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影音经典 » 《让子弹飞》首映归来


2010-12-16 13:35 秃鹫派分子
《让子弹飞》首映归来

票周二上午买,竟然被告知已经提前好几天卖了,要不要非诚勿扰2,现在就可以买。:hz1019:

凌晨下大雨,天寒地冻,气温只有6度。:hz1005:

葛优今年贺岁三片,唯独只选这片看,预测准确,姜文是不会让人失望的。:hz1018:

在看之前,早先10日前,北京上海已经有放映过,更早有对影评人得内部放映等,口碑均是非差好,呈现一边倒状态。

所有的口碑都言之有物,不像很多影评人收钱写影评,烂片说好片那种,言辞闪烁避免重点:hz1002:。

从昨天观影情况来看,均符合影评人早先所写。没有夸张,非常精彩的电影,多年未见电影院还有人看的乐的鼓掌。N次全场爆笑。

观影前开始,看预告片,大家千万别被任达华的午夜心跳给吓了,大屏幕看那么恐怖的苍白的镜头还是很吓人。

最搞笑就是,战国的预告片,孙红雷的孙膑和吴镇宇庞涓还好,但是郭德纲演的魏王一出场开口,我一口水差点喷出来,太好笑了。害我水卡喉咙。:hz1050:

影片开始,姜文的摄影风格,很美,我都感觉实景搭得太美,色彩丰富斗有点像假的。然后就是重点人物葛优出场,伴随的就是冯小刚吃火锅。

整段劫火车,配合久石让的配乐,让人感觉回到美国西部片的黄金时代,日落黄沙。整个故事搭调,选的时代就像美国的西部很恰当的搬到中国,融合进那个历史时期。

葛优,姜文,发哥三大影帝同一场景的对手戏相当精彩,台词剧情非常好,斗智在其中,每句都暗藏杀机,又是用很幽默搞笑的台词说出,一脸正经但是笑果实足,绝对不实为搞笑而搞笑,不显做作。但是在当下那个场合里面,听来确很精彩,幽默感非常有味道。只能说这个剧本写的好,姜文执导的好。

三人得演出十分精彩,把每个人特有的气质也都展现出来,每次交锋都感觉很过瘾的感觉。这个还是请大家去影院看完自己去感受。


本片还有四川话版本,如果能听懂,可以再看遍四川话的,全局的味道还能再上一个层次。四川话在片子里出现过一个桥段,双方火拼中,四川话飚出,台词给力,配合那场景,全场爆笑加掌声。也因为这个片段,才感到先前宣传上说的四川话版本这么费力做这个版本是有目的的,中国方言那么多,这本是就有很多特有的幽默的地方在里面。】

今年年尾,这片应该会诞生一部分流行词,贺岁片如果都按这个标准拍才是正确,至少花这个钱感觉比较值得。也不枉我那么大雨半夜挨冻去看。

葛优贺岁三片,应该这片票房最高,也最值得。

要看前,大家可以先GOOGLE,小凤仙。注意黄恶霸的那个师爷,他全局的铺垫在最后一刻,喊了句最搞笑台词。:hz1020:

2010-12-16 13:40 本因坊秀策
我打算周末去看,秃鹫的帖子坚定了我的信心,如果不好看,就回来喷你:hz1016:

我也是对这部期待最高,后面的非诚勿扰2,我表示没有信心:hz1017:

2010-12-16 13:58 秃鹫派分子
不看后悔啊,这是一种风格的电影,有点痞,但是不犯贫。融合多种元素配合刚刚好。

有点京味幽默,像冯小刚,那是葛优带来的,发哥的幽默不像广东无厘头,坏得狠,但是台词确很搞笑。

姜文就是霸气中还有幽默。

姜文要是拍不好不是自打自己嘴巴,他曾经说过中国导演都是笨蛋。

整个片子够爷们,有种很硬气感觉的幽默,里面能体现姜文的智慧。

贺岁片很多事骗钱之作,赶上好档期而已,这是用心之作不同啊。

我是御姐控,请把你的黑猫警长换掉,我要看御姐。:hz1020:

