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诸葛亮为什么不派魏延去守街亭?


2012-10-7 00:30 Shadowleech
诸葛亮为什么不派魏延去守街亭?

怎么说咽喉要道,对手又是张合,比拿下剩余的城难度要大吧,怎么不派魏延去守呢?

2012-10-7 00:35 zeloti
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

2012-10-7 01:02 foxT
这事从来都被当作猪哥看人不准的罪证之一啊 :hz1019:

2012-10-7 04:08 sherry^
很简单 想提拔亲信 给小马刷战功 没想到出大事了:hz1019:

2012-10-7 08:46 flybear
对魏国战略预备队的速度和强度估计严重不足+拔擢亲信的愿望过于强烈

2012-10-7 12:10 火凤凰
为了验证这句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2012-10-7 16:39 孔方
魏延是敢想敢干的进攻型将领,街亭是防守战,防守重在稳妥,从魏延提出出兵子午谷就可知魏延不够稳,用他斩将夺旗自然得心应手,但用作防守难免心有疑虑。马谡作为参谋显得比较稳,因此诸葛亮用他。但诸葛亮忽略了一个问题,马谡少年得志,怎么可能稳。他的稳是因为诸葛亮自己稳,因此马谡在制定策略时都是以诸葛亮的核心战略为出发点的,因为诸葛亮定下的基调是稳的,所以马谡自然显得稳。但一旦让马谡离开诸葛亮自己做主,他少年得志,缺乏历练与挫折的性子就表露无遗了。马谡街亭之败就败在一个轻率上。

2012-10-7 19:23 a741
回复 #7 孔方 的帖子

魏延守过汉中

2012-10-8 00:48 可爱小马驹
镇守在汉中过,又没有遭到别人的进攻

2012-10-8 12:51 孔方
回复 #8 a741 的帖子

守汉中正是进取之时。比如孟达取上庸,关羽取襄樊。魏延在汉中,张飞在阆中,怎么看也不应该是个防守的格局。只能说孙吴与曹魏的暗中联盟打乱了刘备的部署。

2012-10-9 10:03 Shadowleech
[quote]原帖由 [i]可爱小马驹[/i] 于 2012-10-8 00:48 发表
镇守在汉中过,又没有遭到别人的进攻 [/quote]
可马谡也没守过哪啊。

2012-10-10 16:27 墨月琴魂
诸葛亮的过分娇纵,让马谡飘了...然后就出问题了

2012-10-10 17:28 三种不同的红色
街亭应该是遭遇战,而不是防守战。

所谓“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由此可知,诸葛亮选马谡,是充当先锋,而不是作为防守一方的。

《诸葛亮传》亦云:“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上述马谡传中“统大众在前”正可相互印证,由此可知此时蜀军主力皆由马谡统辖。那么马谡统帅大军主力,怎么可能是去防守?诸葛亮交给马谡的任务,只能是进攻。

而《张郃传》称“拒亮将马谡於街亭”,可知马谡为主动一方,而张郃为被动一方。

街亭这地方,也并非什么险要之地,如果要打阻击战的话,这地方其实不是一个最适合的地方。

我认为,当时诸葛亮出岐山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响应,叛魏降蜀,郭淮退保上邽,已是孤城,因此诸葛亮命马谡率主力越陇关而欲入关中(或者最低也是据陇关而守,隔断陇右与关中的联系)。而此时魏国则命张郃率军救援,也是沿陇关道由关中入陇右。

陇关道是古代陇右到关中的主要道路,所以马谡和张郃不约而同都选择了这条路,结果张郃领先一步,越过陇关进入陇右,和马谡相遇在街亭。

马谡猝然遇敌,举动失宜,故而大败。

2012-10-11 00:22 Shadowleech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2-10-10 17:28 发表
街亭应该是遭遇战,而不是防守战。

所谓“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由此可知,诸葛亮选马谡,是充当先锋,而不是作为防守一方的。

《诸葛亮传》亦云: ... [/quote]
那为什么让毫无经验的马谡而不是魏延统兵?

