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 16:52
狂醉月
信陵君,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信陵君乃战国四公子之一,名满天下。他不仅以养士、喜士而闻名,他更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救魏。魏氏复定。
赵使人谓魏王曰:“为我杀范痤,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诺。”使吏捕之,围而未杀。痤因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予王地,则王将柰何?故不若与先定割地,然后杀痤。”
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有如强秦亦将袭赵之欲,则君且柰何?”信陵君言于王而出之。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以求故地。无忌谓魏王曰: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雠之国乎?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识则不明,髃臣莫以闻则不忠。
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韩亡,秦有郑地,与大梁邺,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负强秦之亲,王以为利乎?
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将更事,更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踰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是复阏与之事,秦必不为也。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与赵兵决于邯郸之郊,是知伯之祸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蔡左)[上蔡]、召陵,与楚兵决于陈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韂与齐矣。
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秦固有怀、茅、邢丘,城垝津以临河内,河内共、汲必危;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王之使者出过而恶安陵氏于秦,秦之欲诛之久矣。
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听使者之恶之,随安陵氏而亡之,绕舞阳之北,以东临许,南国必危,国无害(已)[乎]?
夫憎韩不爱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爱南国非也。异日者,秦在河西晋,国去梁千里,有河山以阑之,有周韩以闲之。从林乡军②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又长驱梁北,东至陶韂之郊,北至平监。所亡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秦乃在河西晋,去梁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于使秦无韩,有郑地,无河山而阑之,无周韩而闲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由此矣。
异日者,从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韩不可得也。今韩受兵三年,秦桡之以讲,识亡不听,投质于赵,请为天下鴈行顿刃,楚、赵必集兵,皆识秦之欲无穷也,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是故臣愿以从事王,王速受楚赵之约,(赵)[而]挟韩之质以存韩,而求故地,韩必效之。此士民不劳而故地得,其功多于与秦共伐韩,而又与强秦邻之祸也。
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时已。通韩上党于共﹑宁,使道安成,出入赋之,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今有其赋,足以富国。韩必德魏爱魏重魏畏魏,韩必不敢反魏,是韩则魏之县也。魏得韩以为县,韂﹑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韩,二周﹑安陵必危,楚﹑赵大破,韂﹑齐甚畏,天下西乡而驰秦入朝而为臣不久矣。”
信陵君高瞻远瞩,早已看出秦国日后将会先灭韩,继而攻魏,故劝安厘王万勿贪小便宜,盲目攻韩。(《史记 魏世家》)
果然,后来,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
河外之战,大破秦军,更是轰动天下。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史记 魏公子》)
再后来,“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史记 魏公子》)
其实,信陵君最大的作用,是在於他能震阻各国。“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史记 魏公子》)
可见信陵君之军事才华,足以让六国敬畏。
2005-1-2 19:02
暗夜密使
信陵君是我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敬佩的人物。
2005-1-2 19:03
高木知之
信陵君确实很有出色的才能,四君子里面就他应该算很厉害的了。
有机会还想多了解一下战国时期的历史。
2005-1-2 19:37
中庸
信陵君能称得上军事家,但这个"大"字他还不配!
2005-1-2 19:47
阳光下的海鸥
魏公子无忌一日不死,秦王一日不敢攻魏。
其厉害就厉害在这里。秦国不是害怕他的军事才能。
而是害怕他的威望。如果贸然得罪他,必遭天下人共讨之。
于是只有使用离间计,消磨他的意志和生命。
2005-1-3 01:33
暗夜密使
信陵君在战略上确实很高明,也很有人格魅力。
2005-1-3 01:42
龙鹰凌渡宇
四君子各有千秋。。
2005-1-3 05:58
吕布貂蝉
相信很多人让寻秦记搞的把信陵当色狼+菜鸟了哈哈~~
看来要多多看看这里的文章啊~~
2005-1-3 15:22
狂醉月
黄易那混蛋把信陵君的形像给毁了,真是气死!
不过小说归小说,历史上信陵君可不是一名弱者。
可能小黄写的是信陵君后期,被魏王投闲散置的颓废日子,才让读者以为信陵君是个只会花天酒地的无用之徒。
真是天大的冤枉啊!
2005-1-3 20:57
宇文
事实是:信陵君被魏王投闲散置后,确实自我颓废,醇酒美人度日,英年早逝的。
倒是黄易描绘他野心勃勃,不甘寂寞的,一副枭雄模样。阁下怎么读的寻秦记?
2005-1-3 21:39
王佐之才
我记得《寻秦记》第一卷中对信陵的韬略有过一番精彩的描述。
2005-1-3 21:50
布雷
信陵君算不得“英年早逝”。
他在哥哥安釐王元年(前276)被封君,假设当时只有14岁,到了安釐王二十年窃符救赵,至少34了。在赵国流亡10年后返回魏,在国际舞台上又活跃了两年,然后是那个醉生梦死式的结局,年龄大概在50左右(ps:安釐王三十四年和哥哥同年死掉,耐人寻味。所以黄易胡诌了那么多,唯独说魏无忌是被他哥哥拉着去陪死的一节还算有点道理)。
他是一个令后人着迷的性格人物。司马迁,郭沫若作为他的fans,为他挥洒得意之作。
遍历现实的各大中文论坛,也有不少以他的生平为蓝本的历史同人小说
2005-1-5 20:47
中庸
寻秦记 黄易把黄歇写的有点过分了!
2005-1-24 14:40
Ammoit
还是远远比不上战神白起吧
2005-2-3 22:20
狂醉月
白起是纯粹的军事统帅,带兵打仗没问题.
但信陵君出色的不仅是他的军事才华,还包括他的政治能力.
2005-2-3 22:21
狂醉月
不过,偶承认在军事能力上,战国无人可及战神白起.
2005-2-19 22:18
魏其侯
[quote]原帖由[i]Ammoit[/i]于2005-01-24, 14:40:40发表
还是远远比不上战神白起吧 [/quote]
这个比较似乎太牵强了吧
2005-2-19 23:25
silverfox
战果四公子最喜欢他老
不过不觉得他是个多出色的军事家,人格魅力吧
2005-2-20 20:00
啸哀
战国四公子肯定要以信陵君居首位了!但是说到军事家,我想一个成熟的军事家是不会带着自己家将去跟秦拼命的吧?信陵君绝对是一流,但离超一流还很远。
2005-2-20 21:11
小马爱犬屋
当不得一个大字。
至少他不能得到君主的信任,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不过是个空。
2005-2-21 16:32
单调一索
司马迁对信陵君的偏爱溢于文间,整篇史记中以公子之名呼之的只有信陵一人而已。而司马公对其所喜之人经常是报喜不(或少)报忧(如李广、屈原等)、对其不喜之人则是报短不(或少)报长(如商鞅、汉武等)。
当然怀疑归怀疑,起码在现在,我还是觉得信陵君是翩翩佳公子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