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4 02:49
尹一朋
魏将晋鄙之死有必要吗?
:) [size=4][font=仿宋_GB2312]战国后期,秦王派名将白起率兵入侵赵国,战长平赵军大败,赵括阵亡,降卒被白起下令坑杀,国都邯郸被围。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奉命去楚国求援。门客毛遂自荐,与赵胜一起去说服楚王联合抗秦。魏国也接受了赵国的求救请求,魏王派大将晋鄙带兵10万去救赵。
谁知魏王被秦王的威胁话语吓破了胆,出尔反尔,令人去阻止晋鄙继续进军,就地屯军,按兵不动。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力主抗秦救赵,劝魏王发兵援赵而未果。信陵君不得不另想办法。他曾经有恩于魏王的爱妃如姬(替她找到杀父仇人),就找她帮忙,悄悄拿了兵符;又带门客去夺了魏军主帅的兵权,击破秦军,成功救赵。魏国宿将晋鄙就是在信陵君等人跟他要兵权的时候被大力士朱亥使铁锤砸死的。
历史演义小说名著《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鲁仲连不肯帝秦 信陵君窃符救赵》有记[/font][/size]:
······[size=3]信陵君不觉泣下。侯生曰:"公子有畏耶?"信陵君曰:"晋鄙老将无罪,倘不从,便当击杀,吾是以悲,无他畏也!"······
······信陵君无忌行至邺下,见晋鄙曰:"大王以将军久暴露于外,遣无忌特来代劳。"因使朱亥捧虎符与晋鄙验之,晋鄙接符在手,心下踌躇,想道:"魏王以十万之众托我,我虽固陋,未有败衄之罪,今魏王无尺寸之书,而公子徒手捧符,前来代将,此事岂可轻信!"乃谓信陵君曰:"公子暂请消停几日,待某把军伍造成册籍,明日交付何如!"信陵君曰:"邯郸势在垂危,当星夜赴救,岂得复停时刻!"晋鄙曰:"实不相瞒,此军机大事,某还要再行奏请,方敢交军。"说犹未毕,朱亥厉声喝曰:"元帅不奉王命,便是反叛了。"晋鄙方问得一句:"汝是何人?"只见朱亥袖中出铁锤,重四十斤,向晋鄙当头一击,脑浆迸裂,登时气绝。······信陵君握符谓诸将曰:"魏王有命,使某代晋鄙将军救赵,晋鄙不奉命,今已诛死,三军安心听令,不得妄动。"[/size]······
[size=4][font=仿宋_GB2312]魏国的公子信陵君,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挺身而出,果敢、机智,敢作敢当,这是令人钦佩的!晋鄙老将军是魏国的忠臣良将,一切听从国君的命令,忠贞不二,却因不肯交军救赵而被力士锤击而亡,不是在沙场马革裹尸,为国尽忠。那么,这位元帅的死值得吗?或者说,老将军当时有没有可能不死[/font][/size]?
2019-12-15 18:17
zeloti
晋鄙没做错,是个悲剧人物,只能说很遗憾
2019-12-16 22:07
尹一朋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19-12-15 06:17 PM 发表
晋鄙没做错,是个悲剧人物,只能说很遗憾 [/quote]
魏公子对老将军还是很敬重的,非常委婉地请他交兵权。
虽说晋鄙作为魏将,对国君有些愚忠,但主要责任在魏王,他出尔反尔,不讲信义,晋鄙倒成了替死的。
2019-12-16 22:18
尹一朋
回复 #2 zeloti 的帖子
[size=3][font=楷体_GB2312]魏、齐、楚、赵、韩、燕六国订立联合抗秦的"合纵"盟约,惧怕秦王的魏王却想背约,这是非常不守信义的!
幸亏有魏公子信陵君等一班有着强烈的爱国热忱的人物,挺身而出,当机立断。他们不畏艰难,积极抗秦的义举,不仅救援了赵国,也等于保全了魏国!
信陵君已表明是奉魏王之命来拿兵权,且有虎符在手,假若晋鄙通事理,真心抗秦救赵,完全可以顺水推舟交出兵权,即使不去参战,老将军也算为抗秦大义尽了一份力。然而,这位元帅仍不相信信陵君,不肯交出兵权。其实他与魏公子久已熟悉,根本不会觉得公子会带人杀他。没料到公子身边的壮士动了手,其实也算奉公子之命举锤。
晋鄙乃魏国老将,久经沙场,魏王将重任托付于他,可见这位元帅不是等闲之辈,倘若为控制他动起武来,两败俱伤不说,也可能乱了军心,因立场不同而自相残杀。朱力士出其不意,击杀主帅,助公子快速夺军,也算从救赵之大局出发[/font][/size]。
:hz1024::hz1008::hz1011::q```+:wacko::D:emot05::emot48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尹一朋 于 2025-3-2 00:53 编辑 [/i]][/color]
2019-12-17 10:49
ironsov
见过一种说法:窃符救赵其实是魏安僖王布下的一盘很大的棋,既不背叛六国盟约,又不得罪强秦,两头讨好。信陵君和晋鄙都只是可怜的棋子。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