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 12:26 余希文
个人认为,假设战争的环境如下:将罗马和汉朝之间的所有陆地都蒸发掉,然后将两国的陆地拉到接壤的情况下,然后再让两个国家在理想的状态下(汉朝当是武帝时期为主进行的改良,那么罗马呢?是恺撒?奥古斯都?或者是两安东尼时期?这个我不大清楚)不计后果地(也就是说,不考虑战争结束以后自己还剩下什么,哪怕明天就要被第三方灭亡,今天也要打败对方)进行决定生死的战争,并且假设双方的统帅在战争中都不发生特别愚蠢的、灾难性的错误。在这个前提下,双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差异对战争的影响,将主要是在初期,由于双方都是大帝国,因此战争将是长期的,在这个前提下,以汉朝与罗马的手工业技术水平,都有充分的时间来对自己的军事技术进行改良。于是,双方综合国力的对比,将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以上假设下,我认为,汉朝胜利的可能性大一些。原因如下:
1、从地形上来看,罗马的主体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环状领土,在这样的领土上进行战争,罗马是没有多少战略纵深的,过于漫长的国境线以及过于狭窄的领土,都不利于罗马的防御;但是汉朝则不然,汉朝的主体是在黄河、长江流域,边境线与其领土相比,要短得多,战略纵身要大大优于罗马。

2、当然,罗马并不是完全没有广阔的领土,比如说高卢(现在的法国),但是,首先,这与中国的领土相比,还是太狭窄了,其次,也就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那里并不是罗马真正的腹地,而汉朝却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因此,罗马城无法利用高卢,而长安却可以大大地利用中原。汉朝要进军罗马的困难,比起罗马要深入到长安的困难,恐怕要大得多。

3、从民心来看,罗马的版图从小小的意大利一隅发展到整个环地中海,以及高卢、不列颠,是通过连续数百年的征服,在这个过程中罗马实际上是以一个文明去征服其它的文明,这就使罗马内部的民族融合要困难得多,罗马帝国凝聚力是值得怀疑一下的,一旦罗马面临巨大的危机时,亚平宁半岛的罗马人当然会非常团结,但是整个罗马帝国的主体是否够团结呢?比如说,罗马最西面的西班牙,实际上就曾经是罗马的死对头汉尼拔的根据地,是否可靠?高卢人是否真的能对罗马忠心耿耿?不列颠人呢?
相反的,汉朝的主体——汉族形成的历史比较悠久,民族凝聚力相对强大,虽然说秦朝才真正建立统一的帝国,但是自从三代开始,汉族就已经有“天下共主”的传统,即使是在分裂达到及至的春秋时期,“尊王攘夷”的口号仍然能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夷夏”有别的传统观念,实际上是汉族民族观念的保障,而这个有民族观念保障的民族,是汉朝人口的主体,也居住在汉朝领土的主体部分。所以说汉朝这里,西域可能会有麻烦,南面秦朝征服的领土也可能不巩固,但是毕竟主体是巩固的。
这就决定了两国的民心有所区别,汉朝要有优势得多。当然,并不是说罗马就没有自己的凝聚力,罗马有,但是相比于汉朝,要差不少。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欧洲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真正恢复罗马的版图(查里曼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恢复”是何其短暂!),陷入了中世纪以来的长期分裂,一直到拿破仑时,才出现了昙花一现的“准统一”。而秦汉以来,中国历史分分合合,但是无论是分还是合,“统一”的观念始终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牢固的地位。罗马文化在中世纪长期消亡,而中国的文化则延续发展,这无疑是重要原因。

4、由于狭窄的陆地领土,使罗马军队在陆战中有很大的麻烦;不过罗马的海军,恐怕是汉朝难以超越的,虽然汉朝可以建立强大的水军,但是习惯于海洋作战的罗马海军在海战上的能力,恐怕要比汉朝高上一大截。因此,如果汉朝的水军要在地中海上和罗马的海军交战,恐怕是要大大吃亏的,因此,罗马可以利用海军来沟通各地,甚至可以绕到汉朝东、南面的海洋上发动战争。那么,这能不能扭转整个战局呢?
我认为,在长期的战争中,这是不能的。理由有以下两点:

