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9-1 12:01 雷动于九天之上
武松其人

武松是《水浒》中我最喜爱和钦佩,也是书中个人所占篇幅最大的一个,共有8回书。其中最出彩的,是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和血溅鸳鸯楼四个事迹。

景阳岗
景阳岗武松打虎,是一个流芳百世,传颂九州的光辉篇章。人慧在前,事件本身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打虎的问题上,有人曾经对武松的武力值产生过怀疑,因为后来李逵曾轻轻松松杀了四只老虎,所以有人觉得武松只打死了一只还累得筋疲力尽不应该再被大书特书。但请注意,武松和李逵打虎的客观环境和心理状态是不同的:

1. 状态差别:李逵清醒白醒,武松则刚刚喝了15碗68度的泸州老白干。

2. 时间差别:虽然都是在晚上,但根据原文,李逵打虎的环境是“星明月朗”,而武松打虎则是在“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众所周知,动物和人的视觉在晚间是有所不同的,天色黑暗有利于动物。这一点在武松一棒打去没打到老虎反而打在树枝上失去了兵器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3. 精神差别:李逵下山的目的就是接老妈, 但老妈却被老虎吃掉了. 作为一个孝子,李逵化悲愤为力量,战斗值一下子上升到了MAX,明知前面是全副武装的驻伊美军也无所畏惧。正所谓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不然黑寡妇级自杀式炸弹也不会有那么多。

4. 工具差别:李逵有朴刀,腰刀共2把利器,而正是这2把刀,杀掉了两只成年老虎,另外两只幼虎更是买一送一。而武二哥呢?只有一根棍子还因为视线不清在正式开战前就废掉了. 而对方则有爪子四只,双截棍一根(尾巴),且武装到牙齿。应该承认,即便在冷兵器时代,武装的好坏对于战斗力的强弱也还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5. 难易差别:李逵杀了4只老虎,在数量上是远远超过武松,但在质量上就完全不能相比了。头两只是未成年虎, 没有什么战斗力;对于虎妈咪又是暗下毒手袭击人家的禁地;对付第四只老虎则使用了长兵器朴刀,而且那只雄虎伤痛于妻儿的殒命,方寸大乱出手未免鲁莽,才被李逵轻松得手。而武松的情况恰恰相反,是中了老虎的埋伏,事出仓促,赤手空拳还都是正面作战,比李逵遇到的情况险恶多了。

由此可见,武松的武力值应该远在李逵之上。其实从他们后来的表现也能看到,李逵不但不敢惹燕青(36位),连焦挺(98位)也能轻松摔他几跤,李云(97位)也能在短时间内和他打个平手。此等武功,要不是宋江的嫡系,排名本不应该如此之高(22位)的.

阳谷县
武松在阳谷县的际遇和表现,是《水浒传》中对于武松描写的书核诗眼部分,武都头身上闪烁着的良好品德和光辉美德,都集中体现在其中.

首先当然是仗义疏财。武松打虎有功,阳谷县人民政府颁发给他奖金1000贯,而武松却把这笔钱分给了挨了限棒的众猎户。作为一个本身不是大款又客居在外的人,武松这样做难能可贵,要是老毛当时在场,肯定要挥毫书就“向武松同志学习”。好心有好报,阳谷县县长看到武松武艺高强且为人忠厚,任命其为阳谷县公安局刑侦处长,并且将其视为心腹(这一点在他委托武松往家里送黑钱上得到了体现。当然,可能也有对安全的考虑在里面,因为武松不贪财,这样就规避了押款员在半路上携款潜逃的风险).

其次是对道德的恪守和在解决相关问题上分寸的把握尺度上。武松一表人才且是打虎英雄,结果引来了嫂子潘金莲的追星运动。潘金莲本身是“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属于模特级身材,明星般容貌,而且是大户人家出身,经常参加鸡尾酒会(虽然只是端盘子的),见过不少世面. 象她这样的条件,对武大当然不能满意。其实,如果放在现代,无论是开始她对武松的示爱,还是后来她和西门庆的同居,在社会上也都是见怪不怪的了,没准儿还能得到一些女权运动的大力支持。潘作为一个22岁渴望爱情的妙龄女子,却在他人蓄意报复和包办婚姻的双重枷锁下和一个大她几十岁的残疾人捆绑在一起,她为冲破这一牢笼而做出一些努力,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在八九百年前,这样的努力尚不能为社会所接受,潘金莲小姐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摩登人物,她生活在封建时期我们只能道一声遗憾。题外之话,《水浒传》里面姓潘的女子基本都被刻画成淫妇形象,另一个代表人物就是杨雄的老婆潘巧云。要说潘金莲勾搭制药公司董事长西门庆还属于正常的傍大款行为,潘巧云养个和尚在家里似乎就更为变态了。

