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连载]《轩辕三国》


2005-4-24 23:27 神见愁
[quote]当其时也,墙外血战犹酣,墙里温香入怀,软玉在握,春色无边。 [/quote]
果然关毛的艳福开始  ,不知道这是不是那个“十三妹”?

2005-4-25 00:05 廖化将军
谢谢小关平支持!

新更新的段子趣味不高,一总写完以后再修订。

2005-4-25 00:57 小李飞刀
十三妹是谁了?阿毛真好艳福  
廖化继续,反正偶不急着出场。

2005-4-25 03:01 廖化将军
keng keng

2005-4-25 03:28 廖化将军
新添出场人物:南阳十三妹、来历不详。看谁愿意充当。(牵涉到那种事情,廖化不敢冒昧。)

2005-4-25 04:37 逐鹿苍狼
[quote]原帖由[i]廖化将军[/i]于2005-04-24, 7:21:02发表
  好的,好的,没想到老狼居然这么怕死。
我在这里安排人大量死亡是有目的的。
比如3-4回吧,为了写打仗(男人都爱打仗嘛),明显单调了。
第2回就有趣些,因为有糨糊的爱情着料(可那个毕竟是人家糨糊的原创啊)
结论就是,穷打仗不好玩,要有其他内容。
当然,如果一味的拳头枕头则更不堪,所以我构思了很多恩怨。需要仇恨作着料。

又:故事限定了不能改变历史。因为我们读到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我们在三国太过了得,那么历史比将记载,可是历史并无此类记载啊。

所以,历史中一些疑案、一些有事迹却无名字的,适合我们来扮演。此外就只能在民间搞些小事了。

这是一个讲述我们回到过去,去亲眼看看我们所热爱的三国历史真面目的故事;不是一个企图改变历史的YY传奇。 [/quote]
我不是怕死,是死怕了

2005-4-25 09:13 韩曦雅
既然廖化将军在短信里说,可以随便动你的小说,不如帮你写平行进展的剧情,到时你帮新出场人物加个名字就行了,你自己仍然接着更新你的故事,这个送你当加塞用的段落,轻笑纳吧。




——————————————————————————————————————————


          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的春天并没给人们带来丝毫的温暖,上一年的黄巾起义而引发的战争,带来了人口急剧的减少,田地大片的荒芜。而从这一年正月开始,因为尸首无人收敛加上气温上升,瘟疫于北方各地开始流行。战争后流离失所的平民又陷入瘟疫的折磨,汉朝廷征敛木石的旨意使本就在苦难中挣扎求存的百姓们雪上加霜。在这样的背景下,天下各地盗贼蜂拥而起也就不足为怪了。


      就在这一年,张燕出兵河北,号称三十万大军,横扫渤海郡下十数县,朝廷驻军未做丝毫抵抗就仓皇逃窜,连治所浮阳都丢了。消息传到洛阳,朝野震动。而从莜县向东南猛攻而来的黄巾军先锋,却在进入山东境内后屡屡受挫。


      般县虽然是山东的北大门,可是这里此时还没有近两千年后闻名全国的金丝小枣,自然也还不叫乐陵市。现在的它,只是个除了粮食什么也不产的穷地方,只因遏住彼军咽喉,令其无法南下而必先取之。但是黑山军没有料到的是,这里不仅有着晋冀鲁豫各地方中堪称最为悍勇的郡兵,还有难得的将才来统领他们。


      不知有谁预先料想到了黑山军的侵攻,在张燕烈火一般席卷河北的同时就开始有计划的撤离百姓,收集器械材料预备防守。而当胜而骄狂的黑山军先锋突入到跃马河被的黄夹镇时,汉军更是借助稀疏得让人难以相信有埋伏的杨树林给了他们一记迎头痛击。化装成百姓的部队装做急于离村逃走,丢三落四的仓皇逃跑,一向饿着肚皮四处抢掠的黄巾军,在张角死前就渐渐没有什么军纪了,即使他们的领袖换成了张燕,也是约束不了这些后来投奔他的失散黄巾的。这些军队本非先锋,只是一路掠食过于急进,早就脱离了本军大队两天以上的路程,此刻看到未撤离的居民,自然认为有粮可抢,于是蜂拥而上,进一步混乱了本就已经支离破碎的行军队型。这些临时投靠张燕的乌合之众,只能用来凑数,根本没有任何作战技巧和高明的指挥人员,居然连行军探子跟斥候都没有,数千人的队伍前后脱节,拉成三段,彼此间缺乏有效的通信和统一指挥。


