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司马代曹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1-11-27 22:18 浅夜泽石
司马代曹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陈寅恪认为,曹氏并不以儒学为务,与豪族伏膺儒教不同,并将司马最终篡魏归终于两大阶层较量的结果,即代表儒家的豪族战胜了非儒家的寒门
对不对的啊= =每次扯到儒学就蛋疼

2011-11-27 23:12 第一深喉
司马代喂草很合理啊。不然雇他干嘛?:hz1042:

2011-11-28 01:15 Shadowleech
曹操不够狠。
曹丕对宗族限制太重。
曹睿临终前安排太不合理。

2011-11-28 08:35 马岱
曹睿活久一点,司马懿早死一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2011-11-28 08:47 g0ug0u
一报还一报,谁让曹先代刘的呢。:hz1022:

2011-11-28 09:04 罗中
应该还是九品的问题

2011-11-28 09:10 Shadowleech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1-11-28 08:35 发表
曹睿活久一点,司马懿早死一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quote]
曹操责任也很大,那么忌惮司马懿就该利落果断干掉他。

2011-11-28 12:41 KYOKO
曹丕、曹睿都活的太短鸟,皇帝不好当啊

2011-11-28 13:10 颖颖
曹操先打压士族, 结果没能统一了中国, 到了子孙辈又得指望人家抵抗吴蜀, 人家不报复你才怪呢.

当然这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曹睿命短+托孤不慎, 托孤大臣里加个夏侯玄情况会马上不一样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1-28 13:11 编辑 [/i]][/color]

2011-11-28 13:14 KYOKO
回复 #9 颖颖 的帖子

完全摒弃外族、外姓,就像成祖那样即使窝里斗不论输赢江山也是自家的:hz1022:

2011-11-28 20:24 刘过字改之
以我之见,
第一:司马懿谋略过人,威望又高,他带领的高平陵政变直接导致曹魏政权更迭
第二:司马一族是名门望族;汉晋时期,世家大族占了天下的大势,作为名门,司马一族比曹魏更得人心
第三:不是共军太狡猾,是国军无能;实际掌权人大将军曹爽的错误举动导致王权旁落
第四:魏帝年幼且新上位,无法固权建立威望

2011-11-28 20:32 愤怒的葡萄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曹丕曹睿都太短命。

2011-11-28 21:20 浅夜泽石
回复 #6 罗中 的帖子

九品不久归为儒教的问题了么,制度没有错,是执行者的问题,东汉的豪强地主统治下,也只能实行九品

2011-11-28 23:14 颖颖
回复 #10 KYOKO 的帖子

司马家倒是有八王之乱,只是内斗完了江山也不是自己的。

2011-11-30 17:04 子梦
易中天和陈寅恪以及楼主都是一个意见

2011-12-1 15:16 司马光
因为司马是更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011-12-1 21:08 浅夜泽石
回复 #15 子梦 的帖子

我没意见啊= =

2011-12-2 06:21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1-11-28 23:14 发表
司马家倒是有八王之乱,只是内斗完了江山也不是自己的。 [/quote]

南明不也是,崇祯死了后这王那王你我互相攻伐,然后被清兵一勺烩。

2011-12-3 01:45 当阳侯杜元凯
直接原因还是臣下都不介意换个君主了。从魏晋到南北朝,尤其是南朝,一直到隋唐,有几个不是禅让形式取得政权的,但实际上的政权掌握在世族豪强手里这一点却不曾改变。简单地说,后台世袭太硬,前台换人就换,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为什么会导致这个局面出现,倒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这一点一直到科举兴起后才得以根本改变。

2011-12-3 09:00 小兵1234
回复 #4 马岱 的帖子

曹家沒有鐵桿子部隊嗎?

2011-12-3 11:14 罗中
诸葛死早了

2011-12-11 05:01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Shadowleech[/i] 于 2011-11-28 09:10 发表

曹操责任也很大,那么忌惮司马懿就该利落果断干掉他。 [/quote]
那是后世乱扯的,曹操时代司马懿的势力不强大。主要是曹丕,曹睿。尤其是曹睿的责任。
曹睿看史书似乎明君,实际不然,在位短,昏庸的事情干过不少。另外曹丕,曹睿对宗族的内部斗争消弱了宗族力量。要不然曹睿或曹丕死后会有长君诞生。

2011-12-11 13:44 浅夜泽石
回复 #22 phoenixdaizy 的帖子

曹睿封曹植证明他还是有思想的= =

2011-12-11 16:04 小兵1234
回复 #22 phoenixdaizy 的帖子

曹睿那時。
曹家沒有鐵桿子部隊嗎?

2011-12-11 18:47 zhwenh_0421
习惯自然?

