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1 16:04
☆慕容泪☆
75.5%受访者称鲜有君子之交 交友出于利益考虑
“找呀找呀找朋友”是许多80后最为熟悉的儿歌,然而现实社会中,好朋友却越来越难找了。近日媒体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受访者坦言身边真正的朋友很少,友谊变味了,很多人交友是出于利益考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加,也导致很多人疲于奔走在工作单位和家庭的两点一线之间,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认真交朋友。
漫画:朱慧卿
[img]http://photocdn.sohu.com/20101111/Img277544663.jpg[/img]
视频:单身女轻信“非诚勿扰” 网上交友被骗7万元
友谊变味了
75.5%受访者坦言如今鲜有君子之交
99.6%的人认为“纯友谊”越来越少
67.5%的人认为友谊不应建立在利益关系之上
实习生 杨康 本报记者 庄庆鸿
据《新闻晚报》去年12月27日报道,在上海的一所小学里,百元钞票成为学生之间随便赠送的小礼物,并美其名曰“同学间的友谊”。有的小学生为融入班长的交际圈送钱或者最新的学习用品给班长。
近段时间,谍战电视剧《黎明之前》可谓一炮走红。在紧张的悬疑剧情之外,卧底共产党员刘新杰和国民党特务机关头目谭忠恕的友谊,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网友感叹:“如今,“朋友”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很难寻到纯粹的友谊了。”
现代人的友谊变味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2012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7.9%的受访者坦言身边真正的朋友很少,其中6.7%的人表示自己几乎没有真正的朋友,仅1.1%的人表示身边的知心朋友“非常多”。受访者中,“80后”占49.9%,“70后”占33.3%。
60.7%的人认为“拜金主义横行”让友谊变味
提起“真正的朋友”,北京体育大学在校生王婧嫱显得有些激动:“我当然有真正的朋友啦!”这个朋友,是她的中学同学潇潇。她们初中一个班,高中和大学都没有在一起,但“一直是很好的朋友”。
在王婧嫱过21岁生日时,潇潇的礼物是自己亲手绘制的连环画,上边记录了九年友谊的点点滴滴,并细细地涂上了粉嫩的颜色。打开画册的那一霎,王婧嫱的眼泪掉了下来。
在潇潇上大学那天,王婧嫱凌晨3点多就起床骑车前往潇潇的家,为她送行了。“那天很冷,当时街上还没有人,我很害怕,所以一路上我都骑得很快。到了之后,她的妈妈不停地说"很感动"。”这个回忆也被潇潇画了出来。“我们之间也没发生什么惊天地的事儿,但正是一些淡淡的温暖,让彼此之间的友谊单纯而浓厚。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是"相识满天下,知心无几人"了。”王婧嫱说。
调查显示,99.6%的人认为,当下真正的友谊越来越少了。7.2%的人坦言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66.1%的人表示只有1个~5个朋友,22.2%的人有6个~10个,4.3%的人有10个以上。
“当下,人们对友谊的观点确实有所变化,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友谊从"君子之交淡如水",变成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忙"。”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陈志霞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本次调查中,75.5%的人表示,当下友谊变味了,很多人交友是出于利益考虑。
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74.9%的人认为是“社会越来越功利化”,60.7%的人选择“拜金主义横行”,52.4%的人选择“人脉变得越来越重要”。接下来还有:“社会缺乏利他精神”(51.9%)、“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38.5%)、“生活压力普遍过大的结果”(36.4%)、“很多人不明白真正的友谊是什么”(33.8%)。
陈志霞认为,因为事业心的驱使,很多人把朋友看成一种社会资源,于是刻意去结交官场、生意场上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这使“交朋友”带上了许多功利色彩。另外,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加,导致很多人疲于奔走在工作单位和家庭的两点一线之间,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认真交朋友。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丁宁告诉记者,如今还有不少人打着“纯友谊”的旗号,物色伴侣或者结婚对象,这也是一种“功利交友”。
“有个男生曾对我说,每当他认识一个女生,嘴里虽然说着"大家是好朋友",但心里一直盘算着"这个女生是否能成为我的女朋友"。最终,那个女生不知道如何拒绝这种"友谊",只能天天躲着他。”丁宁认为,这样的“功利交友”很可能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最终貌合神离的两个人渐行渐远,连朋友都做不成。