      于是,当埋伏于村子两侧的汉军士卒暴起杀出时,根本没有将领来约束手下进行有效的抵抗,一路未与敌人正经交战的黄巾散军一触即溃,三千余人的先头部队居然被不到五百人的汉军埋伏部队分割支解,逐块吃下,不到一个时辰就损失过半,余者四散奔逃,带动已经士气动摇的后军五千人跟着一路撤退,居然飞奔出三十里才稳住阵脚。这一仗也充分凸显出黑山军统合各地流散黄巾后所带来的弊病 ——— 士卒良莠不齐,战斗中各旁系部队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政,尤其匮乏良将统领,号称三十万,实际约有其一半左右的部队居然仅有主帅张燕、副帅于毒两人可以领兵出战。其余各分之部队均勉强由原黄巾军吏统率,与张燕主力配合作战尚可,一旦独当一面,指挥上的弱势立刻显现,突发时间的处理根本不是这些从乱民中出身的黄巾小头领们能应付得来的。而今年四月大雹、七月蝗灾,北方各地歉收,加上黄巾军纪败坏,百姓畏之如虎,根本难以得到军粮的补充,因此部队士气低落,一旦攻下一地后便更加疯狂的抢掠粮食等物,如此恶性循环,便是如雄主张燕或其军师东方无翼也无力改变的,惟有竭力约束主力部队而已。


      今年大旱水浅,跃马河几乎无水,徒步可过。汉军将领干脆弃守此地乡村,而黄巾先前之败而怒,每占一村必纵火烧之,如此般县西北十里一处熊熊火光,入夜不熄。


      般县城墙乃黄土垒就,时年天旱城墙多处龟裂,县令刘X令军士多寻石块填塞缝隙,加垒女墙。此时已是深夜,黄巾军已进至马颊河北岸的郭家村一带,依旧焚屋烧庄,烈焰冲天。刘X手扶城头之石,唉声叹息。身后二人悄然而至,左首蒙面女子轻轻发问:“公所以慨叹,是为百姓而发否?”

     “唉……贼因败于我军之手,迁怒百姓,纵使我等守得城池,来年百姓回乡,耕无田、居无所、食无粮、寒无衣,只得依旧流离失所,算来皆刘某之过也。”县令言至伤心之处,已流下泪来。右首披甲执剑青年安慰道:“公何故自责,此皆因今上昏庸无道、近侍祸国乱政,天下百姓衣食无着,因而揭竿而起。而朝廷上下权臣嫉贤妒能、军将贪生怕死、太守拥兵自重,以至天下群贼蜂起,如野火燎原一发而不可收拾。暴乱之民最难收束,全因人心暴戾之气皆得发泄,天下各处均是此境,岂是公一县令可改?我二人投靠刘公已有年余,观公治下井井有条,百姓随处乱世而得安居,全赖公之力也。”


      “休提了,刘某一方父母,不能保得百姓心中有愧啊。今春瘟疫大发,全赖H卿之力,令境内之民未染疫病,而近日贼军来攻,又都仗A君之勇武方才破敌先锋,保得百姓可安然撤走,刘某在此待百姓谢过二位了。”刘县令双手一揖,两人慌忙还礼,蒙面女子开声说道:“蒙公不弃收留,更违背国家吏制,以我二人流民之身仍委以重任。我二人也惟有尽心竭力,为民为公而已。”





