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4 18:09
金圭子
瓦灰同志啊…………其实你的1、2次的选法正确无误的得出了,普通人也能得出结论了。
只是你这么一个“后面巨多推理懒得打了”…………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就这么就算你对…………这样吧。我把全过程给青木或者美玉,让他来决定吧怎么样??
2004-12-24 18:12
瓦灰
后面都只是看哪些得数相等了,其实说来那些个硬币都要做标记的,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啊,要完整的写出来不是见容易的事,而且你们也不一定看懂啊.
2004-12-24 18:20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瓦灰[/i]于2004-12-24, 18:12:32发表
后面都只是看哪些得数相等了,其实说来那些个硬币都要做标记的,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啊,要完整的写出来不是见容易的事,而且你们也不一定看懂啊. [/quote]
丫的…………真小看大家的语文能力…………(瓦灰:刚刚是哪个家伙说自己语文能力不怎么样的?-_\\)
其实你前面可以这么说:
取其中任意4枚称之(第一次),方便起见称为ABCD,结果记做a(因为后面要用到总重,不如这儿直接叫a).再在这4枚中取2枚未称那2枚中取1枚共称之(第二次),方便起见假设为ABE,结果记做b,(a-b )记做c
如果a/4=b/3=c,F为假币,c为真币重量,第三次称F,得假币重量
如果a/4≠b/3,则从第二次称重时未称那两枚和称了那两枚中各取一枚共称之(第三次),方便起见取AC,结果记做d.(b-d)记做e.(a-d/2)记做f.
如果a/4≠d/2,则E为真币,假币在第一次那4枚中.<------我才发现这儿就有问题了,你这儿还是没说出假币是哪个啊?但是你这儿3次称完,如果还不知道哪个是假币,岂不是还是没做出来?
对吧,我加个ABCDEF就好看多了吧…………呵呵,理科的、推理的,也要懂点语文表达能力啊。
2004-12-24 18:45
瓦灰
okok我继续.
2004-12-24 19:28
瓦灰
[quote]原帖由[i]金圭子[/i]于2004-12-24, 18:20:35发表
丫的…………真小看大家的语文能力…………(瓦灰:刚刚是哪个家伙说自己语文能力不怎么样的?-_\\)
其实你前面可以这么说:
取其中任意4枚称之(第一次),方便起见称为ABCD,结果记做a(因为后面要用到总重,不如这儿直接叫a).再在这4枚中取2枚未称那2枚中取1枚共称之(第二次),方便起见假设为ABE,结果记做b,(a-b )记做c
如果a/4=b/3=c,F为假币,c为真币重量,第三次称F,得假币重量
如果a/4≠b/3,则从第二次称重时未称那两枚和称了那两枚中各取一枚共称之(第三次),方便起见取AC,结果记做d.(b-d)记做e.(a-d/2)记做f.
如果a/4≠d/2,则E为真币,假币在第一次那4枚中.<------我才发现这儿就有问题了,你这儿还是没说出假币是哪个啊?但是你这儿3次称完,如果还不知道哪个是假币,岂不是还是没做出来?
对吧,我加个ABCDEF就好看多了吧…………呵呵,理科的、推理的,也要懂点语文表达能力啊。 [/quote]
后面在接着比较那些得数就行了.
由于知道E为真币,则可作为参照.
b/3=A+B+E/3
c=C+D-E
d/2=A+C/2
e=B+E-C
f=B+D/2
每个方程都缺两个字母(E为真所以不算).
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如c=e=f则A为假
如c=d/2则B为假
如b/3=f则C为假
如b/3=d/2=e则D为假
知道哪个是假币算重量还不容易吗?
2004-12-24 19:30
瓦灰
称6次不就得了吗?效率比在这儿算半天高多了.
2004-12-24 19:33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瓦灰[/i]于2004-12-24, 19:30:57发表
称6次不就得了吗?效率比在这儿算半天高多了. [/quote]
呵呵^_^,如果称6次了,我们还玩什么呢??
你原文还少了一句:如果a/4≠d/2,则E为假币,a/4为真币重。
考虑到这个肯定是笔误,也就这样吧。^_^
2004-12-24 19:34
金圭子
还剩下2、5、10,还有6看看有没有其他可能。
哇塞,眼看着我的奖金就要到户了啊!!
2004-12-24 19:40
重阳
前些日子抽了一天给我外甥辅导小学奥赛,在他的书中看到过第二题HOHO
第8题有九个点吗?我还以为只有五个呢,看来考虑不周了。
2004-12-24 19:51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重阳[/i]于2004-12-24, 19:40:03发表
前些日子抽了一天给我外甥辅导小学奥赛,在他的书中看到过第二题HOHO
第8题有九个点吗?我还以为只有五个呢,看来考虑不周了。 [/quote]
第二题如果不考虑太多的话其实就是个简单的小学数学竞赛题,我其实是加了点脑筋急转弯。等标准答案出来了青木和血要气死的^_^
那个9个的当年我也是就想到了5个,人家说9个我还死活不信 T_T
2004-12-24 19:56
重阳
明白了,看第6题看的,把题解错了,还以为是要把正方形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呢。
2004-12-24 19:57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重阳[/i]于2004-12-24, 19:56:00发表
明白了,看第6题看的,把题解错了,还以为是要把正方形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呢。 [/quote]
哈哈,题目之间还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以前就看到过这种情况,第一题给一个杂乱无章的,第二题给个看起来杂乱无章其实有答案的。
有人有兴趣我下次写一下^_^。
2004-12-24 20:03
Dragunov
题目10
依据1:被告、律师的答案相同,故不是一真一假,而且当其中一人为真时另一人为普通人在说真话(普真);当其中一人为假时另一人为普通人在说假话(普假)。
依据2:由原告的回答,当原告为真时,罪犯即为被告。
由依据1,有以下4种排列
1、被告假,律师普假,则原告真;
由依据2,罪犯=被告(不符合罪犯不是只说假话的那个人);
后面问题的回答:原告“否”,被告“否”。
2、被告真,律师普真,则原告假;
罪犯:(1)律师;后面问题的回答:原告“是”被告“否”。
(2)原告(不符合罪犯不是只说假话的那个人)
后面问题的的回答:原告“否”,被告“是”
3、被告普真,律师真,则原告假;
罪犯:(1)律师;后面问题的回答:原告“是”,被告“否/是”。
(2)原告(不符合罪犯不是只说假话的那个人)
后面问题的的回答:原告“否”,被告“是/否”
4、被告普假,律师假,则原告真;
由依据2,罪犯=被告;后面问题的的回答:原告“否”,被告“是/否”。
由2(1)、3(1)、4,这3种排列时原告对后面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当原告对后面的问题回答“否”时,可以立即判断出属于排列4,而无需继续向被告提问。因此只可能是2(1)或3(1)。即律师是罪犯但3人的属性不能完全明白。
而接下来被告如果继续说真话回答“否”时,就被告普,律师真,原告假; 罪犯=律师
修正一个笔误
而接下来被告如果继续说真话回答“否”时,还是无法判断。
只有被告突然该说假话回答“是”,才会得出排列3(1)
即被告普,律师真,原告假; 罪犯=律师
2004-12-24 20:18
慕容血
不是吧,血第二题改过了呀,有说不能改吗?
