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18 00:47
暮雨晨笛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今安徽毫县),一名旉。史载其:“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先为当时的沛相,魏伏波将军广陵太守陈登之父陈珪举孝廉,后来太尉黄琬亦曾辟他,因世道争乱而皆不就官。
华佗的医术,历来就是脍炙人口,他在东汉时便已经可以施用打开腹腔的外科手术,而后又使用针线缝合,和现代医术如出一辙,书曰:“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又有人病腹中半切痛,十馀日中,鬓眉堕落。佗曰:“是脾半腐,可刳腹养治也。”使饮药令卧,破腹就视,脾果半腐坏。以刀断之,刮去恶肉,以膏傅疮,饮之以药,百日平复。”华佗在一千八百年前就可以进行脾脏摘除手术,足可见其医术之高明。
而他所发明的“麻沸散”,也是目前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纯中药手术麻醉剂,功效神奇,“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可以使受术者在手术过程中竟如醉死,一无所知。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说的是关羽在襄阳之战时为魏军毒箭所中,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剧毒,而关羽神色不变,尚在与人下棋。这一段极写关羽之神勇,也同时描写了神医华佗的医技高明。
只是这一段其实是罗老先生杜撰的。关羽刮骨疗毒倒是真有其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有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適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这里的说法是关羽一边在宴会上喝酒一边让医生为他疗毒,这件事如果按史实推断的话,当在襄阳之战以前发生的,而不是如《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是在襄阳之战时的事。
其次,医生也不是华佗,而是关羽军中的军医。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为了突出曹操多疑的性格,将这件为关羽疗毒的功劳平白给了华佗,然后在后来华佗为曹操治头痛病的时候,提出要为曹操做开颅手术,曹操因此疑心大起,又联系起华佗为关羽疗毒之事,便怀疑他要谋害自己,遂将其下狱治死。
说老实话,以华佗的医技来治关羽的这个伤,应该可以说是杀鸡用牛刀,绝无问题。这里要说的是华佗的死因,绝非是象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是要为曹操做开颅手术而为曹操怀疑要谋害自己,终于不幸殒身的。
历史上华佗死的原因是在于他想做官从政,华佗自己出身是士人,上面已经说了,他“游学徐土,兼通数经”,而后以医术精湛而名闻天下。但是,在汉代,套用句老话,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医生,在史书上归入《方技传》,绝无可能单列一传,从这个上面也可窥知一二。
华佗对自己的医生身份,一直是耿耿于怀心中以为耻的。史曰其:“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所以,华佗时刻在寻找走上仕途的机会,遗憾的是,所有人都把他看做是一个好医生,而没有人把他看成是一个可以从政的士人。这个本来也是无可厚非,一个好医生如让他舍弃了医生身份而让他从政,实在有点可惜。而作为华佗,自己的理想是走上仕途,这个想法本也没有错,如果他以自己的才学走世上仕途,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只是可惜的是,华佗在试图走上仕途的过程中非但犯了一个大错,而且还暴露了他道德上的缺陷,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时的魏王曹操患有头痛病,后来尤甚。华佗医术出名,曹操遂“使佗专视”,华佗成为了曹操的“御医”,华佗看了曹操的病情后,说:“此近难济,恆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这个病一时难以治好,需要假以时日方可。在为曹操治疗的过程中,华佗便开始故意拖延进程,并又借口““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乃归家。而到家以后,又假辞以妻子生病,数次逾期不归。究其本意,乃是意图要挟曹操,谋取官职。
