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30 13:22
zzs1978
回复 #51 jiyi1 的帖子
有道理,但我的观点只是书写到这个地步,本来主角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我认为好的作者只能根据角色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去合理安排结局。寇仲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江湖人物,而是由几万手下的领袖,以他前面的表现,很难想象在决定自己集团命运的关键时刻再去分身他顾,去杀宇文化及还算合理,为了区区八万张羊皮跑到塞外实在是有点晕菜的表现。
2012-3-30 13:24
feiyue1206
还有一点,寇仲到底怎么一步步走到想要争夺天下的,而且到底为什么想夺天下?俺一直很疑惑,小时候,寇仲就表现的比徐更有“野心”,李秀宁的打击使寇仲立下豪情大志,但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到了长安,遇到师妃暄,我考,寇仲竟然对师妃暄选择李世民很愤慨!!我当时就困惑了,仲少,你愤慨啥呀,你当时有啥争夺天下的资本。。。
2012-3-30 13:26
58642modemeng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12-3-30 13:24 发表
……遇到师妃暄,我考,寇仲竟然对师妃暄选择李世民很愤慨!!我当时就困惑了,仲少,你愤慨啥呀,你当时有啥争夺天下的资本。。。[/quote]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hz1002:
2012-3-30 13:30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58642modemeng[/i] 于 2012-3-30 13:26 发表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hz1002: [/quote]
我就是讨厌仲少的王八之气太早爆发:hz1004:
2012-3-30 13:47
58642modemeng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12-3-30 13:30 发表
我就是讨厌仲少的王八之气太早爆发:hz1004: [/quote]
嘿嘿,这就是个人爱好了强求不得
我这么维护大唐是因为此书是我最爱的武侠小说、寇仲是我最喜欢的武侠人物:hz1020:
如果黄易静心深造下多修订两遍《大唐双龙传》绝对有资格拼拼最佳武侠小说:hz1013:
2012-3-30 13:54
jiyi1
放一起回复吧。
而全书为神马最后这样大转折……虽然可以按这寇仲悲天悯人这说法来解释,但始终是不能让人完全信服的,这与黄易笔力有所欠缺是有关的,正如偶之前说的他对文字对情节的精炼不够,之前把双龙写的太过小强,为了依附历史又强行转弯,加上还有慈航静斋这种上帝超人一样的组织,那完全可以让人有印象就是,寇仲的结局其实就是慈航静斋在黑幕后操纵的傀儡戏……
-------------------------------------
这个嘛,就是这样。书中是明确说明的,寇仲的结局是慈航静斋幕后操纵的。
这从哪看出来的……是小说还是事实,事实上是太宗求仁得仁,后宫弟媳,剁侄儿侄女可木有任何怀念滴感觉……
----------------------------------
这个确实不是双龙里的,放过我吧:hz1026:
至于说宋阀代表华夏正统会排外,更是很扯,不说历史上岭南蛮荒之地,小说中岭南也有很多的少数名族。小说中下的这个论断,明显是为了寇仲放弃天下凑更多的借口。
------------------------------------------------
这个,俺没有去联系真实地图。俺理解的是游戏中的地图,嘿嘿,游戏中很靠南的地方都给画的靠近中间了。咱家按照小说的设定好了。中原文化排外这个可是公认的吧,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神马的, 哪有好词儿了,有个rpg游戏叫苍之涛(轩辕剑系列)说的非常好。
还有,塞外之行,如果黄易按照原定的100卷(还是120卷)来写,会融合的更好,从现在看,很是无聊,浪费了大量的篇幅拉进来一批敌人,原子教、烈瑕啥啥的,结果几乎啥作用没起,死的都聊聊草草。说使北方的局势更乱,让寇仲放弃的更合理,其实,俺觉得,多渲染渲染魔教、劫利、西突厥啥的,效果也一样,多这一个也不多,少了原子教也没啥。
有道理,但我的观点只是书写到这个地步,本来主角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我认为好的作者只能根据角色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去合理安排结局。寇仲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江湖人物,而是由几万手下的领袖,以他前面的表现,很难想象在决定自己集团命运的关键时刻再去分身他顾,去杀宇文化及还算合理,为了区区八万张羊皮跑到塞外实在是有点晕菜的表现。
-------------------------------------
这两条放一起回复。塞外一篇的确让人看着太累了。
寇仲的晕菜表现,后文有明确的说明,还是天刀宋缺说的:寇仲有打天下的本事,没有坐天下的耐性。乱时尚才,治时尚德。打完天下就要治天下,这是寇仲的弱项,这个寇仲宋缺达成一致,双方都知道都相互没说出来。这也是翁婿二人让出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了塞外,再加上之后种种,才让我们感觉寇仲不是慕容复,只是纠结于武林,才是真的在夺取天下。现在的人有知识,都知道慕容复不务正业是个二百五。
其实寇仲打天下一直让我觉得很空,空荡荡的,有点像苏秦,游荡于各势力之间。直到后来,寇仲有了各方面的铁哥们,宋缺也明确出兵支持,这才让我感觉有点夺天下的样子,不再是小孩子过家家。
2012-3-30 14:33
ylh2004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12-3-30 13:24 发表
还有一点,寇仲到底怎么一步步走到想要争夺天下的,而且到底为什么想夺天下?俺一直很疑惑,小时候,寇仲就表现的比徐更有“野心”,李秀宁的打击使寇仲立下豪情大志,但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到了长安,遇到 ... [/quote]
少帅还是颇有几分乱世英雄潜质的,他的最大问题是缺少责任感,争天下绝不是游戏,就如同象棋中的过河兵,讲究的是有进无退,一旦退了,就是身死族灭,满门抄斩。但凡坐天下的,又有哪个不知道“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徐小白让寇仲退出争天下,但这争天下却是能退的吗?寇徐二蠢能逃得?那宋家逃不逃得?少帅军中众将校又逃不逃得?