       第二日,黄巾军沿河列阵,准备抢渡马颊河,遭遇汉军早已严阵以待的五百余军,连续两次渡河不成,士气为之大沮。其时天旱无雨多日,马颊河水半深不浅,约略恰好没到肋部,无论徒涉行船均有困难,而汉军早已尽收木板等物于城,又多备有弓弩,黄巾随有六千余众却只能分头抢渡,实难突破。突然般县县尉A君率一千余人突入敌军后阵,汉军人人奋勇当先,黄巾连日行军很少休息,又缺乏粮食补给,士气低迷到了崩溃边缘,甫一接触便溃逃而去,伤亡者倒占不得十中之一。击溃了这一支敌军,给般县的防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为之后他们就迎来了黑山军两大主力之一 —— 于毒的朝歌起义军。



      于毒算是黑山军中为数不多的精于统兵指挥的将领,虽然从历史上看他败绩众多,A君仍不敢小看此人。他沿路收束被击散的败军列为两厢,两岸夹击的小聪明碰上了于毒拼凑的近两万部队也不敢再卖弄,老老实实退守城池,于毒也毫不客气的就势渡河追击,三面包围般县县城,于西北的正门猛攻不止,两侧不断派兵牵制攻击。城内防御兵力不足,不过片刻便捉襟见肘,多处城防告急。

     此时于毒后阵忽然喊杀声起,后军本是被收束的乱军,此刻又再乱做一团,少数汉军精锐士卒由A君率领,躺于百姓门板之上自上游顺流而下,及至敌军后阵离水上岸,黄巾十倍于城内守军,完全未料得敌竟敢行险出击,偷袭自己背后,一时大乱。A君带队专攻马厩、粮堆、营帐等处,捣毁粮草、屠杀马匹、袭击军官,敌人什么少就攻击什么,时值黄昏,乱军中信息联络不畅,极易自乱阵脚以至崩溃,此举也算切中敌方软肋。可惜这些拥有特战能力的军士实在太少,不足百人的小队很快被淹没在来援的黄巾洪流之中,而于毒依旧在前线面对城墙,指挥若定,帅旗丝毫未曾动摇。

      汉军此计尚未结束,战场又突生变故,一只五百人的精锐步卒自城东缓坡后转出,直切黄巾军左翼,于毒在那里布置的是后收的散兵游勇新组之部队,战斗力完全不足,只收牵制作用而已,此刻受到汉军强攻,便如波开浪裂向两侧直分开去,汉军突击部队列成锥形突击,虽无战马却也迅捷非常,直攻入敌阵核心,扑向于毒中军所在。可是于毒仍不为所动,只将马头稍稍掉转,挥手示意己军变阵,便见于毒军中精锐部队左侧后撤右侧前突,做了个逆时针的旋转,便把汉军突入的部队裹胁进自己的阵型里,汉军突击猛然受阻,两侧敌军也开始合拢,眼见要被合围。战场西南一片荒草野地中又再跃起五百人的军队,个个手执短刃,疯狂突击黄巾军右翼,这一击猝不及防,右翼的黄巾散兵本已屡败,成为惊弓之鸟,此刻更是士气崩溃,四处奔走呼号,扯动于毒本阵也是阵脚微乱,右翼汉军乘势杀进敌阵,与左翼齐头并进。两厢于毒本军虽然竭力阻止,当不得汉军甲坚刀利兼之人人怀必死之志,前赴后继猛攻不止,黄巾被迫节节后退,一步步接近于毒本阵帅旗。

      于毒和对手的距离已经近到可以看到汉军士兵的脸,仍旧不肯后退帅阵,依旧挥手指挥前军猛攻城池。般县守军本不足二千人,更多为新近招募之民夫,不过披甲执刃而已,此刻精锐尽皆出城埋伏,守御已非吃力可以形容,几乎可算形同虚设。县城土墙本不甚高,加之多处已有损毁,此刻正门前城墙已数处被敌人占领,门楼更是岌岌可危,只余下二十余人守护,一旦陷落城门失守,黄巾大军便可一拥而入。


      “唉……仗打到这已经可以算是失守啦。”蒙面女子站在东北城墙上轻叹一声,喃喃自语着,“原本以为只要知兵善战就能有扭转乾坤之力,可是……只要再多一半的兵力我就能守住此城,又或者给我一支骑兵部队,哪怕几百人也行。”接着她转身对身后额头被流矢划破,缠着白布的县令刘X说道:“此城已告失守,大人请速速撤离吧,有我和A君断后,尽可以放心。刘X大声疾呼:“此刻士卒尚在死战,如何我便弃城而逃?如何对得起百姓和军士们?”蒙面女子也大改原本温婉之风,大声吼道:“兵士们多为本县子弟,目睹黄巾残暴,誓死捍卫家园而死得其所,可大人您呢?你要是与城共续存亡,县内百姓以后如何再寻一位跟您一样爱民若子又肯开明变通的好官?你此刻殉死非民之福,快走才是上策!”

