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28 17:22
哆子颜
蜀国五虎大将的位次小议
按《三国志》五虎将的传记,位次是“关张马黄赵”。这个顺序在当时政局之下,算是比较现实地排法。然而刘备自立汉中王,封前后左右将军时,关羽对黄忠很不满,公然讲:“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注1)。
为什么关羽和黄忠有这么大矛盾呢?这还得看看他们几人的传记。
关张排在五虎将之首,首先是资历,然后是部曲与声望。要说于蜀国的功绩,其实很蛋疼。按《关羽传》的记载,云长最亮眼的战绩是白马之战,万军中刺颜良于麾下。但这是在曹老板旗下干的;虽然勇名盖世,但跟刘备,跟蜀国其实没什么关系。上纲上线非议一下,还算得上资敌。然后就是襄樊战役先胜后败,被吕蒙偷袭丢了荆州,重大败绩。其他诸如联军围南郡时绝北道,与乐进争夺青泥等等……总得来说,算不上胜利。
张飞的功绩,先是长坂坡断桥退追兵,亦为盖世豪勇,然后是入蜀于江州降伏巴郡太守严颜。这一战,按《张飞传》的说法,是张飞与诸葛亮分兵并进(注2);按《赵云传》的说法,是诸葛亮带领张飞、赵云(注3)。为什么会有两种记法?以诸葛亮的资历领导张飞这种元老并不容易。这就要说到另一个关注度不高的问题:刘备入蜀,盟友东吴的援军。
对此有以下两条史料:
《吕岱传》注引《吴书》载:建安十六年,岱督郎将尹异等,以兵二千人西诱汉中贼帅张鲁到汉兴寋城,鲁嫌疑断道,事计不立,权遂召岱还。
《三国志·吴范传》载:及壬辰岁,范又白言:“岁在甲午,刘备当得益州。”后吕岱从蜀还,遇之白帝,说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权以难范,范曰:“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见者人事耳。”备卒得蜀。
由此可见,刘备以攻打张鲁为旗号入蜀之初,东吴便派遣了吕岱同行。后来刘备翻脸,孙权把吕岱召回来跟自己的主力一起打巴东郡的永安,也就是后来的白帝城,这是入蜀的门户。孙权之所以跨越刘备的地盘亲自来到白帝城助战,估计也是诸葛亮以孙刘联盟说动的。因此诸葛亮一行入蜀,大概是东吴孙权的主力一起配合行动的,而孔明作为刘备军后援代表挂帅。当然,只是一说,支撑的史料并不多。
这样看,张飞降伏严颜不算独功了,诸葛亮、赵云都到了江州。最后没有争议的是在宕渠打败张郃(注4)。然而徐州是从张飞手中丢给吕布的,也属于重大败绩。
这就给了荆州派造势的由头。老黄忠在刘备麾下的资历虽然不高,但是刘备是以刘表、刘琦继承人的名义入主荆州的;蜀国众兼荆益,以国家的贡献来说,刘表旗下的资历,也是资历。刘备驻守新野的时候,也只是刘表麾下客卿而已,与黄忠等人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忠于刘备只是个人小义,非国家大义。而老黄忠很早以前就以中郎将的身份协助刘表侄子刘磐镇守长沙,力保长沙一二十年不失。从这个角度看,黄忠的资历也不比关羽、张飞低多少,年龄应该比关羽还大。后来长沙还是在关羽手中被孙权拿走的,虽然主要是以外交途径。但流言攻击起来诸如“我在前线夺地,你在后方失地”云云,大约便是关羽忿恨黄忠的其中一个原因。
黄忠的功绩,本传的评价是:“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入蜀北线首功,与张飞、赵云、诸葛亮的东线功劳相当。然后就是定军山阵斩夏侯渊,重大胜利,比张飞击败张郃功绩更高。此外无败绩,很稳。
荆州派的资历一直是个争论点,比如与诸葛亮、法正等四人共造蜀科的伊籍,本传所述“少依邑人镇南将军刘表”,在刘表那里就是个老资格。很多时候抬黄忠,就是抬自己。
再看马超。马超所属的关西军一直是拥戴汉献帝,刘备也是拥戴汉献帝的。马超主要的事迹是抗曹,且全族百口遇难;刘备一生的旗帜也是抗曹,数丧妻子。从这个意义上马超与刘备的地位最平等,最有共同语言,像友盟。马超扶风马援之后,其父马腾官拜征西将军,门第是五虎里面最高的,部曲也不比关张少。但于蜀国的功绩嘛,除了作为降伏刘璋的最后一根稻草,其他就乏善可陈了。检举彭羕也多为人非议,属于内斗性质。虽然也有不少惨重失利,但于蜀国无损,不丢分。
当年马超地位高很重要有一个原因是经营关中多年,“信著北土”,“甚得羌、胡心”,对蜀国北伐来说是一手好牌;然而马超早死,蜀国的北伐也以悲剧性失败告终。因此讲大义、拉同情分,马超很高;讲实质贡献,拿不出手。排第三位靠大家谦让没问题,然而终是根基不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赵云是五虎里面人品最无可挑剔的,低调谦虚、不争功,现代粉丝隐然最多;屡次在重大问题上仗义直言,可惜未被采纳。资历在关、张之下,黄、马之上,担任近卫军皇家禁脔、部曲带不了多少,很可能还不如黄忠多。最主要的功绩是长坂坡乱军之中护得幼主周全,护驾大功。为蜀国打江山所立汗马功劳,不比关、马、黄差。亮点在汉中之役有空营退敌之智,然所将不过数十骑而已,且与守营张翼同功(注5),不及黄忠、张飞耀眼;第一次北伐虽有箕谷之失,然而不算大败,张飞争汉中时亦为曹休、曹洪所败(注6),属常规失利,未有大失。
