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请问谁有关于酒井忠次、井伊直政及神原康政的资料啊?


2005-8-17 16:16 龙宽九段
希望达人能提供些他们三位的资料,尤其是井伊直政及神原康政,谢谢了!

2005-8-17 18:01 谷风及雨
酒井忠次,战国中后期名将,德川四天王之首,与石川数正被时人称為「德川二之重臣」、「德川天下之元老功臣」。大永七年(1527)生於三河,酒井忠亲之次男,幼名小五郎,通称小平次。

当时的松平家,正值「中兴之主」清康的时代,与今川及织田仍能维持,但在天文四年(1535)十二月,织田信秀与清康交战,但在「守山崩之变」中被家臣阿部弥七郎所杀,家中顿时变得风声鹤唳,家督由清康长男广忠(十二岁)继位。忠次跟随父亲侍於广忠,但由於广忠能力不高,加上织田信秀及今川义元的侵迫,松平家的情况更加不妙,為此,广忠被迫把长男竹千代(家康)送到今川氏,但却被亲织田的户田康光抢到织田家,但不久回送到今川家。忠次於当时正為广忠的近侍之一,天文十一年(1542),忠次正式出仕於广忠。但在天文十八年(1549)三月六日,广忠被织田家佐久间全孝的刺客所杀,松平家在家督被杀,幼主作胁迫為人质之下,终於冈崎城被今川义元「接管」,忠次父亲忠亲及其他老臣只好受今川的控制;而忠次则在当时独自到骏河接触竹千代,并且留下為他的侧近,為竹千代保护及照顾,也与竹千代共嚐苦与乐,难怪家康曾说:「如无小平次,我不可能在骏府渡过!」,后来更讚扬忠次為「三河武士之镜」。

弘治二年(1556),织田信长乘机派柴田胜家入侵三河,忠次奉命赶回三河对抗,并成功多次击退柴田的攻击,最后更击伤胜家,迫使织田势撤退,使三河幸免於难外,忠次也因此名声渐响。永禄三年(1560),雄霸东海道三国的义元终於起兵上洛,忠次随元康担任先锋,五月十九日,元康率兵一千进攻由佐久间盛重守卫的丸根砦,忠次奉命进攻,在不断的攻击下,丸根陷落,佐久间盛重被讨死,忠次再一次立下大功。但在同日,义元在桶狭间被织田信长奇袭杀害,收到消息的元康立即撤兵,并派石川数正与信长表达和睦的诉求,信长也立即同意。

对於在义元死后,松平家為此陷入意见分歧的局面,忠次兄忠尚力主亲今川,并说:「我家与织田家三代交恶对敌,岂可与之同盟?」正当元康為此感到不知所措时,忠次反驳道:「主公,猫(氏真)与虎(信长),哪一个我们应该结盟,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并且力劝元康亲向信长,最后元康也接纳忠次的意见,同时由於得回冈崎城,元康更加有决心於独立,并於永禄五年(1562)与信长在清洲城订下「清洲会盟」,独立后的元康论功行赏,选任忠次為松平家家老(石川数正同),但由於忠尚与家康的立场对立,故忠尚出奔,回到上野城,忠次因此继承家督(分支)之位。

有见於氏真的暗弱,家康有意於扩大势力,但先得把三河统一及整顿领内诸事务,因此家康开始一系列的改革,但却因此引起寺社及土豪的不满,终於在永禄六年(1563)爆发著名的「三河一向一揆」,由於信仰关係,不少松平家臣也离开了松平家,其中一个就是忠次兄忠尚,為此,忠次力求家康请得攻打忠尚的任命,终於攻下上野城,忠尚逃奔至骏河,另外在本多忠胜、神原康政等的协助下,一揆终於被镇压下来,使西三河的体系终於被统一。由於有功,忠次受到家康的讚扬,同时属意把叔母碓井姬(光树夫人)许配予忠次,换言之,是把忠次与家康的关係进一步拉近,成為松平家的外戚眾,忠次的地位已更高於数正。

本领安稳后,家康开始进行统一三河的战争,永禄七年(1564),家康出兵攻打由今川氏真控制的三河诸城,六月,忠次奉命出击东三河吉田城,与忠胜及康政出兵,发动猛烈攻击,守将小原镇实虽顽抗,但忠次向家康主张劝小原离开,以求无血开城,最后家康同意,同时吉田城也开城,达致无血开城的目标,家康為此嘉许忠次,并命忠次為吉田城主,主力於东三河的防务,同时,家康把忠次与数正命為东三河军团的军团长,与数正的西三河军团成為松平家的主要重臣。之后诸战,忠次也出兵协助,最后终於把三河统一。

与此同时,织田信长於天下布武之路也如火如荼,成功兼併得美浓后,信长成功上洛,并利用联姻政策拉拢浅井及武田,但在元龟元年(1570),由於浅井长政寑返,使得信长撤退,同年六月,信长联络家康出兵讨击朝仓.浅井联军,二十八日,忠次与家康率兵五千到达姊川,忠次被命為第一阵,战争开始后,由於兵数相差,使得德川势陷入困境,虽然忠次指挥第一阵拼抗,但也没有什麼进展,与此同时,神原康政主张迂迴突击,家康為此感到犹豫,但忠次也力主支持,说:「小平太之建议為上策,不去為迟矣!」家康因此也接纳了,不久,康政成功奇袭朝仓队,间接使朝仓势崩溃,加上织田势击溃浅井队,最终,织田.德川联军取得「姊川会战」的胜利。

姊川会战的成功,未有对德川家有什麼大好处,反而要迎来另一个更强大的敌人---武田信玄。元龟二年(1571),信玄开始出兵上洛,同年三月,武田势乘进侵远江的威势,入侵三河,并攻打吉田城,忠次率兵準备在半路伏击,但由於兵力悬殊,忠次势二千人死伤,因此,忠次率餘兵回吉田城笼城,同时请家康援兵相助,当援军到詊后,信玄已命令大军掠夺军需品后退回甲斐。但德川的噩梦还未完结,翌年十二月,信玄出兵再攻三河,忠次奉命為德川右翼,但在三方原之战中,家康军大败溃散,人人惊慌失措,為了振奋人心,忠次回到冈崎后,上到城楼上,奏打太鼓,当时人心不安的德川军听到太鼓之声后,也渐渐平復下来,并且慢慢重整於冈崎城,这就是著名的「酒井之太鼓」的故事。家康在康政及忠胜的帮助下回到冈崎,但由於被武田军势及狙击而版吓至失禁大便,而且面有惧色,忠次见到后大笑道:「主公可真被信玄吓至失禁了吗?」顿时失措的家康听到后驳说道:「此乃烧焦的味噌也!」后世史家认為忠次是為了令家康镇定而故意嘲弄他,也有史家认為忠次能大胆取笑家康而不被责怪,可见忠次与家康的关係已不是一般的君臣而已。正当德川家危在旦夕时,信玄却因急病(另有被鎗伤说)而被迫撤退,不久身亡,德川家幸而逃过一劫,虽然忠次未有如忠胜、康政等阻挡敌军,但他的功劳,不比阻挡敌军低,可说是更胜一筹。