首先,从汉朝的防御上来看:古罗马的海军由于技术、军舰数量、补给方面的原因,要运载数量庞大的军队实施登陆作战,开辟第二战场,无异于无后方作战,如果军队数量大了,那么补给困难,恐怕要饿死,军队少了,又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罗马的海军固然可以让汉朝军队面临来自海洋的威胁,但是这种威胁,恐怕最多只能是在沿海,古代的海军不比近代海军,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战术是不可能由古罗马的海军轻易模仿的,况且当时中国的都城不是北京,而是长安,如果要让罗马的海军进入中国的内河,那么中国自己的水军和陆军配合,只怕罗马海军也有来无回。因此,罗马的海军虽然强大,但是却只能对中国发动海盗掠夺级别的攻击,本来汉朝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就不在沿海,这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厉害,而且中国的水军固然不可能和罗马海军等量齐观,但是在近海防御时,恐怕中国水军在数量、后勤方面有巨大的优势,而接近陆地的海战,水军也未必不堪一击,所以罗马的海军如果没有陆军的有力配合,根本无法对汉朝的后方造成真正的威胁。但是汉朝的后方,却又是罗马陆军鞭长莫及的。所以说汉朝不是清朝,长安不是北京,古代罗马不是近代英国,帆船也不是轮船。

其次,罗马的防御上来看:前面已经说过了,罗马的陆地领土狭窄,海军的活跃可以对这有不小的弥补。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海洋毕竟不是陆地,海军也不可能脱离陆地活动。在两国倾力交战的情况下,汉朝肯定会有几十万军队大举进攻,那么,罗马的海军是否可以在数量上负载足够多的军队来“将海洋变陆地”呢?这实在让人怀疑。
当然,罗马或许可以反过来利用自己陆地领土狭窄的特点,等汉朝军队进攻到一定距离,战线拉长以后,利用海军来截断汉朝的补给线和军队。这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汉朝能在保护补给线方面有效部署,在让汉朝的水军配合(当然,汉朝的水军如何到地中海呢?这个就要取决于中国造船的能力了)。所以说,罗马的海军确实可以在防御中起到奇兵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并不是绝对能扭转战局的,胜负就要取决于双方战略战术的比拼,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
不过,罗马海军的防御作用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们始终要依赖陆地的补给、修理、造船、兵员,因此,陆地上的劣势不断扩大,长期的战争,也使汉朝有充分的时间来提高汉朝的海洋作战能力,所以,战争越持久,罗马海军活动范围的就越是不断压缩。再加上罗马人内部叛乱的可能性,使双方决胜的关键还是要在陆地,而不是海洋。

当然,以上纯粹是我个人无聊人的无聊语罢了,还是前面那句话,这个比较,确实不大可能客观

2005-1-2 14:37 b00095120
如果是同时代,汉能赢

2005-1-2 14:58 海影
[quote]原帖由[i]余希文[/i]于2005-01-02, 12:26:47发表
个人认为,假设战争的环境如下:将罗马和汉朝之间的所有陆地都蒸发掉,然后将两国的陆地拉到接壤的情况下,然后再让两个国家在理想的状态下(汉朝当是武帝时期为主进行的改良,那么罗马呢?是恺撒?奥古斯都?或者是两安东尼时期?这个我不大清楚)不计后果地(也就是说,不考虑战争结束以后自己还剩下什么,哪怕明天就要被第三方灭亡,今天也要打败对方)进行决定生死的战争,并且假设双方的统帅在战争中都不发生特别愚蠢的、灾难性的错误。在这个前提下,双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差异对战争的影响,将主要是在初期,由于双方都是大帝国,因此战争将是长期的,在这个前提下,以汉朝与罗马的手工业技术水平,都有充分的时间来对自己的军事技术进行改良。于是,双方综合国力的对比,将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以上假设下,我认为,汉朝胜利的可能性大一些。原因如下:
1、从地形上来看,罗马的主体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环状领土,在这样的领土上进行战争,罗马是没有多少战略纵深的,过于漫长的国境线以及过于狭窄的领土,都不利于罗马的防御;但是汉朝则不然,汉朝的主体是在黄河、长江流域,边境线与其领土相比,要短得多,战略纵身要大大优于罗马。