2004-12-24 20:22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慕容血[/i]于2004-12-24, 20:18:02发表
不是吧,血第二题改过了呀,有说不能改吗? [/quote]
没,但是:
1.你是节度,改了要写什么时候改的。比如我周六周日不在,周一过来看到几个人都做对了,我怎么判断?当然你是不是故意写早了那个是你自己的良心问题。想来堂堂节度不会这么无耻吧^_^
2.至今为止,我没说对的都是错的………… ---
2004-12-24 20:27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Dragunov[/i]于2004-12-24, 20:03:07发表
题目10
依据1:被告、律师的答案相同,故不是一真一假,而且当其中一人为真时另一人为普通人在说真话(普真);当其中一人为假时另一人为普通人在说假话(普假)。
依据2:由原告的回答,当原告为真时,罪犯即为被告。
由依据1,有以下4种排列
1、被告假,律师普假,则原告真;
由依据2,罪犯=被告(不符合罪犯不是只说假话的那个人);
后面问题的回答:原告“否”,被告“否”。
2、被告真,律师普真,则原告假;
罪犯:(1)律师;后面问题的回答:原告“是”被告“否”。
(2)原告(不符合罪犯不是只说假话的那个人)
后面问题的的回答:原告“否”,被告“是”
3、被告普真,律师真,则原告假;
罪犯:(1)律师;后面问题的回答:原告“是”,被告“否/是”。
(2)原告(不符合罪犯不是只说假话的那个人)
后面问题的的回答:原告“否”,被告“是/否”
4、被告普假,律师假,则原告真;
由依据2,罪犯=被告;后面问题的的回答:原告“否”,被告“是/否”。
由2(1)、3(1)、4,这3种排列时原告对后面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当原告对后面的问题回答“否”时,可以立即判断出属于排列4,而无需继续向被告提问。因此只可能是2(1)或3(1)。即律师是罪犯但3人的属性不能完全明白。
而接下来被告如果继续说真话回答“否”时,就被告普,律师真,原告假; 罪犯=律师 [/quote]
yeah!!正确!!!
现在大家的过程都这么完备,条理这么清楚,看的这么舒服,我可真高兴啊^_^
2004-12-24 20:51
Dragunov
第2题怎么啦
2004-12-24 21:00
Dragunov
[quote]原帖由[i]妖狐[/i]于2004-12-24, 5:20:47发表
先看了前两题
1 是0 先推出I是2就好说了
2 是14041既然说还有另一种情况那么是车开倒了吧?不难13831 [/quote]
难道倒车不对吗???
莫非是车坏啦?!
hehe, 0km/h
2004-12-24 21:06
重阳
我猜金圭子是说还差一个13731。
2004-12-24 21:09
loranrowe
第六题重新来过:
基本思路:
<font color="red">尽量使加油站靠近出发点,尽量减少加油站数量。</font>
为顺利到达终点,至少需在300公里处补满油,设为A
为顺利在A处补满油,至少需在距A 500/3公里处补满油,设为B。推理如下:
A处至少需到达3次,从B出发至少需2*500油可到达终点,因此AB间路程为 500/3
同理:
C距离B 500/5公里。
D距离C 500/7公里,小于300-500/3-500/5=100/3,即起点
共需2000-7*(500/7-100/3)=1733.33
2004-12-24 21:14
loranrowe
[quote]原帖由[i]Dragunov[/i]于2004-12-24, 21:00:20发表
[quote]原帖由[i]妖狐[/i]于2004-12-24, 5:20:47发表
先看了前两题
1 是0 先推出I是2就好说了
2 是14041既然说还有另一种情况那么是车开倒了吧?不难13831 [/quote]
难道倒车不对吗???
莫非是车坏啦?!
hehe, 0km/h [/quote]
她问的是时速...
2004-12-24 21:21
慕容血
[quote]原帖由[i]金圭子[/i]于2004-12-24, 20:22:56发表
没,但是:
1.你是节度,改了要写什么时候改的。比如我周六周日不在,周一过来看到几个人都做对了,我怎么判断?当然你是不是故意写早了那个是你自己的良心问题。想来堂堂节度不会这么无耻吧^_^
2.至今为止,我没说对的都是错的………… --- [/quote]
首先,刚才只是想说一下血以为已经解了。
其次,改正过之后血已经在后面跟帖说明,经提醒,指出了另一种情况。
最后,就算是节度,修改之后没有留下修改标志,也只是默认为不留标志,完全没有想过也无那个必要去利用这一权利得到什么。
2004-12-24 21:52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重阳[/i]于2004-12-24, 21:06:31发表
我猜金圭子是说还差一个13731。 [/quote]
ok!!重阳正解!!
