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5-5 12:22
风熏人醉心不醉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刘璋:“璋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致乘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刘璋的确没有夺取天下的才能与野心,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其父刘焉病死。他的手下知道刘璋,剩性温和,仁慈。共同推选他为继承人,后刘璋领益州牧,张鲁对他多次挑衅,刘璋怒而杀其母及其弟,二人便成为仇敌。
曹操征荆州,更想接着攻打张鲁。刘璋想与曹操交好,可是张松因为曹操怠慢了他,就鼓动刘璋与刘备交好,同心抗拒曹操。然后又挑拨刘璋与有功武将的关系,企图使西蜀内外皆乱,让刘备乘虚而入。益州主薄官黄权知道张松的用心,苦谏于刘璋,可惜刘璋并未采信。反而对刘备以诚相待。给他兵,粮,财,物,助其攻打张鲁。张松,法正又劝刘备反过来攻打刘璋。
刘备的军队转向,可怜刘璋根本阻止不了,一直让刘备围困住了成都。其实当时成都尚有三万精兵,粮草足够吃用一年,而且官兵都愿死战。但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投降,群下莫不流涕。刘备尽取其财物及震威将军印绶。
虽然刘璋为人懦弱,少主见,但也有一颗仁慈之心。他任益州牧时,使蜀地富有,百姓安居乐业,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施行的是标准的仁政。怎么能说是“无恩德加以百姓”呢?从开城投降这一点就可以足以看出他的仁慈之心。
而且刘璋并非贪图享乐,荒淫无道之人。若生在太平年间,定为造福一方的良臣。蜀中之治历来没有定数,陈寿的评价未免有失偏颇。其实一开始刘备就有杀死刘璋之心,只怕会失去天下人之心。后诸葛亮进言刘备,应该对蜀地进行严治,也有些压制民愤之意。乱世出英雄,也埋没了许多人才,只能是说刘璋生错了时代。是在乱世众多英雄的光辉下黯然失色的一个人物。
他行仁政,了解百姓的痛苦,是古代许多领主比不上的。刘璋的失败在于听信他人之言,而少主见。但真正对他有用的话却没有采纳。也是他成就了刘备的霸业。他的性格注定了他在乱世中无法成为人雄,只能偏安于一方,实在令人惋惜!(转载自起点中文网)
2005-5-5 15:12
32250589
“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就这句话就可以说明他是个好官,不是个英雄。
2005-5-5 17:24
飞雨落花中
刘璋管理下的益州是弛世,也就是说他制订的法律比较宽松,不是苛政,表面看上去是仁政,造福百姓,其实并非如此。
他的仁政,导致的是地方豪强势力的极大强化,他所代表的公权力不被尊重,他的仁,并没有使百姓得到多大恩惠,大部分土地和财产不在百姓手中,而被地方豪强瓜分,他手下的官员,大部分是各派地方豪强的各自代表者,他手下原刘焉时入蜀的东州派和益州本土派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从没停止过。
只到刘备入蜀,采纳赵云之谏,还土地于民,用诸葛亮之法度,完善规范法律,从严打击分化和牵制大量地方豪强,百姓才得到一些属于自己的恩惠。
2005-5-5 18:03
arrowblue
楼上的说法搞笑了
军民皆愿死战,百姓没得到实惠,能死战吗?
到是曹操攻下汉中以后,西川每天都发生好几次叛乱,大耳贼杀了好多人都压不住
可见真正不得西川民心的是刘大耳
而且自刘大耳入川以后,派系之间的争斗比刘彰时候激烈多了
2005-5-5 23:16
深爱妮可儿
要说仁德 刘璋决不逊与刘备 其实他并不是一无事处 人无德而不立 人无信而不行
2005-5-5 23:26
闻琴解佩
刘璋是位好同志。可惜他太老实,太单纯,实在不适合在乱世里面生存。
这样仁德的人,怎么能斗得过刘备这种绝世大奸呢~?
2005-5-6 10:43
飞雨落花中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5-05, 18:03:22发表
楼上的说法搞笑了
军民皆愿死战,百姓没得到实惠,能死战吗?
到是曹操攻下汉中以后,西川每天都发生好几次叛乱,大耳贼杀了好多人都压不住
可见真正不得西川民心的是刘大耳
而且自刘大耳入川以后,派系之间的争斗比刘彰时候激烈多了 [/quote]
刘备治蜀用的是诸葛亮制订的法律,赏罚分明,居然说不得民心。
一个得民心的政府,是法律健全,实施完善的政府。以法治代替人治。
法律不健全,导致的是特权阶层横行,为所欲为,拿今天的中国来说,法律健全,完善,普通百姓才能权利得到维护,有冤能得到申诉。法律不健全,各层官员下有对策,贪污腐败到处都是,各地土霸欺压百姓,何以谈仁政。
2005-5-6 11:12
潇湘暮客
法制不严,内部问题太多
迟早灭亡
还记得刘备刚人时,诸葛和法正对话否?
2005-5-6 14:39
arrowblue
[quote]原帖由[i]飞雨落花中[/i]于2005-05-06, 10:43:12发表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5-05, 18:03:22发表
楼上的说法搞笑了
军民皆愿死战,百姓没得到实惠,能死战吗?
到是曹操攻下汉中以后,西川每天都发生好几次叛乱,大耳贼杀了好多人都压不住
可见真正不得西川民心的是刘大耳
而且自刘大耳入川以后,派系之间的争斗比刘彰时候激烈多了 [/quote]
刘备治蜀用的是诸葛亮制订的法律,赏罚分明,居然说不得民心。
一个得民心的政府,是法律健全,实施完善的政府。以法治代替人治。
法律不健全,导致的是特权阶层横行,为所欲为,拿今天的中国来说,法律健全,完善,普通百姓才能权利得到维护,有冤能得到申诉。法律不健全,各层官员下有对策,贪污腐败到处都是,各地土霸欺压百姓,何以谈仁政。 [/quote]
这位MM,
蜀国真正建立起法制,人民得到实惠那是刘备死后,诸葛当权的事情
不要把诸葛的功劳记在大耳的帐下
刘备刚一入川,四川国库里的金银财宝就被部下一抢而光
法正也大肆报复异己
刘备又杀戮名士,那里是什么法制了?
夷陵之战,益州多年免于战乱的财富被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不知道大耳对四川人民那里胜过"军民皆愿死战"的刘璋了?
现在,四川人怀念的也是诸葛亮,不是大耳贼
2005-5-7 11:33
欧阳枝敏
对百姓来说,还是在刘璋手下比较好,毕竟刘璋的野心不大,不会疯狂地进攻别国,这样一来起码生命安全保障了。刘备入川后,和东吴曹魏的大战是打了N年,百姓兵役负担过重,生命难以保障。
不过蜀汉政权有其先进性,该地文明得到了进步,这是具有历史积极意义的。现在成都还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方核心城市,周边地区住民地方荣誉感很强,这里面就有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功劳。所以说,刘备对百姓可以给予精神财富,还是比较积极的。
2005-5-8 11:19
苍昊流云
施政应恩威并济,刘季玉太过仁慈了
所谓”慈不掌兵”,身处乱世也是他的不幸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