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20 17:50
moyanxiawei123
钢吧的奋斗史~圣人+非常困难+疯狂
:hz1026: 笔记本,开一局试试看
首先向家兔 柳褴衫 阿珂等前辈致敬:hz1027:
其次向制作出这款HOI2MOD的各位前辈致敬:hz1027:
三谢罗马 秀娘 剑魔:-_-: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moyanxiawei123 于 2011-8-21 09:06 编辑 [/i]][/color]
2011-8-20 17:51
moyanxiawei123
干涉:rolleyes:
2011-8-20 17:53
moyanxiawei123
悲剧的科技:hz1017:
喜剧的科技组:hz1016:
2011-8-20 17:55
moyanxiawei123
:hz1028:钢国,地处澳门
20IC:hz1016: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moyanxiawei123 于 2011-8-20 17:57 编辑 [/i]][/color]
2011-8-20 17:56
edc34512
可我不会玩胡2
2011-8-20 17:57
moyanxiawei123
回复 #5 edc34512 的帖子
:hz1063:你被时代的马车抛弃了
2011-8-20 18:01
moyanxiawei123
什么都不能造:-_-:
呃不对。。还能造船:qcool+
2011-8-20 18:12
moyanxiawei123
拉关系:hz1031:
2011-8-20 18:13
moyanxiawei123
:hz1048: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moyanxiawei123 于 2011-8-20 18:18 编辑 [/i]][/color]
2011-8-20 18:15
moyanxiawei123
[size=4][align=center][color=Red]上海租界[/color][/align]
上海租界旗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称《上海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设立上海英租界。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在租界中,外国人投资公用事业,兴学办报。租界当局负责市政建设,颁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规。租界也成了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个窗口。
[align=center]上海租界时间表[/align]
[align=center]1840年—1854年[/align]
1840年6月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6月 英军攻入上海
1842年8月 《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签定上海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14日 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GEORGE BALFOUR宣布上海于11月17日正式开埠
1844年7月 《中美五口通商贸易章程》(《望厦条约》)签定
1844年10月 《中法五口通商贸易章程》(《黄埔条约》)签定美国及法国获得与英国相似的在华特权。
1845年11月29日 《上海土地章程》公布,正式确定了第一块租界的范围,计830亩(约553278平方米)
1848年11月 英国将租界面积扩大至2820亩(约1879812平方米)
1848年 美国开始在虹口地区购地,造成租界事实
1849年6月 法国建立租界,面积986亩(约657267.6平方米)
1854年7月11日 成立租界行政委员会(EXECUTIVE CMMITTEE),不久更名为市政委员会(MUNICIPAL COUNCIL)中文名为工部局
[align=center] 1857年—1941年[/align]
1857年 法租界成立“管理道路委员会”
1862年 美英租界合并
1862年 法租界“管理道路委员会”更名为“公董局”(CONSEIL MUNICIPAL),职能与工部局相似
1862年 大英自来火房(英商上海煤气股份有限公司)筹建,于1865年供气.
1881年 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成立,1883年供水.
1881年 上海大北电报公司开始兼营市内电话业务.1882年由英商德律风公司接办.
1882年 英商上海电光公司成立
1893年 美英租界面积扩展至10676亩(约7116621平方米)
1899年 美英租界正式更名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SHANGHAI),并再次扩展到33503亩(约22333099平方米)。
同年 法租界扩展至2135亩(约1423191平方米)
1914年 法租界扩展至15150亩(约10095990平方米)
1941年12月 日军占领公共租界,不久,美英和法国向中国政府交还租界。[/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moyanxiawei123 于 2011-8-20 18:16 编辑 [/i]][/color]
2011-8-20 18:18
moyanxiawei123
:hz1004:圣人
2011-8-20 18:21
moyanxiawei123
[size=4][align=center][color=Red]第二次抗意战争(1935~1941)[/color][/align]