2、当然,罗马并不是完全没有广阔的领土,比如说高卢(现在的法国),但是,首先,这与中国的领土相比,还是太狭窄了,其次,也就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那里并不是罗马真正的腹地,而汉朝却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因此,罗马城无法利用高卢,而长安却可以大大地利用中原。汉朝要进军罗马的困难,比起罗马要深入到长安的困难,恐怕要大得多。

3、从民心来看,罗马的版图从小小的意大利一隅发展到整个环地中海,以及高卢、不列颠,是通过连续数百年的征服,在这个过程中罗马实际上是以一个文明去征服其它的文明,这就使罗马内部的民族融合要困难得多,罗马帝国凝聚力是值得怀疑一下的,一旦罗马面临巨大的危机时,亚平宁半岛的罗马人当然会非常团结,但是整个罗马帝国的主体是否够团结呢?比如说,罗马最西面的西班牙,实际上就曾经是罗马的死对头汉尼拔的根据地,是否可靠?高卢人是否真的能对罗马忠心耿耿?不列颠人呢?
相反的,汉朝的主体——汉族形成的历史比较悠久,民族凝聚力相对强大,虽然说秦朝才真正建立统一的帝国,但是自从三代开始,汉族就已经有“天下共主”的传统,即使是在分裂达到及至的春秋时期,“尊王攘夷”的口号仍然能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夷夏”有别的传统观念,实际上是汉族民族观念的保障,而这个有民族观念保障的民族,是汉朝人口的主体,也居住在汉朝领土的主体部分。所以说汉朝这里,西域可能会有麻烦,南面秦朝征服的领土也可能不巩固,但是毕竟主体是巩固的。
这就决定了两国的民心有所区别,汉朝要有优势得多。当然,并不是说罗马就没有自己的凝聚力,罗马有,但是相比于汉朝,要差不少。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欧洲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真正恢复罗马的版图(查里曼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恢复”是何其短暂!),陷入了中世纪以来的长期分裂,一直到拿破仑时,才出现了昙花一现的“准统一”。而秦汉以来,中国历史分分合合,但是无论是分还是合,“统一”的观念始终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牢固的地位。罗马文化在中世纪长期消亡,而中国的文化则延续发展,这无疑是重要原因。

4、由于狭窄的陆地领土,使罗马军队在陆战中有很大的麻烦;不过罗马的海军,恐怕是汉朝难以超越的,虽然汉朝可以建立强大的水军,但是习惯于海洋作战的罗马海军在海战上的能力,恐怕要比汉朝高上一大截。因此,如果汉朝的水军要在地中海上和罗马的海军交战,恐怕是要大大吃亏的,因此,罗马可以利用海军来沟通各地,甚至可以绕到汉朝东、南面的海洋上发动战争。那么,这能不能扭转整个战局呢?
我认为,在长期的战争中,这是不能的。理由有以下两点:

首先,从汉朝的防御上来看:古罗马的海军由于技术、军舰数量、补给方面的原因,要运载数量庞大的军队实施登陆作战,开辟第二战场,无异于无后方作战,如果军队数量大了,那么补给困难,恐怕要饿死,军队少了,又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罗马的海军固然可以让汉朝军队面临来自海洋的威胁,但是这种威胁,恐怕最多只能是在沿海,古代的海军不比近代海军,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战术是不可能由古罗马的海军轻易模仿的,况且当时中国的都城不是北京,而是长安,如果要让罗马的海军进入中国的内河,那么中国自己的水军和陆军配合,只怕罗马海军也有来无回。因此,罗马的海军虽然强大,但是却只能对中国发动海盗掠夺级别的攻击,本来汉朝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就不在沿海,这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厉害,而且中国的水军固然不可能和罗马海军等量齐观,但是在近海防御时,恐怕中国水军在数量、后勤方面有巨大的优势,而接近陆地的海战,水军也未必不堪一击,所以罗马的海军如果没有陆军的有力配合,根本无法对汉朝的后方造成真正的威胁。但是汉朝的后方,却又是罗马陆军鞭长莫及的。所以说汉朝不是清朝,长安不是北京,古代罗马不是近代英国,帆船也不是轮船。

