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略说清朝兴衰(部分转文)


2014-3-13 13:25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3-13 12:55 发表
我转移话题?

1,朱元璋做了什么清朝自康熙以来所有的活?一句话就没了?
-----------------------------------------
第一,我说过了,这是回杀猪的问题,没想理你,而且你连最基本小学历史都不懂,我没必 ... [/quote]
[color=Red]第一,我说过了,这是回杀猪的问题,没想理你,而且你连最基本小学历史都不懂,我没必要回你。

好吧,我告诉,朱元璋一统中国,而野猪皮到康熙以来,做的就是这个活,懂了吗?这么明显的东东你不懂。[/color]
别扯,你少“理我”了?现在一对你不利你就装傻。咱之前也跟你说了,你回复谁是你的事,我有权质疑,就如同我没回复你的时候,你不也贱不搜的出来找我吗?

怎么?骚年,这是在说你自己已经无言以对了吗?


[color=Red]连成祖的功绩都不知道,你还史区混什么啊?鉴于你这么无知,告诉你一次,营北京,修长城,三伐安南,五逐漠北,还有永乐大典。
[/color]
不好意思,现在是让你说,你自己之前坑吃鳖堵的每一句干货,放个p就走,我有权询问,不过骚年,我之前也列出了一些不光彩的一面哟!怕你失忆,在重新列一遍。

永乐元年,江西永新起义

永乐二年,忻城起义

永乐三年,浔州桂州柳州起义

永乐四年,河南南阳起义

永乐七年,李法良起义

永乐十年,广西莫彦恭起义

永乐十一年,武冈起义、婆洞起义、贵州普亮起义

永乐十二年,吴者泥起义

永乐十三年,四川戎县起义

永乐十四年,山西广灵起义

永乐十五年,汀州、沙县、嘉兴起义

永乐十六年,昌平、靖州

永乐十八年,唐赛儿起义

永乐十九年,韦万皇起义

永乐二十一年,柳州起义

永乐二十二年,浙江长兴起义

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吗?为啥天生玻璃心的你只说好的不说坏的?还是你压根不知道呀!不知白痴会否传染:hz1028:



[color=Red]连仁宣之治,可以与汉文景之治相比,这个你都不知道啊。你可以百度一下谷应泰。
[/color]

我让你回答呢,你又干放p,我说你无耻失忆转进,等等可都也列出证据了,你丫咋就这么苍白无力呢?:lol:



[color=Red]康熙那是中兴?满清中兴,那同光之治。[/color]

不好意思,我是再问你,连续上面,我感觉你的逻辑和思维能比幼儿园的小盆友高一点点,所以要求你回答我几个正面问题,我好进行反驳,结果时隔多日你闷了这么久才恢复,我都忘了之前要怎么反驳你了,真可悲呀,天生失忆外加迟钝的玻璃心小盆友。吼吼...


[color=Red]笑,资本主义萌芽居然我们明粉一家之言?初中历史教科书上就有。你可以回去看看。


还有神宗是如何不行的?在古代中国,明神宗自然算不上什么,但是与清朝比看一下,好不好?

一样是打日本,神宗与光绪的结果,就说明了差距。[/color]
哈哈,终于把你掉出来了,现在你有种就跟我仔细说说究竟怎么萌芽,我真不知道行不?你别跑就成,你说我听。哦不?
明神宗哪里好呀,虽然我没说他不行,不过你也别直接放个炮就走人呀,我要依据:hz1064:

最后终于继“李后主宋徽宗比康熙强”之后又出来了奇葩依据,历史上竟然不是横向相比,还可以纵向相比。这就是玻璃心少年的人生呀!不过在冷兵器大主流年代貌似明朝也也打了有七年吧?恩恩。还好,要是输了你就更没说的了。


[color=Red]思宗说的话,与溥仪说的话,为什么就不能说明问题?思宗临死想的也是百姓,溥仪只想他的皇位。给难民捐献房子,呵呵,他都跑到东北当皇帝,天津那房子,早就不归他了。

明朝末代皇帝,就是思宗,这又是一最基本历史知识。[/color]

哈哈,真逗,那你咋不看看溥仪的退位诏书,更是声泪俱下。是不是也是关心社稷呀!:hz1007:
崇祯临死了苍白无力的一句话就是关心百姓,还不如溥仪捐献房子实在呢。   
谁跟你说的,做皇帝就不能有房子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在世界上当时也是主流。溥仪就算当满洲国皇帝人家也实实在在的“捐”了,你呢?打几句嘴炮就可以做功劳了,是什么样的童年把你摧残成这样呢?

[color=Red] 这些是最基本的东西,在轩辕几乎是人人皆知,你自己无知,我还能说什么?你不嫌丢人,我还嫌打字累呢。

所以,我后来在这个贴子,基本不理你,除非实在忍受不了你的低级错误,这才说句话而已。[/color]
估计你是轩辕的顺风嘴炮王轩辕也是人人皆知吧:lol:! 反正一对自己不利就“不惜的理我”,但是一看到有顺风嘴炮打,可以借别人的“势”损我,就突然跳出来。这点小套路,估计轩辕老会员都知道吧。你看我说的对不?骚年!



[color=Red]朱八的文字狱更搞笑了。你弱智一个,把什么“光天圣人”说事,我列了史料,告诉你是错的,你又高启,我又证伪。

这下子恼羞成怒,列出一堆。我当时反驳就是光天圣人与高启,你拿出这么一堆,对光天圣人与高启的事件有什么用呢?见121楼与132楼。
[/color]

小盆友,做人不可无耻哟。是你先说高启这个是假的,我才拿出一堆别的史料让你一一证实的,结果你一下子就尿了。

而且咱们不是讨论高启哟。是再说朱元璋文字狱的问题,结果你不看西瓜捡芝麻,不要脸的说问题只是高启这就是你不对了。当然,这是你的一贯策略。吼吼..




