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8 18:57
轮回
关于网络文学的旧贴
《中国网络何止是"无文学"》一文的作者看来是个“专业作家”了,在文中对网络文学以诋毁为能事,乍看起来很有“权威”的味道。但正是这“权威”的肆无忌惮才显示了该作者本人的浅薄与狂妄。
该作者在文中认为“首先应看到的是,文学网站的自身是个空虚的江湖地摊,它缺乏传统出版界拥有专业队伍和财力资源;”这里面的“空虚的江湖地摊”的根据似乎就是没有专业队伍和财力资源了。试问世界上有天生的作家么?试问迄今为止又有多少划时代的文学巨匠是从作家学习班里出来的呢?试问现在有多少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是用出版社的钱堆出来的呢?杰克*伦敦好像是洗衣工出身;中国的鲁迅好像在日本半途而废地医学生而不是文学硕士,以是不是科班出身来论能不能够成为作家未免有些可笑。
“其次,网络文学的作家作者不是饥饿艺术家,没有物质的补偿和回报,往往很难有可持久的写作热情和精力投入;”一句说明了该作者为什么那么看重出版社了,原来他以为谁都是向他那样为了“物质的补偿和回报”来写作的,当然也就不能够理解网络写手为什么能够坚持无偿写作高质量的作品了。
“再次,中国网民普遍是一群失落失意的社会青年,他们大多是因无聊而聊的网虫, 互联网对于他们而言:只是聊天和找伴、消遣与交际的工具,通常两者都是满足他们酿造一种虚拟的性爱与烂漫、娱乐与时尚的生活假象,弥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一切。”中的一句“失落失意”说得很好,太史公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膑刖脚兵法修列,屈原既放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而作也”。古代的屈原就是因为失落与失意才有了美人香草的寄托,李太白也正是因为失落与失意才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酿造,为什么我们现代的青年在失落与失意中就不能够寄托,就不能够由此写出千古绝唱呢?
事实上正是因为网络上的写手不是科班出身,才能够不为陈规陋习所束缚,而直书胸臆;正是因为网络上的写手不是贪图物质上的回报,不是想以自己的文字为稻梁谋,才能够不为富贵所淫,才能够不象现代的很多出版社作家那样用下体写作,也正是因为网络上的写手写的是真心,写的是胸中的块垒,才能够不畏强权,写出时代的也是人民的声音!
中国现在的所谓作家们就是太多的陈腐、太多的功利、太多的没有真性情,以此为创作群创作出的文学是垂死而腐朽的文学。
文以载道,不功利、不媚俗、真性情的网络文学才是中国文学的希望,才是中国文学的未来。
再谈网络文学
什么是网络文学?不会是仅限于写网络的文学,而应该是通过网络发表的文学。而网络是一个新生的交流工具。
明确了这点,我们就很容易地发现,网络文学并不是什么外星生物或者怪兽。它不过是以一种新形式作为交流渠道的文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的《诗经》中的“国风”部分就是来源于口口相传,可以说是口头文学;后来被到民间采风的乐官收集写在竹简上的,就成了竹简文学;纸张发明后一改竹简的笨重,成为便于携带的纸张文学;等到印刷术发明,免去了抄写之苦,就有了印刷文学。这印刷文学到现在的数字化时代,可以说成了数字文学,一个图书馆,一张光盘就能够存储下。而网络文学是数字化文学的衍生物,不用削竹子,也不用工整地抄上几千份,也不用花费大把的出版费,就能够把自己的文字让很多人看到,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正是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网络文学这个新生事物。
这个新生事物有它的朝气,有它区别于旧事物的特点,同时它也有对旧事务的继承。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文学的传播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这个成本,不是简简单单的经济问题。首先,是节省了社会劳动时间,不用一大帮人排版、校对、印刷、贩卖,能够最快地让很多读者看到作者的成果。其次,是减少了中间环节,叔本华说看书好比让作者在自己的脑袋里跑马,其实传统的传播方式何尝不是让我们吃编辑的唾余,可以肯定的说很多好作品被传统传播环节给扼杀了。第三,是扩大了创作群,只要有所创作,都可以发到网络上来,不单是给读者以很大的选择空间,更重要的是给作者们以推销自己的空间。
可以说,这三点对现在的文学创作是很重要的,打破了商品社会中功利主义的壁垒,充分解放了人性,个性化了作者,也个性化了读者,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活力。
那么,网络文学有没有它的缺陷呢?当然是有,一个是广泛性带来了良莠不齐,精华性不足,但是这并不证明网络文学出不了精品,其实传统传播模式中劣质产品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要远远大于网络文学。还有一个是网络文学很多是快餐化,简短的多,但是传统文学的报刊杂志不也一样受到版面的限制么,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引进连载的方式改进。最后一个就是还没有足够广大的影响,虽然一些网络文学以传统文学的形式出了书,甚至拍成了电影,但是还是炒作的成份居多,这也是和网络的普及程度不够有关。相信随着网络消费群体的广泛性不断扩大,网络文学的影响一定会不断扩大它的影响!
