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你们对太祖誓约怎么看


2013-11-14 23:13 KYOKO
你们对太祖誓约怎么看

就是赵匡胤写在牌子上还是不知道刻在石头上的,对柴氏后人优待的条款,大致就是“善待柴氏后人,他们犯了罪也不能用刑,即使谋反大罪也至多赐狱中自尽,不得连累他人”。据说这誓约是由一个不识字的太监带领新继位的皇帝看的,也就是说原则上这誓约在世的人也就一个人知道,至于他尊不遵守就不知道了,不遵守别人也拿他没辙,这不算不尊祖训。。

这消息捅出来还是金兵占领开封的时候,请出太祖誓约,最后天下人都知道了。

问题是,以上所说是不是确确实实存在,无可置疑的?咱老觉得有点儿玄

2013-11-15 09:10 durametal
恐怕后面的皇帝不一定会遵守。
反正没人知道,不遵守也不会被人质问。

2013-11-15 10:31 lhl704625
第一条 善待柴氏后人。 明里得到执行,暗地里不好说。
第二条 不杀士大夫和言官在北宋获得严格执行,南宋打了个折扣,高宗杀了些。总体来说基本达标。(韩侂胄、贾似道不算皇上杀的)
第三条  赌咒发誓 。  在宋钦宗身上灵验了。可钦宗不是太祖子孙。:hz1044:

2013-11-15 10:32 白虎非虎
这誓约遵守了也没啥,又不是让你自宫,怕鸟啊

2013-11-15 10:57 三种不同的红色
说善待柴氏后人,请问周世宗的几个儿子何在?

2013-11-15 12:53 KYOKO
回复 #5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三红啊
执行如何是一方面,该誓约的真实性如何?

2013-11-15 13:09 赵英雄
这种东西不过就是个把戏罢了!

2013-11-15 13:16 临川介甫
[quote]原帖由 [i]lhl704625[/i] 于 2013-11-15 10:31 发表
第三条  赌咒发誓 。  在宋钦宗身上灵验了。可钦宗不是太祖子孙。[/quote]
从这个角度讲,自太宗洎高宗都不是太祖子孙,都不用遵守誓约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临川介甫 于 2014-1-19 22:24 编辑 [/i]][/color]

2013-11-17 14:33 dreambe
换个议题:太祖的子孙都遵守了吗?

如果太宗一系的皇帝遵守不遵守都没关系,那他们的表现还算是很不错了。

2013-11-18 09:25 宇文铭
这玩意要是昭告天下,柴氏子孙造反不就和朱棣夺位一样多了一件护身符了吗

2013-11-18 09:33 lhl704625
回复 #10 宇文铭 的帖子

还是不一样的,朱棣是开无敌,柴氏子孙只能 神圣干涉。

2013-11-18 14:44 dreambe
对朱棣带着护身符纵横沙场一事,似有不同意见。

请精通明史的大大考证一下,建文帝的原话是否为“勿使朕担负杀害皇叔之罪”?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别把朕的四叔抓活的回来,不然朕就得下旨明正典刑,干脆就在战场上解决算了,那样杀燕王的不过是一将领。

护身符?催命符?

2013-11-18 23:25 sos2290
怀疑没这事

2013-11-19 08:56 lhl704625
回复 #12 dreambe 的帖子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朱棣的护身符主要是朱元璋给的。
造反有理,革命无罪。:hz1019:

2013-11-19 08:5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lhl704625[/i] 于 2013-11-19 08:56 发表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朱棣的护身符主要是朱元璋给的。
造反有理,革命无罪。:hz1019: [/quote]

朱元璋说的是如果朝中有了奸佞,那么皇帝就可以下旨叫诸王来清君侧。

不是让诸王自行起兵。

燕逆歪曲、阉割了他爹的话。

朱老四的护身符,还是建文给的。

2013-11-19 09:53 宇文铭
下旨这玩意,太不靠谱了

2013-11-19 10:53 阿巽
我奉诏讨汝……吾奉衣带诏讨贼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3-11-19 10:54 编辑 [/i]][/color]

2013-11-19 18:02 lhl704625
回复 #15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最起码朱元璋给后来的靖难创造了条件。
封藩王、赋兵权、立祖训、杀功臣。 没有这些, 老四的靖难全无可操作性。
  八八栽下一棵大树,结果把乘凉的孙子砸死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hl704625 于 2013-11-19 18:05 编辑 [/i]][/color]

2013-11-20 09:43 dreambe
[color=Blue]“朱允炆十分清楚,他的叔叔朱棣这次是来玩命的,马虎不得,于是他将三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耿炳文,希望他将叛军一举荡平。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他还亲自送耿炳文出征,也就是在这次送行活动中,朱允炆干出了他一生中最愚蠢的事情。

  他在将军队交给耿炳文的同时,语重心长的对他说:“请你务必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啊。”

  虽然他一生中干过很多蠢事,但我认为这件事是最愚蠢的。”[/color]

以上节选自《明朝那些事》,也就是前面几位提到的朱棣的“护身符”。因为皇帝这条命令,朱棣多次在战场纵横来去,甚至亲自当侦察兵,明军硬是不敢放箭射他,这不是臭无赖吗?

