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29 10:49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5-3-29 10:36 发表
那汉武帝之后呢?昭君不是照样要装成公主远嫁?汉又弱于匈奴了? [/quote]
呼韩邪单于,之前与汉朝关系很差?:hz1007:
2015-3-29 10:50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09:57 发表
笑话,后主传是按帝王纪记载的,这一点,你如果不知道,就不要再提三国了。
武帝纪里从来就没说是十月,是十月以后发生的事情,而是你认为是十月。
还提资治通鉴?你要不要脸?我开始拿资治通鉴证明孙权 ... [/quote]
武帝纪第一 后主传第三。如果你不识字,可以考虑找小学老师去。
我只问你认不认同资政通鉴?
我没说我认同,问问你的态度,这谁不要脸了?难道我不能问资政通鉴了?
果然是自己有利的就是对的,自己不利就你没资格说。
2015-3-29 11:28
颖颖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10:49 发表
呼韩邪单于,之前与汉朝关系很差?:hz1007: [/quote]
你不是说有岁币就算弱势么?关系好坏你之前也没提啊?嫁公主(哪怕是名义上的)难道不比岁币更弱势?:hz1007::hz1007::hz1007: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5-3-29 11:29 编辑 [/i]][/color]
2015-3-29 12:14
天宫开发商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5-3-29 10:43 发表
这耳光扇到司马光脸上了,疼啊。 [/quote]
又在显示体育老师教的逻辑了。
说出希尔伯特几何学是0阶逻辑的人,还能指望什么?
2015-3-29 13:18
颖颖
[quote]原帖由 [i]天宫开发商[/i] 于 2015-3-29 12:14 发表
又在显示体育老师教的逻辑了。
说出希尔伯特几何学是0阶逻辑的人,还能指望什么? [/quote]
[url]http://en.m.wikipedia.org/wiki/Hilbert[/url]'s_axioms
Hilbert's axioms, unlike Tarski's axioms, do not constitute a first-order theory because the axioms V.1–2 cannot be expressed in first-order logic.
不学无术之徒看清楚没?
2015-3-29 13:23
天宫开发商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5-3-29 13:18 发表
[url]http://en.m.wikipedia.org/wiki/Hilbert[/url]'s_axioms
Hilbert's axioms, unlike Tarski's axioms, do not constitute a first-order theory because the axioms V.1–2 cannot be expressed ... [/quote]
我已经在那贴中回复你了。谁是不学无术之徒,越来越清楚,呵呵呵呵呵呵呵
2015-3-29 14:34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10:50 发表
武帝纪第一 后主传第三。如果你不识字,可以考虑找小学老师去。
我只问你认不认同资政通鉴?
我没说我认同,问问你的态度,这谁不要脸了?难道我不能问资政通鉴了?
果然是自己有利的就是对的,自己不利就你没资格说。[/quote]
武帝纪也好,后主传也罢,都是陈寿写的,逻辑是一样的。不懂的话,一边凉快去。
你既然不认同资治通鉴,拿资治通鉴说什么事?一边说,不能以资治通鉴为准,一边以资治通鉴来否认别人的说法。请问是谁不要脸?
你要是认可资治,那好资治说了权征羽在先,如果不认可,以三国志为准,三国志也说明权征羽在先。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14:36 编辑 [/i]][/color]
2015-3-29 14:39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5-3-29 11:28 发表
你不是说有岁币就算弱势么?关系好坏你之前也没提啊?嫁公主(哪怕是名义上的)难道不比岁币更弱势?:hz1007::hz1007::hz1007: [/quote]
岁币是用来拿钱买和平,这个都不懂?
如果之前没有开战,那个叫买和平?
呼韩邪单于之前与汉朝关系很好,这也能比?照你这逻辑,公主都不能嫁人了,一嫁人,就证明皇权的弱势。
这就是你的历史水平?:hz1007::hz1007::hz1007:
2015-3-29 15:57
三种不同的红色
昭君出塞,显然不是平常的公主出嫁。用“公主不能嫁人”来反诘,很不恰当。
毫无疑问,昭君出塞就是和亲,带有屈辱性质的。
为什么要把公主(虽然昭君是假公主)嫁给胡人?很显然是为了笼络对方。
为什么要笼络对方?很显然是忌惮对方。
否则,怎么我们从来没听说过皇帝把公主下嫁给西南夷的土司?
2015-3-29 15:59
KYOKO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5-3-29 15:57 发表
昭君出塞,显然不是平常的公主出嫁。用“公主不能嫁人”来反诘,很不恰当。
毫无疑问,昭君出塞就是和亲,带有屈辱性质的。
为什么要把公主(虽然昭君是假公主)嫁给胡人?很显然是为了笼络对方。
为什 ... [/quote]
边境少数民族忌惮中原王朝的时候有没有把他们的土公主嫁给中原皇帝的?