曹操屡次手书招呼,又敕令郡县发遣,而“(华)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曹操遂“大怒,使人往检”,并命曰:“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华佗谎言被揭穿,下狱。
在华佗下狱后,曹操手下的头号谋臣荀彧为华佗求情,说:“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而曹操不从,并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对华佗的鄙薄之意已然溢于言表。
作为一个医生,把为病人治病当作一个走上仕途的手段而故意拖延并以此为要挟,华佗此举实在是有损医德,是可称为无良医生,曹操对他看不起,当是在情理之中。
所以在华佗死后,曹操头风病虽然还是时时发作,但亦终不悔,并道:“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此话一针见血,道出了华佗的心思和华佗被杀的原因。可叹华佗一代神医,医术固然一流,只是却欲与一代雄杰的曹操玩弄权术,未免过于小瞧了曹操。
曹操唯一一次后悔杀华佗,是在他的爱子仓舒病重的时候,曾说:“吾悔杀华佗,令此兒强死也。”
由此可见,华佗虽然医术绝顶神通,只是为人实在不怎么地,竟然企图用病人的病来要挟,以此来实现自己走上仕途的愿望。只可惜最后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非但身死,还连带着“麻沸散”和他精湛的外科手术至于就此失传,不然,要是流传了下来,中华医学或许还可以因此而填补一下外科手术的缺憾,现在却只余下他创造的健身“五禽戏”和一些阉鸡阉鸭的雕虫小技,并被走街穿巷的阉鸡匠人奉为祖师爷,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2004-10-18 06:21
浪子牛牛
奇了!在下從小所讀的書都是這麼說的
華佗立志行醫,淡於功名,不願做官,這在當時實屬少見。沛相陳珪因其通幾種經書,有心要提拔他,推舉他為孝廉,他卻根本不去。董卓執政時,大名士黃琬出任太尉,因久慕其名,專門徵辟他為太尉府屬吏,可他仍然不去。
曹操聽說華佗的醫技後,即召其為侍醫。華佗對曹操的看法不好,不願去,但畏於其勢力,只好硬著頭皮去了。曹操常頭痛,怕風,每次發作時心亂目眩。華佗即為其針灸,一下子便好了。當時有位李將軍的妻子病得厲害,請華佗看病。華佗把脈後說,是胎死腹中。李將軍說確實胎死,但已經下來。華佗說從脈理看,腹中仍有死胎。李將軍不以為然。如之其妻病痛這時有所減輕,華佗只好告辭。百餘日後,其妻病復發,再次請華佗。華佗把脈後說:「此脈確實有胎,本是懷二胎,一胎先出,因流血太多,後一胎末生出,你妻亦無知覺。現應吃中藥,再針灸,死胎必出。」該婦女吃藥針灸後,即痛楚欲生孩子狀。華說此死胎已枯,不能自出,應使人將其取出,即令人動手,果得一死胎。後來曹操的頭痛病加重,便由華佗一人專門治療。華佗說:「此病已不能徹底治好,長期治療,可拖延歲月。」
華佗因離家太久,思念家人,便說需回家取藥方,請假暫回。回家後,許多病人又來找他看病,他熱情地為鄉親們看病,救死扶傷,鄉親們都捨不得他再走。他考慮到曹操身邊御醫成群,如之對曹操十分反感,便以妻病為藉口,多次請求延期。曹操多次親自寫信給華佗,要他回許都,又讓有關郡縣通知他回來。華佗仍不上道。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因多次催請華佗不返,大怒,派人前去察看,若真是其妻病,賜小豆四十斛,寬限假期。若其妻無病,即收捕華佗。於是,華佗被押送許都監獄。荀彧曾為此向曹操求情,曹操不准。曹操或許是受人挑撥,或許是以自己的處世哲學來認識華佗。他認為,華佗本可以治好他的頭痛病,為了長期被重視,便有意不為他除去病根,於是動了殺機。華佗在臨死前,拿出自己寫的醫書與一獄吏說,此可以救人。該吏畏懼法律,不敢要。華佗便索要火種,將其燒掉,然後坦然走向刑場。死時約五十三歲。
後來曹操的小兒子病重,御醫們看了都不起作用。眼看著小兒子死去,曹操才嘆道:「我真後悔殺華佗!是我把此子害死的啊!」
2004-10-18 12:33
万壑松风
所谓“不以一眚掩大德”,不能因为华佗不给曹操看病一事就给他戴上“无良”的帽子。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华先生在这件事上确实没有尽到一个医生的责任,这也是事实,无须否认。
2004-10-18 22:04
浪子牛牛
呵呵,多謝以上兩位大大回覆,
我覺得這的大大們都好有學問哦。
不但擅長學識豊富且出口成章,
說起話來挺帶勁的!讓在下好生佩服。
2004-10-19 18:32
实干司马
华佗想当官,这在当时没有什么大错嘛!
没错华佗有以权谋私的想法,而曹操杀华佗也的确铸成大错。从另一个方面,错也错在当时医者的社会地位很低,除了附属于三品少府的太医令外,属于与方术士、相士、商人等三教九流同类。华佗属于没落寒门氏族,毕竟祖上还是小官吏出身,那么华佗如平常人一样追求从政升官发财有什么不对呢?
对技术人才的忽视,的确埋没了我国不少天才,可叹啊!