本人为了考证此事,也查了《明史》,但还真没有看到有这条记录。也许在《明实录》中有?没时间去细究了,这个问题留给诸位大大。

但就算此事属实,我在#12提出的那个问题也仍然不得其解。那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你在战场上直接把我叔叔干掉吧,这样罪名是你的,我就啥事都没有了。但要是抓了活的回来,可就真的给我出难题了哦。

朱允炆是那种忠厚老实的人吗?朱标的人品我相信,朱允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dreambe 于 2013-11-20 09:58 编辑 [/i]][/color]

2013-11-20 10:25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19 dreambe 的帖子

《明史》中就有。

《明史·成祖纪》:“[color=Red]王以十余骑逼庸营野宿,及明起视,已在围中。乃从容引马,鸣角穿营而去。诸将以天子有诏,毋使负杀叔父名,仓卒相顾愕贻,不敢发一矢[/color]。”

至于这份诏书,记载在《明史纪事本末》中:“[color=Red]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仁之极。近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勿休此意,无使负杀叔父之名[/color]。”

这个护身符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比如白沟河之战,朱棣三易其马,矢尽刀折,而官军居然不敢进,让朱棣走脱。再比如东昌之战,燕军大败,为了保护全军撤退,朱棣亲自率领几十名骑兵断后,官军不敢追击,致使燕军安全撤离。前面所引《明史·成祖传》,则是夹河之战的情景,结果也让朱棣安全走脱。

建文是个仁厚之君,这个是不需要怀疑的。只是仁厚到迂腐的地步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1-20 10:26 编辑 [/i]][/color]

2013-11-20 11:02 dreambe
回复 #20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偶像三红终于答复了,本人真是内牛满面啊。

建文与其说迂腐,还不如说愚蠢。能在几个月内废除和逼死若干位听话的叔叔,却偏偏下了一条不让杀造反的叔叔的命令……

宋襄公那才是真正的仁厚+迂腐。

2014-1-19 12:11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3-11-15 10:57 发表
说善待柴氏后人,请问周世宗的几个儿子何在? [/quote]
有,被特殊保护起来了,改姓了,不过说法也不一,有说是潘美收养的,也有说一个姓卢的。

2014-1-19 12:41 zhwenh_0421
无法无天

[size=3]  只要拒绝第三方裁判,任何协议都是浮云。

PS:

  楼主对国人道德怎么看?

:hz1020:[/size]

2014-1-19 22:54 KYOKO
[quote]原帖由 [i]岳光寒[/i] 于 2014-1-19 12:11 发表

有,被特殊保护起来了,改姓了,不过说法也不一,有说是潘美收养的,也有说一个姓卢的。 [/quote]
大同皇帝这个特殊保护何指?

明知道官家想斩草除根,北宋的那些大将(原本是后周的),自动保护起柴氏子孙?

2014-1-20 10:30 sos2290
回复 #24 KYOKO 的帖子

后世有评价说潘美人品不错,就有这方面的因素.

一说潘惟吉就是世宗的儿子,潘美收为从子. 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做,潘美跟太祖关系亲密,人又忠诚,加上也是建立政权的老臣子,太祖自然不会过于严苛.

PS下,另一个儿子不是很清楚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14-1-20 11:02 编辑 [/i]][/color]

2014-1-20 10:53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4-1-19 22:54 发表

大同皇帝这个特殊保护何指?

明知道官家想斩草除根,北宋的那些大将(原本是后周的),自动保护起柴氏子孙? [/quote]

[size=5][i]据丁传靖从《随手杂录》、《默记》等宋、元、明、清的方志、杂史等约五百余种著作中辑录而成的《宋人轶事汇编》所记,“太祖初自陈桥入城,周恭帝即衣白襴乘轿子出居天清寺,世宗节名,而寺其功德院也。太祖与诸将同入内,六宫迎拜。有二小儿丱角者,宫人抱之,亦拜,询之,乃世宗二子纪王、蕲王。顾诸将曰:‘此复何待?’左右即提去。惟潘美在后以手揑殿柱,低头不语。太祖曰:‘汝以为不可耶?’美曰:‘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太祖即令追还,以其一人赐美,美即收之为子,而太祖后亦不复问。其后名惟正者,是也。……名夙者,乃其后也。夙有才,为名帅,其英明有自也。”惟正在《随手杂录》中称名惟吉,潘美收养柴荣的这个小儿子后,对他很好。后惟正为刺史。以上记载虽不见正史,但据祝治平卢苗安柴存才的《周世宗柴荣后裔今何在?》一文介绍,浙江省东阳市《寀卢村志》也有“事后潘美抱养纪王熙谨;卢琰抱养七皇子蕲王熙诲(柴炯)”记载,可见潘美收养柴荣之子是属实的。[/i][/size]