2004-12-24 21:53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loranrowe[/i]于2004-12-24, 21:09:55发表
第六题重新来过:
基本思路:
<font color="red">尽量使加油站靠近出发点,尽量减少加油站数量。</font>
为顺利到达终点,至少需在300公里处补满油,设为A
为顺利在A处补满油,至少需在距A 500/3公里处补满油,设为B。推理如下:
A处至少需到达3次,从B出发至少需2*500油可到达终点,因此AB间路程为 500/3
同理:
C距离B 500/5公里。
D距离C 500/7公里,小于300-500/3-500/5=100/3,即起点
共需2000-7*(500/7-100/3)=1733.33 [/quote]
yeah!!从思路到答案都完全正确!!
恭喜你!!你终于超越了你自己啊!!
2004-12-24 21:56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慕容血[/i]于2004-12-24, 21:21:41发表
[quote]原帖由[i]金圭子[/i]于2004-12-24, 20:22:56发表
没,但是:
1.你是节度,改了要写什么时候改的。比如我周六周日不在,周一过来看到几个人都做对了,我怎么判断?当然你是不是故意写早了那个是你自己的良心问题。想来堂堂节度不会这么无耻吧^_^
2.至今为止,我没说对的都是错的………… --- [/quote]
首先,刚才只是想说一下血以为已经解了。
其次,改正过之后血已经在后面跟帖说明,经提醒,指出了另一种情况。
最后,就算是节度,修改之后没有留下修改标志,也只是默认为不留标志,完全没有想过也无那个必要去利用这一权利得到什么。 [/quote]
别说的这种口气嘛…………那算我说话说的不地道了…………
不过原来这个话是青木说的,你去找他要精神赔偿吧^_^
至于第二题,重阳已经说了第三种情况,看到了嘛?
2004-12-24 22:01
金圭子
好,到此为止,总算在金圭子我有生之年,大家把10题都解出来了。哈哈
这也说明了这个题目不够难啊,看来我实在是小看了轩辕众啊……^_^
好!!下次我肯定会出更变态的题目的!!!!
今天已经很晚了我急着要回家了(现在还在公司),我下周一考完了会把10题我自己的“详细过程”贴出来的,希望大家赏脸^_^
嗯…………其实第6题还有一种情况,第7题也有“必须打一个人”的情况可以思考,大家就想想吧^_^
想到了我自己给钱做加分好了,不过这个总的钱还是青木出的hoho
对了,我这个回复的意思就是:青木说全部做出来了他就给我幸苦钱的,大家谁看到青木了记得催催他啊,你们的钱也在他手里面攥着呢!!
2004-12-24 22:09
金圭子
嗯…………之所以说“有生之年”,是我周六周日不在…………明天考试的小抄终于做完了…………(长叹),虽然是死是活还不一定,不过活的几率可就大一些了吧…………(但愿)
所以不得不走了…………(美玉、青木一人一脚:“走了还灌这么多”……)
2004-12-24 22:38
瓦灰
全都做出来了斑竹不表示一下的说?
2004-12-24 22:40
青木风亮
[quote]原帖由[i]瓦灰[/i]于2004-12-24, 22:38:24发表
全都做出来了斑竹不表示一下的说? [/quote]
独立了效率就是不一样 容我一个一个看来
2004-12-24 22:56
瓦灰
[quote]原帖由[i]青木风亮[/i]于2004-12-24, 22:40:29发表
独立了效率就是不一样 容我一个一个看来 [/quote]
看完了发钱钱.
题都做完了没得意思了,再弄些题了补上,不要太简单了.
2004-12-24 23:17
青木风亮
[quote]原帖由[i]瓦灰[/i]于2004-12-24, 22:56:30发表
看完了发钱钱.
题都做完了没得意思了,再弄些题了补上,不要太简单了. [/quote]
呵呵 灰要猛的啊 大大滴有
版面上还有一些题没解决 灰先看看如何
奖励暂定为 简单的题目C级 100/道 其余B级 500/道 以楼主给出的名单为准
2004-12-24 23:25
瓦灰
哇塞,青木兄好有钱的唆.
我来晚了只解了一题,金圭子给B级哇?
2004-12-25 00:35
瓦灰
青木风月 ¥ 33148 →轩辕钱庄排名
--------------------------------------------
怪不得出手阔绰,有后台的说.
2004-12-25 10:27
loranrowe
第六题我做错了:
应该最少需要8个锐角三角形
等一下我画个图图
2004-12-25 10:44
loranrowe
如图:
两弧交于F,显然DF>DE
在弧DF上取点B使DB>DE
连接BE、BD,三角形BDE是锐角三角形
同理对称得到三角形ACE
连接其余各点
2004-12-25 11:45
青木风亮
对loranrowe 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
2004-12-25 15:56
重阳
好的好的,我只想到了9个的画法,正准备要钱呢,呵呵。
2004-12-27 09:43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loranrowe[/i]于2004-12-25, 10:44:39发表
如图:
两弧交于F,显然DF>DE
在弧DF上取点B使DB>DE
连接BE、BD,三角形BDE是锐角三角形
同理对称得到三角形ACE
连接其余各点 [/quote]
学无止境啊…………本来我还想帖一下另一种思路的………………
嗯,另一种思路也有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不在边上的顶点也可以不是5条边的交点的。你们能想到么?