[color=Red]于是我来问你这些史料的来源,你还没回答我呢,

你在轩辕贴,我不可以质疑,如果这欠不登的,你在轩辕发贴,更是污人耳目。[/color]
之前好好意思说我瞎呢,看来是有人自己瞎。  后面括号里你看不到出处吗?还是故意跟我卖萌。不想回答问题?



[color=Red]至于盛世与天灾,说你语死早,你不承认,我之前回过你了,看来你根本不懂我贴的这些话。而且重点处,我还标红了,你自己回去翻。

东郭三无,拜托,你拿出些真正的史料,不要以无能为己任,拿无知当个性,以无耻为荣耀。[/color]

哈哈,终于被逼的无可奈何了,开始装糊涂。

我现在重新问你,你在重新回答,别逃避。问你
盛世和天灾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盛世不能有天灾?你家盛世老天爷就风和日丽呀?你皇帝和老天爷签订契约了?表示那年不可以有旱灾虫灾?还是可以控制天灾的发生?整天yy明朝天灾多所以灭亡。现在给你清朝天灾了。从康熙到乾隆多次下令赈灾,并减免赋税。如果明朝有这觉悟何至于亡国呢?你说是吧骚年

我让你重新回答,因为你之前那帖子是在转移话题,避重就轻,要不你就重新复制过来现现眼!

2014-3-13 13:31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3-13 13:05 发表
连什么是中兴之主,都搞不明白,你妹的,还在史区里现,我是真服了。还怪我不回复你这种弱智的贴子? [/quote]
又来了,又来了、本人现场给司马光诊断一下。

此人几大套路。只要遇到对自己不利的回答,开始就避重就轻试图转进,然后被逼急了不得不回答就下线要么就消失于人海中。然后潜伏在暗处,等待别人和对手辩论的时候再出来打顺风嘴炮,然后企图制造出“围攻之势”。最后失败了怎么办?有办法。先装失忆,然后不承认自己当初的无赖行径还要倒打一耙说对方。然后再被逼到角落里就开始装清高了。用那种“庶子不足与谋”的态度自以为是。反正是自我陶醉。别人都是错了,就他对。

你说我说的对不?死炮王!。   

你回了这么多贴最后还是空炮多于干货。你要是在不正面反驳,我看你的顺嘴炮王称号就要传遍轩辕了。:lol:

2014-3-13 13:40 司马光
1、我这次列出来,你不识字,居然还说我无言以对?

2、你不是问成祖的功绩吗?你拿这些起义,做甚?是说明成祖在这么多起义情况下,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吗?

至于中兴之主,资本主义萌芽,我说过了吧,还有盛世与天灾,前面我说过了。

至光天圣人这事,完全体现了你的无耻境界,服了。

2014-3-13 13:49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3-13 13:40 发表
1、我这次列出来,你不识字,居然还说我无言以对?

2、你不是问成祖的功绩吗?你拿这些起义,做甚?是说明成祖在这么多起义情况下,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吗?

至于中兴之主,资本主义萌芽,我说过了吧,还 ... [/quote]
[color=Red]1、我这次列出来,你不识字,居然还说我无言以对?[/color]
你列出什么?没列出那些为啥你不辩白。请不要转移话题。

咱俩之前辩论的题目就是“朱元璋文字狱是否真伪”问题,结果我说高启,你反驳了,我说成,我又给你一堆材料,让你证伪。记住,你的观点是朱元璋时代没文字狱,我的观点是有,要么你证实那些全部是假的,要么你就沉默。没有打哈哈蒙混过关的选项。


[color=Red]2、你不是问成祖的功绩吗?你拿这些起义,做甚?是说明成祖在这么多起义情况下,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吗?
[/color]
嘿嘿,是某人先从康乾盛世问题列出一堆天灾的,我不过是有样学样。   还有就是你还没恢复我朱元璋一个人顶满人那么多皇帝的高论呢?别装傻。

按照你的说法,清朝在如此多的天灾中还能有盛世不也是一个道理吗?难道你初衷是要说清朝在天灾频繁的时候还能有那么大的成绩?:lol:

[color=Red]至于中兴之主,资本主义萌芽,我说过了吧,还有盛世与天灾,前面我说过了。[/color]

你说神马啦:lol:,你说的我哪个没列出来,你给我补充被。别空放炮。乖!


[color=Red]至光天圣人这事,完全体现了你的无耻境界,服了[/color]

丢丢丢 ,你又开始纠结一小处不放,然后刻意“忘掉”主体是什么。然后避免回答,过几天你是不是又要失忆了呀!:lol:小光光?

2014-3-13 17:19 吴元叹
:hz1025:这是讨论到哪了,已经完全看不懂了

2014-3-13 17:32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吴元叹[/i] 于 2014-3-13 17:19 发表
:hz1025:这是讨论到哪了,已经完全看不懂了 [/quote]
这哪里叫什么讨论啊。只不过是俺逗着小朋友玩儿而已。

2014-3-13 17:34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3-13 17:32 发表

这哪里叫什么讨论啊。只不过是俺逗着小朋友玩儿而已。 [/quote]
小光光!看看上面。你又卖萌了。赶快组织语言为你的奇葩理论找依据吧。:hz1019:

叔叔我要出去应酬下。等回来的在好好教育你怎么做人。:hz1023:

2014-3-13 17:41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3 17:34 发表

小光光!看看上面。你又卖萌了。赶快组织语言为你的奇葩理论找依据吧。:hz1019:

叔叔我要出去应酬下。等回来的在好好教育你怎么做人。:hz1023: [/quote]
东郭三无,对不起,我实在辜负你父母的重托,没把你教育成人啊。

2014-3-13 21:50 司马光
才注意到,居然还提溥仪的退位诏书?那时他才几岁啊?