2015-3-29 16:02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5-3-29 15:59 发表
边境少数民族忌惮中原王朝的时候有没有把他们的土公主嫁给中原皇帝的? [/quote]
这个,通常是中国皇帝不要。
一般而言,周边国家的女人,中国皇帝唯一能看得上的也就是朝鲜。所以朝鲜可以向皇帝进攻妃子,而其他的国家都没这个资格。
2015-3-29 16:03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14:34 发表
武帝纪也好,后主传也罢,都是陈寿写的,逻辑是一样的。不懂的话,一边凉快去。
你既然不认同资治通鉴,拿资治通鉴说什么事?一边说,不能以资治通鉴为准,一边以资治通鉴来否认别人的说法。请问是谁不 ... [/quote]
陈寿写的多了,武帝纪是纪,后主传是传,你要耍赖我也没办法。
我就问你你认同谁,别扯其他,你自己不也一边认同三国志对自己有利的,一边认又同资政通鉴对自己有利的。
自己自相矛盾就可以?
我的态度很明显认同三国志武帝纪,写明是十月发生,你喜欢怎么YY都没用,有本事把十月几个字吃了。别什么可能是闰月,十一月,十二月,武帝纪中没有这种反例存在,拿后主传,个人传来忽悠?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16:08 编辑 [/i]][/color]
2015-3-29 17:38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5-3-29 15:57 发表
昭君出塞,显然不是平常的公主出嫁。用“公主不能嫁人”来反诘,很不恰当。
毫无疑问,昭君出塞就是和亲,带有屈辱性质的。
为什么要把公主(虽然昭君是假公主)嫁给胡人?很显然是为了笼络对方。
为什 ... [/quote]
我不知道三红,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昭君出塞是为了笼络呼韩邪单于,这是不假,但这与北宋用岁币买和平,是两回事。
呼韩邪单于最初先遣子入汉,对汉称臣,在内患已消的情况下,然后朝汉,自请为婿,对汉朝一直奉行友好政策。北宋与辽形势完全不同,两国交战之后,宋朝惹不起对方,才用钱来买和平。
昭君出塞,用“公主不能嫁人”来反诘,很不恰当,同样道理,昭君出塞来反诘北宋用岁币买和平,一样不恰当。
2015-3-29 17:45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16:03 发表
陈寿写的多了,武帝纪是纪,后主传是传,你要耍赖我也没办法。
我就问你你认同谁,别扯其他,你自己不也一边认同三国志对自己有利的,一边认又同资政通鉴对自己有利的。
自己自相矛盾就可以?
我的态度很明显认同三国志武帝纪,写明是十月发生,你喜欢怎么YY都没用,有本事把十月几个字吃了。别什么可能是闰月,十一月,十二月,武帝纪中没有这种反例存在,拿后主传,个人传来忽悠?
[/quote]
笑话,后主传记录方式与帝王本纪没区别,就算有区别,陈寿在这部书里,记载事件的时间,会象你想得颠三倒四?别说我拿后主传,我就是拿关羽,也一样证明你的逻辑纯属注水。
扯其它的?也不知道谁在扯其它的。你妹的,我拿资治通鉴,你非要用三国志,我用了三国志,你又拿通鉴,这回反而问我认同哪一个?要点脸,行不?
武帝纪从来没写,关徐之战发生在十月,有本事,你把关徐战前到冬十月这段记载,都吃了。
我从来没有只认可对自己有利的,我是按你说的标准,来反驳你。我开始举通鉴,你不认可,我这才拿三国志的,明白了吗?
如果你想探讨,糜芳那段,为什么三国志与通鉴不同,抱歉,现在我不想与你谈,象你死缠烂打的混混,我这都搭进去多少时间与精力,还不长记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18:02 编辑 [/i]][/color]
2015-3-29 18:33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17:45 发表
笑话,后主传记录方式与帝王本纪没区别,就算有区别,陈寿在这部书里,记载事件的时间,会象你想得颠三倒四?别说我拿后主传,我就是拿关羽,也一样证明你的逻辑纯属注水。
扯其它的?也不知道谁在扯其它的 ... [/quote]
首先要么你把后主传改成后主纪,不然你在叽叽歪歪也没用,传就是传,纪就是纪。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color=Red]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color]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color=Red]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color],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三国志记载武帝纪的是十月,你也举不出反例,就急着否认,即便按你的逻辑,他也没说在孙权发兵之后。最多说还有待详细考证。不过扯了半天也没看你举出反例,那个人传忽悠,也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关羽传说的糜仁的事情,毕竟关羽才是传主,肯定要顺着下面写下来,不可能后面又横插一缸子糜仁的事,并不能确定就在关羽徐晃交战之前。
哦,原来关于资政通鉴不利就不想谈了,不是说徐晃和关羽交战前就孙权已经占据江陵了?
