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4 15:36
廖化将军
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
,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
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
吕布复与袁术通,遣其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雁门张辽攻刘备。曹操遣将军夏侯惇救之,为顺等所败。秋
,九月,顺等破沛城,虏备妻子,备单身走。
曹操往攻陶谦,是初平4年,吕布濮阳兵败奔刘备是兴平元年,白门楼是建安3年。
28是兴平元年的时候吧。
2004-11-24 15:43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snleo[/i]于2004-11-24, 12:28:29发表
恐怕曹操也不是不想追吧,不过追到又有什么用,他又不愿意杀关羽(要是我肯定会把他给废了 ) [/quote]
那么沮受一事你又做何解释?
2004-11-25 06:43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我不是迭戈[/i]于2004-11-24, 20:22:48发表
所为良臣择木而栖,弃暗头明啊! [/quote]
投董卓也叫弃暗投明?
2004-12-10 13:58
qloveh
下坏战败,可能是安排的问题吧,要知道当时张辽地位还不如高顺,他的部队可能在后方,所以到战败还保存有自己的部属没什么不对的,以此不能作为背主的证据,太"莫须有"了.
2004-12-10 14:29
大便君
城都破了还有什么后方可言?除了这些叛变投降的,只有臧霸单身逃脱,成了漏网之鱼,其他都被一网打尽了
2004-12-10 20:04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qloveh[/i]于2004-12-10, 13:58:45发表
下坏战败,可能是安排的问题吧,要知道当时张辽地位还不如高顺,他的部队可能在后方,所以到战败还保存有自己的部属没什么不对的,以此不能作为背主的证据,太"莫须有"了. [/quote]
兄弟, 在下邳被淹后, 我们连张辽是否尚在吕布军中都没搞清楚, 还谈什么坚持到最后时刻?
2004-12-10 20:36
真夫瑞
不知道各位对年龄的概念怎样。就我而言,28岁在军队和政府里可算是个年轻干部的,你看现在地位稍高点的干部们和军官们大概多少岁?混到一个营级干部都差不多要35+了。古时候更是讲资伦辈。
少年英雄的确不少,但这些少年英雄基本上都带一个前提就是家族显赫,也就是高干子弟。或者年轻时就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也或者有人真正赏识。很遗憾,张辽不是高干子弟,估计也不太受赏识。说张辽是个年轻的将军一点不为过。
另外,to廖化将军,多谢提醒,我之前一直以为张辽是28岁的。不知白门楼时张辽多少岁?不会超过35吧,我手头没有现成史书,印象中兴平不超过3年。
2004-12-10 21:23
轻松好心情
[quote]原帖由[i]天公将军[/i]于2004-11-25, 6:43:28发表
投董卓也叫弃暗投明? [/quote]
高顺人品够好够没有污点了吧?他也曾在董卓阵营啊!
其他还有蔡邕、钟繇、皇甫嵩等,甚至王允
董卓是谁?太师!董卓名义上是代表朝廷的!
关键是有没有助纣为虐!
2004-12-10 22:12
廖化将军
[quote]原帖由[i]真夫瑞[/i]于2004-12-10, 20:36:03发表
不知道各位对年龄的概念怎样。就我而言,28岁在军队和政府里可算是个年轻干部的,你看现在地位稍高点的干部们和军官们大概多少岁?混到一个营级干部都差不多要35+了。古时候更是讲资伦辈。
少年英雄的确不少,但这些少年英雄基本上都带一个前提就是家族显赫,也就是高干子弟。或者年轻时就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也或者有人真正赏识。很遗憾,张辽不是高干子弟,估计也不太受赏识。说张辽是个年轻的将军一点不为过。
另外,to廖化将军,多谢提醒,我之前一直以为张辽是28岁的。不知白门楼时张辽多少岁?不会超过35吧,我手头没有现成史书,印象中兴平不超过3年。 [/quote]
没错,兴平是2年,基本是足月的
所以张辽当时33岁,不小啦。
岳飞到死才39。
三国时平均寿命ONLY 40 -_-!!
再者,高顺中郎将的时候,张辽就北地太守、鲁相了(那年代象将军这样的军衔和太守、相这样的职务,没有搞双轨制,有点乱,不好比,但中郎将确是不大,而相倒是不小,刘备为平原相,关张为别部司马)
张辽地位当然不会超过高顺,但是辩论中说张辽年幼的,和地位低的,当属于没依据之说。
反方(踩张派)所能给的依据也不是很多,总比正方(挺张派)完全想象的强些啊。
楼主态度是立足于找人吵架,不足取。
后来论辩中有看头的内容倒有一些:
主要矛盾在于吕布不是一个有统一志向的主子,投奔这样的主子,反复几次也不失大义大志;但是高顺那样的愚忠,应该不属于是感主子的恩、或者仰慕主子的德(指匡天下),而是单纯的武人严格自律。
张辽在这方面可能不足。上不能及早逾城而出以降曹,中不能学高顺不屈,下不能象臧霸逃亡。结果帅众降并获封侯,自有其取骂之道。用句现代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总之到最后,可以肯定的说:一、张辽的人品可疑。二、在下坯没有选择最正当、次正当的多种求生求死方式,以致于被讲客观的后人怀疑,被爱臆测的后人辱骂。
2004-12-10 22:58
大便君
高顺在董卓手下干过?证据呢?