2012-10-11 07:37 naniwa
只能解释为诸葛亮错看马谡

马这人不能说是庸才,只是专业不对口,马是理论型的人才,适合从事军事理论和战略指导思想制定之类的工作,当初征讨南蛮,马说要收心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战略指导思想。


你让他临阵统兵,他不是这个料。


另外,个人认为马谡统帅的并非蜀军主力,而应该是前锋部队,一般认为马谡的兵力要少于张颌,张乃魏国宿将。无论比将比兵,魏军都有很大优势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2-10-11 07:43 编辑 [/i]][/color]

2012-10-11 08:38 Shadowleech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2-10-11 07:37 发表
只能解释为诸葛亮错看马谡

马这人不能说是庸才,只是专业不对口,马是理论型的人才,适合从事军事理论和战略指导思想制定之类的工作,当初征讨南蛮,马说要收心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战略指导思想。


你让他 ... [/quote]
但带兵肯定不如魏延合适。

2012-10-11 10:49 孔方
大概当时三郡归降让诸葛亮以为胜券在握,没有料到张颌和来这么快,所以就让没什么经验的马谡去累积军功了。

2012-10-11 11:35 yangyan1612
因为他只是诸葛亮,不是事后诸葛亮。

2012-10-11 11:40 菜刀
派系斗争啊,马谡是嫡系,诸葛亮想栽培他,结果铸成大错

2012-10-12 16:24 无月浪漫
政治原因,提拔亲信

2012-10-23 11:32 飞风划过
诸葛亮心中关于街亭先锋人选的想法:

魏延——刘备宿将,靠战功升上来的老兵油子,荆州人却非士族名门,出身低,不算一路派系
吴懿——皇亲国戚,东州派,不是一路派系
王平——这货是谁?原来是个叛将,出身差,低位低,忠诚度值得怀疑,之前没表现,不是一路派系,摒弃不予考虑
马谡——荆州派嫡系,出身好,有资质,情同父子,重点培养对象,之前有攻心为上的良好表现,不过先主说过“言过其实”,有吗?也就说说而已

2012-10-23 11:43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飞风划过[/i] 于 2012-10-23 11:32 发表
诸葛亮心中关于街亭先锋人选的想法:

魏延——刘备宿将,靠战功升上来的老兵油子,荆州人却非士族名门,出身低,不算一路派系
吴懿——皇亲国戚,东州派,不是一路派系
王平——这货是谁?原来是个叛将,出身差,低位低,忠诚度值得怀疑,之前没表现,不是一路派系,摒弃不予考虑
马谡——荆州派嫡系,出身好,有资质,情同父子,重点培养对象,之前有攻心为上的良好表现,不过先主说过“言过其实”,有吗?也就说说而已 [/quote]
这个想法也就是你自己而已。
事实是:

魏延----刘备宿将,荆州派系元老,蜀军皆议当以延继亮后事,历次北伐所倚重者。
吴懿----另一位宿将,国之亲重,委以此任若有差池不好交代。而第一次北伐之后,皆与魏延同委重则,与魏延一同在延溪打败郭淮,魏延作乱后代魏延为汉中督。
王平----第一次北伐就是委以马谡副将之责,因街亭之功累得升迁最终至汉中督也就不说了。但是在第一次北伐之前籍籍无名,手不能书还脾气不好。

马谡----好论军计,年轻有潜力,可培养,还明轻重(平南之策)。

诸葛亮所想根本就没有派系之分。这由其后勤权力,军权组成以及培养人物的出身(姜维)无不可以看出。

2012-10-23 11:48 飞风划过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12-10-23 11:43 发表

这个想法也就是你自己而已。
事实是:

魏延----刘备宿将,荆州派系元老,蜀军皆议当以延继亮后事,历次北伐所倚重者。
吴懿----另一位宿将,国之亲重,委以此任若有差池不好交代。而第一次北伐之后,皆与 ... [/quote]
这个想法也就是你自己而已,你这是为诸葛亮遮丑。
魏延即便是荆州人却和荆州派人士不搭边,看看魏延杨仪不和以及费祎他们挺谁就知道了,事实就是我的那个解释。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飞风划过 于 2012-10-23 11:53 编辑 [/i]][/color]

2012-10-23 12:00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飞风划过[/i] 于 2012-10-23 11:48 发表

这个想法也就是你自己而已,你这是为诸葛亮遮丑。
魏延即便是荆州人却和荆州派人士不搭边,看看魏延杨仪不和以及费祎他们挺谁就知道了,事实就是我的那个解释。 [/quote]
笑,事实上除了魏延其余人皆大用。
而事实上是魏延自己作乱断送自己前程,而之前也是大用至极。
事实是魏延在与诸多同僚皆不合的情况下,还是军中皆以为延继亮后。

让魏延跟同僚不合的不是诸葛亮是魏延自己。你那是把诸葛亮整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却又偏偏不做预防的神奇货色而已。

