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7-3 09:52
天舞宝轮
建安元年,“吕布袭刘备,取下备”,刘备投奔曹操。程昱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大略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以“方今收英雄里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为由而拒绝。
建安四年,曹操派刘备、朱灵去往下邳北面邀击袁术,程昱、郭嘉赶忙进言:“刘备不可纵。”曹操悔恨不已,派人去追,但为时以晚。正巧这时刘备与董承等人的“衣带诏”密谋破产。曹操从此忌恨刘备。
建安五年,曹操欲东征刘备,手下诸将不同意,认为这样会造成后方兵力空虚,引来袁绍乘人之后。曹操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终大败刘备,俘虏关羽及刘备妻儿。
同一个刘备,曹操对他前后态度差距如此之大?原因为何?
人们常说孙权以荆州资刘备确实厚待刘备,其实曹操待刘备更厚,替他夺取下邳,活捉吕布,迎回老婆儿子,并先后表刘备为豫州牧、左将军。曹操果然是大手笔,在他有意收买人心的时侯,所做所为比孙权要大方、痛快得多。而刘备是如何回报曹操的呢?是与董承等人阴谋诛杀曹操。
刘备身上确实有不少在乱世中非常可贵的资质,他既有宗室出身,又有一种得以拢络四方英豪的命亡徒式的禀性。这使他成为“活宝贝”,野心家都试图利用他。但他们都没有看清刘备表面是打“仁”字招牌,而内心没有任何信义,甚至没有欠情还情的人类本能。曹操开始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后来经人提醒认识到了,但为时已晚。最后自己坚定的决心,在袁绍大兵压境的状态下,果断做出要先解决刘备的决定。
曾有人称赞曹操“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为英明正确的决定,而实际上,尽管曹操这种“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的决定是极有气魄的,主导思路也是正确的,但初次与刘备打交道的他,还是有所失策。一生善于识人用人的曹操,所败于不识刘备枭雄本质,无意间放纵了自己一生中最顽强的敌手。
曹操绝世英雄,尚经过许多时间、许多磨难才认清了刘备,更何况孙权呢?所以,陪了夫人又折兵。
2005-7-3 10:57
诸葛弩
其实也没有什么报答不报答的,刘备是不甘居人之下的。如果曹操刘备在倒过来,估计刘备和曹操也会做对方所做的事
2005-7-3 13:47
关内侯
反过来刘备可能会杀掉曹操
2005-7-5 01:01
missyouya
当君王一定要心狠手辣,否则的话就不要当君王了。
2005-7-5 08:47
瑶姬小公主
[quote]原帖由[i]missyouya[/i]于2005-07-05, 1:01:09发表
当君王一定要心狠手辣,否则的话就不要当君王了。 [/quote]
说得很对
成大事者,不必居于小节……
王者嘛……
2005-7-5 12:40
飞霞客
[quote]原帖由[i]瑶姬小公主[/i]于2005-07-05, 8:47:05发表
说得很对
成大事者,不必居于小节……
王者嘛……
[/quote]
两位难道是说曹操比刘备仁慈?曹操杀了吕布后可有把徐州还给刘备?曹操欺凌献帝难道不是死罪吗?封了刘备做豫州牧可有让他赴任?董卓待曹操也不薄,曹操为什么要杀董卓?楼主为什么不说董卓不杀曹操的遗憾呢?
2005-7-5 12:47
zzzppp123
赞成楼上的。大家看史有倾向可以理解,搞双重标准就不好了。
那时我也想不通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杀刘备,刘备那时只有潜力没实力,没有风云照样变不了龙。何况有实力的都还没杀完呢。
2005-7-5 21:57
第三帝国
[quote]原帖由[i]瑶姬小公主[/i]于2005-07-04, 21:37:31发表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这是个人问题,是曹操的失败,魏国的悲哀 [/quote]
也谈不上失败和悲哀吧,我倒是认为这也算是曹操的一份忠心。既然连汉献帝都没动,又拿什么理由去动这个皇叔呢?清君侧,也总是自家人清外面人吧?
2005-7-5 22:02
第三帝国
[quote]原帖由[i]楼桑野夫[/i]于2005-07-05, 12:54:39发表
没有实力却有名气,杀了得不偿失,忒不划算 [/quote]
恩,这倒是,刘家人搞这一套很有点工夫的。韩信不反刘邦,多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呢。
2005-7-6 02:04
kklai
[quote]原帖由[i]瑶姬小公主[/i]于2005-07-04, 18:46:40发表
楼主说的对,一个刘备,一个司马
曹操不杀他们,是终生的遗憾 [/quote]
司马废了曹家.其实当初曹操就说过 不可赋予兵权给司马懿.可惜.
2005-7-6 09:30
楼桑野夫
[quote]原帖由[i]第三帝国[/i]于2005-07-05, 22:02:30发表
恩,这倒是,刘家人搞这一套很有点工夫的。韩信不反刘邦,多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呢。 [/quote]
杀刘备倒不是真的对他的名声有好感了。而是杀了这么一个好名声的人,岂不是坏了自己的名声,落个害贤的骂名。其时曹操实力尚未雄厚,乾坤未定,不敢造次。
2005-7-7 22:14
死不悔改
[quote]原帖由[i]瑶姬小公主[/i]于2005-07-05, 8:47:05发表
说得很对
成大事者,不必居于小节……
王者嘛……
[/quote]
汗,不拘小节和心狠手辣是两回事。不过这两种特质曹操都有。
2005-7-7 23:18
飞霞客
[quote]原帖由[i]天舞宝轮[/i]于2005-07-07, 9:53:49发表
[quote]原帖由[i]飞霞客[/i]于2005-07-05, 12:40:29发表
[quote]原帖由[i]瑶姬小公主[/i]于2005-07-05, 8:47:05发表
说得很对
成大事者,不必居于小节……
王者嘛……
[/quote]
两位难道是说曹操比刘备仁慈?曹操杀了吕布后可有把徐州还给刘备?曹操欺凌献帝难道不是死罪吗?封了刘备做豫州牧可有让他赴任?董卓待曹操也不薄,曹操为什么要杀董卓?楼主为什么不说董卓不杀曹操的遗憾呢? [/quote]
董卓哪里待曹操不薄了? [/quote]
董卓哪里待曹操薄了?董卓是降了曹操的职?还是先起心杀曹操?
