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 21:19
幽浪
罗马的方阵兵很恐恐,攻防一流。
空对空条件。
以现土耳奇为罗马大本营
汉朝疆域不变
将领:由两帝国开朝到末代将领皆可出场。
罗马控制原匈奴一代。拥有主动出击的权。
问,胜败如何?
补:
主帅可亲征,也可坐镇主营。
战场大,可摆开的兵力多。名将皆可出场,但要指明进攻方向。
攻方先发,防守方后发。在出发前要亮明其兵力,和总策略。但策略(属于他的策略)和总兵力(可选最强时期)必须依正史可考!
2004-12-2 21:23
yaolei
将领呢?罗马的是恺撒吗?
汉的是刘邦吗?
2004-12-2 21:24
半个春秋
汉不一定~
我觉得秦的话一定赢~
2004-12-2 21:26
建威中郎将
汉朝更不用提了,除了射击武器外,汉朝的冶铁水平更要远远领先罗马,而且还不提汉朝的成建制的独立作战骑兵部队
2004-12-2 21:30
幽浪
主帅可亲征,也可坐镇主营。
战场大,可摆开的兵力多。名将皆可出场,但要指明进攻方向。
攻方先发,防守方后发。在出发前要亮明其兵力,和总策略。但策略(属于他的策略)和总兵力(可选最强时期)必须依正史可考!
2004-12-2 21:30
建威中郎将
汉朝对罗马的假想,我已经和别人争论过了,现在不想多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原来我论战的帖子:http://www.gamebus.net/dispbbs.asp?boardID=8&ID=2394&page=3
2004-12-2 21:33
半个春秋
那就唐对阿拉伯~
2004-12-2 21:35
幽浪
我也早就讨论过。
所以规则改了,你说谁强,就找个代理人,让他从某一个战略面上实现这个想法。
别人也可以用攻防。
罗马的步兵方阵兵不差,后高卢的野蛮手斧更强。也有轻骑。
对汉朝的突骑是有得打的。而且大本营也移了。
别指望从后勤上扼杀罗马。
和和。。。。。。。
2004-12-2 21:40
建威中郎将
[quote]原帖由[i]半个春秋[/i]于2004-12-02, 21:33:42发表
那就唐对阿拉伯~ [/quote]
唐对阿拉伯已经打过了,就是高仙芝的怛逻斯之战,输是输了,不过以两万余人跨越帕米尔高原,长途跋涉深入中西亚,在后勤补给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敌军境内与对方以逸待劳的精锐的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十万人苦战,而且居然还大占上风,攻占了怛逻斯城,最后因为少数民族雇佣兵的叛乱才不敌,而阿拉伯方面忌惮中国军队战斗力而没敢追击。这种失败,虽败犹荣
2004-12-2 21:44
慕容燕然
呵呵~
怛逻斯之战后阿拉伯军队东扩张的势头就基本被遏制了
2004-12-2 21:58
yaolei
关键是什么时候的国力?都有什么样的谋士,将领。要说清楚啊
否则怎么谈啊|?