2014-3-14 11:32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3-13 17:41 发表

东郭三无,对不起,我实在辜负你父母的重托,没把你教育成人啊。 [/quote]
别的呀!不是非要出来逗我玩嘛,怎么又怂了,让人家吴兄看笑话了。有着正面问题不回复,过来打顺风嘴炮。这回可又有目击者了。丢丢丢.以后你的炮王名声一定会更响。
还有,小光光,昨天叔叔失约了,因为应酬的太晚,没抽你你一定很空虚吧?

2014-3-14 11:35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3-13 21:50 发表
才注意到,居然还提溥仪的退位诏书?那时他才几岁啊? [/quote]
你管人几岁,小光光,不要装糊涂,你需要回复的东西很多...不会玻璃心又碎可地吧:hz1019:

2014-3-15 20:42 cmy77
目前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保存的明代档案只有3620余件,它们几乎都是明末天启、崇祯两朝的,明初和中期的档案都没有。明代档案所以保存不多,或许有明清之际战乱的缘故,但主要的还是清朝修撰明史之后,对所依据的档案史料往往弃置甚至烧毁掉。如此,满清对于明朝的妖魔化处理就失去了反驳的第一手证据。乾隆之龌龊由此可见一斑。
附一份乾隆朝销毁的明代书籍(光是以“明”字打头的被满清禁毁的书籍就接近一百五十种,另有以“皇”字开头的许多明朝书籍也被禁毁),书目大致如下:

    《明百将传》《明宝训》《明表选》《明兵略纂闻》《明策衡》《明朝官制大全》《明朝捷录》《明朝通纪会纂》《明朝小史》《明臣言行录》《明臣奏疏》《明初开国群雄事略》《明大事记》《明代帝后纪略》《明代圣政》《明代野史》《明道杂志》《明纲目》《明馆课标奇》《明馆课宏词》《明馆课录》《明光宗实录》《明纪本末》《明纪本末国书》《明纪编年》《明纪编年会纂》《明纪编遗》《明纪重辑》《明纪纲鉴补》《明纪纲目》《明纪会纂》《明纪甲乙事略》《明纪鉴略》《明纪鉴略补》《明纪鉴鼎脔》《明纪全载》《明纪弹词》《明纪要》《明纪编年会纂》《明记甲乙两年汇编》《明季南略》《明季遂志录》《明季文杂抄》《明季遗闻》《明家训》《明鉴会纂》《明鉴易知录》《明将略》《明将略注》《明将传》《明经济名臣录》《明经济书》《明经济文辑》《明论必读》《明论表》《明名臣经济录》《明名臣奏牍》《明末纪事》《明末诏书》《明女直志》《明人后场论表》《明人诗抄》《明人物考(焦竑)》《明人物考(王世贞)》《明神宗实录》《明诗别裁集》《明诗归》《明诗善鸣集》《明诗选(陈子龙)》《明诗选(马士奇)》《明诗综》《明实纪》《明实录》《明史纪略》《明史记事本末》《明史类编》《明史列传》《明史略》《明史全集辑录》《明史通纂》《明史野获》《明史纂》《明疏抄》《明书》《明太祖实录辨证》《明通纪编年》《明通纪会》《明通纪辑录》《明通纪辑略》《明通纪辑要》《明通纪捷要》《明通纪统宗》《明通纪摘录》《明通纪直解》《明通纪纂》《明通鉴编年》《明通纂要》《明琬琰录》《明文案》《明文百家粹》《明文宝符》《明文初学读本》《明文大家二编》《明文大小题商》《明文得》《明文得珠》《明文发》《明文分类传针》《明文录》《明文赏奇》《明文选》《明文翼运》《明文英华》《明献帝宝训》《明相业军功考》《明续记》《明宣宗宝训》《明一统志》《(皇)明杂录(尹直)》《明杂录(佚名)》《明诏制》《明政统宗》《明职方地图》《(皇)明制书》《明制稿》《明注略》《明状元策》《明宗孝义》《明奏疏(施元征)》《明奏疏(陆澄源)》《明奏疏(佚名)》《明奏议》……

2014-3-15 20:53 叫我东郭先生吧
回复 #372 cmy77 的帖子

我就好奇了,既然都销毁了,那么这些名字由来在哪?满人不会笨到消除了书之后把名字留下来吧?