魏延、吴懿、王平、姜维都是在论述事实,而不是在写想法。

只有马谡是在论述诸葛亮的心态。

想不到说事实都成了为诸葛亮遮丑,不配合你诛心就是为诸葛亮遮丑。嗯,威武无敌~~ 您果然能通古。即便是这么前后连接不上的事实和想法,也是诸葛亮所想。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2-10-23 12:08 编辑 [/i]][/color]

2012-10-23 12:05 飞风划过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12-10-23 12:00 发表

笑,事实上除了魏延其余人皆大用。
而事实上是魏延自己作乱断送自己前程,而之前也是大用至极。
事实是魏延在与诸多同僚皆不合的情况下,还是军中皆以为延继亮后。

让魏延跟同僚不合的不是诸葛亮是魏延自 ... [/quote]
笑,魏延与荆州派任何人都没交往,你却把他胡乱归为荆州派一类。

2012-10-23 12:11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飞风划过[/i] 于 2012-10-23 12:05 发表

笑,魏延与荆州派任何人都没交往,你却把他胡乱归为荆州派一类。 [/quote]
笑。
诸葛亮本人被划为荆州派。
魏延是蜀国上下皆议为诸葛亮继后者的人选。

然后魏延不可划为荆州派。

你是要多威武无敌啊?

PS:魏延愿意被招入丞相府担任丞相司马,原来不算跟“荆州派任何人交往”。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2-10-23 12:13 编辑 [/i]][/color]

2012-10-23 23:29 可爱小马驹
杨仪和费祎这两怎么成荆州派的了?

2012-10-26 11:21 飞风划过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12-10-23 12:11 发表

笑。
诸葛亮本人被划为荆州派。
魏延是蜀国上下皆议为诸葛亮继后者的人选。

然后魏延不可划为荆州派。

你是要多威武无敌啊?

PS:魏延愿意被招入丞相府担任丞相司马,原来不算跟“荆州派任何人交往”。 [/quote]
笑。

魏延被招入丞相府担任丞相司马是因为魏延的功勋,是公事由不得他,魏延与“荆州派任何人交往”的记录就是他与杨仪的冲突,然后有人调解,而已

你是要多威武无敌啊?

2012-10-26 16:01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飞风划过[/i] 于 2012-10-26 11:21 发表

笑。

魏延被招入丞相府担任丞相司马是因为魏延的功勋,是公事由不得他,魏延与“荆州派任何人交往”的记录就是他与杨仪的冲突,然后有人调解,而已

你是要多威武无敌啊? [/quote]
笑,魏延被召入丞相府担任丞相司马是因为魏延的功勋??????:hz1025:你要多威武无敌啊?

马谡跟荆州派任何人的交往记录在哪?

再笑,蒋琬跟荆州派任何人交往记录在哪?

再再笑,费祎跟荆州派任何人交往记录在哪?

再再再笑…… 我都笑不动了。


回过头来告诉我,
事实上除了魏延其余人皆大用。
而事实上是魏延自己作乱断送自己前程,而之前也是大用至极。
事实是魏延在与诸多同僚皆不合的情况下,还是军中皆以为延继亮后。

让魏延跟同僚不合的不是诸葛亮是魏延自己。你那是把诸葛亮整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却又偏偏不做预防的神奇货色而已。

魏延、吴懿、王平、姜维都是在论述事实,而不是在写想法。

只有马谡是在论述诸葛亮的心态。

想不到说事实都成了为诸葛亮遮丑,不配合你诛心就是为诸葛亮遮丑。嗯,威武无敌~~ 您果然能通古。即便是这么前后连接不上的事实和想法,也是诸葛亮所想。


我怎么遮丑了?这里面的观点哪件事是我捏造出来的呀?

2012-11-3 11:20 人中吕,鬼中羽
诸葛亮的北伐,目的在于立功,集权。除了军事方面的考虑,还会突出地从政治上可虑问题。

马谡是其心腹,并且,诸葛亮内心十分仰慕马谡的军事才华,所以,给了马谡这个机会,欲令马谡建立大功。

至于魏延,吴懿,打压还来不及呢,焉能给他们立大功机会?

其实,这场战事,诸葛亮的兵略根本就是错误的。即使派魏延,也未必能挡得住张郃。魏延之前在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是有客观条件的。一是魏军没有大举来犯,二是蜀军在汉中有地利。

现在到了街亭,魏延也未必能胜。

因此,街亭之失,责任不在马谡,而在诸葛亮。

当然,诸葛亮是玩权谋的高手,他一个挥泪斩,就把战败的责任推给了马谡,自己只假惺惺“自贬三等”就蒙混过关了。这个人,真是搞权谋,整人的超级大师啊!