象楚汉战争结束不久,都没有多少马可以打仗了。汉武帝的时候一次就10万骑兵。
2004-12-2 22:04
建威中郎将
呵呵,先假定双方将领水平都一样(某些人要真认为安东尼西庇阿等人比卫青霍去病强我也没办法),后勤补给都一样
我认为汉朝赢面大,原因如下:
1,冶铁技术先进,保证了在近战的武器优势 [洛氏硬度55HRB的罗马短剑和汉朝钢剑怎么拼啊?(秦青铜剑锋刃部分就达到洛氏硬度84HRB)]
2,大规模成编制的骑兵部队机动性好(可以看看匈奴进欧洲时欧洲各国的表现)
3,动员力强(秦军就能做到“带甲百万”汉朝不会低过罗马)
4,先进的射击武器杀伤力大(卡莱之战罗马败给波斯的复合弓,中国商代就有复合弓了,更不用说强大的弩)
5,装甲护具汉朝比罗马好:《古欧洲单兵装备漫谈》:“第四节 衣甲篇
古用皮,谓之甲;今用金,谓之铠。
……亚瑟王是反抗罗马统治的斗士,约为公元6世纪的人物。威尔士人所称的巨龙之王尤瑟,不列颠之夫也是他了。在那时充其量穿的是皮甲,或者环状甲。[color=red]链甲和胸甲其时连罗马人都没有[/color],哪里轮得到哈德良长墙外放羊的蛮族。”
罗马的铠甲连锁链甲和胸甲都不是,只是环状甲与锁子甲之间的过渡产品,是一种板状甲,其材质有青铜,或者是铁(罗马当时的冶铁水平很低)和一部分皮甲,防护力并不强。
即便如此,罗马军团也不是人人都穿的起:
“他戴着铜盔和胫甲,胸甲有一块铜的掩心镜(Pectorale),[color=red]若是财力充裕时,才有全付的胸甲(Lorica)。[/color]壮年兵和老年兵的兵器和装甲都是一样的,不过他们不用标枪,而改用长矛(Hastae)。” ——J·F·C·富勒 [英国]《大事记》(出自《西洋世界军事史》)
可汉朝是什么甲? “汉代称铁甲为玄甲,以别于金甲、铜甲。汉代军队申已普避装备铁甲。河北满城西汉申山靖王刘胜墓出主的鱼鳞甲。重约16名5公斤,共由2859片铁甲片缀威。据测定,当时铁甲片由块炼铁锻成甲片后,再退火脱炭,具有韧性。穿用者躯干及屑至肘部均用铁甲围护,铃形如半袖短衣。”
2004-12-2 22:05
半个春秋
[quote]原帖由[i]建威中郎将[/i]于2004-12-02, 21:40:42发表
唐对阿拉伯已经打过了,就是高仙芝的怛逻斯之战,输是输了,不过以两万余人跨越帕米尔高原,长途跋涉深入中西亚,在后勤补给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敌军境内与对方以逸待劳的精锐的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十万人苦战,而且居然还大占上风,攻占了怛逻斯城,最后因为少数民族雇佣兵的叛乱才不敌,而阿拉伯方面忌惮中国军队战斗力而没敢追击。这种失败,虽败犹荣 [/quote]
对了~
桓罗斯是现在的中亚的哪个部位~
还有高仙芝战死还是投敌还是回来被杀~
我是玩天之痕才知道有这一战的~
但是游戏上说高仙芝投敌~
我不太相信~
2004-12-2 22:08
建威中郎将
卡莱之战克拉苏的7个罗马军团正面交战被安息(波斯)骑射手给全歼
欧洲人自己也认为阿提拉的骑弓手是罗马当时主要的战术劣势,见J·F·C·富勒的著作
而汉朝的骑兵正是骑射手
2004-12-2 22:10
建威中郎将
关于动员力的问题
“君士坦丁诺斯大帝治世时,罗马帝国的总兵力高达帝制初期的3倍,约有100万人。”《罗马军团史》
而中国秦朝时期就有“带甲百万”了
2004-12-2 22:12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i]半个春秋[/i]于2004-12-02, 22:05:17发表
对了~
桓罗斯是现在的中亚的哪个部位~
还有高仙芝战死还是投敌还是回来被杀~
我是玩天之痕才知道有这一战的~
但是游戏上说高仙芝投敌~
我不太相信~ [/quote]
高仙芝他的老搭档封常清在安史之乱时退保潼关,因为与宦官边令诚有矛盾遭到诬陷被玄宗赐死。
2004-12-2 22:14
建威中郎将
