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8 12:23
神州擂
你若怎样待人,人就怎样待你。
谁也逃脱不了这条历史规律,也可以说是人生规律。
你刘备为什么一无人马二无靠山却到处吃香的喝辣的,临逃难了还有多少万人离家背井扶老携幼地跟着,还不是因为你“信义著于四海"的名声吗。你以“信义”待人,人也以“信义”待你。别人若是真信义之人自不待说;就是假仁假义之人,他们为了一个“信义”的外表,不也得(至少在外表上)如此待你吗,不然他就太低水平了(也就成不了一方人物)。
可自从你背信弃义取了西川后,不就遭了人背信弃义夺了你荆州的报应吗。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关云长大意失荆州”也不冤。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神州擂 于 2016-7-8 12:35 编辑 [/i]][/color]
2016-7-9 07:57
杏花疏影
刘备哪门子背信弃义?
早在赤壁之战,刘璋就派兵助曹操,先对不起人的,不是刘备,是刘璋,这都是当年三国史中说烂的话题了。
2016-7-9 09:00
神州擂
你刘备是以什么名义入川的?是以讨伐他刘璋曾派兵助过曹操为名?还是应他刘璋之邀共拒曹操呢?不能罔顾事实啊。
2016-7-9 09:05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神州擂[/i] 于 2016-7-9 09:00 发表
你刘备是以什么名义入川的?是以讨伐他刘璋曾派兵助过曹操为名?还是应他刘璋之邀共拒曹操呢?不能罔顾事实啊。 [/quote]
笑话,你刘璋率先与刘备为敌,在人家生死关头落井下台,刘备还击你,还要事先通知一声?你刘璋投降了?没投降,人家刘备打你算什么背信弃义?真不知道是谁在罔顾事实.
2016-7-9 09:29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7-9 09:05 发表
笑话,你刘璋率先与刘备为敌,在人家生死关头落井下台,刘备还击你,还要事先通知一声?你刘璋投降了?没投降,人家刘备打你算什么背信弃义?真不知道是谁在罔顾事实. [/quote]
刘备收了人家的钱粮兵马,然后再“还击”,这不叫以诈术取人,还真是讲信义啊
2016-7-9 10:13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16-7-9 09:29 发表
刘备收了人家的钱粮兵马,然后再“还击”,这不叫以诈术取人,还真是讲信义啊 [/quote]
笑话,刘璋之前要置刘备于死地,现在送了点钱粮,刘备就不能打刘璋?敌人送上门的财物不要?这违背信义了?
合着,南飞的意思是,别人给你一个大耳光,然后给你一块糖,你就屁颠屁颠听人使唤?回击一记耳光,就是违背信义?
如果你要是这么想,那是你的事,别把这事套别人身上。
2016-7-9 10:29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7-9 10:13 发表
笑话,刘璋之前要置刘备于死地,现在送了点钱粮,刘备就不能打刘璋?敌人送上门的财物不要?这违背信义了?
合着,南飞的意思是,别人给你一个大耳光,然后给你一块糖,你就屁颠屁颠听人使唤?回击一记耳光 ... [/quote]
《魏书》曰:备因激怒其众曰:“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不遑宁居;今积帑藏之财而吝於赏功,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
为敌人“师徒勤瘁,不遑宁居”,这卧底卧得真彻底。卧底嘛,不出力不带路怎么行呢?
《刘二牧传》: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
曹公几十万大军没有置刘备于死地,叟兵三百就成了天大的罪了,就不可补救了,刘备的命真是轻贱啊。嘿,真是责人也紧,责己也易。
至于我套谁身上,还轮不到你来说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6-7-9 10:49 编辑 [/i]][/color]
2016-7-9 10:58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16-7-9 10:29 发表
《魏书》曰:备因激怒其众曰:“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不遑宁居;今积帑藏之财而吝於赏功,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
为敌人“师徒勤瘁,不遑宁居”,这卧底卧得真彻底。卧底嘛,不出力不带路怎么行呢?