2014-3-15 21:27 cmy77
书名容易留啊,书可不容易留啊,现在很多古代的书都是只有书名没有书的。你看这些书,书名只要一页纸就能保存,可是书都是要一间房间才放的下。

2014-3-15 21:30 叫我东郭先生吧
回复 #374 cmy77 的帖子

那么请问被何人流传至今呢?清朝在高压,也无法禁民间的书籍。想要藏到地窖或者墙壁当中不难。秦始皇当年也搞过这套,不过当时的书(竹简)可还是在民间保存下来了。:lol:

2014-3-15 21:36 cmy77
比如兰亭序,你有听说过吗?你有看过原本吗?
有的书是孤本,而且不对外公开发行的,所以容易销毁,可是听说过这本书的人还是不少的。

根据韩音湖等编纂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5 21:43 编辑 [/i]][/color]

2014-3-15 21:39 叫我东郭先生吧
回复 #376 cmy77 的帖子

《兰亭序》不存在反动问题,保存不好是古人自己的问题,私人珍藏的东西谁能保证一定就能保存好?谁又能保证一定保存不好?看命吧。

2014-3-15 21:49 cmy77
经过查阅资料,才知道禁书是有书目的,所以你能知道那些是禁书,不过这些书一般都被销毁了,只有少量的遗漏。比如《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2014-3-15 21:54 叫我东郭先生吧
回复 #378 cmy77 的帖子

扬州十日记明显是假的,史学界都把它立为“孤证”。甚至有说法是孙中山伪造的,你可要仔细辩分呀。:hz1050:

2014-3-15 21:55 叫我东郭先生吧
至于日本人竟然有记载我很诧异,你觉得日本人那时候拿出来的东西有几层可信度?:lol:

2014-3-15 23:25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5 21:54 发表
扬州十日记明显是假的,史学界都把它立为“孤证”。甚至有说法是孙中山伪造的,你可要仔细辩分呀。:hz1050: [/quote]
虽说,大屠杀“凡七日乃止”,但《扬州十日记》记为“十日”,并没有错,封刀令并没有及时止住屠杀。与王秀楚同时代的诗人吴嘉纪《挽饶母》诗也说:“忆惜荒城破,白刃散如雨。杀人十昼夜,尸积不可数。”另一个与王秀楚同时代的诗人顾炎武也有诗说:“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酬朱监纪四辅》)这里用“围”,不用“杀”,是因诗的押韵缘故。
关于扬州大屠杀,除了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有亲历、亲睹的逐日实录,以及各种稗官野史的杂录,当日史可法部下、幕僚的回忆录,有大量的诗篇,以如泣如诉的悲愤文字作诗史;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写真图画,以直观的视觉形象作画史;有同时代扬州人的话本,在歌颂史可法民族气节的同时作扬民遭遇的痛史。
由《扬州历代诗词》所收诗篇,不下50首。如“兵戈南下日为昏,匪石寒松聚一门。痛杀怀中三岁子,也随阿母作忠魂。”(明黄宗羲《卓烈妇》);“深闺日日绣凤凰,忽被干戈出画堂。弱质难禁罹虎口,只余梦魂绕家乡。”(张氏《绝命诗五首》之一);“明日还家拨余烬,十三人骨相依引。楼前一足乃焚馀,菊花(婢女名)左股看奚忍!”(清蒋士铨《焚楼行》)等等。

相关的资料还是很多的,还有《清实录》的记载,可以互相印证。



这个史学界把它作为孤证是你瞎编的,请你给出具体有哪些史学家这么说,还有证据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5 23:28 编辑 [/i]][/color]

2014-3-15 23:27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5 21:55 发表
至于日本人竟然有记载我很诧异,你觉得日本人那时候拿出来的东西有几层可信度?:lol: [/quote]

这本书不是日本人的记载,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写的,只是因为不是在中国,所以才保存了下来。
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有心人士将此书从日本印了带回中国,“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复活,助革命成功”(鲁迅《杂记》)
1940年,林语堂先生主持的上海西风社出版了扬州人毛如升先生英译的《扬州十日记》。美国学者贝德博士在该英译本《序言》中,对本书的文学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我都把鲁迅,林语堂给搬出来了,你也搬几个出来。
刚刚查到了:《扬州十日记》版本考。
民国之前就有两个版本了,只有少量的字是不一样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5 23:43 编辑 [/i]][/color]

2014-3-15 23:34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3-15 23:25 发表

虽说,大屠杀“凡七日乃止”,但《扬州十日记》记为“十日”,并没有错,封刀令并没有及时止住屠杀。与王秀楚同时代的诗人吴嘉纪《挽饶母》诗也说:“忆惜荒城破,白刃散如雨。杀人十昼夜,尸积不可数。”另一 ... [/quote]
很辛苦吧?搜罗一堆。:lol:“作者“王秀楚”的署名在这些版本推演中有一个过程,据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朱宗宙先生称,其所见《荆驼逸史》中的《扬州十日记》署名为“无名氏”,而姚觐元《禁书总目》中所载的乾隆时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所列《扬州十日录》为“不知何人所撰”,孙殿起在1887年《清代禁书知见录》中则明确署名“明王秀楚撰”。有意思的是,明清史学者谢国桢在1957年出版的《南明史略》注释中标明《扬州十日记》作者系“佚名”,而1981年出版的《增订晚明史籍考》一书中,《扬州十日记》条目却注明“明王秀楚撰”,并有按语:“秀楚为史可法幕僚,记可法率领义师在扬州扬州抗敌城守之事。作者目睹清兵破扬杀戮之惨,及人民英勇抗敌之壮烈”,但可惜的是,谢老并未说明王秀楚是史可法幕僚的依据是什么。”:lol:

2014-3-15 23:35 叫我东郭先生吧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
你凭啥就揣测一定是为了押韵?这种肆意揣测太不厚道了吧?