[size=2]  本来想说是因为美帝阴谋的,后来发现这个……可能有点牵强……

PS:
  酱油路过帮顶。

:hz1044:[/size]

2011-12-12 21:06 浅夜泽石
回复 #25 zhwenh_0421 的帖子

嗯,酱油我比较喜欢草菇老抽

2011-12-15 12:51 悄然过寒暑
曹家自身得位不正. 老曹鞭策天下.人心不附. 再加个九品官人法. 虽拉拢了一批.但也养肥了一批~~~

2011-12-15 12:55 zhwenh_0421
心有不甘

[size=2][quote]原帖由 [i]浅夜泽石[/i] 于 2011-12-12 21:06 发表
嗯,酱油我比较喜欢草菇老抽 [/quote]
[/size]
[size=2]  如果司马代曹魏是现代事件的话,美帝阴谋是标准答案。[/size]
[size=2][/size]
[size=2]PS:[/size]
[size=2]  历史事件……也有标准答案么?[/size]
[size=2][/size]
[size=2]:hz1051:[/size]

2011-12-15 13:08 麒麟子
还是实际权力的交接问题,曹操起家有曹氏、夏侯氏强大的家族体系撑腰,可是后来实权进入其它体系,所以造成了取代

2011-12-15 21:53 naniwa
简单的说,就是曹氏皇族的权力逐渐被新兴的司马氏集团所掌握

2011-12-15 22:18 KYOKO
可以引用周大的话鸟,曹魏对宗室大大限制,以至于司马掌握皇帝以后木有人站出来勤王。介会才是真正的清君侧,可是。。乃懂的:hz1004:

2011-12-17 22:17 小兵1234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1-12-15 22:18 发表
可以引用周大的话鸟,曹魏对宗室大大限制,以至于司马掌握皇帝以后木有人站出来勤王。介会才是真正的清君侧,可是。。乃懂的:hz1004: [/quote]
問題是曹家沒有鐵桿子部隊嗎?虎豹騎跟青州兵(當然他們可能老死了,但有下一代啊)。
三國時代,兵士的兒孫應該多半還是會再從軍吧?

2011-12-17 22:25 KYOKO
回复 #32 小兵1234 的帖子

曹操那一辈基本都死光了,下一代的话忠诚度较弱。司马氏肯定有拉拢政策,你只要不反我,职位照旧,俸禄照旧,一般人何必去冒那个险

2011-12-18 10:12 小兵1234
回复 #33 KYOKO 的帖子

問題是司馬懿偏軍師型的人物(我是看其生平,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但從沒人評價其武勇善戰);抵抗諸葛亮時跟討伐公孫家建立的遼東燕國時,是透過戰略取勝,用的兵也是曹家給的,根本不是自己招募訓練的。
說難聽的,就是手下無嫡系兵馬的軍事參謀部長。
他是怎麼一舉兵變成功的?

2011-12-22 13:52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小兵1234[/i] 于 2011-12-18 10:12 发表
問題是司馬懿偏軍師型的人物(我是看其生平,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但從沒人評價其武勇善戰);抵抗諸葛亮時跟討伐公孫家建立的遼東燕國時,是透過戰略取勝,用的兵也是曹家給的,根本不是自己招募 ... [/quote]
你这个认识建立于游戏太多了。
1)司马懿和曹操一样,年轻的时候肯定不知道自己能篡位的。
2)司马懿一直受到曹丕曹睿的重用,所谓受到曹爽的打击说有点乱扯。曹爽真要去除政敌,就会连司马昭,司马师一并拔掉了。
此事有几个引导事件。
1)曹丕,曹睿寿命不长,而且没有积极培养宗族和辅臣互相遏制。
2)曹真也命短,曹爽太过年轻,否则司马懿的实力会受到极大的打压。
3)所谓司马懿受到打压说有点无聊。虽然是升为太尉,但是实际上司马师还是中领军,掌握兵权,可以说曹爽对司马懿戒心一直不大,只是因为是宗族,所以才会后来掌权,之前的权利应该一直掌握在司马懿手中。三国志所谓欲燕王摄国事,而被人改成曹爽说有点怪~~~毕竟是晋朝修史,有利于司马和曹魏。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phoenixdaizy 于 2011-12-24 14:44 编辑 [/i]][/color]

2011-12-22 16:40 小兵1234
回复 #35 phoenixdaizy 的帖子

所以說曹家人命短是一關鍵;師馬師掌握兵權也是更重要的關鍵。

2011-12-29 11:32 jimmyjames
其实基本上是曹操后代不争气, 典型的官,“王”二代, 理论上曹丕刚刚篡位,内部应该是一致的没想到被司马钻了空子