2010-12-16 14:53 崔浩
淡定、淡定

2010-12-16 15:37 首席屠宰官
搞笑片,下载一个看看就行了

2010-12-16 16:34 本因坊秀策
[quote]原帖由 [i]首席屠宰官[/i] 于 2010-12-16 15:37 发表
搞笑片,下载一个看看就行了 [/quote]
这年头又不差看电影那几个钱,图的就是一个先睹为快

2010-12-16 16:41 白云苍狗
结婚以后就没去电影院看过电影,等DVD了。
一直很喜欢姜文,处理场景能粗能细,运用镜头敢发敢收,坚持自我而不谄媚。个人认为他的产量如果能高一些,根本没有疯狂的石头和斗牛那种片子的出头之日。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的产量太高,可能也会像张某跟陈某一样把人看伤了。

2010-12-16 17:02 柳褴衫
《鬼子来了》就很不错,姜文的创作水平不逊于他的表演水平,但是影院的观众环境经常让人受不了,犹豫中。

2010-12-16 17:18 秃鹫派分子
就没觉得该给我个好贴奖励:!!
我可是看首映,首发。:hz1016:

2010-12-16 18:32 首席屠宰官
[quote]原帖由 [i]本因坊秀策[/i] 于 2010-12-16 16:34 发表

这年头又不差看电影那几个钱,图的就是一个先睹为快 [/quote]
不着急,从00年玩dvd开始,就习惯了比别人晚看片几个月了

去电影院看仅限于各种视听效果很好 的大片

网上资源多着呢,现在硬盘里还有几百g高清电影下载了没看呢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首席屠宰官 于 2010-12-16 18:33 编辑 [/i]][/color]

2010-12-16 21:41 秃鹫派分子
 这部电影有多好?除了牛逼这词,除了使用这词的频率、密度和数量,你们能不能换一点新鲜词汇?
  
  《让子弹飞》的最大价值就是够欢乐,够酣畅淋漓。这个故事满足了广大民众的乐趣,也给予了评论人士发挥的空间。虽然还没看过某位喜剧大导演的续集作品,然而在娱乐性和观赏性上面,《让子弹飞》有精彩对白、离奇诡异的人物和妙趣横生的段子,相信效果并不会逊色,反倒可能胜出许多。
  
  从去年底的保卫孙中山、年中的大地震灾难到年底的赵氏孤儿,中国电影经历了各种死法各种惨,票房倒是一路高攀。众人也嘴上念叨,让这一年再多一会儿,票房再多上一截。面对这一颗锃亮的真子弹,我甚至想大胆做梦,《让子弹飞》的能量将会大于三个甄子丹。这也不能怪甄子丹,谁让他没几个月就要跑出来和观众打上招呼见一次。一把年纪了,也不想想提高演技,拳脚功夫哪能一辈子天下无敌。如果不知道什么叫演技,那就来看看《让子弹飞》,姜文、葛优和周润发同场飙戏,一个比一个精,一个比一个能搞笑。如果一遍还不够,那就看上三遍。
  
  要知道,这真的不是打诳语。几年来,中国电影实在有太多的重复,太多的不思进取,打洋人、扮古人、低劣喜剧恐怖片和山寨肥皂电视剧。一年到头,这些影片肆无忌惮地透支着电影人的信誉,圈钱洗钱扎钱,大家乐成一堆。现在,就看《让子弹飞》来扳回一城。我相信普通观众未必会迷信姜文的导演功力,他们更清楚他的演技。我也相信,没多少人会因为迷影情结或者想看西部片的踪影进电影院,他们更想看姜文、葛优和周润发放一起会有什么化学反应。
  
  影片强调对峙和斗智,两股势力作斗争,一个骗子在搅局。在明处,姜文和周润发斗。在暗处,姜文和葛优互相骗。三个人的场合时,姜文和周润发剑拔弩张,葛优出来打圆场。在三方交织的对手戏中,《让子弹飞》彰显了它的最大优势,那就是叙事节奏和诙谐对白。电影的行进速度很快,一直在三大主角中穿插跳跃,基本不会让你察觉到哪个人物拧巴了或者谁身上出问题了。因为在你意识到问题之前,这个人物要么失去了存在意义,要么就主动消失了。这一切全有赖于《让子弹飞》的群像风格,有耿直有狡诈有阴险有毒辣。同时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让子弹飞》的群像表演比《十月围城》还要有考究,姜文在讲戏说戏和调动演员上,更胜一筹。除了一两个太过疯癫神经的,基本上没有特别游离于剧情的人物。
  
