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诸葛亮能统一三国吗?


2004-11-4 23:44 mooffee
诸葛亮能统一三国吗?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三国历史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时人贤愚早已写定,历史大势也无人可以推翻,并已不能对今天再有什么影响。但是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其实还是有点意义,就是因为三国之历史,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最为闪光的地方就是人谋左右了历史的发展,而不是别的什么。之所以这样说,在三国时代,用之后世无不皆准的所谓经济因素、人心向背等等都没有成为三国历史的重要杠杆,而左右历史发展的却是人谋。所以那个时代被称为英雄辈出的年代。是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一次次改写了历史,人谋定三分。

比如官渡之战,袁绍出身名门,众望所归,河北世族、百姓无不倾心仰慕。《后汉书》中记载,袁绍死时,“河北士民,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袁尚奔乌桓,河北士民相随十余万。可谓得了人和。袁绍雄居四州,实力傲视天下。可谓有了地利。而 他的对手曹操御民凶残,常常屠城泄恨,局促于中原一隅四处强敌环饲。从双方的经济、军事、人望等来比较曹操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曹操打败了袁绍,写就了中国历史上关键战役中以少胜多的典范。在这里面起决定因素的就是人谋。还有赤壁之战。以及后来的彝陵之战。这三大战役决定了三国历史,但是我们通常所以认定的那种经济均衡论等等都不是决定这三次大战的关键因素。官渡之许悠,赤壁之周郎,彝陵之陆逊是这些杰出人物用自己的智慧和计谋改写了历史。

所以有人说三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例。之前之后就再也没有那个时代人谋的作用这么大,造就的历史变数这么多。强的不一定就强,弱的不一定就是弱。天下大势是统一依旧要打破统一制造出鼎立的变数。所谓英雄早时势。

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蜀之伐中原并非不能成功。经济实力也许在今天成为一个国家对外作战的必要条件,但是在三国时代经济实力的影响却没有这么大。今人用已知来推论历史,看上去头头是道,其实却没独到见地。

刘备流寇二十余年,始终无立足之地,尤其曹操统一北方,已经没有牵肘的各方军阀可以给刘备以可乘之机形势这么恶劣的时候“所谓生死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妥善谋划,从夹缝中挣扎出来实现了 鼎立局势。可见人谋之所能。

为什么三国鼎立最后还是以失败结束,诸葛亮不能实现他中兴汉室的夙愿呢?我想应该这么看。三国草创之时,各方均有优势劣势。魏之优势广有中原,人力物力充实。蜀、吴地利优势加上结盟等化解了魏的优势。从而三方达到均势,是以可以鼎立50余年。大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都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胜出,谁也有可能被淘汰.今鉴于失败的事势来分析当时形势角度不同,结论也不一样,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应当是人谋的光辉终于不能掩盖时势的宿命.

人谋可以胜一时,终究不能胜一世。英雄可以一次两次三次的改写历史,但是终究还是要被时势来左右。这么说可能有点玄了,但是综观历史,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唯有三国的英雄们短暂的造就了时势。

我们来看三国后期历史,魏国明帝、文帝皆为英明之帝治下的中原政治稳定,经济增长迅速。而蜀后主昏聩偏偏长命,孙权晚年糊涂,加上后来几主愈加无道。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三家一开跑,就拉开了差距——这个差距不是经济差距,而是人力差距,反映到后来就成为经济等等的差距。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假若魏国自曹操死后,历任几主都昏庸无能,相反蜀、吴的继任者能励精图治,那么所谓的蜀汉偏安,人口困乏的局面能不能克服呢?

当然历史已经写就,何况历史是不能用来推想的。诸葛亮的 隆中对中提出的是“天下有变”这个天下有变属于渺茫不可知的天数,在 未发生之前谁也不能断言究竟会不会出现。如果出现天变,蜀汉出祁山而伐中原是不是可以说有一定成功的希望呢?