      “无论你如何劝说,刘某誓不生离此城!”刘X抽出腰间佩剑,看样子是要亲自上阵了,蒙面女子也不欲再多跟他废话,正好A君从敌阵突处,返回前门防守,射到手中弓弦折断欲回来换过,女子向他招呼一声喊道:“架上他!带他走!”A君略有犹豫,女子狠狠向他点了点头,他便下定决心,伸手架住刘X双臂,也不管他如何挣扎呼叫,只向南门口两匹马处行去。正要将其绑在马上,呼听得城外杀声震天,回头望去,西北正门敌人本已攻上门楼,此刻却如潮水般退去。A君急忙奔上城头,却见城外西南方奔来一支骑兵, 最少有三千之众,眼见来军明盔亮甲,直袭黄巾阵中,显是官军来援。A君此刻方长出一口气,却见身边原本站立的蒙面女子缓缓软倒,急忙趋前扶起,方才知晓她是心神松动脱力所至,并非晕阙。那边刘X也上得城墙,望向骑兵带起的滚滚烟尘,长叹一声道:“死里逃生,侥幸、侥幸。”A君本想调侃刘大人为何此刻便不想死了,却觉得两侧腋下都湿漉漉的,原来也出了一身冷汗,不觉也是有些后怕。

2005-4-25 09:55 吕奉先
才女就是才女

2005-4-25 12:34 关毛
天哪~~~廖化写的过火了~~~难以接受啊

2005-4-25 12:55 无车无墅
毛的了便宜还卖乖

2005-4-25 13:38 神见愁
[quote]原帖由[i]关毛[/i]于2005-04-25, 12:34:41发表
天哪~~~廖化写的过火了~~~难以接受啊 [/quote]
心里正偷着乐呢

2005-4-25 14:58 桓大司马
555,偶怎么还没出场

2005-4-25 15:04 神见愁
大司马是什么角色?

2005-4-25 15:11 龙宽九段
廖化对阿毛太好了,忘了我这个老乡

2005-4-25 16:54 廖化将军
keng

2005-4-25 17:11 廖化将军
......

2005-4-25 17:48 李存孝
写得精彩小将也想出场,当个马夫也行。

2005-4-25 18:09 廖化将军
大司马还早的很啊,不是说要等桓范吗?那是后三国故事啊。

龙宽,每个段子只好一个人出风头吧。你要等下个场景才做主角。否则的话,跟在关毛后面,多写出你的大名,本来也无不可,只是有点象陈佩丝抢镜头了。

欢迎李存孝加入。

2005-4-25 20:12 韩曦雅
你用了人家写的章节也算好事,可是曦雅对你的整体构想不熟,人名你倒是加上呀,我不知道你准备让谁出场,也只有帮你写写这样的桥段而已啊。

2005-4-25 20:14 廖化将军
呵呵,曦雅妹妹来啦。

现在看来加的生硬了,暂且先这样吧,以后调整并不算难。

2005-4-25 20:28 关毛
郡主和廖化的文风不同~~~衔接在一起不舒服啊~~~一个是正正经经的,一个是搞笑式的~~

2005-4-25 20:40 廖化将军
关毛所提这个,以后可以调整解决的。其实廖化自己第一、二回和三、四回好象就....颇有不同-_-!!