闲话休提,武都头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却没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最坚决地拒绝了潘金莲的挑逗。如果说武松这样做这还只是守住了一条起码的道德底线的话,他接下来处理问题的手法应该是很高明且有分寸的了。第一,武松立刻搬了家,使得潘金莲和他之间进一步发展关系失去了客观条件。第二,武松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武大,给潘金莲留了面子,避免了家庭纠纷台面化。这件事一旦曝光,潘恼羞成怒,以武大懦弱的性格,吃亏的还是他。第三,在出长差之前,武松请大哥大嫂吃饭,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地警告潘金莲要守妇道。这话要说的不漏痕迹很难,要让潘金莲心里明白而凭武大郎的智商又不能听太明白。从结果看来,武松的措施很有成效,要不是人算不如天算,潘金莲的叉竿恰巧打到了西门庆,可能潘金莲也就收心了。所以不能说武松的处理方法不好,而只能说武大郎的命不好。

最后是在报兄仇的方式方法上。如果说在上一段笔者对潘金莲还抱有一丝同情的话,她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就令人不齿了。先是在武大撞破她奸情的时候唆使西门庆把武大踢成了内伤,接下来在武大以武松相威胁的压力下居然选择了谋杀亲夫!潘与西门的奸情,其中混有一些时代给妇女造成的不幸因素,我们也最多在道德法庭上对他们予以鞭笞。但谋杀亲夫且毁尸灭迹,这种行为在哪一朝那一代都是要打翻在地并且踏上一万只脚的。到此为止,潘与西门已被定性为十恶不赦死有余辜。革命方向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谁革命,如何革命。

武松出差回来以后从何九叔和乔郓哥那里得知了真相。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李逵或者鲁达的身上,估计二话不说抄起板斧禅杖就把潘和西门给剁了,然后上山落草。武松则不然,他讲求合理的程序,颇有些象《西游记》里面孙悟空在西行路上收服各种妖怪的路子,那就是有主人的主人收,没有主人的领导(如来,观音)收,领导不管的自己收。所以武松先去法院告状,结果,在西门庆的银弹攻势下失败了。政府不给解决就只能自己解决,但武松自己解决问题也有规章制度可循而并非一味蛮干. 他拉来了街坊四邻来录口供当证人,然后才动手解决潘和西门,并留下王婆一个活口。这样一来,不但亲手报了兄仇,还让始作俑者王婆生不如死地经历了骑木驴和凌迟两大酷刑。最重要的是,也使得武松本来私设公堂私自行刑踢开政府闹革命的武斗行为有了一丝合理性且容易唤起民众的同情,在以后的审判过程中可以占据有利地位。事实的发展也正是如此,继得到打虎英雄的头衔后,武松执法先锋的形象再度深入人心。在社会大众都知道了前因后果的前提下,谁要是还按故意杀人罪判处武松,估计民众对他的支持率会比伊拉克战争时期的布什还低得多。因此,无论是阳谷县县长还是东平市市长陈文昭,都努力为武松开脱,最后判了个防卫过当过失杀人。

从上面看来,武都头不但具备各种优良品质,头脑也是相当聪明的。另外,从他出了事第一反应是依靠政府且最后投案自首看来,在前提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武松会是个守法良民,在这个阶段他的落草指数很低,直到后来发生了让他蜕变的“鸳鸯楼血案”。

安平寨
总体来说,武松在《水浒传》中是一个比较完美的造型,但只要是人,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我们武都头性格上的弱点,在孟州安平寨发生的快活林争夺战和鸳鸯楼大屠杀中暴露无遗。那就是太过于吃软不吃硬,只要别人对他好,他也就无原则地对别人好,进而以性命相交。这样产生的恶果主要有两个,一是容易被有心计者利用,先让施恩当了枪使后又被张都监算计;二是误交损友(张青孙二娘),最后由一个恩怨分明的丈夫蜕变成了一个滥杀无辜的暴汉。唯一可取的,就是他硬扎的武功:能轻松举起四五百斤的石头,参加奥运会举重比赛有夺取金牌的实力;挨了断棒之后在飞云浦还能一个打四个,等等等等...

武松吃软不吃硬的性格,早在柴进庄上就体现了出来。我们可以看一看宋江和柴进在武松身上的付出和得到的效果:
宋江:1)将出些银两,与武松做衣裳;
         2)每日带挈武松一处饮酒相陪;
         3)武松回乡时,宋江兄弟送了武松一程,请武松吃了顿饭并送给武松十两银子。
         请注意,1)和 2)实际上是柴进买的单。
柴进:武松从清河县逃来避难已经一年有余,柴进吃住全包。
结果呢?武松拜宋江为义兄,“江湖上只闻说及时雨宋公明,果然不虚。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枉了。”而另一方面,只因为柴进和他的庄客在后期对武松的态度的不够恭顺,就造成了他在武松身上的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比例。另外,大树十字坡,张青和孙二娘开黑店。按说买人肉包子这种恶行,比之王婆潘金莲西门庆的罪过亦不遑多让。但张青一磕头服软,我们的武都头居然又和他们拜了把子。而对于这一性格弱点给武松带来的转变,我们可以在他前期行为和后期行为的比较中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景阳岗打虎 VS 醉打蒋门神;斗杀西门庆 VS 血溅鸳鸯楼)。