埃塞俄比亚(当时称作“阿比西尼亚”)第一次抗意战争以后,以B.A.A.墨索里尼为首的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声称,意大利“必须在东非谋求殖民事业的未来”。1934年12月,意大利在意属索马里同埃塞俄比亚边界线蓄意制造边境武装冲突。意一方面利用谈判妄图迫使埃就范,另一方面在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两个殖民地调集大军,准备发动侵埃战争。
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发出呼吁。但英、法政府对意大利一味妥协纵容,美国政府也实行“中立”。英法政府还秘谈商定:排除一切可能与意大利发生冲突的行动,不实行军事制裁,不进行海军封锁,不关闭苏伊士运河。
1935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头子墨索里尼悍然发动了侵埃战争,此时,意大利已占领了埃东面的索马里和北面的厄立特尼亚。现在,它希望迅速占领埃塞俄比亚,控制红海这条战略交通要道,并以此为据点吞并整个非洲。
当时的意大利虽然不能与德国相比,但对于埃塞俄比亚这样一个几乎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封建王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现代巨无霸,它拥有当时先进的现代化武器,有大量飞机、坦克和装甲车,而埃塞俄比亚则连统一的军队也没有,只有属于海尔·塞拉西皇帝的卫队和各封建领主的私人军队。他们的武器主要是原始的长矛、弓箭、棍棒,力量对比如此悬殊,难怪墨索里尼狂叫要“惩罚这些非洲蛮子,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呢。”可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并没有被强大的敌人吓倒,他们决心保卫自己的祖国,保卫自己的家园。很快,埃实行了全国总动员。10月17日,皇帝塞拉西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只见这位年轻的皇帝健步走上检阅台。在清晨的阳光中他的身影显得异常高大。他没有发表长篇演说,只是高声问他的臣民:“法西斯侵犯我疆土,鱼肉我人民。我们怎么办?!”“坚决抗敌,宁死不屈!”10万人发出了震天的怒吼。“对!誓死抗击侵略者,保卫我们的家园!”塞拉西说完,命令5万人组成的联合军队立即出发。他自己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抗战中,埃塞俄比亚人民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品质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埃塞俄比亚大部分地区水源奇缺。牧民们就把水装在皮袋里,穿过干旱的沙漠把水运到兵营里。他们自己却常常因干渴而晕倒在路上,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进行宣传动员;妇女们组织了红十字协会和妇女协会,运送伤员。组织后方供给,一些封建庄园主也拿出钱来向国外购买武器弹药和粮食,支援前线抗战。 由于埃塞俄比亚人民的顽强抵抗,墨索里尼速战速决的部署完全落空。到11月8日,意军才占领埃塞俄比亚1D8的土地。11月19日到21日,塞拉西皇帝再次亲临前线慰问军队。埃军乘此机会,一鼓作气地进行了反攻,收复了大片失地,意军损失惨重。那些被意军所占领土地上的人民也不断地给意军制造麻烦:他们藏起粮食,填平了水井,牵走了骆驼和毛。意军每到一地,占领的仅仅是一座空城。在非洲沙漠炎炎的烈日烘烤下,找不到水源或只能找到撒了盐的水井的意军士兵饥渴交加,战斗力大为减退墨索里尼见此情形恼羞成怒。这个丧心疯狂的法西斯分子,不但一怒之下撤换了意军驻非洲总司令,派了由死心塌地的纳粹分子组成的“黑衫军”到埃塞俄比亚参战,并从12月底起增派了空军。对埃军阵地和无辜的平民进行病狂的轰炸,而且,还从次年2月份起使用起了毒气!意军甚至还对瑞典和芬兰派出的红十字救护队进行轰炸。瑞典红十字会救护队成员死在这些灭绝人性、丧尽天良的暴徒的轰炸中的就有50多人!
形势终于恶化。1936年5月5日,意军进占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塞拉西皇帝出走英国。5月9日,墨索里尼在罗马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由意大利国王兼任埃塞俄比亚皇帝。 埃塞俄比亚沦陷了。这片苦难的土地在法西斯分子的铁蹄下呻吟。灾难深重的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境地。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更多的人拿起了武器,参加了游击队。人们的誓言是:“打到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游击队利用各种方式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而巧妙的斗争。他们不断破坏铁路,炸毁桥梁,劫持意军的运输车,炸掉他们的军火库。他们甚至还刺伤了意大利总督。虽然,意大利法西斯殖民当局对此进行了疯狂的报复,3天中屠杀了3万人,逮捕监禁了更多的人,但埃塞俄比亚人民没有被吓倒。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游击队。到1939年,游击队已发展到40万人,控制了大部分国土。
游击队斗争的方式也越来越巧妙。他们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他们的武器弹药及粮食大部分都是从敌人那儿弄来。意军成了他们的“后勤部”。最有趣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深夜,奎列索一个意军兵营。熟睡的士兵们突然被一种剌痛感弄醒了。他们睁开眼睛一开,屋子里“嗡嗡营营”地飞舞着不知多少蜜蜂。迷迷糊糊的士兵一时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慌慌张张地跳下床往外面跑,顿时军营大乱。等这些士兵赶走呆在身上的密蜂,一个个红头胀脸地回来时,发现他们所有的武器都不见了。有人在自己的床头发现一张纸条,上面有几行字:“武器弹药,暂借不妨;蜜蜂成箱,送君品尝。小小礼品,希望笑纳。”落款是一个笑容可鞠的小飞人。原来,这正是一支代号“小飞人”的游击队干的。这支游击队近来十分活跃,神出鬼没,弄得意大利殖民统治者十分恼火。