从这个记载中看,太祖最开始的意思可能是要斩草除根,但也语焉不详,只是“此复何待”+“左右即提去”。虽还不能百分百肯定要杀,但这种可能性很大。但之后被臣下收养,也是太祖默许的,不能单纯地看成是臣下怕太祖开杀戒而自动保护。

这里面潘美和卢琰,潘美是太祖亲信,基本上是太祖的人,而卢琰是旧臣,他们两个都有记载委婉地劝太祖不杀,所以一人养一个。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4-1-20 11:04 编辑 [/i]][/color]

2014-1-20 11:32 sos2290
对了,水王的问题有一个疏漏: 太祖誓约跟太祖誓碑是两回事.

如果按照你说的"这誓约是由一个不识字的太监带领新继位的皇帝看"的话,这个应该指的是曹勋.曹勋带回来的太祖誓约中,并没有对柴氏后人优待的条款.

这一条是《避暑漫抄》上面的,可信度要打折扣.另外后世王夫之的事例也明白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古人有时候也不靠谱------------ 所谓的太祖誓碑传到王夫之的那个年代,居然还变成了"不加农田之赋"这一条. 可见所谓太祖誓碑内容的以讹传讹有多么严重了.

综合一下,太祖誓约和太祖誓碑不是一回事,内容也不一样.相对而言,太祖誓约可信度更高,太祖誓碑可信度低,且存在严重的讹传.

2014-1-20 11:55 sos2290
另外还得考虑进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因素.

譬如太祖誓碑,说法太多了,就以水王主贴所云,是金兵入开封时发现的,如果属实,猫腻可就多了.古代但凡改朝换代,都得寻找点天命之类的东西,更别说外族占据中原了.通过炮制太祖誓碑,制造"天命"来宣传金政权的正当性: 北宋之所以被灭,是违背誓言,当然也是违背天意了,更要命的是这个誓言还是开国皇帝立下的,你死了都没处喊冤去-------这叫报应.

通过这种手法,制造金政权是"顺应天命",而北宋是"得国不正,违背天命"的烟雾,以利于统治. 金政权是不是太祖誓碑始作俑者已经不可考,但是对这种言论,金人无疑是默许甚至纵容的.

而对南宋政权而言,太祖誓约也是有利的.曹勋的回归,等于巩固了高宗政权的正统性,而所谓的太祖誓约,又可以营造新皇帝伟光正的形象. 要知道北宋因为自身的原因,本来就有重文轻武的传统,与士大夫的关系并不差(而不听话的士大夫,该杀的时候他们可从来就没手软过).宋代皇帝的这种统治方式,是由这个政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不管有没有太祖誓约,该重用的他们一样重用,该杀的一样杀.所谓的太祖誓约,根本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但对当时而言,新皇帝威望不足,政权不稳定,还面临外敌,当然会渲染这一套了.

所以才会出现太祖誓约和太祖誓碑的微妙差别.需要注意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善待柴氏子孙? 无他,心中有愧,为什么心中有愧,无他,得国不正.

所以个人对太祖誓碑持怀疑态度---------- 高宗即位的当口,他们能说自已这个"宋"的政权,是得国不正,抢人家小孩子的吗?  另外,从治国方略而言,"善待士大夫"跟"善待柴氏后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又怎么会并列在一起?

2014-1-20 12:25 KYOKO
回复 #27 sos2290 的帖子

我一方面是这个意思,这块碑的存在性咋样?

2014-1-20 14:53 sos2290
回复 #29 KYOKO 的帖子

誓约可靠性比较大,但是应该没有柴家后人的内容. 誓碑及其内容很有可能是北宋的政治对手炮制出来的,即使真有这个碑,也不会谈柴家后人的事.

看这个事不能单纯从文史角度,单纯文史角度,很难理解柴氏后人问题的政治敏感性严重性.古代讲究的是名正言顺,朝代更迭这样的大事更是极为严肃,一旦牵扯上柴家后人,赵宋官家欺负孤儿寡妇的事情可一点也不光彩,你的政权是靠这种手段得来的,那么政权的正当性也就不存在了,这是一等一的大事.

