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讨论】《汉武帝及其时代的各色人等》及《汉武大帝》讨论?


2005-1-15 00:15 巴西马忠
相信《甲阳军鉴》的日本历史学家和不相信的谁比较多?

2005-1-15 00:21 巴西马忠
军臣单于的弟弟伊稚斜单于做了他的儿子,制造了冒顿单于发明的鸣镝,用同样的手段杀掉了哥哥,或者说是弑父。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可不能乱改编。

2005-1-15 00:59 sukerwl
那些所谓给汉武大帝找硬伤的人其实动机很简单 他们就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博学”以在网上满足虚荣心 他们找出错后并未给该剧提出任何可操作性的修改意见 仅为挑错而挑错 并乐此不疲 周而复始。如同磕了摇头丸的跳梁小丑 下次XX大帝开播时再继续挑错 他们这帮人就根本不懂电视 可能根本没学过戏剧表演导演之类的 找了这么大一堆“错” 怎么不说汉武帝不可能长的跟陈宝国一模一样 这就是个最大的错 还拍什么?

这些有尸骨癖的人既然这么爱死读书 看什么电视 读书多好?被司马迁骗总比被导演骗好吧

2005-1-15 01:09 ylxzb
汉武帝:按我大汉朝的九品中正制


我晕,陈群地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2005-1-15 01:19 无知者
[quote]二是变古创制,创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b][color=blue]以法治国[/color][/b],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quote]

以法治国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法治精神的一半啊(另一半是法是良法,恶法非法)。要拔高刘彻也不必这样吧?中国什么时候是由法律统治而不是由人统治的?什么时候法高于一切人?现在我们实行的是党领导下的[b][color=blue]依[/color][/b]法治国,刘彻已经率先实行以法治国了。我倒,我倒,我再倒。

2005-1-15 01:49 sukerwl
有些人就是没事找事。真要完全按照史记、汉书一字不改地搬上来,这些观众又该叫了,我是看电视剧,又不是看纪录片。
史记、汉书就那么点内容,编剧又不是没看过,之所以这么改,他肯定有他的考虑。最多说他的情节不合理,嚷嚷什么篡改历史,都是白搭。这戏在大的历史关节上,已经相当尊重历史了。各位不满意啊,不满意就别看,自己抱史记汉书读去。
看看那些戏说历史剧,光知道让皇帝大臣泡妞追女人,这些挑刺的人,那时候哪里去了。一会儿宽容得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会儿又心细得跟针尖似的。双重标准

2005-1-15 03:17 老人七十杰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4, 18:26:25发表
汉武大帝有多少错误?虽然最近新战国联盟上不去,但是硬伤指引贴已经贴出了七页。
[URL=http://www.newtenka.…………景及己本纪览之,於是大怒,削而投之。於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於史迁也。’” [/quote]
战联啊,是个好地方。不过他们在怎么挑刺,也没几个人会否定汉武大帝是历史正剧一说。本来嘛,挑刺就挑刺,炫耀就炫耀。干嘛要拉上什么大义名分来倒人胃口。所以我在前面的帖子才会说“战联那边的人就可爱多了,同样是挑刺,人家坦然直说是乐趣或炫耀,看电视之余在看他们的帖子倒也是乐趣多多”

还有你下面说的历史正剧的含义,我实在看不出和你转的《关于历史剧的答问》里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在提醒一下,此篇文章的作者也认为《雍正王朝》是很不错的历史正剧,莫非你也是如此认为?

2005-1-15 03:17 信鋆
《汉武大帝》让我明白了自己。

正剧的改编,是不是让人把那些创作给予理解和同意?