我看完所有帖子以后就把所有的我做的“详细过程”帖一下(这样可以让这个帖子在最上面- -)
2004-12-27 10:27
loranrowe
[quote]原帖由[i]金圭子[/i]于2004-12-27, 9:43:19发表
[quote]原帖由[i]loranrowe[/i]于2004-12-25, 10:44:39发表
如图:
两弧交于F,显然DF>DE
在弧DF上取点B使DB>DE
连接BE、BD,三角形BDE是锐角三角形
同理对称得到三角形ACE
连接其余各点 [/quote]
学无止境啊…………本来我还想帖一下另一种思路的………………
嗯,另一种思路也有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不在边上的顶点也可以不是5条边的交点的。你们能想到么?
我看完所有帖子以后就把所有的我做的“详细过程”帖一下(这样可以让这个帖子在最上面- -) [/quote]
对于正方形内的线段交点,存在两种情况:通过该点的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或没有两条线段同线。
前一种情况:交于该点的线段数量为4或6+,称为A
后一种情况:交于该点的线段数量为5+,称为B
4条线段仅能提供180的内角,另外180不能作为三角形的内角
综合起来:
前一种情况可能需要的线段更少,后一种情况线段的使用效率更高。
另外贴一下解该题的整体思路:
要解决该问题,必然需要添加辅助点。证明略
辅助点可以选在正方形的边上或内部,不妨分别称为边点和内点。
将正方形分割为多部分,内角和必然需要增加,来源只能是边点和内点。
每构成一个锐角,除了顶点外还需要两条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为防止重复计算,不妨设内点能接收所有
边点仅能接收顶点提供的线段(将线段看作向量)
由之前的讨论:每内点最多提供360,可以仅提供180(用途只有消除边点提供的多余的线段,否则应将其置于边上),每边点只能提供180,每顶点提供90
线段由边点和顶点提供,每顶点至少提供一,每边点至少提供2
3种点都可以消耗角,角的数量由三角形的数量决定,顶点至少消耗2,边点至少3,内点至少5(A仅用于考虑多余边的情形)
至此,可以证明,7-锐角三角形不能分割正方形,过程略
结论:至少需要8个。
2004-12-27 10:57
青木风亮
loranrowe可以单独开一帖讨论
给出证明
准备给精华
2004-12-27 11:03
金圭子
我声讨一下这句:“…………内点至少5…………”
其实我本来出这个题目就是想考这个的,只是没想到还有更优解而已…………
看下图:
[url=http://www.conans.com/bbs/attachment.php?s=&postid=730515]内点少于5的情况[/url]
(动态图不能帖,直接点上面吧):
2004-12-27 11:06
loranrowe
[quote]原帖由[i]青木风亮[/i]于2004-12-27, 10:57:51发表
loranrowe可以单独开一帖讨论
给出证明
准备给精华 [/quote]
不想写了,证明过程实在太麻烦、太麻烦,要写好久好久
简单重复劳动......体力活......
2004-12-27 11:15
金圭子
所有题目金圭子本人以前做的“详细”解:
(有人能看完的就说明………………已经成神了)
[b]题目1(1-10-5) 难度:简单 青木风亮、慕容血已解
在以下加法算式中,不同字母代表不同数字
A B
C D
E F
+ G H
—————
I I I
这里只有九个字母,因此,十个阿拉伯数字中,有一个没有出现,问哪个数字没有出现?[/b]
过程草稿:
因为是4个2位数累加,如果最高位不是0,和应该在118(十位放1234,个位放0567)~314(十位放9876,个位放5432)之间,所以III就是222。
然后除去2的9个数字加和是43。除去一个以后和的范围在34(除去9)~43(除去0)之间,分成两组,一组和是19(个位和进3)~22(个位和进0)作为十位数的4个数字的话,剩下4个数大概在12~24之间,所以个位4个数的和定为22(因为12的情况是34-22,但是22必须是进位0,12进位就是2了)。十位数4个数的和是20,总和是42,去掉的是1…………
[b]题目2(3-33-11),难度:简单重阳已解
回文符是指这样的一种符号串:从左面向右面读它,与从右面往左边读它都是一样的。如212,4334这样的都是回文符。
江小江是505国道上的长途客车驾驶员。有一次,江小江驾车经过某地,发现路牌的公里读数是个回文符,读作13931 。
然后,江小江继续驾车行驶,2小时后,江小江又看了一下路牌,使他惊讶的是,这时的路牌读数又是一个不同的回文符。
假设江小江驾车时速不超过100公里,那此期间,他的时速是多少?[/b]
如果公里数是增加,看到的数应该是14041,减去13931除以2就是55。
再下一个应该是14141,可是减去13931再除以2就是105,超过100了,
如果公里数是减少(比如常州的路牌写距南京110公里,我往南京开就是减少,往上海开就是增加啊。)
还可以有50和100两个解。(前面N多人就怎么没想到100这个“临界情况”呢?冤不冤啊!!