关于骑兵数量问题:
汉朝:“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元狩二年春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说明当时汉朝成建制的骑兵至少也有3万,
罗马:而罗马军团的基本组织单位是百人队(Century),人数为一百一十人,基本相当于今天的连级单位。一个罗马军团包括十个营(Cohort),共五十五个连。第一营是主力营,执掌军团的鹰符,由十个连组成,其他的营都只有五个连。这样一个罗马军团共有步兵六千一百人。罗马军团每个营配属骑兵一队,主力营骑兵为一百三十二人,其他的营为六十六人。这样一个罗马军团共有骑兵七百余人。克拉苏卡莱之战有7个军团,即4万多人,而骑兵也只有4千余人。
关键的还有,那时的汉朝骑兵武器是弓弩(因为马登没有发明),而罗马骑兵则为短剑,相比之下说罗马军团以步兵为主并不为过,机动性的话汉朝就是纯骑兵也能拉出3万,相当于5,6个罗马军团的总兵力,机动性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2004-12-2 22:33
半个春秋
[quote]原帖由[i]肃杀[/i]于2004-12-02, 22:12:45发表
[quote]原帖由[i]半个春秋[/i]于2004-12-02, 22:05:17发表
对了~
桓罗斯是现在的中亚的哪个部位~
还有高仙芝战死还是投敌还是回来被杀~
我是玩天之痕才知道有这一战的~
但是游戏上说高仙芝投敌~
我不太相信~ [/quote]
高仙芝他的老搭档封常清在安史之乱时退保潼关,因为与宦官边令诚有矛盾遭到诬陷被玄宗赐死。 [/quote]
收到~
那他应该算是名将级别~
可是名气不大啊~
2004-12-2 22:39
慕容燕然
高仙芝是高丽人,大唐的少数民族将领。
因为高仙芝主要在西域和土蕃、大食争霸所以不太出名。
2004-12-2 22:40
建威中郎将
[quote]原帖由[i]肃杀[/i]于2004-12-02, 22:39:00发表
高仙芝是高丽人,大唐的少数民族将领。
因为高仙芝主要在西域和土蕃、大食争霸所以不太出名。 [/quote]
他被西方学者称为“山地战之王”
2004-12-2 23:15
梓庭君
[color=red][size=3]这个议题在舰船上已经被批烂了,怎么又在这里出现了?
唉,又有一场口舌之争了![/size][/color]
2004-12-3 08:22
幽浪
注意,题中讲的是整个文化全程。
罗马除了方阵还有战车。机械部分也不见得差。
另,来个首发阵容吧。多少人什么兵种由哪个武将引领出征。谁做主帅:这个决定总兵团战略布局哦。带少了兵种的,别说俺占你们便宜。
2004-12-3 08:43
梓庭君
罗马军团不是出色的进攻者,而是顽强的防御者.
和作战相比,罗马军团最擅长的是筑路和扎营,并且有严格的条例,具体的忘了,反正和日本鬼子延路驻炮楼不差,罗马征服一个地方通常就是用这些手段,把部队开过去,筑路扎营,防御,把营扩成城堡,再扩成城市,扩散罗马文化,让附近的居民逐渐从接受罗马人统治中得到好处,然后再往前扎营,中国西汉时没有掌握马镫,所以骑兵优势在进攻中对罗马步兵不是决定性的,如果数量优势不是特别巨大,一般打罗马兵团不是很有把握.罗马人的方阵在防弓箭上也比希腊强一些,主要是通过改变方阵的编组方法,罗马方阵基本上是分散的横队形式,有很多级指挥,中间有空隙,如果需要防骑兵冲击则会合并成若干小方阵,如果需要进攻则可以以比较乱的队形跑步前进,等接触的时候利用比较规范的指挥方法调整队形,对弓箭手在前,步兵方阵在后的敌人的时候,就进行冲击,用重步兵把敌方弓箭手冲散.之前重步兵快速冲击这点只有经过残酷训练的斯巴达人才做得到,总之不是每一个庸才指挥官都可以指挥汉军击败罗马军团的,当然如果以正常的心态了解对手研究其弱点,击败它并不难.当然即便当子虚乌有的罗马入侵来临的时候,大汉派出的将军全是猪头,也不打紧,因为罗马人的扩张方法是对蛮族的穷人的对汉则无效.