至少我不讨厌这部电视剧~

另外《天与地》的改编电影也令我深深感受到它的意义,我为导演展现谦信、乃美的可悲而流泪,我觉得导演成功了。一些自制的情节,反让我更加看清楚时机,原来我也是。这是我自从1993年看完第一次后,一直的感觉~

2005-1-15 03:20 老人七十杰
[quote]原帖由[i]心湖一笔斋[/i]于2005-01-14, 21:41:06发表
我可没有说什么双重标准  是您自己硬往上面靠的
实质上  严谨就是严谨  硬伤…………御书房”“御膳房”“折子”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台词从何而来?这纯粹就是暴殄天物之举 [/quote]
你的帖子比较难读懂的说  
这么说吧。一个人哪怕话说的在怎么差,他还是个人,可是一只鹦鹉那怕它的话说的在好,也不能称它为人。这是一个主次的问题。不然,按你的说法。我岂不是也能说福星小子的动画片也是一部正剧?[color=blue]福星小子(动画版)首先有高桥留美子的漫画在那里  在充分尊重漫画的层次上加以适当的渲染和改编  再说日本没有严谨的历史观 自然取舍空间比较自由 至少片子里面没有把拉姆念成立母这样的低级错误 [/color]  (近来下载这套漫画看,真是怀念的说)
你可能没有说什么双重标准,不过你的言行都很像是在搞双重标准。
还有我说不像清宫戏是指喏喏声不知道哪里像清宫戏,偷换概念不是一个好作风的说。

2005-1-15 06:10 锦官城门吏
九品实在是太汗了。此剧可以休矣。

2005-1-15 11:44 巴西马忠
正剧的定义就是重大的历史人物、时间、事件不能改变,作为铺垫的次要人物和事件允许改编。

军臣单于的弟弟伊稚斜单于做了他的儿子,制造了冒顿单于发明的鸣镝,用同样的手段杀掉了哥哥,或者说是弑父。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乱改编?

日本的历史记载有很多不同版本,基本上每种都有拥趸,编剧也可以说能够以历史记载占住脚。但中国不存在这种情况,没有别的记载或说法可以供取舍呢,《史记》、《汉书》的记载差不多一样,编剧所本何来?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出过一本正剧,戏说剧倒是不少,估计大多数人都不想看古装偶像剧了吧?

2005-1-15 11:52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1:44:09发表
正剧的定义就是重大的历史人物、时间、事件不能改变,作为铺垫的次要人物和事件允许改编。

军臣单于的弟弟伊稚斜单于做了他的儿子,制造了冒顿单于发明的鸣镝,用同样的手段杀掉了哥哥,或者说是弑父。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乱改编?

日本的历史记载有很多不同版本,基本上每种都有拥趸,编剧也可以说能够以历史记载占住脚。但中国不存在这种情况,没有别的记载或说法可以供取舍呢,《史记》、《汉书》的记载差不多一样,编剧所本何来?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出过一本正剧,戏说剧倒是不少,估计大多数人都不想看古装偶像剧了吧? [/quote]
照你这个搞笑逻辑 根本拍不出你所谓的“正剧” 因为汉武帝根本不可能跟陈宝国长的一模一样

2005-1-15 11:57 心湖一笔斋
[quote]原帖由[i]老人七十杰[/i]于2005-01-15, 3:20:19发表
[quote]原帖由[i]心湖一笔斋[/i]于2005-01-14, 21:41:06发表
我可没有说什么双重标准  是您自己硬往上面靠的
实质上  严谨就是严谨  硬伤…………御书房”“御膳房”“折子”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台词从何而来?这纯粹就是暴殄天物之举 [/quote]
你的帖子比较难读懂的说  
这么说吧。一个人哪怕话说的在怎么差,他还是个人,可是一只鹦鹉那怕它的话说的在好,也不能称它为人。这是一个主次的问题。不然,按你的说法。我岂不是也能说福星小子的动画片也是一部正剧?[color=blue]福星小子(动画版)首先有高桥留美子的漫画在那里  在充分尊重漫画的层次上加以适当的渲染和改编  再说日本没有严谨的历史观 自然取舍空间比较自由 至少片子里面没有把拉姆念成立母这样的低级错误 [/color]  (近来下载这套漫画看,真是怀念的说)
你可能没有说什么双重标准,不过你的言行都很像是在搞双重标准。
还有我说不像清宫戏是指喏喏声不知道哪里像清宫戏,偷换概念不是一个好作风的说。 [/quote]
您的逻辑实在是强
海音寺的剧本和小说  都是属于历史小说的范畴
照此改编为什么不能叫历史剧?
您居然和漫画联系在一起   只能说您的思维比较漫画化   无他  
这个剧连“三教九流”也出现了
实在是强  是不是汉武帝来个“我佛慈悲”  您也忙不迭的叫好   说不是硬伤  ?
我看双重标准这样的手法  应该归于阁下才是