当然,景阳岗打虎,武松自救的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推动武松努力打虎的动力多半还是为了他自己的后半生而不是董存瑞黄继光罗盛教等光辉形象。但是,事件的结果毕竟是造福了一方百姓,解救了数十猎户。但是醉打蒋门神呢?蒋门神和施恩的快活林争夺战纯属两个黑社会集团的黑吃黑,无论蒋门神还是施恩都是依靠向当地客商收取保护费和经营黄赌毒事业为生的,没有谁对谁错,也枉谈是非曲直。而武松醉打了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地盘的结果,却是“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加增三五分利息。各店家并赌坊,兑坊,加利倍送闲钱来与施恩”。看来,以武松为形象大使,施恩的对地方的盘剥更加变本加厉了,武松这次的“义举”没有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而实际上是大大加重了当地人民的负担。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施恩一眼就看出了武松吃软不吃硬的弱点并加以利用。武松不吃硬的脾气惹恼了差拨,本来准备迎接杀威棒乃至土布袋,盆吊什么的种种酷刑,结果等来的却是美味佳肴,新公寓和热水澡等等渡假设施,最后老典狱长还亲自接见并让施恩拜武松为大哥。这样的待遇,对于武松这种特别吃软的人来说自然是感激涕零,表示“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看我把这厮(蒋门神)和大虫一般结果他,拳头重时打死了,我自偿命”。其实施恩本来觉得也要“半年三个月”才能怀柔了武松,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武松就在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单凭施恩一面之词的前提下心甘情愿地被施恩当枪使了。在这一幕中,武松吃软不吃硬的弱点一目了然。

我们可以看到,在斗杀西门庆的过程中,死的都是该死的人,没有一个无辜者在事件中受到伤害. 而且武松把这件事做得滴水不漏,既报了大仇,又赚得了美名,实在是漂亮。而转过头再来看看鸳鸯楼血案中的死者,笔者不禁连连摇头:
1.        养马的后槽1人,丫环2人
杀人原因:避免打草惊蛇(其实很难说得通,想不走漏风声也不必用杀了他们这种最极端的做法)
2.        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共3人
杀人原因:报仇(理由正当,证据确凿,批准)
3.        张都监打手2人,养娘玉兰1人
杀人原因:帮凶(虽说主犯必究从犯应从轻发落,但武松当时的心情和行为也可以理解,批准,汗~)
4.        夫人1人,奶娘2人,儿女3人
杀人原因:纯属泄愤(滥杀无辜,严厉批判)
看来,武松杀的15个人里面应该有9个是无辜的受害者,错杀率高达60%,而且他砍缺了一把刀还不收手居然去拿另一把刀继续屠杀, 实在令人触目惊心。是什么让武松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开杀戒呢?除了不可抑制的怒火之外,笔者觉得主要是他误交损友(张青,孙二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张和孙是开黑店买人肉包子的,他们两个不知道已经做掉了多少无辜的旅客,为了自己的利益杀个把人就好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武松和他们结拜后,思想上肯定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和荼毒,不然对比武松在解决潘金莲西门庆问题上的做法,在短期内他思想上的跨度不应该这么大。同时,笔者还有一点儿为张都监惋惜。其实他在开始阶段对待武松的策略还是蛮对头的(也是针对武松吃软的性格进行怀柔),这种策略宋江成功了,张青成功了,施恩成功了,张都监也成功了百分之九十九。在财色双重糖弹下,武松早就晕晕乎乎了。以张都监此时对武松的影响力,揭过蒋门神这个梁子如同探囊取物. 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张都监的授意下,武松,施恩和蒋门神来个桃园三结义,然后成立合资寡头联合管理快活林地区。如果是这个结果,那么倒霉的只有快活林地区的客商,吸血鬼由一家变成了两家. 但他们也无可奈何,在施/蒋黑社会集团的掌控下,他们绝对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鼎镬,我为麋鹿。不过在实战当中,张都监猪油蒙了心,却采取了要除掉武松这个下下策,结果偷鸡不着蚀把米,落了个被灭门的悲惨下场,实在是愚蠢之极了.