尽人事以安天命,老天眷顾魏国,英雄何堪?所以,我们今天议论诸葛亮不能统一天下,并指出其一二三四的疏漏,失败了可以找出一千个理由,成功了却只要一个理由就足够。这个诸葛亮还是那个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经三分天下,为何后期失败却有这么多错误?难道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完美的一点错误都没有吗?读史数十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胜利者的错误往往比失败者还要多,只是他能在一次一次错误之后坚持到了终于对的那一次,失败者之是没有了机会用成功来证明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假若曹操死后,魏国曹丕没有那么英明一如后主昏聩(或说曹丕昏聩曹操就不会选他为主,但是曹丕为长,若曹操几个儿子均如袁绍公子)魏国没有司马彝那样的将才抗衡诸葛亮,难道以蜀汉之弱小就不可以征服强大之魏吗?不要忘记官渡、赤壁事。

所以说,诸葛亮不能 统一,不是因为他自身的弱点,也不是因为蜀汉的弱小。而是因为老天不于英雄便,不愿威名集一人。

再从历史大势来看,汉代的世族左右时局,曹操打破了这种局面,广力扶持寒族士人,顺于长期历史大势,但是却悖于当世形势,操之过急。所以魏之短命很快被重视世族的晋取代。而曹操广迁少数民族入关定居,为五胡乱华埋下恶因。东吴大力扶持世族,所以东晋历经侵扰却能残喘。曹魏违逆当时时情,不依赖世族,重视法家理论,社会基础十分薄弱,如果蜀汉和东吴有守成之明主,只须静观其变自生。司马氏之西晋以世族成国,却又不能认清世族行将没落的本相,是以很快亡国。其后符坚投鞭长江,仓皇北顾凡之总总,均不见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大业可成的决定因素。

看三国,实为诸葛亮的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叹息,非其不能也,时不予也。

2004-11-5 08:16 万壑松风
没有可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诸葛亮的失败并非其运气不好,而是其策略失当。这不是什么马后炮的问题。

2004-11-5 08:24 高木知之
运气也是一个方面,不过主要还是实力和当权者的素质问题,看看诸葛亮北伐和魏的派兵,以及后来两国的人才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人谋还是占重要因素的。

2004-11-6 15:45 tangliang
诸葛失败谋略、运气、都是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刘禅

诸葛不能学曹操那样胁天子以令诸侯,刘禅自己昏聩,所以很多事情根本不可

能放开手脚去做,当时社会的人臣礼治他必须顾及。

历代昏君手下并非没有人才,只是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注定昏君手下的忠君人

才必定是无所作为的。蜀汉在刘备死后能做到那样已经是刘备和诸葛2人很好的

表现了

2004-11-6 17:19 独孤烈云
三分天下的构想本身就是个错误!~
诸葛只是个出色的政治家

2004-11-7 00:48 暮雨晨笛
[quote]原帖由[i]万壑松风[/i]于2004-11-05, 8:16:51发表
没有可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诸葛亮的失败并非其运气不好,而是其策略失当。这不是什么马后炮的问题。 [/quote]
同意这个观点,如果他在整个战略上(后期)不出错,那蜀国也许会比吴国灭亡的迟些。但统一天下的不可能是蜀国。

2004-11-7 03:37 陆逊少年时
[color=blue]所以说,诸葛亮不能 统一,不是因为他自身的弱点,也不是因为蜀汉的弱小。而是因为老天不于英雄便,不愿威名集一人。[/color]

------------------文章中心思想问题不大,但是这一段论述是不准确的。
------------------这段论述,等于在说:诸葛亮的军事“威名”是货真价实的,在真实的基础上,本来可以更多,只不过运气不好。


我认为:从有宿命论色彩的视角去看,老天在军事胜败上亏待诸葛亮,但是在身后千古虚名上,却是空前绝后的厚待诸葛亮!一个以军事完败(对“完败”的用词我能做充分的论证),呕血病亡的失败者,老天慷慨的遮蔽了后世大部分人的眼睛,让他们用撇开胜败谈军事的思路去把他追捧成一尊光彩四射的军事之神,在这场长期的造神或准造神的集体催眠里面,任何有着最起码的认真的思考,都将被简单而干脆地唾弃与淡忘。。。。

也就是说,老天绝不是“不愿威名集一人”,而是已经几乎把能收集的都送给诸葛亮了!