2005-1-15 12:03 心湖一笔斋
我看以前的先秦和汉代的片子  没有“诺诺”人家照把电视拍出来了
正规的地方不去严谨   却搞个“诺诺”这样可笑的版本出来  这不是和清宫戏里面“嗻嗻”的是一个模式嘛   这样就叫有历史氛围了  对吧?
您说“是 ”老百姓就听不懂了是吧
相反的   老百姓看到的低级错误倒是一大把
还有关于此剧是按照古墓出土的服装模式制作 的观点  根本是错误的
汉朝的女子已经盘发髻了  并且是窄式的衣服

2005-1-15 12:05 心湖一笔斋
赵威后对触龙说过”喏”
难道太后和他也是上下级的关系?
古语此语就是答应   或者可以的意思   导演这样编排真是和“折子”“尚书房”的台词交相辉映啊

2005-1-15 12:06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心湖一笔斋[/i]于2005-01-15, 12:03:02发表
我看以前的先秦和汉代的片子  没有“诺诺”人家照把电视拍出来了
正规的地方不去严谨   却搞个“诺诺”这样可笑的版本出来  这不是和清宫戏里面“嗻嗻”的是一个模式嘛   这样就叫有历史氛围了  对吧?
您说“是 ”老百姓就听不懂了是吧
相反的   老百姓看到的低级错误倒是一大把
还有关于此剧是按照古墓出土的服装模式制作 的观点  根本是错误的
汉朝的女子已经盘发髻了  并且是窄式的衣服 [/quote]
那就请你给点意见啊 希望以后的央视历史剧该如何拍 象你们这一小撮人才能接受呢?

2005-1-15 12:11 心湖一笔斋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2:06:10发表
[quote]原帖由[i]心湖一笔斋[/i]于2005-01-15, 12:03:02发表
我看以前的先秦和汉代的片子  没有“诺诺”人家照把电视拍出来了
正规的地方不去严谨   却搞个“诺诺”这样可笑的版本出来  这不是和清宫戏里面“嗻嗻”的是一个模式嘛   这样就叫有历史氛围了  对吧?
您说“是 ”老百姓就听不懂了是吧
相反的   老百姓看到的低级错误倒是一大把
还有关于此剧是按照古墓出土的服装模式制作 的观点  根本是错误的
汉朝的女子已经盘发髻了  并且是窄式的衣服 [/quote]
那就请你给点意见啊 希望以后的央视历史剧该如何拍 象你们这一小撮人才能接受呢? [/quote]
尊重史实
台词严谨一点
低级错误少一些   
群众演员敬业一些
这样也不会让象您这样一大撮“喜闻乐见”这样水平的历史肥皂剧人天天和我们这样的吹毛求疵的人一般见识了不是?

2005-1-15 12:16 巴西马忠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1:52:08发表
照你这个搞笑逻辑 根本拍不出你所谓的“正剧” 因为汉武帝根本不可能跟陈宝国长的一模一样 [/quote]
你老人家大概没看过史书吧?有什么地方记载了汉武帝的长相?再说了,除了近代的历史人物,哪里会要求长相接近的演员来出演?