由於武田信玄一死,家康立即派兵佔回被武田抢去的诸城。另一方面,胜赖继為家督,并出兵企图佔回长篠城,因此双方再起衝突,由於守将鸟居强右卫门力守,武田军未能有太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家康与信长也正式出兵讨伐武田胜赖。天正三年(1575)五月,终於爆发了著名的「长篠之战」,织田.德川联军共三万八千人(有人说实只有一万七千人)到达设乐原与武田胜赖决战,五月二十日,织田信长及德川家康展开军议,对於如何对付武田军,忠次主张出分队迂迴到达武田军的后方鳶巢山,打击武田的士气。但信长听到后大骂道:「我等大军也,焉能用如此小军之计!?」眾人曾因此大声嘲笑忠次為鼠辈,但在当晚,信长与家康召回忠次,并说:「今日之事乃事非得已,望你原谅,只因对武田一战,事关重大,恐怕有所洩漏,只好如此,汝之计策则為上策…」,「现分派五百鎗兵,二千步卒予你及金森长近,立即出击!」忠次领命后与长男家次及金森长近率分队渡丰川,沿大入川、吉川,越过松山到达天神山城,近鳶巢山,并且利用狼烟及忍者的协助下,成功发动突袭,胜赖得知后大為震怒,但武田军已因此士气大散,最后武田胜赖在盛怒之下决定出兵设乐原,最后全军覆没。战后,信长与家康召开军评议,信长说:「今日之战,乃三千火枪与酒井殿之功也!」对忠次大加讚赏。

长篠之战令德川家大加增强,反之武田氏从此不振,為此,家康出兵进侵武田,并取到大大进展,但与此同时,德川家发生一事,天正七年(1579)六月,家康正室筑山殿与长男信康被信长之女德姬(信康之妻)指与武田胜赖通敌,六月十六日,忠次到达安土城,信长向忠次质问此事,此后,信长命信康与筑山殿切腹自刃,面对两难局面的家康据传曾责备忠次未有解释,但无论如何,信康最后於二十九日自刃。失去爱子的家康,仍著力於讨侵武田胜赖,忠次也有出兵协助,天正九年(1581)的第二次高天神城之战,成為另一关键之战,翌年初的田原之战,终於令武田家走入绝路,最后,大势已去的胜赖於天目山自刃,武田家因此灭亡,事后,忠次因功被家康加封信浓十二郡的领地。

武田灭亡后,家康忙於整顿及继续侵佔武田旧领之中,与此同时,因武田氏灭亡而大喜的信长邀请家康上洛,忠次与忠胜等也随同上路,但在六月二日,信长身死本能寺,震惊的家康為此而沮丧,忠次对家康说:「当前之要务乃逃回三河以保安全,主公不可再迟疑!」最后忠次等保护家康经伊贺越回到三河,但同时,羽柴秀吉因在山崎合战打败明智光秀,使得一时天下闻名,加上在翌年的贱岳之战消灭柴田胜家,成功夺取织田天下,气势一时无量。未能為信长报仇的家康唯有主力向东及信浓,為了拉拢武田旧臣,家康命井伊直政入甲斐招揽,但在招文中,忠次认為「武田信玄家法不復存在!」一句对武田旧臣会有反效果,最后向家康主张,改為「以后武田信玄家法将由德川氏所继承…」,最后家康成功招揽一百七十多人,忠次的帮助不下於直政。但与此同时,家康与北条氏政父子因甲斐而引起争端,并於同年中兵戎相见,在若神子对峙,為免令秀吉渔翁得利,忠次居中斡旋,最后家康把庶女督姬嫁与氏直,并由忠次及直政出使小田原,见面中,氏政以忠次「大才之将」,赠予名刀「一文字贞宗」。

拉拢北条后,家康注意力回到羽柴秀吉身上,由於秀吉立信长之孙三法师(秀信)為继嫡,引起次男信雄的不满,并与家康於天正十二年(1584)出兵迎击羽柴秀吉,引发起关键性的「小牧.长久手之战」,秀吉发兵十万,与家康.信雄联军三万多人对战。三月十七日,羽柴势先锋森长可率兵三千与忠次队及奥平信昌队(五千)於羽黑对战(羽黑之战、小牧.长久手之战前哨战),最后森长可大败,退到犬山城,三月二十九日,大战正式展开,及至四月九日,秀吉派出别动队意图突袭家康在三河的后方,但被家康等发觉,顿时进行反突袭,忠次率兵与池田元助大战,不久元助队大败被歼,元助被讨死,间接令到别动队崩溃,最后大败而回,最终小牧.长久手之战以家康.信雄军胜利而结束,秀吉衡量得失后,先后与信雄与家康议和;事后家康论功行赏,并对忠次说:「国家之安危一日在,必要倚靠汝之计策以平定也!」

成功保住领地并迫使秀吉议和后,家康便继续扩张领土,石高更增至二百万石,成為东国第二大领国大名(北条后)。天正十四年(1586)十月,秀吉命家康上洛回应议和,忠次随家康上洛面见秀吉,并获叙任从四位下左卫门督,更获秀吉厚赐在京的樱井屋敷及近江一郡共一千石的领地。回到三河后,忠次正式把家督之位让予长男家次,正式出家隐居,法号「一智」。之后家次代替父亲随家康於天正十八年(1590)出征小田原北条,战后家康被秀吉改封到关东,家次与忠次被改封到下总碓井三万石,(后来增至高崎五万石)远低於其餘三天王,為此,家中曾引起争论,直政、康政及忠胜都要求家康增加家次的领地,但家康未有理会。

晚年的忠次患上眼疾而双目失明,有一次,家康探望忠次时,忠次把家次托付予家康,并向家康要求增加家次的石高,最后家康答应了。之后德川家的大小事务,忠次都未有再过问,但据传家康曾向忠次问津平定天下之计。庆长元年(1596)十月二十八日,忠次於京都樱屋邸中病逝,享年七十岁,葬於京都知恩院,法名「天誉高月缘心先求院」,结束其大智大勇的人生。忠次死后,家次出掌家督,并在后来的大阪之阵(庆长十九年至元和元、1614-15)出战,因有功而被加封到越后高田十万石,不久转到信浓松代、出羽庄内(十四万石、忠次长孙忠胜时)直到藩末,戊申战争时,十二代藩主忠宝加入奥羽越列藩同盟,对抗天皇新军,更成為盟内中中心成员藩,但在激战后大败,被送到东京,最后庄内藩也被废藩置县。