2004-11-7 04:35 桠枫
根本不可能,蜀的灭亡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或者说从吴国破坏联盟就开始了~!

2004-11-7 17:27 bobby
[quote]原帖由[i]中庸[/i]于2004-11-07, 16:38:28发表
但历史教材还写着他是军事家! [/quote]
没错啊,但是凭他的军事才能实在难以统一三国

2004-11-7 17:32 成升
曾经有个人和我说得天下者非司马 就诸葛

2004-11-8 01:39 秋孤寒
[quote]原帖由[i]mooffee[/i]于2004-11-04, 23:44:10发表
再从历史大势来看,汉代的世族左右时局,曹操打破了这种局面,广力扶持寒族士人,顺于长期历史大势,但是却悖于当世形势,操之过急。所以魏之短命很快被重视世族的晋取代。而曹操广迁少数民族入关定居,为五胡乱华埋下恶因。东吴大力扶持世族,所以东晋历经侵扰却能残喘。曹魏违逆当时时情,不依赖世族,重视法家理论,社会基础十分薄弱,如果蜀汉和东吴有守成之明主,只须静观其变自生。司马氏之西晋以世族成国,却又不能认清世族行将没落的本相,是以很快亡国。其后符坚投鞭长江,仓皇北顾凡之总总,均不见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大业可成的决定因素。 [/quote]
这段话似是而非,西晋“以世族成国,却又不能认清世族行将没落的本相,是以很快亡国”,偏偏东晋又是因“东吴大力扶持世族,所以历经侵扰却能残喘”,岂不自相矛盾?
既承认世族行将没落,曹操以寒族打破局面,又认为他操之过及而亡,凭什么认为同样寒族出身,做法上一点都不慢的刘备,可以静观其变,坐享其成呢?

2004-11-9 12:22 shenfeng02
诸葛亮是不可能统一三国的。首先,刘禅太没用;其次,诸葛亮没有像曹操那样的野心;最后,刘备没有霸气,给人的感觉是他处事不果断,妇人之仁。

2004-11-9 14:14 snleo
不大可能,他也没有篡刘禅的位啊。。。

蜀国要灭掉其他两国so 难,尤其是在失去了荆州之后,受吴国的制肘,不得不与其结盟,这样全力打魏国也没什么结果,要不是这样吃点亏与吴国结成铁哥们而如果与吴国若即若离的话,局面就更糟了

2004-11-17 14:57 凉风有讯
诸葛亮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凭他的军事才能再加几个出色的武将统一三国 应该没什么问题的。

2004-11-17 16:53 bluesongs
假想的话,答案应该是当然能统一。理由在出师表里面说的很清楚:不COPY了,就是那段话,刘备啥也没有,能迅速实现3分;而汉中战役荆州战役初期,局面多好啊,如果孙权不背盟的话。。。。成败利钝不可逆料。。。就是说奇迹已经出了很多了,前面出过有利的奇迹,也出过不利的奇迹。。。谁敢保证以后全出不利的奇迹呢?谁敢说以后不会连出10 个777呢?所以没办法预测,只有继续赌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都是可能的。

但是如果加个前提:如果一切按正常情况平稳反展,大家的运气都公平的话,那当然是曹魏赢定了。

但是总不能因为这个就叫诸葛亮一开始在隆中就劝刘备投降吧。那个谯周的理论到现在这个年代也是行不通的啊,为了早日实现世界和平,实现地球村,我们全世界都找美国鬼子投降去吧。

2004-11-17 18:52 张建昭
以蜀国的实力及人才状况,太难了。

况且统一天下岂是一个人可以办到的?