2005-4-25 21:00 神见愁
[quote]原帖由[i]关毛[/i]于2005-04-25, 20:28:10发表
郡主和廖化的文风不同~~~衔接在一起不舒服啊~~~一个是正正经经的,一个是搞笑式的~~ [/quote]
同感,第七回前半回和后半回以及第八回搭不起来啊

2005-4-25 21:29 韩曦雅
如果想要衔接起来的话,应该彻底把我写的桥段全踢到第八回里,第七回做些增补,主要写东方无翼的戏,反正185年黑山军确实东征过,一直杀到渤海郡,应该是直占到今天天津地区的静海、武清二县(当时这里好象属于渤海郡)。而渤海郡最南边今天山东地区的无棣、乐陵、庆云(都跟当时不一样)好象一直没有陷落,号称三十万的黑山军只说为官军所败而退,我一直都没找到具体描述是谁打败了他们,反正败退后不久他们就受招安了。而且曹操在这一年称疾退隐,皇甫嵩早被调任长安,卢埴上一年就被撤职,朱隽在中央呢,似乎史无明文所载,正好是想要投靠官军的人大显身手的地方啊。

2005-4-25 22:08 廖化将军
[quote]原帖由[i]神见愁[/i]于2005-04-25, 21:00:39发表
同感,第七回前半回和后半回以及第八回搭不起来啊 [/quote]
这个是我的错,我用 剪切+粘贴 简单搭配,所以不妥。现在姑且先发展剧情。以后调整解决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难。

举个例子吧:某年某月,某人阅读某人的手稿,.....。所有文风问题不就化解了么?

介个只是举例啊,以后也许有更好的方案。总之这个问题不大。

温柔的小踢关毛和猴子一脚~

2005-4-25 22:08 桓大司马
[quote]原帖由[i]廖化将军[/i]于2005-04-25, 18:09:59发表
大司马还早的很啊,不是说要等桓范吗?那是后三国故事啊。

龙宽,每个段子只好一个人出风头吧。你要等下个场景才做主角。否则的话,跟在关毛后面,多写出你的大名,本来也无不可,只是有点象陈佩丝抢镜头了。

欢迎李存孝加入。 [/quote]
那俺做桓范他爹,或者他爹年龄太大了,就做他哥,他爹年龄不够,就做他爷爷

2005-4-25 22:08 神见愁
[quote]没找到具体描述是谁打败了他们[/quote]
机会啊!既然廖化没让我留在山寨,那我就向这里跑吧,参与剿灭黄巾,顺便展示一下偶的神箭绝技(就象演义里太史慈在北海一样)

2005-4-25 22:13 廖化将军
猴子你疯了。昨天你说要回山寨。我已经让关毛出去当鬼了啊。你现在该在寨中了。怎么又去河北?驳回。

2005-4-25 22:21 廖化将军
[quote]原帖由[i]桓大司马[/i]于2005-04-25, 22:08:15发表
[quote]原帖由[i]廖化将军[/i]于2005-04-25, 18:09:59发表
大司马还早的很啊,不是说要等桓范吗?那是后三国故事啊。

龙宽,每个段子只好一个人出风头吧。你要等下个场景才做主角。否则的话,跟在关毛后面,多写出你的大名,本来也无不可,只是有点象陈佩丝抢镜头了。

欢迎李存孝加入。 [/quote]
那俺做桓范他爹,或者他爹年龄太大了,就做他哥,他爹年龄不够,就做他爷爷 [/quote]
桓阶、桓范、桓温的关系是有史载的。但是语焉不详。记得上次在群里跟你聊过。时间上大有问题。所以你可以在这个中间介入。
那么你跟随桓阶,是随时可以去孙坚军中露头的了。

2005-4-25 22:24 关毛
[quote]原帖由[i]廖化将军[/i]于2005-04-25, 22:21:35发表
[quote]原帖由[i]桓大司马[/i]于2005-04-25, 22:08:15发表
[quote]原帖由[i]廖化将军[/i]于2005-04-25, 18:09:59发表
大司马还早的很啊,不是说要等桓范吗?那是后三国故事啊。

龙宽,每个段子只好一个人出风头吧。你要等下个场景才做主角。否则的话,跟在关毛后面,多写出你的大名,本来也无不可,只是有点象陈佩丝抢镜头了。

欢迎李存孝加入。 [/quote]
那俺做桓范他爹,或者他爹年龄太大了,就做他哥,他爹年龄不够,就做他爷爷 [/quote]
桓阶、桓范、桓温的关系是有史载的。但是语焉不详。记得上次在群里跟你聊过。时间上大有问题。所以你可以在这个中间介入。
那么你跟随桓阶,是随时可以去孙坚军中露头的了。 [/quote]
廖化兄~~~你看我和关羽同姓是吧~~~

2005-4-25 22:42 廖化将军
提示关毛一下,关平...银屏...