因为吃软不吃硬这一性格弱点而引发的种种不良后果,使得武松的落草指数迅速上升。当然,官场和黑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武松经二龙山入伙梁山以后的际遇和表现显然流于平淡,在此不表。他在梁山最大的功劳好像就是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杀了三大王方貌,比之鲁智深擒得敌酋是颇有不如了。但从最后他折臂不愿进京,在六合寺陪堂出家,后得八十善终的决定上,还是可以看出武松不贪图荣华富贵的优良品质和对于今后政治气候的清醒认知。武松那种慷慨悲歌,快意恩仇的风格,是每一个血性男儿所追求的,无愧于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i] 本帖最后由 雷动于九天之上 于 2006-11-17 17:27 编辑 [/i]]

2004-9-1 12:32 弓骑步
武松打虎的评价一贯高于李逵沂水杀四虎啊,至少某家看见的大部分评价如此[b]……[/b]

2004-9-1 12:56 发条
别的不说。
总觉得武二在血溅鸳鸯楼一幕赶尽杀绝,太辣手了些。

2004-9-2 20:31 村里我最帅
李忠号打虎将,也打死过老虎滴,怎么被人忽略哩

2004-9-2 20:34 村里我最帅
[color=blue]其实,如果放在现代,无论是开始她对武松的示爱,还是后来她和西门庆的同居,可能都是会被接受的[/color]
泡二嫂乃江湖大忌,相信武松还是不会接受吧

2004-9-2 21:25 雷动于九天之上
[quote]原帖由[i]村里我最帅[/i]于2004-09-02, 20:34:17发表
[color=blue]其实,如果放在现代,无论是开始她对武松的示爱,还是后来她和西门庆的同居,可能都是会被接受的[/color]
泡二嫂乃江湖大忌,相信武松还是不会接受吧  [/quote]
我的意思是被当今社会上的某些人所接受,意思表述不清,惭愧惭愧[b]……[/b]

2004-9-2 21:33 村里我最帅
我了解得
我意思是如果武松不接受她,那她还是白搭

2004-9-2 21:38 雷动于九天之上
[quote]原帖由[i]村里我最帅[/i]于2004-09-02, 20:31:03发表
李忠号打虎将,也打死过老虎滴,怎么被人忽略哩 [/quote]
对于李忠的武功,我借用安平寨差拨的一句话罢,"猫儿也不吃他打了"。基本上能打虎的
人,也不会自封打虎将。就好像比尔。盖茨不用以穿名牌来证明自己的财富一样。。。

2004-9-2 22:42 stumpytigerw
雷兄好文。
评武力、评人物内涵都拿捏得很准,不愧是文武双全之才,赞一个。
武松的确是“天人”,如果他去行刺,他就是荆柯;如果他为朋友报仇,他就是聂政。品行高洁、锄强扶弱、义薄云天、无惧无畏,是一个你可以100%信任的人,当然前提是你要有和他做朋友的资格。

武松的武艺除了那个被作者特定为武圣的卢俊义以外,恐怕就数他第二了。马上姑且不论,至少地上功夫肯定没得比,赤手空拳无敌,水浒第一功夫王;拿起器械步斗,其力拔千斤的神力,腾挪纵跃的身手正好大展雄风。

胆子最大、心思又细,活脱脱一个古代007的样板。

看人不能超越时代。他的嗜杀是在特定环境和心态下发生的,更显示出其快意恩仇的性格,看到精彩处,只觉得:痛快!男人就要这么活才有劲儿!

综观中华文学人物,武松真英雄也。

2004-9-3 08:57 风三
呵呵,武松比鲁达精细,但是也因此少了鲁达那种一腔热血洒出去的热忱。
史进被陷,鲁达连酒都不喝,单人闯官,而武松是力主请梁山大队来帮忙。(当然这里面也有二人对史进的感情不同的原因,武松和史进没有什么交情。)比较两个人的做法而言,鲁达的做法让人热血沸腾,却有些鲁莽;武松的做法正确而冷静,看起来却不如鲁达够义气。

至于之前讨论过的武松的道德不如鲁达,其实我觉得应该这样来看,武松帮施恩和鲁达帮林冲,金翠莲,在作者看来是一样的义举,当然以现在的标准看可能施恩属于地头蛇,然而放在文中的环境下,我认为武松做的并不次于鲁达。

作者分析的很精辟,严重同意。

2004-9-4 17:46 弓骑步
[quote]李忠号打虎将,也打死过老虎滴,怎么被人忽略哩[/quote]
他打的是壁虎  [b]……[/b]
[quote]潘作为一个22岁渴望爱情的妙龄女子,却在他人蓄意报复和包办婚姻的双重枷锁下和一个大她几十岁的残疾人捆绑在一起,她为冲破这一牢笼而做出一些努力,似乎也无可厚非。[/quote]
这个[b]……[/b]夸张了罢[b]……[/b]武松25岁,武大和他是一母兄弟,即使年龄相差较大,也就是10岁光景,潘金莲22岁,何至于大她几十岁  [b]……[/b]

