照我的构想,这次宫变将是新格局的建立,而新格局建立后,直到马超16岁,这五年间的事情我倒是可以一笔带过。在这次宫变里,许多主要人物都会登场,还有第一章未交待去向的吕布、贾诩等人也会交待。
不是没想过用转述的方式来交待,但个人感觉——呵呵,不太甘心就是了。
这章其实才写了一万多字,估计还要再写一万字,篇幅其实比第一章短得多,看起来也许挺长,实际在我的整个构思里,呵呵,只是一个小片断,但却起到统领全篇,改变一个时代的作用。
马超可是60多岁才统一天下阿……现在才11岁,呵呵,请允许我再浪费1万字的篇幅吧。

2005-10-22 10:36 5410800
这到底是写谁的文章??????马超影都没了~

2005-10-22 18:19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5410800[/i]于2005-10-22, 10:36:24发表
这到底是写谁的文章??????马超影都没了~ [/quote]
他现在才11岁。
何况,一部长篇没有必要在五万字的时候就把主人公亮出来吧?那样的话跟央视拍的垃圾《笑傲江湖》有什么区别?我很不喜欢这种主角先行的论调,虽然暂时是马超不登场,但请放心,后面百万字都属于马超。

2005-10-23 20:59 西凉乱舞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5-10-22, 18:19:09发表
他现在才11岁。
何况,一部长篇没有必要在五万字的时候就把主人公亮出来吧?那样的话跟央视拍的垃圾《笑傲江湖》有什么区别?我很不喜欢这种主角先行的论调,虽然暂时是马超不登场,但请放心,后面百万字都属于马超。 [/quote]
我晕,等起累,


说实话,很多人都是冲着马超来的,你要一定要记住重点是马超,其他的都是废人!

2005-10-23 21:16 秋水无痕
虽然不太喜欢马超,但还是支持楼主的,盼望楼主可以写文远啊.

2005-10-25 17:55 afayewong
啊,半天还是在太监帖里转呢?LZ要加油啊,我要看马超不想看太监

2005-10-26 00:53 ryanxu
期待期待。。。。张无忌可是全书到了1/3才成为主线的,所以大家也不要着急噢!!!

2005-10-27 16:28 大头笨笨
急死了,下一章写了两千字,但就是没写完。
这几天忙着写一个论文,呜呜,头大

2005-10-27 21:30 陶心
大头兄比我勤奋啊。
好妒忌你这里的人气啦。

梦有两种,一种是自己角色扮演成长或历险式样的,一种是全景式的。虽然说是架空历史小说,但毕竟从历史的苍凉感出发,全景式更合适些,大头兄以全景式来叙述,自然会出现诸如主角出彩慢,其他人物开始镜头抢得太多的情况。但小第看来,老兄描写的其他人物虽然落笔多了些,毕竟人家历史上也是风云人物,但似乎还是在为主线服务的,在这番风起云涌的历史浪潮中出来的孟起,必有其过人之处。也相信大头兄能把许多侧线圆得住场。
当然,希望也是希望孟起能快些气势磅礴地爬上第一次人生高峰。

2005-10-27 22:13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陶心[/i]于2005-10-27, 21:30:18发表
大头兄比我勤奋啊。
好妒忌你这里的人气啦。

梦有两种,一种是自己角色扮演成长或历险式样的,一种是全景式的。虽然说是架空历史小说,但毕竟从历史的苍凉感出发,全景式更合适些,大头兄以全景式来叙述,自然会出现诸如主角出彩慢,其他人物开始镜头抢得太多的情况。但小第看来,老兄描写的其他人物虽然落笔多了些,毕竟人家历史上也是风云人物,但似乎还是在为主线服务的,在这番风起云涌的历史浪潮中出来的孟起,必有其过人之处。也相信大头兄能把许多侧线圆得住场。
当然,希望也是希望孟起能快些气势磅礴地爬上第一次人生高峰。 [/quote]
还是老兄知我心啊。
说真的,我被催得自己都有点着急了,这次宫变有些草草了事——算了,以后修订好了,哈哈

