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0 22:22
sakerping
最近开始玩三国10,于是又燃起了我对三国的热情。4是划时代的经典,但是对于那种君主内政策略的模式让我很没有历史的代入感,而且内政让我感觉很累,因此以后从5到9都没玩过,期间倒是经常玩霸王的大陆这种简单游戏。
可是10让我十分惊喜,至少我个人是喜欢这种模式的游戏的。更不用说10的音乐和画面,真的很热血沸腾。
娱乐之余,我就想起这个问题了:
为什么三国时期,独独是三国时期,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如此的影响?就一部三国演义使然?中国历史中乱世太多了全没三国的典故我们耳熟能详。而且似乎每个历史人物哦度有一段故事。太深奥了。
这种问题也许很小儿科呵呵,但我确实是新人什么都不懂,如果有相关的精华帖子麻烦各位推荐下吧。
2004-12-20 22:26
Narcissus
这是毛氏父子的功劳。
2004-12-20 22:54
廖化将军
“是三国时期,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如此的影响?
还是就靠一部三国演义使然?”
我个人以为显然不是后者。盖因三国演义和其他演义平话相比,他是相当接近于正史的,除了少数借东风、3气周郎、骂死王朗的纯传奇描写以外,曹操杀吕伯奢、诸侯的讨董、吕布的下坯、孙策霸江东、诸葛隆中对、刘备的三分、荆州的出卖、五丈原的悲哀,基本都按着正史的脉络来写的。这一点和其他平话:说唐、说岳、水浒有明显的差别。所以我个人以为3国之所以吸引人,主要靠的是历史本身的魅力,演义中的艺术夸大与神话成分反倒不是那么有味道。
至于3国历史具体在什么方面具备了比其他年代历史更具吸引力的属性和特点?太多了,方方面面。不过我以为这应该是个好话题。起码我可以说上3大点 9 小点。第一大点:。。。。SORRY,稿子还没准备好。请楼下的朋友先谈谈。
2004-12-20 23:03
不大不小
为什么三国时期,独独是三国时期,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如此的影响?就一部三国演义使然?
一部《三国演义》还不够吗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实在想明白,只能这样解释
2004-12-20 23:20
晨山尚书
主要是老罗写的好,没几个除了研究史实之外会爱看<<三国志》的,而且汉朝正是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时期。
2004-12-20 23:43
廖化将军
3 大点 9 小点。第一大点就该是飞行者朋友所说这个:“汉朝正是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时期。” 刘邦时期压不过项羽,刘彻虽强,却遭史谤,英雄主义的第一次真正抬头,就是3国。
此前的春秋战国秦,因汉文化还未定型,思想上未统一,虽有勇士,上不到3国英雄的高度。
又:董卓造乱,给割据者和用武者堂堂正正师出有名的机会,使其在道德审美上的高度也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平。
特别适合于被传诵。欧洲之史诗,即国人之3国也。
2004-12-21 00:37
凌云茶
三国演义,看过10几个版本,听过评书,听过父辈讲述,看过连环画,看过电视节目.
对中国人的影响,只怕没任何一本书能比.
2004-12-21 01:07
廖化将军
举典型例子,再无知的百姓也不会拿说唐当历史;而3国,百姓好象当他是通俗历史读物来看待的。
2004-12-21 01:10
慕容燕然
一个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另一个就是三国游戏的作用。
2004-12-21 01:14
紋刀狩易
主要還是演義的作用吧!!
四大名著
從小就讓我們讀
2004-12-21 01:18
廖化将军
游戏作为源流问题探讨可以忽略掉了吧
楼主所提出的意思似乎是:3国有没有比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更加深入人心,如果有,什么原因?