1941年初,海尔·塞拉西一世率领爱国武装同英军一道由苏丹和肯尼亚两个方面打回埃塞俄比亚,迅速击败意大利占领军。5月5日收复亚的斯亚贝巴,1941年底,埃塞俄比亚全境基本解放。[/size]
2011-8-20 18:23
moyanxiawei123
:hz1026:这个资料就不贴了
2011-8-20 18:26
moyanxiawei123
:-_-:邪恶
2011-8-20 18:28
moyanxiawei123
才不入宫:hz1002:
2011-8-20 18:31
moyanxiawei123
:hz1004:选博派吧。。。
2011-8-20 18:33
moyanxiawei123
各种事件:hz1027:
2011-8-20 18:36
moyanxiawei123
:hz1030:这玩意不能开,开了的话日本根本打不过中国:hz1025:
2011-8-20 18:37
moyanxiawei123
:!!古吧 N大
2011-8-20 18:38
moyanxiawei123
:hz1010:产品,积压了
2011-8-20 18:42
moyanxiawei123
:hz1004:实在没办法顾及了。。。
2011-8-20 18:42
moyanxiawei123
漏图了:hz1026: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moyanxiawei123 于 2011-8-20 18:46 编辑 [/i]][/color]
2011-8-20 18:49
moyanxiawei123
[size=4]1936年柏林奥运会[align=center][/align]
开幕时间
1936年8月1日
闭幕时间
1936年8月16日
主办国家
德国
主办城市
柏林
参赛情况
49个国际奥委会协会成员
3963名运动员(其中女331名 男3632名)
129个小项目
比赛项目(19)
足球 水球 帆板 篮球
游泳 击剑 赛艇 射击
柔道 举重 田径 拳击
皮划艇 曲棍球 自行车
现代五项 马术 体操 手球
大会于1936年8月1日正式开幕,16日结束。参加比赛的有来自49个国家的4066名运动员,其中女选手328人,男选手3738人。德国人数最多,共406名运动员,美国次之,330人,匈牙利列第三,211人。首次参赛的国家有阿富汗、百慕大群岛、玻利维亚、歌斯达黎加、列支敦士登和秘鲁。本届奥运会共设有19个大项的129个小项比赛,首次列入了篮球、皮划艇和队式手球项目。而马球则是最后一次在奥运会中露面。
1936年奥运会在柏林举行,给人留下最好回忆的就是希特勒未能借由奥运会证明他雅利安人种优越的理论。恰恰相反,本届最受欢迎的英雄是赢得4枚金牌的非洲后裔美国短跑和跳远选手杰西-欧文斯。在跳远比赛时,他的德国对手卢茨-朗甚至在纳粹分子面前,向他表示友好。1936年引入了火炬接力这一形式,火种必须来自奥林匹亚,采取火炬接力方式从奥林匹亚传到主办国。本届奥运会还首次通过电视的方式向全世界进行广播报道。25个大屏幕被架设在柏林各处,允许当地人免费观看比赛。篮球、独木舟和手球都首次亮相奥运会,与此同时马球则是最后一次在奥运会中露面。美国13岁的格斯特林在3米跳板项目赢得金牌,她保持着夏季奥运会历史最年轻的女子金牌获得者的纪录。年仅12岁的丹麦选手因格-索伦森在200米蛙泳比赛中夺得铜牌,她也是迄今个人项目上最年轻的奖牌获得者。匈牙利水球选手哈拉希赢得了他第3枚奖牌,尽管事实上他的一条腿因车祸膝盖以下部分已经被切除。划艇选手英国人贝雷斯福德在双人双桨项目上夺得金牌,这也意味着他在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达到了5枚。埃塞俄比亚的帕卢萨卢在摔跤自由式和古典式重量级级别两个项目上都赢得金牌。[/size]
2011-8-20 18:50
moyanxiawei123
乔治五世,一路走好:hz1028:
2011-8-20 18:51
moyanxiawei123
。
2011-8-20 18:52
关内侯
这个MOD很有喜感啊
2011-8-20 18:54
moyanxiawei123
[size=4]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酝酿了许久,现在已经揭开七八天了。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也许有人在那里怀疑绥远军队已经在那里抗日了,听说也有些中央军队在那里参加,很是胜利。可见中央已在那里抗日,为什么还要我们这样发动?不!不!事实绝不是这样简单。中央军是摆在晋军与绥军中间,而且只有两师。阎副委员长所要求的二十万大军援绥,中央答复无法抽调。然而到西北打红军的内战却源源而来了几十万大军。由这样的事实,他们所说抗日,不过是欺骗民众的一种办法,绝对没有真正抗日的决心,还不是很清楚吗?
双十二运动发生的一天,中央飞机数十架一齐发动到西安来侦察,而在绥远的抗日血战中,中国飞机却半架也没有。
据他们说是因为天气太冷,飞机发动不容易,但敌人的飞机怎么能发动呢?也许我们的飞机不好,那我们为什么必要买那样不好的飞机呢?而且到寒冷和绥远差不多的西北的飞机怎么就能发动使用呢?这种欺骗情形,凡是有知识有眼睛的人,谁看不清楚?我们全是中国人,谁不知飞机献寿为的是抗日。因为有抗日作目标,群众才那样的热烈。而现在我们有飞机却不对外,使我们的抗日战士无可奈何地受着敌人飞机的时时轰炸。这是抗日吗,这是真心抗日吗?如果这样就算抗日,试问我们的东北四省,我们的察北六县,我们的冀东二十二县,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回来?这是敷衍欺骗的抗日,绝对不是我们要求的彻底抗日。
也许还有人相信抗日的“准备论”,这更是大错。我们不要把日本当傻瓜,认为我们会准备人家不会准备。老实说,我们准备得还不到五分,人家已经准备到十分了,试问这种准备有什么用?这岂不是等人家准备好了来整个吞并我们中国吗?再说,人家也绝对不许可我们准备。在我们准备过程中,人家已经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各种各样的锁枷把我们束缚得死紧,教我们动不得身,抬不得头。试问我们又如何能够准备起来?这不是梦想吗?