2005-10-30 23:05 大头笨笨
18、举事
    第二天早上,荀攸坐在一张有着细致雕花的几案前,漫不经心的摆弄着案上的一盆文竹——他正在卢植的府邸中。
    他是受曹操所托前来的,在成功将恐惧种在唐周心里,又听闻段珪要对自己不利之后,曹操果断地把赌注压在了卢植身上。
    这时,卢植从内室中走出,五十岁的他因为忧心于朝政,两鬓竟已斑白,但粗壮的骨架却仍是武人身份的证明。作为在平定黄巾之乱的战事中名震天下的武将,卢植除了勇武,更以果断多智闻名。
    他对荀攸显然极有好感,一脸笑容的坐下。年轻的黄门侍郎开门见山,说道:“卢大人,我是受曹孟德之托前来的。”
    “哦?孟德有什么事?”卢植对曹操也很有好感。
    荀攸并不隐瞒,说道:“段珪要对孟德不利。”
    “哦?段珪这厮竟然如此猖狂?别说孟德是朝廷命官,单说这一触即发的时势,他就不该动啊!”卢植皱眉说道。
    荀攸说道:“如今宦官当道,莫说段珪这事儿,如今废太子的事情不也闹得一团糟吗?卢大人,你乃朝中老臣,人望甚高,岂能坐视不理?”
    卢植自然听出荀攸来意,不动声色,说道:“公达,你们是不是有所图谋啊?”
    荀攸知道卢植为人直率,所以从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当下更不迟疑,坦然说道:“我观朝中,可翻云覆雨者,唯有曹孟德。如今大变在即,不如就让他大变一场,乱世方可出英雄。卢大人,你同其他几位老将韬光养晦,无非是因为十常侍宵小,董氏一党残暴,何氏一党庸碌,可曹孟德年纪虽轻,却胸怀大志,职位虽低,却是公达决定效忠的对象。公达恳请卢大人相助,以清君侧!”
    请一位老臣相助一个年轻的校尉,听起来自然是有些无稽,可卢植并不这样想,他沉吟了一下,说道:“孟德自然是前途无量,只是……”他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孟德还太年轻,个性张扬,不懂得内敛之道。虽有大才,无人敢不倚重,但尚难服众。要我相助不难,我点点头即可,但要我服,恐怕还需要做点什么。”
    荀攸点头——曹操雄才大略,确非常人所及,但个性张扬,的确和内敛二字不搭边。
    卢植继续说道:“不如这样,我们做个交易。如今董何二党已是势不两立,日内必有大变,我卢植与其他几位老臣这次就袖手旁观。如果孟德可以导演这次宫变,一手翻云覆雨,那别说我卢植,朱隽、皇甫嵩他们也包在我身上,都会在后面推孟德一把!”
    荀攸一听,知道曹操必须要经过一场历验,举足轻重之后,方可得到这班老臣的相助。而若曹操这次弄了个身败名裂,这帮老臣自然又会当没事发生过——这便是这些老臣的处世之道吧?荀攸这样想着。
    卢植微笑着看着荀攸,把难题抛给了荀攸和他幕后的曹操,这显然是这位老臣干得非常漂亮的一招。
    荀攸沉吟一阵,微微一笑,说道:“卢大人抛了个难题给孟德,但放到孟德身上,恐怕也并非难题。就这样约定吧,如若孟德打了个漂亮仗,卢大人莫要食言。”
    卢植哈哈一笑,伸出手来,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我们这些老头子再怎么年老昏花,也不至于食言啊!这样吧,我们击掌为誓!”
    “啪”一声,二人在堂前击掌……
    一个时辰后,在听了荀攸的回报后,曹操一笑,说道:“卢植韬光养晦,眼光却毒,他说我年轻缺内敛,尚难服众,这是事实。给我出个这样的难题,不是难为我,而是看得起我,想我一个小小校尉,却要担起清君侧的大任,这委实是莫大的荣誉呢!何况卢植如此说,其实就等于不会对我曹操不利,最起码不会落井下石。”
    夏侯兄弟与荀攸听了,自不免被曹操的乐观所感染。曹操接着说道:“段珪这厮要对我不利,但以他的行动力,估计是来不及动手了。因为,我要先对自己动手。”
    “对自己动手?”另外三人均是一愣,荀攸最早明白过来,说道:“又要演戏?”
    曹操摊手道:“我手上没兵、没权,只能靠演戏骗人了!既然段珪要对付我,刚好唐周又在我这里,将计就计便是。”
    中午,便传出了曹操与唐周遇刺的消息,而确切点说,应该是唐周在曹操府邸遇刺,曹操为保护唐周而受伤。虽然遇刺二人均只是校尉,却仍在都城中掀起了波澜——唐周与段珪的关系人尽皆知。而且,又有传闻说唐周匿身于曹操府中却仍遇刺,原因是因为曹府有内奸,目前曹操已经命人追捕那名泄密的家丁。
    而这时,段珪竟然做了一件“推波助澜”的事情——他居然派人四处放风,说唐周遇刺之事与他无关。