前言FAQ说了:廖化是一个顽固的宿命论者,相信冥冥中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和调整历史在正轨上运行。以人力企图阻挡历史车轮最终要惨遭失败。[color=red]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去尝试,我们还是可以留下可歌可泣的故事,包括一些象神话一样的故事[/color]。

好事N多,但是关毛不要太贪,给别人留点啊

2005-4-25 22:51 神见愁
[quote]原帖由[i]廖化将军[/i]于2005-04-25, 22:13:52发表
猴子你疯了。昨天你说要回山寨。我已经让关毛出去当鬼了啊。你现在该在寨中了。怎么又去河北?驳回。 [/quote]
关毛去当鬼?那鬼不是建昭变的厉鬼吗?

2005-4-25 23:10 天宫公主
555... 偶怎么出了一下就再不提了... 不是说好有大将军一类可以当么?

2005-4-25 23:14 神见愁
……廖化这小说里大将军ms不是那么好当的
PS:你的设定是张角的后裔吧?现在黄巾之乱还没平,当然不能让你那么早出场了

2005-4-25 23:42 廖化将军
天公:就到你了。我把原来第2回你跟无翼的会面挪后了很多。关毛的剧情暂告段落,该交代你们了。

孙侯(拣来个侯爵):关毛扮演建昭的鬼魂是有目的的,稍后交代。让关毛休息一下吧。

2005-4-25 23:45 ssbye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我啊,还没看过呢^_^

2005-4-26 01:26 蒹葭苍苍
廖兄不要写成武侠小说了啊。
文章目的不同,决定的简繁不同。愚意以为大战详写,小战略写。着重于通过简单的笔法突出人物个性。
历史题材小说太大,如果所有的场面写得太详细。不仅不能突出重点人物和事件,还显得长篇累牍,让人觉得厌倦。

2005-4-26 01:48 韩曦雅
长篇累牍让人厌烦的场面我来写,廖化就写人物就好了

2005-4-26 01:56 廖化将军
雍州地图一

2005-4-26 01:57 廖化将军
雍州地图二

2005-4-26 02:06 廖化将军
魏书、美阳槐里二汉、晋属始平,周曰犬丘,秦更名废丘,汉高帝改。有板桥泉。

后汉书、美阳,有岐山。左传椒举曰:“成王有岐阳之搜。”山海经曰:“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铁,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

槐里,周曰犬丘。

美阳故城在今雍州武功县北。

榆中,县,属金城郡,故城在今兰州金城县中。

2005-4-26 02:35 廖化将军
山人指点的是,如你们做诗一样,不能以辞害意。描写战争一定要以烘托主要核心英雄人物为目的。不能单纯为了写打仗写的来收不住手。

2005-4-26 02:39 蒹葭苍苍
[quote]原帖由[i]韩曦雅[/i]于2005-04-26, 1:48:26发表
长篇累牍让人厌烦的场面我来写,廖化就写人物就好了 [/quote]
不是谁写的问题,是我读起来烦啊。读三国演义谁会在乎刘表对他儿子说些什么。既然是轩辕人回三国,就应该写轩辕人物的笔墨多,三国里的人物笔墨少。三国里不是主要人物和关键人物就不要出现。

里面的单挑场面,如果是重量级的则可以写写,如果是很普通的,对故事主要情节发生作用不大的,就不要写太多,一笔带过即可。文章有详写略写,次要人物你写得详细精致,等以后主要人物出场怎么写。