[b]题目3(1-1-2)、难度:一般 慕容血已解
六个不同专业的专家一起乘火车旅游。他们分成两组,每组3人,面对面坐在一起。他们分别是杂文家、考古学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 。他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专业的专著,但现在每个人都在读别人的专著,根据下列条件,判断每个人的专业:
A在读杂文
C在读他对面人的专著
B坐在杂文家和音乐家之间
E坐在剧作家边上
杂文家坐在考古学家对面
D在读剧本
A坐在靠近窗户,并且对考古没有兴趣
D坐在小说家对面
E正在读一本音乐专著
F从未读过一本诗集,显然他不是诗人[/b]
好像没有说ABCDEF是怎么排列的,如果是按照
我一开始假设是:
ABC
DEF
但是根据3,AC就应该是杂文、音乐。不过这个和8:就矛盾了(真不爽)
不得不加一层:座位,来考虑。
根据3、5:(因为没有提到左右,B的左边是杂文家还是右边没区别)
杂B音
考
再根据8,D有两种情况,一种是B是小说家;一种是D是音乐家(这个很好理解吧)
如果B是小说家,根据4,能留给E的位置就是剩下的空位了,所以D是剧作家,但这个和6矛盾。×
所以应该是D是音乐家,D对面是小说家
再根据4,又有两种情况,B是剧作家,那因为D已经是音乐家了,E就只能是杂文家。那剩下的B对面的空位就是诗人。
还有一种是B的对面是剧作家,然后E是考古学家或者小说家,那B就只能做剩下的诗人了
如果是前者,
E杂 B剧 D音
?考 ?诗 ?小
那根据7,A就是小说家。然后根据10,F只能做考古学家,C做诗人。如图:
E杂 B剧 D音
F考 C诗 A小
但是根据2,C在读剧本,又根据6,D也在读剧本,这个就矛盾了。所以这个也不对。×
所以应该是后者:B是诗人,B对面是剧作家,E是考古学家或者小说家
杂 B诗 D音
考 ?剧 ?小
再根据7和10,A不能是杂文家或者考古学家,就只能是小说家,E是考古学家。再加上个人读的书
?杂读? B诗读? D音读剧
E考读音 ?剧读? A小读杂
假设C是杂文家,那根据2,C就在读考古书,剩下的是剧作家是F,根据10,那F又不读诗歌,诗歌就只有给B读了,矛盾×
所以C不是杂文家,F就是杂文家,C是剧作家,读诗:
F杂读? B诗读? D音读剧
E考读音 C剧读诗 A小读杂
F和B读考古书和小说,不过具体是那个没有任何线索了。反正题目也只要得出职业就可以了:)
[b]题目4(6-83-23),难度:一般 慕容血已解
今天是我13岁的生日。我的生日PARTY上,包括我共有12个小孩。每四个小孩属于同一家,来自A、B、C这三个不同的家庭。有意思的是,这12个小孩的年龄都不相同,但都不到13岁。换句话说,在1-13这13个数字中,除了某个数字以外,
其余的数字都表示其中一个孩子的年龄。我把每个家庭的孩子的年龄加起来,得到以下的结果:
家庭A:年龄总数41,包括一个12岁;
家庭B:年龄总数22,包括一个5岁;
家庭C:年龄总数21,包括一个4岁。
只有家庭A存在两个孩子只相差1岁。
你能回答下列两个问题吗?
我属于哪个家庭?A、B 还是C?
每个家庭中的孩子各是多大?[/b]
41+22+21=84
1+2+...+12+13=91,所以没有的是7
看B家庭,已经有5,而且没2个人只相差一岁(就是年龄临近)
如果假设只有1个人比5小,那就有两个比5大的,而且不是7,那起码就是8和10,这样的3个人的和为23,超过了22。矛盾
所以B里面一定有两个比5小的,而且因为没有接近的,所以不能是4,只能是1、3,1、3、5的和是9,剩下一个就是要求的13了。
B就是1、3、5、13。
C已经有4,假设里面没有2,那么起码剩下的3个就是6、8、10和超过了21。所以一定有2,剩下两个和是15的年龄,因为没有7,而1、2、3、4、5都用掉了。所以只能是6和9,
C就是2、4、6、9
A就是8、10、11、12。
[b]题目5(7-95-25) 难度:难 loranrowe已解
(提示,要用到分数)
在一个800公里宽的沙漠边缘有一个油库,其中可不限制地供应汽油。但在沙漠中没有任何汽油可供使用。一辆卡车满载的汽油的数量称为“一个容量”,一个容量的汽油正好够卡车行驶500公里。卡车可以在沙漠的任何地点建立它的加油站,加油站的油罐容量不受限制,并假设在汽油的装卸过程中没有任何损耗。
为了保证该卡车能够穿越沙漠,至少需要多少容量的汽油?[/b]
妈的,一开始想了一个按照500/(500-2x)做代价比,累计加和乘距离得出油的代价的方法,定位在300公里的最后一个加油站前面的加油站的距离最优解,搞个数学建模,结果才想起来还有回程问题,如果加油站的油加够了,最后一次不需要回来了…………唉~~咋忘了这个呢?这下这个体系全部崩溃。(另外还有整数问题,唉唉唉~~)
暂时还没什么好的想法。
先求几个定值吧,因为越近越合算,越远越亏本,所以要尽可能让越远的越少次数走完,最远的是1次花完500公里,所以最远的加油点在300公里处,然后是2次走完,就是3次用掉500公里的油(如果不能理解么,就是说为了在300公里加油站堆放500公里油,要赶两趟,假设两个加油站离开x,第一次就能放下500-2x的,第二次到的时候还有500-x的油,加起来是500:500-2x+500-x=500,就是3次x用掉500的油,如果画图可以直接得出这个结论),就是500/3公里处,就是离开起点400/3公里处第二个加油站。然后是5次用掉500公里,就是100公里处,就是离开起点100/3公里,这样7次可以送4*500-7*100/3,已经超过要送的1500公里了(如果7换成9就正好是1500,所以说超过了,这个也是口算的技巧)。
所以暂时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
先500,开100/3公里,停,开个加油站,卸下400+100/3(写不出带分数,就这样表示了,应该好懂吧),车里面留下100/3,回程。
再这样2次,这时候第一个加油站里面有1300公里油。
这次就带200+100/3公里油,出发,到加油站,还剩下200公里。再补300公里,加满。
出发,开100公里,停下,开个加油站,卸下300,车里面留下100,回到第一个加油站。
重复一次。
这时候第一个加油站还剩下500,第二个加油站有600,500都带走,开到第二个加油站,还剩下400,再加100,(加油站还剩下500)。
出发,开100+200/3公里,停下,开个加油站(这时候这个加油站离开起点300公里),卸下100+200/3,车里面留下100+200/3,回到第二个加油站。
带走第二个里面所有的500,开到第三个加油站,这时候车里面用掉了100+200/3,装上加油站里面的100+200/3正好装满车子的500。出发开到完。
总计用油1733.333333333333333公里。
[b]题目7最后来个难度现在我自己也不能定的老题:重阳已解可放空枪情况
三角决斗 (6-82-22)
A、B和C三个持枪决斗者,站在一片开阔的互相等距的三个位置上,也就是说,站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端点上。他们互相之间都知道自己的射击准确率:
A是100%,B是80%,C是50%
决斗的规则是:
第一:通过抽签决定射击顺序;
第二:每次每人只允许发射一枪,射击按抽签顺序连续进行,直到其中有两人被击毙;
第三:每次射击,射击者可以向他选定的任意目标射击。
假设每个决斗者对于确定射击目标计算无误,并且决斗者不会被非瞄准他的子弹击中,那么谁活下来的可能性最大?谁第二,谁最不可能活下来?