早在游戏时代来临之前,3国早已经不止是脍炙人口,而且还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生活指南、生存模式的范本.....仓促找不到合适的词,大概那么个意思吧。
2004-12-21 03:23
慕容燕然
要是不考虑游戏就要从历史的角度去找原因了。除了《三国演义》深入人心以外,由于喜欢三国是一种普遍的风气所以我也跟风。如果大家都讨论隋唐五代历史的话我自然也不会例外。
个人觉得关帝功不可没,由于大家都拜关帝庙所以三国的人气也要比其它时期高一些。
2004-12-21 12:54
Tyang
个人觉得三国的地位远不如春秋战国。
2004-12-21 14:04
sakerping
廖化将军说的是,我确实是这个意思。可你还是没说是为什么啊?你只是说了春秋之所以不如三国的看法呵呵。
英雄主义的第一次真正抬头,就是3国。
此前的春秋战国秦,因汉文化还未定型,思想上未统一,虽有勇士,上不到3国英雄的高度。
这个说法确实有道理。或者说也许我们对春秋时期了解的还太少,没有描述三国时期的史料更详实?
游戏时代确实太短了,从ATARI算到今天才不过30年。对于我们这种新人的话游戏是个很好的认识历史的途径,当然也只是途径而已并非历史本身。不过如果算上华容道那种游戏就……呵呵
2004-12-21 17:57
廖化将军
春秋时期汉民族还未从文化上统一。南方的楚联盟尚不属于炎黄华夏体系,是标准的蛮夷。秦自己是就是“戎”的出身,不过他反而比楚先加入华夏集团。
汉以后直到今天,炎黄华夏一直是中国立国的文化之本。
后世的君王们没有多对春秋战国做更多宣传和吹捧,我以为主要是这个原因。
所以君王们吹捧基于汉文明的英雄主义,首选3国,后世N多朝代,也只有大唐,和南宋岳飞比较杰出。
这是偶个人看法,还需要查找一些资料,稍后准备写篇3大点9小点的作文来巩固这个看法。
不管怎么说,3国有他的妙处,值得后世吹捧,后世君王们出于各种目的,不约而同的吹捧了,结果就造成了3国文化大普及这个现象。
2004-12-21 20:00
马岱
我看主要还是三国演义的功劳,四大名著中,只有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许多人都是因为演义进而去研究三国历史的,当然也有不少游戏爱好者转而想了解历史。
三国本身的历史也有独特的魅力,汉朝分成了多个诸侯,又逐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归于一统,魏、吴、蜀都是由弱变强,历史上有几场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官度、赤壁等),许多有特色的人物诸葛亮、曹操等都在差不多的时间内登场。这些都吸引了许多的三国爱好者。
2004-12-21 20:19
宇文
南宋偏安一域,为标明自己是中华正朔,大力宣扬蜀汉的正宗性(偏安有理)和民族自豪感(四夷弱小),表彰忠义(关公),掀起三国回忆,大概是三国热的源起罢
2004-12-21 21:29
loyani
[quote]原帖由[i]sakerping[/i]于2004-12-20, 22:22:06发表
最近开始玩三国10,于是又燃起了我对三国的热情。4是划时代的经典,但是对于那种君主内政策略的模式让我很没有历史的代入感,而且内政让我感觉很累,因此以后从5到9都没玩过,期间倒是经常玩霸王的大陆这种简单游戏。
可是10让我十分惊喜,至少我个人是喜欢这种模式的游戏的。更不用说10的音乐和画面,真的很热血沸腾。
娱乐之余,我就想起这个问题了:
为什么三国时期,独独是三国时期,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如此的影响?就一部三国演义使然?中国历史中乱世太多了全没三国的典故我们耳熟能详。而且似乎每个历史人物哦度有一段故事。太深奥了。
这种问题也许很小儿科呵呵,但我确实是新人什么都不懂,如果有相关的精华帖子麻烦各位推荐下吧。 [/quote]
首先你应该明确一点,让你“热血沸腾”和“惊喜”的,是三国游戏还是三国历史?如果是前者我想你应该找光荣的策划,嘿。如果是后者,恩恩。。。
首先当然是三国历史本身的魅力。三国是长期统一后三个国家鼎立的时代,注意是三个,而不是一般见到的南北分裂。这样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折冲会精彩许多。
三国历史就是一部争夺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历史。大量优秀人才的涌现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留给后人无数精彩的历史片段。这就使得三国历史被人喜爱和谈论有了可能。
第二就是文学和历史相互交融,相互添彩,我们今天能在这里就这个话题开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么要问了,为什么演义那么多,我们最喜欢最津津乐道的偏偏是三国呢?
