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7-6 16:41
水镜门生
秦始皇不能叫嬴政?
看潇水的《青铜时代》,看到这么一段
[quote]
顺便说一句,电视剧上叫他嬴政是不对的。当时的中国人有很多种姓,但有一种姓,属于一整个家族的徽记,比如周天子姬姓、齐国姜姓。这种姓,不能挂在某个具体人的名字前。所以我们可以说周王朝是姬姓国家,但不能把“姬”冠在周王族的人名前面,不能管周文王叫“姬昌”。同样,“嬴”是秦王族的姓,它属于整体王族,也不能挂在某个人名字前。所以,叫秦始皇为“嬴政”是错误的,应该叫他“秦王政”或者“始皇帝”,以及“赵政”——因为他年幼的时候是在赵国。这种意义上的族姓,后来渐渐没有了。
[/quote]
有道理没有?一直叫嬴政叫错了啊?
另外,柏杨那啥伊放勋啊姚重华啊之类的,怕也不能那么叫吧
2013-7-6 17:09
夜阑
:hz1019:不是一直姬昌姬发嬴政姜小白的喊咩……
:hz1039:这么说的话,祖龙还木有当上秦王之前,该叫啥?直接一个政字?
2013-7-6 17:12
小贩
就算 他叫 赵政、秦政,你当着面也不会连姓带名的叫吧?一般都是 尊称+名
后面的戏文里都是约成定俗的,你叫角色?导演编剧说了算。
2013-7-6 17:18
安子童心
秦始皇本来就叫赢政,为什么不能叫?
2013-7-6 17:19
阿巽
[quote]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
[/quote]
与电视剧无关,起码是东汉起,人们就用当时的叫法去称呼先秦时代的人物了
对于我们来说,2000年的称呼和3000年前的称呼区别不大
封神演义中称呼西伯侯父子都是冠了姬姓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3-7-6 17:24 编辑 [/i]][/color]
2013-7-6 17:20
岳光寒
百里奚:姜姓,百里氏,名奚,字井伯。所以百里奚是氏+名
孟明视: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所以孟明视是字+名
成得臣:芈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也是氏+名。
廉颇:嬴姓,廉氏,名颇。氏+名。
白起:芈姓,白氏,名起。氏+名。
不过似乎到了战国末期,姓氏之分就不那么明朗了,纷纷以氏为姓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7-6 17:21 编辑 [/i]][/color]
2013-7-6 18:29
水镜门生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详述姓氏之别的帖子
2013-7-6 18:55
三种不同的红色
这个问题都在轩辕讨论了无数次了,几乎都成车轱辘话题了。
总之还是那句话:
上古之世,姓氏有别。男人称氏不称姓,女人称姓不称氏。姓以明血缘,氏以别族群。
柏杨棒槌一个,他的那个《中国人史纲》就是个笑话,千万别信上面说的。
氏是代表了本宗的地位,并与别宗相区别。比如孔子的氏是孔(他的姓是子),这个孔来自于他六世祖孔父嘉(名叫“嘉”,字孔父),这样就把孔父的后代和其它子姓宗族区别开了。再比如赵氏的“赵”,来源造父的封地赵,这样就把造父的宗族和其它嬴姓宗族(比如秦人)分开了。
因为氏包含着社会、政治的意义,所以只有男人才可以称氏。因此是孔丘,而不是子丘,是赵盾而不是嬴盾。
姓则代表了血缘,氏可以因为封地、官职等情况发生变化,(比如先轸又称为原轸(他的氏是先,又变成原),士会又被称为随会(他氏士,又氏随,他的后代又以范为氏),而姓永远不可能变化。姓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体现在婚姻上,“同姓不婚”,这是西周、春秋时代最严格的规定。所以周天子娶王后,就只能向齐国(姜姓)、陈国(妫姓)等异姓诸侯娶。鲁昭公娶了吴国的女子(吴国、鲁国同为姬姓),结果被国人骂了个惨:“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由于姓的功能是用来表明血缘、区别婚姻,所以只有女人才称姓,如鲁隐公的母亲叫声子,声为谥号,子为姓。又如晋文公夫人叫文嬴,文是谥号,嬴是姓。
所以,男子称氏不称姓,女人称姓不称氏,没有男人称姓的,也没有女人称氏的。
但到了春秋之后的战国时代,姓氏开始合流,相互之间没有了区别,用法趋于一致。但对于各国王室而言,特别是秦国这样的从春秋时代延续到战国的老牌诸侯而言,其姓氏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