2004-12-3 08:53
幽浪
你先派庸将,占一城,自然获得哪个城特有的技术和驻有兵种。这是很自然的战争法则。
就如,蒙古不先学会攻城技术,也跑不远的。
2004-12-3 09:53
建威中郎将
[quote]原帖由[i]幽浪[/i]于2004-12-03, 8:22:11发表
注意,题中讲的是整个文化全程。
罗马除了方阵还有战车。机械部分也不见得差。
另,来个首发阵容吧。多少人什么兵种由哪个武将引领出征。谁做主帅:这个决定总兵团战略布局哦。带少了兵种的,别说俺占你们便宜。 [/quote]
战车??你以为罗马战车是自动化机械??罗马的战车是靠马拉的,是作为梭镖兵的机动平台,顶多在车轴和车轮上装上武器,用以对步兵造成伤害。“战车主要用来把战将运送到战场,战将下车后再跟敌人进行白刃格斗”——《从石块兵器到铁制兵器》(相信看过特洛伊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阿基里斯去单条赫克托时乘坐的东西吧)
再对比中国的战车,春秋战国时候中国的战车编制是每辆车上一名驭手一名弩兵一名持长兵器(如矛,戟)的士兵,一共三人,有效的解决了马镫出现之前骑兵冲击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具备远程打击能力,这是罗马战车所比不了的,更重要的是罗马战车是“颈轭”,容易造成战马的窒息死亡,所以打仗时速度和机动性要打折扣,而中国战车是“胸轭”,不但没有这个问题,还能大大提高战马的拖引能力,提高速度和机动性
结论是:罗马战车连中国早已淘汰的战车都不如
2004-12-3 10:04
建威中郎将
再举个对比的例子:
卡莱之战克拉苏7个罗马军团共4万余人被不足两万人的安息骑射兵在一天内给全歼
公元前99年,李陵率五千步兵出居延塞千里,被匈奴八万骑射手包围,苦战了八天,最后因为箭尽粮绝死伤过半才投降。你们说要是换了罗马军队来能撑多久??
2004-12-3 10:05
幽浪
说了,背兵书没用的。俺多少也打扫过几个小“军事版面”。就抄文章的水平强不过你,也差不到哪去。
过去的YY这样的贴基本上就是在比后勤,装备。现在加上武将策略。不是哪么容易的。
这个旧贴的新意在于:你如何组织这群将领使用这些军队和兵种。
2004-12-3 10:07
幽浪
李陵使用什么战术,利用了什么优势。取得这样的成绩。
然后你可以在军团对战时使用。
很简单。
2004-12-3 10:08
梓庭君
军力上,罗马和汉相差甚远~!
从数量上~
我就不说了
大家都知道
从制度上看~`那时的汉朝士兵都已经几乎职业化了
而罗马的士兵还是业余的,连装备都要自己出钱(好象日本很长时间也是这样)
从装备上来说,汉兵装备精良。
装甲为轻质鱼鳞甲,在防御力不变的情况下,突出了轻便的特点,而且易于活动,而欧洲直至中世纪还是联体硬性防护。汉的装甲轻而实用,罗马则重而笨拙。
汉武器不仅技术领先,而且工艺复杂。从武器可以看出差距,毕竟是冶炼技术还是使用范围。比如骑兵,汉骑兵使长枪、大刀以马战为主的远距攻击武器,而罗马骑兵则用短剑。所谓一寸长一寸强,马战尤为突出。罗马骑兵与汉骑兵相遇一定吃大亏!
中国很早就有“伍长”这个概念,而罗马的军团长就显得太大了点。可以说,罗马军队的反应神经比汉军的“迟钝”。
如果大家注意就可以发现,中国各部队名称很多是以手中的武器来区分的,比如长戟兵、大刀兵、弓箭兵、刀斧手等等,而罗马则多以战甲来命名,比如轻步兵、重步兵……这决定着中外作战方法的不同。汉以各兵种混合使用,无拘泥的定式,“袭防突伏撤”都不象罗马军队那样拖泥带水。罗马以方阵为主,因为他们很注意他们的装甲,这样的重甲也只有组成方阵方有威力!但不免用兵少了汉军的诡诈~```
兵不厌诈,兵道只有诡变才有威力,而罗马与汉的军事家则相差甚远!中国人随轻分析但善总结,又经过多年战争的锓淫,兵诡之道非常熟练,远非当时的罗马将军可以比拟。
2004-12-3 10:12
建威中郎将
武将策略?怎么比?我们又不是卫青霍去病安东尼西庇阿,怎么知道他们会怎么用兵?况且真正战场形式瞬息万变,就是打游戏还有个实时效果呢,这样根本没法假设,这种类型的帖子只能在“假定双方将领水平一致”的前提下对比客观条件方面。要不然我说安东尼一定会中卫青的疑兵计,霍去病一定会中西庇阿的埋伏之类的话,谁能信服??