演义的前身大家都知道是《三国平话》,它是南宋之后出现的,考虑下当时宋和三国时蜀境地的类似,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平话会具有如此强烈的尊刘抑曹思想,同时也可以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听这种平话了。
第三就是统治者的需要带来的附加效果。明清时期,统治者需要找一些文化符号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刚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完全满足这种需要。那么长的封号一加,那么多的庙祀一盖,用现在的话就是信息轰炸----还是垄断的,老百姓想不了解三国也不成啊?
其实从魏晋开始,诸葛亮就已经成为士大夫心目中的完美偶像了,但毕竟历史里占主体的是人民,诸葛亮再牛,老百姓也学不来啊。所以,尽管诸葛亮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比关羽超出3700多倍,真正对推广三国起主导的,还是关羽这个平民形象大使。
如上。
2004-12-21 21:38
金圭子
以前看到一个观点,说三国到西晋是最后汉族完全统治中原的日子了,从此民族矛盾就提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三国故事是汉人怀念自己最后岁月的回忆录。
可以从后面西晋、北宋崇曹魏为主,而东晋、南宋却崇蜀汉为主。
前者因为自己继承的是国土,后者因为自己继承的是血统。
而且我觉得三国本身人物的魅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足鼎立联联战战本来就比其他人两分的王朝在外接上有着更有趣的一面,
而三国时间比春秋战国短而精,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在记忆有限的人名时候却有了更多的故事。
最后我觉得三国时候也是战略战术开始发挥的时候,当然这句话说的空了点。我只是觉得西周时候的智谋实在浅平。
2004-12-21 21:39
loyani
[quote]原帖由[i]廖化将军[/i]于2004-12-21, 17:57:08发表
春秋时期汉民族还未从文化上统一。南方的楚联盟尚不属于炎黄华夏体系,是标准的蛮夷。秦自己是就是“戎”的出身,不过他反而比楚先加入华夏集团。
汉以后直到今天,炎黄华夏一直是中国立国的文化之本。
后世的君王们没有多对春秋战国做更多宣传和吹捧,我以为主要是这个原因。
所以君王们吹捧基于汉文明的英雄主义,首选3国,后世N多朝代,也只有大唐,和南宋岳飞比较杰出。
这是偶个人看法,还需要查找一些资料,稍后准备写篇3大点9小点的作文来巩固这个看法。
不管怎么说,3国有他的妙处,值得后世吹捧,后世君王们出于各种目的,不约而同的吹捧了,结果就造成了3国文化大普及这个现象。 [/quote]
为什么不宣扬成就更高的春秋战国而选中三国,原因很简单。前者玩的是百家争鸣,“下克上”的情况多如牛虱,且是刺客流氓(应该也包括渴求女权的小脚MM)们的黄金年代。你说哪个皇帝愿意自己制下是这种情况?