靖康时期拿出柴氏后人做文章的政治意味就更浓厚了: 推翻一个朝代,大抵都会说当时,或者前几代的皇帝多么无能,所以政权更迭. 所谓的太祖誓碑则相反,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开国之本------------ 这是要在源头上彻底断绝北宋政权的根本,现在已经不是几个皇帝无能的问题了,也不是换了个皇帝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你这个王朝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北宋就是个非法政权.

所以不能排除政治对手做手脚,最后以讹传讹这个可能.

2014-1-23 11:22 岳光寒
回复 #30 sos2290 的帖子

大忽悠又乱忽悠。

北宋正史对宋受周禅的问题一点都不避讳,有何政治敏感性问题?况且誓碑之说最早见于宋人笔记,笔记作者基本都是在宋朝做大官的。

所谓的欺孤儿寡母得位不正之说,那是宋朝灭亡以后才有的因果报应论,而宋代存续期间对此并无多大微词。毕竟北宋得位于五代,并且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到五代近百年的乱局,仅凭这一点,就可以吹成是天命,既是天命,又有何不正?

况且宋代周,反抗者仅三人,都列在宋史的《周三臣》传里——韩通、李筠、李重进,后二者还是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就可见天下对周的感情也不深,五代这些短命王朝都没什么根基,篡位就篡位了,习惯了,没人当回事,周又何尝不是篡位的?

太祖即位以后群情未附之时就曾经表态,你们谁有天命谁就可以来跟我抢,没有天命就给我歇着,表达出对此的一种豁达态度,跟李世民之于玄武门一样——反正这事大致就这样(当然宣传时肯定是要强调己方的合理性的),你们不服也得服。

而且宋祖发动兵变的时候也早就有约在先,除了反抗者,不可伤害任何人,包括柴氏。柴氏有恩于赵氏,那么赵氏夺其位有忘恩负义之嫌。但宋朝的理论应该是赵氏有天命,所以不算忘恩负义,即使是,也是为天下,但是为了报柴氏之恩,在誓约里加这么一句,也是有可能的。

你所谓的政敌炮制之说更站不住脚,要炮制就炮制点抹黑的,炮制出这么有人情味的东西来干嘛?一般人看到这誓碑首先得说赵氏有情有义,谁会像你一样去拐弯抹角地去想得位不正的问题?你又想多了。

读史时是不能根据自己的臆想胡乱证伪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4-1-23 11:26 编辑 [/i]][/color]

2014-1-26 21:37 sos2290
回复 #31 岳光寒 的帖子

所以说你只读死书。首先誓碑一说并非你说的那么板上钉钉,说法不是仅有你那一种,这个就懒得扯了。

这种所谓的禅让把戏,赵宋官家不是独一份。譬如晋受魏禅,也可以说是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和乱世,而且魏也是篡的汉禅,照你的逻辑,也可以说是天命。

那么请问司马家觉得很光彩了?再譬如,赵官家披上黄袍的时候说过些什么你选择性无视了吧?

这事谈不上耻辱,却也不是什么光彩,能够不提的,就尽量不提,这才是关键。用这种事情来标榜有情有义--------- 哥们你没睡醒吧。

你的问题在于角度,你得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不要从单纯的学术角度看问题。曹魏、司马晋都干过这种事,从学术来讲,他们都大力宣传天命。

但实际上,普通的老百姓有多少买账的?

2014-1-26 21:47 sos2290
另外,还可以从侧面来看很多问题。

譬如自宋以后,出现了不少反映这个事情的民间作品,什么柴进啦,柴郡主啦,这也真实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嘛。你能想像赵官家和他的后人们眼见着老百姓那这种事情开涮?

誓碑之说,你也在忽悠大家嘛----------- 你只说作者在宋代做大官,但是没告诉我们,这个事,其实是靖康之后才捅出来的。

换言之:在此之前,少有人谈这个事。那么赵氏对这个事到底是个什么态度,不是很明显么。

读书别读傻了,宋朝的理论当然是赵氏有天命,所以不算忘恩负义。问题是你认为除了朝廷那帮人以外,普通人有几个信这套?