2004-12-3 10:12
梓庭君
兵者,诡道也!
兵力还次之,关键在兵法。中国人的虚虚实实、兵不厌诈、减灶添灶之类的东东估计天下第一。
2004-12-3 10:14
幽浪
先发一张东汉的西域地图。找到西汉的再换。
2004-12-3 10:14
梓庭君
[color=red]军事上[/color]。除汉罗之间装备是钢铁与青铜的差距外,绝大部分人都忽略了汉朝远射部队的力量:研究表明,由于锻造科技的发达和拉弦方法的先进,汉朝弓箭兵射出的箭能在罗马标枪兵最大射程之外很远的距离就射穿方阵兵那种蠢笨的盾牌(标枪射程威力精准都差多了,而且你能背几只标枪?是一种相当原始的武器!);弩更强大,被誉为“中国之长技”“决定性的武器”(连弩就不用说了)。两军对阵,缓慢的方阵兵还没靠近我们汉军就会被射得溃不成军的!——个人认为他们遇上我们持弩的轻骑兵(用重骑兵驱赶罗马骑兵),下场更是将被玩死。克星啊。
此外罗马的奴隶制和对被征服民族的不能同一限制了士兵来源,即使征召也很不可靠(罗马末期倚赖蛮族雇佣兵时证明了这点),大为影响战争潜力。倘若罗马真与汉朝血战,双方各死二十万人(先算罗马有这能耐吧),汉朝会元气受损,但罗马还能剩下多少士兵操控奴隶和那些异族呢?(经济不行却还得抽调很多劳动力补充兵力?)在我们中国人最擅长的离间利用之下它能撑多久?(不同于罗马内战时周边的蛮族,汉朝是个智慧的大帝国!)~~
赞美汉朝吧,这不是有些故作成熟者所说的“意淫”,汉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努力的榜样!也要重视罗马——即使我们再先进强大,也必须学会全力对付敌手。将来……
2004-12-3 10:15
梓庭君
[color=red]政治上[/color],汉朝是坚固的中央集权王朝,既能最有效的调动全国之力作战,又相对稳定;罗马则对征服的周边各族难以同一(西方文明的不相容特性加罗马自身人数少加征服时间不够久),联系松散,统治靠武力维持,很不稳固,此外更糟的是它的奴隶制。经济上,比农业,汉朝农民的效率高于罗马奴隶(积极性加耕作工具加耕作方式),而且温带大陆性气候比地中海式气候有利,结果汉朝能养活更多人(汉约6000万,罗据西洋人吹嘘为7000万,可具代表性的亚平宁半岛小麦产量仅为播种量的四倍,且等量小麦热值又仅是我国水稻1/5,再联系汉能养活的士兵总数为罗的数倍……唉,西方中心论……)——那时人多是真正的力量大;比制造业,汉之丝绸~瓷器能令罗大量金银东流,其它尚不说。军事上,汉军数量与装备与战术均高出罗军(最高数量80万:20万;汉军普遍装备铁器,有巨量高速铁骑——从匈奴杀罗马证明这是方阵兵的噩梦——和穿透力极强的弩及连弩;汉军与强敌打惯大仗,罗军则以强凌弱惯了……此外汉朝时我国已发展有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军事学著作)科技上,汉重技术;罗学古希腊重理论——但比古希腊没进步——奴隶制严重阻碍发展——重要的农业及军事(锻造和军事学)不如汉,但自然科学好于汉。文化上(长远来看),汉文化以其包容性和顽强生存至今;罗马文化(说希腊文化更合适)则有一部份由欧洲继承,在近代欧洲扩张后,目前影响较大——算是各得其所吧。补充:罗马的建筑工程搞得不错。综上所述,汉朝整体实力强出罗马一大截,是那时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帝国!
2004-12-3 10:16
幽浪
关键看[color=red]你是怎么个用法。[/color]
而且要求从史实,也就是说哪个将领在哪一战成功使用了什么技术,策略。比的又是你的史实水平。
如果象上个贴子,我把“孙子兵法”一扔。现代世界上在都拿着还在头晕。
根本就是早就结案了。
2004-12-3 10:21
建威中郎将
汉尼拔算不算罗马方面的??