《刘二牧传》: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
曹公几十万大军没有置刘备于死地,叟兵三百就成了天大的罪了,就不可补救了,刘备的命真是轻贱啊。嘿,真是责人也紧,责己也易。
至于我套谁身上,还轮不到你来说
[/quote]
1、作战的口号,算毛卧底?这逻辑,我也是醉了;
2、三百怎么了?三百就不是帮着曹操打刘备了?满宠几十个人才打败了孙吴号称十万的大军呢。另外,还有财物呢。
赤壁之战,刘备形势危急,刘璋这三百兵就是落井下石,怎么刘备就得大度原谅?
3,你套自己身上,咱自然不管,你自然要套在别人身上,咱还真就管了,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6-7-9 11:00 编辑 [/i]][/color]
2016-7-9 11:09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7-9 10:58 发表
1、作战的口号,算毛卧底?这逻辑,我也是醉了;
2、三百怎么了?三百就不是帮着曹操打刘备了?满宠几十个人才打败了孙吴号称十万的大军呢。另外,还有财物呢。
赤壁之战,刘备形势危急,刘璋这三百兵就是 ... [/quote]
就你也敢管谁?吼一嗓子看看呢
赤壁的时候形势危急的刘备被周公瑾救了,南郡之战后求督荆州的刘某,是准备收周瑜做小弟吧?选盟友饥不择食,可不是刘备,人家是吊凯子
连为自己赌命的士卒都随便拿些假大空的口号忽悠,对其他人如何可想而知。骗骗北朝鲜人民吧,想忽悠专业人士,斤两差太多
2016-7-9 11:15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16-7-9 11:09 发表
就你也敢管谁?吼一嗓子看看呢
赤壁的时候形势危急的刘备被周公瑾救了,南郡之战后求督荆州的刘某,是准备收周瑜做小弟吧?选盟友饥不择食,可不是刘备,人家是吊凯子
连为自己赌命的士卒都随便拿些假大空的口号忽悠,对其他人如何可想而知。骗骗北朝鲜人民吧,想忽悠专业人士,斤两差太多[/quote]
咱别人不敢管,你又算个什么,我现在不就正在管吗?有本事,过来打我啊?
赤壁之战,主功是刘备,什么刘备被周瑜救了,歪曲历史,也不是这么歪曲,好不好?
所谓督荆州,那是孙吴自个给脸上贴金。事实上,是孙权进妹固好,曹魏更是认为,“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作战动员令,又怎么假大空了?
自己是个忽悠,就认为别人一样是一个忽悠。
我就问你,刘璋之前,是不是助曹伐备?如果是,刘备打他,那是正常,根本没有什么背信弃义。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6-7-9 11:19 编辑 [/i]][/color]
2016-7-9 11:33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7-9 11:15 发表
咱别人不敢管,你又算个什么,我现在不就正在管吗?有本事,过来打我啊?
[color=Red]赤壁之战,主功是刘备,什么刘备被周瑜救了,歪曲历史,也不是这么歪曲,好不好?
[/color]
所谓督荆州,那是孙吴自个给脸上贴金。事实上,是孙权进妹固好,曹魏更是认为,“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作战动员令,又怎么假大空了?
自己是个忽悠,就认为别人一样是一个忽悠。
我就问你,刘璋之前,是不是助曹伐备?如果是,刘备打他,那是正常,根本没有什么背信弃义。
[/quote]
:hz1007:揍你还敢还手么?
以前看杨文理吹嘘什么刘备赤壁主功,我还能理解,感情深一口闷,可以说吴书都是假的,屁股指挥脑袋,扇自己耳光。现在看你也这么说,必须拍照留念:hz1029::hz1029:
将来茶余饭后,都是谈资啊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6-7-9 11:36 编辑 [/i]][/color]
2016-7-9 11:36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16-7-9 11:33 发表
:hz1007:揍你还敢还手么?