西汉时姓氏基本已经没有分别了,我们看到司马迁都已经搞不清楚姓氏之分了。但是《史记》里对秦始皇的称呼,有称秦王政的、有称赵政的,但绝没有称嬴政的。
我们现在称“嬴政”、“姬发”、“姜子牙”,因为都是俗称,而且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这么称呼,所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要在当时你要敢这么叫他们,非被打脸打到肿不可。
记得月关《大争之世》中,猪脚说:“我叫姬庆忌”,一句话便让人倒足了胃口。
2013-7-6 19:08
水镜门生
三红这个回帖看着是复制黏贴的啊
2013-7-6 20:27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13-7-6 19:08 发表
三红这个回帖看着是复制黏贴的啊 [/quote]
真没有复制粘贴。
2013-7-6 21:33
水镜门生
认真的三红好可怕
2013-7-6 22:04
阿巽
影视剧不是纪录片,即使是纪录片,也顶多加个解说,而非严格还原
如果说影视剧光在称呼上做文章就叫忠于史实的话,那最好把对白也改成文言文——至少改成古白话,至于发音这个考证就更难了,查韻表一点一点纠吧:hz1027:,不过这种片子制作方和观众都会很难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3-7-6 22:05 编辑 [/i]][/color]
2013-7-6 22:11
KYOKO
历史剧叫嬴政咱也可以接受
2013-7-7 01:14
抽水仔
嬴政是他本名,为啥不能叫?:hz1039:
2013-7-7 02:17
住持方丈
是指当时人见面不能这么叫, 还是后世的人提起都不能这么叫?!
2013-7-7 08:15
水镜门生
这年头回帖不看帖的孩子伤不起啊
2013-7-7 08:40
大将张辽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3-7-6 18:55 发表
西汉时姓氏基本已经没有分别了,我们看到司马迁都已经搞不清楚姓氏之分了。但是《史记》里对秦始皇的称呼,有称秦王政的、有称赵政的,但绝没有称嬴政的。 [/quote]
貌似三红写顺手了吧,司马应该还是搞得清姓氏的,只是在当时的语境中没有必要那么严格的遵循而已。
2013-7-7 08:50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大将张辽[/i] 于 2013-7-7 08:40 发表
貌似三红写顺手了吧,司马应该还是搞得清姓氏的,只是在当时的语境中没有必要那么严格的遵循而已。 [/quote]
司马迁搞不清楚姓和氏,这个在史记中明显能看出来。
2013-7-7 09:20
水镜门生
三红给具体说说呗,打打太史公的屁股
2013-7-7 09:5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13-7-7 09:20 发表
三红给具体说说呗,打打太史公的屁股 [/quote]
那就举个栗子。
比如《燕召公世家》:“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这句话就错了。氏是氏,姓是姓,姬是姓而非氏,如果他知道姓氏之别,肯定不会说出“姓姬氏”这样的话来。
当然,这个例子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也有可能是他一时口误。那下面这个例子就无从辩解了。
《齐太公世家》:“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太公姓姜,氏吕,因为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才称吕尚。但司马迁搞不清楚,为什么齐国明明是姜姓国家,太公却偏偏要称吕。所以他解释道:太公啊,他本来姓姜的,可他改成了封地的姓,就成吕了。——这不扯蛋嘛。
再比如《魏世家》: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人家毕明明是氏,在司马迁这里,有成改姓了。
这种记载多得很,总之一句话,司马迁不懂姓氏之别。
2013-7-7 10:02
水镜门生
果然不懂啊,不过“司马迁不容易啊,他是残废的”,放过他好了
2013-7-7 10:55
住持方丈
他哪里残废了?!
2013-7-7 11:18
水镜门生
下面么有了,还不是残废?