酒井忠次作為德川家资歷最高的家臣之一,為德川家立下不少功劳,当石川数正出奔后,更成為家中第一家老,除了战功无数外,同时也在行政、外交上也有优异的表现,但他的一生却受到「冈崎信康之死」而蒙上污点。

信康之死,一直為史家努力研究的话题之一。至今已有超过五个的说法,甚中有对於信康的死因与忠次的关係,江户时代多以「酒井忠次阴谋论」解释,后世名作家司马辽太郎也引用这一论点,所谓的阴谋论就是指忠次等老臣因信康粗暴而感到不满,故当信长责问时未有為之解释,所以事后家康对忠次渐渐疏远,至於入主关东时,家次的石高这麼少也以此来理解,更据传忠次在临死时乞求家康增加家次的石高,但家康却嘲讽地回答:「你同我的孩子也是很可爱吗?」(《三河故事》),但对於这个说法,已有不少史家表示质疑,因為很多以上的「证据」是在江户中期左右写的,而且上述忠次的想法也不太合理,同时家康与忠次的对话也已被大多史家否定,因為这出处乃於明治时代,由大久保氏提供,故可信性被受质疑。

至於后来的「信长私心论」也渐被史家质疑,一来是因為所谓的史料是江户时代的產物,当时主张神化德川家康為圣君,甚至是神,故家康居中的角色未有多透露,或者偏向於一面倒;另外,近来发现一些信长的文书关於此时的与江户的有出入,当中只指出「信康因粗暴不仁,与其母有与武田通敌之嫌……」,另外,一些史家也质疑德姬关於筑山殿通敌的十二箇条文书的可信性,也有史家质疑信长对信忠失望论的可信性。

现在,大多史家偏向於冈崎家臣阴谋论,指出当时冈崎家臣不满於家康偏向於信长,故想改立信康為家督,同时其母筑山殿也因对信长痛恨而与冈崎家臣同為一意,与武田通敌,而家康為了稳定起见,决定处死当时未有制止及约束家臣的信康(冈崎城主),由於不想影响个人的名声,故假借忠次及信长之手。此等说法是由於石川数正(冈崎派)的出奔,而忠次到达安土城的时间亦有两种说法,其中一个是说忠次刚到达安土城时,信长刚接到德姬的书信,故根本不知情况下,忠次被信长质问,最后终於下令杀害信康等人。换言之信长与忠次都只是家康计画下的棋子;也有人就此说法解释,指出忠次是知道家康的心意,而為家康承担骂名,入主关东后只有三万石,也是為了让人知道及强调对忠次的「恨」;但到了后来,家次及忠胜都获得加封,令不少人怀疑是否家康的「补偿」,而酒井一族也成為幕府的重臣要员…无论如何,酒井忠次阴谋论已慢慢被否定,或者是对忠次来说是公道吧!

2005-8-17 18:01 谷风及雨
井伊直政,战国中后期之名将,世称「赤夜叉」、「赤鬼井伊」;德川四天王、德川三杰之一。永禄四年(1561)二月十九日出生於远江井伊谷城,今川家臣井伊直亲长男,母亲為奥山亲朝之女,幼名虎松,通称万千代。

直政出生前一年,即永禄三年(1560),祖父井伊直盛随从今川义元上洛,在五月十九日的桶狭间之战被讨死,义元也同时身死其中,今川家顿时群龙无首,新家督今川氏真却未能鼓舞士气,反而常沉迷声色,一些受今川氏压制的大名豪族纷纷藉机反抗,其中一人為松平元康。永禄五年(1562),直政父亲直亲因小野但马守向氏真进谗言,指出直亲有与松平元康私通谋反,被氏真下令斩杀。两岁的直政与其母被受牵连,被迫离开井伊谷走避,幸得直亲的好友新野亲规的帮助,直政被亲规收為养子,暂时得到安定。但好境不常,亲规於永禄十一年(1568)的今川馆之战中被杀,整个今川家顿时更加混乱,直政与母亲被迫再次走避;后来直政的母亲改嫁与豪族松下清景,直政也得到清景的养育,但后来直政跟随乳母逃到三河,并到凤来寺留居,但也在三河、远江一带行走。
此时的战国正為织田信长之大势,德川家康(松平元康)自清洲会盟后,也逐渐夺取今川家的旧领,但同时与武田信玄发生衝突,爆发三方原之战而大败,但因武田信玄的暴猝,使德川家康有喘息的机会,并伺机反攻。天正三年(1575),十四岁的直政在松下城下踫到刚去鹰狩的德川家康,并上前要求出仕,立即得到家康的接纳,作為家康的近侍,直政遂恢復井伊旧姓,而家康也以自己的乳名「竹千代」,改直政(虎松)為「万千代」,更重获父祖所有的井伊谷城。同年,家康与织田信长於长篠之战大败武田胜赖,武田家从此衰退。天正四年(1576),出仕不久的直政跟随家康於远江芝原与武田胜赖作战,成為直政的初阵,当时直政十六岁,但在芝原合战中,直政迅即立功,得到家康的讚赏。自长篠之战后,武田与德川氏的形势迅速逆转,武田氏领地也因此被德川家逐渐蚕食。天正九年(1581)三月二十二日,家康出战高天神城,爆发第二次高天神城之战,是战直政被家康任為先锋,同时控制高天神城一带的中村、狮子鼻、三井山、安威、火烽、能阪、小笠山及风吹诸砦城,形成「高天神城包围网」,直政建议切断高天神城的水源,被家康立即接纳,同时派本多忠胜、神原康政等出兵攻打该城,最后在无水、被敌军围攻之恶势下,城将横田尹松被迫突围,退回甲州,令德川家在只有轻微伤亡下落城,是战后,直政的献策令家康大為高兴,也使直政在德川家暂露头角,但却令本多、神原等诸将大為不快。

天正十年(1582),经过德川家康的不断攻击,武田胜赖已是穷途末路,三月十一日,织田信忠与德川家康联军与武田胜赖大战於田原城(田原之战),武田胜赖大败,知道大势已去,便与长男信胜及家眷於天目山集体自刃,源氏名流的武田家自此灭亡。武田氏灭亡后,东海道一带基本平定,只有关东的北条氏政未能把握,自高天神城之战后,不仅家康,织田信长也对直政有不错的评价,故此,信长於同年四月委派直政為外交役使到小田原城与北条氏政谈判,并得到氏政的中立答允。