其次,罗马的防御上来看:前面已经说过了,罗马的陆地领土狭窄,海军的活跃可以对这有不小的弥补。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海洋毕竟不是陆地,海军也不可能脱离陆地活动。在两国倾力交战的情况下,汉朝肯定会有几十万军队大举进攻,那么,罗马的海军是否可以在数量上负载足够多的军队来“将海洋变陆地”呢?这实在让人怀疑。
当然,罗马或许可以反过来利用自己陆地领土狭窄的特点,等汉朝军队进攻到一定距离,战线拉长以后,利用海军来截断汉朝的补给线和军队。这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汉朝能在保护补给线方面有效部署,在让汉朝的水军配合(当然,汉朝的水军如何到地中海呢?这个就要取决于中国造船的能力了)。所以说,罗马的海军确实可以在防御中起到奇兵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并不是绝对能扭转战局的,胜负就要取决于双方战略战术的比拼,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
不过,罗马海军的防御作用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们始终要依赖陆地的补给、修理、造船、兵员,因此,陆地上的劣势不断扩大,长期的战争,也使汉朝有充分的时间来提高汉朝的海洋作战能力,所以,战争越持久,罗马海军活动范围的就越是不断压缩。再加上罗马人内部叛乱的可能性,使双方决胜的关键还是要在陆地,而不是海洋。

当然,以上纯粹是我个人无聊人的无聊语罢了,还是前面那句话,这个比较,确实不大可能客观 [/quote]
个人认为,假设战争的环境如下:将罗马和汉朝之间的所有陆地都蒸发掉,然后将两国的陆地拉到接壤的情况下。

[color=green]前面一些朋友推崇的汉骑兵优势丧失。而双方步兵质以罗马占优,但数量汉朝绝对占优。
罗马,名义上横跨千年。在军力鼎盛期全国兵力为七十万左右。在凯撒时代前三后三时代全国兵力为二十万--三十万。[/color]

1、从地形上来看,罗马的主体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环状领土,在这样的领土上进行战争,罗马是没有多少战略纵深的,过于漫长的国境线以及过于狭窄的领土,都不利于罗马的防御;但是汉朝则不然,汉朝的主体是在黄河、长江流域,边境线与其领土相比,要短得多,战略纵身要大大优于罗马。
[color=green]关键在于谁是战略进攻方,及接壤的方向。现以中国为主,罗马从西面与中国接壤。罗马占尽地优。边境线应为秦以西。这是由于中国战略地形决定的。而所谓的防御线,双方应当是一样的。而纵深问题,有时成了运输问题。[/color]

3、从民心来看,罗马的版图从小小的意大利一隅发展到整个环地中海,以及高卢、不列颠,是通过连续数百年的征服,在这个过程中罗马实际上是以一个文明去征服其它的文明,这就使罗马内部的民族融合要困难得多,罗马帝国凝聚力是值得怀疑一下的,一旦罗马面临巨大的危机时,亚平宁半岛的罗马人当然会非常团结,但是整个罗马帝国的主体是否够团结呢?
[color=green]这个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也是罗马是否可能胜利的一个关键。依《罗马兴亡史》中对罗马文化的宽容和对民族问题处理政策的办法的阐述,罗马很可能导致占一地,归化一地。占一城,降数城。[/color]

结论大至相同,因同时代的罗马从实力、地利和谋略的发展水平和当时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层次的。

2005-1-3 12:25 闻琴解佩
毫无疑问是汉朝赢的啦。方阵兵作战只讲肉搏,战术、机动性极差;古罗马的骑兵是没有马鞍的,稍微受到冲击便会从马上掉下来。

战术、机动、装备汉朝样样领先~

2005-1-3 13:46 宇文
[quote]引用 (余希文 @ 2005-01-02, 12:26:47) [/quote]
1.罗马的战略纵深就是地中海,依靠强大的海军优势,中国的步卒只能望洋兴叹(罗马灭迦太基靠的就是海上封锁)。海上骑兵的骚扰,中国历来都没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倭寇、鸦片战争)
2.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的影响,看看曹操在赤壁的败绩罢。汉武时代好像没有比曹操优越的战略家。
3.罗马的民族矛盾和秦时期的六国矛盾是很类似的,汉高祖能化六国为大汉,实在伟大!