2004-12-22 22:48
dracula3626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乱世出豪杰
乱世的时间也是史上最长的,汉族之内
不包括五胡乱华
2004-12-22 23:42
慕容血
三国地位高,主要是在民间地位就高,一般来从小就开始接受三国故事人物了
2004-12-23 12:22
dan007
民间因素+老罗的书+关公
2004-12-24 18:47
关毛
为什么没人喜欢五代十国,偶可是喜欢五代啊
2005-1-5 01:22
青石
[quote]原帖由[i]慕容血[/i]于2004-12-22, 23:42:08发表
三国地位高,主要是在民间地位就高,一般来从小就开始接受三国故事人物了 [/quote]
说得没错
民间流传的东西
绝对不可小觑
2005-1-6 14:16
zoustar
两个原因:
1、三国时期大家熟悉的名将谋臣是中国乱世中最多的,大家津津乐道的许多精彩故事也是三国时期占最多。我觉得这归功于《三国演义》。
2、三国时期,个人的能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个别人物对局势的巨大影响是别的乱世所没有的。之后和之前的战争再没有三国时期那样把人的作用提到如此之高。我想这是许多玩家喜欢三国游戏的原因,因为三国是最能创造历史的时期。
2005-1-7 11:32
smeagol
[quote]原帖由[i]Narcissus[/i]于2004-12-20, 22:26:56发表
这是毛氏父子的功劳。 [/quote]
主要是民间故事+演义写得精彩有趣(也叫失实) 让百姓读时只觉得战乱是一件值得津津乐道和研究的趣事---如果原创们像拯救大兵雷恩那样子描写战乱 估计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情形了
另 上引的东东是什么意思?
2005-1-8 09:05
弄斧书生
[quote]原帖由[i]loyani[/i]于2004-12-21, 21:39:21发表
为什么不宣扬成就更高的春秋战国而选中三国,原因很简单。前者玩的是百家争鸣,“下克上”的情况多如牛虱,且是刺客流氓(应该也包括渴求女权的小脚MM)们的黄金年代。你说哪个皇帝愿意自己制下是这种情况? [/quote]
分析的精辟,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东周列国志》过于庞大,人物、事件还有时间跨度太大,没有三国来得雅俗共赏,所以影响没有三国大
另:问一下有没有什么论坛有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啊?
2005-1-13 12:18
青山
四大名著的威名就够了,如果老罗不写三国,写二晋,写五代十国,说不定我们现在最熟的就是后者了!
2005-1-17 15:27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dan007[/i]于2004-12-23, 12:22:56发表
民间因素+老罗的书+关公 [/quote]
还有很多类似“这是毛氏父子的功劳。”、“三国地位高,主要是在民间地位就高,一般来从小就开始接受三国故事人物了 ”等等的回答。在类似的解释里面我取你这个最全的,我一并问这么一句吧:
你们这些都是那一个空的解释了另一个空的,并没有说明本质问题:
1.民间因素:民间也有说岳、也有兴唐,也有明英烈,更有水浒故事,为什么这些现在都不如三国呢?
2.老罗的书:老施有《水浒》,老冯有《东周》,为什么还是三国的故事最后成为了最多的游戏呢?
3.关公:有岳武穆,有杨家将,有国姓爷,为什么还是关帝成为了最多人推崇的人物呢?
还有一种我看谁都没提到的,其实却是更重要的:
4.因为在日本,三国非常流行。日本战国时期三国故事就远远的超过了项刘、东周等等故事,更别说是在日本不算流行的岳飞、杨家将、史可法、郑成功(当然这个是不可能流行的- -)等等了。
但是,为什么在日本这个会流行呢?(这点我倒是不能解释,别的都能解释)
所以我还是推崇我的几个解释:
在民间的原因:我前面说的,三国是汉族最后的辉煌,只有就是东晋十六国,就是南北朝,就是南迁,就是元奴;一如清初的老百姓喜欢听明英烈一样,在少数民族的铁蹄之下老百姓喜欢三国也是很正常的。
在朝廷的原因:康熙把关羽抬高到了一个和孔子平级的地位,这个是关帝在我们心目中留下形象的一个最大的原因。甚至毛家父子的举措也和这个不无关系。这个的原因金庸在《鹿鼎记》里面提过了,当时康熙需要一个汉族的东西来拉拢亲和汉族,关羽就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如果再加上我未能解释的日本的原因,外加一些前面人也解释的东周为什么不能推广,加上比东周更简单的水浒、说岳(这个金庸也解释了)、杨家将等等为什么不能推广原因。三国在中国现在的出名大概已经可以定论了。
2005-1-19 14:10
天宫公主
三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页。一百年来,人口从汉代的5600万锐减到魏末800万!全国6/7的人都蒸发了啊!