黄易没写续书,不知道二小强、宋家等人的结局,但在我看来结局只有一个:十方俱灭,血染岭南。
寇仲放弃天下可以说为了徐子陵,也可以说是为了师尼姑,但决不可以说是为了宋玉致,他这一让天下,宋家必定满门灭绝!
2012-3-30 14:43
ylh2004
[quote]原帖由 [i]58642modemeng[/i] 于 2012-3-30 13:47 发表
嘿嘿,这就是个人爱好了强求不得
我这么维护大唐是因为此书是我最爱的武侠小说、寇仲是我最喜欢的武侠人物:hz1020:
如果黄易静心深造下多修订两遍《大唐双龙传》绝对有资格拼拼最佳武侠小说:hz1013: [/quote]
所以必须见仁见智,求同存异,你看双龙,看出了英雄,但我看双龙,就只看到了脑残,定位不同,评价自然也截然不同。:hz1026:
2012-3-30 14:48
jiyi1
回复 #67 ylh2004 的帖子
少帅还是颇有几分乱世英雄潜质的,他的最大问题是缺少责任感,争天下绝不是游戏,就如同象棋中的过河兵,讲究的是有进无退,一旦退了,就是身死族灭,满门抄斩。但凡坐天下的,又有哪个不知道“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徐小白让寇仲退出争天下,但这争天下却是能退的吗?寇徐二蠢能逃得?那宋家逃不逃得?少帅军中众将校又逃不逃得?
黄易没写续书,不知道二小强、宋家等人的结局,但在我看来结局只有一个:十方俱灭,血染岭南。
寇仲放弃天下可以说为了徐子陵,也可以说是为了师尼姑,但决不可以说是为了宋玉致,他这一让天下,宋家必定满门灭绝!
--------------------------------------
关于宋家和少帅军,寇仲是考虑过的,书中写了。
关于宋家结局,宋缺自己已经把宋家给拆了。从此不再有宋阀。宋家子弟全被遣散了。是为了解除皇室对宋家的戒心也好,为了给其他门阀做样子也好,或者为了避祸也好,总之已经没有宋阀了。
以宋缺之能,宋家嫡系家人断然无妨。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宋缺要追杀李世民,无人能挡。
2012-3-30 14:52
jiyi1
二小强的结局嘛,书中多次提到了:徐子陵成了日后中原武林唯一能和寇仲相比的绝代武学大宗师。。。这样的话。
而在书的最后,二小强距离这一步也还很远。和他们水平相当的还是很多。我估计那也是熬死宁道奇或者三大宗师封山归隐之后的事了。
欢迎萧兄继续提,看看我能不能解答的了。
2012-3-30 15:10
jiyi1
对了,萧兄的确厉害,寇仲还真不会为了宋玉致而放弃。书中多次明言,宋玉致渴望和平,因此而疏远寇仲。而书中也多次写到寇仲为此很痛苦,但是也只得接受痛苦。
2012-3-30 15:45
jiyi1
关于最后宋缺放弃夺天下,是寇仲把李世民推荐给宋缺,让宋缺当面考察亲自鉴定。能通过面试就支持李小子,如果通不过,那自然就杀了李世民。这个桥段我认为有点像赵匡胤借人头,纯粹就是与虎谋皮。
而实际上,宋缺有难言之引。即使李世民不完全了解宋家情况,慈航静斋是非常清楚的。宋家女儿爱好和平,儿子宋师道很多年之前就为了“双龙的娘”自暴自弃,之后也是个风流人。经商当官都可以,唯独缺少霸气。
宋缺对寇仲说你晚了一年,如果早一年有这等声势,那就不是今天这样子了。宋缺自己缺一个儿子,能打天下的儿子。
可以认为在那次会晤中,李世民和宋缺达成了某种一致。曹操能容张绣,李世民也能容没了威胁的宋家。当时天下虽归李唐,可是仍然面临大乱,不论历史还是双龙小说。
2012-3-31 05:24
Garnett2012
各位是不是跑题了?