这会就不谈了。果然转进入风呀。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18:37 编辑 [/i]][/color]
2015-3-29 18:37
小贩
卟嗵......,争议到必须科普到常识,这,这算是返朴了吧???
2015-3-29 18:45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18:33 发表
首先要么你把后主传改成后主纪,不然你在叽叽歪歪也没用,传就是传,纪就是纪。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三国志记载武帝纪的是十月,你也举不出反例,就急着否认,即便按你的逻辑,他也没说在孙权发兵之后。最多说还有待详细考证。
关羽传说的糜仁的事情,肯定要顺着下面写下来,没有能确定就在关羽徐晃交战之前。
哦,原来关于资政通鉴不利就不想谈了,不是说徐晃和关羽交战前就孙权已经占据江陵了?
这会就不谈了。果然转进入风呀。
[/quote]
第一,[color=Red]后主传是按本纪方式写的,[/color]如果不知道,一边歇着去;
第二,[color=Red]武帝也好,后主传也好,关羽传也罢,都是陈寿写的,在写作方式上可以互证。[/color]
第三,为什么是孙权发兵在前,我开始说的很清楚,三国志时间描述有些乱,拿通鉴一目了然,你不同意,非说要以三国志为准,言外之意,通鉴是错的,所以我又拿三国志,用吴主传与关羽传,证明权征羽在先,你没词了,反过来拿通鉴来质疑,现在还反问我,还说我是转进风,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样不要脸的。
至于为什么不谈通鉴,你一会儿说通鉴不准,一会儿就又采用通鉴,我还与你谈通鉴这个事情?更何况,现在关徐之战在权征羽之后,你死活不承认,我还与你接着谈别的?
PS,传记又何尝基本上不是按编年体写的?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18:33 发表
三国志记载武帝纪的是十月,你也举不出反例,就急着否认,即便按你的逻辑,他也没说在孙权发兵之后。最多说还有待详细考证。
[/quote]
你既然要考证,那通鉴完全告诉你了,权征羽在先。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18:50 编辑 [/i]][/color]
2015-3-29 19:05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18:45 发表
第一,后主传是按本纪方式写的,如果不知道,一边歇着去;
第二,武帝也好,后主传也好,关羽传也罢,都是陈寿写的,在写作方式上可以互证。
第三,为什么是孙权发兵在前,我开始说的很清楚,三国志时间描述 ... [/quote]
第一,后主传是传,要么你自己修改,要么别废话,传就是传,春哥还是纯爷们。如果不知道,一边歇着去
第二,关羽传只是中途插入这件事描述,印证了顺序先后吗?
第三,孙权发了兵和孙权占据江陵是一回事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19:12 编辑 [/i]][/color]
2015-3-29 19:12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19:05 发表
第一,后主传是传,要么你自己修改,要么别废话,传就是传,春哥还是纯爷们。
第二,关羽传只是中途插入这件事描述,印证了顺序先后吗?
第三,孙权发了兵和孙权占据江陵是一回事吗? [/quote]
第一,后主传是按本纪方式写的,你明不明白?它是传也,是纪也好,都是按本纪方式写的,再告诉你一遍。
第二,关羽传: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又你妹的中途插入,按你这个逻辑,那个闰十月也是中途插入的,权征羽是腊月,YY谁不会?
第三,我一直说的是权征羽在先,还是关徐之战在后,我管他谁先占江陵了?你要是没词了,就滚,别造谣。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19:15 编辑 [/i]][/color]
2015-3-29 19:18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19:12 发表
第一,后主传是按本纪方式写的,你明不明白?它是传也,是纪也好,都是按本纪方式写的,再告诉你一遍。
第二,关羽传: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又你妹的中途插入,按你这个 ... [/quote]
在说一万遍,纪就是纪,传就是传。你说是纪就是纪?凭什么。
[color=Red]又[/color]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color=Red]於是[/color]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我看你插你妹吧,没看见又字?于是他们和孙权私通。明明白白的插入一件事叙述下来。难不成糜仁不给军资又是在关徐交战之后?
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钱多人多的不算是大老板,钱少人少不算小流氓,那怎么算?
[color=Red]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不是东吴偷袭之后[/color]?而且还故意让关羽军队知道。更何况,就是这样,关公退走,曹军也不敢追击。
我问的就是,为什么钱多人多的就是大老板,钱少人少就是小流氓?
现在你来问我?有没有搞错?
发了兵在集结兵力和已经偷袭是一回事吗??????谁在造谣,造谣又劲又来了,我又要提一下了,把我否定过西藏和中原王朝比就是穷掉渣的证据拿出来。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19:24 编辑 [/i]][/color]
2015-3-29 19:24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19:18 发表
在说一万遍,纪就是纪,传就是传。你说是纪就是纪?凭什么。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 ... [/quote]
我什么时候说传是纪了,我说的是后主传是按本纪方式写的。不懂?回幼儿园重修语文。
第二,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color=Red]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color]
插你妹是真的。这个“又”字在这么远,叙述的是前面,把关徐之战,写得清清楚楚,是这件事之后。拿个又,有毛用?老话,没词,就滚。
合着发兵不是偷袭,打嘴炮是偷袭?
