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29 17:24
我是声波
请兵器达人指教,鞭和锏的用法有什么不同,是否可通用?
请兵器达人指教,使双鞭和使双锏的用法有什么不同,是否可通用?
2011-8-29 18:18
赫连文卿
[font=黑体][size=5][img]http://img2081.poco.cn/mypoco/myphoto/20110829/18/62161081201108291830154845278353683_000.jpg[/img]鞭亦为短兵器之一种,其由来与锏大致相同,《武经总要》中说:“铁鞭多节,系袭晋代遗制。连珠三节鞭亦系胡人器形。铁鞭唐代已广用之。”有竹节鞭,虎尾鞭,水磨钢鞭等数种。唐以后就有用鞭的将军,唐初的尉迟敬德、后梁的王彦章都会用鞭。宋代用鞭者多,梁山好汉呼延灼、孙立等都善于用鞭。而枪鞭夹用,是古时候流行的武将作战方式。
锏属短兵器,一般长四尺左右,铁或铜制,锏身为四棱或圆弧形。兵器经锻造成型之后,锏身往往经过镏、镀等工艺处理,以增加美观性,故有金装锏、亮银锏等等。锏往往做为武将们手中的辅助兵器使用。锏一般不单用,法重双行,故后人有雌雄锏、鸳鸯锏等名。隋唐时候的双锏大将秦琼马踏黄河两岸,威名赫赫,他与南宋岳飞手下的福将牛皋,是古代使用锏的代表人物。 [/size][/font]
[font=黑体][size=5]另外附上 图两张,希望可以帮到你
[img][img]http://img2081.poco.cn/mypoco/myphoto/20110829/18/62161081201108291830154845278353683_001.jpg[/img][/img][/size][/font]
[font=黑体][size=5]此图可看出是不可通用的,一般用双锏的力气会大些,而鞭走的算轻灵路线!
[/size][/font]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赫连文卿 于 2011-8-29 18:32 编辑 [/i]][/color]
2011-8-29 18:24
tiger1970
不可以。
但是现代武术中是可以通用的,这是由于其中一种技术失传的原因。
这里仅仅就硬鞭和简来说。
真正的鞭,是分节的,一节一节套起来,拿在手里,由于每节都是套起来的,所以有个软劲,但是不太结实,容易砸断。
所以,鞭的技术是抽打,不会有直戳的招数,挑、撩的招数也少。
真正的简,是四棱金属棒,是靠自己的强度去打断宝剑或者雁翎刀的。因此,简的技术是劈砸,同样不会有直戳的招数,但是有挑、撩的招数。
使用简的,比使用鞭的力量要大。
以后为增加强度,鞭不是一节一节套起来的,而成为整体铸造。这样,鞭就变成一根铁棍啦,就多了直戳和挑撩的招数。但这事实上已经不是鞭,而基本是铁尺的技术。
而简则因为过于沉重,则越来越细,这样就成为一根四棱铁棍,同样也有上述招数。
从此,鞭、简、铁尺基本就通用啦。
现代武术套路中,很少有真正纯粹的鞭简用法,而多是加进了外来的东西。
2011-8-29 18:37
tiger1970
现代武术中,很多人说不明白这个鞭。
你看,武术中,软绳子也叫鞭,九节铁棍连起来的也叫鞭,直棍子也叫鞭,为啥这些不同的东西有一个名字?
