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9-8 14:21
颖颖
疑问求解
刚刚在线上读[url=http://www.esgweb.net/html/yxzcpstj/01.htm]《红楼梦》[/url],读到了这一段颇有不解。
(第一回本文)
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脂砚斋批注)
【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
读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比较奇怪,因为记得在畸笏叟靖藏本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前批知者聊聊 ,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这样一来就有问题了,因为按照脂砚斋的记载,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即 1764 年;而那段批注却是在甲午(1774 年)落款。然则,根据畸笏叟的记载,丁亥(1767 年)之际脂砚斋就应该已经死了,又怎么可能有“甲午八月泪笔”之说呢?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9-10 03:55 编辑 [/i]][/color]
2010-9-8 20:15
mp586
红楼梦最早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
2010-9-9 11:55
颖颖
[img]http://book.5ilog.com/qq/mz/hlm/zp-j/001/11.jpg[/img]
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调查,发现了这个手抄稿的图片。
有些说甲午八月的月字,其实应该是个“日”字,则落款时间就是“甲午月八日”,而非“甲午年八月”。如果是甲午月的话,正好 1766 年就有一个(甲午月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此时曹雪芹已死,同时也在畸笏叟记载“脂砚斋已死”之前。但又见到一些人说,落款日期的时候很少见只写月日而不写年的,所以甲午年八月的可能性应该更大一些。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9-9 12:01 编辑 [/i]][/color]
2010-9-10 10:30
悼红狐
我汗~~昨天准备回的时候,是不是轩辕挂了?
这个问题,公主当然有疑问,但其实一般我们不这样看。
首先,靖本是靖应鲲家的藏本,此本曾经存在似无问题,但却有较为确凿的证据显示靖本那些批语是毛国瑶氏的伪造。而此本失落于文革,现在下落不明,有传言称文革后期曾一现于火车上,但终究是没找到。所以,学术界一般认为靖批是赝品,不可当真。
其次,此批庚辰也有,且看一下庚辰的样子,“前批知者聊聊,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恰好少的是公主疑惑的地方,毛国瑶伪造靖批的动机一般认为是迎合俞平伯先生,故其靖批虽然错乱颠倒,字不连行,但显示出了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处处反对周汝昌先生的学术观点。周先生历来持脂砚斋与畸笏叟为一人说,此批多出来的部分正好是为了破解此说的,非常巧!
最后,甲戌本的那条批,现在有人认为应该是“甲午人日”的讹写,因雪芹病逝于癸未年除夕,因此,每年的正月初七,也就是人日,便是雪芹头七忌日,脂砚斋因此感到悲伤也不足为奇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10-9-10 10:31 编辑 [/i]][/color]
2010-9-10 14:54
颖颖
原来靖批是被当赝品看的,受教了。
但即便按照庚辰本,“前批知者聊聊,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虽然没有点名道姓说脂砚斋已死,但从“只剩朽物一枚”也基本可以断定,批红楼的核心人物在那个时候都已经死了,脂砚斋自然也应在内。当然,唯一一种情况,就是在脂砚斋=畸笏叟说法成立的前提下。
如果这样,我又有地方不明白了。(至少按照网络信息)周汝昌先生不是“脂砚斋=史湘云”说的始作俑者么?但是这个说法(以及所有脂砚斋女性说)的大致理由,无非就是脂批口吻有时忧伤,有时淘气(这点倒颇似史湘云的性格),从而看出芹脂之间关系暧昧。但同样的理由放在畸笏叟的身上恐怕就牵强了(网络上貌似认为畸笏叟为长辈者较多)?
或许脂砚斋女性说,和脂畸一人说,可以在不同的推理下单独成立,但我很难想象这两个命题可以共同成立。既然这两种说法都是周汝昌先生的观点,难道这里面不会自相矛盾么?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9-10 14:55 编辑 [/i]][/color]
2010-9-10 16:06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0-9-10 14:54 发表
原来靖批是被当赝品看的,受教了。
但即便按照庚辰本,“前批知者聊聊,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虽然没有点名道姓说脂砚斋已死,但从“只剩朽物一枚”也基本可以断定,批红楼的核心人物在那个 ... [/quote]
呵呵,道理是这个,但现实未必如道理一般。
周先生推测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同一个人详参《红楼梦新证 脂砚斋批》一章。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面询周先生,周先生的意思是,若在小说上直落女人的名讳,恐怕于书传播颇为不利,脂砚斋虽然女性化似乎严重,但也没有就告诉世人,脂砚斋是个女人。因此,脂砚斋化名成叟是可以理解的,总不能称妪吧。因此,脂砚斋、畸笏叟都不过是诡词而已,至于里面有无深意,可以再讨论。
而他们对应的现实人物就是李煦的孙女,小说中的史湘云。
至于畸笏叟批和脂砚斋批,我个人读下来的感觉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网上那些说畸笏叟老成,脂砚斋风趣的评语,不晓得是什么人的感觉。畸笏叟批和脂砚斋批屡见雷同,不存在大的差别,口气角度“两”人所掌秘辛,似乎都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人物。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10-9-10 16:08 编辑 [/i]][/color]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