你把宋廷对这个事的态度,当成了普通民众对这个事的态度了。

2014-1-26 22:09 wzz1968
还是本朝太祖的遗诏更为虚晃:
“你办事,我放心,有问题,找江青."
"有感否定文革及复辟资本主义者,全党共诛之。”

结果,屁也不定。

2014-2-1 11:04 岳光寒
回复 #32 sos2290 的帖子

我就知道你这缺每次忽悠大了被人指出,就先说人家读书读傻了,然后又混淆我的说法,然后又故作高深YY一大通,想掩盖之前的硬伤。“水贼过河,甭使狗刨”,少来那些没用的。

我并未说誓约就一定是真的,这东西本来就是疑案。

但你基本确定誓约是假的,并且是政敌抛出来恶心宋朝的——你这倒不叫读书读傻了,你这叫想瞎了心了。试问哪个政敌会抛出这种拐弯抹角到完全达不到抹黑目的的文案?省省吧。

这东西就算是炮制的,也绝不会是宋朝的政敌炮制的,更不会是用来抹黑的。只有你这种满脑子YY阴谋论到常理都不管的人才会觉得誓碑之说是用来抹黑宋朝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4-2-1 11:16 编辑 [/i]][/color]

2014-2-1 12:13 KYOKO
抹黑称不上,咱觉得老百姓对后周同情是肯定的(好吧,咱代表下老百姓),虽然有点儿那个地命海心,孤儿寡母以前的日子可比你好上一万倍

2014-2-1 16:23 三种不同的红色
老百姓为什么要同情后周?

2014-2-1 16:37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4-2-1 16:23 发表
老百姓为什么要同情后周? [/quote]


后周二祖都是大善人呀,而且是真给逼反的。

2014-2-1 17:27 sos2290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4-2-1 12:13 发表
抹黑称不上,咱觉得老百姓对后周同情是肯定的(好吧,咱代表下老百姓),虽然有点儿那个地命海心,孤儿寡母以前的日子可比你好上一万倍 [/quote]

也不至于同情后周,这里有个官方理念和民间理念的不同。在官面上,自然一派和谐,但是当时的普通民众接受程度就未必了,他只看他能看见的东西,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来,传多了就走样了。尽管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统治者对这个问题却是很敏感的。

譬如魏受汉禅、晋受魏禅,统治者极力渲染正当性,不就是怕老百姓说闲话嘛。在舆论基础上,赵官家还不如曹魏和司马晋,魏晋篡位前,虽然也经历了政治清洗,但禅让临近时,大局早定,几乎没什么波折。赵宋不一样啊,兵变了跟着就逼人家禅让,动静比前两位要大。

这其实已经是历代的一个规律了,不特别的去否认,但也不会主动去强调,都是这么干的。通过这种手段上位的人,都大谈自已多么有天命,而淡化曾经是人家臣子的事情,怕人家说闲话而已。

现实里这样的例子也很多:譬如你是一个帮会的二当家,现在大当家无能,你纠结一帮人把他赶下台。当然,自然有人去宣传你上位的合法性,你也善待前任老大的后代,但你会到处跟外面的人主动提这个事么?

只有白痴才会这么干。

2014-2-1 17:38 sos2290
[quote]原帖由 [i]岳光寒[/i] 于 2014-2-1 11:04 发表
我就知道你这缺每次忽悠大了被人指出,就先说人家读书读傻了,然后又混淆我的说法,然后又故作高深YY一大通,想掩盖之前的硬伤。“水贼过河,甭使狗刨”,少来那些没用的。

我并未说誓约就一定是真的,这东西 ... [/quote]

不用言语攻击,是不是忽悠,不是你说了算。

首先你看帖子就没看清楚,水王主贴中说,誓碑是金人发现的。所以我才说,誓碑一直存疑,有可能是政敌抹黑,如果真是金人发现,那么金人的嫌疑最大。

之所以说你死读书,是因为你自相矛盾了。你忘了柴家后人的事,脑袋都差点没了,为了保命连老爹的姓都改了--------- 你自已也发在了前面。 请问一句:在这种情况下,誓碑体现的是你所说的“赵氏有情有义”呢,还是别的什么:hz1019:

另外你不知道联系起来看问题,联系起来看就再简单不过,中国历史上玩这套把戏的人,谁不是这么干的。


最后是不懂脑筋,其实你反过来想不就明白了:赵宋官方为什么宣传和强调我这么干的合理性? 不就是怕别人说闲话嘛。

2014-2-1 17:47 sos2290
还有一点,可做为死读书之典范。

“所谓的欺孤儿寡母得位不正之说,那是宋朝灭亡以后才有的因果报应论,而宋代存续期间对此并无多大微词”----------- 从后代历史学家的角度看,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从当时的环境看,就大有问题。

要知道,在靖康前后,所谓的宋就已经灭亡了,因果报应论出现是很正常的事。靖康时的人只知道国都被破,皇帝和皇室被人家一锅端了。他们不可能知道历史上还会出现一个南宋。所以靖康前后出现这种因果报应论是完全正常的。

在你这样的学术角度,宋代存续期间是两宋,所以觉得当时不会出现这种因果报应论,但是你忘了,而对当时的人来说,宋代存续期间就只有一个北宋。

你老兄的读史方法很有问题。

看清楚本人的观点:誓约可信度高,誓碑存疑,若誓碑真是出自金人的发掘,那么金人为了政治目的造假的可能性很高。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14-2-1 17:57 编辑 [/i]][/color]