    “我们的对手实在是实力惊人。”曹操揶揄的说道。
    荀攸也是哭笑不得,说道:“形势比我们预想的要简单。”
    这时,唐周从别院慢慢走来,他受伤不重,可心中的恐惧却远远的超越了他身上的伤口——刺客虽然是曹操安排的,但唐周到现在还蒙在鼓里。
    “曹大人,给您添麻烦了。”
    听唐周这么说,曹操心中忍不住笑,嘴上却说:“是我拖累了你才是,可恨我失察,家丁中竟然出了这样的败类!现在我们只有冀望于何大将军了。”
    与此同时,段珪遭到了张让近乎疯狂的训斥——
    “唐周怎么会在曹操府上?那说明曹操早有预谋!你居然还大张旗鼓的为自己澄清!真是惟恐别人不知道啊!”
    段珪涨红了脸,辩驳道:“我只是想教训曹操,谁知道唐周在曹操府上。而且,我的人根本就没出动,他们就已经遇刺了!”
    张让愈发恼火,说道:“你难道还不知道自己中计了不成?那就是曹操自己安排的。可你在这种情势下,我一再让你容忍,你竟然还想着对曹操动手?”
    段珪不知所措,问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张让一咬牙,说道:“那就不能再拖了,唐周遇刺,朝臣都在猜测是宫变在即,我等已经决意动手,所以开始清除异己。事到如今,一不做二不休,就让董重举兵,我等呼应,立刘协为太子!”
    于是,当晚,在张让与董太后的商议下,董重派兵包围各大臣府邸,要求参与废太子一事,司空张温、御史郑泰等人不从,竟然都作了刀下亡魂。同时,张让、段珪、郭胜、夏恽、程旷五人召集亲信禁军,紧锁宫门。
    但宫中的情况并没有被张让完全控制,尽管董太后有意让张让挟持何太后和太子刘辩做人质,但张让却有苦说不出,丝毫不敢轻举妄动——只因为赵忠。
    在此之前,张让多次引诱赵忠,意图一起控制内宫,与董重里应外合。赵忠却把“十常侍一条心”的话视作狗屁——与张让身为“亚父”的跋扈不同,赵忠尽管大权在握,却相对谨小慎微。他深知身为宦官,一时受宠易,长期受宠难,换一个皇帝,甚至换一个权臣都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所以,赵忠习惯于权衡利弊,尽管董太后霸道,何后狠毒,但终究都是妇人,董重也是庸才,何进屠户出身,两派的首脑都是这样的人,自然不可倚重。但何氏一党背后是太子刘辩,“正统”二字毕竟深入人心,在关键时刻,这两个字起到的作用也许胜过千军万马。
    同时,赵忠在宫中多年,深知宫中之道在于权力的制衡。如果宫中的情况一边倒,反而不是什么好事,会被外人针对,然后围而剿之,而若几大势力互相制衡,反倒可以无事长久。所以,他一直对张让的跋扈心存不满,认为过于张扬迟早会惹来祸患,于是便有意自成一派,暗中挟制。如今情势紧急,张让竟然围宫,用心已是昭然若揭,赵忠却不随波逐流,反倒把赌注押在何进身上,与封谞、侯览、曹节和蹇硕等人暗中调遣御林军,挟制张让。
    此时,宫外的何进也忙开了,在董重派兵包围各大臣府邸之前,他早已得知消息,迅速派袁绍、曹操、鲍信和淳于琼等亲信校尉率兵保护卢植、皇甫嵩、朱隽等宿将府邸,并将他们护送到自己府中。此外,太尉杨彪也来到何进府中。
    在何进府中,卢植、朱隽和皇甫嵩三人见到曹操,都是会心一笑——显然卢植已经将自己与荀攸的约定告诉了另两人,曹操见了,知道这三位宿将虽然在考校自己,但却也对自己寄予厚望,底气又多了几分。
    有“都城第一美男”之称的袁绍已经两日没有回家,好大喜功的他巴不得宫变马上发生——信奉“乱世出英雄”的他,早已经厌恶都城乌烟瘴气却相安无事的局面,现在形势紧急,他反而一脸的跃跃欲试。
    何进之弟何苗平日里便对张扬的袁绍不满,现在见他这个样子,出言不逊道:“袁本初,听说董重已经派兵包围各大臣府邸,要求参与废太子之事,你父亲袁逢、叔父袁隗好像都允诺了吧?”
    袁绍一听便勃然大怒,说道:“你休得污蔑!我袁氏一门忠君报国,怎能做这种不忠不义之事?”
    何苗听了,打了个哈哈说道:“刀架在脖子上之后的事情谁又知道呢?”
    “哼!就算父亲和叔父被迫从贼,我袁绍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来!”
    一旁的曹操摇摇头,无可奈何的拉了拉好友的衣袖,轻声说:“你跟个卖肉的吵什么呢?”——何进屠户出身,何苗一直帮他打下手,直到何后入宫。
    袁绍听了这话,才按捺下来,但依然对何苗怒目而视。