2005-7-8 13:41
飞霞客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08, 9:24:01发表
至少,曹操没欠董卓什么东西,也没向董卓求什么东西,董卓给了他官,曹操还弃官
刘备呢?走投无路投奔曹操,被吕布打得不行和曹操求救,危机过后就想谋害曹操,什么东西! [/quote]
曹操是先弃官还是先想谋杀董卓?关于曹操“帮”刘备夺回徐州,就象你有一个价值几千圆的钱包,里面有上百万的巨款,钱包被一个坏人抢了,你打不过坏人,另外一个人帮你把钱包夺会来,但那个人只把钱包还给你,却把上百万的巨款占为己有,请问你还会对那人感激涕零?
2005-7-13 09:42
arrowblue
[quote]原帖由[i]飞霞客[/i]于2005-07-08, 13:41:39发表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08, 9:24:01发表
至少,曹操没欠董卓什么东西,也没向董卓求什么东西,董卓给了他官,曹操还弃官
刘备呢?走投无路投奔曹操,被吕布打得不行和曹操求救,危机过后就想谋害曹操,什么东西! [/quote]
曹操是先弃官还是先想谋杀董卓?关于曹操“帮”刘备夺回徐州,就象你有一个价值几千圆的钱包,里面有上百万的巨款,钱包被一个坏人抢了,你打不过坏人,另外一个人帮你把钱包夺会来,但那个人只把钱包还给你,却把上百万的巨款占为己有,请问你还会对那人感激涕零? [/quote]
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曹操拥立汉帝,当然要统一北方,不允许割据势力出现,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而刘备就一军阀,完全是退步的
再说没有曹操,刘备连命都保不住,
还谈什么钱包?
2005-7-13 10:15
大地の天使
[quote]原帖由[i]幽の哈哈[/i]于2005-07-13, 0:02:57发表
都说曹操狠
我看他在这点时就太仁慈
都说刘备仁慈
我看他在这点十就太狠
曹操能杀一眼辩出"床头捉刀人"的匈奴使怎么就辩不出大耳呢? [/quote]
其实刘备是很狠的
该出手时就出手(徐州的车胄)
演义是瞎掰
无毒不丈夫嘛~~~~~~~
2005-7-13 10:18
大地の天使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13, 9:42:05发表
[quote]原帖由[i]飞霞客[/i]于2005-07-08, 13:41:39发表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08, 9:24:01发表
至少,曹操没欠董卓什么东西,也没向董卓求什么东西,董卓给了他官,曹操还弃官
刘备呢?走投无路投奔曹操,被吕布打得不行和曹操求救,危机过后就想谋害曹操,什么东西! [/quote]
曹操是先弃官还是先想谋杀董卓?关于曹操“帮”刘备夺回徐州,就象你有一个价值几千圆的钱包,里面有上百万的巨款,钱包被一个坏人抢了,你打不过坏人,另外一个人帮你把钱包夺会来,但那个人只把钱包还给你,却把上百万的巨款占为己有,请问你还会对那人感激涕零? [/quote]
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曹操拥立汉帝,当然要统一北方,不允许割据势力出现,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而刘备就一军阀,完全是退步的
再说没有曹操,刘备连命都保不住,
还谈什么钱包? [/quote]
不管怎么说
曹操没收了刘备的领地是事实
曹操架空了刘备是事实
试问
如此这般
有着称霸野心的枭雄玄德怎会不想做掉曹操?
2005-7-13 12:34
zzzppp123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13, 9:42:05发表
[quote]原帖由[i]飞霞客[/i]于2005-07-08, 13:41:39发表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08, 9:24:01发表
至少,曹操没欠董卓什么东西,也没向董卓求什么东西,董卓给了他官,曹操还弃官
刘备呢?走投无路投奔曹操,被吕布打得不行和曹操求救,危机过后就想谋害曹操,什么东西! [/quote]
曹操是先弃官还是先想谋杀董卓?关于曹操“帮”刘备夺回徐州,就象你有一个价值几千圆的钱包,里面有上百万的巨款,钱包被一个坏人抢了,你打不过坏人,另外一个人帮你把钱包夺会来,但那个人只把钱包还给你,却把上百万的巨款占为己有,请问你还会对那人感激涕零? [/quote]
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曹操拥立汉帝,当然要统一北方,不允许割据势力出现,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而刘备就一军阀,完全是退步的
再说没有曹操,刘备连命都保不住,
还谈什么钱包? [/quote]
你用这种观念去苛求古人,能过关的很少啊。
2005-7-13 12:45
楼桑野夫
[quote]原帖由[i]幽の哈哈[/i]于2005-07-13, 0:02:57发表
都说曹操狠
我看他在这点时就太仁慈
都说刘备仁慈
我看他在这点十就太狠
曹操能杀一眼辩出"床头捉刀人"的匈奴使怎么就辩不出大耳呢? [/quote]
床头捉刀事件的时候曹操至少已经平定北方了(崔琰已为其手下),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当然是与刘备在许昌时的政治形势不同,杀了刘备,远人不复来投矣.