原因是----它们,事实上都是软性的东西,能带上一点抽劲的意思。
软牛皮绳子,能在移动中发生形态变化而加长运动距离,产生一种更大的抽劲。
九节鞭,同理。事实上,九节鞭就是软牛皮绳子的铁制化。
而把九节鞭不使用环来串联,改成使用中空方块(类似于不同大小的漏底碗)套起来,就是硬鞭。它同样能产生这个抽劲效果。
不过,鞭最大的问题,就是强度差。
2011-8-29 18:38
tiger1970
以上说的是我们的传授。要是与别人不一致,请忽视我的。呵呵。
2011-8-29 21:23
我是声波
一般用双锏的力气会大些,而鞭走的算轻灵路线
感觉使鞭(硬鞭)的不应该是轻灵路线吧,象尉迟恭和秦琼“三鞭还两锏”,那可是标准的硬碰硬啊。
2011-8-30 08:43
tiger1970
“便按下了枪,取出双锏,上下拿着。一过弯来,尉迟恭大喝一声,将鞭打下。叔宝把左手的锏架开鞭,右手的锏打去。尉迟恭把右手的矛一架,左手鞭又打来了。叔宝架开鞭,又打一锏。尉迟恭一矛加开锏,又是一鞭,叔宝架开鞭,却待要打,尉迟恭回马就跑了。这名为“三鞭换两锏”,尉迟恭打出三鞭,叔宝只换得两锏。 ”
注意是秦琼硬碰尉迟敬德,而尉迟恭没有硬碰秦叔宝。
秦叔宝是用简架,而尉迟敬德则是用矛架。
这正好反映了鞭的强度不足这一事实,同时反映了由于简的重量大影响速度的问题。
2011-8-30 09:08
我是声波
可是在某些史书中,记载呼延赞用铁鞭震断敌人长枪的记录,而且在梁山征辽时,呼延灼也用鞭打断兀颜小将军的戟啊。
2011-8-30 13:10
tiger1970
小说不是史书,说书人不是武术家。
现在知道这个鞭的变化的,即使是武术界能有几人?
而且说个实话,铁鞭到底是个铁玩意儿。只要用好钢,未必就不能打断枪杆。
古代枪杆是木头外贴竹子加上头发和丝以及胶包裹而成。结实是结实,可是要是和铁家伙打,打的巧未必就打不断。
2011-8-30 13:12
KYOKO
本质上区别就素一个大点、重点,另一个相反:hz1001:
2011-8-30 14:12
tiger1970
回复 #10 KYOKO 的帖子
不是。
祖先不会那样笨,造两个类似的武器还分列两类。
其形状差别就是:一个是铁套筒,一个是整块铁方。
击打效果差别为:一个是带有深入的柔劲,一个是靠重量磕碰。
使用场合差别是:一个是击打对方头部和上肢,一个是击打对方兵器。
如果用现代武器打比方:一个是驳壳枪,一个是12毫米反战车枪。
2011-8-30 15:45
张纯
我也说下吧
锏这东西是重兵
走的是硬桥硬马的路数 一锏砸下 通通给我碎了
而钢鞭这东西分量肯定要轻一些
它不完全是实心的 是有套筒状得 类似你拿笔帽一个一个套起来的形状
虽然也很硬很沉但是它每一节一般有1公分左右的活动 在使用的时候有个抖腕提腕的动作可以时钢鞭成反弧型用以绕过对手的武器攻击身体 在被对手格挡后也会产生一定的弯曲来击打对手 但这种弯曲一般不超过20度 如果超过20度得钢鞭会很容易变形折断 因为它每节的连接处不够坚固
总体来说 真急了眼使锏的可以用鞭 但是用鞭的不一定用的好锏
2011-8-30 15:56
tiger1970
回复 #12 张纯 的帖子
基本如此。
2011-8-31 04:33
积木
头一次听说鞭是套出来的。
留下来的实物,鞭锏都不少。只有雷火鞭是空心的,是因为里面可以放火药,弹子,算是早期火器。
两者除了形制,用法没什么区别。
2011-8-31 08:26
tiger1970
回复 #14 积木 的帖子
所以说很多练武的都不知道这个。
当然,与你们不一样处,可以忽视。
2011-9-2 13:31
伤云
不动武术,仅从鞭锏的形状入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锏无疑是铁棍一根,从传下来的图样看也是一根四棱铁棍,这东西基本不能损坏,反倒是能损坏别人的兵器,估计施展路数以砸打劈一类的蛮打为主。
铁鞭这个东西是有节的,不管是流传的实物还是各种小说的绣像都能说明这个东西像个细长的宝塔一样一节一节的。假如这东西也是一根实铁铸的,那其实和锏没什么区别,为何非要弄这些花哨就让人无法理解了,难道只是为了美观么?