2014-2-1 18:23 sos2290
搞清楚这个事非常简单。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宋太祖其实谈不上什么善待柴家后人。譬如柴家的几个直系后人,失踪的失踪死的死,到嘉佑年间只能封旁系的柴家后人世袭官职。徽宗在政和年间还提起这事,并说当时“议者谓不当封周”,由此可见一斑。

再说赵匡胤本人,如果说之前想杀小孩子不足信,那么只看柴宗训即可。譬如他把柴宗训弄到房州--------- 这里可是中国古代的流放盛地啊。有这么“善待”的吗。所以说,赵官家对柴家后人的态度非常明确,就跟历史上的同行们一样,不赶尽杀绝,但是也谈不上什么善待。

这不就很明白了么:赵宋官家根本就谈不上善待柴家后人。在这种背景下,煞有介事的大谈什么“太祖遗命善待柴家后人”,这是赤果果的打脸行为。

只有赵宋官家的政治对手才会这么干,普通老百姓不会玩得这么文艺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14-2-1 18:24 编辑 [/i]][/color]

2014-2-1 19:58 岳光寒
回复 #42 sos2290 的帖子

我都说了,水贼过河别使狗刨,你在我这还玩这一通绕有用么?
我不想跟你绕着忽悠,就一个简单的问题问问你——让你去抹黑宋朝,你就琢磨出这么个文案来?

这个誓碑之说从它出现的一天起,一直被人认为是宋朝开明、仁恕、有情义、言论自由的证据,到你这变成抹黑宋朝的工具,你对你信口雌黄的本事看来是信心爆棚啊。

2014-2-1 20:04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4-2-1 12:13 发表
抹黑称不上,咱觉得老百姓对后周同情是肯定的(好吧,咱代表下老百姓),虽然有点儿那个地命海心,孤儿寡母以前的日子可比你好上一万倍 [/quote]

首先,老百姓的态度,史书上基本上是看不见的。史书上所谓的民意,基本都是士人的民意,因为书都是他们写的。

其次,五代这几朝,由于都很短命,而且都没有摆脱战乱,所以也基本上无法给百姓安定的生活,也就对百姓没有什么恩信,所以不用指望百姓对他们有情义。孤儿寡母受欺负跟老百姓什么关系?后周的大位何尝不是这么来的?

再次,后周灭亡,无论是朝中的文臣武将,还是藩镇大将,还是天下士人,都没有什么强烈的反抗,真正反抗的,前面我也说过了,就3个人,其中还只有1个是真心的。

所以,你说谁同情后周?别说你代表那时的百姓,现在的老百姓你也代表不了吧。

2014-2-1 20:18 sos2290
我说了你的读史方法有问题:用后世的角度去看当时的问题。什么开明、仁恕、有情义、言论自由,这是后来的事情了,王夫之不就搞个大乌龙么。

请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宋室其实并没有善待柴家后人。随着两宋灭亡,后人当然会根据自已的需要,通过书籍、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各自的解读。

看历史要动脑筋,既然宋室根本没有善待柴家后人,那么根据这个什么存疑誓碑引申出的后人解读,那是不靠谱的,你居然拿这个当证据---------  请不要把民间小说跟历史混淆。

古代朝代更迭,都会有一套文宣手段,以张扬天命。在靖康年间,人们不可能知道还有个南宋,对他们而言宋已经亡了。在宋亡的时候,出来一个什么善待柴家后人的祖训------------而事实上,根本就没遵守所谓的祖训。这不是摆明了告诉大家:宋之所以亡国,是因为不遵祖训,是报应吗。

因果报应论就是因为柴家的事情而起,“一直被人认为是宋朝开明、仁恕、有情义、言论自由的证据”------- 你这是把文学作品当历史了,宋室到底怎么对柴家后人,写小说的人不知道可以理解,史家怎么可能不知道。

2014-2-1 20:25 sos2290
不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以前的事。

在北宋灭亡的当口,出了这么个东西,你觉得当时的老百姓对此联想得最多的是“宋朝开明、仁恕、有情义、言论自由”,还是觉得这是报应呢?

之所以说出自政敌的可能性大,那是因为当时的宋室根本无需用柴家刷声望,而合理运用柴家后人的遭遇,却能对宋室造成伤害。

誓碑的事存疑太多,既然水王说金人发掘,若以此为准,当然是金人的嫌疑最大了。

2014-2-1 20:30 岳光寒
回复 #45 sos2290 的帖子

宋朝怎么对待柴家后人的,跟宋太宗怎么对待宋太祖的一样,也是疑案。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是宋朝人杀的。
官方说法柴宗训是自己死的,下落不明的皇子有记载的一个在潘美家一个在卢家,不也过得挺好么?还说潘美那个有名的孙子潘夙其实就是柴家后人。

另外,你有逻辑没有?我说誓碑被认为是宋朝开明仁恕的证据是用来反证你的所谓抹黑宋朝的,谁拿这个当证据了?还特么民间小说?我哪提什么民间小说了?你能不能不东拉西扯?一但讨论点什么东西,你就东拉西扯,然后故意曲解别人的意思,以为大家都没智商,任你忽悠?