2013-7-7 13:22
郝伯道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3-7-7 09:59 发表
男子称氏不称姓……但司马迁搞不清楚 [/quote]
司马公第三性别
跟男女有关的事情搞不清不奇怪:hz1019:
2013-7-7 16:02
figozhu
[quote]原帖由 [i]郝伯道[/i] 于 2013-7-7 13:22 发表
司马公第三性别
跟男女有关的事情搞不清不奇怪:hz1019: [/quote]
突然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2013-7-8 13:10
江城子
史记里姓氏不分的问题,在史学界也算是有公论的。。。
2013-7-8 13:11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郝伯道[/i] 于 2013-7-7 13:22 发表
司马公第三性别
跟男女有关的事情搞不清不奇怪:hz1019: [/quote]
我记得太史公有个女儿的。。。
2013-7-8 13:13
江城子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13-7-8 13:11 发表
我记得太史公有个女儿的。。。 [/quote]
太史公是成年(成家)后被宫的,又不是真的少年入宫。。。:hz1014:
2013-7-8 14:20
水镜门生
不要随便让太史公绝后啊
2013-7-8 14:31
tiger1970
回复 #14 抽水仔 的帖子
政是他本名,嬴不是。
也就是说,赵政、秦王政都可以,尊敬一点可以叫秦始皇帝。但是嬴政这种叫法不合适。
不过从当时情况看,大概非王室这个环境中已经完成姓氏合流了吧。
2013-7-8 14:55
水镜门生
青铜时代五本看完,还是挺靠谱的,就是潇水太爱引用歌词,这人是不是诗人出身啊,码字那么押韵。
2013-7-8 14:56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13-7-8 14:20 发表
不要随便让太史公绝后啊 [/quote]
据说太史公是有后代的,而且不止一个。
后来罹祸之后,他的后代为了避祸,纷纷改姓,有的司字加一竖,改成同,有的马字加两点,改成冯。
所以太史公后代,或姓同,或姓冯。
2013-7-8 14:59
tiger1970
回复 #31 水镜门生 的帖子
我搞了一套还没看呢。扔在一边儿有两三年啦。
2013-7-8 15:04
水镜门生
我也是最近才看的,这套书跟着我的硬盘,转了三台电脑,结果还是最近在单位看完的。
太史公后代姓冯,冯巩会不会也是?冯国璋或许是?
2013-7-8 15:16
tiger1970
回复 #34 水镜门生 的帖子
冯巩和冯国璋只要有一个是另一个就一定是......
2013-7-8 17:01
水镜门生
不过我觉得一般也不会和太史公攀亲戚,叫司马的一般得说自己是晋朝王室后裔?
2013-7-8 17:18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13-7-8 17:01 发表
不过我觉得一般也不会和太史公攀亲戚,叫司马的一般得说自己是晋朝王室后裔? [/quote]
嘿,晋室司马家要不奸雄,要不痴傻,这个祖先可真没啥好攀的。
太史公就算太监了,好歹有令名啊。
2013-7-8 17:23
水镜门生
懂了,以后小三儿攀祖宗,都说自己是“小三红”后人:hz1016:
2013-7-9 09:16
墨叶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3-7-8 14:56 发表
据说太史公是有后代的,而且不止一个。
后来罹祸之后,他的后代为了避祸,纷纷改姓,有的司字加一竖,改成同,有的马字加两点,改成冯。
所以太史公后代,或姓同,或姓冯。 [/quote]
司马迁犯的不是株连的罪行,没必要改姓吧。
2013-7-9 09:22
夜阑
:hz1016:朱丹必和红红是一家……:hz1019:
2013-7-12 14:30
闲观山雨
秦国国君是赵氏嬴姓。
2013-7-12 14:57
[3]Alonely
[quote]原帖由 [i]夜阑[/i] 于 2013-7-9 09:22 发表
:hz1016:朱丹必和红红是一家……:hz1019: [/quote]
有没有人叫朱丹红的:hz1026:
2013-7-12 15:51
莫愁
不是冯远征考证说他是太史公的子孙么?:hz1001:
2013-7-12 15:54
江城子
[quote]原帖由 [i]闲观山雨[/i] 于 2013-7-12 14:30 发表
秦国国君是赵氏嬴姓。 [/quote]
大哥你这样强行合并秦赵两国,我估计武灵王会有意见的。
2013-7-12 17:06
水镜门生
有意见也没啥,赵武灵王很惨的,最后是活活饿死的,和齐桓公一个待遇。不过秦国还真是嬴姓、赵氏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水镜门生 于 2013-7-12 17:09 编辑 [/i]][/color]
2013-7-12 17:21
江城子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13-7-12 17:06 发表
有意见也没啥,赵武灵王很惨的,最后是活活饿死的,和齐桓公一个待遇。不过秦国还真是嬴姓、赵氏 [/quote]
氏既然是标明男性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自然因封地而变。
秦赢封地以秦,故赵氏子孙非子为秦氏先祖--赢姓应该为秦氏。这一点和日本的苗字有点像,比如今川氏是足利氏的分支,都是源姓后裔;但是今川氏可以说自己是源氏子孙,但是不会说自己是足利氏(当然血缘上因为相近,还是有一定感情的)。
2014-3-19 16:11
五袋石果
秦国本来就是嬴姓赵氏吧,和赵国一样,都是嬴姓造父的后代。
秦始皇叫“赵政”根本不是因为什么出生在赵国,而是因为人家本来就是赵氏,不叫赵政叫啥,叫嬴政?貌似秦始皇是男的吧。
就算司马迁搞不清姓和氏的区别,史记中称呼秦始皇也是叫“赵政”的,从来没有叫“嬴政”,不知道为什么现代的教科书上非得把他叫“嬴政”,难道秦始皇看上去很像女人?