在联想一下“鞭”这个词的本意,估计最初铁鞭是应该像鳄鱼尾一样有一定灵活性的。这样也解释了为什么分节,因为这东西为了保证能够有一定的活动范围是分开铸造然后咬合在一起的。
另外古典小说里总有枪里夹鞭夹锏的说法,提到锏往往都是自背后或鹿皮囊中抽出,但提到鞭的时候则是悬在手腕上,在手腕上挂一条数尺长的铁棍子……这也不像话啊……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1-9-2 13:36 编辑 [/i]][/color]
2011-9-2 16:13
西歪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11-9-2 13:31 发表
不动武术,仅从鞭锏的形状入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锏无疑是铁棍一根,从传下来的图样看也是一根四棱铁棍,这东西基本不能损坏,反倒是能损坏别人的兵器,估计施展路数以砸打劈一类的蛮打为主。
铁鞭这个东 ... [/quote]
宋《武经总要》:铁鞭、铁简,两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人有作四棱者,谓之铁简,言方棱似简形,皆鞭类也。
据此记载,原本是一个东西,样子稍稍变一下而已。
2011-9-2 16:19
伤云
:emot23:
2楼《武经总要》中说:“铁鞭多节,系袭晋代遗制。连珠三节鞭亦系胡人器形。铁鞭唐代已广用之。”
为啥都不一样……
2011-9-2 16:32
西歪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11-9-2 16:19 发表
:emot23:
2楼《武经总要》中说:“铁鞭多节,系袭晋代遗制。连珠三节鞭亦系胡人器形。铁鞭唐代已广用之。”
为啥都不一样…… [/quote]
这我不知道,跟陌刀五十斤的说法一样,都没个出处:lol:
哥引的那段,在《武经总要》卷十三,你自行查阅便知,以免以讹传讹。
2011-9-2 17:21
tiger1970
这是因为当时就已经开始鞭的实心化啦,主要是为对付重装甲骑兵的。
当然,我这个说法是我师父口传下来的。我多次说过,要是不相信,不必批驳,就说你们对好啦。
就像太极拳一样,现在说是谁创造太极拳,就是谁好啦,这个没有争议,我们听上级的,听大家普遍选择的结果。
2011-9-2 17:52
hhp19910906
留下来的古兵器我没见过,家师等人也没对这些兵器有过研究,如果老虎说的确实是对的那么鞭的招数里一定有一个点,就是将鞭甩出然后用腕力仅用最上面的一节点打,锏这种硬家伙是办不到的。还有,如果锏是四棱的,那就可以开刃,路数就完全不一样了,以上仅是边看贴遍想出来的,如果不对请指出
2011-9-2 18:10
tiger1970
回复 #21 hhp19910906 的帖子
船已经开啦,还在原来的地方找剑,成吗?
2011-9-2 22:11
西歪
没有批驳谁的意思,以上只是根据典籍记载,纠正一些来路不明的说法。就是因为乱说的人有动力,纠正的人常常缺少动力(我也一样),才搞得现在百度出来的东西,都得翻查过原始文献,才敢放心引用了,否则随时中枪啊。
2011-9-3 14:21
tiger1970
我师父这样讲的,我就这样说。
我没有乱说----在我的心目中,我师父是人,武经总要的作者也是人。这几个人,未必谁就比谁的见识少。
我多次强调,谁不愿意听,请自动忽略我的话。
因此,第一,我没有胡说,第二,我没有强迫别人相信。
我承认我未必是科学的。但是那种老子天下第一,老子就是真理的科学,我也不会相信。
武经总要是宋朝的,我们的太极拳和少林拳还起源于达摩呢。呵呵。
当然,以上是笑话。武术到底如何起源,武术技术到底应当如何为标准,必须以国家规定为准。
2011-9-3 14:27
hhp19910906
回复 #22 tiger1970 的帖子
哥们,什么意思?没看明白你这句话是对我哪一条的?LZ说的是能否通用,我只不过是借你的了解说明了一下,如果不是你的本意麻烦再回个帖
2011-9-3 16:07
西歪
回复 #24 tiger1970 的帖子
我依只是据典籍指出,宋朝以来铁鞭和锏基本是一回事(明、清两代沿用)。哪晓得引出你那么多不相干的话呀,既然你那么强调“必须以国家规定为准”,那顺便告诉你一下,《武经总要》是北宋官修的,就按你的逻辑,那可是最最权威的哦,不知尊师哪位?报个名号上来,看看够不够人家官方权威性~~放心,以上只是顺着你的逻辑寻个开心,我本人是不迷信权威的:lol:
不过铁鞭这东西,既然各代典籍都是这么记载,流传下来的实物也是如此,自然是信他,而不是信那种查无实据的说法。古传是这个样子,到了近现代,有没有好事者开发新产品,那是另说了。要是以今天的科技,搞个软硬鞭出来,应该容易的很,有兴趣的可以去搞个专利,然后看卖不卖得动,呵呵!
