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北宋冗兵的一大成因


2004-12-20 15:30 张建昭
北宋禁军的数量,是中国历朝之最。宋初太祖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全国总的在籍士兵共三十七万八千,其中禁军有十九万四千。到宋太宗至道年间(公元995-997年),全国兵籍增为六十六万六千,其中禁军共计三十五万八千。宋真宗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全国兵籍达九十一万二千,其中禁军四十三万二千。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全国兵备达到空前的一百二十五万九千,其中禁军八十二万六千。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全国兵备回落到一百一十六万二千,其中禁军六十六万三千。
如此庞大的军队,消耗着北宋王朝税收的十分之九。其它朝代,国用开支最大的项目是宫廷消费,而宋王朝在徽宗以前,在宫廷用度上是中国历史上最节省的朝代。北宋的皇宫是历史上最小、最朴实的一座,历代都是穷极当时的建筑业水平、工艺成就去建造皇宫,而宋代却是对皇宫建造相对淡漠,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无可质疑的提高。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皇室奢侈糜烂的素材,却没有一例发生在宋朝宋徽宗以前。
任何一个王朝都有它难以克服的困难,养着空前庞大的禁军、又不能在捍边和拓边上发挥它应有的力量,这是宋王朝最大的失败。如果不是这样,宋王朝将获得高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著名王朝的评价。宋王朝是一个内廷政局最为平静的王朝,汉、唐、明等著名王朝都有致命问题——外戚嚣张和宦官干政及其后果——政治腐败和政局动荡,宋王朝都无一发生。
宋朝禁军之庞大,造成的原因很多,这里所提出的一个原因,就是宋朝都城汴京的地理位置问题。
汴京地处中原黄河南岸的平原舒缓地带,真可谓一马平川,水陆交通便利。宋朝建都于此,与汉、唐、明定都的做法是一样的,即是以前一个王朝的都城为都城。北宋之前的五个小王朝中,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就定都于此,后来他的儿子、后梁王室的第二位篡位人朱友贞又迁都于洛阳,此后五代各个小朝廷都以汴梁为都。宋取代后周,也就顺其自然地以这里为政治中心。
汴京作为都城,在地理上有着天然的缺陷,它四周平坦,没有山川险阻,是一座易攻难守的城市。在和平时代对于经济固然有利,但在危机时刻,汴京就如同一个极易被人破门而入的富家庭院。五代的各个小朝廷的一次次覆灭、各个小朝廷内部的皇位之争中,汴京及其包裹着的皇宫,一次次被轻易地攻破。所以要确保汴京的安全,就要在其周边,尤其是北边驻扎大量的军队作为屏障。
政治头脑极为敏锐、又兼有军事家风范的宋太祖对此有所思虑。他多次前往西京洛阳,认为较之汴京,洛阳更具作为都城的地理条件。但他的这个意愿并没有得到朝廷要员的支持,尤其是他的弟弟、皇储赵光义坚决持反对意见。大臣们都安于汴京的四通八达、漕运便利、重兵屯驻、府库丰足。这当然不能消除皇帝赵匡胤的不祥预感。在他又一次留在洛阳不回,打算就在这里主政时,皇储赵光义率领群臣劝他返回汴京,赵匡胤说:“不只要迁到洛阳,长久以后还要迁到长安。”晋王赵光义叩头切谏,言迁都之不便。宋太祖赵匡胤明示他们:“吾将迁都的原因,不为别的,就是要倚仗山河之险而去冗兵,遵循周、汉传统以安定天下。”这时晋王却拿出了一句古代圣贤的话:“在德不在险。”赵匡胤许久没有话说。晋王出去以后,他对身边的侍从长叹道:“晋王的话固然善,但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就会殚竭。”宋太祖没有收复燕晋就过早地去世了,其后的皇帝又都没有军事才能,造成外族益强。此后的宋仁宗年间,大臣范仲淹也孤独地提出了迁都洛阳的主张,也没有得到支持。

2004-12-20 17:13 梓庭君
宋朝除了外战外行弱了点外,各方面真还不错。

2004-12-20 17:46 雨露滋润禾苗壮
宋朝的科技水平真的很高,而且经济发达啊,允许夜里大家凑一块儿吃大排挡呢。

2004-12-20 17:56 凌云茶
在德不在险?不外乎是因为赵光义在开封经营多年,离开势力基地不利于夺权吧.

2004-12-20 18:10 江东甘兴霸
宋朝的三冗两积之患,所在日久,非一日始也!

2004-12-20 18:11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i]凌云茶[/i]于2004-12-20, 17:56:22发表
在德不在险?不外乎是因为赵光义在开封经营多年,离开势力基地不利于夺权吧. [/quote]
很有可能。

如果赵光义真的是杀兄篡位,那个时候就应该在预谋阶段了,如果老赵一迁都,估计小赵就得前功尽弃,所以这事他反对得最厉害。

2004-12-20 19:35 yanbbo
我以为,宋冗兵有冗兵的好处:其一,任一将领不可能控制占大宋十分之一的部队;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解决部分人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在宋,士兵的地位很低的,因为大宋不指望他建功立业,只要求他解决收容社会闲散人员,这部分人是历朝起乱的主力。
关于生产力:就如现在中国很大的一个问题人数太多。不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现今如果中国人数少一点,肯定不仅人均生产值要高好多,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也要高好多。在大宋,成立之前,社会不能说很稳定了(毕竟,分裂还在),但是不争的是中国在那时人数有了很大的增长。能控制从事生产的人数,在大宋倒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好办法了。在一个人能胜任的工作上,有一个人在干活要远比三个人干好。
关于社会稳定:把社会散闲人员组织起来,从事某项有意义或没意义的活动,就是政府白给钱也值得。现在,有人就在讨论埃及修金字塔,秦始皇修长城是否也是这种意思。最起码,这些人不会再轻易肇事了。
综合生产力和社会稳定,做个形象的比较:现在是1个人产出3个人的工作效果,省下来1个人当兵,就这样还能比3个人产出3个人的工作效果要多出1个人工作效果。这还不包括这种方法,产生的社会稳定所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副作用。