2012-3-31 09:48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58642modemeng[/i] 于 2012-3-30 13:47 发表
嘿嘿,这就是个人爱好了强求不得
我这么维护大唐是因为此书是我最爱的武侠小说、寇仲是我最喜欢的武侠人物:hz1020:
如果黄易静心深造下多修订两遍《大唐双龙传》绝对有资格拼拼最佳武侠小说:hz1013: [/quote]
想成经典,情节就不能雷同。。。黄易这点是硬伤。。。
个人感觉,双龙的修改方向是删节重复的剧情,不要总是偷听,我方辅助人员不要太牛,主角缺什么会造什么(陈老谋)。大的修改从双龙挖出宝藏出长安开始,塞外之行看之后的卷数,卷数少就全删掉,卷数够可以保留,但是原子教不能那么来去匆匆
诛仙的修改,也是要删,大约把兽神玲珑一段剧情全部删掉,道玄直接用一次诛仙剑就入魔,主要冲突还是魔教四分支和三大正派之间的武林争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feiyue1206 于 2012-3-31 10:03 编辑 [/i]][/color]
2012-3-31 10:09
伤云
老萧提金庸笔下两个半侠客个人倒是很赞同,不过那半个不是杨过,是张无忌。
郭靖和胡斐,可以说是对武侠小说里面的“侠”字的完美诠释。郭靖是那种“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而胡斐则是市井之内江湖之中急人危难惩奸除恶的侠之“小”者的典型。
而张无忌则介于二者之间,他的性格决定他做大侠没那个魄力,做小侠没那个毅力,他不亏大节,立场坚定,但在处事上又达不到其他两者的高度。其实除去他那一身的武艺和艳遇以外,张无忌其实就是武侠读者自己的一个缩影。
至于杨过,率性而为四字个人以为更适合他,他有他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这种原则随着年龄增长从非主流变成了主流,而这个人的本心并不在这上面。如果杨过能遇到令狐冲的话,没准会是很好的朋友。
2012-3-31 10:17
靓坤
大唐不仅仅是部武侠小说,而是一部警世恒言。
他告诉世人解决民族矛盾唯一的方法是:以主体民族为正统,融合他们民族。
老黄用了将近1/4的篇幅来写塞外篇,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
看不懂的,说明你境界还没到。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靓坤 于 2012-3-31 10:22 编辑 [/i]][/color]
2012-3-31 10:17
58642modemeng
回复 #72 jiyi1 的帖子
没什么的
别说天刀,就是少帅想杀李世民随手的事
李世民当然不想容下宋家和少帅
但是别看表面上宋阀解散,其实以宋家在岭南的根深叶茂
再加上岭南独特的俚獠宗族势力,除了宋阀别人想插手进来还真没机会
当年天威无两、兵锋正盛的隋朝天子面对宋家山城都徒呼奈何,别说之后了
书里虽没说,但是宋家至少在寇仲仍在的岁月里是高枕无忧的
至于李世民想想自己的安全还比较靠谱,书中最后提到颉利身死
李世民招揽赵德言保命就不错了,敢要宋阀好看
一辈子不想睡觉了:hz1007:
2012-3-31 10:23
58642modemeng
回复 #75 伤云 的帖子
力挽狂澜襄阳城前击杀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都算不上
凭什么大好形势下把江山拱手送给暴君的张无忌?
张无忌有侠义的行为,却没有大侠的风骨
骨子里面就是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市井小民
2012-3-31 10:32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58642modemeng[/i] 于 2012-3-31 10:23 发表
力挽狂澜襄阳城前击杀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都算不上
[color=Red]凭什么大好形势下把江山拱手送给暴君的张无忌[/color]?
张无忌有侠义的行为,却没有大侠的风骨
骨子里面就是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市井小民 [/quote]
用这种结果论的方法黑张,很不靠谱,还不如黑张在驱除鞑虏方面事实上打酱油
2012-3-31 10:35
伤云
再提《大唐双龙传》
大唐写的好不好?应该说是黄易小说里最好的一部。文笔上更老道,情节上更圆滑,玄理上更成熟,人物的塑造上也更有特点。
但我还是看不动大唐,我宁可去看《寻秦记》也不想看大唐。
我看大唐前还是个港漫武侠的忠实粉丝,黄易的小说,受港漫的影响不是一般二般的大。
首先篇幅实在太长了。
如果黄易舍得下手的话,大唐完全可以砍掉50%以上的情节。看大唐的时候跳个几章看有的时候完全不影响情节的发展(人物关系还是需要重新理一下的)。而很多所谓的情节反过来看完全就是为了让字数更丰满而插入的完全不影响主干的东西——这个问题存在于黄易的各部小说里,只是程度不同。
这是港漫连载拖戏——现在是网文拖戏——的传统套路……
其次人物关系或者说登场太乱了。
人物乱入这个问题最严重的是《覆雨翻云》,因为覆雨翻云没有大唐这么夸张的长度给各种龙套塞情节。每当看到书里莫名其妙的钻出几个高手,或者几个被称为XXXX的猛人,我就有一种看港漫的感觉。剧情不够人数凑,人数多了乱打斗……而大唐里一堆后期人物和前期基本没什么大关联,跳过的这段剧情后会发现其实完全就是一群帮着主角拖戏升级攒经验的龙套……
这也是港漫人物登场的传统套路……随手蹦个组织出来,然后里面几个人都是XXXX,擅长XXXX,武功招数XXXX……
人物的形象太……说脸谱化其实有点冤枉,但是看多了黄易的书真的有这个感觉。按大唐的篇幅,想要描绘人物的成长,情感的纠葛以及内心的转变都是非常富裕的。但真有人觉得开篇时候的双龙和快要结局时候的双龙有什么变化么?真有人觉得其他角色有什么改变么?不改变其实不是问题,但是这么巨幅的长度还是一副面孔从头到尾,总免不了到最后有味同嚼蜡的感觉。大唐,在我看来如果只有现在一半的篇幅的话应该更有整体感。
顺便一提,这种人物性格和心理没有转变——转变不明显——的弊端就是情节峰回路转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不合情理,最典型的就是结局。
这是……不仅仅是港漫了,漫画界传统之一,千人一面。
其他方面的槽点其实还有很多,不过上面那些是让我没法接受的根本原因,至于文字套路化,情节套路化,武打场面套路化,玄理扯淡化什么的我个人倒还是能忍受的……
2012-3-31 10:46
58642modemeng
回复 #79 feiyue1206 的帖子
说不上黑张,虽然此人确实是我最烦的金庸小说主角
都头接受不了我换个说法吧
在金庸小说侠客排行榜上,小张只可能在杨过之后,与袁承志并列
杨我就不说了
张无忌一生最大的侠义行为不外乎光明顶解六大派诛灭明教死结,万安寺救六大派于水火遂一统武林
袁承志所作所为哪里比小张差了:hz1019:
《倚天屠龙记》小张的发展轨迹其实跟袁承志一脉相承
2012-3-31 10:54
伤云
[quote]原帖由 [i]58642modemeng[/i] 于 2012-3-31 10:23 发表
力挽狂澜襄阳城前击杀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都算不上
凭什么大好形势下把江山拱手送给暴君的张无忌?
