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3 10:40
rxer
用力量+技术论来解释三国武力圈
众所周知:无论是金庸小说,还是现在竞技格斗,甚至是小孩子打假,无非是力量(内力)+格斗技巧(包括速度)之结合,如果都可以量化,你只有2者分数之和最高,才能取得强。
以三国演义的三十回合标准为一界限,小于等于三十回合,属于基本全面完败。
完败得出的武力结论是,力量,技术全面占优,才能做得完胜。如果只有一项占优,回合肯定超过30以上为一本文的假设。
再看两场基本对决,渭水马VS许,和马VS张,两战,论坛的基本结论是马=张>许,但为什么张对许的成绩要远远好于马对许?
用我上述的假设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这问题
力量对比:张大于许,许大于马。
技术对比:马大于张大于许。
总分上:马=张>许
所以假设完全成立,马对许的优势不大,而许遇张不堪一战,力量和技术全面不如呀,对马还可以脱甲增加速度(技术)来与马逼平。
三国还有个武力圈也可以套用,张飞VS张合,马超VS张合,为啥马的战绩比张好
力量对比:飞大于超大于合
技术对比:超大于合大于飞。
总分上:马=张>合
所以张飞不能做到三十合完胜而马超能,就是这个道理。
再加上吕布,公论吕布是三国武力第一好学生,技术+力量总分肯定最强
徐州与张飞的巅峰100和之战只是略胜。由于可以推论,技术和力量上至少有一项是不如张飞的,按照大家主观论断,不太相信吕布的技术比张飞差,但力量强,因为上文刚讲过飞技术小于合,只能得出结论:
力量对比:张大于吕。
技术对比:吕大于张
总分上:吕略大于长
再解释同样对纪灵,张的成绩比关强
纪灵主观上也是力量型选手,从三国为数不多的兵器重量可以看出,但是力量不算拔尖,被吕布向小孩提。则远逊于张飞。
关大体上略等于小于张,则可以得出大体推断
力量对比:张大于关。
技术对比:关大于张。
比如:张:力100,技术90,关:力量95,技术94 纪灵力90,技术60
面对力量型的纪灵,关2爷的力量没有太大优势,想要用技术流时,小纪已经败了,
而三爷却是全面的压倒型优势啊,速胜也就在情理之中。
同样老黄忠也是刀圣,刀法如火纯青,在关2之上,但是力量体力年老不行,才会马前失蹄,李严,曹洪在搏命时,面对天下名将将肾上素分泌,但是马超黄忠背靠背比赛,力量大损,肌肉发酸,才会拖到40合以上。
同样也可以解释晚年的关羽对庞德,肌肉萎缩,力量大减。
再则补充一点的事,在技术和力量量化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具体还是力量的威慑力更强,正所谓一力降十会,也就是为啥三爷的技术不如张合,但是拥有三国最强内力(狮子吼大招),真正实战会仅仅次于吕布的道理。
补充二:关2斩颜良属于无效战例,颜良的力量和技术全面压倒徐晃已是不争事实,这里不再赘述
2015-12-25 21:57
生命在于运动
楼主认为许的力量要小于张?整本书就许的力量最大好吧
2017-10-4 14:18
liuchunman
就关二哥的刀。。。。。你听说方天画戟多少多少斤了还是丈八蛇矛多少多少斤了
2017-10-8 14:13
z2287507
比較起力量和技術,一寸長一寸強,攻擊距離才是王道,武器殺傷力才是正義。以關、張、黃、趙、劉、典為例。
黃忠會箭術,所以正面對決…
黃忠(大頭刀+毒箭)vs關羽 (關刀)
黃忠:我射
關羽:不要跑。
黃忠:我射
赤兔:我跑不動了。
關羽:我的膝蓋中了一箭…
黃忠:KO
對戰心得:hz1064:
關羽:我真後悔為了耍帥沒有聽諸葛孔明的意見改用黃氏推介巴雷特M82A1
劉備 Vs典韋
劉備拿著關羽送的双鐧向典韋開戰(短小精悍),典韋 拿双鐵戟(短小精悍)
劉備:KO (好鐧!唯有秉持大公無私之心的人,才能領悟用鐗法的最高境界。﹞
典韋:我X!好長!