2004-11-17 19:00 飞雨亦尘
[quote]原帖由[i]凉风有讯[/i]于2004-11-17, 14:57:51发表
诸葛亮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凭他的军事才能再加几个出色的武将统一三国 应该没什么问题的。 [/quote]
虽然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是是人就有缺点,诸葛亮也不例外,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不能处于领袖的位置独揽大局而领导三国统一,况且当时还有一个水平跟他在伯仲之间的司马懿。

2004-11-17 19:09 诸葛孔不明
可能性是有的,只是大小而已.
所谓分析,不过是事后解释罢了.孔明不能说没有军事才能,只是没有成功.
如此好贴,顶!

2004-11-17 19:36 慕容燕然
从宿命论的观点来看,中国之统一均为北人灭南(只有明例外),而巴蜀政权没有任何机会。

2004-11-17 19:56 飞雨亦尘
[quote]原帖由[i]肃杀[/i]于2004-11-17, 19:36:40发表
从宿命论的观点来看,中国之统一均为北人灭南(只有明例外),而巴蜀政权没有任何机会。 [/quote]
似乎大唐双龙里也是这个观点,可怜的少帅和天刀,凭什么以迷信来定山河!

2004-11-17 22:54 慕容燕然
这个倒不是什么迷信,实际上是客观规律。

2004-11-18 00:06 bluesongs
北人灭南,应该不只是宿命,有道理在里面的。所以出师表里面诸葛才那么着急四方之士快死光了,要急着北伐。

不过这个“但是是人就有缺点,诸葛亮也不例外,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不能处于领袖的位置独揽大局而领导三国统一,况且当时还有一个水平跟他在伯仲之间的司马懿。 ”

这个说法比较令人难以接受,谁好象很熟悉诸葛的性格似的。这个属于没依据的假想了,而历史本身没提供这样假想的素材,说不定还是演义的误导。

再重申一下自认为是一般主流观点的观点:逻辑是这样的:

---诸葛肯定比我聪明
---我觉得如果蜀国出10个姜维而魏国出10个阿斗的话是很有希望的--诸葛的把握肯定更大些,具体是什么把握他本人没说,也没人知道
---陈寿即使知道也不会在3国志里面写出来因为他是好史官不会瞎猜
---事实上魏国国还是出了不少废物和不少混乱的
---诸葛是预见到这些并以把握这些机会来达到侥幸翻本目标为一贯战略方针的

最后,司马家处理混乱的能力还凑合,诸葛和姜维(主要是姜维)抓机会的能力不够强而且自家屁股不是很干净,错过了,没抓住。如此而已。

上述的依据很简单,就是隆中对和出师表,如果他不是传说中伪作的话,我认为还是比较可信的。

2004-11-22 11:42 旭日
不可能统一吧,魏和吴不是没有人才!

2004-11-23 21:05 疾风jf
文章不错。
诸葛亮不是神人,何况神人也有犯错的时候。

2004-11-25 17:10 韩世忠
倒霉的许攸,官渡之战,居功至尾,因为一句话被许褚所杀,因为不是曹操的嫡系下属,如果郭嘉或程昱也对许褚说这么一句话,恐怕就不见得会被杀了吧。

2004-11-25 17:23 廖化将军
这种故事你也信?

2004-11-28 12:31 大将张文远
如果诸葛亮多几个人才,那么统一三国是没有问题

2004-11-30 14:50 飞雨亦尘
[quote]原帖由[i]旭日[/i]于2004-11-22, 11:42:31发表
不可能统一吧,魏和吴不是没有人才! [/quote]
事实上就算蜀国人才再多,诸葛亮也会用不过来,并非说孔明本身无才,而是身为领袖的气度问题,其实身为领袖并不一定需要才高八斗,但他必须要有容人的器量,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我不是什么安邦定国的大才,但我是容纳这些大才的容器!”,从这一方面来说,刘备远胜于诸葛亮,他能用人。。。。。

2004-11-30 15:06 天宫公主
孔明明知自己是萧何,却非的充回韩信,可谓不知己。屡次出师,却未能先料魏军战术,加以瓦解之可谓不知彼。孙子曰,不知己而不知彼,每战必殆!