2011-9-5 09:14
tiger1970
回复 #26 西歪 的帖子
西歪兄:
从你的话来看,你不是学院派的,不过也是练过的,而且不会超过30岁,对吗?
既然这样,那我可以说一下。
所谓国家规定,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委员会(体育总局)武术司或者是中国武术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技术规定。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武术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不仅包括术语、理论、练习方式、历史等方面都做了规范的。
这些东西主要表现在:
1、国家武术段位教材。
2、国家武术标准教材(比如高校专业教材,高校普修教材)等;
3、武术规则;
4、国家以武术院或者体委名义推广的武术运动方式(如简化太极拳)等。
凡是属于这些东西的,都是标准武术,所有其他类必须首先服从于这个。这是个规范化问题。
我的师父不是武林中人,因为我们练习方式事实上和规范的太极拳练习方式不一样。因此,我们在介绍我们拳的场合,把我们练习的太极拳术称“传统的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继承。对于本门始祖,我们必须说明,以前以张三丰为始祖,现在国家考证是陈王廷。
对于门派,国家现在承认的有150多个(记得是这个数字)。除此之外,你要想让国家承认,需要一系列的研究,即使历史上有的,也要经过这个程序。比如黄梅岳家拳和赵堡太极拳,就是经过了这套程序而被认可为一个武术流派的。
《纪效新书》肯定是算武术典籍,因为被收进国家体委项目“中华武术文库”中。至于《武经总要》,需要看一看相关百科全书上如何记载。
关于鞭,我在体委认可的《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中查到,大致是“一种圆形铁棍,头尾不一样粗”(非原话)。而简,则未查到。也许在别的地方会有。
所以,必须按照这种口径来这样定义。
我前面说的,是家师口传的一个说法,属于一种文化现象。
因此,从武术的定义上说,你是对的。因为你说的,与国家权威书籍说的相同。
我在这里的说法,仅仅是逗大家一乐。所以我在前面,多次强调“请忽略”我的话或者强调自己的话是“笑话”。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1-9-5 12:46 编辑 [/i]][/color]
2011-9-5 09:22
tiger1970
回复 #25 hhp19910906 的帖子
就是开个玩笑。
也就是说,现在流传的鞭法最早不会超过清代末期,能查到的鞭法最早不会超过明代。而如果在宋代鞭就开始完成其固化的过程,自然和你的设想不太一样啦。
纯属玩笑。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1-9-5 13:01 编辑 [/i]][/color]
2011-9-5 09:40
三种不同的红色
貌似以前在战阵上,鞭和锏都属于重兵器。
刀剑之类的有锋刃的兵器,在面对敌人重甲时,毫无用处,故而鞭、锏之类的重兵器应运而生。此外,象锤、狼牙棒等也都是一样。这种兵器打在重甲之上,靠巨大的打击力来杀伤敌人。
所以史书中有铁鞭震断枪槊的记载,非是虚言。
从这个角度而言,西歪在17楼所引述的应该是对的。
起码最早战阵上,鞭绝不可能是一节一节套起来的。那样对于重甲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估计是鞭从战阵走入武林后,才出现的一节一节套起来的形制。
2011-9-5 10:28
tiger1970
三红说的对。
也就是说:西歪兄的说法是对的,其余的说法......至少我是在开玩笑,张纯兄的大概也是,对吗?......
2011-9-5 10:33
西歪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1-9-5 09:14 发表
西歪兄:
从你的话来看,你不是学院派的,不过也是练过的,而且不会超过30岁,对吗?