天下大局似乎已定,同年五月,家康应邀到上洛会见织田信长,不久转向界地游览,直政也有随行。但在六月二日,织田信长被大将明智光秀突袭,并於本能寺自杀,得知消息的家康大為不安,并且有自杀的念头,但在直政、本多忠胜及服部正成的劝解及保护下,经伊贺安全回到三河,準备起兵讨伐明智光秀,但却被羽柴秀吉捷足先登,成功抢得先机,家康因此改以经略甲州、信浓為主要目标,再伺机而行。

对於平定甲州,家康在家中会议中提出要重整武田氏的赤备队,作為德川家的特别部队,并对直政说:「万千代,饭富兵部(虎昌)之赤备队你认识吗?如德川家於甲州重招旧臣為新赤备队,可真令德川家之实力增添不少!」但此话立即令神原康政大為不满:「刚元服之小僧(直政)何能令武田旧臣招至我家之下,并加以约束?小平太(康政)愿当此重任,也相信能完成此事,否则会為此悔恨!」正当会议气氛越发紧张时,首席家老酒井忠次说:「投降的人应被照顾,不应强之而行!」这才令康政平定,最后家康委任直政及本多正信招揽武田旧臣归附,当时直政经家康同意之下发出的书信、安堵状及宛行状共超过四十封,比本多正信的三十封為多,证明家康对直政的信任之高,是不同於其他家臣的,事后也证明直政的书信,令為数一百七十人的武田旧臣加盟德川家,最后逐渐组成共四千人,令人闻风丧胆的「井伊赤备队」,当时直政只有二十二岁。

但在平定甲斐时,家康与同样对甲斐一带有野心的北条氏政发生衝突,并於若神子与北条势对阵,為此,家康特以将其女督姬嫁与北条氏直,并由直政作為役使出使小田原,在婚嫁之餘,也為两家加强关係,到达小田原城之后,直政获北条氏政接见,由於直政的精确分析,使氏政大為佩服,并因此把名刀「一文字贞宗」赠予直政,同时宣佈同盟的声明,是次的外交成功,更令德川家内的各人大為震惊,家康故把骏河阿倍群鹰峰共四万石赐与直政作為奖励,也是為了保护东面的安全,在骏河时,直政著力於安定、招揽关东、骏河一带的浪人,以增强德川家。但德川家内的各人也因此对直政有些不快。由於德川家平定甲斐等地,家康全力於开发、垦荒,使当时德川家之领地总石高增至一百八十万石以上。平定甲斐后,家康把注意力转到信浓,以及对抗羽柴秀吉。

正当德川家实力正逐渐加强时,羽柴秀吉已於天正十一年(1583)四月二十四日的贱悦之战打败织田旧派的主要对手柴田胜家,成功夺取织田天下,与此同时,织田信长次男信雄联同家康準备与秀吉决战,终於在天正十三年(1584)三月爆发小牧.长久手之战,也是初创的「井伊赤备队」的初阵。四月九日的长久手之战,由於池田恒兴向秀吉建议奇袭三河的德川本阵,总大将秀秋、池田恒兴及森长可率领别动队準备突袭,但却遭到神原康政及德川家康军反奇袭,直政带领赤备队於德川军的左翼,进為先锋攻击池田恒兴,加上森长可被康政军大败战死,故之池田军被家康大军包围,在直政的赤备队的猛攻下,池田队被歼灭,池田恒兴与长子元助被杀,次男池田辉政突围逃出,三好秀次及堀秀政也败走,加上本多忠胜的指挥下,秀吉未能救援,只有被迫撤退。得到重大胜利的家康.信雄联军乘胜追击,向正攻打大野城的瀧川一益及九鬼嘉隆进攻,由直政的赤备队作先锋,最后迫使两军撤退,小牧.长久手之战,令新生的井伊赤备队名重一时,也使直政的名声大為提高,故得到「赤鬼」、「赤夜叉」的别名。

小牧.长久手之战大败,迫使羽柴秀吉撤退,但由於织田信雄与秀吉私下议和,使德川家康被迫向滨松撤兵,同年十二月,家康与秀吉正式议和,保持本身的优势。在秀吉出兵讨平纪伊杂贺眾的同时,家康乘小牧.长久手之战胜利的餘威,派直政、鸟居元忠及大久保忠世向信浓进兵,攻打上田城的真田幸隆,但由於被城下的伏兵突袭,加上被狙击,使德川军大败,只好撤退。

天正十四年(1586),秀吉与家康正式交换人质,家康把次男於义丸(秀康)送予秀吉為养子,而秀吉则把其妹朝日姬(旭姬)嫁与家康,另外把母亲大政所送到冈崎作人质。对於是否如约还是保持与北条氏的盟,家康仍然有些犹豫不决,直政為此向家康分析利害,主张家康上洛臣从,最后家康终於上洛表示臣从,而大政所也正式到达冈崎。正当德川、羽柴两家相安无事之时,却出现危机,负责保护大政所的直政与及本多重次(鬼作左),由於不满羽柴秀吉,故有一晚本多重次派人把柴薪包围大政所的住屋,準备点火烧死大政所,但直政赶到阻止,并亲自送茶点予大政所,待遇周到以不令大政所怀疑,最终使危机化解,大政所也因此致意秀吉,对直政表示好感及感谢,也属意由直政负责保护大政所到京城,秀吉得知后,命直政随家康於天正十六年(1588)上洛,对直政的待遇及帮助表示谢意,并加封直政叙任為从五位下侍从,而主谋的本多重次因此被论罪,同时秀吉也不忘拉拢直政,并提出加赏直政拜领羽柴姓,但直政表示拒绝,离开京城后,秀吉再次请直政到大阪一聚,同时会见大政所,但在茶室时,直政面见已出奔的石川数正,当秀吉到来时,直政向秀吉说:「殿下,直政向不与背离主君的胆小之人(数正)同坐,虽是殿下之下属,然而直政為与此人同肩相靠,感到羞辱!」,秀吉听到后,使当场称讚直政為「德川家的好汉」。

本州一带基本安定后,秀吉即对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及九州的岛津义弘,并於天正十七年(1589)平定两家,全日本只剩奥州及关东之北条氏,天正十八年(1590)四月,秀吉发出全国大名动员令,二十万大军直指小田原城,德川家康也从征,由於本多忠胜率领别动队转攻其他要城,故德川本阵由谁出任先锋,成了大问题,正当所有认為是神原康政时,家康却决定由井伊直政出任先锋,令一眾家臣惊讶,当直政被任為先锋时,直政向家康主张:「现今秀吉周围之兵不多,讨取就在此时!」但家康不言一语,故直政只好说:「如此,直政定必担当好先锋之任!」,开战后,直政率兵攻破北条氏的箱根防卫线,并成功突入内阵,秀吉知悉后大喜,并立即颁发感状予直政,由於防线已被突破,小田原立即被包围,但未能立即突入,直政因此向篠曲轮发动夜袭,与守将山角定胜激战,并斩取首级四百,虽然山角死守,但由於小田原城已被直政的赤备队突破,加上北条氏照及松田宪秀的寑返,最终小田原城被攻陷,战后,秀吉称讚直政的功劳,指出此乃「攻入之首功也!」。