2005-1-6 15:01 张建昭
删除了几个与主题内容无关的回帖,希望大家讨论时注意语言、语气。
若再出现变相人身攻击行为则锁帖。

2005-4-24 15:39 paranoia
是不是还应该考虑一下人种的问题,西方人普遍比东方人高,而且力量上也有优势,在冷兵器时期,士兵的个人能力应该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场势均力敌的遭遇战中,我还是比较看好罗马帝国

2005-4-24 20:19 kgb8027
拉丁人并不高大,相反高卢人、日耳曼人高大无比,可结果呢?恺撒败了?
打仗不是靠蛮力气!匈奴人不如欧洲人高大,蒙古骑兵也不如欧洲骑士高大,但结果都令欧洲人胆寒。

2005-4-25 01:35 臣熙
罗马与汉朝是没比的。
罗马统治千年多,汉朝才几百年。。。

2005-4-25 17:34 杨少凡
军制上,双方各有优长,汉骑兵占优,罗马步兵占优。
指挥上,汉将多为职业将领,罗马将军大部分都是政客,帝国后期才职业化。
计谋上,这点汉占绝对优势。
持续性上,罗马共和国占相当大优势,民主制的特点是不依赖于某个强力君主;如果有明君统治,君主制将是最好的制度,但明主难寻,总体上还是共和制占优。
兵工科技上,齐平,谁都有自己的高招。

总之,如果两国真的超越地理打起来的话,一开始应该是罗马吃亏,但仗拖长了的话(打个10年20年)局面就会向平衡方向发展,等汉朝明君挂掉,出几个昏君的时候,也就是前线开始打败仗的时候。
最后,双方谁也吃不掉谁,战争结束,边境贸易发展,民族互相交流,千年以后没有汉族,也没有拉丁民族,而是一个新的混血民族出现在地球上。

2005-4-26 16:05 朱统勋
亚力山大对秦王,

马其顿方阵击溃战,重步重骑为主,近战胜。
秦弩弓为前军,骑车为后,远战胜。

2005-4-29 10:45 饭富昌景
[quote]原帖由[i]杨少凡[/i]于2005-04-25, 17:34:47发表
军制上,双方各有优长,汉骑兵占优,罗马步兵占优。
指挥上,汉将多为职业将领,罗马将军大部分都是政客,帝国后期才职业化。
计谋上,这点汉占绝对优势。
持续性上,罗马共和国占相当大优势,民主制的特点是不依赖于某个强力君主;如果有明君统治,君主制将是最好的制度,但明主难寻,总体上还是共和制占优。
兵工科技上,齐平,谁都有自己的高招。

总之,如果两国真的超越地理打起来的话,一开始应该是罗马吃亏,但仗拖长了的话(打个10年20年)局面就会向平衡方向发展,等汉朝明君挂掉,出几个昏君的时候,也就是前线开始打败仗的时候。
最后,双方谁也吃不掉谁,战争结束,边境贸易发展,民族互相交流,千年以后没有汉族,也没有拉丁民族,而是一个新的混血民族出现在地球上。 [/quote]
罗马元老院自从马略改革之后就几乎没有作用了

2005-4-29 10:59 三杯倒
感觉如果双方都是鼎盛时应该汉会占优势

2005-5-8 20:24 狼一
[quote]原帖由[i]建威中郎将[/i]于2004-12-03, 10:58:42发表
那就点了啊,主帅韩信,步军统帅曹操,副统帅周亚夫,云台二十八将为个部将领,骑兵统帅卫青,副统帅赵充国,先锋霍去病,李广,项羽,陈汤为各部将领,萧何为后勤部长,张良,郭嘉,贾诩,荀攸,等为参谋班子,陈平为谍报科长 [/quote]
这阵容太强大了,是中国400年最强阵容啊
如果真有这么多牛人放到三国
肯定20年内统一

2005-5-8 20:27 狼一
[quote]原帖由[i]paranoia[/i]于2005-04-24, 15:39:54发表
是不是还应该考虑一下人种的问题,西方人普遍比东方人高,而且力量上也有优势,在冷兵器时期,士兵的个人能力应该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场势均力敌的遭遇战中,我还是比较看好罗马帝国 [/quote]
两个打一个肯定打的赢
况且身体素质再好,看他能挨几箭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汉朝VS罗马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