整人大神诸葛亮,永垂不朽。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12-11-3 11:21 编辑 [/i]][/color]

2012-11-8 04:07 鬼唱詩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12-11-3 11:20 发表
马谡是其心腹,并且,诸葛亮内心十分仰慕马谡的军事才华,所以,给了马谡这个机会,欲令马谡建立大功。

至于魏延,吴懿,打压还来不及呢,焉能给他们立大功机会?[/quote]

看過你之前一些討論, 覺得有點道理, 不過你說"諸葛打压魏延, 吴懿还来不及", 可得給出點證據吧. 我自己番了一下古書, 覺得諸葛有可能玩魏延, 不過看不出來他還想整吳懿.

2012-11-8 09:47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12-11-3 11:20 发表
诸葛亮的北伐,目的在于立功,集权。除了军事方面的考虑,还会突出地从政治上可虑问题。

马谡是其心腹,并且,诸葛亮内心十分仰慕马谡的军事才华,所以,给了马谡这个机会,欲令马谡建立大功。

至于魏延, ... [/quote]
结果王平就把张合给吓跑了。
结果打压还来不及的魏延其后成为了大家都知道必继亮之后的核心大将
结果魏略还误以为是魏延带队回师

结果张合传评价马谡不下据城舍水上山
(张合传里的魏国资料分析蜀国有着致命问题导致的失败,也就是说,作为敌将的军议还不认为自己出则必胜。)
结果王平传规劝连连,马谡据措烦扰以致大败


这么多方一致的论调就这么被你这位嘴皮子一动的大神给秒了。想诛心论,想魏延上也顶不住,你好歹先把现有逻辑理理好吧:hz1008: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2-11-8 09:52 编辑 [/i]][/color]

2012-11-10 04:34 鬼唱詩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12-11-3 11:20 发表
街亭之失,责任不在马谡,而在诸葛亮。

当然,诸葛亮是玩权谋的高手,他一个挥泪斩,就把战败的责任推给了马谡,自己只假惺惺“自贬三等”就蒙混过关了。这个人,真是搞权谋,整人的超级大师啊!

整人大神诸葛亮,永垂不朽。 [/quote]

很搞笑的評語:hz1007:! 讚揚一下, :hz1009:
這論壇太需要兄台這樣幽默的人了, 整人大神诸葛亮,永垂不朽----:hz1038:
好了, 言歸正傳, 我意街亭之失马谡就肯定要負戰術责任, 兄台單單把罪過全數歸于诸葛亮頭上, 有點不妥. 誠然諸葛也有戰略上的失誤, 這個反映在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specially HRM), 以及估計敵情上面, 相信兄台是一點即明, 我就不重復討論此點了.
而馬謖需要處死與否眎孚其失誤帶來的後果-- 馬參軍之兵多且精, 一戰竟敗得不可收拾, 諸葛本來就該殺他了, 用不了玩权谋; 而且諸葛本人也主動承應了戰略责任, 可以說它沒有諉過他人. 而兄台說的"自贬三等蒙混过关"確有其事, 不過我弱弱的問一句, 不打個口號了事, 難不成要退位讓賢麼? 他本人肯定不想, 東邊的吳囯也不會讓他下來, 復交時, 孫權大力支恃的是諸葛相府而非劉禪漢宮, 兩國往來書信中即可看出孫權對諸葛的首肯. 所以說, 那時候諸葛亮降級卻不減權是有其合理性的.

2012-11-10 08:29 诸葛宇昊
得问诸葛亮:hz1026:

2012-11-10 08:31 诸葛宇昊
回复 #33 鬼唱詩 的帖子

其实也没这么复杂。因为用错一次人,就要辞官归隐,也确实没有这个必要。

2012-11-10 14:53 鬼唱詩
是没那么复杂,而是更复杂。

2012-11-13 20:13 三国赤壁周郎
想提拔心腹,也不是什么大错,关键是马谡太不争气了,老大给你机会,你却没有好好把握,仗还打成这样,乱指挥,一败涂地,你教老大情何以堪?其实我们也不能说因为张郃是宿将,就得派个宿将去,若什么都派宿将去,哪如何培养年轻一代?孙权就是派个名不经传的陆议去迎战刘备的,刘邦也是在韩信从未带过兵的情况下提拔韩信,诸葛亮想让马谡建功立业,这也不是大不了的问题。只怪诸葛亮高看了马谡。马谡也实在不争气,不行就多听听王平的,反正你是主将,这场仗打赢了,主要功劳还不是归你的,这马谡笨死了!打败张郃是何等的功劳?一旦成功了将来可前途无量,立马可以高升。老大不把这机会让给别人却让给你,你得好好珍惜。结果弄成这样,你让诸葛丞相如何向国人交代?只好把你杀了,杀给大伙看。