2005-4-26 02:44 韩曦雅
我想写的就全是轩辕论坛里的人,不过我不知道名字,名字由廖化来填,我就只写上路人甲等代号。

2005-4-26 03:18 蒹葭苍苍
你去跟廖化交流一下吧,具体有些什么人我也不知道。我自己的ID倒是承包给了他。

2005-4-26 03:32 韩曦雅
第一场败仗

————————————————————————————————————————

         中平二年的十月,边章、韩遂的西羌军杀入扶风郡,连克两城,一路直奔东南方向,前锋已攻到雍县县城。

      守卫雍城的,是原来在董卓手下从事的李柏,加上从陈仓来援的路人乙跟自安定败退而回的路人甲各统领一千步卒,加起来也不过四千人,可是面对的是韩遂所部的三万七千大军。李柏三人虽非天下知名的勇将,可是也不肯弃城而逃,依托各种器械死守整整一天,终究因为兵力太过悬殊,被迫弃城撤退,路人乙领兵于城东南门死守断后。


      韩遂属下先锋乃是起事前就已收在军中的勇将吕奉贤,据说其武艺传自羌人中一勇士,方一年其弓马刀枪均娴熟过人,尤胜其师,甚为韩遂所倚重。此刻城破在即,他自然提马执枪,冲在最前,直奔东门而来,路人乙正挥剑指挥断后士卒力战,不防烟火中一骑黑马蓦然冲出,马上披甲骁将一枪刺来,可怜路人乙不及通报姓名便被一枪从前胸直透后背,惨死于同路人之手,甚至来不及在死前看一眼太阳落山后最后一丝暮色。


      几乎就在路人乙阵亡的时候,周慎的先头增援部队也同时赶到距城不足十里的平原上,他的动作够快的了,日夜兼程的赶路还是功亏一篑。周慎不听出发前参军事孙坚所劝他的“近城后于平地整列缓进”,非要一口气冲到城下。本来李柏看到漫山遍野荡寇将军“周”的红旗时,以为雍县有救了,但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




      战场远处的韩遂军本阵前,一名身披斗篷的女子正在观望战场情形,默默的念着:“骑兵长途奔袭,人马都已疲惫不堪,还要不知死活的冲锋,看来孙坚不在他军中啊。”

      

      汉军直冲到城东五里远近处,才勉强稀稀拉拉的勒住战马,随即一阵箭雨就从侧面射来。周慎也算临危不乱,挥军前冲,本应从阵右射来的箭支就有不少落空。韩军本阵那边令旗挥舞,铺天盖地的步卒伴随着夜幕一起出现在汉军四面八方,仿佛来自地狱的喊杀声包围了这些团团乱转的骑兵,失去了速度和冲击,这些骑兵们纷纷惨死在于敌军步兵的长枪大戢。韩遂军本阵前的吕字大旗猎猎作响,可这位本该在此统军的大人本人却在以冲锋陷阵为乐事,此刻只有那名披着斗篷的女子站在旗下,用担心的目光追逐着他的身影。



      周慎所部五千骑兵付出三分之二伤亡的惨重代价,才算保护他脱离了战场,这位本该威风八面的荡寇将军仓皇逃窜,撇下了本应在他掩护下撤退的友军和自己余下的部队。指挥权落到了败退出城的李柏手上,路人甲统带城中残余的步兵拼死阻击断后,被吕奉贤一箭射倒,惨死于乱军马蹄之下,可也总算掩护李柏带领冲出重围的其他部队成功逃出三十里,整军列阵缓缓后撤。

2005-4-26 03:43 廖化将军
吕奉贤果然了得。

轩辕同道之间的误杀开始了 ... 矛盾趋于尖锐起来~

2005-4-26 05:02 韩曦雅
第二场败仗

——————————————————————————————————————————


          边章和韩遂此次出兵的进攻方式分明极符合吕奉贤的性格 —— 前锋完全不理可以威胁到自己侧翼的安定、新平,把他们甩给后续部队来对付。像离弦之箭一样穿过雍州西北,直插长安。

       雍州县城已转入西羌军之手,充任吕奉贤参军的女子指挥士兵扑灭城内火头,加固城防,然后询问清理战场的结果,那位领袖全军的大将则跟他带领的骑兵一样,四仰八叉的躺在一边喘气。缴获的战马中直接可以上战场的大概有一千匹左右,还有受了些轻伤的大概四百多匹被圈进城里治疗养息,其他的都只能宰杀割肉,充做军粮了,安排布置好城防和巡逻之后,她满意的点了点头,转身进入原县政厅内,等待侦骑的报告。一个时辰之内,一切就都井井有条的安排好了,这种才能那位大人是绝对不具备的,他只适合在阵前砍下敌人的脑袋,至于缴获了多少军用物资,他是数不过来也懒得去数的。