北条氏被讨平后,秀吉移封德川家到关东,家康分封家臣的领地时,直政被封至上野箕轮城十二万石,乃所有家臣中最多的,可见家康对直政的信任及能力的认同。天正十九年(1591),北奥州的南部家臣九户政实反叛,爆发「九户政实之乱」,秀吉迅即派蒲生氏乡及浅野长政等出兵讨平,直政奉命陪同氏乡一同出兵,到达九户政实居城时,虽然政实负隅顽抗,但最后,在浅野幸长及直政的猛功下被震压,事后秀吉对直政的协力表示讚赏。

奥州平定之后,天下已经一统,故丰臣秀吉改而著力於他的「假道入明」的计划,文禄元年(1592) 秀吉正式召集军队渡海侵朝,开展文禄.庆长之役,但因為德川家康未有参战,故未有任何损失。庆长三年(1598),由於侵朝军未有任何进展,八月十八日,丰臣秀吉因大志未成,最终忧鬱而死,薨於伏见城。翌年闰三月三日,丰家大老前田利家也病死,顿时丰家天下失去两大头,立即使丰臣氏内部的矛盾—文治派的石田三成、小西行长与武断派的七将(反石田七人眾)完全爆发出来,石田三成被七将追杀,在家康的调停下,石田最终於佐和山城隐居,与此同时,家康也因此掌握丰臣家,同时开始拉拢诸大名,庆长五年(1600),由於上杉景胜未有臣服,家康藉机讨伐,但由於石田三成也伺机而动,起兵於畿内,故终於爆发著名的「关原合战」,直政作為东海道先锋的军监,陪同家康四男忠吉出战关原,同时為拉拢外样大名加入东军,作出重大贡献。九月十五日上午八时,东西军於关原布阵完成,正式开战。由於松平忠吉队抢去福岛正则队於前率先进攻,直政立即上前协力,与忠吉队一同鉋击宇喜多秀家及小西行长队,家康為免危险,想下令忠吉回阵,但直政派使者向家康说:「武家之子,以光荣的死於合战為荣,主公不必阻止!」最后家康因此未有坚持。由於小早川秀秋在家康的威吓下寑返,使得当时正处於上风的西军,顿时变成逆势,下午一时,西军迅即溃散,石田、小西、宇喜多诸队先后逃逸,直政、忠吉与及本多忠胜乘机追击準备逃避的岛津义弘队,虽然义弘队成功突围,但直政、忠吉及忠胜队继续狙击,义弘队因此伤亡惨重,其中,岛津丰久(义弘侄)也因此被讨死;但直政却被岛津队的柏木源藤开鎗击中右肩落马,松平忠吉也因此被击伤,直政右手的活动能力因此受损。虽然家臣力劝,但直政坚持继续进击,但岛津队已逃离,故家康命令转向石田的佐和山城,直政担任军监,最终佐和山城攻陷,石田正澄被杀。

战后,直政之功受到家康的讚赏,而被改封至近江佐和山城十八万石,由於家康的继承人秀忠在关原之战迟到,家康大怒,同时家中也酝酿另选新继承人,而直政主张由忠吉(忠吉乃直政之婿)出任,另外也有主张次男松平秀康,但在本多正纯及大久保忠邻的支持下,秀忠继承人的位置仍被保留。对於关原之战后,西军大名如毛利、长宗我部及岛津等的外交交涉工作,直政奉命担任,毛利辉元、长宗我部盛亲在直政的斡旋下先后降服,而岛津家在直政死后,在本多正信一再斡旋下,家主忠恒(家久)也上洛请降,為德川天下的稳家带来重要的帮助,关原之战后,天下名為丰臣家所有,但实已為德川家康之天下。

正当德川家天下正如日中天之时,為此作出重大贡献、被家康称為「开幕府之元勋」的直政在庆长七年(1602)二月一日,因鎗伤復发,最终於佐和山城病逝,结束其睿智勇敢的一生,享年四十二岁,由於井伊家后改封至彦根,故直政后改葬於彦根清凉寺,法名「清凉泰安祥寿院」,家康得知消息后也黯然落泪。直政死后,赤备队仍由井伊家掌握,家督之位由其长男直胜继立,但直胜后因体弱不能立功而改封上野安中藩,宗家由在大阪之阵立功的直孝(直政次男)继嗣彦根藩三十五万石,為德川四天王家中,石禄最高的一家,井伊家一直在幕府任居要职,歷代当主中,有四位出任幕府大老,并与酒井轮流逐任幕府首席老中之位,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幕末拥护幕府的井伊直弼,但后在樱庭门外被尊王派刺杀,史称樱庭门外之变,次男直宪(十四代)继立后,於大政奉还改投天皇军,加入对奥羽越列藩同盟的进攻,战后就任彦根藩知事,版藉奉还后,被赐封正二位勋一等伯爵。

对於直政受到家康的特别信任,一直是眾说纷紜,史家质疑直政作為非三河谱代(远江出身),也能在家中得到重要位置,感到不解。史书上描写直政為「容貌美丽,得家康厚信」,使不少人揣测是家康好男色之故,加上直政到了二十二岁时才正式元服,与织田家的森兰丸的情况相似,但也有史家认為是家康希望藉直政,整治倚重三河人的风气,以吸纳外地人才,无论如何,与森兰丸不同的是,直政对德川家的贡献远比兰丸多,这是无容置疑的。

刚投靠家康时,直政曾说:「愿為德川家之厚恩而身死以為报答!」家康曾评价直政:「平时虽言少沉默,但心平稳重,肚里想著不少计划,也為实行这些计划决不改移!」。由於并非三河谱代,加上家康特别信任,令本多忠胜及神原康政等对直政大為嫉妒,但直政「言少,只做好自己的份内事,也从不到处炫耀。」曾有史家把直政与西国的藤堂高虎比较,也指出「德川家中,本多忠胜与神原康政乃武事优秀,政治智略以本多正信為优,但两者兼持者,只有井伊直政而已。」虽与本多正信同為外交役使,但直政仍為较重要的外交代表,也常得对方讚赏,作為一个武士出身而且年少的直政,实在不易,德川天下的成功,直政的贡献及角色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2005-8-17 18:02 谷风及雨
榊原康政,战国中后期名将,德川四天王、德川三杰之一,人称「刚毅大将」。天文十七年(1548)生於三河上野城,神原长政次男,母亲為道家氏之女;幼名龟丸(於龟),通称小平太,与本多忠胜同年生,被人合称為「德川双壁之猛将」。