我就问你一句话,让你抹黑宋朝,你弄出这么个文案来,让人看了反而觉得宋朝真是好啊,你咋交差啊?别东拉西扯。

2014-2-1 20:34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sos2290[/i] 于 2014-2-1 20:25 发表
不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以前的事。

在北宋灭亡的当口,出了这么个东西,你觉得当时的老百姓对此联想得最多的是“宋朝开明、仁恕、有情义、言论自由”,还是觉得这是报应呢?

之所以说出自政敌的可能性大, ... [/quote]
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以前的事情了。你好像在说你自己,但你不是用现代人的眼光,你是用阴谋论走火入魔者的眼光。

2014-2-1 20:42 sos2290
另外很多东西不能只靠书本的:hz1017:

譬如你看书本,后周的百姓对柴家不感冒,跟赵官家怎么对待柴家后人是两回事。因为不管老百姓怎么看待后周和北宋,始终改变不了你赵老大曾经是后周臣子的事实。即使老百姓再怎么反感后周,拥护赵宋,但赵老大始终是要注意舆论影响。曹魏、司马晋都是如此,他们上位也流血,但血流得早些。赵宋上位流的可是新鲜血,又怎么可能不注意。

所以,无论是大臣的拥戴,又或许是百姓的拥护,都不会使之改变。因为这是由统治者的心态决定的,也是人的本性之一。

通过这种方式禅让的王朝,有些方面是相似的:一、“善待前朝”,起码吃穿不愁,因为你如果赶尽杀绝,禅让的合理性就没有了;二、严格控制,虽然不杀你,但是也不准你挑事;三、大力宣传天命,强调上位的合理性,淡化曾经的从属关系。

不管民众、政局如何变化,这三点都不会改变。

2014-2-1 20:43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sos2290[/i] 于 2014-2-1 20:42 发表
另外很多东西不能只靠书本的:hz1017:

譬如你看书本,后周的百姓对柴家不感冒,跟赵官家怎么对待柴家后人是两回事。因为不管老百姓怎么看待后周和北宋,始终改变不了你赵老大曾经是后周臣子的事实。即使老百姓 ... [/quote]
还是那个问题:让你抹黑宋朝,你就写这么个文案?

2014-2-1 20:46 sos2290
[quote]原帖由 [i]岳光寒[/i] 于 2014-2-1 20:30 发表
宋朝怎么对待柴家后人的,跟宋太宗怎么对待宋太祖的一样,也是疑案。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是宋朝人杀的。
官方说法柴宗训是自己死的,下落不明的皇子有记载的一个在潘美家一个在卢家,不也过得挺好么?还说潘美 ... [/quote]

答案就在你自已口中啊....... 我可没拿疑案说事。

好好的柴家子孙,为什么要生活在潘美家和卢家?明明是姓柴,为什么要姓潘?

为了保命连自家的姓氏都没了,这还厚待啊:hz1019:

2014-2-1 20:48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sos2290[/i] 于 2014-2-1 20:46 发表


答案就在你自已口中啊....... 我可没拿疑案说事。

好好的柴家子孙,为什么要生活在潘美家和卢家?明明是姓柴,为什么要姓潘?

为了保命连自家的姓氏都没了,这还厚待啊:hz1019: [/quote]
这是野史记载的,不一定全真,即使为真,也不是什么事天下人都知道的。谁告诉你天下人都认为赵家把柴家人都害了?

还是那个问题:让你抹黑宋朝,你就写这么个文案?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4-2-1 20:50 编辑 [/i]][/color]

2014-2-1 20:53 sos2290
这个跟抹黑宋朝有什么关系啊。同样一个东西,放在不同的时间段,作用也不一样。这东西要是在后世,自然如你所说“被人认为是宋朝开明、仁恕、有情义、言论自由的证据”。

问题是当它出现金国进中原破开封,北宋灭亡的时候。我还是那句话,你觉得大家会由此联想到开明情义,还是北宋灭亡是报应?