2004-9-5 09:32 发条
全部看完了。楼主的好文!观点全部同意。
支持一下。
建议节度使加精。

2004-9-5 10:48 冷冰冰
和武松做朋友......只要抓住武松的人格弱点,蒋门神都可以跟他做哥们了
武松说白了就是一250(吴元叹....??):P
只不过他的个人能力太出众了

2004-9-5 11:43 马岱
为武松辩解

先说“鸳鸯楼血案”,这里大概是对武松批评最多的地方了,滥杀无辜!但仔细想想,武松不杀他们又会如何,前面几个会示警,影响报仇。后面几个会去报案,影响逃生。 如果武松的实力强到一定程度(后者身后有大队军马),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当然未必要这么做,但很显然,武松没有强到这个程度,包括杀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3人时,也是占了对方措手不及的优势才轻易得手。所以说,武松从选择复仇之路开始,几乎就决定了事情的发展进程,跟杀西门庆不同,此时的武松已经是逃犯,本来就该死了,自然做起事来无所顾忌,即使如此,武松的行事还是非常冷静的,遇事反应干净利索。后来去探史进的过程中亦可看出武松的这种特点,相比鲁智深显得毛糙些。

其实,因为把武松的杀人过程都写出来了,所以显得特别残暴,其实水浒其他那些一笔带过的许多例子滥杀无辜的现象更离谱更普遍,就不说一把火把黄文炳一家烧死(象这样,把敌人的家属杀绝是家常便饭了),宋江为拉拢秦明,把他老婆孩子害死更是令人发指了。相比起来武松算是比较仁义的一个了,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问题。当然不能说武松杀人就是对的,但也属于迫不得已。

我认为武松之所以强烈的反差并不是因为受孙二娘等的影响,而是因为,1、蒙冤受陷害入狱(心中不服);2、伏罪以后还被截杀(忍无可忍);3、逃生之后也是死罪(走上绝路),当年林冲也就是因为被烧了草料场回去也是个死罪所以才爆发的,对比性格温顺的林冲,武松有这三条理由,不去复仇大开杀戒才显得不合理呢。

再说“醉打蒋门神”,说实话吃软不吃硬不仅是武松的弱点,差不多是人性的弱点,谁都不自觉地喜欢被戴高帽子,所以拍马屁者能大行其道,真正能做到软硬都不吃的能有几个?金庸曾在《飞狐外传》的后记里面说过,江湖上最讲究面子和义气,英雄好汉总是吃软不吃硬,施恩能如此对待一个囚犯,武松不为所动实在是很难。做人行事很多时候都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判断清楚再做的。虽说不可以貌取人,但性格和相貌举止往往有很大的关联,一个是风度翩翩的公子,礼贤下士,一个是长相凶恶的壮汉,第一感就会判断出好坏来,象蒋门神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做出施恩类似的举动来的,只会去和官军勾结,所以施恩和蒋门神不能简单定义为黑吃黑(实际是蒋门神吃黑在前)。当然这不是什么善举,更象一场交易,施恩把武松从牢房里解救出来,武松替施恩出头。武侠里面经常有这样的事,被人救之后,自然想着报答对方,只要不是特别丑恶的事,一般都会答应的,鲁达也曾对赵员外说:“酒家是个卤汉子,又犯了该死的罪过;若蒙员外不弃贫贱,结为相识,但有用酒家处,便与你去。”’

另外,“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加增三五分利息。各店家并赌坊,兑坊,加利倍送闲钱来与施恩”。这个不一定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因为蒋门神来了之后打倒了施恩,论收保护费,蒋门神也定是收大头,如今蒋门神被打跑了,施恩多收一些,最多也就是持平而已。

2004-9-5 15:42 雷动于九天之上
[quote]原帖由[i]马岱[/i]于2004-09-05, 11:43:49发表
为武松辩解
[/quote]
马候爷之见,亦似有理,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  

但是有两点还是要强调一下:

第一,        武松在鸳鸯楼所杀的人里面,至少最后的“儿女3口”是完全没有必要杀的。
他们根本就不在案发现场,是武松主动找出来杀的。其实,张都监家里“也有躲得过
的”,但是“直到五更,才敢出来”,所以那手无缚鸡之力的“儿女3口”根本对武松的
逃匿构不成威胁。所以武松对他们的杀戮除了泄一己之私愤以外,根本没有别的借口。

第二,        施恩和蒋门神之间春秋无义战的性质不容置疑,和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一样,
只能说谁取代了谁,而不能说谁解放了谁。候爷不能只是因为施恩的长相更有亲和力就有
所偏倚,其实我到觉得施恩这种人更可怕。他作为一个黑社会老大,只凭以德服人估计撑
不起这个局面,估计他狠起来比那些青面獠牙之辈更狠。他不凭本身武力,而能使用心计
来让武力远远高过他的人给他卖命,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觉得有些评论说的一针见
血:如果假以时日,施恩未必不是另一个宋江。

2004-9-5 15:44 stumpytigerw
后两段的内容如:柴进花大钱养仇人、宋江花小钱养恩人,快活林黑吃黑等的论述在孙勇进的专文中可以看到更详尽的分析。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马贷为武松的不平之议。这是一个真实、复杂又伟大的形象。你可以说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中表现得不够“好”,但是一个散发出光辉人性的武松、同时又展现出原始野蛮的人性的武松跃然于纸上。只觉得痛快、震撼!