既然这样,那我可以说一下。
所谓国家规定,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委员会(体育总局)武术司或者是中国武术研究 ... [/quote]
第一个猜测就错,哥早就过30了
第二,记载宋朝的事物,是宋朝官家权威,还是一千年后的官家权威?
要是这点基本常识都没有,还有什么好讲的。
2011-9-5 10:47
tiger1970
回复 #31 西歪 的帖子
年龄错就错,只要您不是学院派的,我这些解释就不是多余的。
你要是学院派的,就应该知道这个。
至于武术上的说法,当然是国家武术管理部门的是权威啦。历史上的那些东西,是没经过规范化的考证和研究的。
这才是我们学习武术的基本常识。
2011-9-5 10:49
西歪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1-9-5 10:47 发表
年龄错就错,只要您不是学院派的,我这些解释就不是多余的。
你要是学院派的,就应该知道这个。
至于武术上的说法,当然是国家武术管理部门的是权威啦。历史上的那些东西,是没经过规范化的考证和研究的。
... [/quote]
你要这样说话,真的变搞笑贴了:lol:
2011-9-5 10:56
tiger1970
回复 #33 西歪 的帖子
不是的,我是正经说的。
2011-9-5 14:42
伤云
路过,不动武术的人继续提疑问。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里曾经提到过十八般兵器这个说法,“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考虑到水浒的写实性,这个说法个人觉得很大可能不是小说家杜撰而是元明之际确有的。
假如是确有的话:1、为何鞭锏分列?2、为何没有“刀”。
2011-9-5 15:39
西歪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11-9-5 14:42 发表
路过,不动武术的人继续提疑问。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里曾经提到过十八般兵器这个说法,“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考虑到水浒的写实性,这个说法个人觉得很大可能不是小说家杜撰而 ... [/quote]
有铳说明这书大约是明代写成,没刀比较奇怪,即使明代有很多武术、兵法大家认定中国刀法不如倭刀之法,但是军队里刀还是普通装备啊。
至于鞭、锏分两色,《武经总要》也是这样,没什么奇怪吧。
2011-9-5 16:04
tiger1970
要是动到武术,那还是要由武术管理部门来做解答。好在现在有他们认可的相关书籍,还有一些渠道,可以直接向他们请教。
要是按照我的开玩笑的说法,就是当时的“刀”已经被称为“剑”。
这上面的一句和下面的还是玩笑,伤云兄当笑话听吧。
古代先出现的是青铜剑,短而有双刃(当然,单刃的刀也有,但是也很短而且不占主流......)在短器械的情况下,刺是效率最高的技术,劈为其次的技术,所以,带有尖头并双刃的剑效率最高。随铁兵器的出现,剑逐渐加长。在使用过程中,比较长的剑开始强调劈的功能,但是由于剑的形制,还是容易断开。因此就出现了加厚一面刃的做法,成为了刀。但它事实上是剑变化出来的,因此,也被列为剑类----只不过是单刃的剑。
因此,日本称刀法为剑道,就是因为古代是刀剑通用的。
因为刀比剑容易掌握,杀伤力大,所以可以刺可以砍的雁翎刀十分流行,一直到清末都是主流。现在武术用刀为牛角刀,是清末出现的。
中国古代,因为刀的强度远远大于剑,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优势,所以剑术甚至一度失传。现存的剑术,都可以追溯到朝鲜传回的“朝鲜势法”,是一套双手剑。----换一句话说,我们现存的剑术,很可能有同一个祖先,应该是朝鲜学习唐朝的剑术回传来的。
而刀术,在明朝中叶也面临日本刀术的挑战。日本刀简洁凌厉,中国刀法不是对手。因此,戚继光等人把日本刀术引入中国,丰富了现存的刀术。也就是说,我们现存的格斗刀法,均有日本刀的影子。
至于鞭简分列,还是上面我开玩笑的那个说法。
上述是玩笑,不要当真啊。
2011-9-5 17:09
hhp19910906
回复 #37 tiger1970 的帖子
现在剑法都是你说的那条线下来的么?怎么感觉有些套路不想(纯粹感觉,没证据),还有从招式上看朝鲜势法怎么想刀法,反而不像剑法?我是在百度文库上看的,麻烦鉴定一下,排除各种可能的重名。另外给个连接也请鉴定一下[url]http://tieba.baidu.com/f?kz=652172376[/url],谢谢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hp19910906 于 2011-9-5 17:13 编辑 [/i]][/color]
2011-9-5 17:41
西歪
[quote]原帖由 [i]hhp19910906[/i] 于 2011-9-5 17:09 发表
现在剑法都是你说的那条线下来的么?怎么感觉有些套路不想(纯粹感觉,没证据),还有从招式上看朝鲜势法怎么想刀法,反而不像剑法?我是在百度文库上看的,麻烦鉴定一下,排除各种可能的重名。另外给个连接也请 ... [/quote]
百度“锐刀谱”,自己看,自己想,呵呵!