2005-11-1 03:16 西凉乱舞
我晕死,还没到马超,,,彻底失望了.....

楼主是拿起马超的名片欺骗了我们

2005-11-1 09:55 大头笨笨
用得着这样吗?
看央视的笑傲江湖看多了……

2005-11-1 12:33 破冰船
强贴,看完留名,支持大头哥。大头哥给我们看免费的还嫌七嫌八,不爽的自己也去写一篇啊

2005-11-1 14:33 老顽童
大头兄铺得好开啊......

不过好文依旧是要顶的,期待你的更新.

2005-11-1 15:40 陶心
[quote]卢植哈哈一笑,伸出手来,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我们这些老头子再怎么年老昏花,也不至于食言啊!这样吧,我们击掌为誓!”[/quote]
哈哈,老实说,还真喜欢他口中的那些当年年轻气盛的曹操、袁绍们的朝气、锐气、英气。年轻真好啊……
(说得来自己好像不是年轻人了一样。)

2005-11-1 18:48 大头笨笨
我个人感觉呢,说到离马超这主角太远,恐怕主要是因为更新时间的问题吧。
其实现在第二章宫变才写了两万字,合成一个帖子发出来,估计大家几分钟就看完了,那也就不会觉得扯得太多了。但几天更新一次,每次两三千字,恐怕就会有些兄弟觉得离马超太远了。

2005-11-2 10:11 wwwlixin
[quote]原帖由[i]西凉乱舞[/i]于2005-11-01, 3:16:39发表
我晕死,还没到马超,,,彻底失望了.....

楼主是拿起马超的名片欺骗了我们 [/quote]
主角也需要一堆配角衬托啊,不要这么激动。

楼主继续按自己的思路写吧,不要受其他人影响啊!

2005-11-2 12:42 bighead
来灌水支持一下兄弟

2005-11-2 13:06 孤狼在途
铺得太开,小心收不回来,该砍得砍吧,搞成三国演义外传就麻烦了。
想象力丰富,8错。
另不中听处勿挂怀。期待中。。。

2005-11-2 14:25 伤云
大头的路子的确展的太开了,估计即将大开杀戒.........不过杀就杀吧,把袁本初留下就行...........