2015-8-21 17:43 喋血中原
关键还是曹家、夏侯家的子孙腐朽没落了,没有出现曹仁、曹真的优秀领军人物。不然,也轮不到司马懿染指军队。

2015-8-23 22:01 三国赤壁周郎
回复 #38 喋血中原 的帖子

错,是曹丕分了自己家族的兵权,与世家大族分享,这才是源头。从而使张郃这类寒族出身的将领要受制于司马懿这些士族,最后出身寒族的邓艾更成为世家大族的助力。曹操生前,宁可让寒族守御一方(比如张辽),也不让世家大族染指军队的。曹操这么做是有经验教训,当年兖州以张邈、陈宫为首的士人由于有统兵权,结果迎接吕布来反对曹操一事,一直就是曹操的心病。张邈可是曹操自小玩大的伙伴,他尚且不可靠,更何况别的士族?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15-8-23 22:05 编辑 [/i]][/color]

2015-8-24 00:44 赵子龙A
士族上台是历史趋势

曹魏是法家寒族路线,对当时的世家大族有限制,司马氏代表士族阶层,在朝在边都有很多支持者。

2015-8-29 16:22 南焰烈云
世家大族最终还是推翻了寒门。

2015-8-29 23:58 sos2290
儒学不儒学不好说,不过司马代魏,确实是士族门阀战胜了寒门,不能只看司马懿,即使没有司马家,其他的士族一样会代魏。

必须看到,不只是魏国,吴、蜀两国都面对这个问题,三国都与士族有过博弈和斗争。

曹魏在曹操时期打压士族、曹丕威望不及其父,又急着做皇帝,自然拉拢士族的支持----------曹睿即使不死,也不能改变这个大的趋势,最多也就是多撑几年。

孙吴在孙策死后,基本就对士族和解了,但是孙权不是曹丕曹睿,和解归和解,各种掣肘手段一直没断过,孙权死后他们的斗争也没断过。

蜀汉对士族,尤其是益州士族一直有所钳制,最后这些人巴不得蜀汉完蛋。

这苗头其实早在光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趋势,所谓的“云台二十八将”,绝大部分就是豪强士族出身,三国的产生,本身就有这个背景。

2015-9-16 10:17 三国赤壁周郎
司马懿本身就不是儒士,只是史书总是莫名其妙说他“服膺儒教”,大概他是出自儒学世家。

2015-9-16 10:30 三国赤壁周郎
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曹丕、曹睿长命,但他们实行九品中正制,终究会不断强化士族的权势,弱化宗室的权势。更要命的是,曹氏开了篡位的先河,即使司马家族不能篡位,曹魏将来也难保被别人篡位的。曹操不能像刘邦、刘秀一样,理直气壮地提三尺剑推倒前朝、削平群雄,独得天下,曹操却非要打住拥汉的名义偷梁换柱,本身这种得位就不如刘邦、刘秀正当。比如更始帝尚存的时候,刘秀就直接否定了他,自行称帝。得位最正的帝皇都是推翻前朝来得天下,曹操偏要打着拥护前朝,而又让其儿子行篡位之事,这为魏晋南北朝的篡位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导致皇位更替更加频繁。

2015-9-16 10:34 三国赤壁周郎
回复 #42 sos2290 的帖子

其实是士族很好地利用曹丕,士族全心全意将赌注压倒曹丕身上,为曹丕在与曹植争夺嗣位中提供极大帮助,就连被曹操害死的崔琰,这位与曹植有亲的,可是他都公开支持曹丕。所谓太子四友,都是士族成员,其中就有司马懿、陈群,也难怪曹丕为什么会重用他们,为什么会采纳九品中正制,临终会托孤于这两位。这是曹丕对士族支持自己成为王世子和天子的回报。

2015-10-2 20:09 yzhoho1985
都是时势啊

2015-10-3 01:23 喋血中原
东吴有丁奉,司马懿却不是丁奉,刘禅权弱时,诸葛亮、蒋琬也没有谋私,关键还是人品问题。

2016-3-20 21:19 关张马黄
回复 #44 三国赤壁周郎 的帖子

曹操确实得位不正,本来天下就该由袁绍所代表的士族来改写,二袁都是从根本上否定汉献帝的,就像刘秀否定更始帝一样,袁绍这种蔑视汉朝天子的行径,竟然还得到很多人支持,包括刘备、刘表。但最终袁绍失败了,整个历史日程表都被打乱了,这才有了刘备、诸葛亮、孙权、鲁肃等人的舞台,才有南方对抗北方,才有三分天下。要是官渡之战袁绍赢了,刘备、孙权根本等不到官渡之战八年后那场赤壁之战。袁绍用他整个家族以四州之地乃至乌桓民族,耗费了曹操八年征战北方的宝贵时间,刘备、孙权就有了八年发展壮大、巩固后方、发掘人才的机会。士族掌握时势本来是顺天应命,偏偏袁绍不争气,失败了,将士族时代往后推迟了将近五十年。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