2005-7-13 12:56
杨少凡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13, 9:42:05发表
曹操拥立汉帝,当然要统一北方,不允许割据势力出现,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而刘备就一军阀,完全是退步的
再说没有曹操,刘备连命都保不住,
还谈什么钱包? [/quote]
要说拥立汉帝,曹操刘备口头上可都拥立,实际上没什么区别。
就实质上说,曹操刘备都是汉末军阀,没什么本质不同,只不过曹操把汉帝搞到手了而已。
曹操统一得,刘备就统一不得?
曹操就进步、刘备就退步?
这是什么逻辑?
2005-7-13 23:21
飞霞客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13, 9:42:05发表
[quote]原帖由[i]飞霞客[/i]于2005-07-08, 13:41:39发表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08, 9:24:01发表
至少,曹操没欠董卓什么东西,也没向董卓求什么东西,董卓给了他官,曹操还弃官
刘备呢?走投无路投奔曹操,被吕布打得不行和曹操求救,危机过后就想谋害曹操,什么东西! [/quote]
曹操是先弃官还是先想谋杀董卓?关于曹操“帮”刘备夺回徐州,就象你有一个价值几千圆的钱包,里面有上百万的巨款,钱包被一个坏人抢了,你打不过坏人,另外一个人帮你把钱包夺会来,但那个人只把钱包还给你,却把上百万的巨款占为己有,请问你还会对那人感激涕零? [/quote]
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曹操拥立汉帝,当然要统一北方,不允许割据势力出现,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而刘备就一军阀,完全是退步的
再说没有曹操,刘备连命都保不住,
还谈什么钱包? [/quote]
曹操拥立汉帝?那司马昭也是拥立曹家,当曹髦临死,曹奂“禅位”时是否会想到其祖上是如何拥立汉帝的?刘备是军阀不错,但曹操是周公?是圣人?曹操可以以“拥立汉帝”为理由统一北方,刘备为什么不可以以衣带诏讨伐国贼?陈宫也救过曹操,后来不是死在曹操手上?可以说没有许攸,曹操赢不了官渡之战,许攸也算是曹操的大恩人,后来不也在曹操的默许下被杀?
2005-7-13 23:27
arrowblue
楼上的说法真是搞笑,
曹操迎汉献帝之前,汉献帝就是个丧家之犬,连口饭都吃不饱
而司马昭拥立曹家的时候,曹家可没有那么惨,完全是司马家篡权夺位。
陈宫的例子就更搞笑了,陈宫背叛曹操,把城池给了吕布,差点让曹操无家可归,而且再看看曹操和陈宫临刑前的对话,陈宫是自己求死。
没有许某人,就赢不了官渡之战?这个纯属是yy了。许攸的确是立了大功,
再说后来也不是曹操暗示别人杀的他,和曹操关系不大。这和曹操救了刘备的命不知道差了几个等级呢
曹操在当时,至少让中原的百姓屯点,安定了下来,而刘备玩的这一手,又使徐州陷入战火,什么玩意
2005-7-14 01:40
飞霞客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13, 23:27:45发表
楼上的说法真是搞笑,
曹操迎汉献帝之前,汉献帝就是个丧家之犬,连口饭都吃不饱
而司马昭拥立曹家的时候,曹家可没有那么惨,完全是司马家篡权夺位。
陈宫的例子就更搞笑了,陈宫背叛曹操,把城池给了吕布,差点让曹操无家可归,而且再看看曹操和陈宫临刑前的对话,陈宫是自己求死。
没有许某人,就赢不了官渡之战?这个纯属是yy了。许攸的确是立了大功,
再说后来也不是曹操暗示别人杀的他,和曹操关系不大。这和曹操救了刘备的命不知道差了几个等级呢
曹操在当时,至少让中原的百姓屯点,安定了下来,而刘备玩的这一手,又使徐州陷入战火,什么玩意 [/quote]
首先再说一遍,阁下不要老是“yy”。记得一个差不多论题的贴子就是这样让版主删去了。说来说去,我的意思是对曹操、刘备不应有双重标准。曹操迎献帝是真心拥立汉朝?不过把献帝做为政治工具罢了!看看其逼帝杀后的行径可知其是什么货色。陈宫把城池给了吕布,曹操可把徐州还给刘备了吗?曹操可有惩罚杀许某的凶手?曹操屯田那么好,为什么会开创了晋朝的门阀?反而蜀国灭亡后蜀中百姓还思念刘备、诸葛亮?徐州的战火究竟是谁挑起的?徐州本就不是曹操的!
2005-7-14 09:39
arrowblue
至少曹操拥立了汉帝,让他不至于饿死
屯田更是解决了百姓流离失所得的问题
曹操拥立中央政府,拿下了徐州,当然要归中央政府处理,难道还能允许军阀割据?那才是倒退!再说,徐州是刘备的?刘备只不过是个对抗中央的割据军阀,有什么理由占据徐州?
晋朝的门阀是曹操开辟的?那时候离曹操多少年了?建议楼上读读司马昭、司马炎的传记,看看是谁开辟的门阀?
蜀中的老百姓怀念诸葛亮是真,怀念刘备?
俺可没听说过
武侯祠和昭烈庙在同一处,可惜进去惨败的人都是拜诸葛亮,没听说去拜刘备的
2005-7-14 10:10
Yuneunhea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14, 9:39:56发表
至少曹操拥立了汉帝,让他不至于饿死
屯田更是解决了百姓流离失所得的问题
曹操拥立中央政府,拿下了徐州,当然要归中央政府处理,难道还能允许军阀割据?那才是倒退!再说,徐州是刘备的?刘备只不过是个对抗中央的割据军阀,有什么理由占据徐州?