我们因为不信任变相汉奸的,至少也是犯恐日病的抗日准备论,我们因为看破了南京抗日是欺骗,至少也是敷衍民众的一种手段,所以才以极大的热诚劝蒋委员长变更他的错误政策。但我们大胆的赤诚劝谏,都一次一次的失败了。我们为服从全国潜在大多数民意,我们为贯彻我们的也是全民的抗日救国主张,所以才有
这一次双十二事件的发动。
我们的希望,只是集合全国的力量去抗日救国,是绝对纯洁的,是绝对发自内心的,无一毫私心,无一点背景。凡是同情我们主张的,不管他是那党那派我们均愿意竭诚欢迎。
我们的目的在对外,绝对不造成内战,并且极力避免内战。但是如果有违反民意的汉奸,用武力压迫我们,使我们不得贯彻主张,那我们为扫除误国误民的分子,争取民族的最后生存,当然我们要起而自卫,并且要粉碎这种恶势力。这不是我们造成内战,而是实行抗日救国的清道工作。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事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国家,已到了生死关头,真是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我们必须巩固我们抗日救国的战线,去与一切破坏我们的恶势力相拼,方能实现我们的主张,才能收复我们的失地,才能湔雪我们的一切国耻。这是我们由理论而实行的时候了,我们需要团结,我们需要奋斗,我们必须不辞一切光荣胜利的牺牲。
我们的基础是民众,必须用尽我们的智虑爱护他们。我们所要贯彻的是我们的主张,所以必须确信我们的基本理论。我们需要以不顾一切的精神来冲破我们的一切困难,这才是我们抗日救国战线上忠实同志所必要的精神和勇气。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我们具有坚强民族意识的亲爱的将士们,这是我们起来的时候了!白山峨峨,黑水汤汤,我们光荣的胜利,就在目前,我们一定要到黄龙痛饮的。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我们热血沸腾的亲爱的将士们,我们一定要不辞一切艰险牺牲,去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去达到我们最后的胜利!
张学良、杨虎城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日)[/size]
2011-8-20 18:57
moyanxiawei123
[size=4][align=center]大沽事件[/align]
事件简介
1926年3月,日本军舰在天津大沽口炮轰驻防此地的中国国民军部队,蓄意挑起了践踏中国主权的「大沽口事件」。
事件背景
大沽口地势险峻,历来为京津屏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为实现其「威胁天津、压服北京」的阴谋,兵临大沽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大沽和北塘地区成为北方主战场,雄伟的大沽炮台成为抗击英法侵略的坚强堡垒。从那时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多次染指大沽口,给天津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事件发展
1926年3月7日,驻守天津大沽口的国民军(冯玉祥领导的部队,正在对奉系军阀作战),发现奉系的军舰在大沽炮台附近活动,立即开炮将其击退,并于3月9日在大沽口设置水雷及封锁港口,以阻止奉舰侵犯。3月10日,英、法、日、美、意等国驻华使馆开会,指责国民军封锁大沽口违反《辛丑条约》,要求撤除一切入京障碍。
国民军被迫于3月12日宣布开放大沽口岸。可是当日下午,日本驱逐舰在进入大沽口时,未按事先与国民军约定的信号和时间联系,并有另一驱逐舰跟随。国民军随即鸣枪示警,令其停止,而日本军舰却开炮轰击大沽口,以致多名国民军士兵死伤,酿成「大沽口事件」。国民军被迫还击,将日舰逐出大沽口。
事件结果
事后,国民军向日本公使提出抗议,而日本政府反以破坏《辛丑条约》为借口,公然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辛丑条约》八个签字国的公使, 于3月16日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工事、北京至出海口的交通不得发生任何障碍等无理要求,并限北京段祺瑞政府在48小时以内答复。17日,八国军舰云集大沽口,对中国进行威胁。
大沽口事件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3月14日,国共两党在京组织曾联合召开「北京国民反日侵略直隶大会」,抗议日舰炮击大沽口。 3月17日,两党再次召开联席会议,针对最后通牒,一致通过:即日驳复通牒、不许日舰带奉舰入港、驱逐八国公使离京等决议。同时,会议决定请国民军改变作战目的,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而战。
此后,国共两党代表开会准备分别向北京政府外交部、国务院请愿,遭到镇压,酿成「三一八」惨案。[/size]
2011-8-20 18:59
moyanxiawei123
:hz1027:
2011-8-20 19:00
moyanxiawei123
广田三原则
2011-8-20 19:00
moyanxiawei123
[size=4][align=center]广田三原则[/align]
广田三原则的始作俑者是广田弘毅。是指1935年8月1日日本外务省陆军省海军省经多次商议达成,并于同年10月在日本五相会议上通过的对华政策。“广田三原则”是日本大陆政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实质来说它是灭亡中国的原则,就其地位来说它属日本政府全面侵华的纲领性文件,在日本对外侵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实质是(1)中国停止抗日活动,抛弃依赖英美政策,与日本合作;(2)中国要承认伪满洲国,借以促进华北与“满洲”的经济文化关系;(3)中国应与日本合作,“防俄”、“防共”,旨在绞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广田弘毅的对外侵略政策得到了军部法西斯的支持和信任,“二二六”兵变以后,在军部法西斯的支持下,广田弘毅出任内阁首相,从此,日本军事法西斯专制体制正式确立。
