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1 10:00 梓庭君
去锦溪

去锦溪

  锦溪也是个水乡小镇,在苏州昆山,距离大名鼎鼎的周庄不太远。我n年前去周庄时到过锦溪。那时的锦溪还默默无闻,我也只是路过时偶然发现路牌上的这个美丽的名字也就顺便一游。整个小镇都保持着原生态模式,门票什么的,自然是没有的。那次到锦溪,对一种白水煮的小虾印象极深。小虾是当地老太太的路边摊上买的,很新鲜,半干半润,鲜美可口,余味悠长。也正是这锦溪的小虾和锦溪的名字,一直吸引着我,终于再次来临。
  这次来锦溪,意料之中,门票50元!锦溪号称“民间博物馆之乡”,想想或许有些看头,既来之则安之,于是买票进入。
  进入程序,照相机开始工作起来。十择一二,放在这里,自然是漏过诸多风景,难免以偏概全,展现出来的零散风貌,就只当是我的兴趣所在,看看,罢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梓庭君 于 2011-10-21 10:16 编辑 [/i]][/color]

2011-10-21 10:15 梓庭君
去锦溪01

  验票之后,首遇就是这个。渔人正舀着水给鱼鹰们冲澡,游人之中自然少不了少见多怪之徒,无数长枪短炮对这他们。看看这些鸟儿卖相还算光鲜,我也不免俗,留个纪念。

2011-10-21 10:25 梓庭君
去锦溪02

  入口处有一座庙,已忘了大名是什么。庙前是一面宽阔的水域,这在以婉转婀娜含蓄深幽为特点的江南水乡倒不多见。水面上种满了荷花,荷叶随风轻舞,荷花颔首弄姿,虽是中午,也不免联想一下《荷塘月色》的描写,也算是情景交融了吧。

2011-10-21 10:37 梓庭君
去锦溪03

  游船在候客。船票60元。后来发现,比起他处很多类似的项目,这里的游船性价比要高出很多——船娘们都很有职业精神,一路上不断地唱着各种小调,不求嗓音如何,倒也充满了情趣。我没有坐船,过桥时,回头,留下一瞥。

2011-10-21 10:40 梓庭君
去锦溪04

  转过眼来,一处人家的墙头上花草葱茏。

2011-10-21 10:49 梓庭君
去锦溪05

  水乡吸引人心之处就是幽静的河街水巷,此处竟然没有一个游人,游人们都随着卖各种吃食和纪念品的店铺右转过去了。细看眼前,皆有清丽和柔美,向阳和背阴各有气质,只是这相机的感光和明暗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览。

2011-10-21 10:53 梓庭君
去锦溪06

  看着风景,若是初春的雨天可能更好,怎一个清幽了得?

2011-10-21 11:00 梓庭君
去锦溪07

  毕竟是入秋了,谁家的墙头上旁着一簇豆荚。阳光和阴影正好在豆荚和滴水之间交接,把金黄的枯枝幽翳的灰瓦各自渲染。只可惜这张照片取景还不够大,于这变化难以述说,颇失神韵。

2011-10-21 11:12 梓庭君
去锦溪08

  今天的天气很好,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小镇里处处都是亮晃晃的,把水巷的气质引向一个方向。或许我们心目中的水巷就是戴望舒的《雨巷》,但是今天,只有在一些常年背阴幽苔不语着痕迹的地方,能寻见些许“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其实这又是何苦,君不见这小巷的尽头,不就是一片耀眼的光辉么。

2011-10-21 11:15 梓庭君
去锦溪09

  光影下的黛瓦粉墙,是不是希望有雨滴挂在上面?

2011-10-21 11:16 梓庭君
去锦溪10

  从某处门洞里往外看,破旧的自行车、铺地的石板和碎砖,都很有肌理效果。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梓庭君 于 2011-10-21 11:27 编辑 [/i]][/color]

2011-10-21 11:39 梓庭君
去锦溪11

  凡江南大户人家,自家各进院落的门洞上大多有精美的砖雕。此处丝毫算不上华丽,但也可窥一斑。

2011-10-21 12:55 梓庭君
去锦溪12

  锦溪号称“民间博物馆之乡”,各色收藏颇多,藏紫砂壶的,藏古旧家具的,藏书画瓷器的,藏钟表杂件的,居然还有专门收藏春宫图物的。这是一个专藏砖瓦的所在,这就是传说中的“金砖”。金砖不是金子做的砖,而说是进贡到京里的、铺在金銮宝殿上的、造价昂贵堪比黄金,所以才叫“金砖”。这些金砖确实工艺精湛,看,每块上面还有监造官员的印章。此时,阳光透过窗格,把斑驳的光影印在这些砖上,这些文字的凹凸轮廓也闪闪发光,仿佛在回忆着曾经的辉煌。

2011-10-21 13:01 KYOKO
放不下啊,现在有多少人有闲情出去旅游的?