2004-12-11 21:52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5555551[/i]于2004-12-10, 21:23:08发表
高顺人品够好够没有污点了吧?他也曾在董卓阵营啊!
其他还有蔡邕、钟繇、皇甫嵩等,甚至王允
董卓是谁?太师!董卓名义上是代表朝廷的!
关键是有没有助纣为虐! [/quote]
蔡邕、钟繇皆朝廷老臣,董卓以武力霸占京师,他们文官也没法子。况且,董卓也算是蔡邕的恩人。张辽则不同,他手下也有兵权,而且自己身份相当自由(看看同夥张扬),却看中董卓权势,[b]主动连人带兵[/b]投靠了董贼(居然给吕布打前阵去了)。高顺,似乎没有什么证据说他曾跟过董卓。皇甫嵩也没真正为董卓效力。王允是谋杀董卓的,不过一时屈尊为留有用之身杀董而已。
廖化兄:如果张辽只有下丕一当子事,说他一时糊涂什么的要也可以。可是如果把洛阳事件也考虑进去,则有重复事件的效应。这个逻辑在统计学上经常用到,两个独立的弱证据加起来完全可以当作一个强证据。因此,我的立场依然在踩张派。
2004-12-12 13:05
西园新军
大丈夫生于乱世,贵得明主,张辽跳槽都要受到指责,那么现在一年跳几次的白领该怎么说?
2004-12-12 13:13
大便君
带着原公司的重要资料跳槽到竞争公司,这叫商业犯罪
2004-12-12 13:16
西园新军
那么你认为他带走了什么呢?
2004-12-12 13:18
大便君
兵~~~~~~~~~~~~~~~~最重要的战争资源
2004-12-12 17:47
缥缈の雷
兵不带走,或者回去种田,或者去当流寇,或者被杀。
引其众降是明智之举
2004-12-12 18:16
huanghuang
张辽无耻 刘禅是明君 汪精卫袁世凯也情有可缘
说这些话的可能高中以前都没学过历史 现在的历史知识都是突然90年代后的一天突然拖梦形成的
2004-12-12 18:41
大便君
楼上的肯定是一在地球以外的星球学习的主
2004-12-14 00:27
东莱鄙人
[quote]原帖由[i]天公将军[/i]于2004-12-11, 21:52:23发表
[quote]原帖由[i]5555551[/i]于2004-12-10, 21:23:08发表
高顺人品够好够没有污点了吧?他也曾在董卓阵营啊!
其他还有蔡邕、钟繇、皇甫嵩等,甚至王允
董卓是谁?太师!董卓名义上是代表朝廷的!
关键是有没有助纣为虐! [/quote]
蔡邕、钟繇皆朝廷老臣,董卓以武力霸占京师,他们文官也没法子。况且,董卓也算是蔡邕的恩人。张辽则不同,他手下也有兵权,而且自己身份相当自由(看看同夥张扬),却看中董卓权势,[b]主动连人带兵[/b]投靠了董贼(居然给吕布打前阵去了)。高顺,似乎没有什么证据说他曾跟过董卓。皇甫嵩也没真正为董卓效力。王允是谋杀董卓的,不过一时屈尊为留有用之身杀董而已。
廖化兄:如果张辽只有下丕一当子事,说他一时糊涂什么的要也可以。可是如果把洛阳事件也考虑进去,则有重复事件的效应。这个逻辑在统计学上经常用到,两个独立的弱证据加起来完全可以当作一个强证据。因此,我的立场依然在踩张派。 [/quote]
张杨可是河内太守,一方诸侯!辽若有此根基,可一争天下
2004-12-14 00:39
东莱鄙人
[quote]原帖由[i]青蓝[/i]于2004-11-04, 10:04:01发表
你既然是拿吕布的"三"为基数做对比, 那么N自然就得大于等于三才行啊. 这又不是说数学.
另外, 张辽没亲自了结吕布, 不过是干了个落井下石的工作而已. 没本质差别. 都是踩着旧主往上爬. [/quote]
刘备投降了多少个主子,老关就有多少个!说N不为过
2004-12-14 00:44
东莱鄙人
[quote]原帖由[i]青蓝[/i]于2004-11-04, 15:50:22发表
[quote]原帖由[i]snleo[/i]于2004-11-04, 12:44:23发表
不知道关羽后来投奔刘被又算什么?