北京某高校学生杨怡(化名)直言:“在校园之外,完全不抱目的的"纯友谊"几乎不存在。”杨怡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相应的教育和思想品德建设却没有跟上。现在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单一化,“一切都向钱看”。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80后”在物质上相对充裕,但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于是很多人更在乎自己的感受,不愿轻易付出自己的感情,因而也难以得到别人的感情。
专家提示“交友”不是“交换”
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什么样的?调查中,69.2%的人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朋友之间“互相扶持,共同进步”;67.5%的人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友谊不应建立在利益关系之上”;60.8%的人认为真正的朋友应该“直接指出对方的不足,给予建议”;55.5%的人选择“能经常为对方着想”;52.0%表示,好朋友之间不一定经常见面或联系。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雷洪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友谊本身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客观地说,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有一些“得到”和“付出”是很正常的。但完全出于功利目的的交友,就不是“交友”,而是“交换”。
陈志霞认为,要还友谊以纯洁,还需政府、媒体、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当今社会对功利性人际交往的崇拜,在官场尤为严重。官场上部分人的任人唯亲和权钱交易,导致一些人打着交友的幌子钻营能对自己仕途起到帮助作用的人际网络。这不是真正的友谊,只是一种利用和投机。因此,只有对官员权力给予监督,力求执政公开化,尤其是干部遴选、晋升的透明化,才能有效杜绝这种行为。”
陈志霞建议单位、社区、社团和人们自发结成的各类兴趣组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给大家创造一些互相沟通和了解的机会。媒体的正确引导和公民个人素质的提高,也能够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朝着更加单纯和美好的方向发展。
-------------------------------------------------
评:以前一直这么想的,大学一直都认为需好好把握最后有纯真友谊的日子,出来社会以后就是处处利益关系了。
果然如此,出来社会以后还真被人害过,好在害不成,被我破解。渐渐又养成了“不问过程问动机”的习惯,万事小心为上,首先想怎么做才不让别人有可乘之机害自己,怎样做才能抓得住对方的把柄。做一件事之前三思,会影响什么人的利益,断什么人的财路,也尽量避免别人有机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以前的同学联系越来越少了,倒是发生过借钱给同学不还的事,之后又发生连续N次出去玩那些人竟然没人埋单后,连以前的那片静土也对之心寒起来。倒是怀念起大学时五湖四海的朋友。
又想起了大学时的好友,一个天津、一个云南、一个福建、一个山西,不同专业,但彼此很关爱对方,毕业五年多了再也没有见过面。又记得大学毕业的那段时间流行刘若英的《听说?听说》,有句歌词唱得好:“想着联络,不如心底远远问候”。也许这些友谊最终会被功利现实的社会撕破外表,但既然没有撕破,不如让它不要见光,再也不见面的好友让友谊成为历史…………
2010-11-11 16:13
KYOKO
恩,我是那7.2%
2010-11-11 16:22
恨地无环
[quote]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16日的消息,牛津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罗宾·邓巴领导的这项实验是要研究爱情和友情之间的冲突关系。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拥有超过5位以上的密友。在各自最核心的关系圈里,男性一般有4至5位铁杆,女性则有5至6名死党。但不管男女,一旦结交恋人造成的影响就是有两位好友出局。[/quote]
[quote]7.2%的人坦言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66.1%的人表示只有1个~5个朋友,22.2%的人有6个~10个,4.3%的人有10个以上。[/quote]
2010-11-11 16:41
tiger1970
我没有朋友,同辈只有兄弟姊妹。
如果和我不是兄弟姊妹称呼的,肯定不是朋友。
2010-11-11 16:43
关毛
66.1%
2010-11-11 16:49
纸风车
:hz1030:要几个密友才算正常,人生的一知己足矣。
2010-11-11 17:19
长葛李子龙
我身边,不提钱的朋友,倒是有一堆。
提钱的,基本上不是朋友。
无论是借还是被借,都不是朋友:hz1054:
朋友,看你咋个看法了。
我交友从来只看对不对脾气。
而出于利益考虑才结交的……那似乎不叫结交,而叫巴结。:hz1062:
2010-11-11 19:12
星眸白衣清歌
仅1.1%的人表示身边的知心朋友“非常多”。
很悲哀我是极少数,从爱情到友情,都被大多数人质疑了?那么什么时候人们也不再相信亲情?