2005-1-15 12:20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2:16:43发表
你老人家大概没看过史书吧?有什么地方记载了汉武帝的长相?再说了,除了近代的历史人物,哪里会要求长相接近的演员来出演? [/quote]
因为这就是最大的“BUG” 史书上没记载长相就让空气来演 要不然就是戏说了 要拍的跟史记一模一样 最好直接拿摄影机一页一页的拍书 有尸骨癖的人真好笑

2005-1-15 12:24 心湖一笔斋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2:20:19发表
因为这就是最大的“BUG” 史书上没记载长相就让空气来演 要不然就是戏说了 要跟史记拍的一模一样 [/quote]
不知道象您这样的戏剧理论
我才想问您  什么才能叫电影和再现艺术?
就算论战的那几位朋友
也没有一个提出类似阁下这样的无聊加无赖的逻辑吧

2005-1-15 12:30 金庾信
[quote]原帖由[i]心湖一笔斋[/i]于2005-01-15, 12:11:16发表
尊重史实
台词严谨一点
低级错误少一些   
群众演员敬业一些
这样也不会让象您这样一大撮“喜闻乐见”这样水平的历史肥皂剧人天天和我们这样的吹毛求疵的人一般见识了不是? [/quote]
没错,既然打着正剧的旗号,就不要太多的演绎。否则就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至少也反映了制作方缺乏严谨精神的问题。

2005-1-15 12:33 金庾信
[quote]原帖由[i]心湖一笔斋[/i]于2005-01-15, 12:24:52发表
不知道象您这样的戏剧理论
我才想问您  什么才能叫电影和再现艺术?
就算论战的那几位朋友
也没有一个提出类似阁下这样的无聊加无赖的逻辑吧 [/quote]
9494,随意引申别人观点的诡辩术一点意思也没有,那是幼儿园小孩吵嘴的伎俩。
对于无法考证的东西,自然可以加以演绎,这个大家当然可以理解,我们现在谈的是那些已经被确实了的东西,就不应当随意挥洒,否则就不要打什么历史正剧的旗号来!

2005-1-15 12:34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心湖一笔斋[/i]于2005-01-15, 12:24:52发表
不知道象您这样的戏剧理论
我才想问您  什么才能叫电影和再现艺术?
就算论战的那几位朋友
也没有一个提出类似阁下这样的无聊加无赖的逻辑吧 [/quote]
他们那帮人论战不论战关我什么事?

2005-1-15 12:37 心湖一笔斋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2:34:17发表
[quote]原帖由[i]心湖一笔斋[/i]于2005-01-15, 12:24:52发表
不知道象您这样的戏剧理论
我才想问您  什么才能叫电影和再现艺术?
就算论战的那几位朋友
也没有一个提出类似阁下这样的无聊加无赖的逻辑吧 [/quote]
他们那帮人论战不论战关我什么事? [/quote]
那就握个手  各看各的电视吧  ^_^

2005-1-15 12:37 金庾信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1:44:09发表
正剧的定义就是重大的历史人物、时间、事件不能改变,作为铺垫的次要人物和事件允许改编。

军臣单于的弟弟伊稚斜单于做了他的儿子,制造了冒顿单于发明的鸣镝,用同样的手段杀掉了哥哥,或者说是弑父。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乱改编?

日本的历史记载有很多不同版本,基本上每种都有拥趸,编剧也可以说能够以历史记载占住脚。但中国不存在这种情况,没有别的记载或说法可以供取舍呢,《史记》、《汉书》的记载差不多一样,编剧所本何来?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出过一本正剧,戏说剧倒是不少,估计大多数人都不想看古装偶像剧了吧? [/quote]
呵呵,没法,现在人贱的很,什么样的垃圾都有人叫好。

2005-1-15 12:40 巴西马忠
正看到64集中第36集,马邑伏击战的第一男主角军臣单于被编剧让其儿子(其实是弟弟)大王子(左谷蠡王)伊稚斜杀了很有几年,还妻其阏氏南宫公主(据编剧云是汉武帝的姐姐,南宫这封地在哪),军臣单于太子于单尚且为其尽忠于代郡攻略战(这不是马邑伏击战之后九年的事吗),代表汉朝与匈奴正式决裂的马邑伏击战已经被编剧作为边角料扔了?却原来不是,而是放在代郡攻略战汉军杀了汉武帝亲外甥于单(自然是编剧所云)之后,为了表现汉武帝的爱恨情仇?