2014-3-15 23:37 叫我东郭先生吧
除了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有亲历、亲睹的逐日实录,以及各种稗官野史的杂录,当日史可法部下、幕僚的回忆录,有大量的诗篇,以如泣如诉的悲愤文字作诗史;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写真图画,以直观的视觉形象作画史;有同时代扬州人的话本,在歌颂史可法民族气节的同时作扬民遭遇的痛史。
-------------------------
除了扬州十日记 还有什么呀,各种稗官野史的杂录我咋没看见?:lol:

2014-3-15 23:39 叫我东郭先生吧
“兵戈南下日为昏,匪石寒松聚一门。痛杀怀中三岁子,也随阿母作忠魂。”(明黄宗羲《卓烈妇》);“深闺日日绣凤凰,忽被干戈出画堂。弱质难禁罹虎口,只余梦魂绕家乡。”(张氏《绝命诗五首》之一);“明日还家拨余烬,十三人骨相依引。楼前一足乃焚馀,菊花(婢女名)左股看奚忍!”(清蒋士铨《焚楼行》)等等。

------------------------------
作诗可以作证屠杀,但是没见扬州屠杀。何况扬州战乱,清军攻城,各类死伤不计其数,属于攻城范围的死伤还是城破后的“屠杀”。你用这诗怎么证明?

2014-3-15 23:45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3-15 23:27 发表


这本书不是日本人的记载,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写的,只是因为不是在中国,所以才保存了下来。
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有心人士将此书从日本印了带回中国,“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复活,助革命成功”(鲁迅《杂记》)
1940年,林语堂先生主持的上海西风社出版了扬州人毛如升先生英译的《扬州十日记》。美国学者贝德博士在该英译本《序言》中,对本书的文学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我都把鲁迅,林语堂给搬出来了,你也搬几个出来
[/quote]
我就是好奇,为啥说作者是王秀楚?依据为何?  其次,如何流传到日本的?扬州十日记在清一朝两百多年不见痕迹,到了民国革命党就有了,你确定不是政治意义大过历史意义?

其次,林语堂的评价只是文学家、语言学家。从来不是历史学家,他出版英译的扬州十日记是革命党搬出来后的英文版,这也算证据?他不过担当了翻译工作,他是否深究过此物真伪?

还有,别说鲁迅,此公我真看不出对历史造诣如何,写小说还不错。你引荐的可都是圈外人事呀!:hz1041:

2014-3-15 23:50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5 23:39 发表
“兵戈南下日为昏,匪石寒松聚一门。痛杀怀中三岁子,也随阿母作忠魂。”(明黄宗羲《卓烈妇》);“深闺日日绣凤凰,忽被干戈出画堂。弱质难禁罹虎口,只余梦魂绕家乡。”(张氏《绝命诗五首》之一);“明日还 ... [/quote]
多铎《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 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撄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
《扬州城守纪略》:“初,高杰兵之至扬也,士民皆迁湖潴以避之;多为贼所害,有举室沦丧者。及北警戒严,郊外人谓城可恃,皆相扶携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长号,哀声震地。公辄令开城纳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亟收公(史可法)遗骸,而天暑众尸皆蒸变,不能辨识,得威哭而去。”
  
《明季南略》:“廿五日丁丑,可法开门出战,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 (雍正《扬州府志》卷34)《明季南略》卷4:“顺治二年,清军实施扬州大屠杀后,至无锡时,舟中俱有妇人,自扬州掠来者,装饰俱罗绮珠翠,粉白黛绿。”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册:“顺治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多铎,将扬州屠杀中掠夺的‘才貌超群汉女人一百零三’,奉献给满清最高统治者。顺治帝获得十名,摄政王多尔衮获得三名,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三名,肃亲王豪格等各二名,英郡王阿济格等各一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5 23:53 编辑 [/i]][/color]

2014-3-15 23:52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5 23:45 发表

我就是好奇,为啥说作者是王秀楚?依据为何?  其次,如何流传到日本的?扬州十日记在清一朝两百多年不见痕迹,到了民国革命党就有了,你确定不是政治意义大过历史意义?

其次,林语堂的评价只是文学家、语 ... [/quote]
请参阅《扬州十日记》版本考

2014-3-15 23:56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5 23:45 发表

我就是好奇,为啥说作者是王秀楚?依据为何?  其次,如何流传到日本的?扬州十日记在清一朝两百多年不见痕迹,到了民国革命党就有了,你确定不是政治意义大过历史意义?

其次,林语堂的评价只是文学家、语 ... [/quote]


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23年十二        《中国小说史略》上卷        1934年一月       
1924年六月        《中国小说史略》下卷        1934年三月
林语堂,中国新闻舆论史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5 23:59 编辑 [/i]][/color]

2014-3-15 23:57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3-15 23:50 发表

多铎《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 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撄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 ... [/quote]
一处榜文而已,无非恐吓作用,你说的半天我就问你一句。

你确定,多铎此恐吓榜文真实可信?  [color=Red]昨[/color]大兵至维扬。这个怎么解释?昨天还是前几日?

成,咱告诉你,史学界说扬州十日记不可信之处在于 此文言扬州屠杀80万,但是扬州当时城市人口不可能有八十万,其次,满人不是奥特曼。十日间所杀不可能至“80万”。是否要僧众掩埋也颇不合理。所以仨字。  不 ,科,学!