谁告诉权征羽是集结兵力?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19:25 编辑 [/i]][/color]
2015-3-29 19:26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19:24 发表
我什么时候说传是纪了,我说的是后主传是按本纪方式写的。不懂?回幼儿园重修语文。
第二,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 ... [/quote]
本纪的方式那就是本纪了?你像你爸你就是你爸了?
又字写的关羽相轻的事,于是引出了糜仁去暗通孙权的事,这明明表达的是这件事的顺序,和后面的关徐交战顺序有个屁关系。
秋七月,公南[color=Red]征[/color]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color=Red]九月,公到新野[/color],琮遂降,备走夏口。
征讨,发兵是个过程,谁告诉你发兵了立马就能交战,曹操发兵到实际到达刘表地盘都用了两个月了,你发兵不要集结兵力,进军,然后才交战偷袭,还是你发兵后士兵就直接到江陵了,果然是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都给你穿越了。
按任何记载,偷袭在后,交战在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19:34 编辑 [/i]][/color]
2015-3-29 19:37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19:26 发表
本纪的方式那就是本纪了?你像你爸你就是你爸了?
又字写的关羽相轻的事,于是引出了糜仁去暗通孙权的事,这明明表达的是这件事的顺序,和后面的关徐交战顺序有个屁关系。
发兵是个过程,谁告诉你发兵了立马就能交战,你不要集结兵力,进军,然后才交战偷袭,还是你发兵后士兵就直接到江陵了,果然是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都给你穿越了。
按任何记载,偷袭在后,交战在前。
[/quote]
讲理不过,你就开始向别人长辈上攻击?我告诉你,说象你爸,那不你爸,是你爷爷。
后主传按本纪方式写作,就是说它记载时间顺序的方法与武帝纪一样的,你懂不懂?
我前面说的很清楚,“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不是东吴偷袭之后?而且还故意让关羽军队知道。”这个偷袭就是指孙权发兵打关羽了,三国志里记载的是孙权讨关羽自效。啥什么时候说是占据江陵,或南郡了?你到底读没读过三国志?能不能读懂三国志?
权征羽,说的就是孙权开始发兵打关羽,集结兵力的事做完了。你能转进到不需要集结兵力,这是什么样的脑子,没词,滚,少扯其它没用的。
所有记载,都是偷袭在前,交战在后。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19:40 编辑 [/i]][/color]
2015-3-29 20:09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19:37 发表
讲理不过,你就开始向别人长辈上攻击?我告诉你,说象你爸,那不你爸,是你爷爷。
后主传按本纪方式写作,就是说它记载时间顺序的方法与武帝纪一样的,你懂不懂?
我前面说的很清楚,“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 [/quote]
我说的是本纪,请给本纪,后主传我就问你是不是本纪,不是你废话这么多干什么。
羽围堑鹿角十重,晃追羽,与俱入围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围退,然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吕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冓?鹿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
告诉爷你的所有记载都是偷袭在前,交战在后呢?发兵代表立刻能到江陵交战?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你告诉我曹操和刘表什么时候交战的?七月份发兵就交战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0:12 编辑 [/i]][/color]
2015-3-29 20:16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0:09 发表
我说的是本纪,请给本纪,后主传我就问你是不是本纪,不是你废话这么多干什么。
羽围堑鹿角十重,晃追羽,与俱入围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围退,然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吕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冓?鹿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
告诉爷你的所有记载都是偷袭在前,交战在后呢?发兵代表立刻能到江陵交战?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你告诉我曹操和刘表什么时候交战的?七月份发兵就交战了?
[/quote]
管它传还是纪,都是陈寿写的,而且写作方式一样,凭什么武帝纪里与后主传就两样?你废个话?
爷说的是权征羽在先,你能不能看明白?看不明白,滚。
扯一堆没用的,做甚?
2015-3-29 20:20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0:16 发表
管它传还是纪,都是陈寿写的,而且写作方式一样,凭什么武帝纪里与后主传就两样?你废个话?
爷说的是权征羽在先,你能不能看明白?看不明白,滚。
扯一堆没用的,做甚? [/quote]
既然都是一个人写的,本纪就是本纪,传就是传,别人都写的清清楚楚纪还是传。
关公是被曹军击败的吗?他是被[color=Red]东吴偷袭[/color]的。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不是[color=Red]东吴偷袭之后[/color]
狗日的说偷袭在前,妈的居然公然抵赖了,要不要脸了?190楼,196楼自己吃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0:24 编辑 [/i]][/color]
2015-3-29 20:25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0:20 发表
既然都是一个人写的,本纪就是本纪,传就是传,别人都写的清清楚楚纪还是传。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不是东吴偷袭之后
狗日的说偷袭在前,妈的居然公然抵赖了,要不要脸了?196楼自己吃了。 [/quote]
既然是一个写的,而且写作方式一致,那么记载时间顺序就是一样的。
狗日的玩意,你读过三国志吗?