康政出生时,父亲长政臣属於上野城城主酒井忠尚(酒井忠次之兄),但由於忠尚与松平广忠(家康父)不和,故两家因此对立抗战,康政的童年在上野城渡过,不久成為忠尚的侍童。另一方面,松平广忠被属下刺杀,松平家迅即陷入危机,野心勃勃的今川义元立即以广忠长男竹千代為人质,三河冈崎被今川氏「接管」。永禄三年(1560),今川义元见时机成熟,遂起兵上洛,号令全日本,但在五月十九日,在尾张桶狭间,被织田信长奇袭身亡,今川家也因此顿时不安。由於新当主氏真无能,与其他反今川的诸势力一样,松平元康(家康)决定起兵反倒氏真,然而氏真以為回送冈崎城可拉拢元康,可以却增加元康反抗的决心。同年末,家康宣布重整三河,重招三河旧臣,不久来到大树寺与酒井忠尚会谈,康政与父亲长政陪侍;在会谈中,家康看到当时十三岁的康政,说康政「气量不凡」,并请求忠尚的同意之下,收康政為近侍,正式改名小平太,从此开始了康政的征战一生。

康政在会谈后随家康到冈崎,并认识了当时同样是十三岁的本多忠胜,永禄四年(1561),家康出战攻打今川氏守将小原镇宾,是战中,康政只在家康身旁侍候,并未出战。康政的初阵在两年后,即永禄六年(1563),由於家康重整三河过急,最终引发三河国人的一向一揆(三河一向一揆之乱),其中发起叛乱的,是康政的前主上酒井忠尚,由於熟知地利,康政受家康之命出阵镇压,并与忠胜一同為先锋,迅速在上野合战中打败乱军,因此立下大功,被家康称讚,并得到高度的评价,更受领家康的「康」字,元服后改名「康政」。初战立功的康政并未因家康的称讚而自夸,永禄七年(1564),康政与忠胜及鸟居元忠同為先锋,攻打今川氏在三河的另一要城吉田城,并且成功落城,之后先后协助攻下田原等城,最终完成家康统一三河的目标,由於康政在诸战中都有立功,故在永禄九年(1566)起,被晋升為松平(德川)家军团的侍大将。永禄十二年(1569)十二月,家康再次起兵,攻打远江掛川城,康政於三河率水军於掛川附近登陆,与家康军形成陆海包围,迫使氏真投降,但由於守将朝比奈泰朝奋战不懈,最终形成拉锯战,正在此时,等候机会的武田信玄在甲斐出兵远江,家康得知后,只好与氏真立即议和,最后掛川城落。不久,家康再出兵天方城、曳马野及高天神(第一次)诸城,康政与忠胜在诸战中共同出兵,终於基本上统一远江,康政更与忠胜成為好友。

反今川氏后,家康便与童年时的好友织田信长亲好,并於永禄五年(1562)一月於清洲城订立著名的「清洲会盟」,并表达共同进退的立场。正当家康努力於三河攻略时,信长也竭力於上洛,先后与武田信玄及浅井长政联姻,元龟元年(1570)五月,织田势出兵越前朝仓义景,正当万事顺利之时,妹婿浅井长政却寑返到朝仓氏,迫使信长撤退。当时家康及康政不久接到信长的出兵要求,最终在六月二十八日爆发著名的姊川合战。织田.德川联军二万五千人与朝仓.浅井联军共一万五千人於姊川南北对峙,二十八日黎明,两军佈阵后开始交战,朝仓势以一万人与只有五千人的家康军大战,由於兵力相差一倍,使德川势陷入逆境,有见及此,家康接纳康政的建议,并命康政分兵沿下游迂迴渡姊川突袭,正在作战的朝仓势不知情况,仍然猛攻德川势,由於熟於野战,康政成功率小队渡过姊川,并突然出现在朝仓景健及前波新八郎本阵的左面,景健势及前波势顿时不知所措,康政立即下令突袭,使朝仓势立即大乱,加上本多忠胜打败朝仓大将真崎直隆,使朝仓势面临崩溃的危机,与此同时,由美浓赶来援助的稻叶一铁、氏家卜全突袭浅井长政的侧翼,使已开始疲於奔命的浅井势更见败跡,最后姊川之战结束,朝仓.浅井联军大败。是战中,康政率小队作战,并因此在混战中负伤,事后家康予以问候,但在此战中,康政的能力被德川家所承认及讚赏,也得到了信长的讚赏,因此,康政之名开始被广传。

姊川之战后,家康回到三河,与此同时,武田信玄鑑於家康与上杉谦信联络,并準备夹攻武田,再加上要完成上洛大业,故於元龟三年(1572)出兵,攻打远江、三河,由於兵力悬殊,家康也只好尽力一战,最终在三方原之战大败而回,家康逃向冈崎城,作為先锋的康政协助忠胜率残兵阻挡武田势的攻击,以换取时间使家康平安回到冈崎,不久先行撤回。正当德川家面临灭亡之时,信玄因中鎗受伤,被迫暂缓行军,最后因此病死,武田势秘不发丧退回甲斐。

不久信玄的死讯正式公告,家康為此感到高兴,之后派康政等出兵攻打远江犬居城,收復武田氏所佔领的旧地。天正元年(1573)武田氏新家主胜赖出兵,準备收復被家康夺去的旧领,当中包括长篠城,在包围半年后,康政与忠胜、鸟居元忠等出兵救援,并成功击退武田势。天正三年(1575)五月,信长与家康一同出兵攻打武田胜赖,十五日,与胜赖谈判不果后,两军於到达设乐原,二十日夜,由於受到酒井忠次的夜袭,二十一日武田、织田.德川军於设乐原佈阵,不久由大久保队与山县队衝突开始了著名的「长篠会战」。由於信长早已佈置火枪队於马棚之后,武田军衝进时,受到火枪队的猛烈攻击,马场信房、山县昌景等先后战死,另一方面﹐康政与敌大将真田信纲於右翼大战,康政虽然奋战,但取不到优势,却有不少家臣部下战死,在康政的指挥,终於击败信纲,斩取首级十餘个,自身虽因此负伤,但却换来惨胜,动摇武田的左翼,不久,内藤昌信在保证胜赖安全撤走后,便率百餘名残兵与康政、忠胜及大须贺康高拼死一战,最后被刺死,长篠之战就此以武田军全军覆没作為结束。大战后,康政的英勇作战,受到家康及信长的讚赏。