晋朝的门阀是曹操开辟的?那时候离曹操多少年了?建议楼上读读司马昭、司马炎的传记,看看是谁开辟的门阀?
蜀中的老百姓怀念诸葛亮是真,怀念刘备?
俺可没听说过
武侯祠和昭烈庙在同一处,可惜进去惨败的人都是拜诸葛亮,没听说去拜刘备的 [/quote]
那照你这么说,中原地区的人也没去参拜过曹操嘛
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曹操劳苦功高这么多年,不落得还是和刘备一个档次啊
2005-7-14 10:55
arrowblue
我认为这是曹操屠过城的原因
瑕不掩瑜,瑜不遮霞
综合看来,曹操无论在法治、还是军事上,都比刘备强多了
刘备只不过是一个政治流氓而已
2005-7-14 10:59
飞霞客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14, 9:39:56发表
至少曹操拥立了汉帝,让他不至于饿死
屯田更是解决了百姓流离失所得的问题
曹操拥立中央政府,拿下了徐州,当然要归中央政府处理,难道还能允许军阀割据?那才是倒退!再说,徐州是刘备的?刘备只不过是个对抗中央的割据军阀,有什么理由占据徐州?
晋朝的门阀是曹操开辟的?那时候离曹操多少年了?建议楼上读读司马昭、司马炎的传记,看看是谁开辟的门阀?
蜀中的老百姓怀念诸葛亮是真,怀念刘备?
俺可没听说过
武侯祠和昭烈庙在同一处,可惜进去惨败的人都是拜诸葛亮,没听说去拜刘备的 [/quote]
那董卓也是中央政府,曹操为什么又允许割据?且曹操自诩中央政府,可献帝为什么要下衣带诏?晋朝的门阀当然跟司马昭、司马炎有直接的关系,但晋朝的门阀大多都是曹操部下之后,难道曹操没有一点干系?反观蜀国可有这种情况?曹操治下之民可有象蜀国人民怀念刘备一样怀念曹操?如果刘备的庙与曹操的庙在一起,进去参拜的人谁多也不知到?可我估计现在应该是刘备的香火比曹操的多。曹操的庙在哪儿?恕我孤陋寡闻。
2005-7-14 11:02
飞霞客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14, 10:55:09发表
我认为这是曹操屠过城的原因
瑕不掩瑜,瑜不遮霞
综合看来,曹操无论在法治、还是军事上,都比刘备强多了
刘备只不过是一个政治流氓而已 [/quote]
屠过城就是瑕不掩瑜,瑜不遮霞,那刘备要杀一个屠过城的凶手就成了流氓?曹操无论在法治、还是军事上,都比刘备强不错,强很多?嘿嘿,他自己都不敢那样认为。
2005-7-14 11:15
arrowblue
[quote]原帖由[i]飞霞客[/i]于2005-07-14, 10:59:19发表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14, 9:39:56发表
至少曹操拥立了汉帝,让他不至于饿死
屯田更是解决了百姓流离失所得的问题
曹操拥立中央政府,拿下了徐州,当然要归中央政府处理,难道还能允许军阀割据?那才是倒退!再说,徐州是刘备的?刘备只不过是个对抗中央的割据军阀,有什么理由占据徐州?
晋朝的门阀是曹操开辟的?那时候离曹操多少年了?建议楼上读读司马昭、司马炎的传记,看看是谁开辟的门阀?
蜀中的老百姓怀念诸葛亮是真,怀念刘备?
俺可没听说过
武侯祠和昭烈庙在同一处,可惜进去惨败的人都是拜诸葛亮,没听说去拜刘备的 [/quote]
那董卓也是中央政府,曹操为什么又允许割据?且曹操自诩中央政府,可献帝为什么要下衣带诏?晋朝的门阀当然跟司马昭、司马炎有直接的关系,但晋朝的门阀大多都是曹操部下之后,难道曹操没有一点干系?反观蜀国可有这种情况?曹操治下之民可有象蜀国人民怀念刘备一样怀念曹操?如果刘备的庙与曹操的庙在一起,进去参拜的人谁多也不知到?可我估计现在应该是刘备的香火比曹操的多。曹操的庙在哪儿?恕我孤陋寡闻。 [/quote]
董卓感的全是恶行,曹操当然要反对他
汉帝下衣带诏是忌曹操的功劳和权利
汉朝对功臣最为苛刻,如韩信、彭越、周勃、周亚夫
曹操当然不能束手待毙
曹操可没有自己部下的后代形成门阀,反而加强了中央政府
你说的门阀形成,那都是司马家掌权的事了,算不到曹操的头上
请问四川人民什么时候怀念刘备了?至于阁下估计的事情,也拿来说,不是yy是什么?
刘备是没有屠过城,可是本来在刘表和刘璋治下生活得很好的荆、益之民,
却被刘备私人的野心卷入战火,比屠城好不了多少
再看刘备借荆州不还,夺取盟友的西川,不是个政治流氓是什么?
刘备对汉末人民有何贡献?
2005-7-14 11:45
飞霞客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14, 11:15:29发表
[quote]原帖由[i]飞霞客[/i]于2005-07-14, 10:59:19发表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7-14, 9:39:56发表
至少曹操拥立了汉帝,让他不至于饿死
屯田更是解决了百姓流离失所得的问题
曹操拥立中央政府,拿下了徐州,当然要归中央政府处理,难道还能允许军阀割据?那才是倒退!再说,徐州是刘备的?刘备只不过是个对抗中央的割据军阀,有什么理由占据徐州?