匈奴哪有什么王子?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後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诸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

2005-1-15 12:49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2:40:48发表
正看到64集中第36集,马邑伏击战的第一男主角军臣单于被编剧让其儿子(其实是弟弟)大王子(左谷蠡王)伊稚斜杀了很有几年,还妻其阏氏南宫公主(据编剧云是汉武帝的姐姐,南宫这封地在哪),军臣单于太子于单尚且为其尽忠于代郡攻略战(这不是马邑伏击战之后九年的事吗),代表汉朝与匈奴正式决裂的马邑伏击战已经被编剧作为边角料扔了?却原来不是,而是放在代郡攻略战汉军杀了汉武帝亲外甥于单(自然是编剧所云)之后,为了表现汉武帝的爱恨情仇? [/quote]
有可能 编剧把一本干巴巴的破史书拍成数十集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起伏的鸿篇巨制 真不容易!

2005-1-15 12:50 金庾信
呵呵,按照预告片上来说,马邑应当是当重头戏来演的吧。

2005-1-15 12:51 金庾信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2:49:44发表
有可能 编剧把一本干巴巴的破史书拍成数十集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起伏的鸿篇巨制 真不容易! [/quote]
呵呵,干巴巴的破史书?我看《史记》怎么样也是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起伏的鸿篇巨制。

2005-1-15 12:55 巴西马忠
汉武大帝,前面用了二十来集来演绎汉景帝,后来四十集够不够演绎长达五十四年的汉武帝的光辉历史?

娘希匹,二十二岁的汉武帝蓄起了小胡子,看起来比他的田蚡舅舅还老(当然实际情况也如此,不过这化妆也太次了吧)。

2005-1-15 12:59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2:55:11发表
汉武大帝,前面用了二十来集来演绎汉景帝,后来四十集够不够演绎长达五十四年的汉武帝的光辉历史?

娘希匹,二十二岁的汉武帝蓄起了小胡子,看起来比他的田蚡舅舅还老(当然实际情况也如此,不过这化妆也太次了吧)。 [/quote]
对 三国演义直接从赤壁之战开始演

2005-1-15 13:02 金庾信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2:55:11发表
汉武大帝,前面用了二十来集来演绎汉景帝,后来四十集够不够演绎长达五十四年的汉武帝的光辉历史?

娘希匹,二十二岁的汉武帝蓄起了小胡子,看起来比他的田蚡舅舅还老(当然实际情况也如此,不过这化妆也太次了吧)。 [/quote]
呵呵,没法,陈的任务重啊。

2005-1-15 13:02 心湖一笔斋
好啦  我觉得争论这个没有意思
仁者见仁吧
毕竟各人的口味不一样
坦白说   这个电视比《大汉天子》要强许多

2005-1-15 13:09 巴西马忠
笑死了,利润、卧底……这些名词原来渊源有自啊!~

尤其是中行说,居然与马克思相知于千载之下!

中行说:“只要有十倍的利润,他们就敢冒杀头的危险!”

马克思:“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

2005-1-15 13:13 巴西马忠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2:59:17发表
对 三国演义直接从赤壁之战开始演 [/quote]
我绝对佩服您老人家的历史造纸,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三国这样一个时代,上限于黄巾之乱,下限于晋武灭吴。

2005-1-15 13:19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3:13:14发表
我绝对佩服您老人家的历史造纸,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三国这样一个时代,上限于黄巾之乱,下限于晋武灭吴。 [/quote]
汉武帝不用从他妈肚子里生出来 也不用被立为太子是不?司马迁也是直接从登基开始写的?孙权称帝三国正式开始跟黄巾有什么关系?