      在获得了侦骑详细而明确报告之后,她的头脑里形成了一个简明而直接的想法,但是那位大人明显兴趣不高,不过当某一侧的耳朵一阵剧痛之后,他立刻批准并亲自带队执行了这个作战计划。



      右扶风鲍鸿失散多年,去年才重新相认的族侄鲍迪率领三千骑兵正在星夜驰援雍县县城,行进到歧山以西地区的一片无名丘陵时,突然遭遇埋伏,正面和刚刚绕过的山丘上都冒起无数黑影,刚刚下令部队不要慌乱,向中军靠拢准备作战时,一骑快马飞奔而来,长枪一抖已把先导的骑兵刺落马下。汉军两侧也涌出两支骑兵,从侧翼直楔进来。黑夜遇袭军心慌乱,鲍迪竭力稳住己方阵脚试图反击,可是来袭敌军多穿汉军甲胄,黑夜中根本无法分辨敌我,一时人喊马嘶,乱作一团。眼见已经无法收拾,鲍迪果断下令全军撤退,受命的汉军骑兵如蒙大赦,统统勒马回转。意图追击的吕奉贤看到一侧山丘上火把晃动,传来信号让自己撤退,想想不听的后果,缩缩脖子还是老实听话的撤走了。韩遂军撤离之后,山丘顶上许多一人高的草人和用木棍支起来的衣甲被遗留下来。

      鲍迪撤出十余里不见敌人追兵,方才收住阵脚,派出侦骑探路,侦骑回报一支二百余人敌军小队正北撤而回,追之已经不及,山丘上留有许多草人,还有许多空壳甲胄被木竿支起,鲍迪这才恍悟从开始以为中伏就是被敌人所算。其实混入自己所部只有不过百余敌骑而已,纯粹是本军自乱阵脚,不由对敌军将领之计谋骇然,不敢再驰骑冒进,散出斥候,派遣前军后,方才稳稳推进。他被定势思维所控制,认为敌军这种偷袭部队不会由大将统帅,而且追之无益,殊不知自己正好放跑了敌人的主将和参军,错过了大获全胜的大好机会。

2005-4-26 06:59 阿姆罗*李
韩MM好文笔,和将军文笔 交相辉映~
加油啊~

2005-4-26 16:51 fengxv
怎么将军的帖子和建昭的帖子轮着沉?抖擞抖擞精神,顶上去!将军、郡主,一起加油啊!

2005-4-26 17:36 神见愁
两位合作更新速度应该快了才对啊,怎么廖化的速度反而下来了?期待中……

2005-4-26 22:26 神见愁
怎么沉下去了?今天没更新了啊,顶上来!

2005-4-26 23:46 ssbye
我出场了啊,竟然是董卓的手下,算了,牺牲一下形象吧^_^

2005-4-26 23:47 廖化将军
别催啊,让曦雅妹妹累倒了谁来赔?

廖化这边第六回会发展洛阳剧情,优伶队要表演。

这个,关于汉代的歌舞音乐(先踩刺猬一脚,出的好难题目啊~)历史记载比较少,所以需要多方查找资料。

所以会慢一点。

2005-4-26 23:50 廖化将军
再说了。连刘备都没出场,曹操在初出茅庐战颖川后,也有一个称病回家的时期。各位这时候急着出场,所选余地不大啊,不是当土匪就是给老董打工。

2005-4-27 09:47 子建点将台
我昙花一现了.....

2005-4-27 09:58 李存孝
我报了名养马啦。

2005-4-27 10:11 神见愁
干什么不好去养马?(又想起我的一段屈辱的历史……)

2005-4-27 10:12 张建昭
这边两个人一起写,还男女搭配……

我一个人奋镐抡锹好累呀~~

2005-4-27 10:21 fengxv
有了财还想要色……够贪!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轩辕三国》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