  开头打劫完火车,一行人马上就进入了鹅城。里头主要突出视效场面,比如马上狂奔、火车飞上天、闹钟被打得崩开。然后是试探和小规模交锋,出现了调节故事氛围的男男或男女奇情、相当恶趣味和重口味的“一碗凉粉案”等。再到中间的主动出击、出现僵局和胶着战、敌进我退,这部分就是不带歇的对话再对话,抢钱交易,枪杆子撞枪杆子。最后才是苦心等待,以少胜多,天下围攻。这一部分出现了硕大有如圆盘的明月,影片开始多出了一份梦幻气息,直至进入一场不可思议的庶民起义和狂欢乱舞。
  
  在这部电影之前,人们对姜文能否拍好商业片抱有很大怀疑。毕竟《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票房奇迹已经过去了十五年,中间《鬼子来了》被禁,《太阳照常升起》太抽象。从一个刚起步的封闭市场到一个年度票房总额有一百亿的国度,姜文还能熟悉观众的审美口味和爱好?除了女人擂鼓等情绪浓烈的段落,《让子弹飞》是如此的贴近凡俗。话又说回来,这也是一个谬论,毕竟《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也是人人能懂。所以,并不是导演的曲意将就,《让子弹飞》本就是姜文的一套东西,可能深度稍微欠奉,然而幽默台词还在,有佳句更有华章,一些画面叫人过目不忘,某些瞬间让你血脉贲张。
  
  说白了,每个人的命只有一条,死法却有千百种。《让子弹飞》的精神核心就是不仅要干掉你,还要干得漂亮。干得轰轰烈烈,让你死得乖乖贴贴。让你死得心服口服,还自叹不如。这种死法本身就如同看完一部电影,电影有千百种,然而姜文拍的,放在中国导演里头,还真就是不一样。深奥点,这叫作者气质导演特征。往俗里去,没别的,这只能是个人魅力。【凤凰网】

2010-12-16 22:15 村里我最帅
我表示也想去看看:hz1052:

2010-12-16 23:35 星义
:hz1031:《大笑江湖》真是个悲剧。

2010-12-17 00:54 zeloti
好像口碑不错,可以考虑去看一看

2010-12-17 18:22 秃鹫派分子
:hz1004:版主都不来看这个贴吗?
我的TB啊。

2010-12-19 23:04 smallpal
刚看了,经典谈不上,消遣足够,个人感觉强过陈凯歌那部

最后和黄家的正面冲突颇有些现实意味,姚鲁给武举人撂倒那段看着实在想笑


ps:我见过土匪,没见过[color=Red]练块儿[/color]的土匪........这啥意思?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smallpal 于 2010-12-19 23:12 编辑 [/i]][/color]

2010-12-19 23:23 火狐天下
一碗凉粉让我想起了飞狐外传

2010-12-19 23:43 首席屠宰官
下载了一个1.4g的版本,清晰度还不错,有dvd480p的水平


视频: MPEG4 Video (H264) 720x480 29.97fps [English (Video 1)]
音频: AAC 48000Hz 6声道 4608Kbps [English (Audio 1)]
视频画面: 720 x 480 (画面比例 3:2)
时间长度: 02:08:59
文件尺寸: 1461MB (1532037248 bytes)
文件类型: Matroska 媒体