2005-1-21 00:32
实干司马
各位大大在上面已经说了不少俺想说的,就不重复了。
补充一点:就是三国相比起五胡十六国、隋、唐、宋、元明、清等,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外族势力较弱,对中华大地影响远远小于上述朝代,汉人占有绝对优势,讨论外族如轲比能、孟获等人即使称赞他们也极少人从“民族大义”角度批驳。这个是很大的优点,拥魏拥蜀拥吴都不涉及卖国、民族大义等“严肃”问题,相对来说轻松很多,也客观很多,当然人们也越发乐于谈论。
诸葛亮平定南蛮很少人说他是“民族英雄”,而诸葛亮勾结轲比能也没有人说他卖国汉奸,就是这个道理。
2005-1-21 06:24
loyani
[quote]原帖由[i]金圭子[/i]于2005-01-17, 15:27:35发表
还有一种我看谁都没提到的,其实却是更重要的:
4.因为在日本,三国非常流行。日本战国时期三国故事就远远的超过了项刘、东周等等故事,更别说是在日本不算流行的岳飞、杨家将、史可法、郑成功(当然这个是不可能流行的- -)等等了。
但是,为什么在日本这个会流行呢?(这点我倒是不能解释,别的都能解释)
[/quote]
那个时候日本就有《三国演义》了(应该算盗版,不过我们的先人可比KOEI度量大多了),那些兵法谋略都很落后的倭寇还不把《演义》当圣经看?他们别的不行这种“拿来主义”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如满清大将人手一本《演义》一样,嘿嘿。
2005-4-7 21:49
xk8287
清朝初年,努尔哈赤兴兵,但是将领不多,努与其子皇太极令范文臣等译《三国演义》为满文,将其中战术部分传于女真将校观看,培养女真将领。满人入关后,统治者将《三国演义》列为必修课,在清朝的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清朝末年,孙中山、蒋介石等都有对《演义》的批注,引为经典。毛氏也很推崇《演义》。
2005-4-12 21:22
小李飞刀
应该说三国时期只能算是一块好材料,有潜力。但如果不加工,它最多只能停留在好材料的水平上,而不会成为瑰宝,是演义把它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像说岳,兴唐等,虽然也有很好的原材料,但可惜写得不成功,难成气候。没有演义,《三国志》充其量只能作为史学家的一部参考资料,而不会被广大群众所留意
2005-4-13 02:22
廖化将军
[quote]原帖由[i]smeagol[/i]于2005-01-07, 11:32:36发表
这是毛氏父子的功劳。
上引的东东是什么意思? [/quote]
汗一个,刚刚发现这个问题居然无人答复人家。
毛宗岗是清代江苏长洲人。他的父亲毛纶,号声山。毛氏父子修订、评点的《三国演义》刊刻以后,逐渐取代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及明末清初的其他版本而风行全国。今天流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就是毛氏父子的修订本。
《三国演义》开卷词《临江仙》并不是罗贯中原作,而是毛宗岗所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末尾最后四句诗是: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这个也是毛改过的。罗本的古风最后一句“一统乾坤归晋朝”被改为“后人凭吊空牢骚”毛宗岗批道:“此一篇古风将全部事迹隐括其中,而末二语以一‘梦’字一‘空’字结之,正与首卷词中之意相合。一部大书以词起以诗收,绝妙笔法。”
自己赞自己“绝妙笔法”-_-!!
2005-4-13 10:21
当阳侯杜元凯
这个问题要看从什么角度看.出名度,托了三国演义的福三国时代确实很出名;战争,战乱年代当然戏剧性的东西不少.但是要说政治经济内政建设,一个九品中正制,一个魏明帝明确引入对法律的解释问题以外在历史上似乎并没有特别的地方.战国时魏文侯定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商鞅变法,秦定中央集权郡县制,汉定五铢钱盐铁专卖等等都是三国望尘莫及的.隋唐以后的事情我不太熟悉,但隋唐的科举,唐的三省六部制,宋的两相制,元朝的纸币发行(尽管失败了),明以后的国际贸易白银流入等等影响都相当深远.文化上三国比较重要,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概也只有钟繇书法.