2011-9-6 09:15
tiger1970
回复 #38 hhp19910906 的帖子
继续开玩笑。
我如果说现在我们看到的传统中国武术历史只有150年,你信不信?呵呵,玩笑。
现存的武术是有源头的,而且多是从几个节点分出来的。这几个节点,分别散落在明朝前后。而随着各种技术的分化组合,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传统武术套路,历史也不过150年前为最集中。
现在所有的门派,比较可靠的传承都只能追溯到八、九代传人,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流传的传统剑法,你去掉确信为近150年创造的,还剩多少?
所以抱残守缺真没必要的。而且先人的武术,未必就是我们看到的传统武术。
关于双手剑和长刀的问题,我师父教我时有一段话,大致是:
你不是喜欢刀吗?我就教你一套刀。这套刀其实是吴派的双手剑法,叫云麾三舞,放在吴派太极剑里面。我一直怀疑这可能就是清朝兵营的双手刀法。所以我把它抽出来加以整理,共编订成九招来练习。你看,这套刀和日本剑道很像,但是这只是类似于剑道的大纲。双手器械,无论刀也好,剑也好,都是一种方法。而日本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先进,他们确定了长刀的格局,最大可能的加强了器械强度。是的,古代刀剑不分。或者说,我们只有这一种兵器,如果强调刺,就是剑,如果强调砍,就是刀。步兵刺砍结合,因此是略弯或者就是直刀最顺手。马兵则劈砍的效率更大,所以刀就弯啦。
关于剑法,还是击刺格洗四个字。这个,我们的剑法是形意门儿来的,从拳法----事实上是枪法化来,所以我们的剑法事实上是练习身法的基本功,只不过是用剑来练。你多咱听说咱们的祖师剑法厉害?没有吧?他们都是以拳法著称的。但杨派的剑法是武当剑变化来的,这个特点就十分明显。你爹教你的剑法是少林派的好东西,比杨派的更古老一些,可是步法上不如杨派的活,但更适宜于见大仗。其实我们的刀法,特别是截腕刀,做剑法是不是更好用?
