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3-29 05:04
ssbye
[color=blue]1987年3月29日,《野战排》在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获得了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等4项大奖。该片导演:奥利弗·斯通;主演:汤姆·白兰格,威莱姆·戴夫,查理·辛,约翰尼·德普。
影片由一位美国士兵克里斯写给祖母的几封信组成。1967年,克里斯和其它的美国新兵一起来到了越南。克里斯报到的野战排中有着不同肤色的人种,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巴恩斯中士和伊莱亚斯中士。他们虽然曾是并肩作战的好友,但是对战争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巴恩斯认为战争没有规则可言,要取胜只有把当地人杀光,他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杀人机器。而伊莱亚斯则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严格遵守“战争规则”,反对滥杀无辜。为此二人分别领导的两部分人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而克里斯对此也不知所从,陷入了迷惘之中。
克里斯第一次参加战斗,是为战友们担任警戒。由于另一个战士的失职和克里斯的怯懦导致了野战排被袭击,克里斯也受了伤。在另一次战斗中,野战排发现一个美国兵被钉在树上,于是一些士兵开始狂怒地报复越南人。为此伊莱亚斯和巴恩斯发生了冲突。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巴恩斯击伤了伊莱亚斯,使他死在了越南人的手里。克里斯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几个月的战场生活也使克里斯变得冷酷。不久在一次丛林战中,克里斯也向巴恩斯开了枪。
影片背景与评论:《野战排》是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的成名之作,是导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影片问世之后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许多人认为这部影片真实地反映了越南战争的实际情况,这种真实感的获得, 无疑应归功于奥利弗-斯通的战争经历,以及他对这种经历的忠实的回顾。
影片在菲律宾拍摄,于7周内完成,共耗资600万美元。为了使演员有真实的感受,斯通让他们的菲律宾丛林里过了两个星期严格的军营生活。经过切身体验,演员的表演十分逼真生动。影片在放映时观众们甚至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真实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原因所在。
而影片的另一个出色之处就在于影片毫不留情地描绘了这场战争的疯狂与混乱,表现它如何使人丧失理智。其它的越战片往往带有很强的故事意味, 然而在奥利弗·斯通的摄影机前,越南则是一个充满了惨痛回忆的杀戮之地。越战给美国人留下了巨大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而奥利弗·斯通却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这个疮疤, 这是一个痛苦的反思。影片中心实际上不是美国人与越南人之间的恐怖的相互杀戮,而是兄弟之间,战友之间的残杀。这就使得影片具有更为深刻的反省意味。[/color]
[img]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4/03/28/ih040328007.jpg[/img]
更为巧合的是3月29日也是[color=red]美国从越南撤出最后一批军队[/color]的日子
相关链接:
[color=purple]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美国趁机取代了法国,在越南南方扶植傀儡政权,进而侵犯越南北方。
1964年8月2日,美国制造了“北部湾事件”。
1965年美军在越南登陆,直接参与战争。美国投入兵力最多时达54万人,但遭到越南军民的坚决抵抗。
到1969年,越南南方已解放4/5的土地和3/4的人口。为了扭转战局,尼克松上台后,采取美国不直接介入战争的所谓“越南化计划”。
1971年,越南军民粉碎“越南化计划”,经过长期斗争,于1973年1月27日,美国和越南各方面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协定规定;美国保证尊重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1973年3月29日,美国根据协定,从越南撤出最后一批军队。 [/color]
2005-3-29 10:36
晨山尚书
这部没看过的说,真遗憾,,想看看ING...我发现楼主这种大事记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