晋朝的门阀是曹操开辟的?那时候离曹操多少年了?建议楼上读读司马昭、司马炎的传记,看看是谁开辟的门阀?
蜀中的老百姓怀念诸葛亮是真,怀念刘备?
俺可没听说过
武侯祠和昭烈庙在同一处,可惜进去惨败的人都是拜诸葛亮,没听说去拜刘备的 [/quote]
那董卓也是中央政府,曹操为什么又允许割据?且曹操自诩中央政府,可献帝为什么要下衣带诏?晋朝的门阀当然跟司马昭、司马炎有直接的关系,但晋朝的门阀大多都是曹操部下之后,难道曹操没有一点干系?反观蜀国可有这种情况?曹操治下之民可有象蜀国人民怀念刘备一样怀念曹操?如果刘备的庙与曹操的庙在一起,进去参拜的人谁多也不知到?可我估计现在应该是刘备的香火比曹操的多。曹操的庙在哪儿?恕我孤陋寡闻。 [/quote]
董卓感的全是恶行,曹操当然要反对他
汉帝下衣带诏是忌曹操的功劳和权利
汉朝对功臣最为苛刻,如韩信、彭越、周勃、周亚夫
曹操当然不能束手待毙
曹操可没有自己部下的后代形成门阀,反而加强了中央政府
你说的门阀形成,那都是司马家掌权的事了,算不到曹操的头上
请问四川人民什么时候怀念刘备了?至于阁下估计的事情,也拿来说,不是yy是什么?
刘备是没有屠过城,可是本来在刘表和刘璋治下生活得很好的荆、益之民,
却被刘备私人的野心卷入战火,比屠城好不了多少
再看刘备借荆州不还,夺取盟友的西川,不是个政治流氓是什么?
刘备对汉末人民有何贡献? [/quote]
曹操不能束手待毙,凭什么要刘备束手待毙?曹操屠城干的不是坏事?阁下YY(既然阁下喜欢这词)的多点吧?凭什么曹操占据徐州不是私心,刘备的就是?你的意思是要刘备做佛祖舍身饲虎,让曹操可以无法无天?是献帝对曹操严刻还是曹操对献帝严刻,阁下先看看《三国志》。阁下回答问题总是避重就轻,且有点意气用事不是讨论问题的方法。我无法说服你,你也无法说服我,就此打住吧!
2005-7-14 12:28
大雄GG
刘表不说,刘璋统治下的益州老百姓生活可不见得有多好
而且荆州老百姓卷入战火是因为曹操来占领荆州,难不成你认为曹操南下是为了收拾刘备一个人?
2005-7-14 12:29
晋阳侯张辽
引用 (arrowblue @ 2005-07-14, 9:39:56)
至少曹操拥立了汉帝,让他不至于饿死
屯田更是解决了百姓流离失所得的问题
曹操拥立中央政府,拿下了徐州,当然要归中央政府处理,难道还能允许军阀割据?那才是倒退!再说,徐州是刘备的?刘备只不过是个对抗中央的割据军阀,有什么理由占据徐州?
晋朝的门阀是曹操开辟的?那时候离曹操多少年了?建议楼上读读司马昭、司马炎的传记,看看是谁开辟的门阀?
蜀中的老百姓怀念诸葛亮是真,怀念刘备?
俺可没听说过
武侯祠和昭烈庙在同一处,可惜进去惨败的人都是拜诸葛亮,没听说去拜刘备的
那董卓也是中央政府,曹操为什么又允许割据?且曹操自诩中央政府,可献帝为什么要下衣带诏?晋朝的门阀当然跟司马昭、司马炎有直接的关系,但晋朝的门阀大多都是曹操部下之后,难道曹操没有一点干系?反观蜀国可有这种情况?曹操治下之民可有象蜀国人民怀念刘备一样怀念曹操?如果刘备的庙与曹操的庙在一起,进去参拜的人谁多也不知到?可我估计现在应该是刘备的香火比曹操的多。曹操的庙在哪儿?恕我孤陋寡闻。
董卓感的全是恶行,曹操当然要反对他
汉帝下衣带诏是忌曹操的功劳和权利
汉朝对功臣最为苛刻,如韩信、彭越、周勃、周亚夫
曹操当然不能束手待毙
曹操可没有自己部下的后代形成门阀,反而加强了中央政府
你说的门阀形成,那都是司马家掌权的事了,算不到曹操的头上
请问四川人民什么时候怀念刘备了?至于阁下估计的事情,也拿来说,不是yy是什么?
刘备是没有屠过城,可是本来在刘表和刘璋治下生活得很好的荆、益之民,
却被刘备私人的野心卷入战火,比屠城好不了多少
再看刘备借荆州不还,夺取盟友的西川,不是个政治流氓是什么?
刘备对汉末人民有何贡献?
我非常赞成 刘备乃奸诈小人 江山全靠他的手下打来的 根本算不上英雄 不过曹操不杀刘备也并不是遗憾 不杀方显出其英雄本色 后来蜀国不是被魏灭了嘛 曹一统中原 简直就是当世之大英雄也
2005-7-14 12:34
楼桑野夫
原来江山要做光杆司令亲自去全部啃下来才能算英雄?我看那是狗熊啃玉米还差不多
2005-7-14 13:22
马超将军
论奸曹操、刘备、孙权谁都不必说谁。曹操有些作为譬如对待陈宫,好歹陈宫也救过他一命,陈宫最后也死于曹操之手。荀文若对曹操的贡献不可谓小,最后落得服毒自尽。曹操以个人私愤迁怒于无辜的徐州百姓而屠城,更是令人不齿。观刘备一生,还是讲义气的,前有救公孙瓒,后有救徐州。说刘备救徐州是为了占领徐州显然属于枉度猜测了。首先救徐州是孔融派人报信要求救的,要救肯定就得与曹操的人马作战,而与曹操的人马作战,有胜的把握吗?要不是吕布偷袭兖州,曹操主动放弃徐州,刘备未必能救得徐州。没有获胜把握,为什么刘备选择了去救?如果完全为了个人私利,这种没有把握的仗,谁愿意去打?刘备最后选择了去救,说明刘备还是讲义气的。说这个时候刘备为了占领徐州纯属以果推因的胡扯!能不能救得了还不知道,就谈什么占领徐州?没有吕布背后捣蛋,徐州早已被曹操占领,刘备那点人马还想占领徐州?