张无忌有侠义的行为,却没有大侠的风骨
骨子里面就是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市井小民 [/quote]
如果给杨过按个“大侠”的名目,我倒真觉得该为杨过一大哭。杨过应该是更自由的,更率性而为随心所欲的,他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他的本心是带着姑姑游山玩水或者觅地归隐,他应该是个黄药师一样的潇洒人物。让他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儿不难,但如果让他坚持干,没戏。
张无忌本质里确实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但他也是一个侠义风骨很浓的平凡人。他带领下的明教不但扭转了过去的形象,在抗元战场上也坚持在第一线——这是他的大节。而他儿时陪常遇春受苦,千里送不悔等等早已经表现出他的义气。可以说这是一个大节小节都不亏的角色。
但他的问题在于他的平凡性,他本心还是想做个平凡人,否则也不会拱手将教主之位让给别人。
然而恰恰是这点平凡心,让我觉得他在做侠客上比杨过更胜一筹,杨过做事是“我想管”,而张无忌则是“我要管”。做不到的事情,杨过不会去想,而做不到的事情,张无忌未必不会去做。
至于让位给暴君?张无忌让给的是杨逍。而且朱元璋被称为“暴君”是他登基之后的事情了,用这个指责张无忌有点上帝视角了。
2012-3-31 11:05
伤云
袁承志和张无忌确实很像,问题是《碧血剑》和《倚天屠龙记》没法相提并论。
而且张无忌最难能可贵的是对待仇恨的态度,这是袁承志,甚至金庸所有小说主角比不上的。
2012-3-31 11:08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58642modemeng[/i] 于 2012-3-31 10:46 发表
说不上黑张,虽然此人确实是我最烦的金庸小说主角
都头接受不了我换个说法吧
在金庸小说侠客排行榜上,小张只可能在杨过之后,与袁承志并列
杨我就不说了
张无忌一生最大的侠义行为不外乎光明顶解六 ... [/quote]
求同存异吧。。
俺最烦的是杨过(还有李文秀),尤其是杨过总是找个借口生气,还会觉得天下人都对不起他,让俺很是反感。
张无忌,没啥野心,本质上是个善良的好人,光明顶救明教,小张不是出于招降群雄的野心,是觉得明教众人无辜(或者罪不至死),一切都是陈昆的阴谋,万安寺救六大派,不是要一桶浆糊,也是本质的善良,外加缓和明教和正派的矛盾。父母被逼死,也没有想过复仇,力救谢逊,也不会对死者的亲友作对。最后觉得徐常对不起他,为了义军,也没有杀掉三人。总之,小张的种种行动,让俺觉得很温暖
2012-3-31 11:15
58642modemeng
回复 #83 伤云 的帖子
讨厌就讨厌在这个对待仇恨的态度
武侠小说里要是搞个圣人评选
至少金书里面没人能跟小张比的
但是圣人张跟侠客张不是一回事
张无忌身上没有一点江湖气,固然仿佛营造出一位浊世翩翩佳公子
实际上少了一份快意恩仇,张无忌不管做了多少侠义行为都让他永远跟大侠隔了层捅不开的窗户纸
金老在倚天中用谢逊的我行我素、爱憎分明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
《倚天屠龙记》被有些人奉为金庸小说最高峰,但这观点一直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就因为这小说不是在写侠客而是在描绘圣人啊:hz1024:
2012-3-31 11:18
58642modemeng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12-3-31 10:54 发表
至于让位给暴君?张无忌让给的是杨逍。而且朱元璋被称为“暴君”是他登基之后的事情了,用这个指责张无忌有点上帝视角了。 [/quote]
马教主版倚天看多了,伤云大、都头原谅则个啊,不过俺自认为对张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有侠义行为,无侠义风骨可以定性了
如果金庸年轻20岁,倚天是在这个年代创作出来
小张那性格估计就开起后宫来了:hz1016:
2012-3-31 11:23
jiyi1
回复 #77 58642modemeng 的帖子
别说天刀,就是少帅想杀李世民随手的事
李世民当然不想容下宋家和少帅
但是别看表面上宋阀解散,其实以宋家在岭南的根深叶茂
再加上岭南独特的俚獠宗族势力,除了宋阀别人想插手进来还真没机会
当年天威无两、兵锋正盛的隋朝天子面对宋家山城都徒呼奈何,别说之后了
书里虽没说,但是宋家至少在寇仲仍在的岁月里是高枕无忧的
至于李世民想想自己的安全还比较靠谱,书中最后提到颉利身死
李世民招揽赵德言保命就不错了,敢要宋阀好看
一辈子不想睡觉了
-----------------------------------------------------------------
由萧兄的帖子想到几个问题,本来要回复萧兄的,就当咱俩一块回吧。
从武侠上讲,咱俩完全一致的观点。
都提到了现实,我不由得想起宋太祖。当时乱了多少年,有枪便是草头王,赵匡胤自己做了皇帝一直担心别的人也跟着造反。这里就有柴荣的后代,按说,夺了人家的天下,你不怕人家报复啊,那还不赶尽杀绝啊。结果没有。这样到了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别的将领才相信赵匡胤的。否则,那个时代乱都养成成习惯了,那些大将还不夺了宋的天下啊,赵匡胤活着,能镇得住,死了,就够呛了。所以存柴,赚大了。后来小梁王也冠以柴姓,虽然是借代明朱沐英的位置,说书的给杨六郎也安排了个柴郡主。用刘邦的话,当时手下都离心了,刘邦重赏自己最恨的那个,于是大家都安心了。