2004-11-30 16:46 鹰派分子
凭任何一个人的军事才能都难统一中原. 一个人怎么能够做到一批人才能做的事情.司马懿也不是孤零零一个人篡位的.况且诸葛已经很不错了.被狭在四川这么一个地方.大大小小,上上下下都是一个人操劳.从军事到后勤,在到内政.一个人干迟早老死.他是国家的丞相,不是四川的地方官!!蜀国无大将,就连搞内政的都没有.费仪,郭攸之也非内政超群的人,如果多一个张昭这样的.诸葛亮也就不用那么罗嗦,如果马谡不死,让他搞内政去到不错

2004-12-2 00:21 ucyyjet
诸葛亮之所也不能成一统天下之志,在我看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首看”隆中对”诸葛亮对刘备道言:不可与曹操争锋,而东吴有三江之固,不能图之,只能用一个援字,足以见诸葛亮一统天下之信心不足,
再者:诸葛亮对刘备敬言,荆州北拒中原,利尽南海,而西川道路险涉,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在诸葛亮看来,只要占据此两地,即可定天下之本,而荆州留员大将看守,待天下有变,可直取宛洛,而取得西川即可用两川之兵,北出汉中直取长安,而事实上隆中对对前期刘备军团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这一思想对刘备军团的后期发展却有一定的消极因素,