2004-9-5 17:29 马岱
我的意思也是这样,不能用“榜样”来要求武松,世上的榜样大多是编造出来的。

不过施恩比起宋江来说还是差很远,施恩一定程度上还是义气用事,武松入狱之后还是尽了自己的全力解救。

2004-9-5 17:46 轩辕郡马
是啊,武松就是个普通人嘛,爱憎分明;他不值得我们敬佩,但他令我们喜欢。他
的形象并不复杂,他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他被拔高了。
我觉得武松很少有主动行侠仗义的壮举:景阳冈是自卫,打蒋门神是施恩教唆,  杀张都监还好,但杀了这么多人就实在让人无法同情了。之后的蜈蚣岭偶然救人,武松也是完全出于急着试他那两口新戒刀。

2005-1-28 15:45 桓大司马
[quote]原帖由[i]弓骑步[/i]于2004-09-01, 12:32:18发表
武松打虎的评价一贯高于李逵沂水杀四虎啊,至少某家看见的大部分评价如此[b]……[/b] [/quote]
李逵杀虎是手里有刀嘛,武松可是空手打

2005-1-28 15:49 桓大司马
偶同意马岱兄的意见,武松在鸳鸯楼之“滥杀无辜”,多半是不得不杀

2005-1-28 17:38 益德张
骑木驴是什么样的酷刑?

2005-1-28 19:23 〖凤凰〗大帅
武松打虎,单臂擒方腊。
不愧打虎英雄。

2007-3-3 09:47 定点清除
单臂擒方腊是张纪中编出来的,擒方腊的是鲁智深。

2007-3-3 12:37 伏波
[quote]原帖由 [i]村里我最帅[/i] 于 2004-9-2 20:31 发表
李忠号打虎将,也打死过老虎滴,怎么被人忽略哩 [/quote]
呵呵 估计此将是拿猎户手段 挖陷阱 布夹子 然后拿棒子痛打~

2007-3-3 12:42 悼红狐
古代酿酒技术提纯不够,哪里来的68度老白干
宋代的酒顶多和现在的啤酒度数持平,到了清代这种酒在刘姥姥嘴里像“蜜水”似的
武松酒量纵不如刘姥姥肯定比娇生惯养的林黛玉要好
15碗酒,等于吃了15碗甜白酒而已

2007-3-3 16:01 弓骑步
[quote]原帖由 [i]定点清除[/i] 于 2007-3-3 09:47 发表
单臂擒方腊是张纪中编出来的,擒方腊的是鲁智深。 [/quote]
这可冤枉死张大胡子了。:P元代的水浒戏就有《武松独手擒方腊》,鲁迅的《谈金圣叹》里面提到:“所以《水浒传》纵然成了断尾巴蜻蜓,乡下人却还要看《武松独手擒方腊》这些戏。”

2007-3-4 01:14 nuodong
不知道那时候有糖了没有?不然怎么做甜酒?

2007-3-25 11:09 wwwwww.com
三更半夜一个出家人拥着一个妇女喝酒,无论放在任何时代、国度都是不正常的;至于血溅鸳鸯楼,虽然残暴,但是对一个浑身受伤、又累、又饿,满腔怒火的人来说又怎么控制的住呢?而且那人是武二郎啊。

2007-4-5 13:33 汪师傅
能抵挡住美女的诱惑已经很了不起了

2007-4-6 07:01 温柔的一刀
回复 #27 nuodong 的帖子

甜酒里要放糖?酿酒的粮食里本身就有糖份,用不着再放吧~~~那时候的酒估计做法和江米甜酒差不多,度数应该有高的,看存放的年头吧

2007-4-6 10:24 半边莲
水浒英雄最爱武二郎

2007-4-9 10:23 中书舍人
“武松则刚刚喝了15碗68度的泸州老白干”



:titter:调笑一个,武松在景阳冈酒店喝的酒是“村酒”,不会是从四川运来的外地货。

2007-4-15 11:43 wwwwww.com
泸州是老窖,浓香型老酒,衡水才是老白干,清香型老酒

2007-4-15 11:43 wwwwww.com
泸州是老窖,浓香型老酒,衡水才是老白干,清香型老酒

2007-4-15 15:02 煮酒道童
[quote]原帖由 [i]雷动于九天之上[/i] 于 2004-9-2 21:38 发表

对于李忠的武功,我借用安平寨差拨的一句话罢,"猫儿也不吃他打了"。基本上能打虎的
人,也不会自封打虎将。就好像比尔。盖茨不用以穿名牌来证明自己的财富一样。。。 [/quote]