2005-11-2 18:53 韩苍斐
哈,应该是马超结局的三国演义吧,拍马支持楼主。

2005-11-3 00:26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孤狼在途[/i]于2005-11-02, 13:06:23发表
铺得太开,小心收不回来,该砍得砍吧,搞成三国演义外传就麻烦了。
想象力丰富,8错。
另不中听处勿挂怀。期待中。。。 [/quote]
哈哈,哪里有不中听呢。
其实字数不多阿,如果合成一贴,估计大家十分钟也就看完了,所以就继续瞎扯下去了,哈哈

2005-11-3 00:27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bighead[/i]于2005-11-02, 12:42:04发表
来灌水支持一下兄弟  [/quote]
老兄你n久没来了,害我一个大头孤孤单单

2005-11-3 00:28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伤云[/i]于2005-11-02, 14:25:21发表
大头的路子的确展的太开了,估计即将大开杀戒.........不过杀就杀吧,把袁本初留下就行........... [/quote]
赫赫,本初可是重要角色阿,怎能随便挂掉

2005-11-4 15:47 大头笨笨
19、选择
    何进本是个没主意的人,此时形势紧迫,更是心惊胆战,谁都是他的救命稻草。听到何苗出言讥讽袁绍,倒是不给这兄弟留面子,怒叱道:“你少说两句行不行?袁校尉忠肝义胆,你怎能这样胡乱猜测?”说着望向袁绍——袁绍颇孚人望,何进自然想借重于他,但他生性又胆小多疑,何苗虽遭他训斥,可他自己望向袁绍时,脸上也不自主的流露出惶惑神情。
    袁绍见了,自然心知肚明,换作旁人,也就一言不发,冷眼旁观了,偏偏袁绍年少气盛,当下起身说道:“大将军,既然有人有所置疑,小将愿引兵先前往宫门,杀将进去,取张让等阉狗的人头,再引兵擒拿董重这叛臣!”
    曹操和鲍信一听,心中各叫一声苦——他们与袁绍私交甚好,一听袁绍如此说,都暗道“袁逢、袁隗算完了!”当下一左一右拉住袁绍,说道:“本初不要冲动,此时还须听大将军调遣。”
    卢植等三位宿将见袁绍如此作派,都是冷哼一声,并不说话,心中却不约而同想:袁绍在都城中人望甚高,据说胆识过人,现在看来,“胆”是有了,“识”却未必,还是个愣头青。
    何进见袁绍如此,连忙说道:“本初不要冲动,此时还须计议”,却绝口不提是否相信袁绍。
    曹操拍拍袁绍的肩膀以示抚慰,然后转头对何进说道:“依小将之见,董重、张让围住诸大臣府邸,胁迫他们从事,实在是愚蠢的举动,那些官员都是些空谈的腐儒、墙头草,成不了大事,他们的对手只有大将军您,他们不先向您动手,反而打草惊蛇,已经失了先机。”
    何进听了这话,虽觉得“打草惊蛇”这话有点不敬,但心下稍安,转头望向卢植等三人,问道:“三位有什么看法?”
    蓄着长须的皇甫嵩说道:“太子乃正统,怎容得随意废立?但张让在宫中挟制,顾及皇上与太子的安危,我等难免投鼠忌器啊!”——皇甫嵩在三位宿将中最是低调,战功却最为显赫,如今向来不说话的他竟然率先开口,曹操和荀攸顿感三位宿将早有准备。
    紧跟着开口的是朱隽,他说道:“好在现在宫中有赵忠挟制,张让不敢妄动,但十常侍均是反复无常的宵小之徒,不可信赖。当务之急是先稳住宫中形势,保住皇上与太子的安全。另外要调集城外兵马,制住董重。”
    何进听了,微一沉吟,说道:“朱大人的意思是兵分两路?”
    朱隽微笑不答,卢植却开了口,“大将军,如今形势紧急,如果被张让、董重之流挟制皇上与太子,后果可是不堪设想。而城外的军队,我等若是及早知会,也不难控制,但如果皇上被挟制,那么我等也没办法了。”
    何进自然听得懂卢植的意思——城外驻扎的守军,多是卢植等人的旧部,别看三位宿将平时不声不响,还受十常侍迫害,但关键时刻却举足轻重。只要卢植知会城外守军,那么自己便多了一手的筹码,而且城内的禁军也不乏三人旧部。但此举却等于重新把卢植等三人推上前台,此三人战功显赫,一呼百应,终究也是大患。何进心里电光火石,思绪不宁,他人虽无能,品行却还不坏,加上如今形势紧迫,只想解决燃眉之急,当下再不迟疑,对卢植说道:“一切全依卢大人之见,还要劳烦你调遣旧部,稳住形势。”
    曹操与荀攸对望一下,心头都是一凛——卢植等三人韬光养晦,可如今却不声不响,借着这形势重新站到前台,果然姜还是老的辣。皇甫嵩却望向他们,微微一笑,让曹操摸不着头脑。
    卢植哈哈一笑,说道:“那老夫也不推辞了。就代大将军发号施令。”
    说着,他转头望向袁绍,说道:“本初,你可与袁术、淳于琼等人,率领所部,与赵忠联络,内外夹击,解决宫患。今日之事,保住皇上与太子的安危最是重要,如此大任交托在你身上,你可要谨慎从事。”
    袁绍年轻,好大喜功,听卢植如此借重于他,不免喜形于色,说道:“小将这就去整备人马。”
    一旁的曹操却是心头一震,望向三位宿将,只见朱隽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更确认了自己的想法——董重派兵围困了各大臣府邸,袁逢、袁隗都在其中,如果袁绍与袁术等人率兵入宫,那么董重必然也会有所行动。要不就是袁逢、袁隗成为人质,惨遭屠戮,要不就是袁绍受胁迫,反咬一口,结果被势力更大的何进击杀。可无论怎样,袁绍这次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他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暂避一时。他张了张嘴,正待拉住袁绍,却听到卢植叫他的名字——“孟德,你与鲍信火速出城,携我等三人的令符为信物,见城外驻军的赵萌、伍琼二将,他们见了令符,自然会听命于你!”
    “听命于你”四个字让曹操心中一震,他不由自主望向卢植,对方一脸神秘的笑意,曹操何等聪明,立刻明白自己导演的“刺杀”好戏成为了宫变的导火索,卢植等三人对他已经放心,这“听命于你”四个字,等于把兵权交到了他手上——当然,三位宿将与城外驻军只有旧部之情,能否把军队握在自己手里,那还要看自己的手段。
    想到这里,曹操想拉袁绍的手不由自主的放了下来。他与袁绍少时相识,交情极好,但此时此刻,眼见机会就在眼前,卢植如此调遣袁绍,自有用意,无谓为了这事拂了卢植的意。紧接着,曹操又想到,也许这就是三位老将对自己的第二个考验吧,袁绍好大喜功,袁逢、袁隗都是出名的墙头草,在三位老将看来都只是一颗棋子,自己要想翻云覆雨,一路上又要踏过多少棋子?
    想到这里,曹操心一横,起身拱手对卢植说道:“谨遵大人之命!”说罢拉着鲍信匆匆离去,再也不看好友袁绍一眼。