2005-1-15 13:24 金庾信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3:19:25发表
汉武帝不用从他妈肚子里生出来 也不用被立为太子是不?司马迁也是直接从登基开始写的?孙权称帝三国正式开始跟黄巾有什么关系? [/quote]
人家说的是前面的铺垫太长了。

2005-1-15 13:25 巴西马忠
编剧的历史常识真是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一抓一大把。马邑伏击战中的关键性人物雁门尉史,居然被一脚踢回汉朝,让他去给皇帝打个招呼,看来这厮回去是要具五刑了!~

具五刑,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

单于既入汉塞,未至马邑百馀里,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乃攻亭。是时雁门尉史行徼,见寇,葆此亭,知汉兵谋,单于得,欲杀之,尉史乃告单于汉兵所居。单于大惊曰:“吾固疑之。”乃引兵还。出曰:“吾得尉史,天也,天使若言。”以尉史为“天王”。

2005-1-15 13:28 sukerwl
[quote]原帖由[i]金庾信[/i]于2005-01-15, 13:24:47发表
人家说的是前面的铺垫太长了。 [/quote]
那是他们先入为主的意淫而已 红楼梦为了描写贾府呼啦啦大厦倾的败亡前面铺垫了多久?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是地几集?曹丕称帝第几集?

2005-1-15 13:30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3:25:38发表
编剧的历史常识真是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一抓一大把。马邑伏击战中的关键性人物雁门尉史,居然被一脚踢回汉朝,让他去给皇帝打个招呼,看来这厮回去是要具五刑了!~

具五刑,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

单于既入汉塞,未至马邑百馀里,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乃攻亭。是时雁门尉史行徼,见寇,葆此亭,知汉兵谋,单于得,欲杀之,尉史乃告单于汉兵所居。单于大惊曰:“吾固疑之。”乃引兵还。出曰:“吾得尉史,天也,天使若言。”以尉史为“天王”。 [/quote]
不是给你说了吗 让你回去看那本干巴巴的破史书 被司马迁骗总比被导演骗好

2005-1-15 13:30 巴西马忠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3:19:25发表
汉武帝不用从他妈肚子里生出来 也不用被立为太子是不?司马迁也是直接从登基开始写的?孙权称帝三国正式开始跟黄巾有什么关系? [/quote]
曹操、刘备、孙坚不用从他妈肚子里生出来,也不用学习文武技艺是不?看来三国演义要从汉桓帝永寿元年曹操诞辰时说起。

黄巾之乱使东汉政府名存实亡,三国时代的帷幕就此拉开,你说有没关系?这世界哪那么多无因之果?

2005-1-15 13:32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3:30:31发表
曹操、刘备、孙坚不用从他妈肚子里生出来,也不用学习文武技艺是不?看来三国演义要从汉桓帝永寿元年曹操诞辰时说起。

黄巾之乱使东汉政府名存实亡,三国时代的帷幕就此拉开,你说有没关系?这世界哪那么多无因之果? [/quote]
所以二十来集演绎汉景帝还是篇幅太短了点

2005-1-15 13:35 巴西马忠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3:28:44发表
那是他们先入为主的意淫而已 红楼梦为了描写贾府呼啦啦大厦倾的败亡前面铺垫了多久?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是地几集?曹丕称帝第几集? [/quote]
晕那个晕,《石头记》自然是从石头现世开始讲,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和《三国演义》自黄巾之乱讲起正是英雄所见略同。

汉武帝哪用从七国之乱讲起,而今都三十八集了,才不过登基六年,这编剧的铺垫可真够厚实的。

刚看到右贤王的与拿破仑的唤醒东方雄师相仿佛的言论,靠……

2005-1-15 13:37 六韬五略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2:55:11发表
汉武大帝,前面用了二十来集来演绎汉景帝,后来四十集够不够演绎长达五十四年的汉武帝的光辉历史?

娘希匹,二十二岁的汉武帝蓄起了小胡子,看起来比他的田蚡舅舅还老(当然实际情况也如此,不过这化妆也太次了吧)。 [/quote]
央视真是没水平,没钱。
太次了。
看到巴西马忠那渊博的知识,还独具慧眼。
因该请巴西马忠当遍剧,导演,主演。这样才能拍出真正还原历史的汉武帝哪。

2005-1-15 13:38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3:35:15发表
晕那个晕,《石头记》自然是从石头现世开始讲,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和《三国演义》自黄巾之乱讲起正是英雄所见略同。

汉武帝哪用从七国之乱讲起,而今都三十八集了,才不过登基六年,这编剧的铺垫可真够厚实的。

刚看到右贤王的与拿破仑的唤醒东方雄师相仿佛的言论,靠…… [/quote]
石头记要从绛珠草和神樱侍者开始讲 三国要从黄巾开始讲 汉武帝就不从生他的老子开始讲?