这道题不但有确定性的答案,而且还可以计算出A、B、C三人存活的概率值。
本来题目是三个人可以任意射击的,比如觉得开枪对自己存活没帮助,可以朝天开一枪这种。
如果觉得这样加了人性化以后太难了,可以先给出一个“必须选择另外两个人中的一个”这种版本的答案。
嗯,暂时先出7题,大家如果感兴趣我继续。不过还是拜托大家写写过程吧
[/b](我这儿仅仅给出个“不能朝天开枪”的答案,可以放弃的看重阳的就已经很全了)
首先肯定此概率为古典概率!!100%的话就必然命中!!(这个可不是废话哦)
另外23题少了一个条件(做到CAB的时候才想到),如果轮到某人开枪的时候,某人可以不可以不开枪?这样的差距可就大了。比如顺序是CAB的话,C首先开枪,打中B,那C肯定死,打中A,C九死一生。但是如果C不开枪,A肯定打死B,那C还有一半希望(存活概率从0.3提高到了0.5)。如果可以这样选择的话。题目就更加复杂了…………
以下是在不能不开枪的前提下考虑的:
然后先考虑就留下两个人的情况,这样对等等三个人的抉择才有基础。
这样也是6种情况(写在前面的表示先开枪):
1.AC
2.CA
3.AB
4.BA
5.CB
6.BC
1.A存活率(以下同)为100%,C 0%(没有疑问吧)
2.C先开枪,50%命中,剩下的50%情况下A还手,必死,所以C存活50%,A存活50%
3.A存活率(以下同)为100%,B 0%(没有疑问吧)
4.B先开枪,80%命中,剩下的20%情况下A还手,必死,所以C存活80%,A存活20%
5.C先开枪,50%命中,剩下的50%情况下B还手,80%情况下命中,余下的20%情况下C还手…………
这个就是概率的一个基本问题,我直接抄答案……(TOKA:喂喂!)。嗯,我还是给个过程吧。
C的存活率是0.5+0.5*0.2*0.5+0.5*0.2*0.5*0.2*0.5+...,其实就是首项为0.5,公比为0.5*0.2=0.1的等比数列求和(数列求和公式公式……翻书ing)的极限(靠,一下子升级到大学课程了……继续翻书……)嗯嗯,是a1/(1-q)=0.5/0.9=5/9。
验算一下:B的存活率就是:0.5*0.8+0.5*0.2*0.5*0.8+0.5*0.2*0.5*0.2*0.5*0.8+....,反正就是首项0.4,公比还是0.1。a1/(1-q)=0.4/0.9=4/9。
B=4/9,C=5/9
6.B先开枪。类似5(谐音“累死我”喔,果然累死了),B=0.8+0.2*0.5*0.8+0.2*0.5*0.2*0.5*0.8+...=0.8/0.9=8/9。C=0.2*0.5+0.2*0.5*0.2*0.5+0.2*0.5*0.2*0.5*0.2*0.5+...=0.1/0.9=1/9。
结束,现在考虑三个人的情况,也是6种情况:
1.ABC
2.ACB
3.BAC
4.BCA
5.CAB
6.CBA
1.A开枪肯定杀死B或者C,下来就是BA或者是CA的情况,那么参照2个人的情况(以下省略这句话)中的BA的20%和CA的50%,A肯定选择杀B,那么这种情况的存活率是:A:50%,B:0%,C:50%
2.和上面完全一样。
以下第一个人都有4中选择:打第二个人并且打中,打第二个人而没有打中,打第三个人并且打中,打第三个人而没有打中,分别用1)、2)、3)、4)表示:
3.1)就是CB,这种情况的概率是80%,结果中B的存活率是4/9。以下同。
2)就是ACB,20%,B=0
那么如果B向A开枪,B的存活率是80%*4/9,等于16/45,约等于0.355556。
3)就是AB,80%,B=0
4)就是ACB,20%,B=0。
那么如果B向C开枪,不管命中与否,B都是死。所以B肯定选择打A。
那么结果就是:1)*80%+2)*20%:A=20%*50%=0.1,B=16/45=0.3555556,C=5/9*80%+50%*20%=4/9+0.1=0.54444444
4.先考虑打A的3)、4):
3)就是CB,80%,B=4/9
4)就是CAB,20%,B=?
然后考虑打C的1)、2)
1)就是AB,80%,B=0
2)就是CAB,20%,这个暂时不知道,但是这个中B的存活率也超不过100%,所以总和也超不过20%。拼不过3)的0.8*4/9=0.3555556
所以还是B对A开枪。结果暂缓(下来你们就知道了)
5.1)就是BC:50%,C=1/9
2)就是ABC:50%,C=50%
3)就是AC:C=0
4)就是ABC:50%,C=50%
所以C打A的存活率高一点,C=1/18+0.25=0.305555556
(不过如果仅仅只有C可以不打,C选择不打,就是100%的ABC,结果C的存活率是50%,比现在高出20%!