2004-12-3 10:33
幽浪
[quote]  汉尼拔 Hannibal (公元前247~前183/前182) 迦太基军事家和政治家。出身将门,自幼随父在军中研习战法,誓向罗马复仇。公元前 221年任迦太基驻西班牙军队统帅。长于治军,善于谋略,是古代史上屈指可数的著名统帅。公元前 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后,汉尼拔率领迦太基远征军从西班牙出发,历尽艰辛,不顾惨重损失,穿过高卢,历时15天翻越阿尔卑斯山突入意大利。在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公元前 217)和坎尼战役(公元前 216)中,大败罗马军队,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的辉煌战例。在意大利转战15年,使罗马遭到沉重打击。因罗马占有在本土作战的优势并控制着海上交通,汉尼拔的雇佣军补给困难,渐入困境。公元前 204年罗马军队在迦太基登陆,次年汉尼拔奉召回国。公元前 202年在扎马决战中败于罗马名将大西庇阿。战争结束后,汉尼拔曾主持迦太基政府,试图实行一些改革,因多方受阻而未奏效。在政敌和罗马的逼迫下于公元前 195年出走东方,辗转依附塞琉西王国和小亚细亚西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公元前183或前182年因怕被引渡到罗马而服毒自杀。[/quote]
由于“迦太基”的情况,汉尼拔可以出阵。因属东西方对抗,汉尼拔可考虑入罗马一方,但由于汉尼拔自身历史状况,可以考虑做为独立方面军出列。无与罗马主军团配合优势和义务。
问,是否妥当?
2004-12-3 10:38
建威中郎将
那就是说冒顿也可以作为独立方面军出战咯
2004-12-3 10:39
幽浪
可以。说了,基本上是全文化对抗 。
先点将,明智。但请,顺便将其资料附上。以考虑其处军团中状况。
2004-12-3 10:58
建威中郎将
那就点了啊,主帅韩信,步军统帅曹操,副统帅周亚夫,云台二十八将为个部将领,骑兵统帅卫青,副统帅赵充国,先锋霍去病,李广,项羽,陈汤为各部将领,萧何为后勤部长,张良,郭嘉,贾诩,荀攸,等为参谋班子,陈平为谍报科长
2004-12-3 10:59
建威中郎将
冒顿的匈奴骑兵作为独立作战部队登场,具体各将领资料请看:
[url=http://www.unitedcn.com/gx1.htm]http://www.unitedcn.com/gx1.htm[/url]
2004-12-3 11:01
幽浪
[quote]武将策略?怎么比?我们又不是卫青霍去病安东尼西庇阿,怎么知道他们会怎么用兵?况且真正战场形式瞬息万变,就是打游戏还有个实时效果呢,这样根本没法假设,这种类型的帖子只能在“假定双方将领水平一致”的前提下对比客观条件方面。要不然我说安东尼一定会中卫青的疑兵计,霍去病一定会中西庇阿的埋伏之类的话,谁能信服?? [/quote]
这当然有这种YY游戏的规则。
如,安东尼对卫青。查史实,有没有安东尼使用疑兵计的战例。有,双方损失策略上相当。无,中计。按卫青最大战绩比例计算损失。
如安东尼有反疑兵计的战例。按将计就计,反计成功。损失按安东尼的战例算。
注:以上为比喻。
如实际出阵,我会不会让安东尼对你的卫青还是个问题。
后发有优势。但先发有战场优势。这是为什么让罗马控西域的原因。
2004-12-3 11:04
建威中郎将
战场是西域?也就是有利于发挥骑兵机动力的广阔地带?