2004-12-2 00:35 孔闻岱
凭诸葛亮不可能统一三国,除非他给魏国效力

2004-12-2 02:19 ucyyjet
在野武将

组别: 官员
功绩: 0
现金: 25
存款: 0
帖子数量: 3
精华帖数: 0
用户编号: 26,469
注册时间: 2004-12-01



诸葛亮之所也不能成一统天下之志,在我看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首看”隆中对”诸葛亮对刘备道言:不可与曹操争锋,而东吴有三江之固,不能图之,只能用一个援字,足以见诸葛亮一统天下之信心不足,
再者:诸葛亮对刘备敬言,荆州北拒中原,利尽南海,而西川道路险涉,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在诸葛亮看来,只要占据此两地,即可定天下之本,而荆州留员大将看守,待天下有变,可直取宛洛,而取得西川即可用两川之兵,北出汉中直取长安,而事实上隆中对对前期刘备军团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这一思想对刘备军团的后期发展却有一定的消极因素,
   我可指出诸葛亮没有细心的研究中国的兵法,从战略指导思想到战争措施都犯着错误:
    第一点:战略指导思想错误:孙子兵法讲求,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而诸葛亮则采取的分兵之策略,在隆中对里诸葛亮指,先取荆州,派一上将守之,再收取西川之后,等至天下有变,将荆州之兵直取宛洛,这一条道路是当年汉光武帝光复东汉时采用的军事路线,而西川之兵则出汉中,直取长安,这一条道路是当年汉高祖刘邦攻取咸阳时选择的军事路线,诸葛亮只不过想借有两种方法一起借用,毫无创新。更重要的错误他没有跟据当时蜀国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权变之术,当时魏强而蜀弱,魏国的兵力决对优胜于蜀国之兵力,而诸葛亮更是不知兵法,竟采取分兵两路进取中原,而没有采取集中优势兵罚各个击破的正确的军事思想。实乃兵法之大忌也,此其一,其二: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为上策,而诸葛亮常年兵穹武,每城心攻,最后落得个,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地境,从这一方面他与郭佳,郭凤孝比起来相差甚远,
其二:用人不当:首先,取荆州之后不应当让关羽留守荆州,因为关羽心高气廒,自以为熟知兵法,目空一切,瞄视江东无人,竟然敢单刀付会,没人充分的估计过形势的严俊性,最后没得个死无全尸的地步,这是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所至,因为关羽此人决不能为帅,只能为将,没有运筹维握的能力,做事只凭血气之勇,不能慎时度势。关羽之死乃性情所至也。再者,第一次北伐时,在胜利有望之时,竟然用人当,命马术镇守街亭,至始马术丢失街亭,全军败退,损兵折将,此乃诸葛亮所至,所也说,诸葛亮无谋,马术怨死,
其三,战争选址不正确,兵法有云:两军交战,应当选择对自已有利的地形,而诸葛亮答应孙权取西川之后,既还荆州于孙权,后取得西川后,又不还荆州,至始孙刘两家反目成仇,把蜀国托入了无休止的战争之中,弄得关羽败走麦城,尸首不全,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举伺国之兵,被陆逊火烧连营三百里,七十五万大军溃于一但,还失去了五虎大将中的四员,此乃诸葛亮之过也,第二,在出兵北伐时,没有听取魏延的正确行军方针,舍近求远,走陇西大道,按照当时之情况,当时魏国曹丕刚死,国势不稳,边境无人看守,蜀国应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翻越秦岭直取长安,一虎可定,不必要绕如此之在的圈子,最后落得六出岐山,无功而返,由此可证明,诸葛亮此人不懂权变之术,没有跟据实际情况调整战略布署,选择正确的战略地址,最后出师未搜,猝死五丈原:
古人云。凡成大事者,则先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诸葛亮的错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的出生,成长,生活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年少在隆中长大,过着隐人生活,生活平平安安,二十来岁刘备拜军师,言听计从,没有经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时想春秋战国时的孙膑,由于师弟庞统迫害的双退不能行走,后来成就了天下第一兵法,《孙子兵法》,纵观中国历史五千年,凡成大事者都必迢受磨难,而诸葛亮此人却没有此经历,后来变成了什么话都是他说了算,听不进去一点别人的意见,如果在北伐之初听取魏延的一点忠言之见解,司马氏家族的历史将会改写:
以上我的一些见解只是从诸葛亮来身的某些缺点出发,其实蜀之所以不能克服中原还有许多客观之因素,但作为以人谋为第一条件三国时代,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相互之间的竞争如此之惨烈,三国的每一位英雄豪杰都犯过错误,功过是非我们就不必要去评论,希望对此之评论有益于我们对生活的实践!
 

2004-12-2 02:47 青蓝
魏分兵拒守未曾落至"消极影响". 集中优势兵力不是放弃战略要地的单独求个"集中兵力", 连兵法的实质都不了解就在以字解意. 真是开玩笑.

2004-12-5 01:08 廖化将军
说可能小就合理。

谁敢说没可能啊?脑子太简单了吧?

曹操赤壁死。
荆州不丢。水淹3721军,活捉丕植。
剩下高贵乡公一流接班人。
司马家被曹爽诛灭。


剩下的,不劳武侯大驾,廖化将军就搞定。

2004-12-14 03:01 桠枫
首先,诸葛亮的时代蜀汉政权已经国力消耗巨大,根本不能承受单独的对魏用兵。
其次,诸葛亮是个很好的政治家,很会治国,但是对于军事就要差一些。“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第三,领袖的原因。刘禅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人,有这样的君主,能成事吗?历史上好象也没有先例。
第四,地理原因。诸葛亮出兵只能够从祁山出发,而祁山的地形限制了蜀汉军队后勤的补给困难;而且,这样一来,诸葛亮的军事路线过于单一,魏国以逸待劳,很容易防御。
第五,蜀汉在诸葛亮时代的人才已经很稀少了,人才凋零,诸葛亮事事亲为,根本不能将所有的事情顾及到。

以此上述,诸葛亮根本就不能够一统天下。

2004-12-14 05:27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i]青蓝[/i]于2004-12-02, 2:47:25发表
魏分兵拒守未曾落至"消极影响". 集中优势兵力不是放弃战略要地的单独求个"集中兵力", 连兵法的实质都不了解就在以字解意. 真是开玩笑. [/quote]
呵呵~
本朝太祖有此评语:“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2004-12-18 18:32 西园新军
曹操尚且没有成功,何况诸葛亮乎?