2014-3-16 00:12 叫我东郭先生吧
十日记有木有讲,冷兵器军队,在遇到激烈反抗的情况下, 怎么才能以寡胜众,最终镇压反抗,屠杀掉大部分人口,难道辫子兵个个是超级赛亚人,小宇宙爆发? 还是挥刀自宫练了辟邪剑谱?你也说了,清军是不重火器的,除了攻城用红衣大炮,一般还是冷兵器和火绳枪为主,造反者拎把菜刀都能对抗,不存在装备上的悬殊差距。

2014-3-16 00:16 叫我东郭先生吧
清军屠杀还是对点不对面。我不相信当时的百姓的全民抗战的觉悟,只要日子过得下去就好了。这样,清军只需对顽抗的城池进行屠城以瓦解对方抵抗意志,而这样的城池全国最多几十座。而那些望风而降的大部分地方,清军只需张贴安民告示即可。

2014-3-16 00:23 叫我东郭先生吧
困了,你自己捉摸一下 那80万怎么杀的。

反正我不信清军那么牛气。南京大屠杀,近代化的日军六个星期用机关枪才消灭了三十多万人口。清兵屠城十日能杀掉八十万人? 难道人人是奥特曼?:hz1049:

2014-3-16 00:27 叫我东郭先生吧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册:“顺治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多铎,将扬州屠杀中掠夺的‘才貌超群汉女人一百零三’,奉献给满清最高统治者。顺治帝获得十名,摄政王多尔衮获得三名,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三名,肃亲王豪格等各二名,英郡王阿济格等各一名。”
-------------------------
我很好奇,这种事都流传下来了,满人究竟还有啥可文字狱的。统治不利的证据真是太多了.......

2014-3-16 00:29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3-15 23:56 发表



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23年十二        《中国小说史略》上卷        1934年一月       
1924年六月        《中国小说史略》下卷        1934年三月
林语堂,中 ... [/quote]
你查查鲁迅,有人说他是历史家吗?还有林语堂,你看看他究竟算不算历史家。我困了,赶快搜罗材料,明天回复你。

2014-3-16 00:34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5 23:57 发表

一处榜文而已,无非恐吓作用,你说的半天我就问你一句。

你确定,多铎此恐吓榜文真实可信?  昨大兵至维扬。这个怎么解释?昨天还是前几日?

成,咱告诉你,史学界说扬州十日记不可信之处在于 此文言扬 ... [/quote]
虽然明朝扬州不是最繁盛的时候,但也是当时全国十大城市。战争时期,大城市人口会膨胀的。
战时重庆人口的膨胀
1931年,重庆市人口256596人,1935年为379058人,1936年为471018人 。抗战期间,大量人口内迁,沦陷区1000余万人迁往西南,西北地区,其中有700万人来四川,迁至重庆地区的达100万人。1944年,重庆市区人口突破百万。1945年抗战胜利时,重庆人口已达至125万余人。
元代来中国传教的圣方济会教士鄂多力克在扬州逗留过。他在《鄂多力克行记》里写扬州道:
"城中有方济各派之修道院一所,与夫其他教士之礼拜堂数处,惟此种礼拜堂是属于聂思脱里派之礼拜堂。其城甚广大,其户至少有四十万,亦云有五十二万。

80万有可能。也许数字不一定准确,不过大屠杀肯定没问题的。你可以质疑南京大屠杀是不是三十万,可是日本真没有南京大屠杀吗?

2014-3-16 00:36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6 00:27 发表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册:“顺治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多铎,将扬州屠杀中掠夺的‘才貌超群汉女人一百零三’,奉献给满清最高统治者。顺治帝获得十名,摄政王多尔衮获得三名,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三名,肃 ... [/quote]
汉人会满文的很少,而且清政府不倒台,一般的汉人能看到这些档案吗?

2014-3-16 00:36 cmy77
意大利传教士马丁诺.马蒂尼(1614—1661,中文名卫匡国,字济泰)所著《鞑靼战纪》记录了他在中国的见闻:
  
  “他们的攻势如闪电一样,用不了多久就占领它,除非那是一座武装防卫的城市。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鞑靼的反复进攻,那就是扬州城。一个鞑靼王子死于这座城下。一个叫史阁部(史可法)的忠诚的内阁大臣守卫扬州,它虽然有强大的守卫部队,最后还是失败了,全城遭到了洗劫,百姓和士兵被杀。鞑靼人怕大量的死尸污染空气造成瘟疫,便把尸体堆在房上,城市烧成灰烬,使这里全部变成废墟。”

2014-3-16 00:56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5 23:34 发表

很辛苦吧?搜罗一堆。:lol:“作者“王秀楚”的署名在这些版本推演中有一个过程,据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朱宗宙先生称,其所见《荆驼逸史》中的《扬州十日记》署名为“无名氏”,而姚觐元《禁书总目》中所载的 ... [/quote]
《四库禁毁丛刊目录》,见《扬州十日记》赫然在内:“《扬州十日记》一卷,清王秀楚撰
《四库禁书》在收入《扬州十日记》时,第一次对作者王秀楚作了如下介绍:“本书作者是史可法的幕僚,《扬州十日记》是‘身所亲历,目所亲睹’的记史著作祖本。书中记述了清军攻破扬州,肆意奸淫妇女,泣声盈野的人间地狱惨象。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6 00:59 编辑 [/i]][/color]

2014-3-16 01:03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6 00:12 发表
十日记有木有讲,冷兵器军队,在遇到激烈反抗的情况下, 怎么才能以寡胜众,最终镇压反抗,屠杀掉大部分人口,难道辫子兵个个是超级赛亚人,小宇宙爆发? 还是挥刀自宫练了辟邪剑谱?你也说了,清军是不重火器的 ... [/quote]
请参考昆明301事件,就5个人几十分钟砍了一百多人,也就是用砍刀而已。

2014-3-16 06:41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3-16 00:34 发表