权征羽,不是偷袭,是犒劳不成?
爷说得非常清楚,偷袭前,还把这事告诉关羽,偷袭指的就是孙权讨关羽自效,至于什么打下南郡,占江陵,是你自己胡搞,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往我身上安,你要不要脸?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20:30 编辑 [/i]][/color]
2015-3-29 20:28
天宫开发商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0:20 发表
既然都是一个人写的,本纪就是本纪,传就是传,别人都写的清清楚楚纪还是传。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不是东吴偷袭之后
狗日的说偷袭在前,妈的居然公然抵赖了,要不要脸了?196楼自己吃了。 [/quote]
本纪的作用是编年的形式来记载一朝的大事,而不仅仅是帝王传记。先主传后主传之所以不称本纪,是出于承认曹魏正统的需要。但是后主传在作用上仍然是以编年的形式来记载一朝的大事。所以有本纪之实,而无本纪之名。就像台湾从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上完全是一个国家,只不过不被称为国家而已。
2015-3-29 21:06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0:25 发表
既然是一个写的,而且写作方式一致,那么记载时间顺序就是一样的。
狗日的玩意,你读过三国志吗?
权征羽,不是偷袭,是犒劳不成?
爷说得非常清楚,偷袭前,还把这事告诉关羽,偷袭指的就是孙权讨关 ... [/quote]
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徐晃救援曹仁,不是交战,是犒劳不成?
哟,又是爷说的清楚,你说的清楚的是孙权发兵,还是孙权偷袭江陵,还是你的发兵等于已经偷袭了?385楼一个答案,196楼一个答案,你已经清楚到自己说过什么都记不得,抵赖着玩是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1:08 编辑 [/i]][/color]
2015-3-29 21:08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06 发表
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徐晃救援曹仁,不是交战,是犒劳不成? [/quote]
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color=Red]屯宛。[/color]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羽围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color=Red]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color]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
是让徐晃去交战,徐晃没战啊。
196楼: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不是东吴偷袭之后?而且还故意让关羽军队知道。
爷这话有什么问题?我这话说了无数遍了,你妹的,居然你还胡缠。
让关羽知道什么?三国志记载的是孙权讨关羽自效,这句话你认为是孙权占了江陵,或是南郡?小白,你这三国志读的。
权征羽就是偷袭,有什么问题?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21:13 编辑 [/i]][/color]
2015-3-29 21:15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1:08 发表
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羽围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 ... [/quote]
晃击之,退走。羽围堑鹿角十重,晃追羽,与俱入围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color=Red]羽遂撤围退,然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吕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冓?鹿中,使白衣摇橹[/color],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
可惜孙权发了兵(时间先后不说),吕蒙也是要等到关羽失败后才动手偷袭。
总不能孙权就从发兵算,徐晃要从动手算吧,当然了,某些人不要脸的特性,必须这么计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1:17 编辑 [/i]][/color]
2015-3-29 21:17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15 发表
晃击之,退走。羽围堑鹿角十重,晃追羽,与俱入围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围退,然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吕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冓?鹿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 ... [/quote]
哪里是[color=Red]等到[/color]关羽败了才动手?
古时通讯不发达,你以为他们有手机,可以随时联系?
我问你,是权征羽在先,还是关徐之战在先?这个问题,你还没回答我呢。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15 发表
总不能孙权就从发兵算,徐晃要从动手算吧,当然了,某些人不要脸的特性,必须这么计算。[/quote]
至于这个,我这次是真见着不要脸的了。
我196楼说的够清楚了,是从曹仁故意向关羽泄露曹孙联手之事开始算。徐晃这边兵力集结完毕,孙权那里也发兵了。不这么算,还以为象你这种不要脸的算法?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21:21 编辑 [/i]][/color]
2015-3-29 21:18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1:17 发表
哪里是等到关羽败了才动手?
古时通讯不发达,你以为他们有手机,可以随时联系?
我问你,是权征羽在先,还是关徐之战在先?这个问题,你还没回答我呢。 [/quote]
哪里是关羽交战之前孙权发兵的。
古时通讯不发达,你以为他们有手机,可以随时联系?
2015-3-29 21:22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18 发表
哪里是关羽交战之前孙权发兵的。
古时通讯不发达,你以为他们有手机,可以随时联系? [/quote]
这个问题,前面我说了多少遍了吧。打滚有意思?
