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5-24 21:16
HolySinoE
勤劳俭朴的人民公仆大明太祖朱皇帝元璋(不断更新)
汉文化论坛
鸡鸣天子下床梯,内直红妆两对齐。
阊阖虎头们大起,春星犹带紫宫低。
金铺玉户月流辉,宝座瑶堂映紫衣。(“映”实为“日+英”)
圣主观书居大善,三更龙辇未言宫。
圣主蚤起视千宫,金灶争催具凤餐。
红粉珠盘排欲近,再三擎向手中看。
云檐排比玉妃房,户户俱铺紫木床。
圣后从来敦内治,不叫雕镂杂沉香。
这四首诗出自明人黄省曾所作的(洪武宫词)一十二首,映出我大明太祖之为国勤政,为民简朴。
他的意思是说:
天上繁星点点,鸡第一次打鸣的时候,我大明太祖皇帝就已经下床,准备上早朝了;到了燃起蜡烛的深夜,我大明太祖皇帝还在看书,龙辇不能回宫休息。早上起来吃饭的时候,面对红粉珠盘,我大明太祖皇帝瞧了又瞧,仔细检查是否过于奢华;宫内床铺,都使用紫木,而不是沉香木,更不事雕镂。
还有一首诗,是我大明皇室成员朱权先士所作:
霄旰长存为国心,大庭决政每亲临。
退朝镇日凭绨已,御笔常书丹已贤。(“已贤”应该为上“户”+下“衣”和上“竹”下“咸”)
这首诗也能很好地反映出,我大明太祖皇帝是一位勤劳俭朴的人民公仆。
我大明太祖皇帝曾说,要“无逸”,也就是说,要全心全意的治理天下,为中华人民服务,而不是贪图安逸。
洪武元年,八月,有司上奏要“造皇帝乘与服饰”,大明太祖皇帝答曰,凡是应该用黄金的地方,都用铜代替。
大明洪武十年,九月,我大明太祖皇帝对侍臣说:“朕从继位以来,常常以勤励二字自我勉励,天未亮就上朝,到了深夜才对回宫中。夜里躺下时,又常常不能安席;那是因为朕常常为了天下的百姓担忧。朕把想到的事情用笔记下来,第二天一早就发遣,让大臣们去即刻处理。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一十五,洪武十年九月
大明洪武十八年,五月,我大明太祖皇帝又对侍臣说:“朕天还未亮就上朝,到了日高才开始退朝。中午又再次出来视朝,傍晚才回宫。白天所决断的事,朕会考虑到深夜,有时没有机会就寝,又要再次去上早朝。”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三,洪武十八年五月
大明太祖皇帝在位时,“宫室器用一丛朴素,饮食衣物皆用常供。”
————————————————————--(明实录)
2005-5-24 21:54
HolySinoE
我大明太祖皇帝出身农民,对于劳动人民的苦劳很熟悉。
洪武二年,五月,太祖游幸钟山归来,从独龙冈部行走到淳化门,才骑马进城,回到宫殿。他对侍臣说:“朕好久没有亲历农作了,方才看到农民的冒署耕耘,因此很是怜悯他们的劳动,才不知不觉走了这么远。不要耽误了批阅奏折才好。”
——————————————————————(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二,洪武十二年八月
2005-5-24 22:37
arrowblue
也不尽然,朱元璋杀戮太重,并非一代明君
比李世民差太多了
2005-5-25 16:05
陶心
小弟认为,他的杀戮之名主要是在政治斗争中,这应该对评价一个政治家、或者说开国之君的工作不大适合做太大影响。
不过现在喜欢颠覆这一点。眼下又回到了贵族思维泛滥的时期,那种生来不缺某些东西而不要自己做那些奋斗的某些贵族的苍白美、飘逸美成了一种被歌颂的时尚精神似的。某些所谓反映“小人物”生活的文艺作品过于虚假,“谋生”成了被讽刺的字眼,好像是个正常人就该年纪轻轻就有“享受生活”而且是很有自己个性的所谓新人类生活的“先进理念”似的。于是,把帝王或王室后辈塑造成不仅风流倜傥翩佳公子而且才华横溢、品行高尚的戏说剧充斥电视剧。而从李世民到诸葛亮,都有朋友要拿一些政治斗争中的惊涛骇浪把他们炮轰下神坛。