虽然明朝扬州不是最繁盛的时候,但也是当时全国十大城市。战争时期,大城市人口会膨胀的。
战时重庆人口的膨胀
1931年,重庆市人口256596人,1935年为379058人,1936年为471018人 。抗战期间,大量人口内迁 ... [/quote]
抱歉,《扬州十日记》作者言之凿凿的张口就来80万,到你这就给他随意辩解。如果他说的80万是假的。那么作者本人不严谨,他的东西有几层信度?:lol:

至于南京大屠杀人口非正常死亡人数。和南京百姓口述是杜绝不了的。:lol:

2014-3-16 07:23 叫我东郭先生吧
《扬州十日记》作者,言之凿凿张口就80万。你到为其辩解。如果人数如此虚假,则说明这作者不严谨,外加隔了200多年才出来。有多少可信度:lol:

南京大屠杀除了死亡人数外,还有南京百姓的口述,以及日本军官的回忆录。可比你这个十日记靠谱多了:lol:

2014-3-16 07:36 叫我东郭先生吧
回复 #400 cmy77 的帖子

其次,满人屠杀扬州也的确有其事,只是我故意不说看看你能给出什么史料,结果我都被你的奇葩理论打败了。

屡一屡,咱们从之前辩论主题是什么?,是《扬州十日记》的真伪问题。史学界称其为孤证就是因为其种种的不科学处,比如80万人口数据,对清军暴行的生动描绘,如此清晰的描绘起码离得不远,但却又未曾被发现。直到写出一篇《扬州十日记》。实在不可思议。(清军都瞎了?有个人能如此清晰的记录他们罪行而不被发现)

根据卢迪对扬州屠杀的研究,顶天20万。而且还是包括攻城战中的人数。


至于四库全书的整理自然要仔细甄别,十日记张口就来80万,明显是假的。
只有两种可能。
1.十日记却有其书,但却早就毁了。你所看到的是革命党伪造的:lol:

2.它就是文人自己杜撰的,如同无良文人杜撰孝庄和多尔衮有染一样,完全是为了报复。:lol:

至于哪种你自己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6 07:51 编辑 [/i]][/color]

2014-3-16 07:41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3-16 01:03 发表

请参考昆明301事件,就5个人几十分钟砍了一百多人,也就是用砍刀而已。 [/quote]
昆明事件是突发事件,老百姓没有思想准备。外加在人口密度大的场合,自然好得手。
清军从攻城到杀人,扬州百姓也这么没防备?何况清军还要“强奸”“劫掠”。还要和抵抗者战斗。搜查藏匿者。按道理真杀了80万,扬州也该人没楼空一片火海了。这样的“死城”如何在康熙初年就恢复一片繁华?:lol:

2014-3-16 07:48 叫我东郭先生吧
《四库禁书》在收入《扬州十日记》时,第一次对作者王秀楚作 了如下介绍:“本书作者是史可法的幕僚,《扬州十日记》是‘身所 亲历,目所亲睹’的记史著作祖本。书中记述了清军攻破扬州,肆 意奸淫妇女,泣声盈野的人间地狱惨象。
______
你确定当时就有 王秀楚了?而不是作者不详?:lol:

2014-3-16 07:48 叫我东郭先生吧
《四库禁书》在收入《扬州十日记》时,第一次对作者王秀楚作 了如下介绍:“本书作者是史可法的幕僚,《扬州十日记》是‘身所 亲历,目所亲睹’的记史著作祖本。书中记述了清军攻破扬州,肆 意奸淫妇女,泣声盈野的人间地狱惨象。
______
你确定当时就有 王秀楚了?而不是作者不详?:lol:

2014-3-16 12:30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6 06:41 发表

抱歉,《扬州十日记》作者言之凿凿的张口就来80万,到你这就给他随意辩解。如果他说的80万是假的。那么作者本人不严谨,他的东西有几层信度?:lol:

至于南京大屠杀人口非正常死亡人数。和南京百姓口述是杜 ... [/quote]
初二日,传府道州县已置官吏,执安民牌遍谕百姓,毋得惊惧。又谕各寺院僧人焚化积尸;而寺院中藏匿妇女亦复不少,亦有惊饿死者,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後约计八十万馀,其落井投河,闭户自焚,及深入自缢者不与焉.

如果按照你的标准,那么古代的历史都是假的,赤壁之战是假的,因为曹操根本没有百万的军队。长平之战也是假的,因为赵国没有40多万的军队。

2014-3-16 12:32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6 07:48 发表
《四库禁书》在收入《扬州十日记》时,第一次对作者王秀楚作 了如下介绍:“本书作者是史可法的幕僚,《扬州十日记》是‘身所 亲历,目所亲睹’的记史著作祖本。书中记述了清军攻破扬州,肆 意奸淫妇女,泣声盈 ... [/quote]

王秀楚是清朝官方的说法,你解释下官方编造这么个人有什么好处?
如果没有王秀楚这个人,那么按照你的标准,清朝官方说的话都是不可信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6 12:43 编辑 [/i]][/color]

2014-3-16 12:34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6 07:41 发表

昆明事件是突发事件,老百姓没有思想准备。外加在人口密度大的场合,自然好得手。
清军从攻城到杀人,扬州百姓也这么没防备?何况清军还要“强奸”“劫掠”。还要和抵抗者战斗。搜查藏匿者。按道理真杀了80万 ... [/quote]

那日本2战被炸的够惨的吧,就十几年,东京不是就很繁华吗?南京大屠杀够惨的吧,才没几年就很繁华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6 12:35 编辑 [/i]][/color]

2014-3-16 13:40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3-16 12:30 发表
初二日,传府道州县已置官吏,执安民牌遍谕百姓,毋得惊惧。 又谕各寺院僧人焚化积尸;而寺院中藏匿妇女亦复不少,亦有惊 饿死者,查焚尸簿载其数,[color=Red]前後约计八十万馀[/color],其落井投河,闭 户自焚,及深入自缢者不与焉.

