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16 20:57
jiansu
(推荐)《东方治理学探源》
视频
[url=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p016745yomz&auto=0]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p016745yomz&auto=0[/url]
[img]http://www.dehuizhi.cn/wp-content/uploads/2015/09/13444.jpg[/img]
“治”字的本义,是水名。篆书的“治”字,是治水的象形,含有治水、整治之义。“治理”符合水之性,通过顺着事物天然具备的文理而整治,顺应其本身的能量动势趋向进行正向性的疏导,随圆就方,直能就曲,从而引导事物顺应先天客观规律而归正,这就是治理。
中华民族祖先们中的圣悊们,早在五千年前就在与生命之水和自然之水的交融中,创造了东方的治理学。
亘古以来,东方文化就是整体观、系统论,面对万事万物,都是以内求的态度,从自身出发,内圣外王、内成外就地来认识世界、治理一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悊学观,是象天法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黄帝修身治理学思想的核心是法道,是效法天地自然大道的规律,遵守大道的法则,内圣外王而修身,修身明德而治世,顺天应人而治事,人与自然和谐创文明。
《黄帝四经》的中心思想是建立符合大道的文化生理学,揭示离道失德成因的病理学,创立内圣外王、修身明德正善治的治理学,修身治世,以内圣外王为目标,以正善治理常道,以修身明德通于大道。
中国有文字记录的文化历史历时五千年之久,2500年以前在周朝之前是慧识悊学大道文化时期,在秦汉之前则是智识哲学德道文化时期,秦汉期间是轴心时代转折期的尾声,此时诞生的则是意识哲学的道德文化的时期。
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大道文化、德道文化、道德文化的时代变迁,形名变化,但是始终不离大道,悊学思想一脉相承。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治理思想内容,但是,数千年的历史沧海桑田,给现代人准确把握治理思想的根源增添了巨大困难;将治理思想和方法的精华汇总提纯,用现代语境进行系统化阐释和论述,则较为罕见。而这正是当前时代之所需。
。。。。。。
转自: 德慧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