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5-13 15:51 ls0906
看了许多帖子很少有谈论庞统的,而且也很少提及,在此表达一些个人看法。水平有限,请指正。

   演义里说庞统因为争功而不听孔明之言,导致战死,这里面有很大成分是为了塑造完美孔明。演义也就是故事,不必太认真,庞统在正史上,他的人格是值得尊敬的。
  
   年轻时期的庞统并不为人所知,只有庞德公欣赏他“年十八,使往見德操。德操与语,既而欢曰:「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 得“盛德”之名是因为当时流行评价人物,统年幼时就喜欢评价人物,且着重赞美别人的优点甚至更为夸大。有人为他为什么,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 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想通过赞美别人去鼓励他们,导人向善,一个年轻人有如此修为难得。一个老年人有如此体力也难得。。。(《精武门》台词,李连杰饰陈真)此处特指黄忠。言归正传,所以水镜先生称之为“盛德”不为过,试问,一个只想着别人优点的人又怎么回去与孔明争功呢?

   周瑜领南郡太守时曾邀统为功曹。周瑜死后就改投刘备,此间过程我不是很清楚,当然不赞同,庞统遍贬低地周瑜遭孙权弃用之说。庞统投刘备过程就不再赘述,演义与正史并无太大差异。此后,刘备拜统为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同职)并不是演义中所说的,副军师中郎将,让人感觉庞统总比诸葛亮略低一筹。

   作为军师,庞统第一次进言:“荊州荒残,人物殆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贷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从此开始,庞统对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比孔明差了。然而以如此短时间,完成此大业,也只有庞统一人。初入益州,统劝刘备设鸿门宴,备不从。后出上中下三策:“阴选精兵,书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軍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强兵,坚守关头,闻数次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荊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荊州有急,欲还救之,並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荊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刘备选了中计,试想如果他选了上计或者下计,益州能拿下么,庞统会死么?

   最后统率军围攻雒城,为流矢射中,死时三十六岁。真的不很明白他为什么自己跑到那么前面去,就算想体现自己的勇敢,也应该为大局着想啊。这里并无演义中所说的什么落凤坡,最郁闷的是在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找了个地方叫落凤坡。。。。。票价五元!!

   总之,个人对庞统十分敬重。不仅是他的才华,还有他的性格,英雄苦短,堪比公瑾。引用下庞统祠里的句:
       士元死千载 凄恻过遗祠
       海内常难合 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 秋来满断碑

2005-5-13 15:57 廖化将军
我以前也曾认为落凤坡离城很远,坡在河流北面很远,城在河流南岸。由演史对照可知落凤坡为虚。

最近检讨自己的错误才发现,三国古雒城还正是北岸。在现在雒城以北(现雒城也是真古迹,不过是隋朝的。)今落风坡址,很可能正是古雒城址,很可能真是凤雏夭亡的所在。

四川农民,很可能是诚实的。楼主说不定白郁闷了。你的门票也许不算冤。(真的花了5元啊?)

2005-5-13 16:17 ls0906
落凤坡距古代自秦入蜀的古驿道也就是传说中的古雒城约2公里,坡边还有庞统血墓,据说是当年为庞统而建的真墓,刘备亲选,庞统如何战死于此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还是不太敢相信历史上确有落凤坡这么个地方。

2005-5-13 20:45 曹仲德
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 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看来庞统是个作斑竹的料,呵呵

2005-5-13 20:57 马超将军
落风坡为古人流传之地名,一直沿用。个人一直认为庞统中了暗箭或流箭所亡。

庞统作为一军师,自然无冲锋陷阵之说。论军事战术才能庞统要高于诸葛亮一筹。文才、地理、乐理等要逊于诸葛亮。

2005-5-16 15:56 冒险王
楼上好好看看书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三国志.庞统传>
谁规定庞士元只能做谋士的工作,历史上儒将一抓一大把;只兴周公瑾统军围攻江陵时中箭,就不许庞士元率众攻打雒城中箭么?