2004-12-12 20:18
q42474112
曹操屡次手书招呼,又敕令郡县发遣,而“(华)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曹操遂“大怒,使人往检”,并命曰:“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华佗谎言被揭穿,下狱。
在华佗下狱后,曹操手下的头号谋臣荀彧为华佗求情,说:“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而曹操不从,并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对华佗的鄙薄之意已然溢于言表。
作为一个医生,把为病人治病当作一个走上仕途的手段而故意拖延并以此为要挟,华佗此举实在是有损医德,是可称为无良医生,曹操对他看不起,当是在情理之中。
==================================================
曹操的脾气也够撅骡子的
一般人也就忍忍算了
他不
就像朱元璋的做法
胡大海的儿子犯了事,要砍脑袋 人们求情说 胡大海在前线打仗 好歹给点面子
要是把它逼的造了反就麻烦了
朱元璋说 宁可胡大海背叛我 也不能让我的法令不能实行
这两家伙一个脾气
严厉
2004-12-15 11:09
Tony1983
其实
无论华佗是爱做官也好还是被害也好,在那个时代人为了要生存或者出名,这些看起来觉得都是应该的,我们不能怪谁,只能说声是社会环境改变人.
2004-12-16 12:39
沧海一笑
《三国志》“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求官之说,未见所出。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篙笃,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曹操的病能不能治,华佗和曹操各有说法,在我想来,这种事未必是官大的有理。
华佗执技而傲,为曹操所不容,可悲可叹。一个社会能容得下执文而傲、执武而傲、
执兵而傲、执权而傲,却容不下执技而傲,更可叹。
2004-12-17 09:38
赵星文
很难想象一个希望当官的人,怎能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名医.
2004-12-17 10:50
廖化将军
人家一再分析华佗不是不给任何人治病,只是不满意曹操。
甚至都不是不给曹操治病,压根是曹操“使佗专视”华佗不肯。
此后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既不是说:“此乃我心血,不可失传”更不是出一卷书托人致意荀彧,那样恐怕不但能活兼能有官。独独惦记:“可以活人”,这个细节可比传说中嵇名人临死叹广陵散由此绝高明的多。
沧海一笑朋友怎么就视而不见呢?
又:《三国志》“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求官之说,未见所出。
当然未见所出了。前面人家都说了吠日奇文,对于这个评语,偶个人感觉,评的痛快。
2004-12-17 16:43
沧海一笑
廖化将军评点“此可以活人”一句,受教了,谢谢。
2005-1-2 23:10
潇湘暮客
有必要把每一个人都在各方面都无所挑剔吗?
我们要求的似乎太高了
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医术高明的
并非要一个孔夫子,并非要一个道德上名流千古的
只要他医术让我们信服
就没有必要在别的方面都达到医术上面的那个高度了
2005-1-24 23:08
风林
一句此可以活人,不愧是经典之句,将楼主对华佗无良的污蔑,全部吹散
一个医生,如果不去治杀人如麻的日本鬼子,算不算无良?
如果华佗给曹操看病,必定有很高的官职,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反而要走一条舍近求远的道路呢
太荒谬
2005-1-27 22:08
QxCxH
楼主就因华佗不肯专治曹操就说华佗威胁曹操未免贻笑大方了
2005-1-27 23:22
深藍の月影
[quote]原帖由[i]沧海一笑[/i]于2004-12-16, 12:39:34发表
《三国志》“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求官之说,未见所出。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篙笃,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曹操的病能不能治,华佗和曹操各有说法,在我想来,这种事未必是官大的有理。
华佗执技而傲,为曹操所不容,可悲可叹。一个社会能容得下执文而傲、执武而傲、
执兵而傲、执权而傲,却容不下执技而傲,更可叹。 [/quote]
偶比较同意思这种说法。华驼是因为不想只给曹操当私人医生才借口妻子生病,跑路的。。。
2005-1-29 02:25
廖化将军
[quote]原帖由[i]圆驼居士[/i]于2005-01-29, 2:05:53发表
华陀不给曹操治病恐怕不应该拉上这么多的政治因素……
个人觉得一个喜欢动手术的中医是有严重逆反心理的…… [/quote]
史有明载:
太祖亲理,得病篙笃,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
曹操的目的是要“专视”,华佗的罪名是欺诈。
圆驼居士朋友请不要凭个人猜想妄加古人个逆反心理的帽子。
2005-1-29 18:38
圆驼居士
这个……我说的只是华陀在心理上对曹操的所作所为有所抵触,并不是说华陀谋反啊,有逆反心理不代表会谋反吧?
我只是从华陀的治病手法提一下这个人对传统并不是很重视而已……就是因为他的“传奇”式行医生涯才会被列入《方技传》中的不是吗?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