看一半看不下去了,啥鸡巴烂片,装腔作势

2010-12-21 11:39 tassdar
“由于对姜文过于卑躬屈膝,厚颜无耻的吹捧,该影评已被和谐。”
  这句是我在去看电影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影评(还是抄来的)。
   吾辈俗人,花钱去影院只图消遣。回来吹吹水,网上吐吐槽。严肃客观的评价电影于我如浮云,就是带着这么强烈的偏见去看的电影。国产片导演就那么几位。考虑到他们近年的发挥惊人地稳定, 吾辈观影前,早已选择好了态度。
   比如赵氏孤儿,陈凯歌肯定给我们带来悲剧。他就活在自己的那点小悲剧情怀里,老想拍一悲剧,还肯定又玩现了,整个一纯悲剧。我们买了电影票,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唯恐事后骂得不够尖刻戏谑不够振聋发聩。 再比如让子弹飞, 姜文肯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买了电影票,就等着让他TMD给我们翻译翻译什么叫TMD的惊喜。 看不懂,就说这片真有深度,可惜太小众了。 看懂了,便把他当神来捧,唯恐自己的态度不够卑贱,拜倒得不够迅猛。 只恨“愿为姜文门下走狗”这种结构已在王小波徐文长身上用滥了。
   人总是渴求被认同。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描绘的就是这种渴求被满足时的快感。人性若此,无以抗衡。这群大导演大玩家,亦不能脱俗,只是口味略有偏好。冯小刚张艺谋什么的活明白了,追求票房认同。陈凯歌自负才华,追求带点文艺腔的装B青年的认同。吾辈小装青年,层次低,为与不装B的大众拉开差距,大家紧紧抱成鸡蛋状,追求蛋内认同,人称蛋同。还有些大装青年,最爱唱反调,追求与小装们拉开差距,显得层次高,自会有人贴过来膜拜他们,叫他们大神。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来》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 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
  没想到这个影评会这么火.
  看了部分回复,呃...
  想转载的朋友随意.
  我不是什么马甲 ,也没啥坏心眼,只是个爱显摆小聪明的穷学生而已
  我在豆瓣不活跃,但也不是个新帐号.我好歹还写过点书评...就是没人理罢了
  
  至于有同学说我造谣,挑拨,中伤姜文...呃...真百口莫辩,不过你们大概没仔细看影评吧。可能有些措辞确实不当,改掉了。
  
  我会看这电影,写这影评,完全因为导演是姜文。
  在我看来,姜文,爷们中的爷们,让人自惭形秽,又心向往之。

2010-12-21 14:35 Z_Artemis
19楼的帖子我看完了也没明白隐喻的是谁

2010-12-21 17:38 水镜门生
现代版说的韩三平?

2010-12-21 22:00 火狐天下
这是一个热血的革命者不愿意和官僚恶霸同流合污,于地主恶霸斗争到底,最后放手发动人民群众革命打倒了地主恶霸的革命故事
主人公进过云南讲武学堂,跟过蔡锷,参加过辛亥革命,不觉得跟某人很像么?
时间上被改成了民国八年,最后结局是大家要去上海,第二年上海发生了什么知道么?
隐喻么?这是不和谐还是主旋律?

2010-12-21 22:31 asky
朱德么...

2010-12-22 11:04 本因坊秀策
昨天晚上去影院看完了,值回了票价,个人觉得比什么哈7之流强出了百倍:hz1016:

笑点不少,不过结局有点凄凉,是不是姜文犯了文青病啊,不纠结不舒服司机:hz1023:

最搞笑的就是姜文有样学样的抱着刘嘉玲痛哭流涕,全场哄堂大笑

就是一个简单的喜剧片,如果姜文的面部表情能有周星星同学那么丰富的话,笑点还会更多:hz1027: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本因坊秀策 于 2010-12-22 11:59 编辑 [/i]][/color]

2010-12-22 11:08 本因坊秀策
[quote]原帖由 [i]火狐天下[/i] 于 2010-12-21 22:00 发表
这是一个热血的革命者不愿意和官僚恶霸同流合污,于地主恶霸斗争到底,最后放手发动人民群众革命打倒了地主恶霸的革命故事
主人公进过云南讲武学堂,跟过蔡锷,参加过辛亥革命,不觉得跟某人很像么?
时间上被 ... [/quote]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hz1042:

2010-12-22 14:39 rubini
[quote]原帖由 [i]本因坊秀策[/i] 于 2010-12-22 11:04 发表
昨天晚上去影院看完了,值回了票价,个人觉得比什么哈7之流强出了百倍:hz1016:

笑点不少,不过结局有点凄凉,是不是姜文犯了文青病啊,不纠结不舒服司机:hz1023:

最搞笑的就是姜文有样学样的抱着刘嘉玲痛 ... [/quote]
周星星没这个霸气啊:hz1022::hz1022:

这片子是姜文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2010-12-22 23:46 火狐天下
这片子的编剧居然是朱苏进

2010-12-23 10:49 [3]Alonely
看了此片,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三大主角在黄四郎家飚戏那段很精彩。而且的确对某些社会现象有所影射,具体请看天涯神贴,上面某楼贴了一段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3]Alonely 于 2010-12-23 10:51 编辑 [/i]][/color]

2010-12-27 13:46 韦孝宽
昨天去看了,还行,拍得不太像国产片,陈坤是重大败笔,另外最后抢了大户姜文自己啥也不要就比较装13了。

2010-12-28 20:48 菜刀
姜文这片子,如果一遍都看明白了,那也就不是姜文了

我这也不是替他吹,人家的确喜欢在片子里设很多埋伏的地方,要真是谁能一次都看明白,咳咳,那他绝不是轩辕的常客

那篇广为人知的影评,有很多都是有道理的,不过有些地方有点牵强

当然,像姜文这次这样设了这么多埋伏,有点太过了,他应该更专注于镜头语言,而非台词,电影毕竟是电影

2010-12-28 21:29 zeloti
周日看过

台词很精彩

信息量较大,一时半会儿难以理解透彻

发哥的演技还是这么出彩和老辣

2011-1-3 12:07 淡水井
装B的烂片,姜文也按照越光宝盒这种路子拍电影了。

2011-1-3 13:05 关内侯
只看了后半截,觉得有点没看懂,整体还行,但总觉得有点装13

2011-1-6 14:21 因苏阿
不好看,没弄懂电影到底要说啥   :hz1001:

2011-1-13 16:04 58642modemeng
回复 #22 火狐天下 的帖子

民国八年?

没在片子里看到,不过真的是民国八年的话

民国九年中共不就成立了吗:hz1024:

暗示这帮人最后去当红军了?:hz1026:

2011-1-14 19:03 alance1981
电影开始时有字幕民国八年,而且老马也说了上任县长把税都收到九十年后了,也就是2010年,可知电影里是1920年

2011-1-14 21:34 岑平
看了...就覺得還好....很多台詞挺有意思的....信息量挺多...
可是感覺後面就有點故弄玄虛了.......
後來姜文也比較裝13......

sigh...ps..我也覺得陳坤這個角色找個別的人做比較好

2011-1-17 15:37 bennylqcy
上周总算去电影院看了此片,很给力!

2011-1-17 23:00 贾图
前几天看完感觉可以啊,好久没有这么有感觉的片子了,一扫对姜文之前的不良印象~

2011-1-17 23:09 Z_Artemis
[quote]原帖由 [i]岑平[/i] 于 2011-1-14 21:34 发表
看了...就覺得還好....很多台詞挺有意思的....信息量挺多...
可是感覺後面就有點故弄玄虛了.......
後來姜文也比較裝13......

sigh...ps..我也覺得陳坤這個角色找個別的人做比較好 [/quote]
同意,从剿麻匪回来之后的情节衔接有点奇怪。

2011-1-21 11:52 悼红狐
票房超《唐》了么?

2011-1-21 11:58 绛橙子
让子弹飞延续的还是姜文魔幻/梦幻主义色彩的风格。在城门敲鼓那段总是让我想起座头市。:hz1016:

2011-1-21 14:19 秃鹫派分子
现在票房六亿了,还不错啊。

什么时候给我帖子奖励一个好帖啊。

我都是看首映啊,替坛友们先验证片子啊。我多不容易啊。:hz1041::hz1038:

2011-3-28 21:50 益德张
看完感觉不是很搞笑,好象有暗示什么的意思,但是又很含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子弹飞》首映归来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