建议辩论前仔细看看历史,动动脑子分析一下是不是那么回事,仅凭个人喜恶肤浅的辩论就失去了意义。
2005-7-14 20:34
大地の天使
唉~~~~~~
又是曹刘之争啊!!
又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曹操能力比刘备强
这是无可厚非的
不然中学历史课本就不会在三国这一阶段只介绍曹操&诸葛亮了
但仅此就否定刘备的能力
显然是不够科学的
问题嘛
还是得辨证地看!
2005-7-15 16:18
superzz_0
这个问题很简单,曹操不是那种恶到底的坏人,因为恶到底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了,人心很重要
2005-7-15 18:08
实干司马
曹操连有盛名的垃圾孔融都一忍再忍,最后忍无可忍才杀,又怎么会杀掉刚投靠不久、有能力也有盛名的枭雄刘备呢
曹操如果一直像屠徐州那么残暴,早就重蹈董卓覆辙了。恰恰他不是这样,而是做到了逐渐收敛,越发进步。这就是值得欣赏的有血有肉一面。
2005-7-16 00:32
zzzppp123
孔融算是刻薄人,是不是垃圾就是你个人的看法了,你又没说证据,就这么说了,还不负责扫盲,只好嘴大有理了。
“曹操如果一直像屠徐州那么残暴,早就重蹈董卓覆辙了。恰恰他不是这样,而是做到了逐渐收敛,越发进步。这就是值得欣赏的有血有肉一面。 ”
笑话呢,逐渐收敛,越发进步。不多说别的,官渡又去坑杀绍卒了,是不是没把邺给屠了就是证明有进步了?
你又为啥说“董卓覆辙”呢,董卓不也在逐渐收敛,越发进步,他就没把长安也给烧了,大进步啊。
2005-7-16 15:03
zzzppp123
[quote]原帖由[i]实干司马[/i]于2005-07-16, 12:11:02发表
[quote]原帖由[i]zzzppp123[/i]于2005-07-16, 0:32:22发表
不和你来意气之争了。你是高人行不。
孔融算是刻薄人,是不是垃圾就是你个人的看法了,你又没说证据,就这么说了,还不负责扫盲,只好嘴大有理了。
“曹操如果一直像屠徐州那么残暴,早就重蹈董卓覆辙了。恰恰他不是这样,而是做到了逐渐收敛,越发进步。这就是值得欣赏的有血有肉一面。 ”
笑话呢,逐渐收敛,越发进步。不多说别的,官渡又去坑杀绍卒了,是不是没把邺给屠了就是证明有进步了?
你又为啥说“董卓覆辙”呢,董卓不也在逐渐收敛,越发进步,他就没把长安也给烧了,大进步啊。 [/quote]
这样才是辩论的态度。否则一句“证据呢?”,算什么鬼话!
孔融是什么货色呢?徒有虚名却专门搞屎棍的不良分子,受到曹操的憎恨,郗虑、诸葛亮等的鄙视。
《九州春秋》:
○孔融
融住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植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会而已。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其自理甚疏,租赋少稽,一朝杀五部督邮。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幽州精兵乱,至徐州,卒到城下,举国皆恐,融直出说之,令无异志,遂与别校谋夜覆幽州,幽州军败,悉有其众。无几时,还复叛亡。黄巾将至,融大饮醇酒,躬自上马,御之涞水之上。寇令上部与融相拒,两翼径涉水,直到所治城。城溃,融不得入,转至南县,左右稍叛。连年倾覆,事无所济,遂不能保鄣四境,弃郡而去。后徙徐州,以北海相自还领青州刺史,治郡北陲。欲附山东,外接辽东,得戎马之利,建树根本,孤立一隅,不与共也。于时曹、袁、公孙共相首尾,战士不满数百,谷不至万斛。王子法、刘孔慈凶辨小才,信为腹心;左承祖、刘义逊清隽之士,备在坐席而已,言此民望,不可失也。承祖劝融自托强国,融不听而杀之,义逊弃去。遂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城小寇众,流矢雨集。然融凭几安坐,读书论议自若。城坏众亡,身奔山东,室家为谭所虏。
曹公制酒禁,而孔融书嘲之曰:“夫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千钟无以成其圣。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太祖外虽宽容之,内不能平。御史大夫郗虑知旨,以免融官。
《诸葛亮集》中《論來敏》:
敏亂群,過於孔文舉。
对曹操,你就知道屠徐州及坑杀八万袁绍卒吧,怎么不说说收降三十万黄巾及壶关呢 [/quote]
知道你就要引《九州春秋》这段话了,要引就要引全点,也有帮他说好话的,怎么不引用了。
对曹操,不好意思,我不仅仅知道屠徐州及坑杀八万袁绍卒,我没看出逐渐收敛,越发进步在哪里。
还有壶关,建议你不要作为老曹进步的证据,老曹可是说过:“城拔,皆坑之。”的。是打不下来,才被迫换一种做法的。还有收降三十余万黄巾,可是在这些之前的,看不出他进步了,说退步还差不多。举例也请看的全面点,谢谢。
还有,我不想和你学泼妇吵架,也请你注意文明点。什么“鬼话”之类我还是原话奉还。
2005-7-16 17:26
实干司马
[quote]知道你就要引《九州春秋》这段话了,要引就要引全点,也有帮他说好话的,怎么不引用了[/quote]
那你“全部”引用出来吧!看怎么个“全”法 也把为孔融说好话的列举出来,好对比一下。《后汉书》?《汉纪》?