以前看杨文理吹嘘什么刘备赤壁主功,我还能理解,感情深嘛,可以说吴书都是假的,屁股指挥脑袋,扇自己耳光。现在看你也这么说,必须拍照留念:hz1029::hz1029: [/quote]
:hz1007:
有胆你过来打我啊,你打我,看我还不还手。
赤壁刘备主功,咱上贴有史料列着,至于吴书都是假的,咱可没这么说,据我的了解,杨文理也没这么说。
这史料,咱再列一次,“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你史料列不出来,只剩下张乱喷吗?:hz1012:
2016-7-9 12:58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7-9 11:36 发表
:hz1007:
有胆你过来打我啊,你打我,看我还不还手。
赤壁刘备主功,咱上贴有史料列着,至于吴书都是假的,咱可没这么说,据我的了解,杨文理也没这么说。
这史料,咱再列一次,“公至赤壁,与备战, ... [/quote]
对此,琅琊文化论坛的一个版主杨文理说道:周瑜朝三暮四,东倒西歪,孙袁两头跑,不顾兄弟情谊,有奶就是娘,不过因为袁术太不成器才又回归孙策混饭吃。孙策深刻洞察其人不可信,故置于边地,不入中央,临终不托孤,而周瑜却趁火打劫,将兵奔丧,公然夺权,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后更盘踞荆州,割地卖好于刘备,阴谋挟关张为己用,进图巴蜀,另立中央,其勃勃野心,真路人皆知,刘备之言充分揭露了这一野心家、小人、军贼、吴奸的本来面目。我们应当高举楼主旗帜,将这一三国时最名不副实的人——周瑜,从神坛上拉下来,批倒批臭,踩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周瑜真可怜,同情一下。不知雅量高致,现在翻身没?
PS:你泡三国论坛时间才多久点,你不知道的多了去,老老实实跟着学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6-7-9 13:04 编辑 [/i]][/color]
2016-7-9 13:21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16-7-9 12:58 发表
对此,琅琊文化论坛的一个版主杨文理说道:周瑜朝三暮四,东倒西歪,孙袁两头跑,不顾兄弟情谊,有奶就是娘,不过因为袁术太不成器才又回归孙策混饭吃。孙策深刻洞察其人不可信,故置于边地,不入中央,临终不托孤,而周瑜却趁火打劫,将兵奔丧,公然夺权,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后更盘踞荆州,割地卖好于刘备,阴谋挟关张为己用,进图巴蜀,另立中央,其勃勃野心,真路人皆知,刘备之言充分揭露了这一野心家、小人、军贼、吴奸的本来面目。我们应当高举楼主旗帜,将这一三国时最名不副实的人——周瑜,从神坛上拉下来,批倒批臭,踩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周瑜真可怜,同情一下。不知雅量高致,现在翻身没?
PS:你泡三国论坛时间才多久点,你不知道的多了去,老老实实跟着学吧[/quote]
杨文理的话虽然刻薄,但说的也没错,你怎么不把他的话引全了。
你要觉得周瑜可怜,那你最好到九泉之下规劝一下周瑜,别这么做了。雅量高致是说他与程普共事,有奶便是娘,说他在袁术与孙策之间摇摆,这有什么矛盾的?
PS,你泡三国论坛时间才多久,要学,也是你好好学吧。我只是知道当年杨文理左封一次你,又封一次你,你也能忍气吞声,现在跑这里来诉苦?不对,不是诉苦,是装大尾巴狼。
不用说那么多,我就问你,刘璋是不是先助操伐备?如果是,刘备就不是背信弃义,扯别的没用,当然,喷子对此是视而不见的。
2016-7-9 13:31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7-9 13:21 发表
杨文理的话虽然刻薄,但说的也没错,你怎么不把他的话引全了。
你要觉得周瑜可怜,那你最好到九泉之下规劝一下周瑜,别这么做了。雅量高致是说他与程普共事,有奶便是娘,说他在袁术与孙策之间摇摆,这有什 ... [/quote]
你还知道全文?引出来看看呢
我这个人还是比较有同情心的,不会往死里打。悲剧了一次不够,还要悲剧两次、三次不悟,说什么好呢?
刘璋那事刘备都没找这个当借口,你在这里坚持没有意义的
2016-7-9 13:44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16-7-9 13:31 发表
你还知道全文?引出来看看呢
我这个人还是比较有同情心的,不会往死里打。悲剧了一次不够,还要悲剧两次、三次不悟,说什么好呢?
刘璋那事刘备都没找这个当借口,你在这里坚持没有意义的 [/quote]
我当然知道原文,只是懒得找。你当别人都象你这么有空的。
我只看到你被打,一次不够,两次,三次,现在又发挥阿Q精神,真是说什么好啊。
刘备当没当理由,不是借口,我不知道,隔了一千八九百年,谁能知道当初刘备说过什么?更何况蜀不置史,事迹多有脱落,谁敢证无?