2005-1-15 13:39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六韬五略[/i]于2005-01-15, 13:37:36发表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2:55:11发表
汉武大帝,前面用了二十来集来演绎汉景帝,后来四十集够不够演绎长达五十四年的汉武帝的光辉历史?

娘希匹,二十二岁的汉武帝蓄起了小胡子,看起来比他的田蚡舅舅还老(当然实际情况也如此,不过这化妆也太次了吧)。 [/quote]
央视真是没水平,没钱。
太次了。
看到巴西马忠那渊博的知识,还独具慧眼。
因该请巴西马忠当遍剧,导演,主演。这样才能拍出真正还原历史的汉武帝哪。 [/quote]
巴西马忠根本长的不象汉武帝 他演我第一个骂导演是傻X

2005-1-15 13:39 巴西马忠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3:32:14发表
所以二十来集演绎汉景帝还是篇幅太短了点 [/quote]
(一)群雄逐鹿 第1集《挑园三结义》至第23集《大破袁绍》
    (二)赤壁之战 第24集《跃马檀溪》至第47集《割须弃袍》
    (三)三足鼎立 第48集《张松献图》至第64集《安居平五路》
    (四)南征北战 第65集《兵渡泸水》至第77集《秋风五丈原》
    (五)三分归晋 第78集《诈病赚曹爽》至第84集《三分归晋》

以你来划分,这汉武帝当分为几部,每部当表现什么最主要的历史内容?

2005-1-15 13:41 巴西马忠
[quote]原帖由[i]六韬五略[/i]于2005-01-15, 13:37:36发表
央视真是没水平,没钱。
太次了。
看到巴西马忠那渊博的知识,还独具慧眼。
因该请巴西马忠当遍剧,导演,主演。这样才能拍出真正还原历史的汉武帝哪。 [/quote]
呵呵,历史戏说剧的坚定捍卫者又出来了?

大概和我持相同意见的人不在少数吧?

2005-1-15 13:41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3:39:43发表
(一)群雄逐鹿 第1集《挑园三结义》至第23集《大破袁绍》
    (二)赤壁之战 第24集《跃马檀溪》至第47集《割须弃袍》
    (三)三足鼎立 第48集《张松献图》至第64集《安居平五路》
    (四)南征北战 第65集《兵渡泸水》至第77集《秋风五丈原》
    (五)三分归晋 第78集《诈病赚曹爽》至第84集《三分归晋》

以你来划分,这汉武帝当分为几部,每部当表现什么最主要的历史内容? [/quote]
现在这个就已经很好了 不用再拍 已经成为央视继四大名著之后的又一经典里程碑!

2005-1-15 13:42 巴西马忠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3:38:29发表
石头记要从绛珠草和神樱侍者开始讲 三国要从黄巾开始讲 汉武帝就不从生他的老子开始讲? [/quote]
是啊,依你的逻辑,得从曹操诞生时讲起啊!~

2005-1-15 13:44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3:42:50发表
是啊,依你的逻辑,得从曹操诞生时讲起啊!~ [/quote]
所以按你的逻辑 三国演义也就是一垃圾剧而已

2005-1-15 13:47 巴西马忠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3:41:42发表
现在这个就已经很好了 不用再拍 已经成为央视继四大名著之后的又一经典里程碑! [/quote]
我说的就是你誉为“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起伏的鸿篇巨制”的六十四集《汉武大帝》,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应该起什么样的标题?

你千万不可推辞,因为既然结构严谨,那肯定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表现不同的历史,才能当得起“经典里程碑”!