對戰心得:hz1064:
三國志上說劉備垂手下膝,兩耳垂肩,目能自顧其耳。試想普通人的單側手臂長度為80厘米左右,兩臂展平,外加身體寬度,臂展應該與體長大致相當。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如果雙手過膝,單側臂長應該不少於1。2米,通臂之後可達2。4米,加上双股劍的長度,應該在3。5米以上!這已經超過了三國時期絕大多數戰將的兵器長度(包括九尺五寸的青龍偃月刀)。一般人的視力的範圍大概只有135度 ,目能自顧其耳的劉備的視力範圍卻達到了200度以上。這樣一來使敵人所有的動作都看在自己的眼中,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杜絕了側翼偷襲。可以早早的避開 假設敵人從右邊偷襲 劉備可以輕易的閃開然後趁對方收不住馬的情況下用自己外側的左手給對方背部以致命一擊,典韋就算選偷襲都沒用。
題外話
中國五大劍術中的顧應法(双手武器通用技法,顧應法是左右呼應之意)假托的祖宗是劉備,不是典韋,所以手長過膝劉備勝。目能自顧其耳的劉備勝典韋和仁義沒關系,應對顧應法除了偷襲外只能靠出手法或連環速攻狂打一只手去破對手左右呼應之意,這是常識。所以,典韋應該問快槍手趙雲借丈二紅槍用,或是給錢叫快槍手趙雲用典韋的IP和劉備打。
張飛 Vs 趙雲
丈八長矛Vs 丈二紅槍
張飛:KO
對戰心得:hz1064:
丈八長矛比較長,除了能像槍矛般刺,亦能砍。丈二紅槍主要技能只能是刺。正常對戰用蛇矛的張飛又怎可能輸給快槍手趙雲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z2287507 于 2017-10-8 14:42 编辑 [/i]][/color]
2017-11-27 23:26
苍龙决梨花乱
其实也就是个状态问题而已吧……
要不来分析一下山士奇、酆泰、卞祥的怪圈?
2018-7-30 22:25
z2287507
水浒读者应该注意到了,山士奇是【惯使一条四十斤重浑铁棍,武艺精熟】,而那次,与林冲交战,【纯钢铁棍紧挺】,用的正是铁棍。
接下来,山士奇曾平张清,但所用兵器不明,这里就不提了。最后,山士奇战卫鹤,战酆泰,用的都是枪。
同样,卞祥三十余合平史进,是【抡大斧来迎】,用的是大斧。而一合刺死酆泰,用的是枪。
这么一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兵器不同论”来解释这个著名的武力怪圈。:hz1051:
学过武的人都知道
1. 枪和棍是两个系统。用棍招使枪在行家里就是找死。
2. 正如善使棍的人未必善使枪,因为一个人要精熟一种武艺是需要大量精力和长时间练习,一日偷懒,花十日都不见得能追得回(我就是很懒:hz1011:)。
3. 山士奇善长用棍,枪却是初学,在平時应对枪的练习更少,上陣自然不行。:hz1064:
4. 水浒中唯一一个有十八般武艺皆全的描述的人—林冲最精的是枪,但因为为人傲慢得很,平时用的是丈八蛇矛。《六家枪法说》中,吴殳便提到当时盛行的杨家枪法,虽然力量大但变化少,只适合于战阵而难在格斗中用上。备受坊间称颂的少林枪法,则是直接将棍法的诀窍移到枪法的玩意。丈八蛇矛比枪长,用的力量要更大,招式变化更少,技术要求更高。力气不见得比山士奇大的林冲恐怕是一时不察选择和气力大又善棍的山士奇玩格斗,林冲自然在下风,這是他自己找死。
5. 枪的用法本来就是一击定输赢,酆泰一枪死明显是卞祥中奖了。不见得是谁比谁强。山士奇战卫鹤,战酆泰,用的都是枪。酆泰十合之上,败山士奇更表明山士奇明显不会应付枪的攻击技能,更不会用枪的攻击方式。
6. 打过架的人都知道,武无第一,较弱的一方不见得不能KO较强的一方。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z2287507 于 2018-7-30 22:51 编辑 [/i]][/color]
2018-8-6 09:58
马岱
170与171看起来差不多高,171与172看起来差不多高,172与173看起来差不多高,一直到180,再与170一比,就差了半个头。
张飞与马超战成平手,难分胜负,只是说明他们之间的差距没有达到分出胜负的程度,不能说明实力就是相等。
如果一项目标很容易实现,必然说明条件是很宽松的,因为条件宽松,所以实现的例子才多。三国演义单挑战例平局多,说明实现平局的条件比较宽松。
2018-8-10 22:08
李元芳
回复 #7 马岱 的帖子
状态很重要
2018-8-27 17:23
durametal
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对比,感觉关羽更像力量型的武将,小说中明确提到了他的刀是最重的,临阵斩将,要是不能速胜或秒杀,进入相持阶段后他的手段并不多(战长沙时的拖刀计可能是)。
他刀重,马快,多穿战袍,都是为了增强开始一击,取得秒杀或速胜的效果。
圣三游戏,对他这点塑造的很好,暴击+冲锋攻击+突击移动,第一刀伤害极高,容易秒人。
多年前看过一本网络小说,作者把这一点说的很有道理,有人看关羽战华雄,出战时催马慢跑蓄势,随着马速加快,他的气势越来越高,等冲到华雄之前,斩出的的一刀石破天惊,感觉关羽一刀是无可匹敌的,完全可以媲美吕布。后面他追随关羽,见得多了,发现关羽的战斗,只有第一刀才有此威力,后面没有蓄势的过程,威力就减弱了,关羽的战斗力是不如吕布的。
斩颜良,可能关羽就是充分发挥出了他自己的优势,未必是无效战例。
张飞外表虽然粗鲁,给人一种粗鲁的感觉,好像就是凭力气吃饭的。但是他的蛇矛并不重,技巧性也颇高。他秒杀敌将比关羽要少的多,进入相持阶段后,他的胜率反而更高一些,跟人感觉他的武力更偏重于技巧。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