[/size]
2011-8-20 19:02
moyanxiawei123
山下报告:hz1002:
2011-8-20 19:03
moyanxiawei123
IP党:-_-:
2011-8-20 19:03
moyanxiawei123
:mellow:
2011-8-20 19:04
moyanxiawei123
:mellow:
2011-8-20 19:05
moyanxiawei123
拉:-_-:
2011-8-20 19:06
moyanxiawei123
:hz1016:
2011-8-20 19:09
moyanxiawei123
:hz1011:
2011-8-20 19:10
moyanxiawei123
:hz1063:出发。友好度到达50了
2011-8-20 19:13
moyanxiawei123
:hz1027:邪恶交易开始
2011-8-20 19:13
moyanxiawei123
:hz1007:挂大街的艇座
2011-8-20 19:14
moyanxiawei123
出发:hz1018:
2011-8-20 19:18
moyanxiawei123
埃塞俄比亚完了:hz1017:
2011-8-20 19:18
moyanxiawei123
:hz1016:
2011-8-20 19:22
moyanxiawei123
政变 226
2011-8-20 19:27
moyanxiawei123
重新占林莱茵
2011-8-20 19:28
moyanxiawei123
制表完成,开37年 咏唱重工上:hz1018:
2011-8-20 19:30
moyanxiawei123
要致富,先修路:hz1027:
2011-8-20 19:31
moyanxiawei123
:hz1020:
2011-8-20 19:32
moyanxiawei123
:hz1007:咩哈哈
2011-8-21 08:03
moyanxiawei123
回来吧:hz1007:
2011-8-21 08:05
moyanxiawei123
东征结束:hz1027:
2011-8-21 08:05
moyanxiawei123
[size=4]红军东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结束了历时一年之久的战略转移,而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民族抗战的出发点放在了大西北。
红军东征将领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日本导演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华北五省已名存实亡。国民党政府却继续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正在调动几十万大军对陕北苏区大举进犯,妄图乘中央红军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消灭之。
陕甘苏区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经济落后,交通闭塞,苏区的巩固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而这时的中央红军减员极大,装备极差,亟需扩红筹款,休整补充。陕甘苏区,不仅无法解决红军的燃眉之急,也难以供养大批部队和机关。
为此,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讨论了转变党的策略方针的必要性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为副主席,确定了红军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扩大红军。红军的军事部署和作战行动,应确定地放在“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个基点上。具体步骤是: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
会后,陕北军民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首先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合并整编为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兼),参谋长叶剑英。下辖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共1.3万余人。其次,将陕北安定第一纵队、宜川独立营、清涧二支队等地方武装,分别整编、扩充,组建为红28军、红29军及“黄河济南师”(即红30军)。各级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大力扩大红军,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即扩军3000余人。
为保证东征主力的军需供给,由周恩来兼任后方办事处主任。他对东征部队的编制、干部配备、兵站和医院的设置、被服军鞋的供给及渡河舟船和民工征调都作了周密的安排。
1936年1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发了“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命令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遵照上述命令,各路东征部队迅还隐蔽地集结到黄河岸边,进行渡河准备。1月31日,毛泽东来到延长县城,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全面检查了东征的各项准备工作,研究和部署了东征的行动路线,正式组建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分别兼任总政委、总指挥、总参谋长。将红28军、红1军团、红15军团分为左、中、右3路大军,各自选定渡河突破口,待命东征。黄河游击师随同主力出征,负责保持主力红军与后方的交通联络,红29军则担任后方留守。