不是我坚不坚持,是史书上明明白白记载,只有不读书的喷子,才视而不见。
2016-7-9 19:53
名揚四海
刘备貌似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西川才入蜀的
他早和张松暗通款曲
然后找了个理由 开始打刘璋(好像是骂刘璋吝啬罔顾将士)
而张松则被张肃大义灭亲了
如果我有讲错请多指教
2016-7-10 11:51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名揚四海[/i] 于 2016-7-9 19:53 发表
刘备貌似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西川才入蜀的
他早和张松暗通款曲
然后找了个理由 开始打刘璋(好像是骂刘璋吝啬罔顾将士)
而张松则被张肃大义灭亲了
如果我有讲错请多指教 [/quote]
《隆中对》就锁定了刘璋地盘好搞,这个时候刘璋得罪刘备大人了?说起来他们还是八竿子打得着的宗亲。这个就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立了半辈子的好名声,这个时候就要拿来换硬通货了。
刘备为了鸠占鹊巢,稳住阵脚,把刘璋哥哥的寡妻娶来立为王后。这种事情都做了,还有什么礼义廉耻好讲
2016-7-10 13:10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16-7-10 11:51 发表
《隆中对》就锁定了刘璋地盘好搞,这个时候刘璋得罪刘备大人了?说起来他们还是八竿子打得着的宗亲。这个就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立了半辈子的好名声,这个时候就要拿来换硬通货了。
刘备为了鸠占鹊巢,稳住阵脚,把刘璋哥哥的寡妻娶来立为王后。这种事情都做了,还有什么礼义廉耻好讲
[/quote]
隆中对还定了地跨荆州益州,刘备什么时候占领荆州全部了?刘备想打刘璋,又与信义有半毛钱关系?刘备还想打曹操,也是有违信义?这逻辑,可谓是惊天地,动鬼神了。想必是自家只想做婊子,便认为别人都要立牌坊。
合着诸葛亮提出个建议,刘备就是不顾信义?刘备合理合法报仇,到你嘴里成了鸠占鹊巢,取了刘璋哥哥的寡妻,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2016-7-10 13:22
诸葛周
刘备应该向周瑜学习,堂而皇之举兵讨之!周瑜就是明摆着进攻益州的,只不过死在了巴丘。刘备的行为就跟吕布袭徐州,吕蒙袭荆州一样,均属背信弃义,要打就公开打.像关羽伐襄樊、诸葛出祁山那样攻打别人,才是英雄壮举!
2016-7-10 14:43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诸葛周[/i] 于 2016-7-10 13:22 发表
刘备应该向周瑜学习,堂而皇之举兵讨之!周瑜就是明摆着进攻益州的,只不过死在了巴丘。刘备的行为就跟吕布袭徐州,吕蒙袭荆州一样,均属背信弃义,要打就公开打.像关羽伐襄樊、诸葛出祁山那样攻打别人,才是英 ... [/quote]
刘备取益州,与吕布袭徐州,以及吕蒙袭荆州,有本质的不同。
吕布袭徐州,那是忘恩负义,刘备之前对他恩;
吕蒙袭荆州,那是背信弃义,孙刘之前达成同盟;
刘备取益州,那是刘璋率先落井下石,刘备报复于后,在信义方面,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2016-7-10 15:05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7-10 13:10 发表
隆中对还定了地跨荆州益州,刘备什么时候占领荆州全部了?刘备想打刘璋,又与信义有半毛钱关系?刘备还想打曹操,也是有违信义?这逻辑,可谓是惊天地,动鬼神了。想必是自家只想做婊子,便认为别人都要立牌坊 ... [/quote]
刘备和刘璋不是宗亲么,不是一家人么?想打一家人,还和信义无关?你的逻辑是干啥吃的,识字么?