相信有这样的现象,大约十年前有一部什么编造朱元璋、陈友谅与某女性之间弄出三角恋的某剧,恐怕收视率还要高于某些以反映历史为主、编排为辅的比较严肃的历史剧。当然这也是眼下的正常现象。因为我们曾经在某个时期把才子佳人颠覆得太过分,太矫枉过正,那么现在的翻案也太过火,非常矫枉过正。
等待楼主兄再发。
2005-5-25 19:32
HolySinoE
明朝政府又施行了比唐、宋更为完备的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
学校分为国子学和府州县学两种,国子学的学生叫作监生,监生大多数都是官僚地主的子弟,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土司的子弟。学校结业后可直接作官或通过科举作官。洪武时,很多监生经过短期的学习,即调往各地“历事”②,有的被超摧为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吏。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政府设科举,规定以八股文取士。八股取士是洪武初年由朱元璋与刘基共同商定提出的,“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③,考试专以四书五经命题,四书要以朱熹的注为依据。这样就把知识分子的思想限制在程朱理学之内。明朝政府还不断扩充科举的名额,洪武十八年(1385年)一次会试录取至四百七十二人④,从此有更多的地主子弟通过考试参加到政府的机构中来。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中国史纲要
① 《明太祖洪武实录》卷七二,洪武五年二月。
② 黄溥《闲中古今录摘抄》(见《纪录汇编》本)。
③ 《明太祖洪武实录》卷七三,洪武三年五月。
2005-5-25 19:53
HolySinoE
[quote]原帖由[i]陶心[/i]于2005-05-25, 16:05:53发表
小弟认为,他的杀戮之名主要是在政治斗争中,这应该对评价一个政治家、或者说开国之君的工作不大适合做太大影响。
不过现在喜欢颠覆这一点。眼下又回到了贵族思维泛滥的时期,那种生来不缺某些东西而不要自己做那些奋斗的某些贵族的苍白美、飘逸美成了一种被歌颂的时尚精神似的。某些所谓反映“小人物”生活的文艺作品过于虚假,“谋生”成了被讽刺的字眼,好像是个正常人就该年纪轻轻就有“享受生活”而且是很有自己个性的所谓新人类生活的“先进理念”似的。于是,把帝王或王室后辈塑造成不仅风流倜傥翩佳公子而且才华横溢、品行高尚的戏说剧充斥电视剧。而从李世民到诸葛亮,都有朋友要拿一些政治斗争中的惊涛骇浪把他们炮轰下神坛。
相信有这样的现象,大约十年前有一部什么编造朱元璋、陈友谅与某女性之间弄出三角恋的某剧,恐怕收视率还要高于某些以反映历史为主、编排为辅的比较严肃的历史剧。当然这也是眼下的正常现象。因为我们曾经在某个时期把才子佳人颠覆得太过分,太矫枉过正,那么现在的翻案也太过火,非常矫枉过正。
等待楼主兄再发。 [/quote]
向先生问好,愚以为,过分地贬低明朝以及其中较为优秀的皇帝是过去满清时期的一种阴谋,为的是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我们应该还其一个本来面目。
2005-5-26 05:49
瑶姬小公主