当时,黄河天险为晋军严密封锁。在北起河曲、保德,南到永和、大宁近千里的黄河尚线,修筑高碉、暗堡一千余个,每碉驻兵一班或两班,重要渡口驻兵一排以上,各碉之间距离以火力能够互相交叉为准,河防一线总兵力达四个独立旅之多,由正太护路军军长孙楚统一指挥。濒临黄河东岸各重要城镇,如三交、碛口、孟门、军渡、中阳、石楼等地,亦驻有重兵,构成阻抗红军向纵深发展的第二防线,并可随时应援沿河各个渡口。为弥补第一、第二道防线之不足,又依托吕梁山区的山隘要道,在中阳县关上村、隰县水头镇,分遣两个独立旅进行守备,构成阻击第三道防线。为弥补主力部队之兵力不足,震慑当地民众,实施其“政治防共”、“民众防共”的防范措施,又在沿河各县成立几个地方武装——“防共保卫团”,并依托地形划分为6个防区,严厉镇压当地民众和同情抗日的革命人士,致使不少到山西走亲戚、访朋友的无辜百姓和小商小贩,残遭杀害。短短数十天中,晋西沿河各县被杀害的民众达百余人之多。
阎锡山的倒行逆施,不仅没有吓倒素有革命传统的山西人民,反而激发了山西人民企盼红军东渡黄河的强烈愿望。在山西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不少民众冒着生命危险,侦察敌情,传递情报,运送枪支弹药,张贴标语、传单。一些热血青年还偷偷渡过黄河,参加了红军。
1936年2月17日,毛泽东签发东征宣言,东征红军进入临战状态。2月20日,正式下达渡河命令,命令各渡河突击队:“先头绝对隐蔽,乘夜偷渡。以坚决、敏捷的速度奇取敌堡,割断电线,控制前进阵地及侧翼掩护阵地,以保证后续部队渡河对援敌作战之有利地位。偷渡被发觉,立即改为强渡。”晚8时整,战斗正式打响,红军从北起绥德的沟口、南到清涧县的河口百余里的渡口,同时发起攻击。徐海东指挥红10军团作为右路军,由75师223团的40多个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从清涧县王家河上船,顺着小河汊进入黄河,直扑对岸石楼县贺家凹敌军碉堡。经一小时激战,从河边到山脚的碉堡全被解决,贺家凹一连守军就歼。红15军团后续部队源源渡河,直扑敌军河防司令部义牒,义牒守军望风而逃,红军追至石楼。同时,红1军团红2师24名勇士组成的渡河突击队,从绥德县沟口登船,突击强渡,在中阳县三交镇坪上村首先登岸,把晋军的河防撕开了一道缺口,红1军团主力相继渡河,于拂晓时分,进占三交镇,乘势扩大战果,长驱东进,进占留誉。
红军突破黄河天险后,即分兵数路,长驱东进:一路进占义牒,围攻石楼;一路攻克留誉,进逼中阳;一路沿河北上,进袭柳林。
阎锡山闻讯,大为惊恐。急调驻守汾阳、孝义的周原健独二旅驰援中阳;电令驻守隰县的203旅增援石楼。2月25日,当独二旅进至中阳县关上村、刘家坪时,陷入红1军团的包围圈中。经一夜激战,号称“满天飞”的独二旅三千余人全部就歼。增援石楼的203旅一营晋军,也在隰县西北的蓬门,遭到红15军团迎头痛击,敌营长以下官兵二百余人当场被俘。
关上、蓬门大捷,红军击溃了晋军在吕梁山区设置的“中间阻碍地带”,取得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地位,红军两大主力在大麦郊地区会师。毛泽东、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也随同到达,指挥红军主力,准备东进兑九峪,穿过同蒲路,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为遏止红军大举东进的势头,阎锡山急调两个纵队共8个旅的兵力,集结于汾阳、孝义、隰县地区,准备在孝义以西的兑九峪地区与红军主力决战。同时又严令同蒲路沿线晋军加强防守,日夜巡逻,将东征红军围堵于同蒲路以西的吕梁山区。
3月6日至8日,毛泽东在红军东征总部驻地——孝义县大麦郊(今属交口县)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红军东渡以来的形势,调整了作战部署。决定:“第一期以经营山西为基本战略方针”;要坚决贯彻“以发展求巩固的原则。目前是普遍摧毁反动基础,普遍发动群众,猛烈扩大红军,各个消灭敌人。”会议具体讨论了兑九峪战斗的部署,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在兑九峪一带重创阎军,扫清东进抗日的道路。
3月8日作战命令正式下达:红15军团主力75师、78师作为右翼,集结于兑九峪东南的鱼湾、仲家山一带;红1军主力作为左翼,布防兑九峪西北的碾头、南阳一线;红1师及总部特务团展开于兑九峪正面的阳泉曲、柳湾等地;15军团的81师及黄河游击师则分布于主力红军的左、右两侧,掩护主力安全,迎击增援之敌。从而在长达20里的兑九峪谷地布下了一个三面埋伏的袋形阵地,静候敌军自投罗网。3月9日,晋军左翼杨效欧部第二纵队首先向兑九峪以西之大麦郊、阳泉曲推进。晋军右翼李生达第三纵队协同动作,经三泉镇进至下堡、杏野一带,其先头部队201旅连夜进占原庄、罗巴沟一带山头阵地,准备于拂晓时分配合杨效欧部发动突然袭击。3月10日清晨5时,正当晋军生火做饭,准备出发之际,红军主力突然从左、中、右三面发起攻击,同时派出快速骑兵向两翼包抄,试图切断晋军李、杨两部的联系,分割包抄,各个歼灭。晋军各部仓促应战,负隅顽抗,十余架轰炸机也飞临兑九峪上空,狂轰滥炸,轮番助战。由于红军攻势猛烈,晋军渐渐不支。阎锡山急调王靖国总预队两个团从太原乘车赶来增援。同时又命令进据中阳关上村一带的孙楚第四纵队,及驻守隰县的杨澄源第一纵队,向红军侧翼进击,威胁红军后路。晋军总兵力达3个纵队,15个团之多。两军从日出打到午后,一直处于对峙状态,几十里长的山沟里,到处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战况十分激烈。
由于红军过河不久,没有根据地依托,加之地形不利,武器装备较弱,要一口吃掉这么多敌人确有困难,于是毛泽东和彭总当机立断,命令红军撤出战斗。为保存实力,阎锡山也于当晚命令部队撤出兑九峪地区,放弃捕捉红军主力进行决战的计划,将晋军主力集结布防于汾阳、孝义、灵石、介休一带,沿同蒲路和汾河堡垒线严密设防,防堵红军东进北上,等待南京中央援军的到来。