2015-3-29 21:23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1:17 发表
哪里是等到关羽败了才动手?
古时通讯不发达,你以为他们有手机,可以随时联系?
我问你,是权征羽在先,还是关徐之战在先?这个问题,你还没回答我呢。
至于这个,我这次是真见着不要脸的了。
... [/quote]
原来徐晃八月份发兵不算,非说集结兵力完毕才算,孙权闰十月发兵就算。你不是发兵就集结兵力完毕了?
你不是说算发兵吗,这又来集结兵力了,真是够不要脸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1:26 编辑 [/i]][/color]
2015-3-29 21:24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1:22 发表
这个问题,前面我说了多少遍了吧。打滚有意思? [/quote]
谁在打滚,是徐晃关羽先交战,还是吕蒙先偷袭?
不认账了?
2015-3-29 21:27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24 发表
谁在打滚,是徐晃关羽先交战,还是吕蒙先偷袭?
不认账了? [/quote]
少不要脸。
别转进,我说的很清楚,权征羽就是孙权偷袭,这个在前。
2015-3-29 21:29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23 发表
原来徐晃八月份发兵不算,非说集结兵力完毕才算,孙权闰十月发兵就算。你不是发兵就集结兵力完毕了?
你不是说算发兵吗,这又来集结兵力了,真是够不要脸的。 [/quote]
徐晃八月份发兵时,两家还没联手呢,算个屁啊。你可真够不要脸的。我说的是两家联手,懂吗?
2015-3-29 21:29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1:27 发表
少不要脸。
别转进,我说的很清楚,权征羽就是孙权偷袭,这个在前。 [/quote]
权征羽就是偷袭,晃救之还就是交战,这个在前。
玩耍赖是吧。
2015-3-29 21:30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1:29 发表
徐晃八月份发兵时,两家还没联手呢,算个屁啊。你可真够不要脸的。我说的是两家联手,懂吗? [/quote]
现在讨论事情先后,说你妹的联手,这和联手什么关系?请问什么时候算联手,你那天开始算,算的那天徐晃在不在发兵?再发兵,谁先谁后?
2015-3-29 21:31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29 发表
权征羽就是偷袭,晃救之还就是交战,这个在前。
玩耍赖是吧。 [/quote]
谁玩无赖啊?
徐晃前去救援时,曹操与孙权根本就没联手,算个屁?
2015-3-29 21:32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1:31 发表
谁玩无赖啊?
徐晃前去救援时,曹操与孙权根本就没联手,算个屁? [/quote]
现在讨论事情先后,说你妹的联手,这和联手什么关系?请问什么时候算联手,你那天开始算,算的那天徐晃在不在进兵?再进兵,谁先谁后?
2015-3-29 21:32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30 发表
现在讨论事情先后,说你妹的联手,这和联手什么关系? [/quote]
你妹的,玩个屁无赖?
一开始就是说,两家联手,打败的关羽,现在又不讲联手了?没词,滚,少在这胡搅?
2015-3-29 21:34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1:32 发表
你妹的,玩个屁无赖?
一开始就是说,两家联手,打败的关羽,现在又不讲联手了?没词,滚,少在这胡搅? [/quote]
182:关公打得曹操要迁都,证明关公的势力胜过曹操的势力了?
这是什么比较,两个都在争地盘,咋一个成了大老板,一个就是小流氓了?
190:关公是被曹军击败的吗?他是被东吴偷袭的。
我否认北宋钱多人多,辽钱少人少了吗?
我否认的是北宋是大老板,辽是小流氓。
196: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不是东吴偷袭之后?而且还故意让关羽军队知道。更何况,就是这样,关公退走,曹军也不敢追击。
我问的就是,为什么钱多人多的就是大老板,钱少人少就是小流氓?
现在你来问我?有没有搞错?
那楼说了联手,妈的,自己说关羽和曹操交战,现在又说一开始说了联手,脸去哪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1:36 编辑 [/i]][/color]
2015-3-29 21:46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34 发表
182:关公打得曹操要迁都,证明关公的势力胜过曹操的势力了?
这是什么比较,两个都在争地盘,咋一个成了大老板,一个就是小流氓了?
190:关公是被曹军击败的吗?他是被东吴偷袭的。
我否认北宋钱多人多,辽钱少人少了吗?
我否认的是北宋是大老板,辽是小流氓。
196: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不是东吴偷袭之后?而且还故意让关羽军队知道。更何况,就是这样,关公退走,曹军也不敢追击。
我问的就是,为什么钱多人多的就是大老板,钱少人少就是小流氓?
现在你来问我?有没有搞错?
那楼说了联手,妈的,自己说关羽和曹操交战,现在又说一开始说了联手,脸去哪了?