唐初也是外乱内忧,外乱大家都知道,连年打仗,李靖、薛仁贵一脉等等。内忧,山东士族。自门阀以来,士族豪强都是管不住的,尾大不掉。隋朝时期,文帝等以其强大军事力量在山东士族推行隋朝秩序,隋炀帝则实行非门阀政策,激化了矛盾。唐初李世民时期,则承认士族的地位,消弭唐政府与地方豪强的矛盾,
并采取了让权(分权)的政策,不再由唐本系势力独自掌权,而是将权力和各势力共享,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点也是写在双龙里了。为啥师妃暄支持的仅仅李世民而不是支持李家,宋缺也选择了退出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也是我朝选拨最高领导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各个或绝大多数利益集团都能接受。(西游记中的玉帝也可以这么理解)当然历史上是没有双龙的。
而士族最终推出历史舞台则是由武则天完成的。可见李世民做出了多大的忍让,包括接受李治为太子等等。
2012-3-31 11:24
feiyue1206
小张的少年经历如此悲惨,竟然能形成这种温润如玉的性格,绝对是金庸开的金手指:hz1019:
2012-3-31 11:35
jiyi1
李世民的政策找个类比,就是我朝xxx自治区,一国两制等。
张无忌的性格,也和双龙面临一样的问题,就是历史事实问题,元朝完了是朱元璋的天下,而朱元璋也是出自于明教。不知道金庸将张无忌幼年讨人可爱的性格给抹杀了是不是出于这个考虑。但是张无忌后期的性格和他爹的性格还真那么一致。
有位叫碧血照丹情还是什么的姑娘骂过张翠山:当时元末,老百姓水深火热,反元暴动如火如荼,明教组织正规军,中原大乱,你张翠山和魔教郡主就这么好上了,纵观张翠山,在冰火岛一待就是十几年,内心何其干净,何其纯洁,你说你一个大男人,武圣张三丰的弟子,武当七侠之一,你好意思吗。
张无忌后期性格传承了他爹。有帖子说赵敏美人计瓦解了张无忌的反元斗志,拖了整个明教的后腿,好像就在本版。你说你张无忌好意思吗。
虽然张无忌人品不错,我反对称之以侠。尤其不能和郭靖母子相比。首先,让张无忌够得上一个男人再说。
2012-3-31 11:43
jiyi1
这样将张无忌和双龙放一块相比,张无忌前后完全就是两个人,完全就是为了服从历史的朝代过渡,明教权力的传承,除此没有任何解释。而双龙,我解释的已经很多了。总之,大唐双龙传完胜倚天屠龙记。
2012-3-31 11:44
feiyue1206
张翠山时代,从小说来看,还真不是反元暴动如火如荼,从历史上说,好像也没有吧,历史俺不熟
2012-3-31 11:49
feiyue1206
[quote]张无忌前后完全就是两个人,完全就是为了服从历史的朝代过渡[/quote]
咋个前后法,小张成年后,性格一直没变。如果是说成年后和小时候比,小张性格也变动不大,父母死时就说“不要复仇,只要父母活装”,也对谢逊滥杀反对。俺只是觉得由于小张小时候经历过于坎坷,性格没有变成偏激愤世嫉俗的奸雄式人物,是老金的金手指。。
2012-3-31 12:05
x-dvd
张无忌都TM快成佛了:hz1031:
收尾也突兀得很,之前怎么让位都不行,最后一让就让成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x-dvd 于 2012-3-31 12:06 编辑 [/i]][/color]
2012-3-31 12:11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x-dvd[/i] 于 2012-3-31 12:05 发表
张无忌都TM快成佛了:hz1031:
收尾也突兀得很,之前怎么让位都不行,最后一让就让成了。 [/quote]
陈默还是谁,说三部曲三个主角,分别是儒吓、道侠、佛侠
ps:让成,那是因为小张遁了,既成事实了
2012-3-31 12:13
夜阑
:hz1016:杨过是道家一派的风骨……入世避世都是从心所欲,狭义行为并不是一种责任体现,从为郭襄过生日献礼可以看出,守襄阳也同样是,所以最后杨过飘然遁世,郭靖死守襄阳,则是“知不可为而为之”儒家责任感,忠实的遵守了“侠之大者”的理念
2012-3-31 12:28
夜阑
[quote]原帖由 [i]jiyi1[/i] 于 2012-3-31 11:43 发表
这样将张无忌和双龙放一块相比,张无忌前后完全就是两个人,完全就是为了服从历史的朝代过渡,明教权力的传承,除此没有任何解释。而双龙,我解释的已经很多了。总之,大唐双龙传完胜倚天屠龙记。 [/quote]
:hz1042:这个这个基本是爱屋及乌了……
偶在双龙同样木有看到任何在文中明确的说明……上面双龙的解释不过是读者自行揣测而已……
偶同样可以说,由于小张一直的性格都是比较被动的,包括接掌明教也是被动接受,而在明教成为抗元主力后,小张其实基本是游离于主力领导层之外的,和下层教众其实是比较疏离的,所以最后才会中老朱的离间计,再加上赵敏的原因,让位也是正常的
2012-3-31 12:41
墨叶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12-3-31 11:49 发表
咋个前后法,小张成年后,性格一直没变。如果是说成年后和小时候比,小张性格也变动不大,父母死时就说“不要复仇,只要父母活装”,也对谢逊滥杀反对。俺只是觉得由于小张小时候经历过于坎坷,性格没有变成偏 ... [/quote]