兑九峪战斗之后,红军两大主力撤至大麦郊地区进行休整,伺机东进。然而此时蒋介石应阎锡山的请求,从洛阳、徐州、武汉等地抽调七个师的兵力,兵分三路,入晋增援,阎锡山也积极调兵遣将,企图配合中央援晋大军将东征红军围困于晋西一隅的吕梁山区。
针对这种情势,红军总指挥部于3月12日在孝义县郭家掌(今属交口县)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兵分三路,迅速东进、南下,发动群众,扩大筹款,创立河东革命根据地,积蓄抗日力量。具体的行动方案是:毛泽东和叶剑英率总部特务团和红30军作为中路军,继续转战于晋西;红15军团挥师北上,直捣太原,以牵制调动晋军主力,相机挺进绥远、察哈尔抗日前线;红1军团则南下河东,发动群众,扩红筹款,相机分兵上党,挺进河北抗日前线。
3月16日,15军团率先行动,围攻灵石县城,作出了包抄汾、孝之敌,突破同蒲路的态势,掩护1军团向南行动。1军团也于16日开始动作,以急行军进逼同蒲铁路,于3月18日攻占南同蒲线枢纽——南关车站,将同蒲路拦腰斩断,而后星夜兼程,长驱南南,包围洪洞、赵城,奔袭临汾,于4月1日攻占了襄陵县站。之后,红1军团又兵分三路继续南下:红4师活动于汾河、同蒲路以东之古县、安泽、浮山一带,先头进入沁水、高平境内;红2师沿汾河西岸进抵新绛、侯马,而后挥师西进,直趋乡宁、大宁;红1师及军团直属机关居中策应,积极活动于霍县、洪洞、汾城地区。整个河东大地,北起霍县,南到侯马,除同蒲路沿线的几个孤立据点外,广大乡村都布满了红军。红军所到之处大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积极筹款扩红。从3月中旬到4月底,短短一个多月即筹款40万元,扩红7000余人,组织地方游击队20多支,创立了20多个乡、村苏维埃政权,播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种。
在红1军团转战晋南的同时,红15军团也穿越同蒲铁路,突破汾河堡垒防线,转战汾阳、孝义,围困交城、文水,先头骑兵连抵达晋祠、小店,威胁省城太原,迫使阎锡山将李生达、杨效欧所部晋军主力由晋西南撤回,保卫太原,围堵红15军团,从而有力地配合了晋南、晋西红军的战略行动。3月下旬,15军团由交城县岔口挥师西向,转战于古交、楼烦、静乐、岚县、兴县、岢岚,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开粮仓,分官盐,扩红筹款,创立苏维埃政权,把一向号称“白地”的晋西北地区闹了个天翻地覆。
这时,红28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在兴县罗峪口渡过黄河,进至晋西北地区,与红15军在临县白文镇会师。为配合南线红军的战略行动,把晋军主力牵制在晋西北地区,红15军团和红28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临县、方山、离石、中阳二带的吕梁山区与晋军兜开了圈子,先后在曹家坡、白文镇、峪口、圪洞、金罗等地重创尾追之敌,并于中阳县大石头村战斗中俘获晋军392团团长郭登赢及其以下官兵四百余人。4月下旬,红15军团经大麦郊、双池镇进至隰县蓬门,与转战晋西的红军总部会师。红15军团自3月18日挥师北上,到4月下旬返回蓬门,历时一个多月,行程一千余里,转战于晋中平原及晋西北吕粱山区的二十余县,不仅有力地牵制了晋军主力,配合了南线红军的战略行动,掩护了红 28军的渡河战斗,而且在晋中、晋西北广大地区宣传发动群众,积极筹款扩红,为而后八路军东渡抗日、创立晋西北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红28军则于4月12日奉总部命令,自金罗镇分兵向离石以南黄河沿岸挺进,相机夺占黄河渡口,打通与陕北苏区的联系,保证东征主力背靠苏区。4月13日,红28军进占中阳留誉以东的党家寨等地,向晋军重兵把守的三交镇发起攻击。由于三交镇紧扼秦、晋二省的交通要道,为黄河天险的重要渡口,故两军争夺十分激烈。军长刘志丹冒着枪林弹雨,进至距敌军阵地不足300米处直接指挥,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壮烈牺牲。
当东征红军转战河东之际,入晋增援的国民党中央大军沿同蒲线和正太路进入山西,总指挥陈诚坐镇太原,与阎锡山共商“剿匪”大计。驻守于洛阳、潼关及关中一带的国民党部队也加紧对陕甘苏区的围攻,并沿河北上,封锁黄河渡口,包抄红军后路,企图将红军主力围歼于黄河东岸的吕梁山区。
为避免大规模内战的爆发,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爱国力量,扩大统一战线,积蓄抗日力量,中共中央先后派遣周恩来、李克农前往洛川和延安,与东北军爱国将领张学良秘密会谈左成了东北军、西北军与红军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协议。同时又利用蒋、阎矛盾,通过多种渠道,对阎锡山作了大量统战工作。在此情势下,中共中央于4月13日至15日在永和县赵家沟召开军事会议,作出了“逼蒋抗日、回师西渡”的战略决策。
遵照赵家沟会议的决议,红1军团和红15军团从4月下旬逐步转移到黄河岸边。5月1日至5月5日,红军主力和总部人员先后从延水关、永和关、清水关、铁罗关/一带渡过黄河,返回陕北。5月5日,毛泽东率红军总部回到陕西杨家圪台,签发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即《回师通电》)。
5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在延川县大相寺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由毛泽东作报告,对东征胜利的意义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筹备了财物,扩大了红军。5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红军总部回到瓦窑堡,历时117天的渡河东征胜利结束。