2012-11-15 16:52 shps940114
或許諸葛亮想讓馬謖學陸遜一樣一戰成名

2012-11-20 22:14 三国赤壁周郎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12-11-3 11:20 发表
诸葛亮的北伐,目的在于立功,集权。除了军事方面的考虑,还会突出地从政治上可虑问题。

马谡是其心腹,并且,诸葛亮内心十分仰慕马谡的军事才华,所以,给了马谡这个机会,欲令马谡建立大功。

至于魏延, ... [/quote]
无可否认马谡是诸葛亮心腹不假,但魏延、吴懿亦非诸葛亮打压对象,诸葛亮只针对益州本土士人、豪强,魏延、吴懿均非益州人,即使如益州人王平,由于出身低微,一旦建立功勋,照样会得到诸葛亮提拔、赏识。更重要的是,魏延在北伐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战功彪炳,伐魏之志极盛。如果说诸葛亮利用倒还有道理,岂会打压如此悍将?用魏延,一可用来对付曹魏,二可用以震挟益州豪强,打压他做甚?吴懿嘛,皇亲国戚,诸葛亮即使得罪得起,也未免太无容人之量了!更主要的是吴懿一向对伟大的诸葛丞相恭敬有加,对其治国思想坚定不移地遵守、执行,诸葛亮为了提拔一个心腹,从而得罪一些支持自己的人,怕是自讨没趣,得不偿失也!因此,诸葛亮无论如何都不会打压魏延、吴懿。况且,诸葛亮若与魏延、吴懿为难,让益州本土豪强有机可乘,这恐怕也不是诸葛亮所愿意见到的。诸葛亮为了建立一个高效、清廉的政府,已经惹得一伙益州士族、土豪好生不满,再得罪魏延、吴懿这些有分量的大将,蜀汉怕将不保矣!

2012-11-26 21:32 奉天翔龙
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指挥失当,街亭之战这种毫无准备的仓促守备战即使派魏延去恐怕也未必能行,马谡之败在于诸葛亮没有给其充裕的时间布置街亭的城防

2012-11-27 00:07 暴民
[quote]原帖由 [i]三国赤壁周郎[/i] 于 2012-11-20 22:14 发表

无可否认马谡是诸葛亮心腹不假,但魏延、吴懿亦非诸葛亮打压对象,诸葛亮只针对益州本土士人、豪强,魏延、吴懿均非益州人,即使如益州人王平,由于出身低微,一旦建立功勋,照样会得到诸葛亮提拔、赏识。更重 ... [/quote]


宿将和皇亲国戚都算是对诸葛亮的掌政有威胁,诸葛亮是不希望他们坐大,也是一样要打压,
所以才想提拔自己的班底出掌军权,避免受制于宿将。皇亲国戚的威胁自然更大,要是他们
联合刘禅,丞相也不一定有绝对把握压制得住。

2012-11-27 00:26 lacaus
諸葛亮太信任馬謖了, 而且魏延吳懿都是解將, 特別是魏延, 把故主宰了來投劉備, 就算是棄暗投明, 也屬不義, 以當時的標準, 他是應該不被錄用的, 諸葛亮還繼續用他就不錯了

2012-11-30 08:13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12-10-7 00:35 发表
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 [/quote]
我个人觉得街亭方面兵力虽然有,但是应该是防御性任务。魏延,吴壹应该是进攻人物的首选。诸葛企图用马谡王平防御下魏军以后进行下一步进攻。

2012-11-30 08:14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lacaus[/i] 于 2012-11-27 00:26 发表
諸葛亮太信任馬謖了, 而且魏延吳懿都是解將, 特別是魏延, 把故主宰了來投劉備, 就算是棄暗投明, 也屬不義, 以當時的標準, 他是應該不被錄用的, 諸葛亮還繼續用他就不錯了 [/quote]
你这个是正史??正史魏延一直跟着刘备,虽然出身卑贱,一直信任有加。

2012-12-13 23:10 小兵1234
回复 #39 三国赤壁周郎 的帖子

若說諸葛亮沒有打壓是假,若說因私忘功,罔顧大局也太過。
只能說平日不和,大局觀更是衝突,穩健派跟激進派之分。

2012-12-22 18:51 轉瞬亦逝
个人理解

应该是一怕魏延造反。{因为他脑后有反骨,且刚背叛旧主。他加入时,诸葛亮提醒过刘备}二应该是想让自己的心腹立军威吧!