冰火岛不是白呆的。
2012-3-31 12:42
墨叶
[quote]原帖由 [i]jiyi1[/i] 于 2012-3-31 11:35 发表
李世民的政策找个类比,就是我朝xxx自治区,一国两制等。
张无忌的性格,也和双龙面临一样的问题,就是历史事实问题,元朝完了是朱元璋的天下,而朱元璋也是出自于明教。不知道金庸将张无忌幼年讨人可爱的 ... [/quote]
李世民可以搞,寇仲为什么不能搞一国两制。
2012-3-31 12:45
58642modemeng
[quote]原帖由 [i]jiyi1[/i] 于 2012-3-31 11:23 发表
而士族最终推出历史舞台则是由武则天完成的。可见李世民做出了多大的忍让,包括接受李治为太子等等。 [/quote]
与兄台所见不谋而合,看来是同道中人啊:hz1009:
话说一说武氏我就想起港漫大唐双龙的结局
明空就是未来武氏的设想非常符合黄易的风格啊
不知黄易本人在书中未予着墨
如果说师妃暄做的选择还算有理
慈航静斋在选择朱棣的时候我就真是莫名奇妙了:hz1032:
2012-3-31 12:52
58642modemeng
回复 #89 jiyi1 的帖子
说实话李世民可比286大气多了
我们一国两制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华夏领土,管理的还是炎黄子孙
李世民确实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气度
但是按大唐来说我觉得完全可以稍微改动下
因为不难看出寇仲实际上是由虬髯客变化演绎出来的,那么李靖在整本书里面的分量个人认为是太轻了
2012-3-31 15:25
夜阑
:hz1061:jiyi1的正史演义小说混在一起说的风格让偶很惆怅……
:hz1016:话说太宗不立李治还立谁……表说那个传说中的吴王……
2012-3-31 16:14
墨叶
[quote]原帖由 [i]58642modemeng[/i] 于 2012-3-31 12:52 发表
说实话李世民可比286大气多了
我们一国两制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华夏领土,管理的还是炎黄子孙
李世民确实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气度
但是按大唐来说我觉得完全可以稍微改动下
因为 ... [/quote]
未必。李世民也处理了好几个手下。
2012-3-31 16:35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夜阑[/i] 于 2012-3-31 15:25 发表
:hz1061:jiyi1的正史演义小说混在一起说的风格让偶很惆怅……
:hz1016:话说太宗不立李治还立谁……表说那个传说中的吴王…… [/quote]
阑姐,支持李承乾的是啥水平?
看完《贞观之治》后对李承乾相当有好感:hz1024:
2012-3-31 16:39
夜阑
:hz1061:轮到考虑李治的时候,李承乾李泰这些货色不是已经被太宗剁了咩……支持个毛线啊……
:hz1046:李承乾这二货,自己搞丢了皇帝位,不然身为嫡长子,李治神马的必须酱油啊……
2012-3-31 16:52
XM8
你怎么能说人家是二货呢,人家那叫返祖啊:hz1017:
2012-3-31 17:33
夜阑
:hz1019:如果说双龙完胜诛仙……萧鼎不会敢发言……如果说双龙完胜倚天……估计黄易也不会发言……
:hz1027:黄易的长处是思想活跃,天马星空……短处就是天马脱缰……
2012-3-31 18:26
jiyi1
轮到考虑李治的时候,李承乾李泰这些货色不是已经被太宗剁了咩……支持个毛线啊……
李承乾这二货,自己搞丢了皇帝位,不然身为嫡长子,李治神马的必须酱油啊……
----------------------------
李承乾不是二货啊。关于这个有个结论,这类情况都是老皇帝活的时间太长了,小太子时间太长了。从汉武帝开始,好几个很好的接班人就这么报废了。这些太子都给搞疯了。还有康熙。知道的不多,阑兄列举一下,反正这里面没有例外的,小太子年轻时候表现都很好,老皇帝活的时间长的,没有不换过太子的吧。乾隆不知道。
李承乾公认的是她妈把他给逼疯了的吧。
58642兄握手。寇仲虬髯客一直都没有想到,学习了。
2012-3-31 20:28
XM8
李承乾18岁时他妈就死了,他谋反时也就当了17年太子,考虑到被立为太子时才8岁,老皇帝活太久这种情况怎么也不适合他的.
2012-3-31 20:51
夜阑
李承乾公认的是她妈把他给逼疯了的吧。
:hz1017:偶晕死……上面哪看来的野史啊……XM8说的正理, 李承乾8岁就已经是太子,而且开初一直名声不错,后来就是长孙皇后死的太早,缺少约束,加上带有腿疾导致的自卑心理,导致逐渐声色犬马,在宫内扮突厥玩搞基,派人暗杀劝谏自己的大臣,最后密谋造太宗的反,才被发配黔州…… 李承乾一辈子到死也才30多岁,何来太宗长命熬死太子的说法……
:hz1031:长孙皇后逼疯 李承乾……这又是哪本网文小说的公认……长孙皇后一代贤后,唯一缺点就是命短,她命能长点的话, 对李承乾能多点约束,李承乾李泰兄弟结局都会好得多,李治安稳当个好藩王……嗯,武后,中国历史上就没这号人物了……
2012-3-31 20:53
夜阑
:hz1043:嗯,偶们还是继续说诛仙、双龙吧……比较适合玄幻历史的氛围……
2012-3-31 23:08
jiyi1
是吗?