2005-4-13 13:44
蓝纱枫
[quote]原帖由[i]当阳侯杜元凯[/i]于2005-04-13, 10:21:32发表
这个问题要看从什么角度看.出名度,托了三国演义的福三国时代确实很出名;战争,战乱年代当然戏剧性的东西不少.但是要说政治经济内政建设,一个九品中正制,一个魏明帝明确引入对法律的解释问题以外在历史上似乎并没有特别的地方.战国时魏文侯定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商鞅变法,秦定中央集权郡县制,汉定五铢钱盐铁专卖等等都是三国望尘莫及的.隋唐以后的事情我不太熟悉,但隋唐的科举,唐的三省六部制,宋的两相制,元朝的纸币发行(尽管失败了),明以后的国际贸易白银流入等等影响都相当深远.文化上三国比较重要,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概也只有钟繇书法. [/quote]
有不同意见,起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号言辞和《出师表》之文在中国精神领域里也可以占用不小的地位。
2005-4-14 18:03
宇文
宋失中原,以蜀为正朔,是三国低位的第一次提升
此后嘛,还是要靠毛氏的宣传阿
2005-4-14 18:10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i]宇文[/i]于2005-04-14, 18:03:17发表
宋失中原,以蜀为正朔,是三国低位的第一次提升
此后嘛,还是要靠毛氏的宣传阿 [/quote]
宋徽宗时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蜀国在人们心目中超过魏国开始成为正统大约也在那个时期。
2005-4-14 20:51
始皇
我觉得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除了春秋战国时期以外的又一段社会文化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中央集权衰落,群雄并起,对社会的控制力减弱,由于群雄争霸,四处招揽人才,思潮迭起。三国魏晋以降,好像再没有这么一段时期能够让文人如此放松的讲述思想了。
2005-4-14 22:16
三杯倒
[quote]原帖由[i]Narcissus[/i]于2004-12-20, 22:26:56发表
这是毛氏父子的功劳。 [/quote]
什么意思?
2005-4-15 03:34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i]始皇[/i]于2005-04-14, 20:51:34发表
我觉得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除了春秋战国时期以外的又一段社会文化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中央集权衰落,群雄并起,对社会的控制力减弱,由于群雄争霸,四处招揽人才,思潮迭起。三国魏晋以降,好像再没有这么一段时期能够让文人如此放松的讲述思想了。 [/quote]
比春秋战国差远了.三国哪有诸子百家?中国古代思想体系基本上就是春秋战国时定下的,这一点没有其他时代能比.
2005-4-17 20:10
andromache
我从来没觉得三国的地位能够跟春秋战国之类的比
三国流行是因为相关传奇故事通俗,街头巷尾的老百姓聊起来也简单,我不相信中国历史上有哪个时代文化普及程度能够高到能让农业社会的黎民百姓把大学中庸拿来做谈资
当朝者看看这些东西老百姓喜闻乐见,他们对于所谓忠义之士的崇拜也是大大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当下一拍即合,于是屡代宣传鼓吹,到今天这个局面也是很符合逻辑。
普及率高不能说明地位高。影响力和地位不是一码事。
试问,魏晋时期的文化发展对主流脉络的影响有多大?
建安七子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比重是多少?
至于思潮迭起,拜托,什么思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那个叫思潮,“群雄争霸,四处招揽人才”用来形容春秋战国还比较妥当
至于说现在人们是不是因为有了光荣的游戏才觉得三国地位高
那只能说明
1,三国在日本地位很高。
2,中国人如果只是因为三国游戏才回来关注三国,我觉得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令人痛心疾首
2005-4-17 20:21
andromache
[quote]原帖由[i]浪迹江湖[/i]于2005-04-12, 21:22:06发表
应该说三国时期只能算是一块好材料,有潜力。但如果不加工,它最多只能停留在好材料的水平上,而不会成为瑰宝,是演义把它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像说岳,兴唐等,虽然也有很好的原材料,但可惜写得不成功,难成气候。没有演义,《三国志》充其量只能作为史学家的一部参考资料,而不会被广大群众所留意 [/quote]
窃以为这样说不妥
什么叫“只能”,什么叫“充其量”?