我认为感情是人生最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它是信任,是守护,是分享,是依偎,是关心,是牵挂。蔡骏在《天机》里借马潜龙的口这样诠释什么是孤独:渴望爱与被爱。
没有感情,人就是孤独冰冷的机械。究竟是友谊变味,还是那些人们只看到自己?每个人都得戴着面具生活,但是你要求别人对你付出真诚,就必先让别人看到你的真诚,从不认为感情需要大量的精力去经营,若心有对方,在彼面前,做你自己就足够。
2010-11-11 19:58
feiyue1206
知己,怎么个定义法,从宽而言,我有好几个,从严讲,我就要悲观的认定,一个知己也没有哦
2010-11-11 21:49
马岱
不要把利益妖魔化,利益无所不在,仔细想想,自己主动与别人交往时,真的没有利益诉求么。
2010-11-12 08:21
shicanhui
交朋友或许有经济因素,就像富裕点的人追女孩容易点一样,干什么经济都是不能一点不考虑的。经济差爱情友情相对而言培养比较难一点。有些人会说反之更牢固点,不然。
其实除了少数拜金者外(虽然我们常说现在社会物欲横流,但真正拜金主义者并不多),人们交男女朋友还是知心朋友一般是以有感觉或意气相投为主。经济并不是主要的,如果主要因为经济而交往的人内心并不把对方当做知己。然而一旦交往,经济好则更容易维持,而不是经济差而交往的就是真挚的,有钱的交往的就虚假。
年轻时就不说了,大家基本那时交朋友很少考虑经济原因
现在人到中年的我交朋友原则如下:1.意气相投;2.人对我好我对别人更好。不是基本而是丝毫没考虑经济因素。我也有个朋友真的很窘过,而我先后几次借给他钱并没有想着要,现在我们关系依然很好,他出去打工过年回来剩点钱要还我,但我考虑到他刚谈女朋友,钱还是很紧张就没要,以后也不打算要。
我相信在此论坛上的大部分人都不是选朋友嫌贫爱富型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结婚后老婆会“帮”我们选择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shicanhui 于 2010-11-12 08:25 编辑 [/i]][/color]
2010-11-12 08:49
颖颖
我以前在大学当助教的时候,每学期下来学生里面都能出几个死党级的朋友,现在仍然保持死党关系的大概有十人左右。而且就算当初我教他们的时候,他们和我来往或有目的不纯之嫌,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保持下来的应该还是比较值得信赖的友情。
2010-11-12 11:52
鸡肋
不稀罕啥君子之交,没利益交集的情况下冲突也少罢了.
看似很美,难经受考验
2010-11-12 12:15
林冲
只想说一点,君子之交不等于上面说的朋友之交,哪怕是亲密、铁杆、知心朋友。
笔者把这个感念混淆了。
2010-11-18 17:31
58642modemeng
朋友是需要缘分的
能够成为发小、同学是一种缘分
有的时候在工作环境如果有缘也能有真正的朋友:hz1024:
2010-11-23 09:12
传说中的飞鱼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10-11-12 12:15 发表
只想说一点,君子之交不等于上面说的朋友之交,哪怕是亲密、铁杆、知心朋友。
笔者把这个感念混淆了。 [/quote]
的确。记者混淆概念。:hz1019:
2011-1-2 12:15
身是客
靠谱的"纯友谊"起码有两个前提需要满足吧,一是知根知底、充分信任,二是没有利害关系。还需要理解的缘分、时间的证实和彼此发展过程基本同步作为后盾。可能就一直在身边,却疏于浇灌,因为它不会给人带来什么预期利益,只是在内心最需要支持和安静的时候,发现灯火阑珊处的它是如此珍贵。可能多年各自奔波,再次相见,莫须语言,依然如故。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身是客 于 2011-1-2 12:26 编辑 [/i]][/color]
2011-1-8 23:04
0024959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011-2-8 16:01
悼红狐
难所以少,少所以不求多
交朋友功利,虽然不好,但是常态;交朋友都是君子之交,有点神经病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11-2-8 16:03 编辑 [/i]][/color]
2011-2-9 12:05
颍颍
回复 #1 ☆慕容泪☆ 的帖子
樓主姐姐,我願意做你的朋友!:hz1024:
2011-2-9 16:30
冒险王
什么是纯友谊啊?
互相之间没点竞争联合,难不成互相看着就是朋友了?就算一见钟情,也不可能两个人就一辈子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过活吧。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不可能有无缘无故的友情:不管是对曾经的回报,还是对未来的期许,友谊本来就是一种利益体现,最多说当下许多人喜欢透支友谊利益而且不还以致于成了人渣,在这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多长一个心眼也不算错。
那种纯粹的利用,本来就不能以“朋友”二字名之。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