以前帮曹操打袁绍是为了报曹操的恩,什么恩?不杀之恩吗?
如果不是报恩,也不是投降,那他在曹操帐下算什么?
在说了,在世界战争史上,优待俘虏到俘虏反过来为其效力(又不算是已投降了)恐怕也是绝无仅有啊,看来关羽也算是个开山祖师了 [/quote]
又是斗大个不识字的人了.
志里已经说了, 张辽向阿瞒汇报的那段话是什么? 关羽从来就没有要离开大耳朵过. 什么后来投刘备. 他一直都尊刘备为主. 帮曹操只是报恩. 书里明写的东西还要吵. 爱想象就想象去. [/quote]
按你的说法: 如果抗日战争时小日本抓住了你,给你好吃的好喝的,你也一定会报恩的!!曹操给了关羽什么,除了不杀之恩,就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结果到头来还是为了一个女人,吵翻了
2004-12-14 08:08
xiaoweisan
看来不少人对张辽带兵投降很有意见。我的疑问是:当时投降而不带着兵,可能被接受吗?单身投降如果不被接受,是否还有活路?
个人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也就是说,网友们所非难的,无非是张辽不肯去死而已。
2004-12-14 11:56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东莱鄙人[/i]于2004-12-14, 0:27:51发表
张杨可是河内太守,一方诸侯!辽若有此根基,可一争天下 [/quote]
也不看看张扬的河内太守是怎么当上的。
2004-12-14 13:38
大便君
同样是投降,臧霸就做的有骨气得多
2004-12-14 13:45
青蓝
[quote]原帖由[i]东莱鄙人[/i]于2004-12-14, 0:44:43发表
[quote]原帖由[i]青蓝[/i]于2004-11-04, 15:50:22发表
[quote]原帖由[i]snleo[/i]于2004-11-04, 12:44:23发表
不知道关羽后来投奔刘被又算什么?
以前帮曹操打袁绍是为了报曹操的恩,什么恩?不杀之恩吗?
如果不是报恩,也不是投降,那他在曹操帐下算什么?
在说了,在世界战争史上,优待俘虏到俘虏反过来为其效力(又不算是已投降了)恐怕也是绝无仅有啊,看来关羽也算是个开山祖师了 [/quote]
又是斗大个不识字的人了.
志里已经说了, 张辽向阿瞒汇报的那段话是什么? 关羽从来就没有要离开大耳朵过. 什么后来投刘备. 他一直都尊刘备为主. 帮曹操只是报恩. 书里明写的东西还要吵. 爱想象就想象去. [/quote]
按你的说法: 如果抗日战争时小日本抓住了你,给你好吃的好喝的,你也一定会报恩的!!曹操给了关羽什么,除了不杀之恩,就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结果到头来还是为了一个女人,吵翻了 [/quote]
连时间概念都没有, 看看曹操抢了关羽喜欢的女人是在关羽投降前就已经抢还是抢了N久了还是投降后抢的吧.
关羽报恩可没去为非做歹. 受人恩惠千年记, 只要不干伤天害理对不起良心的事情. 都应该还恩. 小日本如果不杀你, 养你敬重你, 只要他不是叫你去打中国人或者干些帮打中国人的活, 你去报个恩难道还有错?
这什么人来的? 还按我的逻辑, 我的逻辑可没教会你那么恐怖的道理.
2004-12-14 13:53
青蓝
[quote]原帖由[i]东莱鄙人[/i]于2004-12-14, 0:39:13发表
[quote]原帖由[i]青蓝[/i]于2004-11-04, 10:04:01发表
你既然是拿吕布的"三"为基数做对比, 那么N自然就得大于等于三才行啊. 这又不是说数学.
另外, 张辽没亲自了结吕布, 不过是干了个落井下石的工作而已. 没本质差别. 都是踩着旧主往上爬. [/quote]
刘备投降了多少个主子,老关就有多少个!说N不为过 [/quote]
刘备投靠过多少个主子? 如果你说刘备也算是吕布其中的主子, 那么刘备就是投靠了很多主子了.
寄人离下和身为人臣可不是同一概念. 关羽跟的是刘备, 刘备跑哪关羽也是刘备的部属. 吕布当初寄居于刘备之下时, 刘备根本不能拆散吕布的组织架勾. 同样, 刘备除了投靠袁绍那一次是彻底清盘的投靠外, 其他时候他都保留着自己的人事架勾去寄居人下.
况且刘备不是主动背叛, 而是依靠的势力灭了之后自己自立更生而已. 竟然拿去跟那些努力灭亡主子的人比较, 怪不得有人把汉奸跟关羽相提. 脑袋有问题.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