子龙虽然排名垫底,然而依然有人攻击。比如虽然有救驾大功,但所救之主乃亡国昏君,功劳须打折。虽有高才睿智,然而说服君王效力低,有名无功等等。当然,为之摇旗呐喊也不少,文武全才,卓识远见,忠诚高尚,排名垫底是欺负老实人谦让。
最后说一下乱入的魏延。魏延一直对排不入五虎耿耿于怀,晚节不保是主要原因。然而魏延之案,也颇有翻案之声,因为对手杨仪很快也因为举报谋逆被逼自杀。总得来说,还是属于内斗被杀。魏延的资历与赵云相当,年龄比较小。也是为蜀国打江山立下累累功绩,比如长沙城现在依然有魏延追杀韩玄的故事遗踪(注7)。后来北伐时于阳谿大破魏国郭淮、费瑶,以功封南郑侯,显赫一时。
给魏延张目的主要理由是:荆州派与徐州派、原从派争资历是内斗之源,就是内斗害死了国家栋梁魏文长,应该坚决反对。划分功绩应该从蜀国正式建立算起,立国前排名前三的关、张、马,以及先帝刘备,那败绩是太多、太严重,都是黑历史。一讨论就吵架,一刀切不讨论。立国之后嘛,魏延是先帝亲点的汉中太守,在位十二年,积极防御,力保汉中北大门不失,亦无败绩,可圈可点。文长在,则蜀国在。应该提名添入五虎之列。
最终结论:蜀国渊远流长,五虎大将本事非凡,要公正地排个位次,不容易啊。
----------
注1:《费诗传》: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注2:《张飞传》: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注3:《赵云传》: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
注4:现在还有张飞大胜张颌后的碑文:“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濛立馬勒銘”。就是不知道真迹是哪个。
注5:《云别传》: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卻。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注6.1:《曹休传》:备遣张飞屯固山,欲断军后。众议狐疑,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
注6.2:《武帝纪》: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
注7:相传魏延在城内追杀长沙太守韩玄,韩玄从南城墙上往北而逃,在两条小巷内将靴子脱下摆向别的方向想以此来迷惑魏延,魏延识破韩玄的脱靴疑阵最终将其刺杀。后人将这两条小巷取名为“南倒脱靴”、“西倒脱靴”。
今长沙市内有一古巷名“赐闲湖”,古名“刺韩湖”(长沙方言中“韩”与“咸”同音)相传是一个长沙城内的一个小湖。因是当年魏延刺杀韩玄之处而得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哆子颜 于 2025-4-28 17:28 编辑 [/i]][/color]
2025-4-28 17:23
哆子颜
Lance的老帖不见了呢,幸好还有保存,转发一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哆子颜 于 2025-4-28 17:25 编辑 [/i]][/color]
2025-4-28 22:49
李元芳
[quote]原帖由 [i]哆子颜[/i] 于 2025-4-28 17:22 发表
子龙虽然排名垫底,然而依然有人攻击。比如虽然有救驾大功,但所救之主乃亡国昏君,功劳须打折。 ... [/quote]
谁是昏君?中国历史上“仁宗”排名,第1名,汉仁宗孝怀皇帝刘禅,又名蜀汉或季汉后主,字公嗣,号阿斗,在位40年。刘禅的“仁宗”庙号有可能是“匈汉”光文皇帝刘渊给追封的,这是因为当年他在平阳起兵反叛西晋的时候,自称中原的江山当从汉朝直接转给他刘渊来继承,所谓“兄终弟及”者也。
也就是说,他认为蜀汉后主刘禅才是东汉最后的一个皇帝。而他刘渊的父亲刘豹原是南匈奴的左贤王,自称具有汉皇宗族的血统。刘渊称帝后,为四百多年汉朝设立了“三祖五宗”,三祖即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五宗则是汉太宗孝文帝刘恒、汉世宗孝武帝刘彻、汉中宗孝宣帝刘询、汉显宗孝明帝刘庄、汉肃宗孝章帝刘炟。同时他又给了刘禅“孝怀皇帝”的谥号,至于庙号“仁宗”,并未见史册明文记载。
可“仁宗”之号对于刘禅而言,是完全实至名归的。他在巴蜀称帝长达四十年之久,先后起用了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贤臣名将,稳稳当当守护了蜀中四十载,最后魏军直抵成都,原本刘禅还可以利用手中的兵马拼死一搏,但他不想自己和成都军民再受刀兵之祸,于是毅然选择了献城投降。
作为敌国的权臣司马昭、司马炎父子对他非常敬重,并且优待备至,刘禅最后获得了安乐县公的爵位,在洛阳寿终正寝,他这个仁宗是真正做到了“仁至义尽”。可以说刘禅是历史上第一个仁宗,也是最完美的“仁宗”,在位40年未枉杀一人,而使天下免于战祸,为人君者,止于仁也。
:hz1019:
2025-4-29 06:15
哆子颜
回复 #3 李元芳 的帖子
:hz1015:娱乐版三国呢,说刘禅未枉杀一人也是读书不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