2004-12-20 20:35 宇文
经过长期战乱,关中易经过度开发。长安在唐朝时期就因不能满足百万人口的粮食供应,“就食于洛”,高宗、武则天时期就是明证。洛阳也存在同样问题。定都汴京,建五都拱卫,可以解决因地理问题带来的军事压力。宋朝军力弱,问题更大的是冗官和军制问题。
至于解决失业问题,就是创举了,意外收获?呵呵~

2004-12-20 20:57 cx37
其实就是皇帝昏庸,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宋朝就不会亡

2004-12-20 21:03 关毛
记得初中历史书上的一个很Q的图表,在宋太宗时禁军数量和一个婴儿差不多,到后来成一个贼大的巨人了。激增啊。

2004-12-21 12:27 yanbbo
众观中国历朝,不能不否认,大宋的经济是极度繁华的。是不是和大宋的冗兵制有关,这个是历史不可选择的,不得而知。

2004-12-21 14:24 q42474112
无论是险要的地形 还是数量众多的军队
都挽救不了一个没有勇气的王朝

2004-12-21 15:22 张建昭
有些事光靠勇气也是没用的~~~

再有勇气的王朝最后还不是灭亡?

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单以一个勇气来评价一个王朝的兴衰。

2004-12-21 17:58 晨山尚书
不明白大宋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

2004-12-22 13:59 张建昭
收入最丰,花销更大~~

2004-12-22 18:28 赵星文
宋朝实行荒年征兵的政策,以防止难民造反

2004-12-22 18:33 张建昭
宋朝统治者是让剩余劳动力都去当兵,以遏制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人穷疯了就不顾死活了……

2004-12-22 19:16 布雷
好奇的,,,既然大家活不下去就可以当兵,那宋江、方腊等人为什么要造反阿?当兵总比当强盗好阿?

好像宋朝农民起义次数不少阿(王晓波、李顺,,,以及叫不出名数不清的山大王)

2004-12-22 19:32 张建昭
晕~~那些是犯了罪的~~其中很多人还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王小波、方腊两拨起义都是这帮人原来挺富裕,后来出了个新政策把财路给断了,才反的~

宋朝起义次数是不少,但是质量都不高,顶多波及几路(政区单位,相当与省),没有全国性的。

宋朝的盗贼也多,都是军队太多了,管不住,有些逃兵就搭帮结伙成了盗贼,落草当山大王~~

2005-1-25 10:30 Ammoit
宋朝冗兵多,其原因还在于重文轻武的政策体制及社会氛围

2005-1-27 13:29 轩辕族某甲
看看《新宋》我觉得满有意思的,不过没提到冗兵的解决办法。

2005-1-27 16:28 圆驼居士
个人觉得北宋冗兵的原因应该从燕云十六州说起
     燕云十六州控制在辽国手中直接让汴梁暴露在旷野之中,如果石敬塘不卖国求荣把燕云献给他干爹的话那宋朝定都汴梁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当时的洛阳长安经历唐末和五代十国的洗劫已是残破不堪,而且关中地区本不产粮,到了唐末给养全靠漕运,而十国相争早将漕道毁了个干干净净,若是冒冒失失迁都的话可能单运粮养活皇帝百官就要花去大笔银子,汴梁则恰好相反,在经济因素上二者不存在可比性。但因为丢了燕云,辽国骑兵南下只需一二日便可直抵汴梁,数千里平原中仅有一条小小的?马河可以略阻其势,比之关中地区简直是鸡蛋比石头,这点宋太祖是看得很明白的,若不因时导利而迁都洛阳乃至长安,北宋皇帝没有一个能睡得安稳。但宋朝刚刚立国,经济上不可能有那么多钱修缮漕运,洛阳吃饭问题解决不了,迁都一事只得作罢,但我相信,这绝对是太祖最大的心病。那么既然不能迁都,那就要加强防范,而在眼前这千里旷野上最有效也是最强大的部队当然非骑兵莫属,但可惜的是,宋朝控制的地区没有一个地方能产良马,宋朝曾把官马托给民养,但养出来的马质量有限,比之辽国动不动就数十万精骑压过来,宋朝皇帝为买个心安只能以十倍的步兵抵在那里。那里是哪里?那里是天子脚下。唐朝武将兵权过重威胁皇权在宋人那里犹然历历在目,何况太祖就是靠这个发家的,陈桥离汴梁才多远?于是将领在朝堂之上是极其没有地位的。将领受限制,士兵在战场上就缺乏战斗力,也就要填更多的兵进去,兵贵精不贵多,兵越多,越不精,这个恶性循环一直持续到岳飞时期,但可怜岳飞又与高宗生了嫌隙,死得不明不白,这是题外话了。

2005-1-28 22:06 cj181818
还真是80万禁军哦。牛啊
有 林冲这个人吗?
呵呵 80万禁军教头还真不是盖的哦。
。。。。。。。。。。跑题了
题个问题
宋太祖没有子嗣?
有的话 怎么没即位?

2005-1-28 22:38 兴汉讨虏大将军
子嗣当然有
怎么没即位就说来话长了

2005-2-14 20:48 zsufrankie
圆驼居士說得有理
推薦一本歷史架空小說<新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宋冗兵的一大成因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