长孙皇后仅仅是一代贤后吗?就这么简单?那可是真正的佛!!!
李承乾开初仅仅是名声不错?那可是一代贤君的苗子!!!为啥这样的好苗子就这么给糟蹋了!
长孙皇后死了,亲儿子,国之储君李承乾连去拜奠(当面啥的,加上定语)的权利都没有!!!我看的的确是野史,不敢确定,请看正史的帮忙查一下,确认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符合人伦吗????
你知道长孙皇后是怎么个约束李承乾的吗?李承乾一年能够见着长孙皇后几次?屈指能够数的过来!!!试问一个小孩子,那些心中的疙瘩谁帮他解开!
这一些我都不能确定,到底是真是假。而双龙部分,我提到的书中明言之类,都可以给出原文。我不知道正史是怎么记载的,不过看的也不是野史。至于公认,依稀记得古代史学术期刊提到过的。
不过如果长孙皇后能活的长一点,李承乾绝不会是那个样子,这一点毫无怀疑。整个唐朝历史说不定都会改写。也许被武姓女子给克死了吧。
加上一句,皇后病危期间,李承乾多次要求探望伺候,被拒。不喜欢编辑,这次编辑一下,节省一楼。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jiyi1 于 2012-3-31 23:11 编辑 [/i]][/color]
2012-4-1 09:21
feiyue1206
晕了。。。不要在谈历史了吧,尤其是自己都不确定的野史:hz1024:
正好三红在武侠版出没,@三红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feiyue1206 于 2012-4-1 09:44 编辑 [/i]][/color]
2012-4-1 10:29
jiyi1
好吧,我回去翻一翻唐书吧。
请三红指点。
查了一下,新唐书旧唐书没有。
我退出。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jiyi1 于 2012-4-1 10:48 编辑 [/i]][/color]
2012-4-1 10:59
伤云
路过,历史是武侠小说的重要背景,谈一谈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尤其一些牵扯到历史事件的武侠小说更是不能回避历史——当然,前提是把文艺作品里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与史书的记载区分开。
不过要是对某个话题特别感兴趣的话移步炎黄是个很好的选择,毕竟那边专攻的多。
——————————————————————————————————
其实很多武侠小说,包括很多名家的作品,如果作者能够有心在完本之后重新修订一下的话,效果都会比原作好很多。毕竟发布的时候作者都是靠“连载”吃饭的,和现在的网文其实就差一个传播媒体的形式而已,连载体很容易造成情节上的拖沓或者是脱节。
2012-4-1 11:18
jiyi1
最后,说一下,我看的野史叫做《武则天》,作者:原百代。
关于李承乾与长孙皇后部分不知道有没有记错。
日本女作家原百代花了十一年的时间写成了《武则天》,书成时已七十高龄。为了写此书,她自学汉语,读懂弄通了《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大唐西域记》以及全唐诗和演义小说。她因此书获得了日本"女性文化大奖"。本书极为翔实的记录了武则天从入宫到统治结束,乃至韦后之乱,太平公主自尽直至唐玄宗继位这一中国封建历史上女性政治活动的最高潮。本书的主要事件都按照史料记叙写作,戏说成分极少,不但有小说的意趣,作者原百代也在一些事件上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此也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2012-4-1 11:23
夜阑
:hz1027:必须同意裳云的意见……
:hz1016:诛仙,偶记得偶03还是04年无意间看到时,还木有神马狂推爆炒,确实看了几章觉得很有味道,写的不错,结果后来炒得越来越火,一直爆炒到超越古金的狂躁,估计萧鼎一方面确实木有掌控超长篇的笔力,更重要是网文更新以及商业推广的鸭梨,不断赶工,感觉质量就不断下降了……小张童鞋入魔之后大部分就已经是胡宗扯淡了……但完全木有想到最后的超级烂尾……真心是烂尾中的奇葩了……
:hz1026:估计大部分作家修订之后都能更进一步,但不包括这几年的老金啊……偶坚持三联版,拒绝神马新修订版……
2012-4-1 11:41
伤云
楼上上那书没看过,不过看了介绍很感兴趣,得空找来看。
不过看介绍这应该是一部小说。虽然出于作者的严谨性让这部书和史实有着很好的契合度,但历史研究总规还是要回到对史籍的整理论证上。
牵扯到人物关系等内容的时候,小说由于其必须要有生动的情节来推展剧情,所涉的史实也就容易受到作者自身感官喜好的影响。尤其史书上对于这些记载并不详尽,其历史人物的关系如果没有史料佐证的话,只能说是小说家言了。
2012-4-1 12:11
jiyi1
恩恩,继续谈玄幻:hz1026::hz1026::hz1026:
对诛仙和阑兄看法一致。
对金庸3版,有地方反对,有的支持。反对比如黄药师喜欢梅超风等等这样的,太埋汰人了,坚决不看。
支持的比较少,举例:
有一句话,袁紫衣说的:“胡大哥,如果你当时抱着我不松开,我便一生一世跟着你了”,字句有出入,当时是袁紫衣让胡斐松手,胡斐松开了。看的是实体书,网上查了一下,这个应该出自新版。这句话喜欢。
天龙王语嫣离开段誉陪着慕容复这个支持,太支持了。王对段本来就没有感情,以后也不会有,他们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啊。把王语嫣给写成恶女,这个嘛,不愿意接受,不过符合王语嫣一脉祖孙三代的本性。段誉,这样的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偶真认为王语嫣配不上段誉,要冰雪儿这样的才好,嘿嘿。
2012-4-1 12:38
墨叶
回复 #118 jiyi1 的帖子
对3版只有耳闻。坚决反对。
段和王配对才和主题对应,与萧峰、虚竹对应。
有苗若兰,袁紫衣没戏。
还是谈大唐吧。篇幅太长决定是缺点。
诛仙烂尾更是打缺点。没有网络的吹捧可能会好点。
2012-4-1 13:09
jiyi1
那还是谈诛仙吧。
推荐一个帖子:醉看诛仙 作者:蒙桠枫
[url]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24/1/4624.shtml[/url]
对这个帖子,只粘贴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1、为什么本书的男主角是木讷蠢笨的张小凡,而非资质绝顶的林惊羽?