2004-12-19 01:04 中庸
楼上的,诸葛比曹操差么!我看不见的!
再者司马炎统一天下了,难道他比曹操,诸葛都厉害。

2004-12-19 05:50 鬼眼狂刀
[quote]原帖由[i]万壑松风[/i]于2004-11-05, 8:16:51发表
没有可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诸葛亮的失败并非其运气不好,而是其策略失当。这不是什么马后炮的问题。 [/quote]
同意
当时蜀国的实力只能保家
不能略地

2004-12-19 07:31 西园新军
[quote]原帖由[i]中庸[/i]于2004-12-19, 1:04:39发表
楼上的,诸葛比曹操差么!我看不见的!
再者司马炎统一天下了,难道他比曹操,诸葛都厉害。 [/quote]
司马炎和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时代不同,形式不同,又怎么能相比呢?至于诸葛亮,是自己不能成大业,而一定要辅佐别人成大事的人,怎么能和曹操相比?

2004-12-19 09:41 阳光下的海鸥
[quote]原帖由[i]肃杀[/i]于2004-11-17, 19:36:40发表
从宿命论的观点来看,中国之统一均为北人灭南(只有明例外),而巴蜀政权没有任何机会。 [/quote]
现在却是南人灭北,毛润之是湖南人哦~~

2004-12-19 09:47 慕容燕然
本朝太祖虽然是湖南人但却是在陕西发的家。百万雄师过大江不就是由北往南打么?

2004-12-19 11:36 吕布貂蝉
古来比弱胜强者数不胜数~~~只不过诸葛失败了而已~~

如何来不可能呢~~兵力 国力都不是问题~~关键还是看谋士 大将~~

2004-12-19 20:10 阳光下的海鸥
[quote]原帖由[i]吕布貂蝉[/i]于2004-12-19, 11:36:55发表
古来比弱胜强者数不胜数~~~只不过诸葛失败了而已~~

如何来不可能呢~~兵力 国力都不是问题~~关键还是看谋士 大将~~ [/quote]
战争 没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做后盾,胜利也只是一时的事情。
战争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想要真正的击败对手,此3要素
一个都不能少,而三国时魏国则是三者皆有,区区孔明一人如何能
撼动这棵大树呢?

2005-2-14 19:05 193991
以诸葛亮北伐时蜀汉的国力来说,似乎不太可能。诸葛亮在世之日,能保蜀汉不灭亡就已经是莫大之功了。

2005-2-15 02:06 jssunzhx
魏人才鼎盛,就是关羽不死,荆州不丢,也憾不动的~~

2005-2-16 14:38 关内侯
所以说,诸葛亮不能 统一,不是因为他自身的弱点,也不是因为蜀汉的弱小。而是因为老天不于英雄便,不愿威名集一人。

竟然怪老天?什么论断啊……

主观论点太勉强了~三国从一开始蜀国就先天营养不良,困限四川纵有天府之国美名其实根本没办法支持一个国家的统一大业。魏国占据当时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黄河流域经济实力远在其他二国之上,人谋的确在统一战争中算不了什么,看看邓艾、钟会之流他们那一个是那种无敌牛的的人物?但是靠着强大的经济、地缘优势依旧灭了蜀国……

2005-2-16 23:04 ♂赵子龙♀
[quote]原帖由[i]肃杀[/i]于2004-11-17, 19:36:40发表
从宿命论的观点来看,中国之统一均为北人灭南(只有明例外),而巴蜀政权没有任何机会。 [/quote]
同意,中国历史是以北统南(明朝得以发展是因为靖难之役后,成祖从南京迁都回北京,最后还是算以北统南),巴蜀政权历来都是以地偏居,无成大事。
而且种种因素也促使诸葛亮不可能统一三国,保国可以,统一无望

2005-2-16 23:07 周泰
偶认为不能,还有司马老儿呢  就算司马老儿死了,谁敢保证没有别的人可以牵制诸葛呢

2005-2-17 02:20 一字千金
诸葛亮不用魏延的从子午谷袭长安之计,只出祁山,司马早有准备,加上国力空虚,哪有可能?