2011-10-21 13:26 梓庭君
去锦溪13

  此地情怀,冷月临时霜满铺。
  谁人记忆,清风系处雨垂帘。

2011-10-21 13:40 梓庭君
去锦溪14

  谁的鞋垫晒得这么有水准?任它斑驳的岁月流逝,偶自安享一片阳光。优雅之处亦有大俗,大俗难道不是生活的大雅?

2011-10-21 13:43 梓庭君
去锦溪15

  谁家的天井,抬头只是一片蓝天和苍松?

2011-10-21 13:47 梓庭君
去锦溪16

  斑驳的墙面,肯定比新粉刷的白墙好看又有感觉。我们这些来旅游的人们都想看所谓的原生态,岂不知居于这原生态之中者盼望的可是拆迁和高楼大厦?

2011-10-21 13:51 梓庭君
去锦溪17

  办证刻章……高价收购……哈哈,这才是我们世俗的生活。

2011-10-21 13:57 梓庭君
去锦溪18

  这个画面最适合画成水彩画了。明暗、冷暖、远近、虚实、干湿、浓淡……一切的要素都皆而有之。嗯哪,似乎有点心动了……

2011-10-21 14:02 梓庭君
去锦溪19

  天际线。

2011-10-21 14:08 梓庭君
去锦溪20

  幸甚,有趣的地方总是有人稀少。有一位老太太在这里踱步,光与影的交错像一幅皮影画,可惜等我反应过来欲用相机记录下这个精致的画面时,老人家已经坐到了一旁。甚憾……

2011-10-21 14:11 梓庭君
去锦溪21

  某家院子里枝繁叶茂的……嗯,是泡桐树吧?

2011-10-21 14:20 梓庭君
去锦溪22

  小河对面,成排的房屋在这里恰有一处空白,仿佛是专门留给阳光的空隙,容纳了突入阴翳中的一抹温暖。是空白产生了空隙?还是空隙成就了空白?抑或是二者的合谋?

2011-10-21 14:30 梓庭君
去锦溪23

  这家主人吹嘘自己懂孝道么?不过,江南确实到处都有这样彰显着人文气息的遗迹。

2011-10-21 14:34 梓庭君
去锦溪24

  名为“通幽”,其实那边哪也不通,这就对了,通了也就没有幽了。“幽”在哪里?在那边,在心间。

2011-10-21 14:47 梓庭君
去锦溪25

  戴望舒的《雨巷》可就是这样的场景?可惜今天只有阳光没有雨,也没有等到一位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还是乘着有游人路过,赶紧拍下。一样的小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联想。小巷青苔藏旧梦,春闺红叶寄新词,这是才子佳人走了进去;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戴望舒走了进去;月黑风高,有路灯没灯泡,这是现而今,不管你进不进去,我反正不进去……呵呵,扫兴扫兴,不提不提……

2011-10-21 14:56 梓庭君
去锦溪26

  流水台阶小阁楼,红花绿叶请人留。好一个老街花店。

2011-10-21 15:04 梓庭君
去锦溪27

  一处光影。

2011-10-21 15:08 梓庭君
去锦溪28

  小桥流水老树长廊,没有西风,只缺细雨……

2011-10-21 15:10 梓庭君
去锦溪29

  石桥的侧栏下有一片红叶,可是秋风送来的讯息?

2011-10-21 15:13 梓庭君
去锦溪30

  游人散去,热闹的水乡小镇霎时回归幽静。绿叶尚存,若是深秋初春,秃枝净干,又是什么一番风情?

2011-10-21 15:30 梓庭君
去锦溪31

  回到入口处,天色渐晚,夕阳隐去,晚霞犹在。卖相的鱼鹰回笼了,收费的保安下班了,一切都安静了。只留下云霞和波光……

2011-10-21 15:35 梓庭君
去锦溪32

  换个角度看荷塘和寺庙,可惜已经到了岸边,不能再往左去一些,否则晚霞佛过寺庙庑殿的构图会更好。

2011-10-21 15:40 梓庭君
去锦溪33

  霞光里的“水乡佛国”石牌坊,晚霞不够火红,我只觉得。这里就是整个景区的入口处,且看,验票的保安岗亭已经闭门人去了,此时的锦溪出入自由。

2011-10-21 15:52 梓庭君
去锦溪34

  换个角度看看石牌坊和石狮子。这石狮子倒也威武雄壮,不似明清以来石雕艺术总体上走向呆板没落的风格。

2011-10-21 15:57 梓庭君
去锦溪35

  “*灯夜读桃李春风胜秋色”,天色渐暗,看不清了,也无心再看。会去了,再见,锦溪!

2011-10-21 23:08 农民工
真不错,还有楼主不少心得感受。

2011-10-26 14:47 泡泡子
就这里,离周庄、甪直不远~
[url]http://www.hzzjy.com/zjgl/uploads/201010/1286873044j[/url]都e4aVsKB.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去锦溪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