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3 14:58
sukerwl
[quote]原帖由[i]肃杀[/i]于2005-02-03, 14:48:11发表
人家李家三代威震匈奴,飞将军的名号也算是够响亮了,李陵在盛名之下自是不同。 [/quote]
主要是李陵投降了嘛 是匈奴人了 当然要崇拜喽 很简单
2005-2-4 20:06
魏其侯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2-03, 14:36:47发表
那怎么不崇拜董卓?噢对了 董卓没投靠他们嘛 [/quote]
怎么董卓都出来了?
2005-2-6 22:51
saintstone
我记得李陵撤退时是这样的:受伤三处者,可以坐车:受伤两处者,可以驾车,受伤一处者,持矛死战。箭矢全部用尽,甚至晚上派人去战场上从死人身上拔箭。5000步兵抗击80000骑兵,还是因为在山谷中伏才受重创。由此可见,李陵作战之悍勇,无愧汉朝之名将。而李陵之投降,是因为死战数日,后援不至,从现代观点来看 也并不丢人。
2005-2-6 22:56
sukerwl
[quote]原帖由[i]saintstone[/i]于2005-02-06, 22:51:29发表
我记得李陵撤退时是这样的:受伤三处者,可以坐车:受伤两处者,可以驾车,受伤一处者,持矛死战。箭矢全部用尽,甚至晚上派人去战场上从死人身上拔箭。5000步兵抗击80000骑兵,还是因为在山谷中伏才受重创。由此可见,李陵作战之悍勇,无愧汉朝之名将。而李陵之投降,是因为死战数日,后援不至,从现代观点来看 也并不丢人。 [/quote]
妄想以5000步兵对抗匈奴骑兵主力本身就是缺乏常识的无谋之举 还不够丢人?
2005-2-7 14:36
慕容垂
李家人的命运都很可悲啊
2005-2-7 15:08
ybl173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2-03, 14:36:47发表
那怎么不崇拜董卓?噢对了 董卓没投靠他们嘛 [/quote]
有马超一家在轮的到董卓吗
2005-2-8 06:23
飞将李广
[quote]原帖由[i]change[/i]于2005-01-30, 12:03:06发表
关羽被杀,廖化投降孙权,后诈死回蜀,孔明还重用他。降,不降,从那一个角度来看都有道理。刘备就宽恕了黄权。还厚侍共家属。 [/quote]
好象是诈死吧
你说错了
2005-2-8 06:24
飞将李广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2-06, 22:56:08发表
妄想以5000步兵对抗匈奴骑兵主力本身就是缺乏常识的无谋之举 还不够丢人? [/quote]
皇帝只能给他那么多兵..能多带病你以为人都是白痴啊??
看你说话就知道你人品不怎么样..说的话让人看了就不爽
2005-2-8 13:49
sukerwl
[quote]原帖由[i]飞将李广[/i]于2005-02-08, 6:24:15发表
皇帝只能给他那么多兵..能多带病你以为人都是白痴啊??
看你说话就知道你人品不怎么样..说的话让人看了就不爽 [/quote]
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因诏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
第一 是李陵自己要的五千人
第二 武帝只是说没有骑兵
第三 如果当时拿不出多余的兵力 李陵就老老实实在家待着 等时机成熟再出兵也比他那样送死好一千杯
2005-2-8 14:31
马超将军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2-07, 16:38:50发表
因为他们不知道那帮胡人崇拜李陵是因为李陵叛变的缘故 [/quote]
这个显然在乱扯了,因为李广的名声大才有后匈奴子孙的崇拜,与李陵投降有什么太大关系?投降匈奴的汉官员有几个,为什么只崇拜李广一家?很简单的道理,还乱扯其他干什么
李陵虽惜死投降不值得,但作为后人也不必切齿,毕竟他没有作什么危害汉朝的事。相当年廖化在伐吴兵败,诈死,然后一路乞讨返回成都,最终也成就功名。如果汉武帝不诛灭李陵九族,后来也不至于那样,好歹李广也曾为汉立下功勋,而汉武帝这种诛族之举太过残暴,令人胆寒。古之天下乃家天下,还扯不上民族、大义那么高的高度。
2005-2-8 14:47
sukerwl
[quote]原帖由[i]马超将军[/i]于2005-02-08, 14:31:34发表
这个显然在乱扯了,因为李广的名声大才有后匈奴子孙的崇拜,与李陵投降有什么太大关系?投降匈奴的汉官员有几个,为什么只崇拜李广一家?很简单的道理,还乱扯其他干什么 [/quote]
是你在乱扯 我的理由已经说过了 懒得跟你重复 另外我是不会把一个通敌卖国的汉奸顶礼膜拜的
2005-2-8 15:13
马超将军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2-06, 22:56:08发表
妄想以5000步兵对抗匈奴骑兵主力本身就是缺乏常识的无谋之举 还不够丢人? [/quote]
仔细看过史书没有?一开始汉武帝就给了他5000兵在武威、酒泉一带训练防备匈奴。李陵手里也就那么多兵,多了也没有。说风凉话谁都会说,汉武帝让你出兵就得出兵,还轮到李陵去讨价还价?