武松杀人后在墙上写什么来着?“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要不是李忠已经称了打虎将,恐怕武松就要用这个名号了。
还有奇怪的是,水浒里的人无论水平多高,哪怕是街头混混,出场都有个外号,可怜武松空有一身本事,在投奔二龙山
之时才有个外号“行者”。

2007-8-18 20:00 范疆
写的不错。
我觉得武松从一个有理想,有朝气的年轻人,堕落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强盗,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武松打死老虎以后做了县公安分局长,在县里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又是打虎英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这时候他的人生是得意的。
但是哥哥被害死给了他人生第一次沉重打击,唯一的亲人去世让他对生活的信心下降。而官府贪赃枉法,给了他第二次打击,让他了解这个社会的黑暗性,他想要做一个好人,依靠法律解决问题,但是失败了。让他铤而走险,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大转变。
至于误交损友,我倒不认为。武松本人就是个粗豪汉子,他结交的也都是绿林好汉,草莽英雄什么的。所以他才会和施恩,松江,张青夫妇混在一起。他在黑店里遇到孙二娘,也没想过什么为民除害啥的,不过是自保,报仇罢了。
度过水浒,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他们的旗号是替天行道,可是所作所为根一般强盗也没啥区别。武松其人,打虎是误打误撞,杀潘金莲西门庆是为兄报仇,打蒋门神是为朋友帮忙,打张都监也是为了报仇。他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可以说,武松这人,是没有什么善恶是非观念的人。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人。不过他有勇有谋,倒是一个大英雄

2008-7-7 19:07 车夫
那时沒有蒸餾法,洒自然都廢的。:titter:

2008-7-8 13:32 灬朕ˇ风靡天下
[quote]原帖由 [i]定点清除[/i] 于 2007-3-3 09:47 发表
单臂擒方腊是张纪中编出来的,擒方腊的是鲁智深。 [/quote]

在哪里看到过擒方腊的是韩世忠:wacko:

2008-11-18 13:20 oldflytoto1025
同意LZ的看法,武松有点象热血的愣头青,又有点象三国中的关羽,傲上而不欺下,打虎后将赏钱分给众猎户就是其仗义疏财的一面,但是后期帮助施恩夺快活林并不能算做见义勇为,包括杀张都监一家显示了他残暴的一面。感觉武松的性格就是耳根子比较软,给他一些小恩小惠或者对他恭恭敬敬就很容易收买利用,典型的吃软不吃硬。说到水浒里,个人认为第一跳好汉非鲁提辖莫属,他比较出彩的几件事:三拳打死镇关西,护送林冲,杀死淫僧,拳打小霸王周通,莫不是见义勇为的举动。而他在拳打镇关西,护送林冲,拳打周通中的表现又可以看出他颇有智慧的一面,如打死镇关西一事中先给金翠莲父女盘缠,让他们逃走,后又担心镇关西派人追赶而亲自赶去拖延时间;救林冲从估计出事地点到临走时断树立威。而且对不同罪行的人不同的处理方式也体现了他较为公正颇有智慧的一面。淫僧恶道处死,无大恶的泼皮只是稍作惩戒,小霸王周通因为是占山为王,如果把事情做绝,以他一个过路僧人难免以后余党不会迁怒于那个什么什么太公(名字忘了),因此以和为贵。绝对的水浒第一条好汉(在下比较偏激,甚至认为他是全书中唯一的光明磊落的英雄),说了这么多,当然鲁大侠也有污点。。。酒品太差,发酒疯的次数忒频繁了一点

2008-11-18 16:47 半边莲
[quote]原帖由 [i]村里我最帅[/i] 于 2004-9-2 20:31 发表
李忠号打虎将,也打死过老虎滴,怎么被人忽略哩 [/quote]
武松打的那虎不是一般的虎,人家都搞不定的,而且伤了无数人了。

2008-11-18 16:58 rjcccc
[quote]原帖由 [i]oldflytoto1025[/i] 于 2008-11-18 13:20 发表
同意LZ的看法,武松有点象热血的愣头青,又有点象三国中的关羽,傲上而不欺下,打虎后将赏钱分给众猎户就是其仗义疏财的一面,但是后期帮助施恩夺快活林并不能算做见义勇为,包括杀张都监一家显示了他残暴的一面 ... [/quote]
说的挺好,顶一个。
水浒好汉还是首推鲁提辖

[[i] 本帖最后由 rjcccc 于 2008-11-18 16:59 编辑 [/i]]

2008-11-18 19:15 云飘扬
由此可见,武松的武力值应该远在李逵之上。其实从他们后来的表现也能看到,李逵不但不敢惹燕青(36位),连焦挺(98位)也能轻松摔他几跤,李云(97位)也能在短时间内和他打个平手。此等武功,要不是宋江的嫡系,排名本不应该如此之高(22位)的.