诸葛亮规划在前,刘备采纳在前,刘璋响应曹操在后,谁先负谁?娶了刘璋的寡嫂,跟别人就更是一家人,一家人内斗赢了嘛,政治上当然是说得过去的,报仇啥的,休要提起,免得伤了一家人和气。
另外,当年讨伐董卓,刘备也参与了。按你的逻辑,跟吕布早就是仇人了,吕布后面骗得敌人松懈大意,夺了徐州,信义方面也是无可指责的,对付敌人嘛,能骗当然要骗。或者换句话说,刘备的信义水平,和吕布一样的
孙权那边也是,建安二十年,孙权为了要回三郡,已经和刘备刀兵相向,双方都动员了几万人马,这就是敌我关系了。至于后面的外交动作,只是为了麻痹敌人,等待时机。所以孙权吕蒙的信义也没什么可以指责之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6-7-10 15:30 编辑 [/i]][/color]
2016-7-10 16:50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16-7-10 15:05 发表
刘备和刘璋不是宗亲么,不是一家人么?想打一家人,还和信义无关?你的逻辑是干啥吃的,识字么?
诸葛亮规划在前,刘备采纳在前,刘璋响应曹操在后,谁先负谁?娶了刘璋的寡嫂,跟别人就更是一家人,一家人内斗赢了嘛,政治上当然是说得过去的,报仇啥的,休要提起,免得伤了一家人和气。
另外,当年讨伐董卓,刘备也参与了。按你的逻辑,跟吕布早就是仇人了,吕布后面骗得敌人松懈大意,夺了徐州,信义方面也是无可指责的,对付敌人嘛,能骗当然要骗。或者换句话说,刘备的信义水平,和吕布一样的
孙权那边也是,建安二十年,孙权为了要回三郡,已经和刘备刀兵相向,双方都动员了几万人马,这就是敌我关系了。至于后面的外交动作,只是为了麻痹敌人,等待时机。所以孙权吕蒙的信义也没什么可以指责之处[/quote]
你刘璋先动手,刘备还要考虑一家人,能不能不搞笑?
刘备伐董卓,董卓更是死在吕布之手,怎么是吕布与刘备成仇人了?你逻辑混乱,少安我身上。
孙权与刘备分荆州,那是达成了同盟协议,算哪门子的敌我关系?
2016-7-10 17:22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7-10 16:50 发表
你刘璋先动手,刘备还要考虑一家人,能不能不搞笑?
刘备伐董卓,董卓更是死在吕布之手,怎么是吕布与刘备成仇人了?你逻辑混乱,少安我身上。
孙权与刘备分荆州,那是达成了同盟协议,算哪门子的敌我关系? [/quote]
别人还没动手,你刘备就打别人算盘,结果被先摆一招,然后说要“报仇”,能不这么搞笑吗
《献帝春秋》曰:孙权欲与备共取蜀,遣使报备曰:“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备欲自图蜀,拒答不听,曰:“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color=Red]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color],借枢於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color=Red]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color]。”
赤壁之后,刘备和刘璋是结了盟的,这也是欺骗敌人喽?孙权要打,刘备还“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结果一转身自己去打了,这是欺骗盟友呢,还是欺骗敌人呢?
刘备伐董卓那会儿,吕布是上前线的,怎么不结仇,动手了嘛。你不就是这逻辑,只管谁先动手。至于吕布和董卓的恩怨,关刘备鸟事,一边凉快吧
孙权是先动手拿了三郡,然后才跟刘备达成协议,历史顺序要清楚。你不是就管先动手嘛,已经动了手,不就是敌我关系了。后面协议都是诱敌的策略,刘备还和刘璋协议好为刘璋打张鲁呢,怎么就变卦了呢?有没有信义啊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6-7-10 17:58 编辑 [/i]][/color]
2016-7-10 18:05
落叶聚还散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16-7-10 17:22 发表
别人还没动手,你刘备就打别人算盘,结果被先摆一招,然后说要“报仇”,能不这么搞笑吗
刘备伐董卓那会儿,吕布是上前线的,怎么不结仇,动手了嘛。你不就是这逻辑,只管谁先动手。至于吕布和董卓的恩怨, ... [/quote]
没动手?自己翻书看看动没动手。
吕布那是投奔刘备,刘备投奔刘璋?你的逻辑别安我身上,知道的说你理解力差,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人品问题,栽赃陷害。
至于东吴,更是好笑,刘璋先下手,所以刘备反击不违反信义,孙权先动手,又结盟,再动手自然是背信弃义,这两件事,你能混为一谈,太可笑了。xx技穷,蹄之。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