2004-12-3 11:14
幽浪
[quote]在公元10世纪前叶,拜占庭帝国分为31个军区;到了11世纪初期,军区数增加到46个。各军区一般都能提供2到3个军团(托尔玛)的兵力,总兵力介于3000到15000之间。每个军团由2到5个营(多伦加洛斯)组成,每营包含有5个连(班顿),每连的定额是步兵256人,骑兵300人,但在实际配属时的人数往往要比定额少得多。中央军则由3至4个近卫军团(梅洛斯)组成,其战术上的基本单位,与地方军同为连队(班顿),每个军团由10个近卫连构成。此外,有时还会由3至5个近卫连组成近卫营(莫伊拉)加以运用。除正规军外,帝国还常常凭借手中的财富,驱使异族的同盟军或是雇佣军为己而战。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无疑当属10世纪末,由俄罗斯出身的维京人编成的“维京近卫队”。在规模最大时,其总兵力曾达到一个完整的军团数千人之众。[/quote]
以上:罗马本部兵力状况。
分部有:
迦太基
埃及
高卢
将有象兵和骑兵出例。
楼上的,注意一下。引史实时放到这来。反正贴子大小和空间占用没多少关系。应该和字数多少无关。只和贴子数有关。
2004-12-3 11:36
songye999
如果不是西方出现了热武器而中国闭关锁国的话,不管是战力还是战略西方都不能和中国相提并论
2004-12-3 11:41
谷风及雨
[quote]原帖由[i]建威中郎将[/i]于2004-12-03, 10:58:42发表
那就点了啊,主帅韩信,步军统帅曹操,副统帅周亚夫,云台二十八将为个部将领,骑兵统帅卫青,副统帅赵充国,先锋霍去病,李广,项羽,陈汤为各部将领,萧何为后勤部长,张良,郭嘉,贾诩,荀攸,等为参谋班子,陈平为谍报科长 [/quote]
。。。。。对方还用打吗
2004-12-3 11:45
songye999
哈哈,基本都可算有汉一代的
2004-12-3 14:38
幽浪
[quote]原帖由[i]南部晴政[/i]于2004-12-03, 11:41:05发表
。。。。。对方还用打吗 [/quote]
这样的点将方法。有点含糊,确实不好打。
不过上文弄出来的罗马军团已经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了。
我正在查埃及同时代全盛兵力,和迦太基,及高卢全盛时的兵力。和可能兵种。
别象其也的贴子一样说:“怎么又拿最强的对咱最弱的?”是强是弱听君选择的。
而且,看起来这个班子并不是铁桶一块。嘿嘿,毕竟我也是中国人嘛。
估计对将领的了解,我绝对对自己人方面相对自己了解西方将领要多一些。
2004-12-3 15:02
建威中郎将
[quote]原帖由[i]幽浪[/i]于2004-12-03, 14:38:04发表
这样的点将方法。有点含糊,确实不好打。
不过上文弄出来的罗马军团已经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了。
我正在查埃及同时代全盛兵力,和迦太基,及高卢全盛时的兵力。和可能兵种。
别象其也的贴子一样说:“怎么又拿最强的对咱最弱的?”是强是弱听君选择的。
而且,看起来这个班子并不是铁桶一块。嘿嘿,毕竟我也是中国人嘛。
估计对将领的了解,我绝对对自己人方面相对自己了解西方将领要多一些。 [/quote]
罗马军团的机动力并不高,因为它的骑兵部队并不是成建制的,独立的,通常只是作为辅助步兵进攻的一种手段和包抄两翼用的,所以他的骑兵部队和步兵并没有分开,大大影响了其机动力。“每连的定额是步兵256人,骑兵300人”你自己的材料也可以看出罗马其实是步骑混编。
而汉朝方面“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元狩二年春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说明当时汉朝已经具有大规模成建制的独立作战骑兵了。
这就好比二战之前西方对坦克的用法一样,英法方面是以坦克辅助步兵,坦克分散到各个营连级的部队,而德国则是统一集中使用,编成了坦克集团军。
2004-12-3 15:02
青木风亮
[quote]原帖由[i]建威中郎将[/i]于2004-12-03, 10:58:42发表
那就点了啊,主帅韩信,步军统帅曹操,副统帅周亚夫,云台二十八将为个部将领,骑兵统帅卫青,副统帅赵充国,先锋霍去病,李广,项羽,陈汤为各部将领,萧何为后勤部长,张良,郭嘉,贾诩,荀攸,等为参谋班子,陈平为谍报科长 [/quote]
这中间派几个人去就行了 全派去估计谋士要打架
是中国人铁定内讧
2004-12-3 15:05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i]青木风亮[/i]于2004-12-03, 15:02:38发表
这中间派几个人去就行了 全派去估计谋士要打架
是中国人铁定内讧 [/quote]
虽是全明星阵容,但要注意配合,否则加在一起反不如前。
2004-12-3 15:16
yaolei
把这么多朝代的加上去干吗?