[quote]是你在乱扯 我的理由已经说过了 懒得跟你重复 另外我是不会把一个通敌卖国的汉奸顶礼膜拜的[/quote]
没人让你去对谁顶礼膜拜,只不过是你在转移话题而已。
2005-2-8 15:33
sukerwl
[quote]原帖由[i]马超将军[/i]于2005-02-08, 15:13:04发表
仔细看过史书没有?一开始汉武帝就给了他5000兵在武威、酒泉一带训练防备匈奴。李陵手里也就那么多兵,多了也没有。说风凉话谁都会说,汉武帝让你出兵就得出兵,还轮到李陵去讨价还价?
没人让你去对谁顶礼膜拜,只不过是你在转移话题而已。 [/quote]
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是李陵自己要的五千人 你应该多看看史书 不要异想天开 武帝只是说不能给你骑兵 李陵完全可以多要点步兵 而且一开始武帝只是让他去将辎重 李陵自己想出名想疯了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货色 打肿脸充胖子 要去以少击众 自取灭亡 只能显示他的无知
我本来就不会对汉奸卖国贼顶礼膜拜不管你怎么为他狡辩与开脱
2005-2-8 15:44
马岱
[quote]看你说话就知道你人品不怎么样..说的话让人看了就不爽[/quote]
这样的话很不好,不得针对其他会员,有攻击性的词语是禁止的。
2005-2-9 19:41
中寻拉链
进一步谈李广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九年后,汉景帝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成为景帝身边的禁伟骑兵将军。吴王、楚王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
一次,匈奴进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亲随到李广军中,这名亲随带了几十骑卫士出游,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骑士。结果,卫士们全被射杀,亲随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广闻讯,即率百名骑兵追击,亲自射杀其中两人,生擒一人。刚把俘虏缚上马,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等人,以为是汉军诱敌之兵,连忙抢占了一座高地。李广所带的百骑兵士慌忙上马欲逃。李广大喝:“我们远离大军数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为是诱敌之计,必不敢攻击我们。”遂带领兵士向匈奴骑兵迎去,离匈奴阵前二里之遥,他令士兵下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们的意图,果然不敢攻击,只派一名将官出阵试探,李广飞马抢到阵前,将他射落马下,然后从容归队。到夜半时,匈奴人认为一定有汉军埋伏夜袭,遂引兵而去。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归朝后,李广被汉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
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 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
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中大石,以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时,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却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张弓对石再射,却始终不能再将箭射入石中了。
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遂引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响导,终于迷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接战,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说卫青要向天子上报,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李广一身正直,自然不答应。卫青大为光火,又派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接受审问。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来人走后,李广望作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将,慨然叹道:“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现今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那能再受这样的屈辱!”说罢拔出配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悲惨地陨落了。
唐朝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汉初的边境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其自然和人文特点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异常坚苦和残酷。远离后方的长途奔袭,急风暴雨般的仓卒遭遇,以及众寡悬殊的孤军奋战,成为经常作战的方式。李广无疑是适应于这些作战特点的杰出将领。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
2005-2-9 23:16
伶州鸠
李氏一门,终不脱游侠习气,亦因此为当时豪杰从军者所重。
2005-2-9 23:44
实干司马
从李信,到李广,再到李陵,其一族用兵有好勇斗狠、轻佻冒进的特点是不错的。估计这个也是影响李广封候的原因之一。
2005-2-14 14:31
夏 炎
汉初的边境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其自然和人文特点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异常坚苦和残酷。远离后方的长途奔袭,急风暴雨般的仓卒遭遇,以及众寡悬殊的孤军奋战,成为经常作战的方式。李广无疑是适应于这些作战特点的杰出将领。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只是后来不堪迷途之辱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悲惨地陨落.
2005-2-28 01:27
虚空夜月
想知道,按照《汉律》,李陵这种投敌行为应该判什么罪
2005-2-28 14:24
yhgs
[quote]原帖由[i]saintstone[/i]于2005-02-06, 22:51:29发表
我记得李陵撤退时是这样的:受伤三处者,可以坐车:受伤两处者,可以驾车,受伤一处者,持矛死战。箭矢全部用尽,甚至晚上派人去战场上从死人身上拔箭。5000步兵抗击80000骑兵,还是因为在山谷中伏才受重创。由此可见,李陵作战之悍勇,无愧汉朝之名将。而李陵之投降,是因为死战数日,后援不至,从现代观点来看 也并不丢人。 [/quote]
司马迁怎么知道匈奴有8万骑兵?为什么卫霍等打了胜仗也只有斩、俘的数据,李陵这样一路败逃的仗反倒对对方的情况一清二楚?好象还有什么杀伤一万多人的数据?匈奴人也真没用,8万骑兵对5千步兵——16:1,又无外援,还居然让4百多人跑了出来。
还有一仗司马迁对匈奴的情况也比较清楚,就是李广和张骞一起的那次,两人分道走,张骞晚到一天,结果害得李广的4千人几乎全军覆没,那一次匈奴是4万骑。不过匈奴也真是差劲啊,张骞的1万骑一到,匈奴人就跑掉了。
2005-3-1 00:34
中庸
李陵更多的是让人惋惜!
2005-3-1 09:11
赵星文
李广一家都深具国士只风,对李陵而言,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汉武帝那样对他,能说是一个知己吗?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