《后汉书》太长,说的也不是什么好话。
你说老曹没进步,一直这么残暴,但不知为何这么多中外名士纷纷投奔他,难道都瞎了眼往死里钻?打击豪强,发展生产的事怎么不说说。说到壶关,就是一明知被攻下只是时间问题却负隅顽抗的典型,而曹操是说过:“城拔,皆坑之。”的,但这么做了么?况且即使这么做也并非过分。说到官渡坑8万卒,那可是有战斗力的大量降卒,并非百姓,比曹操自己军队还多数倍,还心怀二志。
2005-7-16 17:30
zzzppp123
[quote]原帖由[i]实干司马[/i]于2005-07-16, 17:26:11发表
麻烦楼上把为孔融说好话的列举出来,好对比一下。《后汉书》?《汉纪》?
《后汉书》太长,说的也不是什么好话。
你说老曹没进步,一直这么残暴,但不知为何这么多中外名士纷纷投奔他,难道都瞎了眼往死里钻?打击豪强,发展生产的事怎么不说说。说到壶关,就是一明知被攻下只是时间问题却负隅顽抗的典型,而曹操是说过:“城拔,皆坑之。”的,但这么做了么?况且即使这么做也并非过分。说到官渡坑8万卒,那可是有战斗力的大量降卒,并非百姓,比曹操自己军队还多数倍,还心怀二志。曹操屠邺?怎么在三国志里只看到“邺定”?你杜篡的水平可不高啊呵呵 [/quote]
我已经不再想和你说话了。
“是不是没把邺给屠了就是证明有进步了?“,这是我的原话,
“曹操屠邺?怎么在三国志里只看到“邺定”?你杜篡的水平可不高啊呵呵”这是你的话,拜托,稍稍看清楚点再说。
你如果说“城拔,皆坑之”也不过分,那老曹一直就是个圣人,你还说进步什么?
意尽,不想多说,你不必回了。
2005-7-16 21:10
大雄GG
曹操的军令一直都是“围而后降者不赦”,实在看不出有啥进步的
2005-7-17 00:16
实干司马
[quote]原帖由[i]zzzppp123[/i]于2005-07-16, 20:21:09发表
[quote]原帖由[i]实干司马[/i]于2005-07-16, 17:43:33发表
列举不出就承认,还说什么“不再想和你说话”,什么态度。
还有,什么时候说过曹操是圣人?我只认为曹操在屠徐州大错以后,已经没有对不负隅顽抗的百姓进行屠杀,到后来,即使对一些负隅顽抗的城也网开一面。而楼上眼里就死盯着屠徐州、坑降卒,连壶关曹操说的一句话也拿来做文章,却全然忽略多数情况下没有进行屠杀的事实。明显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quote]
伟大的大神啊,虽然您大话炎炎的说过“楼上的,我只发表看法,不负责扫盲,否则会累死。 ”。说这话是要实力的,论坛里面有些人是可以说这话,不过您还远远[color=red]未够班[/color]啊。您倒是开恩为我扫了下盲,不过说孔融,三国志注里那一段好几部书说了孔融事迹,您偏就就引用一段来证明你的关于孔融是垃圾观点,您牛啊,以为别人都没看过三国志是不?
说曹操逐渐收敛,越发进步。您又开恩为我扫了下盲,不过举例说壶关,老曹曰:“城拔,皆坑之”,[color=red]多么响亮的一记耳光[/color],您还知道说:“而曹操是说过:“城拔,皆坑之。”的,但这么做了么?况且即使这么做也并非过分”这样的话,不错不错,还是看过书的。不过为什么不肯看全呢,曹操为什么没有“坑之”,原因我也说了,您是选择性遗忘还是看书不仔细?您还举例说黄巾,这个我已经说了,搞不清时间就别乱举例子。不过您倒是自动忽略了,再没提起过。大概响亮的耳光声还是余音不绝吧。
“列举不出就承认”,人才啊,这世界好象三国志并非只有您家才有的绝版吧。为了表示我也看过,随便举几个吧。
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color=red]屠[/color]彭城,获其相侯谐
(建安)十九年春正月,始耕籍田。南安趙衢、漢陽尹奉等討超,梟其妻子,超奔漢中。韓遂徙金城,入氐王千萬部,率羌、胡萬餘騎與夏侯淵戰,擊,大破之,遂走西平。淵與諸將攻興國,[color=red]屠[/color]之。
三月,公西征張魯,至陳倉,將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張郃、朱靈等攻破之。夏四月,公自陳倉以出散關,至河池。氐王竇茂眾萬餘人,恃險不服,五月,公攻[color=red]屠[/color]之。
初,隴西宋建自稱河首平漢王,聚眾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餘年。遣夏侯淵自興國討之。冬十月,[color=red]屠[/color]枹罕,斬建,涼州平。
二十四年春正月,(曹)仁[color=red]屠[/color]宛,斬(侯)音。
魏志呂布(張邈)臧洪傳
是時歲旱、蟲蝗、少穀,百姓相食,布東屯山陽。二年間,太祖乃盡復收諸城,擊破布於鉅野。布東奔劉備。(1)邈從布,留超將家屬屯雍丘。太祖攻圍數月,[color=red]屠[/color]之,斬超及其家。
魏志二公孫陶四張傳
十二年,太祖征三郡烏丸,[color=red]屠[/color]柳城。袁尚等奔遼東,康斬送尚首。
您看看,您家的绝版三国志我也看过。还有你连我说话什么意思都没搞清(不是说您理解力不够,俺是说俺表达能力不行,您没错),就大言说我“杜篡”,用您的话回敬您,“什么态度”。至于说曹操是圣人,是俺说的,俺从没赖你,你说的“城拔,皆坑之”“况且即使这么做也并非过分”,如果这些都可带过,那曹操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指责的。
ps:我一直都在和您讨论曹操屠杀是不是逐渐收敛,越发进步的问题,您又说什么“但不知为何这么多中外名士纷纷投奔他,难道都瞎了眼往死里钻?打击豪强,发展生产的事怎么不说说”,俺不是在和您讨论曹操是不是个合格政治家,请不要混淆话题,谢谢。 [/quote]
没有你牛B,除了嚷嚷,就不肯列出有关孔融不是垃圾的证据。
[quote]不过为什么不肯看全呢,曹操为什么没有“坑之”,原因我也说了,您是选择性遗忘还是看书不仔细?您还举例说黄巾,这个我已经说了,搞不清时间就别乱举例子。不过您倒是自动忽略了,再没提起过。大概响亮的耳光声还是余音不绝吧。[/quote]
这点更加不如你了。你就牛得连自己的意见都不屑说,还是不敢说呢?呵呵,这么喜欢耳光还是留给自己享用吧。
另外,屠城有什么含意,自己虚心学习一下吧!