另外就算C选择不打,如果就剩下两个人怎么也要选择打的,下面A和B碰到对方应该还是要选择打的(这个还要另外考虑)。所以以下暂时把所有人都可以选择不打的条件下的这种情况等同于C选择不打其他人选择打)
)
另外A=50%*50%=0.25,B=50%*8/9=4/9=0.444444444
(如果C不打,变成完全的ABC,A=0.5,C=0.5)
现在反过来考虑4.BCA的情况,如果全必须打,结果是:B=80*4/9+20%*4/9=4/9=0.444444
A=20%*0.25=0.05
C=80%*5/9+20%*(1/18+0.25)=5/9+0.05=0.505556
(如果C可以选择不打,那B=32/45=0.71。A=20%*0.5=0.1,C=1/9*80%+50%*20%=4/45+0.1=0.1888889和3完全相同。
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B也选择不打,C肯定也不打,那下来A如果打B,结果就是B定死。不合算——当然还要考虑如果A也不打呢…………那大家就可以回去睡觉了- -)
6.1)就是AC,50%,C=0
2)就是BAC,50%,C=4/9+0.1=0.5444444
3)就是BC,50%,C=1/9
4)就是BAC,50%,C=4/9+0.1=0.5444444
还是选择干掉A,A=50%*0.1=0.05,B=50%*8/9+50%*16/45=28/45=0.622222,C=50%*1/9+50%*(4/9+0.1)=0.3277778
全部算完,加和除6
A=(0.5+0.5+0.1+0.05+0.25+0.05)/6=1.45/6=0.24167
B=(0+0+0.355556+0.444444+0.444444+0.622222)/6=1.866666/6=0.31111
C=(0.5+0.5+0.544444+0.505556+0.305556+0.327778)/6=2.683334/6=0.44722
和为1,验算成功。
结果居然是水平越差的人越容易活下来??果然应证了“庄子”的“不才”理论…………
[b]题目8(16-240-51/23-331),难度:容易 青木风亮已解
先有一正方形,在此正方形所在平面中(即不考立体几何),与正方形各边均能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有几个。[/b]
[img]http://www.xycq.net/forum/attachments/post-42-1104118561.jpg[/img]
[b]题目9(9-125-31/22-139),难度么…………难吧(不过看血这么快就都做出来了,我已经想把所有难度都降一等了,我呜呜呜 T_T):瓦灰已解
现在有6个外观完全一样的硬币。一直其中五个真1个假。五个真金币重量相同,而假币与真币的重量稍稍不同。但我们不知道哪一种更重。
现在有一精确读数秤(不是天平,就是那种电子秤,可以得出物品的具体质量),如何使用此秤将硬币任意称三次,确定哪个是假币?并测定真币和假币的确切重量?[/b]
第一次ABCD(本来我草稿是1234的,既然TOKA照本宣科,我这样写可能他看起来方便点吧),得到x
第二次ABE,得到y
如果x/4=y/3,就说明第一次第二次里面的全是真币,假币就是F,所以第三次称一下F就是假币的重量,x/4或者y/3就是真币的重量。
如果不等,第三次就称AC,得到z。
如果x/4=z/2,那就说明第一次第三次里面的全是真币,假币就是E,x/4或者z/2就是真币的重量,y-x/2就是假币的重量。
如果不等,就看y/3和z/2。
如果y/3=z/2,那么ABC都没问题,假币就是D,y-z就是真币重,x-y就是假币重。
如果不等,就看y/3和(x-z)/2。x-z其实就是BD。
如果y/3=(x-z)/2,那么AED都没问题,假币就是C,y/3就是真币重,z-y/3就是假币重。
如果不等,那么假币肯定在AB里面,CDEF都没问题,那么x-y就是真币重。这个数字乘以2,如果等于x-z(也就是BD),假币就是A,z减去x-y就是假币重。如果等于z,假币就是B,y-z就是假币重。
over.
本来怕大家这么看不懂,想补个C语言版的if的,不过后来发现拖的太长了,而且排版不好排。而且大家也未必都懂C,就算了。反正大家如果都思考了很久的看起来应该没问题吧。
[b]题目10(41-612-88/另存) 难度:一般 Dragunov已解
一天,法庭开庭审理一起抢劫案。法庭上关键人物有三个:被告,原告和被告的辩护律师。
以下断定是可靠的线索:
(1)三人中,有一个只说真话,一个只说假话,一个是普通人(即可能说真话也可能说假话),但不知道每个人的对应身份;
(2)如果被告无罪,那么罪犯是被告的律师或者是原告;
(3)罪犯不是只说假话的那个人。
在法庭上,三个人分别作了以下的陈述——
被告说:“我是无辜的。”
被告的辩护律师说:“我的委托人确实是无辜的。”
原告说:“整个都在撒谎,被告是罪犯。”
这三个人的陈述确实是再自然不过了。法官经过认真考虑,发觉上述信息还不足以确定谁是罪犯,于是请来了大侦探
了解了全部有关信息后,大侦探决心把此案弄个水落石出,即不但要弄清谁是罪犯,还要弄清谁是只说真话的,谁是只说假话的,谁是普通人。
重新开庭时,大侦探首先问原告:“你是这一抢劫案中的罪犯吗?”原告作了回答。大侦探考虑了一会儿,然后问被告:“原告是罪犯吗?”被告也作了回答。这时,大侦探对法官说:“我已经把事情都弄清楚了。”
想想看;谁是罪犯,谁是只说真话、只说假话和普通人?在思考这个案件时,你面临的挑战看来比大侦探更大,因为,你并不知道大侦探向原告和被告提的两个问题的答案,而大侦探知道。[/b]
原题为“博尔思岛组题”(好像这儿有人转过),我转来的时候改了称呼,“骑士”改为“只说真话的人”,“无赖”改成“只说假话的人”,“外国人”改成“可能说真话可能说假话的人”。以下的答案是原话,看的懂就看吧(主要我估计没几个人会看到这儿了…………暴汗)
外国人的意思就是可能说真话可能说假话吧?