2014-3-19 16:50
KYOKO
回复 #47 五袋石果 的帖子
不光是秦始皇一个人,秦国的君主都叫“嬴x”
2014-3-19 17:06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4-3-19 16:50 发表
不光是秦始皇一个人,秦国的君主都叫“嬴x” [/quote]
瞎扯,除了秦始皇,没听过那部电视剧里面有嬴姓秦国君主。
胡亥没听谁叫过嬴胡亥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4-3-19 17:08 编辑 [/i]][/color]
2014-3-19 17:24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4-3-19 17:06 发表
瞎扯,除了秦始皇,没听过那部电视剧里面有嬴姓秦国君主。
胡亥没听谁叫过嬴胡亥的。。 [/quote]
电视剧不能作为证据吧
另外,我看过两集《大秦帝国》,忘记了怎么称呼君主的,尤其是没登基之前,怎么称呼秦孝公的
2014-3-19 17:27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14-3-19 17:24 发表
电视剧不能作为证据吧
另外,我看过两集《大秦帝国》,忘记了怎么称呼君主的,尤其是没登基之前,怎么称呼秦孝公的 [/quote]
如果连电视剧都不是,水王难道还能从其他地方看到嬴姓秦国君主?反正我没看见过。
2014-3-19 21:10
阿巽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4-3-19 16:50 发表
不光是秦始皇一个人,秦国的君主都叫“嬴x” [/quote]
秦武王
2014-3-19 22:27
KYOKO
是的,原来有一本大字典是古代各朝代,上面有君主的名字。秦国(朝)那里就写着嬴x,昭襄王就是嬴稷,至于胡亥,还真是嬴胡亥。至于公子扶苏我们一般就称他为扶苏,这大概是先秦时期的习惯称呼。君不见还有个公子光嘛,你要较真儿,怎么连姓、连氏都不说,反而只写一个身份??
2014-3-19 22:58
孔方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14-3-19 17:24 发表
电视剧不能作为证据吧
另外,我看过两集《大秦帝国》,忘记了怎么称呼君主的,尤其是没登基之前,怎么称呼秦孝公的 [/quote]
秦孝公MS继位前用的赢渠梁的称呼
2014-3-19 23:00
朕即太阳
古代没有那么多计较, 商鞅不也是卫鞅。不像现在姓氏这么严谨了。
2014-4-20 23:21
我本楚狂人
回复 #47 五袋石果 的帖子
即使是女人,姓也是放在后面的,如“孟姜”、“齐姜”都是姜姓
2014-4-20 23:42
KYOKO
有个问题,王僚是不是姓“王”??
2014-4-21 10:0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4-4-20 23:42 发表
有个问题,王僚是不是姓“王”?? [/quote]
王僚姓姬。
所谓“王”僚,就和王孙满、公子纠一样。
2014-4-21 17:41
阿巽
公子光改名阖闾是啥时候啥原因
2014-4-21 22:17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14-4-21 17:41 发表
公子光改名阖闾是啥时候啥原因 [/quote]
阖闾是王号,吴、越、楚这些蛮夷之国,新王上台后都会改一个王号,这有点类似于华夏的谥号(据说谥号最初也是生称)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