看到这里,楼主这样踩李逵 ! 可见对武评不精.

我反问一句:燕青(36位),连焦挺(98位),他们两个在战场上打败过谁 ?  打败过那位猛将 ? 又或者50合战平了那位猛将 ?

李逵不但不敢惹燕青(36位),连焦挺(98位)也能轻松摔,可惜不是在战场上 !

建议楼主叫石宝,邓元觉去和燕青比摔交,看看如何 !  

论粱山战场撕杀步战第一名: 万人敌李逵    !

如果说喝酒后的战场撕杀武力,第一名:万人敌李逵 !   参看李逵醉酒战石宝.

2008-11-19 10:56 emony007
武松是高人,这是从各种流传至今的武术可以证明的!

2008-11-30 00:20 Jaguar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07-3-3 12:42 发表
古代酿酒技术提纯不够,哪里来的68度老白干
宋代的酒顶多和现在的啤酒度数持平,到了清代这种酒在刘姥姥嘴里像“蜜水”似的
武松酒量纵不如刘姥姥肯定比娇生惯养的林黛玉要好
15碗酒,等于吃了15碗甜白酒而已 [/quote]


胡说。

陕博有展出汉代的酒,度数你自己闻去

2008-11-30 11:51 lzy0274
质量稍微好点的黄酒很有劲的,跟度数没太大关系。
我外婆家的黄酒,我每次喝一玻璃杯。
刚开始不觉得怎么样,过一段时间后就头晕的厉害。

2009-8-15 22:49 【岳银瓶】
我说武松应该是水浒梁山好汉的武艺排第一。有人支持吗?:qcool+

2010-5-20 20:02 galilean
梁山好汉武艺最高的很显然是卢俊义,毕竟是周侗的徒弟

2010-5-21 21:06 云飘扬
[quote]原帖由 [i]galilean[/i] 于 2010-5-20 20:02 发表
梁山好汉武艺最高的很显然是卢俊义,毕竟是周侗的徒弟 [/quote]

这句话未必是100%全对

论马战:卢俊义的确是傲视全水浒
论步战:就未必是了

两军列阵步战撕杀:以下步战猛将李,鲁,武,邓和尚,随便挑一个出来和卢俊义步战,卢俊义也啃不下

:hz1023: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云飘扬 于 2010-5-21 21:11 编辑 [/i]][/color]

2010-5-21 21:32 云飘扬
武松由于战场撕杀不怎么出众,只杀了个啥战绩也没有的椰律得重和小贝,在战绩武评排行榜上非常吃亏,那只能靠喝醉酒打虎来抬高名次了.

说白了武松就是靠空手打死老虎往武力排行榜前面挤.光靠战场撕裂杀战绩,武松的武力在水浒里很普通.杀个王道人要十几合,被西门庆一脚连刀都给踢飞,不靠空手打老虎,还指望能往前排吗 !

但李逵不同,大把惊人战场撕杀战绩,杀4虎只是小儿科,李逵根本不须拿杀4虎出来显摆,往武力排行榜前面挤.石宝,祝龙,高可立,段鹏举.......看看这堆人的下场.

武松是醉酒打老虎
李逵是醉酒战石宝 [拿着劈风宝刀的石宝]

李逵光凭战场撕杀战绩就能压死人,何须拿杀4虎出来炫耀,再看武松的战场撕杀战绩,在水浒传众多猛将里面5虎,史文恭,韩存保,老将王涣,袁郎,孙安......,武松的战绩可以说是抬不起头,所以,武松只能靠打虎光环罩着. 说李逵武力比武松差基本上就是连书都没细看明白就来下定论的.


:hz1016:

2010-11-18 13:01 付昭霄
[quote]原帖由 [i]村里我最帅[/i] 于 2004-9-2 20:31 发表
李忠号打虎将,也打死过老虎滴,怎么被人忽略哩 [/quote]
外号是打虎将就未必真正打过虎。
只是评价表示这个人厉害。不是一般人。
以后类似还有什么,打虎将 打虎太保等等。

2010-11-18 13:04 付昭霄
[quote]原帖由 [i]煮酒道童[/i] 于 2007-4-15 15:02 发表



武松杀人后在墙上写什么来着?“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要不是李忠已经称了打虎将,恐怕武松就要用这个名号了。
还有奇怪的是,水浒里的人无论水平多高,哪怕是街头混混,出场都有个外号,可怜武松空有一 ... [/quote]
[size=7]不用行者,难道还用头陀?[/size]

2010-11-18 14:59 履虎尾
李忠打的是————周老虎:hz1018::hz102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松其人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