2005-11-4 15:50 老顽童
大头兄又更新了,先顶再看!

2005-11-4 15:51 大头笨笨
预告一下:下一回就是宫变了……死人会很多的。
然后就交代一下并州战役后,吕布等人的去向,董卓的一些变故。
然后就是第三章了——马超初战……哈哈。
这个鬼宫变,其实我都写烦了,虽然才写了不到两万字

2005-11-4 15:56 老顽童
刚刚看完"选择"这一段.

个人认为这一段非常精彩,剑拔弩张的感觉很好,兄弟加油!

2005-11-4 16:37 孔雀王
为什么这么详细的写这段宫变?又不关马超什么事,这是马超传,不是三国故事,我觉得一笔带过就好了,这样反而有累赘之嫌,作者写得累,我们看得也累。

2005-11-4 18:05 大头笨笨
其实是有关系的,而且这一段在我的构思里,实际上所占的篇幅极小

2005-11-5 14:10 wolf6lp
默默看文章

2005-11-7 12:21 大头笨笨
呵呵,下一回铺得比较长,等两天啊

2005-11-7 15:53 伤云
.....其实看了最近的这些,也觉得有跑题只嫌~~~~

不过只要故事好看就好了,至于跑题....哪天大头写完了换个题目就OK,何况现在还么有写完~~~~~

宫变里不知道各位大臣们都是怎么死的,最好都死的光彩照人点,被暗箭流矢所中我们可不接受哈~~~~

页: 1 2 [3] 4 5 6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