另外关于柴氏子孙的问题,你说的潘美救人的事情我都没引用(因为可能存疑),而是用欧阳修的说法,反正大都不是死就是失踪,无论如何不能说善待吧。

而且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通过此种方式上位的王朝,都不会为前朝提供这种优待---------否则柴宗训不会被流放。

2014-2-1 20:58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sos2290[/i] 于 2014-2-1 20:53 发表
问题是当它出现金国进中原破开封,北宋灭亡的时候。我还是那句话,你觉得大家会由此联想到开明情义,还是北宋灭亡是报应? [/quote]

除了你,谁会这么联想??

另外你提后周就提后周吧,还弄个“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你这是给宋朝攒民心呢吧??你这叫抹黑?

2014-2-1 21:00 sos2290
[quote]原帖由 [i]岳光寒[/i] 于 2014-2-1 20:48 发表

这是野史记载的,不一定全真,即使为真,也不是什么事天下人都知道的。谁告诉你天下人都认为赵家把柴家人都害了?

还是那个问题:让你抹黑宋朝,你就写这么个文案? [/quote]

请看清楚,是你引用的野史,而不是我。正因为是野史记载,所以我根本就没提这个说法。怎么,当野史不支持你结论的时候,就改口了?

不看野史也很清楚嘛:柴宗训被流放,柴氏直系后人死亡失踪的很多,待遇问题还是嘉佑年间正式解决,非但级别不高,还是旁系。而且注意徽宗的话,当时有人反对------反对的原因就不用我说了吧。可见当时官方里还是有人注意这个问题的。

没人说赵家把柴家人害了------- 这是你说的。

我只是说,赵宋根本谈不上什么厚待柴家后人,搞这么个祖训出来打自已脸吗。

2014-2-1 21:04 sos2290
[quote]原帖由 [i]岳光寒[/i] 于 2014-2-1 20:58 发表


除了你,谁会这么联想??

另外你提后周就提后周吧,还弄个“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你这是给宋朝攒民心呢吧??你这叫抹黑? [/quote]

呵呵,你又来了。相信你学问是有的,那么不妨回答我:赵宋真的做到了“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了么?

你要说“善待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这个我倒相信,问题是所谓的太祖誓碑不是这么说的。


麻烦搞清楚了:善待柴家后人、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赵宋都没有做到!

这不是暗示赵宋灭亡是报应是什么:hz1017:

2014-2-1 21:07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sos2290[/i] 于 2014-2-1 21:00 发表


请看清楚,是你引用的野史,而不是我。正因为是野史记载,所以我根本就没提这个说法。怎么,当野史不支持你结论的时候,就改口了?

不看野史也很清楚嘛:柴宗训被流放,柴氏直系后人死亡失踪的很多,待遇 ... [/quote]
我说的意思是,不管赵匡胤怎么对待柴家,必然不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别说不一定是害死,就算是害死,也不会天下尽人皆知,古代又没有记者。我没否认野史啊,我比较相信这个记载,但它不一定全真,而且应该是个秘闻,不是谁都知道的。

我就问你,这个文案怎么达到抹黑宋朝的目的?尤其是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人那一段?

2014-2-1 21:09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sos2290[/i] 于 2014-2-1 21:04 发表
呵呵,你又来了。相信你学问是有的,那么不妨回答我:赵宋真的做到了“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了么?[/quote]

北宋基本做到了。

2014-2-1 21:16 sos2290
[quote]原帖由 [i]岳光寒[/i] 于 2014-2-1 21:07 发表

我说的意思是,不管赵匡胤怎么对待柴家,必然不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别说不一定是害死,就算是害死,也不会天下尽人皆知,古代又没有记者。我没否认野史啊,我比较相信这个记载,但它不一定全真,而且应该是个秘 ... [/quote]

呵呵,最起码的,流放这个问题,瞒不了人吧。如果想彰现“善待”,那么不可能别人不知道。再比如“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这是当时的史料啊,怎么可能没人知道。还有“以其孙世世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与知县请给”---------- 这到底是个什么待遇,保密程度很高?

另外,即使天下人不知道,你的观点也不成立。

天下人不知道,难道赵老大和他的子孙也不知道? 赵老大虽然没有赶尽杀绝,但绝对谈不上厚待。赵老大搞这么个东西给自家儿孙做笑柄吗:hz1017:

2014-2-1 21:18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sos2290[/i] 于 2014-2-1 21:16 发表


呵呵,最起码的,流放这个问题,瞒不了人吧。如果想彰现“善待”,那么不可能别人不知道。再比如“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这是当时的史料啊,怎么可能没人知道。还有“以其孙世世为 ... [/quote]
切,又转进。誓碑上说要善待了么?只是说不杀而已,不过谋反就还是得杀,只不过不公开行刑而已。咱别玩茶馆转进那一套行么?你说赵匡胤把他们杀了又只是你的猜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4-2-1 21:20 编辑 [/i]][/color]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你们对太祖誓约怎么看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