就是这个道理。刀剑一体。不过清末刀因为形制变化,才开始离开剑类啦。
以上均是我师徒开玩笑的内容以及我自己的虚构内容,上述所有文字内容纯属虚构,只是为开玩笑。因为这个栏目是小说......小说是允许虚构的。仅供喜欢写幻想小说的诸公参考。请大家不要相信上述,更不要当成真正的武术原理。
真正的武术原理和武术史,请以体委、武协、武术院的有关教材、书籍和资料为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1-9-6 11:55 编辑 [/i]][/color]
2011-9-6 15:22
我是声波
记得少年时在体委练武术时,教练连棍棒都分不清楚
2011-9-6 15:23
我是声波
也说过什么刀剑同宗棍棒同源的话
2011-9-6 16:18
tiger1970
回复 #42 我是声波 的帖子
嗯,普通体育教师搞不懂刀剑棍棒的演变史是正常的......不过这个“同源”的话大致不算错。
上述是玩笑,请勿相信。
2011-9-7 17:33
hhp19910906
回复 #40 tiger1970 的帖子
请问你是什么门派的?对你们的路子不好随意评价,但和我们的以说是天壤之别,还能结合兵种的用法,从未见过,还有一条请指教,你说明朝中叶面临日本刀的威胁,怎么我感觉是刀的威胁,而不是刀法的威胁,听过一个评价说日本刀是最硬的刀,显然说的是材料,其实说起来日本刀法要破也不是非常难的,它只是抢先手的快,但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太轻,那些能上的去的刀一磕就飞(没说是飞出手)
2011-9-8 08:49
tiger1970
回复 #44 hhp19910906 的帖子
我前面说过,我们不是武林中人。
我学了一些家传的号称少林传下的运动方式,和现在嵩山少林拳以及国家标准少林拳的内容和练法均不太一样。1970年家父让我拜他的朋友为师,家师教的是武公禹襄传下的十三势这种运动方式,和现在国家规定的武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也不一样。
因此,家父和家师都认为我们不是武林中人,只能算传统文化的爱好者。
至于日本刀,这仅仅是我们的口传,跟哄小孩子话的可信度没啥区别。您要是想听武术界的正规答案,请咨询当地武术协会。
因为这是小说板块,我就是随口一说。您把它当做虚构就好。我不是武林中人,对武术我不太懂。听说我们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小小日本不用说刀法,就连刀本身的锤炼法也是只配给我们提鞋的份儿,对吗?
2011-9-8 10:27
伤云
倭刀术的起源据传说是抗倭名将戚继光,从名字和历史看估计也是那时候学习日本刀术结合中原武术产生的技巧。起码可以证明倭刀法度是颇有可取之处的。现在还有没有流传就不知道了,我第一次知道这东西还是从日本的剑客漫画《浪客剑心》知道的。
倭寇中破落武士占相当的比重,这些人不是普通卫所士兵能够对抗的。从后来戚继光大力推广鸳鸯阵等小规模阵型看,也是为了补己之单兵能力的不足。
至于日本刀,貌似是世界公认的名刀之一罢。若用重兵器硬砍当然不足,然而……既然这东西能流传下来,说明小鬼子也不会傻乎乎的拿这个和人家的大刀大斧硬碰硬罢……这又是技击水平的问题了。
离题万里了这么远,似乎也没人有兴趣对鞭锏提出疑问了。个人百度了好几种十八般兵器的版本,似乎都不缺这两样东西,也都没把这两样东西混为一谈。史籍记载这两样东西长的很像(起码是其中的某些分支长的很像),估计这俩确实有共同的地方,但连演义小说都分得十分分明,说这两个完全没有区别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水磨八棱钢鞭,这东西听名字真相两根铁棍子。但虎眼竹节鞭这名字起码能肯定这东西是和竹子一样分节的,而且还说是在腕上悬着,不耽误用大枪,说和那水磨钢鞭是一路兵刃细想起来也不可能。
2011-9-8 10:50
张纯
首先日本刀是什么东西
是陌刀演变而来的
而陌刀是在汉朝环首刀的改进
在中国宋之前很少有所谓的游侠儿用刀这种武器
因为过于的笨重(宋后有各式新颖单刀 所以不讨论)一般的陌刀的重量大约在30斤以上 且这种武器官府管制极为严格 民间的武术家基本难以用到所以难以成为套路 并且在制作工艺上要求也较高 在唐代后这种武器基本也成为勋贵的专利 因此只有在唐代这种武器才大规模的装备部队(汉朝装备的环首刀在当时也是奢华已极)在军队中陌刀的使用只有三个架势 上步刺 并步撩 上步劈 大家可以想象下数千人的方阵着鱼鳞铠 持唐刀前进挥舞还需要什么花哨的技术
因此中国的双手剑或者双手刀术基本没有成型 反而在将领个人的偏好下有了非常优秀的马上长兵的使用技巧 而这种大刀多是士兵使用 士兵碍于出身很难钻研出完整的套路