[url=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21435&hl=屠城]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c=21435&hl=屠城[/url]
2005-7-17 01:42
实干司马
[quote]曹操如果一直像屠徐州那么残暴,早就重蹈董卓覆辙了。恰恰他不是这样,而是做到了逐渐收敛,越发进步。这就是值得欣赏的有血有肉一面[/quote]
这个当然是我说的!屠徐州之所以残暴,就是曹操为了报一己私仇突袭徐州,对[color=red]几乎不进行抵抗或不帮助进行抵抗的[/color]整个沛、泗水一带军民一律不留活口,这个当然值得鞭挞批判。而在此之后,曹操曾经有过一时兴起,对[color=red]几乎不进行抵抗或不帮助进行抵抗的[/color]敌方百姓进行大规模屠杀么!?这么多的中原百姓会拥护一个动辄杀人如麻的残暴政权么?笑话。
[quote]我要是举出有典籍说孔融不是垃圾,你丫是不是就从此闭嘴? [/quote]
呵呵,急了吧?原形毕露了吧?想把我引入死胡同?你丫这招对付乳臭未干的小孩子才勉强凑合,在这里用会丢死人的。即使有典籍说孔融不是垃圾,孔融就不是垃圾了么?我就要乖乖闭嘴了么?笑死!孔融是不是垃圾,最好方法就是把史料尽量列举出来,看他“垃圾”的表现与“不是垃圾”的表现哪个占大优势!如果证明“垃圾”的表现比“不是垃圾”的表现多得多,你丫是不是就从此闭嘴?
2005-7-17 02:27
zzzppp123
我算明白了...
算我倒霉,我来论坛只是为了学习和提高,没想到也能遇到你这种没有实力却又大话炎炎偏又胡言乱语的家伙。
[color=red]孔融是什么货色呢?徒有虚名却专门搞屎棍的不良分子[/color]。 [color=red]这话是你说过的!!![/color],看清了
[color=red]知道你就要引《九州春秋》这段话了,要引就要引全点,也有帮他说好话的,怎么不引用了。[/color] ,这话是我说过的
[color=red]即使有典籍说孔融不是垃圾,孔融就不是垃圾了么?我就要乖乖闭嘴了么?笑死!孔融是不是垃圾,最好方法就是把史料尽量列举出来,看他“垃圾”的表现与“不是垃圾”的表现哪个占大优势!。[[/color]这话也是你说的。 你这么有学术精神,咋就只引了一段《九州春秋》呢?你就引用了一段,就说孔融徒有虚名却专门搞屎棍的不良分子[color=green]现在是你自己打自己嘴巴的声音在回响了。[/color]
[color=red]这个当然是我说的!屠徐州之所以残暴,就是曹操为了报一己私仇突袭徐州,对几乎不进行抵抗或不帮助进行抵抗的整个沛、泗水一带军民一律不留活口[/color]
这话又是你说的了,“对几乎不进行抵抗或不帮助进行抵抗的整个沛、泗水一带[color=red]军民[/color]一律不留活口”[color=red]军民[/color]不进行抵抗,亏你也说得出口。
[color=red]而在此之后,曹操曾经有过一时兴起,对几乎不进行抵抗或不帮助进行抵抗的敌方百姓进行大规模屠杀么!?[/color]。哦,这么说老曹除了为父报仇,其余屠城坑人事迹都是可以理解应该原谅的了?原因就是因为敌方百姓进行抵抗或帮助进行抵抗了,哦,那杀的好,“敌方百姓”们确实该死。
你丫到现在为止,说话有没有经过考虑啊,[color=red]我前面几楼已经戳穿了你那么多牛皮[/color],[color=green]举例子你就没对过[/color],还说我举不出例子,我不是举了,我怀疑举出例子你能看出对错不。让我去看什么“屠”字的新解释,现在怎么又说“曹操为了报一己私仇突袭徐州,对几乎不进行抵抗或不帮助进行抵抗的整个沛、泗水一带军民一律不留活口”。自己打自己嘴巴这么卖力干嘛。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