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5-4 19:46
桓大司马
苏东坡曰,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袁子才曰,诗必契合一处,咏此即不能放之彼处,赠此人则不能赠他人,方为上等
孰是孰非,抑亦是亦非?望达人教我
2005-5-4 19:52
蒹葭苍苍
王国维有写境和造境之说.
2005-5-4 20:05
疯剑狂刀
眼中之景;心中之景。
2005-5-4 20:19
桓大司马
呵呵,肩胛兄和疯哥说详细点嘛,俺太笨了,参禅是难参透的
2005-5-4 22:03
贺兰拍马
未必啊,俺觉得有些东西完全可以想象的~
举个例子,象红楼梦里写白海棠诗时,就还没见到花,但同样可以写出那些好诗~
正如菊GG所说的,眼所能及何等小,心所能及何等大~
又如肩胛DD所说,俺觉得造境并非不如写境,关键看怎么造法:)
2005-5-4 22:44
花影吹笙
马儿自己说的象参禅,还好意思说别个,我看哪个都比你说得浅显些
BS之~~
2005-5-4 22:50
梓庭君
支持拍马的说法。什么想象、联想、通感、类比的都有点这意思。
2005-5-4 23:04
人在江湖
有自己一点感觉乱捣一捣~~~
是读源氏物语时,看到上面经常说大约是这么个意思:写诗要合季节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说,在端午节时吟咏菊花,在夏天感叹西风,都是不合时宜的。或者明明并未离家,却写些游子思乡,明明未曾婚配,却写出悼念亡妻的东西,也都是造作的。
偶想,这应该是基本的东西罢。
2005-5-4 23:44
闻琴解佩
不管怎么样,自己诗词里面的情景有一半是造出来的。
感觉现在很难把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城市风景融合到诗词中。。所以难免是要自己造景的~~
2005-5-5 00:05
孤山夜话
司马,小可是个门外汉,说两句——大家不要笑话:诗者,以简言达作者之意,古之人曾有重金求人为作品删改之先河;造境者,难通作者之感——反例:比如南唐李煜以小可之见今之作达《虞美人》甚微,此乃国破家亡之绝词,期离散之意读者自得;又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其欢喜之辞学生可知,此写境之优也;写境者,常以物喜己悲,大多“只缘身在此山中。”反例:如,辛弃疾《破阵子》,却能把人引入八百连营之中;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样可以把我们带入仙山蓬莱,此造境之奇也。写境者多随现实,造境者多从浪漫,我们可以从苏大胡子和袁大才子看到,每个人境遇、感触不同,大司马又何必一定要分清呢?
2005-5-5 01:18
蒹葭苍苍
造境和写境其实并非割裂,很多诗词中既有写境,也有造境。造境如果造得合理,比写境效果还要好。但如果是纯粹的山水田园诗,则一般写境比较好,这样显得比较真实,也避免了他人的质疑。
2005-5-5 09:15
桓大司马
懂了。造境不可违背客观规律,不可违背现实逻辑,造境在有一定限制的范围下,应当鼓励,大家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谢谢大家的指点:)
2005-5-5 09:21
蒹葭苍苍
造境当然要合理了,王国维就说过,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定是合理的。意思大概是这样,原文我忘了。有时候一首诗词中是写造并用的。比如大江东去,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楼怀古。
2005-5-6 17:51
一叶孤舟
偶有《人间词话》电子版: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