2005-5-16 16:21 匿名拖拉机手
楼上说法很有道理
不过从“为流矢所中”
这个“流”字我认为庞统当时并不是冲在前面
至少离激战的地方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2005-5-17 23:44 superzz_0
至少可以说明,士元不是单纯的谋士,也会带兵出阵

2005-5-18 00:58 蓝纱枫
军师中郎将本来就是一种兵权跟谋划权两者兼具的职务,所以庞统带兵出战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

别忘了诸葛亮也曾经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带兵啊。

2005-5-18 01:24 小黑脸
[quote]原帖由[i]ls0906[/i]于2005-05-13, 15:51:57发表
最郁闷的是在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找了个地方叫落凤坡。。。。。票价五元!!

[/quote]
看毛主席还得给钱!五块是贵了点,可以到重庆石油学院看爱情坡,免费。

2005-5-18 16:01 蓝纱枫
[quote]原帖由[i]ls0906[/i]于2005-05-18, 15:08:46发表
孔明任职
209年:军师中郎将。
中郎将底于将军。军师中郎将属于杂号中郎将是中郎将中地位较底的。其负责“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 诸葛亮传》干后勤,虽然也比较重要,但参与不了军机大事。此时关羽为偏将军,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赵云为牙门将军,麋竺为左将军从事中郎。 [/quote]
哪个写的?质量糟糕啊.

如果说军师中郎将是"杂号中郎将是中郎将中地位较底的",那么诸葛亮是凭什么能派遣赵云截回刘禅,又凭什么权力率领赵云等人攻西蜀?

刘备赴蜀其间,诸葛亮就是以军师中郎将身份镇守荆州,这能仅仅靠"干后勤"就可以解释得通的?

2005-5-18 16:18 杨威利
[quote]原帖由[i]ls0906[/i]于2005-05-18, 15:08:46发表
孔明任职
209年:军师中郎将。
中郎将底于将军。军师中郎将属于杂号中郎将是中郎将中地位较底的。其负责“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 诸葛亮传》干后勤,虽然也比较重要,但参与不了军机大事。此时关羽为偏将军,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赵云为牙门将军,麋竺为左将军从事中郎。 [/quote]
"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
当时刘备的地盘总共就没有多少,诸葛亮能督三郡权力已经很大了.中郎将只是军职而已.说明不了什么职务的权限.就象后来诸葛亮长期以军师将军这样的低级将军位,但却能署左将军府事.拥有莫大的权力.

2005-5-18 16:31 ls0906
[quote]原帖由[i]蓝纱枫[/i]于2005-05-18, 16:01:22发表
[quote]原帖由[i]ls0906[/i]于2005-05-18, 15:08:46发表
孔明任职
209年:军师中郎将。
中郎将底于将军。军师中郎将属于杂号中郎将是中郎将中地位较底的。其负责“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 诸葛亮传》干后勤,虽然也比较重要,但参与不了军机大事。此时关羽为偏将军,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赵云为牙门将军,麋竺为左将军从事中郎。 [/quote]
哪个写的?质量糟糕啊.

如果说军师中郎将是"杂号中郎将是中郎将中地位较底的",那么诸葛亮是凭什么能派遣赵云截回刘禅,又凭什么权力率领赵云等人攻西蜀?

刘备赴蜀其间,诸葛亮就是以军师中郎将身份镇守荆州,这能仅仅靠"干后勤"就可以解释得通的? [/quote]
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请问哪里记载是诸葛亮的命令了?且诸葛亮即为军师,有一定权力是不容置疑的

2005-5-18 16:40 ls0906
[quote]原帖由[i]蓝纱枫[/i]于2005-05-18, 0:58:15发表
军师中郎将本来就是一种兵权跟谋划权两者兼具的职务,所以庞统带兵出战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

别忘了诸葛亮也曾经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带兵啊。 [/quote]
跑题了阿  
中郎将带兵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职务不大而已

2005-5-18 16:44 杨威利
[quote]原帖由[i]ls0906[/i]于2005-05-18, 16:40:16发表
[quote]原帖由[i]蓝纱枫[/i]于2005-05-18, 0:58:15发表
军师中郎将本来就是一种兵权跟谋划权两者兼具的职务,所以庞统带兵出战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

别忘了诸葛亮也曾经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带兵啊。 [/quote]
跑题了阿  
中郎将带兵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职务不大而已 [/quote]
军职和职务权限是两回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谈庞统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