长篠之战后,武田的精兵基本上已全葬身在设乐原中,武田家因此陷入衰弱,德川家康派兵连陷多个主城,武田.德川之间的形势逐渐逆转,但与此同时,德川家中却出现了危机,天正七年(1579),家康妻筑山殿与长男信康被指与武田胜赖私通,在信长的下令下,信康与筑山殿先后自尽,康政的兄长清政乃是信康的家臣,当信康自刃后,清政自请放弃家督之位,最后在家康的命令下,康政成為新一代家督。天正八年(1580),家康再次出兵,攻打高天神城(第二次高天神城之战),康政与忠胜等為先锋攻打,由於高天神城已被家康军包围,加上井伊直政断水源的策略下,高天神城被攻陷只是时间问题。三月二十二日,康政、忠胜及鸟居元忠作為先锋,抢先攻入高天神城,最后守将之一的冈部元信被杀,另一守将横田尹松被迫突围,高天神城陷落,康政得首级十餘。天正十年(1582)二月,德川家康联同织田信忠出兵,準备歼灭武田胜赖,二十日,康政与忠胜等协助瀧川一益及织田信忠攻陷田中城,三月十一日,走投无路的武田胜赖与及长男信胜等於天目山自刃,源氏名流出身的武田氏正式灭亡。武田氏灭亡后,家康积极兼併武田的旧领,向信浓进军。

由於东海道最大的敌人已被翦除,家康於同年五月应信长之邀先到安土城,再上京都与信长会面,不久转到界地,康政也有随行。六月,正要到山阳道的信长,於二日停驻本能寺之时,突被大将明智光秀的大军袭击,最后不敌自焚而死,及后长男信忠也於二条城战死。收到消息的家康大感震惊,更有自刃的主限,但在一眾将士的支持及劝阻下,终於在眾人,包括康政的保护下经伊贺於同年末回到三河。回到三河后,家康收到光秀已被羽柴秀吉於六月十三日的山崎合战中被打败,后被乡民所杀。家康因此改以甲州、信州攻略,并準备重组武田的赤备队,对於由谁作為招士者,在会议中成為激辩的话题,当家康有意予井伊直政之时,康政说:「刚元服之小僧何能令武田旧臣招至我家之下,并加以约束?小平太愿当此重任,也相信能完成此事,否则会為此悔恨!」正当会议气氛越发紧张时,首席家老酒井忠次说:「投降的人应被照顾,不应强之而行!」这才令康政平定;但康政与直政的关係并不如好。

天正十一年(1583)六月,气势凌人的羽柴秀吉於贱岳合战中打败柴田胜家,消除夺取织田家的最大障碍。同时,织田信长次男信雄要求家康出兵讨伐羽柴秀吉,最后家康以信长盟友的名义与信雄合共三万人出兵,於天正十二年(1584)与羽柴势的十万大军大战,爆发著名的「小牧.长久手之战」,当时秀吉利用外交技巧,不断以书信拉拢其他大名出战同讨家康,如高山(左近)重友等,秀吉也希望能尽快完结战事,得知秀吉的「书信战术」后,康政也不甘示弱,於战事前撰写了著名的「小牧之缴文」:

「秀吉本為下贱出身之人,后得信长公之宠遇而受大国领土,身分即被提高,如此天之高、海之深之殊恩,应当知恩图报,然而在本能寺之变后,秀吉忘掉信长公之大恩,反之把其主公之子孙赶尽杀绝,并夺吞主公之领土。如此不忠不义之為,人神共愤!我主家康公与信长公已為旧交,即使兵力不足,仍以盟友之谊与信雄公讨伐敌人,誓把逆贼秀吉讨杀,以安我国人之心,平息天人之怨!」

康政的缴文一出,并传到秀吉的本阵,秀吉看到之后大怒,并大嚷:「此岂我太甚耶!」,下令立即出击。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池田恒兴等主张奇袭三河,家康的后方,秀吉接纳提议,不久总大将三好(羽柴)秀次率兵与池田及森长可出兵到三河,康政同时建议家康移到弹正山,以便观察敌方动向,不久家康与康政发现正赶向三河的羽柴队,康政立即率兵四千五百人於郊外,近冈崎附近施予反奇袭,再加上家康本阵的九千五百多人,令别动队来一个措手不及,后来井伊直政的赤备队也赶来截击,最后森长可被康政队全歼,森长可被讨死,池田队也因森队的坏灭而动摇,最后被赤备队大败,池田恒兴及长男元助也被讨死,三好秀次队及堀秀政队也被康政队狙击,但最后仍可向尾张逃逸,不久康政赶到与秀吉军共三万多人对战,康政立即大叫:「秀吉只為野人之后,只配為人前拉马矣,何足惧哉?」德川军因此士气大振,相反秀吉军在缴文之下,再加上如此打击,士气开始低落,秀吉听到康政之言后,再加上缴文的羞辱,愤怒地下令:「任何人能得那小子,不理生死,可得十万石為酬!」,康政因此声名大噪,名震天下。虽然有十万石為酬,但仍未能有多大的进展,不久,两军陷於对峙,秀吉為了挑衅家康出战,再加上之前康政的耻辱,突然在阵前脱去裤子,露出屁股,又向家康本阵大叫道:「敌大将之屁股在此,汝等更待何时?」一剎那之间,家康军在康政等人的指挥下,用火枪向著秀吉射击,又叫:「誓讨忘却信长公大恩之逆贼!令吾等后代以此為荣!」秀吉并未受伤,反而悠然下马,并笑道:「无事足惧,势将夺得天下之天下人,竟怕火枪吗?」不久,秀吉决定退兵,小牧.长久手之战终於结束,不久家康转攻瀧川一益及九鬼嘉隆,成功把二人击退,由於织田信雄与秀吉已定和议,最后家康於十一月二十一日回兵滨松,十二月与秀吉议和。由於在小牧.长久手之战立下大功,加上秀吉的「十万石之酬」,使康政骤然名知於全国,连秀吉的亲将加藤清正也慕其勇武,在日后的侵朝之战,借用康政的「无」字旗,家康也為此在军议中特加讚赏,可见康政在此战中所发挥的功效之重要。

天正十四年(1585),秀吉与家康正式议和,家康迎娶秀吉之妹旭姬,同时把大政所作為人质,交付家康照顾,另一方面,家康也把次男於义丸交付秀吉為养子。康政因為姻亲役使而到了大阪城迎旭姬回冈崎,从中被秀吉召见康政,為康政在小牧.长久手之战的勇敢表现大加讚赏,更称讚康政撰写的缴文言辞雄伟,康政回答说:「小牧之战只想尽力作战,不作他想,至今,对三河殿家康对康政之恩义,深感五内而不移!」故此,秀吉特上请天皇,赐康政叙任从五位下式部大辅(后再加侍从),临别之时,更再一次称讚康政為「刚毅勇武之大将」。