[/quote]
似乎261楼,就扯到联手的事情了,当时你也没有反对过,扯到这里,觉得被抽得挂不住,妈的,现在又开始打滚不承认了?能不能要点脸?行,可以。翻旧账。我也没问题。
东吴偷袭的时候,两家有没有联手?
8月曹操派徐晃去打关羽,徐晃一直不交战,这就能算关羽战败?权征羽,不算孙权偷袭?脸呢?
没词,就赶快滚。
2015-3-29 21:49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1:46 发表
似乎261楼,就扯到联手的事情了,当时你也没有反对过,扯到这里,觉得被抽得挂不住,妈的,现在又开始打滚不承认了?能不能要点脸?行,可以。翻旧账。我也没问题。
东吴偷袭的时候,两家有没有联手? ... [/quote]
你不是说一开始就说了,什么叫一开始,差了80楼,你的一开始呢,估计你又要解释解释个新名词吧。
原来徐晃屯兵不算,孙权闰月发兵,关羽失败后,吕蒙才动手,这段时间孙权又凭什么就算偷袭?
当然了,司马光写资政通鉴的,我说谁算就算,我说谁不算就不算。
谁没词,自己一回提自己说了什么,一回又说一开始说了什么,自己把自己脸打的不轻,我见过被打脸的,就没见过这么喜欢自己打自己脸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1:52 编辑 [/i]][/color]
2015-3-29 21:52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49 发表
你不是说一开始就说了,什么叫一开始,估计你又要解释解释个新名词吧。
原来徐晃屯兵不算,孙权闰月发兵,关羽失败后,吕蒙才动手,这段时间孙权又凭什么就算偷袭?[/quote]
你妹的,权征羽,又不算偷袭?是组团旅游?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49 发表
当然了,司马光写资政通鉴的,我说谁算就算,我说谁不算就不算。
[/quote]
这话,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理屈词穷后的无赖嘴脸?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21:53 编辑 [/i]][/color]
2015-3-29 21:52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1:52 发表
你妹的,权征羽,又不算偷袭?是组团旅游? [/quote]
徐晃救援不算交战,组团旅游?
徐晃要动手才算,进兵不算,孙权要发兵就算,不能按动手算。
笑看数次自己打自己脸的人。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1:55 编辑 [/i]][/color]
2015-3-29 21:56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52 发表
徐晃救援不算交战,组团旅游?
徐晃要动手才算,屯兵不算,孙权要发兵就算,不能按动手算。[/quote]
又变成交战?你能不能不打滚?
徐晃当时没交战,更谈不上关羽战败,[color=Red]一直在讲战败,[/color]你扯什么啊?
真不知道谁在打脸。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21:57 编辑 [/i]][/color]
2015-3-29 21:58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1:56 发表
又变成交战?你能不能不打滚?
徐晃当时没交战,更谈不上关羽战败,一直在讲战败,你扯什么啊? [/quote]
吕蒙当时还没偷袭,更谈不上偷袭江陵,一直在讲偷袭,你扯什么啊?
讲理不过,你就开始向别人长辈上攻击?我告诉你,说象你爸,那不你爸,是你爷爷。
383:后主传按本纪方式写作,就是说它记载时间顺序的方法与武帝纪一样的,你懂不懂?
我前面说的很清楚,“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不是东吴偷袭之后?而且还故意让关羽军队知道。”这个偷袭就是指孙权发兵打关羽了,三国志里记载的是孙权讨关羽自效。啥什么时候说是占据江陵,或南郡了?你到底读没读过三国志?能不能读懂三国志?
权征羽,说的就是孙权开始发兵打关羽,集结兵力的事做完了。你能转进到不需要集结兵力,这是什么样的脑子,没词,滚,少扯其它没用的。
所有记载,都是偷袭在前,[color=Red]交战[/color]在后。
对于这种喜欢自己打自己脸到了如此地步的,我真不好再说什么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2:00 编辑 [/i]][/color]
2015-3-29 21:59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1:58 发表
吕蒙当时还没偷袭,更谈不上偷袭江陵,一直在讲偷袭,你扯什么啊? [/quote]
权征羽就是偷袭,你赶快滚别处去,在这个贴子打个屁滚?
2015-3-29 22:00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1:59 发表
权征羽就是偷袭,你赶快滚别处去,在这个贴子打个屁滚? [/quote]
徐晃救援就是交战,你赶快滚别处去,在这个帖子打个屁滚?
三次自我打脸,世所罕见。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2:01 编辑 [/i]][/color]
2015-3-29 22:02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2:00 发表
徐晃救援就是交战,你赶快滚别处去,在这个帖子打个屁滚? [/quote]
8月份徐晃救援时,关羽没有战败。你是鹦鹉吗?
2015-3-29 22:04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2:02 发表
8月份徐晃救援时,关羽没有战败。你是鹦鹉吗? [/quote]
哟,又按失败后时间来算是吧,闰月发兵的时候荆州就被孙权偷袭到手了吗?