2012-12-22 18:59 小马828
[quote]原帖由 [i]lacaus[/i] 于 2012-11-27 00:26 发表
諸葛亮太信任馬謖了, 而且魏延吳懿都是解將, 特別是魏延, 把故主宰了來投劉備, 就算是棄暗投明, 也屬不義, 以當時的標準, 他是應該不被錄用的, 諸葛亮還繼續用他就不錯了 [/quote]

这里是历史区啊

2012-12-23 02:46 luhongyi
要说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确实有想给他机会立功有提拔他的意思,没想到弄成这样,至于说打压魏延嘛,主要是没同意魏延的出兵子午谷战略这和诸葛用兵谨慎有关,说不上刻意打压,魏延认为自己在才能在诸葛手下不能尽用也和这有关,只要是一些比较大胆和高风险的建议只怕都会被诸葛否决。

2012-12-23 17:27 平原相
吴懿是外戚……

2012-12-24 16:17 pippien18
跟魏延不合,又想提拔馬谡

2012-12-29 11:07 付昭霄
魏延是随军调用的大将 而且诸葛亮派了王平辅助马谡 王平在军败的情况仍以数千之众挡住张郃进攻 守个街亭没问题的 是马谡自己的问题

2013-1-9 02:41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鬼唱詩[/i] 于 2012-11-10 04:34 发表


很搞笑的評語:hz1007:! 讚揚一下, :hz1009:
這論壇太需要兄台這樣幽默的人了, 整人大神诸葛亮,永垂不朽----:hz1038:
好了, 言歸正傳, 我意街亭之失马谡就肯定要負戰術责任, 兄台單單把罪過全數歸于诸葛亮 ... [/quote]

你说的我基本同意。

虽然一伐失败了,但朝野之中,包括东吴那边,恐怕确实还不敢有让诸葛亮下台的想法。

但是,毕竟一伐失败还是震动朝野的,因此,北伐这点事,还要不要继续了呢?以后的军国大计何以制订?这些个问题,朝野应该可以根据此次失败,加以讨论的吧。

诸葛亮这么一个挥泪斩,实际就封堵了朝野的议论,他仍然可以我行我素,把持军权,个人专断决定国家军事战略。

诸葛亮把小马哥这么一杀,就造成了“北伐没错,以后不妨再多来几下”“我制定的北伐战略没错,却被马谡葬送了”“我的错也就是看人看错了,加上稍稍有些轻敌。人非圣贤哪能十全十美呢?曹大神,用兵仿佛孙武,不也有多次失败吗?何况我”……等等,这些十分有利于其继续专权的舆论和共识。

不错,马谡也确有可杀之罪,但诸葛亮也完全可以造择不杀。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当时的朝野其实是倾向于不杀的。

经过深思熟虑(可能还考虑了很长时间,观察朝野的各种议论,最后才做出的决定),诸葛亮选择了将马谡杀掉。

2013-1-9 02:54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鬼唱詩[/i] 于 2012-11-8 04:07 发表


看過你之前一些討論, 覺得有點道理, 不過你說"諸葛打压魏延, 吴懿还来不及", 可得給出點證據吧. 我自己番了一下古書, 覺得諸葛有可能玩魏延, 不過看不出來他還想整吳懿. [/quote]

吴懿是刘焉嫡系,本就属于诸葛亮重点打压的派系之一,后来吴壹又与刘备走得很近,更加不受诸葛亮的欢喜。所以,推定吴壹也在被打压的范围。

另外,象吴懿这样的蜀中重要人物,后来落个传记都没有,应该与他被打压有一定的关系。

2013-1-15 17:43 wzz1968
诸葛亮想让自己的亲信得到提拔,必须要立功.
守街亭风险小,所以违众举马谡.

2013-1-21 22:10 lbshero
每次魏延都是在诸葛眼皮底下干活的吧

2013-1-22 19:34 正阳真人
发个链接,引用一下大神的意见!
祥瑞御免!
[url]http://book.kanunu.org/book3/6489/129445.html[/url]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