一个时代的兵力和将领和他们去条,否则还有什么意义?
2004-12-3 15:20
建威中郎将
[quote]原帖由[i]yaolei[/i]于2004-12-03, 15:16:19发表
把这么多朝代的加上去干吗?
一个时代的兵力和将领和他们去条,否则还有什么意义? [/quote]
这全是两汉的啊,怎么能说是“这么多朝代”的呢??该帖的前提就是两汉所有将领啊
2004-12-3 15:21
张建昭
他的意思是基本同一时代的吧。
2004-12-3 15:24
建威中郎将
[quote]原帖由[i]张建昭[/i]于2004-12-03, 15:21:31发表
他的意思是基本同一时代的吧。 [/quote]
同一时代具体指什么?多少年范围内为同一时代??光就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来说,罗马都不一定能凑齐二十八个同时代的名将啊。
2004-12-3 15:24
幽浪
同一时代的YY起来没意思。写实了还YY个YY啊?还能YY吗?
2004-12-3 15:53
幽浪
[quote]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征服意大利后,罗马军队中还有臣属于罗马的城邦或部落即所谓同盟者提供的大量辅助部队,配合军团作战。最高军事指挥权掌握在执政官手中。军团的指挥官是 6名军事保民官,系由公民大会推举或由执政官委任。下级军官中最重要的是森图里奥(Centurio,又译“百人队长”),从士兵中挑选任命。罗马军纪严酷,违犯者受到严惩甚至处死。行军和扎营都作严格规定,宿夜必须挖沟筑墙,建造营地,以防突然袭击。[/quote]
唉。。。。。这样偷袭起来就难了。布阵骑兵两翼,虽说是混编,发挥不出骑兵的优点。
可是弓骑的攻击也就成了骚扰行为。罗马方阵是用来打近战的。这是他的特点。
2004-12-3 18:42
建威中郎将
[quote]原帖由[i]幽浪[/i]于2004-12-03, 15:53:24发表
唉。。。。。这样偷袭起来就难了。布阵骑兵两翼,虽说是混编,发挥不出骑兵的优点。
可是弓骑的攻击也就成了骚扰行为。罗马方阵是用来打近战的。这是他的特点。 [/quote]
弓骑不需要和你打近战啊,也不需要偷袭,只用保持距离射击就行了,让罗马军队追不上,跑不了,HIT——RUN战术呗。要知道不管是汉弩还是汉代的复合弓,它们的穿透力都非常强,罗马方阵兵的大盾根本就防护不了,卡莱之战安息的复合弓(比中国要落后)就能轻松射穿罗马大盾,许多罗马士兵的手臂就被钉在了盾上。
卡莱之战安息的战术非常简单,就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保持持续性的远程火力打击,避免近距离接触。最后活活折磨垮了罗马军团,看上去防护很强的大盾方阵在复合弓面前能提供的保护极其有限,不断的有士兵被连人带顿一齐射倒。
后来肆虐欧洲的匈奴骑兵和蒙古骑兵也是这种战术
再说说罗马军团抗射击能力问题,大家都知道罗马军团的士兵防护能力比不上中世纪欧洲追求防护力几近变态的重骑士,结果这些重骑士还是被英格兰长弓轻松射穿,看看爱德华一世的时候和威尔士在1182年的阿伯盖文尼城(Abergavenny)围攻战中的情形:“布劳斯的威廉(William de Braose)手下有个骑士被射中,那箭贯穿了他的锁子甲裙、护腿甲、大腿,又穿过内侧的护腿甲和木质马鞍,一直射入马背。”这时的骑士都已经是比罗马时代更为先进的锁甲了,可还抵不住长弓一箭啊。更不要说射程远远大于长弓的中国弓弩啊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