材料指的是什么?如果说是历史,那么所有的历史都是平淡与波折兼之,中国古代史当中哪一个时期不叫作好材料?如果说是文学,文学的发展难道不是阶梯式的吗?说岳,兴唐如果不成功,还会流传到现在吗?
中国的史书基本都有文学性质,我不以为只有史学家才回去看三国志;广大群众说的是谁?你我难道不是广大群众?
2005-4-17 20:27
dingli1031
历史的文化沉淀使得三国到了我们的时代变成了一个文化的主流。。。。。。
更别提其他的传媒渠道对其艺术渲染后所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
2005-4-18 15:47
huangzp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的各个时期,
论杰出人才的数量和和质量,
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是可以和三国时期并论的...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政略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军事将领.
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总是能激起人们的千古传诵的...
我想,这应该算是三国故事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吧...
可惜的是由于这一时期长年的征战,
我大汉民族的人才逐渐凋零...
才导致了后来的南北朝,五胡乱华...
2005-4-19 17:30
snleo
楼主为什么认为三国的“地位”高?
从历史的角度,三国有多大的价值?
同样是乱世,春秋战国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大多了
自古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更是在短短的几十年出现了大批人才,(至于有多“杰出”,从时间轴上的纵向对比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英雄的成长史一直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三国时更是“旗鼓相当”的一些英雄们相互缠斗,“勾心斗角”,而且最重要的是,在短短几十年后,又像“命中注定”一样实现了短暂的统一,这样的时期在而后中华民族朝代循环更替中再也没出现过,这也成就了它在中华历史上的政治和军事地位(个人认为政治意味更浓,文化则几乎没有),同时,民间也把这样特别的“英雄成长史”挂在嘴边津津乐道。。。。。。。。。
2005-4-21 13:37
五斗米圣徒
本人有个疑问,为什么哪个贴都看到廖化将军的身影,却看不到马超将军~
2005-4-21 13:52
andromache
[quote]原帖由[i]huangzp[/i]于2005-04-18, 15:47:41发表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的各个时期,
论杰出人才的数量和和质量,
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是可以和三国时期并论的...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政略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军事将领.
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总是能激起人们的千古传诵的...
我想,这应该算是三国故事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吧...
可惜的是由于这一时期长年的征战,
我大汉民族的人才逐渐凋零...
才导致了后来的南北朝,五胡乱华... [/quote]
我发觉我快要言词贫乏了
不要说“没有任何一个时期”
春秋战国是干嘛的?
诸葛还不是自比管仲、乐毅、太公望(先不算太公望,不算是春秋人物)?
其他的事迹,别的不推荐了,楼上可以参考一下资治通鉴,我觉得编年史比纪传体更能表现历史发展的脉流
个人意见而已哦
2005-4-21 17:43
廖化将军
[quote]原帖由[i]五斗米圣徒[/i]于2005-04-21, 13:37:08发表
本人有个疑问,为什么哪个贴都看到廖化将军的身影,却看不到马超将军~ [/quote]
马超官当大了,比较少出来露头,或者是持重韬晦,或者是官僚做派,详情不得而知。
廖化是勤恳、悠闲、多嘴、爱惹是生非,所以总在梁上跳
2005-4-22 17:08
zhangxdscb
三国者,古今一大奇局,奇在这是一个勇力与才智并行,才智挟带勇力的时代,更是一个事实造英雄的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中的英雄,从虎狼之力到运筹帷幄。
———烈火卷雄风,红云映碧空。莽原好驰骋,烽烟天边拥。骐骥有良种,宝马待英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