如果按照你的标准,那么古代的历史都是假的,赤壁之战是假 的,因为曹操根本没有百万的军队。长平之战也是假的,因为赵 国没有40多万的军队。
            [/quote]
反正古人用于虚数是为了壮势!你可以“带甲百万”“良将千员”。但是从来没听说过屠杀数字也用虚数的:lol:。要么就是精准数字是事实,要么就是精准数字是虚构。反正纵观各史书我是没看到过这么玩的。:lol:

2014-3-16 13:41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3-16 12:32 发表


王秀楚是清朝官方的说法,你解释下官方编造这么个人有什么好处?
如果没有王秀楚这个人,那么按照你的标准,清朝官方说的话都是不可信的。 [/quote]
清朝官方说作者是王?求出处。谢谢。

2014-3-16 13:45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3-16 12:34 发表


那日本2战被炸的够惨的吧,就十几年,东京不是就很繁华吗?南京大屠杀够惨的吧,才没几年就很繁华了。 [/quote]
小弟弟,不要什么奇葩例子都用来对比好吗?你让我很无奈。如果你有东京人口被屠杀的记录也好,南京人口没被屠绝不然何止30万:lol:。
作为国府首都你觉得人口有多少?可扬州按照80万的说法可真的是灭绝了呀:hz1050:

2014-3-16 13:55 叫我东郭先生吧
张献忠还屠杀“六亿”呢,不过那是手下人层层谎报军功,杀一报十甚至报百。不像十日记记载的这么详细精准,惟妙惟肖。:lol:

2014-3-17 13:24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6 13:40 发表

反正古人用于虚数是为了壮势!你可以“带甲百万”“良将千员”。但是从来没听说过屠杀数字也用虚数的:lol:。要么就是精准数字是事实,要么就是精准数字是虚构。反正纵观各史书我是没看到过这么玩的。:lol: [/quote]
这个是你编的,请给出中国古代屠杀数字是精准的例子。
那个张献忠屠杀六万万是精准的吗?事实很可能是清朝编的以掩盖清军屠杀平民的,那些人很有可能大部分是清军屠杀的。
看来你很会编造历史啊。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7 13:37 编辑 [/i]][/color]

2014-3-17 13:26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6 13:45 发表

小弟弟,不要什么奇葩例子都用来对比好吗?你让我很无奈。如果你有东京人口被屠杀的记录也好,南京人口没被屠绝不然何止30万:lol:。
作为国府首都你觉得人口有多少?可扬州按照80万的说法可真的是灭绝了呀:h ... [/quote]
扬州在那个时代是个大城市好不。人口被屠杀了,可以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啊。

对于数量可以存异,不过这个屠城是多泽说的,请你给出他说谎的证据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7 13:28 编辑 [/i]][/color]

2014-3-17 13:40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3-17 13:24 发表

这个是你编的,请给出中国古代屠杀数字是精准的例子。
那个张献忠屠杀六万万是精准的吗?事实很可能是清朝编的以掩盖清军屠杀平民的,那些人很有可能大部分是清军屠杀的。
看来你很会编造历史啊。 [/quote]
不要意思,骚年,现在让你解释为啥屠杀数字这么笼统,却被作者写成这么言之凿凿。

张献忠那个是部下们层层谎报军功报到6亿的。出自张他自己军纪不严。别什么屎盆子都往清朝身上赖。:lol:

现在究竟是咱俩谁编历史呀,骚年。你说扬州十日记,结果半天解释不出为啥有80万的数字,然后又对张的屠杀洗涤往清军身上推。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lol:

2014-3-17 13:58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3-17 13:26 发表

扬州在那个时代是个大城市好不。人口被屠杀了,可以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啊。

对于数量可以存异,不过这个屠城是多泽说的,请你给出他说谎的证据 [/quote]
很好,说道重点了!

四川因为张献忠屠杀导致人口太少,[color=Red]只好湖广填四川[/color]。请问历史上扬州被”屠光“是哪里的百姓”填补“?

跟你看个古人描述屠杀是否有过精确记载,大多是如此

[color=Red]顺治二年5月,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山团练之手。大顺军之一部约21万兵力驻扎于平江、浏阳一带。康熙十九年《平江县志 灾诊》称:“乙酉年,闯寇数十万寇县,往来屯驻四阅月,凡上下乡方围三百余里比屋盘踞,深山穷谷焚林竭泽,南妇老幼杀死无算。”[/color]

人家可没说精准数字,是你们作者自己说扬州十天被杀80万的。你还没给我个说明,清军怎么这么有战斗力呀!十天效率这么高:lol:

2014-3-25 02:26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6 13:41 发表

清朝官方说作者是王?求出处。谢谢。 [/quote]
四库禁书是官方编的书

2014-3-25 02:28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3-17 13:58 发表

很好,说道重点了!

四川因为张献忠屠杀导致人口太少,只好湖广填四川。请问历史上扬州被”屠光“是哪里的百姓”填补“?

跟你看个古人描述屠杀是否有过精确记载,大多是如此

顺治二年5月,李自成死 ... [/quote]
四川的屠杀很有可能是清军杀的,张献忠屠杀很可能是清政府造谣

页: 1 2 3 4 5 6 [7] 8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