想不到,那里都有楼主的的存在,我在三个论坛都看到你了……都是同样的文章,我对明史现在有兴趣,有时间加我QQ一起谈谈
QQ号,就在我资料下面
2005-5-26 11:36
孔闻岱
我怎么看像是在说当朝的毛太祖
2005-5-26 14:01
HolySinoE
[quote]原帖由[i]瑶姬小公主[/i]于2005-05-26, 5:49:37发表
想不到,那里都有楼主的的存在,我在三个论坛都看到你了……都是同样的文章,我对明史现在有兴趣,有时间加我QQ一起谈谈
[/quote]
QQ号,就在我资料下面
那个,抱歉,我不用QQD。交流的话可以到汉文化论坛找我,一般都在。
2005-5-26 14:42
arrowblue
[quote]原帖由[i]陶心[/i]于2005-05-25, 16:05:53发表
不过现在喜欢颠覆这一点。眼下又回到了贵族思维泛滥的时期,那种生来不缺某些东西而不要自己做那些奋斗的某些贵族的苍白美、飘逸美成了一种被歌颂的时尚精神似的。某些所谓反映“小人物”生活的文艺作品过于虚假,“谋生”成了被讽刺的字眼,好像是个正常人就该年纪轻轻就有“享受生活”而且是很有自己个性的所谓新人类生活的“先进理念”似的。于是,把帝王或王室后辈塑造成不仅风流倜傥翩佳公子而且才华横溢、品行高尚的戏说剧充斥电视剧。而从李世民到诸葛亮,都有朋友要拿一些政治斗争中的惊涛骇浪把他们炮轰下神坛。
[/quote]
非常同意
不过我觉得现在歌颂的不应该是封建帝王
而是民主精神
2005-5-26 15:05
陶心
[quote]不过我觉得现在歌颂的不应该是封建帝王
而是民主精神 [/quote]
十分赞同阿洛蓝将军的精辟意见。
小可的意思在于,我们并没有把封建帝王用现在的眼光进行歌颂,而是分析一下封建帝王行列里,谁在封建时代中算得上还能为民谋福的君王,包括一些封建时代的将相名士。这些,对于我们如今再进一步研究并颂扬民主精神,也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所以期待楼主等兄长再出好文。
2005-5-26 19:01
HolySinoE
往年大姓家,存者无八九。
在元末的反民族反移民斗争之人民战争过程中,我大明太祖朱皇帝元璋对蒙古特权阶级、色目奸商、胡僧和大量汉族大地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除了逃散的,都被农民军彻底镇压。
李继本《一山文集》卷一《送李顺文》诗中叙述红巾军起义后山东地区的情况。
2005-5-27 16:42
yanhy
其实开国君主一般都是挺勤劳俭朴的,他们吃过苦,知道江山来之不易,所以分外珍惜,他们的生活其实还远不如现在某些所谓的”人民公仆”的档次。
2005-5-27 19:56
HolySinoE
我大明太祖朱皇帝元璋在蒙元后的一片废墟上建国,更加不容易。
2005-5-31 08:53
gamecock
[quote]原帖由[i]HolySinoE[/i]于2005-05-24, 21:16:38发表
勤劳俭朴的人民公仆大明太祖朱皇帝元璋(不断更新)
汉文化论坛
鸡鸣天子下床梯,内直红妆两对齐。
阊阖虎头们大起,春星犹带紫宫低。
金铺玉户月流辉,宝座瑶堂映紫衣。(“映”实为“日+英”)
圣主观书居大善,三更龙辇未言宫。
圣主蚤起视千宫,金灶争催具凤餐。
红粉珠盘排欲近,再三擎向手中看。
云檐排比玉妃房,户户俱铺紫木床。
圣后从来敦内治,不叫雕镂杂沉香。
这四首诗出自明人黄省曾所作的(洪武宫词)一十二首,映出我大明太祖之为国勤政,为民简朴。
他的意思是说:
天上繁星点点,鸡第一次打鸣的时候,我大明太祖皇帝就已经下床,准备上早朝了;到了燃起蜡烛的深夜,我大明太祖皇帝还在看书,龙辇不能回宫休息。早上起来吃饭的时候,面对红粉珠盘,我大明太祖皇帝瞧了又瞧,仔细检查是否过于奢华;宫内床铺,都使用紫木,而不是沉香木,更不事雕镂。