任何新事物都有它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要热切地扶植它,而不应该采取泼冷水的态度;我们要冷静地分析它,而不应该采取捧杀而至于神化的态度。网络文学正如刚刚升起的红日,相信它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照耀大地!
回《回轮回的网络文学观》
该作者在他帖子的开头写道:“最近我留意到一名叫轮回的网友频频发文,文章中透露出对网络文学的捧杀之意却不能让我坐视。”且不说,我在这里贴的仅仅是两篇,且有一篇是旧作,水晶同志用词未免不当,就是“捧杀”二字也是太抬举我了。我不是“著名作家”,而至于“传统文学泰斗”,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更不是“从事文字工作”的编辑记者之流,如何有捧杀一个新生事物的条件呢?况且我的有感而发是针对“首先应看到的是,文学网站的自身是个空虚的江湖地摊”、“再次,中国网民普遍是一群失落失意的社会青年,他们大多是因无聊而聊的网虫, 互联网对于他们而言:只是聊天和找伴、消遣与交际的工具,通常两者都是满足他们酿造一种虚拟的性爱与烂漫、娱乐与时尚的生活假象,弥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一切”等向网络文学身上泼脏水的言论说的,算是正当防卫,并非是穷兵黩武,这“捧杀”的动机和行动也沾不上边。因此,“捧杀”的罪名是和我无关的。
不要嫌我罗嗦,在中国的朗朗乾坤里,犯罪嫌疑人就等于犯罪分子人民公敌,说话做事都得先请示报告,不把自己脱了罪名就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这位水晶MM是有点揣着明白说胡涂,我说网络文学不会是仅限于写网络的文学,而应该是通过网络发表的文学。这个发表是狭义的发表,就如同说水晶MM的文章发表了,人们肯定以为是首发的意思,不会以为他的大作又出了几个新版本。我也不会把“传统文学的网络版”归为网络文学,就如同就算有朝一日水晶MM嫁入豪门,我也会说伊是小家碧玉出身,不会说她是大家闺秀,尽管人家未必愿意。由此,我想大家也能够理解,只要是在网络上首发的原创,就算它被报纸偷去印成了铅字,还是被书商买去印成了书,也还是网络文学。说实在的,没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学如何又能够被书商买去?如同没有姿色的小家碧玉如何能够被大款看重?如果以此而认为没了大款美女就不美了未免有趣。那么“我想如果《第一次亲密接触》没有印刷成书,《告别薇安》没有通过纸媒体的传播,可能没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吧”的说法能否成立呢?
至于让我举出网络文学的扛鼎之作,我想大可不必,我不是评论家,不能够排什么坐次。就是小小的网易,我看最近短的如樱桃青衣的《乱世美男一把抓》,长的如火焰塔的《五胡录》,潇水的《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都是不错的文字,就是准备好了的几篇驳斥汉奸的杂文也是上乘的作品,就是网易连载的《此间少年》也没有堕落到用下体写,也没有什么方框引人遐思,或者起个“丰乳肥臀”的名目。“网络文学的小资话语是很难回避的”,有这么回事,可是,我觉得小资话语总比现在的“传统文学”动不动就朝脐下三寸处写,除了颓废就是畸形要好得多。
“对于你对编辑的诋毁,我不以为然,说实话,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很多原稿是很难读明白的。”你是编辑吧,文学素养我是没有的,有的你们审定通过的成稿我都看不懂,比如什么“大隐于市”,还有“妲己烽火戏诸侯”什么的我就看不懂,“让什么死猫烂耗子都过了一把瘾”的丛书和歌颂文学更是我看不懂的。本来因此我很是景仰你们的,不料,你的一句“我想一旦节省了社会劳动时间,价值也会跟着降低吧,不过一定要有前提,那就是文学成为商品”让我对你的素质有了些怀疑,就算你不知道“劳动生产率”如何提高,总知道画蛇添足这句古语吧?节省,本身就是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损耗”,你光顾着贴了,没注意不是?直销,你听说过不?或者,你可以到网上的搜索引擎上搜一下看看?就不耽误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