2005-1-15 13:51 巴西马忠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1-15, 13:44:17发表
所以按你的逻辑 三国演义也就是一垃圾剧而已 [/quote]
呵呵,你怎么推导我的逻辑的,愿闻其详。

恰恰不如你所愿,我认为《三国演义》非常忠实于原著和历史背景,曹、刘、孙还没有一个踞坐于臣下之前。可是他并非以历史正剧自居,演义的意思你应该知道吧!

2005-1-15 13:52 关毛
应该着重拍汉朝西征,平定中亚的那些辉煌历史

2005-1-15 14:07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3:47:37发表
我说的就是你誉为“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起伏的鸿篇巨制”的六十四集《汉武大帝》,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应该起什么样的标题?

你千万不可推辞,因为既然结构严谨,那肯定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表现不同的历史,才能当得起“经典里程碑”! [/quote]
演完再说 我可不象你这样对事物以点盖面、管中窥豹、管窥蠡测、随意意淫 而且你连汉武大帝五十八集都不知道 可见你的素质与动机 哈哈

2005-1-15 14:10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3:51:37发表
呵呵,你怎么推导我的逻辑的,愿闻其详。

恰恰不如你所愿,我认为《三国演义》非常忠实于原著和历史背景,曹、刘、孙还没有一个踞坐于臣下之前。可是他并非以历史正剧自居,演义的意思你应该知道吧! [/quote]
只准红楼梦从宝、黛的前身绛珠草、神缨侍者、石头开始演 不准从汉武帝的前身汉景帝开始演

只准三国演义从造成三国纷乱的黄巾开始演 不准汉武帝从七国之乱开始演

可笑的标准

2005-1-15 14:13 巴西马忠
真是话也懒得说了

2005-1-15 14:19 慕容燕然
似乎从来没有人想要了解导演的想法。

胡玫:首先我们要说,这不是一个20集的戏,它原来有60多集,焦晃演的景帝到17集病死,武帝接位,景帝对汉武帝的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历史是有延续性的,我们现代许多观众可能一点都不了解那时候的背景情况,不清楚汉代人的政治结构,我们觉得,进入汉代戏的时候,必须有这样一个热身。你必须先知道了七王之乱,知道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才能理解为什么汉武帝会有那样的性格,做出那些事情。这样的结构安排是必需的。

[color=red]电视剧是拍给大众看的,没有看过《史记》和《汉书》的观众占绝大多数[/color]

2005-1-15 14:27 sukerwl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5-01-15, 14:13:21发表
真是话也懒得说了 [/quote]
我也懒得说了

[img]http://forum1.games.sina.com.cn/upload/27/418/20050115/27/5541/5541.jpg[/img]

2005-1-15 14:34 巴西马忠
[quote]原帖由[i]肃杀[/i]于2005-01-15, 14:19:18发表
似乎从来没有人想要了解导演的想法。

胡玫:首先我们要说,这不是一个20集的戏,它原来有60多集,焦晃演的景帝到17集病死,武帝接位,景帝对汉武帝的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历史是有延续性的,我们现代许多观众可能一点都不了解那时候的背景情况,不清楚汉代人的政治结构,我们觉得,进入汉代戏的时候,必须有这样一个热身。你必须先知道了七王之乱,知道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才能理解为什么汉武帝会有那样的性格,做出那些事情。这样的结构安排是必需的。

[color=red]电视剧是拍给大众看的,没有看过《史记》和《汉书》的观众占绝大多数[/color] [/quote]
没事时也爱看无线的历史戏说剧《楚汉骄雄》,每集开头还要讲一个典故或者成语的来历,也算是热身吧,呵呵!~

西汉诸侯王尾大不掉之势,早在文帝时就着手解决,比如淮南国均分给厉王的几个儿子,汉景帝在七国之乱后收回了诸侯王的政治、经济权力,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权力了。至于说热身,完全可以通过汉武帝与主父偃的对话,用文戏来热身。

汉武帝真正的功绩,乃是外攘四夷,内制礼乐。这两件重头戏,反而着墨不多,真是奇哉怪也。

页: 1 2 [3] 4 5 6 7 8 9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