与家康议和后,秀吉进兵直指九州、四国;同时,家康也专注於信浓及甲斐的开闢,内政上又以垦荒、检地為主。天正十七年(1589),九州的霸主岛津氏在高城之战后宣布降服,基本完成统一大业,只有关东的北条氏及奥州未定。天正十八年(1590),由於北条氏政父子未有表示臣服,秀吉终於下令出兵二十万围攻小田原,康政随家康出征,由於由井伊直政作為先锋,故康政奉命率兵攻打八王子城及伊豆山中城,七月初,康政回军,不久小田原城在氏直表达降意后开城,康政与片桐且元及协阪安治进入小田原城查收,七月十三日,秀吉进入小田原城,并进行论功行赏,康政被赐佐仓城二万石。北条氏灭亡后,天正十九年(1591),奥州在九户政实之乱平定后,天下一统,家康被移封关八州,康政与忠胜等三河臣将都对於大為不满,但由於家康主意已决,最后康政等人随家康到关八州,不久,家康进行分封,康政受封上野馆林城十万石,同时,文禄元年(1592),家康把嫡男秀忠託付於康政,并对秀忠说:「军事之事,可请示康政,此万事不误!」

同年,秀吉发动侵朝战役(文禄.庆长之役),由於家康未需出战,故為后来的大事夺得休养生息的机会。由於侵朝进展不果,加上明军在外支援朝鲜,秀吉「假道入明」的梦想顿成泡影,庆长三年(1598)八月十八日,秀吉薨於伏见城,侵朝大军也因此回到日本。但在秀吉死后,德川家康与石田三成的对立表面化,而另一方面,与三成等文治派对立的还有加藤清正等七人的武断派,在前田利家的斡旋下,双方仍未有太大的衝突。但在庆长四年(1599)闰三月三日,利家也病死,先前的对立立即爆发起来,但在家康的仲介下,三成最终幸免於难,只有於佐和山城隐居;与此同时,宇喜多家发生骚动,由於秀家的正室豪姬(利家之女、秀吉养女)的挥霍及秀家的管理不善,终令一眾老臣不满,并与少壮的文治派对立,与秀家友好的大谷吉继出面斡旋,而吉继也请当时在伏见的康政一同出面化解,但老臣坚决不让,而另一方面,正煽动反秀家派的家康為康政突然介入此事表达不满,虽然康政再三要求,但家康勒令康政回馆林城,最后化解不成,一眾老臣最后因此出走,成為宇喜多军在关原之战战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由於三成失势,家康迅即控制大阪,并且拉拢其他强大大名,更藉机出兵上杉,迫使上杉景胜臣服,但由於石田三成在主城起兵,家康最终回军与三成一战,同时,家康命康政陪同嫡男秀忠率三万人由中山道到关原。九月五日,秀忠等到达真田昌幸的上田城,康政主张「不用作战,直接招降」,但由於受昌幸的玩弄,秀忠不理眾人的反对,决意攻打上田城,但却被打败,康政与本多忠政等劝秀忠先赶赴关原為要,最后秀忠决定绕道,於十三日到达下諏访,但家康已到达岐阜,十五日,关原之战爆发,最终秀忠赶不及出战,关原之战胜利后,秀忠要求謁见家康,但家康怒然拒绝,最后在康政陪同下,秀忠、康政与家康见面,康政為秀忠解释说:「关原之战是重要一战,秀忠殿下迟到,实是无从推諉,但主公的信使因木曾川河水上涨而未能及时通知我们关於主公的动向,如主公能早一日派出信使,或者不会如此!」(但史家发现,家康的信使於九日顺利到达小诸,但家康并未有调查),康政见家康未能完全息怒,再道:「然而,作為秀忠殿下的监护人,康政未有向秀忠殿下进諫,实為不当,责任实在康政也,我愿一力承担。」家康听到后才平息怒气,再加上本多正纯的斡旋,最终家康原谅秀忠,事后秀忠对於康政的帮助深感感动,秀忠更对康政说:「只要德川家一日还在,汝家必不灭亡!」关原之战后,康政等负责东军的论功行赏及进行计算。

关原之战胜利后,天下实在德川家康之手中,故家康开始进行重臣的分封,对於康政,家康主张改封康政到水户二十万石,但康政回答:「水户离江户三十里,而馆林只离江户仅十多里,如江户有危险,我在馆林,则可一日内赶到协助主公!」以此婉拒;后来家康在庆长七年(1602)称大将军后,有意请康政出任幕府老中一职,但由於当时康政等武臣与本多正信、正纯父子对立,為免引起衝突(也有说是对家康倚重文治派的不满),对家康说:「老臣争权乃亡国之兆也!」而拒绝了,不久康政开始稳居,但却一直受到疾病的威胁,庆长十一年(1606)二月,康政因直肠癌恶化,二代将军秀忠為康政请来最好的医师都回救乏力,五月十四日,康政於馆林城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法名「养林院殿上誉见向大禪定门」葬於馆林善导寺。康政死后,家督之位由三男康胜继立,但由於康胜死后无嗣,故家督由康政长男(过继到大须贺)忠政之子忠次继立,被获赐姓松平,之后藩主被改封到陆奥白河、播磨姬路、越后村上、越后高田,最后回到姬路城,直至藩末。

榊原康政作為一个武将,在战场上指挥是非常著名的,曾受家康的讚许,勇猛之外,在内政上也是一个能手,在入主馆林后,把从前的建设发展扩建,包括把馆林城扩建,另外又整备城下町,发展城下町,成為当时北关东其中一个繁荣的城,另外康政又復兴寺社,修筑利根川及渡良瀨川的堤堰,另一方面,又整顿藩内的道路网,令馆林成為北关东的道路中枢,康政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故在大正四年(1915),大正天皇下令追赠康政正四位。

过去,对於康政的评价,都比较其他三天王為低,但其实康政的角色及贡献都不下於酒井忠次、本多忠胜及井伊直政,除了上述的内政能力外,康政也是一个外交能力,如忠次(对织田家)及直政(对武田家)般,康政也是德川家的外交役使,近来发现一封由康政转予上杉谦信的外交书信,足而证明此点。家康曾评康政:「刚毅、气量不凡,而且人品尤高!」对康政来说,或者是最好的评价吧。

2005-8-17 18:04 占卜者艾玛
总觉得井伊吃的那枪是个铅弹头...
然后没处理好,中毒死了...

2005-8-17 20:17 龙宽九段
多谢南部兄了!

2005-8-17 20:39 远舟
笨苯的南部,转贴要记得注明出处作者啊....

2005-8-17 21:09 糖果大魔王
德川家的几个天王我总觉的比不上武田家的几个大臣!

2005-8-24 19:24 伊达政忠
武田四名臣,三弹正,武田二十四将!都比乌龟的人好,强!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