东征期间,英勇的红军将士击溃了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转战山西50余县,歼敌13000多人,俘敌40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4000多支、火炮20余门,扩大红军8000余名,筹款50万元,使红军在兵员物资方面均得到补充。[/size]
2011-8-21 08:06
moyanxiawei123
[size=4] 盛世才为了讨好苏联,曾多次提出在新疆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脱离中国,加盟苏联。但是苏联出于国际舆论的考虑,没有答应,苏联领导人莫洛托夫曾在第七届全苏维埃联盟代表大会上宣告:苏联“绝对维护包括新疆在内的中国全部领土的独立、完整和主权”。
盛世才还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把新疆的主权出卖给苏联。1940年11月26日,盛世才和苏联政府代表巴库林、卡尔波夫签订了为期50年的《新苏租界条约》,使苏联在新疆享有各种不受当地政府干预的独立特权,攫取了新疆的全部矿产以及交通、工业与各种资源,并且苏联可以在新疆驻军,苏联各类人员可以自由在全新疆活动。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一度处于优势,逼近莫斯科城下。善于见风使舵的盛世才认为,现在苏德战争在苏联境内举行,究竟什么时候结束,难以预测;即使苏联获胜,恐怕也不能如过去很有力量地援助新疆,不如投靠蒋介石。
1942年6月27日,斯大林派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德卡诺佐夫携带莫洛托夫给盛世才的信来到迪化,试图阻止盛世才投靠蒋介石。虽然莫洛托夫表示愿意作出让步,但是盛世才不为所动。德卡诺佐夫对盛世才说:“你是联共党员,要永远信仰马克思主义,不能动摇。”盛世才此时的势利嘴脸暴露无遗,他毫不掩饰自己:“至于我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必须非常坦率地告诉您,这是绝对不再可能的事情了。谈到我的政府的政策问题,我只能告诉您,作为三民主义的忠实拥护者,我要在新疆建立民主统治。”
盛世才的反复无常,印证了zg驻新疆代表邓发对盛世才的评价:“盛世才,就其出身来说,是个野心军阀;就其思想来说,是个土皇帝;就其行为来说,是个狼种猪。”
为了对蒋介石表示忠心,盛世才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1942年10月5日,盛世才通过苏联驻新疆总领事普式庚,向苏联政府递交了一份备忘录,要求苏联政府从新疆撤走除外交人员以外的全部人员,其中包括军事人员,且须在三个月内撤离。
斯大林起初没有考虑撤军,但是1943年4月,鉴于国民政府任命的各部官员已到新疆任职,为了避免和蒋介石发生直接冲突,斯大林答应撤退驻新疆的苏军及顾问。6月,国民党中央军进驻哈密。斯大林知道新疆的局势已不可挽回,于是下令撤军。盛世才与苏联的关系,就此彻底终结。1943年,盛世才加入国民党,并表示“矢志拥护中央,尽忠党国,绝对服从领袖”。随后,盛世才取消了六大政策,六星旗也改为了青天白日旗。
盛世才一向以“新疆王”自居,唯我独尊。他把新疆政府和gcd、国民党合称为中国三大政治集团,又以国共两党以外的第三领袖自居,而且还狂妄地把自己与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蒋介石、毛泽东一起并称为“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六大领袖”。但是国民党是不容许盛世才作为“领袖”的。国民党在新疆兵力不大时,对盛世才是竭力拉拢,但当国民党陶峙岳兵团的三个师全部进入迪化后,蒋介石对盛世才的脸色骤变。
盛世才没想到投靠国民党是“引狼入室”。鉴于此,盛世才开始采取对策,准备把国民党势力逐出新疆。1944年8月11日,盛世才制造了逮捕国民党新疆省党部书记长黄如今、建设厅厅长林继庸等人的“八一一黄林案”。一时间,整个迪化处于恐怖之中。
为寻找退路,盛世才企图再次投靠苏联。他致电斯大林,要求重新加入苏联gcd和将新疆划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但此时苏联政府已经对盛世才彻底失望。斯大林拒绝了他的要求,并把其电报转给了蒋介石。
在此前的同年4月份,苏联政府已通过外交途径对国民党政府施压,要求撤换盛世才。6月,斯大林在接见美驻苏大使哈里曼时说,中国国民政府撤掉盛世才在新疆的职务,对于改善苏中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苏联在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山)的地下工作人员和苏联领事馆人员,分别在封建宗教上层和知识青年等各阶层群众中进行工作,建立秘密组织,在群众中开展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的活动。
此时的盛世才,已是众叛亲离,怨声载道。蒋介石决定把盛世才调离新疆,另任农林部长,由朱绍良代新疆省主席。1944年9月11日,盛世才离开了新疆到重庆赴任。至此,盛世才在新疆苦心经营了11年5个月的军阀统治结束了。后,盛世才去了台湾。
盛世才到台湾后,曾一度经商,在台北投资开办士林西菜馆。晚年的盛世才主要从事著述,写了《牧边琐记》、《新疆十年回忆录》等书。1970年7月13日,昔日的“新疆王”盛世才在台北病逝,享年78岁。-
[/size]
2011-8-21 08:07
moyanxiawei123
:hz1027:
2011-8-21 08:07
moyanxiawei123
:hz1016:挂大街的艇座
2011-8-21 08:08
moyanxiawei123
:hz1017:
2011-8-21 08:08
moyanxiawei123
鸽派影响:hz1026:
2011-8-21 08:10
moyanxiawei123
:hz1027:围观
2011-8-21 08:10
moyanxiawei123
:hz1063:下战书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