还有一首诗,是我大明皇室成员朱权先士所作:
霄旰长存为国心,大庭决政每亲临。
退朝镇日凭绨已,御笔常书丹已贤。(“已贤”应该为上“户”+下“衣”和上“竹”下“咸”)
这首诗也能很好地反映出,我大明太祖皇帝是一位勤劳俭朴的人民公仆。
我大明太祖皇帝曾说,要“无逸”,也就是说,要全心全意的治理天下,为中华人民服务,而不是贪图安逸。
洪武元年,八月,有司上奏要“造皇帝乘与服饰”,大明太祖皇帝答曰,凡是应该用黄金的地方,都用铜代替。
大明洪武十年,九月,我大明太祖皇帝对侍臣说:“朕从继位以来,常常以勤励二字自我勉励,天未亮就上朝,到了深夜才对回宫中。夜里躺下时,又常常不能安席;那是因为朕常常为了天下的百姓担忧。朕把想到的事情用笔记下来,第二天一早就发遣,让大臣们去即刻处理。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一十五,洪武十年九月
大明洪武十八年,五月,我大明太祖皇帝又对侍臣说:“朕天还未亮就上朝,到了日高才开始退朝。中午又再次出来视朝,傍晚才回宫。白天所决断的事,朕会考虑到深夜,有时没有机会就寝,又要再次去上早朝。”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三,洪武十八年五月
大明太祖皇帝在位时,“宫室器用一丛朴素,饮食衣物皆用常供。”
————————————————————--(明实录) [/quote]
明朝的皇帝实录应该还是比较可信的,实录里面
好事坏事都有,因为皇帝基本不过目。
2005-5-31 08:57
gamecock
[quote]原帖由[i]孔闻岱[/i]于2005-05-26, 11:36:34发表
我怎么看像是在说当朝的毛太祖 [/quote]
仁兄差矣,本朝太祖可不简朴吧。60年不吃肉是因为吃腻了才不吃的,不过该吃鱼了。
印象里本朝太祖基本没下过农田。
朱元璋好像有函授文凭,本朝太祖有中专学历,二者差不多,呵呵。。。
2005-5-31 09:21
zhunet
[quote]原帖由[i]孔闻岱[/i]于2005-05-26, 11:36:34发表
我怎么看像是在说当朝的毛太祖 [/quote]
同感
2005-6-1 09:23
HolySinoE
呜呜~
诸位大哥饶命阿。
2005-6-9 10:51
HolySinoE
我大明太祖朱皇帝元璋亲自著成一本名为《大诰》的手册,每个百姓家里都有一册,如果官府欺压而沉冤不能昭雪,这本《大诰》就是出入牢房的通行证,可以在官员不同意的情况下再次上告。
————————————————我大明太祖朱皇帝元璋亲自著成的《大诰》已经被录入《明朝开国文献》。
我大明太祖朱皇帝元璋规定,所有官员如果未经一定的手续批准,不能越出城门一步,违者有扰民嫌疑,按律处死。
————————————————《大明会典》卷一百七十三,页三,页六。
2005-6-9 11:33
elz5000
[quote]原帖由[i]gamecock[/i]于2005-05-31, 8:57:12发表
仁兄差矣,本朝太祖可不简朴吧。60年不吃肉是因为吃腻了才不吃的,不过该吃鱼了。
印象里本朝太祖基本没下过农田。
朱元璋好像有函授文凭,本朝太祖有中专学历,二者差不多,呵呵。。。 [/quote]
下笔之前先考虑一下再说
老毛上中学以前一直在家里帮忙的
2005-6-9 11:39
menzy
可老毛是富农啊.考虑到领导干部形象,很可能本质上也是地主,为了掩盖事实,搞成富农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