冬十一月,孙权取荆州。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2:05 编辑 [/i]][/color]
2015-3-29 22:06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2:04 发表
哟,又按失败后时间来算是吧,闰月发兵的时候荆州就被孙权偷袭到手了吗? [/quote]
什么叫又开始?放什么屁呢?我最初说的就是战败。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22:08 编辑 [/i]][/color]
2015-3-29 22:18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2:06 发表
什么叫又开始?放什么屁呢?我最初说的就是战败。 [/quote]
别扯没用的,你最开始还说是先偷袭,然后又改成先有权征羽,其他的关我屁事
又改成偷袭等于权征羽。
偷袭要从孙权发兵开始算,难不成A和B打架,B给A打倒了,C从后面给B一下,C表示是我先偷袭的,B才战败的。从没听说过偷袭这种事情算进军开始,你都没动手,算个屁偷袭。没动手,那叫意图。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2:21 编辑 [/i]][/color]
2015-3-29 22:28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2:18 发表
别扯没用的,你最开始还说是先偷袭,然后又改成先有权征羽,[color=Red]其他的关我屁事[/color]
又改成偷袭等于权征羽。
偷袭要从孙权发兵开始算,难不成A和B打架,B给A打倒了,C从后面给B一下,C表示是我先偷袭的,B才战败的。从没听说过偷袭这种事情算进军开始,你都没动手,算个屁偷袭。没动手,那叫意图。
[/quote]
谁改了,我开始几贴就说了,还把这事故意泄露给关羽,什么叫又改成权征羽?你妹的,自己脑子注水,理解力低下,还扯我身上?偷袭不从进军开始算,还他妈的从集结兵力开始算?
红字部份,你妹的,你与我纠缠这么多天,合着又不关你事?你妹的,要不要脸?
意图,是合计,没出兵,那是意图,出了兵,那就是行动,就是偷袭。
B与A打架,A打不过他,与C合计,一起来打,然后又把这事告诉了B,B犹豫两可,C这时已经往这边出发了,B吃个小亏,C又把B老家给端了。居然不是两家联手打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29 22:31 编辑 [/i]][/color]
2015-3-29 22:32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2:28 发表
谁改了,我开始几贴就说了,还把这事故意泄露给关羽,什么叫又改成权征羽?你妹的,自己脑子注水,理解力低下,还扯我身上?偷袭不从进军开始算,还他妈的从集结兵力开始算?
红字部份,你妹的,你与我纠 ... [/quote]
其他的关我屁事。这句话是你说的意思。。。。。。。你的语文理解能力,屌爆了。
B与A打架,A打不过他,与C合计,一起来打,然后又把这事告诉了B,B犹豫两可,吃个小亏,C又把B老家给端了。
既然B是了亏,才被C端了老家,谁先谁后?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2:38 编辑 [/i]][/color]
2015-3-29 22:38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5-3-29 22:32 发表
B与A打架,A打不过他,与C合计,一起来打,然后又把这事告诉了B,B犹豫两可,吃个小亏,C又把B老家给端了。
既然B是了亏,才被C端了老家,谁先谁后? [/quote]
我说的是B犹豫两可,吃个小亏,C又把B老家给端了。我可没说,B是了亏,才被C端了老家。
我一直讲的是权征羽在先,知道不?而且你开始也一直与我讲的是,权征羽在先,还是关徐之战在先。
关徐之战,事先,曹操把两家联手的事告诉了关羽,你不明白?没有权征羽,关羽不得算失败,懂不懂?
2015-3-29 22:40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5-3-29 22:38 发表
我说的是B犹豫两可,吃个小亏,C又把B老家给端了。我可没说,B是了亏,才被C端了老家。
我一直讲的是权征羽在先,知道不?而且你开始也一直与我讲的是,权征羽在先,还是关徐之战在先。
关徐之战,事先 ... [/quote]
及于禁陷没,晃前至阳陵陂。[color=Red]关羽遣兵屯偃城,晃既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羽兵烧屯走。晃得偃城,连营稍前。[/color]操使赵俨以议郎参曹仁军事,与徐晃俱前,馀救兵未到;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呼责晃,促救仁。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适所以敝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逼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馀为诸君当之。”诸将皆喜。晃营距羽围三丈所,作地道及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color=Red]孙权为笺与魏王操,请以讨羽自效[/color],及乞不漏,令羽有备。操问群臣,群臣咸言宜密之。董昭曰:“军事尚权,期于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速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敝。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操曰:“善!”[color=Red]即敕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围里闻之,志气百倍;羽果犹豫不能去[/color]。
继续。没吃亏,没吃亏。交战之前,交战之前呀。你当然可以说关羽烧营遁走,不算交战。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5-3-29 22:45 编辑 [/i]][/color]
页:
1
2
3
4
5
6
[7]
8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