2005-2-17 12:18 周泰
[quote]原帖由[i]一字千金[/i]于2005-02-17, 2:20:12发表
诸葛亮不用魏延的从子午谷袭长安之计,只出祁山,司马早有准备,加上国力空虚,哪有可能?  [/quote]
从子午谷袭长安之计就一定能成功?我看未必,长安是座大城市,靠魏延这么一万兵就可以拿下?就算他侥幸取了长安又能怎样?魏国这么大,就不会发兵再攻?

2005-2-17 18:48 wzz1968
诸葛亮不能统一三国,原因有三:
1.虽然是蜀国最大的权臣,但比起曹操在汉末朝庭的权威了差多了,他做事掣肘的地方太多,不能随他的心愿伐魏.
2.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没有曹魏开明,所以刘封\魏延不得善终.可用之才越来越少,结果只有廖化当先锋的话柄.
3.蜀地狭小,最为单独割剧可成一时,统一全国,则没有成例.(主要是人才稀少,思想守旧),到诸葛亮时期,刘备带取其他地方的人才凋零的差不多了.

2005-2-18 16:38 凤雏
[quote]原帖由[i]♂赵子龙♀[/i]于2005-02-16, 23:04:08发表
同意,中国历史是以北统南(明朝得以发展是因为靖难之役后,成祖从南京迁都回北京,最后还是算以北统南),巴蜀政权历来都是以地偏居,无成大事。
而且种种因素也促使诸葛亮不可能统一三国,保国可以,统一无望 [/quote]
刘邦也是从巴蜀开始打天下的,他也能一统,诸葛亮为什么就不能呢????

2005-2-18 18:29 大便君
老毛靠半个陕西都可以统一,诸葛亮也可以做到,只是他寿命短了些罢了

2005-2-19 15:17 helan
从个人能力和手下战将来看,诸葛均不如老毛,所以毛可以作到,而诸葛却不能。

2005-2-19 20:33 superzz_0
[quote]原帖由[i]一字千金[/i]于2005-02-17, 2:20:12发表
诸葛亮不用魏延的从子午谷袭长安之计,只出祁山,司马早有准备,加上国力空虚,哪有可能?  [/quote]
您说的是演义里的事情吧,司马这个时候在宛

2005-2-20 04:59 loyani
[quote]原帖由[i]helan[/i]于2005-02-19, 15:17:33发表
从个人能力和手下战将来看,诸葛均不如老毛,所以毛可以作到,而诸葛却不能。 [/quote]
后人胜过前人是趋势,而你的观点少了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对手如何的问题。

2005-2-20 08:21 非常道
[quote]原帖由[i]凤雏[/i]于2005-02-18, 16:38:44发表
[quote]原帖由[i]♂赵子龙♀[/i]于2005-02-16, 23:04:08发表
同意,中国历史是以北统南(明朝得以发展是因为靖难之役后,成祖从南京迁都回北京,最后还是算以北统南),巴蜀政权历来都是以地偏居,无成大事。
而且种种因素也促使诸葛亮不可能统一三国,保国可以,统一无望 [/quote]
刘邦也是从巴蜀开始打天下的,他也能一统,诸葛亮为什么就不能呢???? [/quote]
先不比孔明手下的英才. 项羽有人而不能用, 似韩信陈平等终为汉臣, 连最后一个范增都气走了.  这... 魏国战有将, 治有相, 单人才就比后期蜀国多上数倍.  

即使刘备尚在, 胜负依然未可知, 毕竟楚霸王不似曹魏.

2005-2-20 11:43 大便君
人才不是靠数量堆积来取胜的,要说人才,当时倒是有句话——“蜀官皆天下才俊”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诸葛亮能统一三国吗?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