首先,请注意张小凡和林惊羽在进入《诛仙》这个奇幻江湖时,出场方式上的差别:当张小凡为了给普智和尚送饭而来到草庙的时候,林惊羽也被黑衣人带到了此处,随后便与小凡双双拜入青云门下,开始了各自的奇幻旅程。
可以说:张小凡是主动踏入江湖,林惊羽则完全是被动介入。
这一细节的设计颇具深意,可谓是总领全文。
普智:“小施主,这风大雨大,你一个小孩子家,为何来此偏僻之地?”
小凡:“我傍晚时看到你还站在庙中,后来看到天要下雨了,这里破烂的很,我想会很冷,就想给你送点吃的来。
这两段对话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惊心动魄,杀机四伏,凶险程度更在张小凡后来闯荡江湖所遇到的任何一次危险之上。当然,牛吹的有点大了,估计没什么人相信,我们不妨先看几个假设:
情况一、如书中所说,张小凡给普智送饭了,则万事皆休,他与林惊羽同时拜入青云门。
情况二、假设当晚,张小凡因为感冒、肚子疼或者偷懒等等理由没有去给普智送饭,而送饭的又另有其人(毕竟见过普智的不止小凡一个人),那么等待小凡的就只有一个结果:出现在草庙村的死亡名册上。至于林惊羽,仍然会加入青云门,拜在苍松门下。
唯一的区别是:顶替张小凡的换成了另外一个孩子,于惊羽没有丝毫影响。
情况三、假设当晚,任何人都没有给普智送饭,则又会有两种情况:
1:普智选中林惊羽作为他的接班人,张小凡仍然难逃一死。虽然惊羽天赋惊人,但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杀人这块敲门砖还是必要的。
2:张小凡唯一活命的机会就是,普智竟然放弃长生的夙愿。请问:这可能吗?须知,为了长生,普智作为一个佛门高僧,连屠村灭门这种事都做得出,又有什么理由放弃?
至于惊羽,即使最不可能的情况发生了,普智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竟然真的放弃了长生,也不用担心,别忘了还有一个苍松。毕竟,名师固然难求,但资质上乘的弟子同样难得,林惊羽天资过人,根骨奇佳,在青云门各脉首座眼中,几乎已经把他同当年那个惊才绝艳的青叶祖师划等号了。
放弃惊羽,除非苍松疯了。
也许一开始很多读者觉得苍松之所以选中惊羽作为伏击普智的诱饵,只是随机或者随意抽取,完全是一个意外。这是毫无道理的,在苍松眼中,草庙村几百块顽石中,居然隐藏着一块绝世美玉,灼灼其华,光芒四射,不管任何人,也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反应都是取美玉而舍顽石,苍松又如何能够做到心如止水,不为所动?
与普智一战,苍松遁逃,如果普智放弃长生,苍松他日必将亲在前来草庙村收惊羽为徒。
结论:无论哪种情况下,林惊羽都将顺利的拜入青云门下;至于张小凡,若非主动给普智和尚送饭,则根本没有生还的余地。
一个是天之骄子,一个是平民小子——这,就是差距。
其次,再看几个推论,张小凡为普智送饭的几率有多大:
一、对小男孩而言,十一岁,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纪,说好听点叫做少年不识愁滋味,说那啥点就是没心没肺,除了嬉戏打闹,脑子里基本上是装不下其他什么东西的。
二、从时间上来说,张小凡到来之际,已是深夜时分,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梦乡里,再加上狂风大作,黑云密布,这个时间前往草庙村,其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三、从方位上而言,草庙地处村子东头,按照普智的说法就是:此处乃是偏僻之地。普通小孩避之唯恐不及,谁愿意在黑漆漆的夜里独自一个人来这种地方?
四、最难得的是,张小凡与普智只是傍晚时分见过一面,什么关系也不是,单就在心里想一想此人是否会冷,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可是,张小凡居然把想法变成了事实:竟然真的来给这个仅见过一面的老和尚送饭了。
便是普智那样已经修到了心如古井、宠辱不惊的高僧,也忍不住微微动容,赞叹不已。可见张小凡此举之难,之可贵,之不可为。
综合以上四点,张小凡给普智和尚送饭的可能性约等于零。而他若是不给普智送饭,别说拜入青云山了,根本就一点生还的机会也没有。若非张小凡从小就是个有心人,他压根就难逃此劫,可以说是必死无疑。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