2011-9-8 14:30
积木
武术门派历史不清楚这是有原因的。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大的禁武,政府全面禁止民间习武,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
清康熙年曾发布诏书,民间拳棍一律禁止。
武功传承转地下,世上没有公开传拳者,这以后,武功流传大多两种途径,一为家传,二为反清秘密组织。
清末禁武令渐渐松动,世传武功渐渐又显现出来,很多是从秘密组织中传出。这些传承多编造师承,假托方外之人,比如八极拳祖师被说成是两个流浪汉。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门派只能追溯100多年的原因。
2011-9-8 14:47
积木
江湖私斗和战阵杀敌所用的技术有很大的差别。日本很少有如同中国那样的战阵,所以强调个人打斗技法。而在大规模战争中,多兵种协同更大重要。
戚继光的鸳鸯阵可以说明这一点。
鞭锏在战场上的出现是因为盔甲质量的提高,单纯的锋刃类兵器刺击与砍杀不足以破坏盔甲的保护。于是乎砸击类的鞭锏广泛应用。
日本由于物质的匮乏,不能象中国一样,大批量装备金属甲胄。所以,武士刀足以够用。
2011-9-9 17:05
hhp19910906
回复 #45 tiger1970 的帖子
理是这么个理,但毕竟有些工艺失传了,听说日本刀的制作工艺是从唐刀上来的,但现在别说是把唐刀的工艺复原,就是用其他的方法都达不到那个标准,所以日本刀才会那么牛,前些日子CCTV上看的有人改进苗刀,结果可以一刀砍断花枪枪杆,好家伙我了解的不多,所以这应该是我见过最好的了,但要和以前的质量比,咱都应该明白
2011-9-10 03:59
积木
如果只单讲刀剑的硬度,韧性,切割能力。如今的科技,做出的刀剑性能。水平要比古时候高很多。楼上仁兄可以看看冷钢的试斩视频。
2011-9-10 10:58
张纯
回复 #50 hhp19910906 的帖子
首先我说下
虽然说日本刀是从唐刀演变的但是到现在他们已经是两种不同的武器了
唐刀双面开锋 一人高 砍杀起来连人带马一并斩碎 唐刀也是明朝斩马刀的前身
而日本刀大家都知道的 如果日本刀和唐刀硬碰的话 日本刀完败 直接砸碎
不过按照锋利程度来说日本刀胜过唐刀
唐刀除了杀人外还有破甲的功效 所以锋利不是第一的
2011-9-10 17:33
hhp19910906
回复 #52 张纯 的帖子
能不能找找唐刀和日本刀比较的详细介绍,不是你这样的简述,我对这些资料不够,你就帮个忙吧
2011-9-11 15:31
tiger1970
1、晕,还真有一本正经认为我的话有理的......
2、清朝康熙禁止习武,应该拿证据说话。最直接的就是圣旨。至少应该从实录或者清史稿中找到相关证据才可以啊。
3、关于刀的资料,听说有个拔刀斋,网上能查到。
2011-9-11 22:41
伤云
2000年前后,在CCTV-1午间的“新闻30分”节目中看到过某研究所用古法还原出一把宝剑,用一指粗的钢筋试剑,钢筋应手而断,宝剑无损分毫。不知道这个网上有没有视频。
按个人记忆,其剑刃宽三指许,长一米以上。
2011-9-12 04:21
积木
“著各省督抚转饬地方将官,拳棍一律禁止。”东华录:雍正五年十一月上谕。
2011-9-12 04:23
积木
回复 #52 张纯 的帖子
所谓唐刀,与日刀制式相近。现今日本皇宫藏有唐朝所赐唐刀,视为国宝。
仁兄所言唐刀,应为陌刀。至今未找到实物存世。
2011-9-12 04:26
积木
砍钢筋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刀剑的硬度,这和锋利度无关。
如果是在保证锋利度的同时,可以砍断钢筋,那算是厉害。
2011-9-12 08:59
伤云
[quote]原帖由 [i]积木[/i] 于 2011-9-12 04:26 发表
砍钢筋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刀剑的硬度,这和锋利度无关。
如果是在保证锋利度的同时,可以砍断钢筋,那算是厉害。 [/quote]
嗯,没错,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是没开锋的。
2011-9-12 16:04
tiger1970
回复 #56 积木 的帖子
蒋录我手头有,没有查到,要是有肯定是王录,回头找到王录再说吧。反正网上用百度查不到原文。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