唯一可以入手的条件就只有:“罪犯不是无赖”,
看来这题目就要完全用假设的,不亏是背负了“博尔思”之名的题目!
假设原告是罪犯,那他就不是无赖,但这样被告和律师都说真话,就没人是无赖了,矛盾。
假设律师是罪犯,那他说真话,被告说真话,原告说谎话,可能是原告是无赖,律师和被告随便哪个是外国人,哪个是骑士…………似乎不矛盾
假设被告是罪犯,但是被告说自己不是,那他不可能是骑士,就只能是外国人。律师也说不是,说谎,那律师就是无赖,原告说真话,他就是骑士。…………似乎也不矛盾
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大侦探这个线索。
假设被告是罪犯而且是外国人,律师是无赖,原告是骑士。大侦探问原告,原告肯定回答不是。问被告,被告可能说是可能说不是(如果考虑外国人是正常人,完全符合正常人是的常理,要帮自己开脱罪名的话……………………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回答- -,他可以说是诬赖原告,可以说不是诬赖律师——当然如果是正常人我诬赖原告——但是在推理题里面任何情况都有可能!)
假设律师是罪犯,那原告是无赖。这种情况下假设侦探问原告就会说是(我觉得这种人不是无赖,是无聊加白痴- -)。那如果侦探问了原告,原告说不是,侦探已经可以完全知道了三个人的情况和谁是罪犯(当然隐藏条件是侦探像我这么聪明而不是像毛利小五郎)。如果原告说是的话,他虽然可以知道律师是罪犯,但是他还是不知道律师和被告是骑士还是外国人。即是题意中要求的“即不但要弄清谁是罪犯,还要弄清谁是骑士,谁是无赖,谁是外来居民。”,所以他才会继续问下去(这侦探也有病-_\\)。所以肯定律师是罪犯!————突然明白了原来题目是这么做的,真恐怖,舍不得把答案告诉大家了:(
那然后,律师是罪犯,原告是无赖,假设被告是骑士,那第二个问题他肯定回答不是,如果被告是外国人,第二个问题可能回答是可能回答不是,现在侦探说他搞明白了,那他听到的答案肯定是“是”(果然符合外国人这种正常人的性格!),所以答案是:罪犯是律师,律师是骑士,原告是无赖,被告是外来居民。
(另外题目也少了一个隐藏条件:既然是“本地的侦探”,他也有可能是骑士也有可能是无赖喔?- -,万一他是无赖,他说的:“我已经把事情都弄清楚了。”就是谎话!!………………喔,my god,题目就难到了一个极点了。
为了不让题目这么难,我就决定本地的侦探就是骑士了(想想总说谎话的无赖也开不下去啊)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金圭子 于 2010-10-13 16:50 编辑 [/i]][/color]
2004-12-27 11:16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loranrowe[/i]于2004-12-27, 11:06:09发表
[quote]原帖由[i]青木风亮[/i]于2004-12-27, 10:57:51发表
loranrowe可以单独开一帖讨论
给出证明
准备给精华 [/quote]
不想写了,证明过程实在太麻烦、太麻烦,要写好久好久
简单重复劳动......体力活...... [/quote]
看看我的内点为4的情况^_^
2004-12-27 11:17
loranrowe
[quote]原帖由[i]金圭子[/i]于2004-12-27, 11:03:11发表
我声讨一下这句:“…………内点至少5…………”
其实我本来出这个题目就是想考这个的,只是没想到还有更优解而已…………
看下图:
[url=http://www.conans.com/bbs/attachment.php?s=&postid=730515]内点少于5的情况[/url]
(动态图不能帖,直接点上面吧): [/quote]
不是不可以,只是考虑最少三角形的情况下,这种内点需要更多的线段支持,也就是变相增加了边点的数量。
这种点对线段的利用效率不够高,4条线段提供3个角,比5+(和6+其实一样)的情况要差
总的来说,这种内点对于问题的整体解决没有大的帮助,只是用于消耗多余的线段
2004-12-27 11:23
loranrowe
[quote]原帖由[i]金圭子[/i]于2004-12-27, 11:16:11发表
看看我的内点为4的情况^_^ [/quote]
需要注册,看不到的说...
你是说,平面上的一点,引出4条射线,可以构成4个锐角?
还是什么我没想到的情形?
2004-12-27 11:33
loranrowe
[quote]原帖由[i]loranrowe[/i]于2004-12-27, 11:23:06发表
需要注册,看不到的说...
你是说,平面上的一点,引出4条射线,可以构成4个锐角?
还是什么我没想到的情形? [/quote]
我帮你贴过来了
2004-12-27 11:36
金圭子
忘了要注册了…………那我把另一个也帖一下吧………………
loranrowe看完感觉怎么样?
2004-12-27 11:39
loranrowe
[quote]原帖由[i]金圭子[/i]于2004-12-27, 11:03:11发表
我声讨一下这句:“…………内点至少5…………”
其实我本来出这个题目就是想考这个的,只是没想到还有更优解而已…………
看下图:
[url=http://www.conans.com/bbs/attachment.php?s=&postid=730515]内点少于5的情况[/url]
(动态图不能帖,直接点上面吧): [/quote]
拜托,把那句话看完整,我说的是内点消耗的三角形内角的数量至少为5,因为处于某线段上的内点和边点是一致的,可以看作边点
2004-12-27 18:58
重阳
强烈请求loranrowe写一个详细的证明,我想了半天也没证明出来,实在想知道啊。
另:青木你不要以为删了我就不知道了,下次我穿黑衣服来踢你,前有踩箱子,今有踢青木。要求每踢青木一脚得奖金500……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